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库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库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库

97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1.公共政策是(A)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A.利益;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

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

6.(A)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A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A. 公民B. 非政府组织C. 利益集团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A. 公共政策客体B. 目标群体C. 思想库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A. 萨拉蒙B. 罗威C. 林布隆D. 科臣

9.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B. 政策议程C. 政策目标D. 政策对象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A. 权威B. 重要C. 次要D. 枢纽13.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B )。

1

A. 效果评估

B. 可行性评估

C. 风险评估

D. 价值评估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C )。A. 政治人B. 文化人C. 经济人D. 精英

15.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 )出版作为标志。

A. 《执行》

B. 《政策执行与评估》

C. 《奥兰克计划》

D. 《公共政策学》16.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C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A. 评估调查B. 评估实施C. 评估执行D. 评估完成

17.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A )

A. 正常利益

B. 超常利益

C. 失常利益

D. 合理利益18. 维护和实现(B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 集体利益B. 公共利益C. 家庭利益D. 个人利益

19. 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C)和集团分析模型。A. 价值分析模型B. 史密斯模型C. 精英分析模型D. 多源流分析模型20. 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

A. 帕累托

B. 庇古

C. 肯尼思?阿罗

D. 萨缪尔森二、多项选择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 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A.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2. 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ABCD)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执政党

3. 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 命令型工具B. 激励型工具C. 能力建设型工具D. 系统变迁型工具

4.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2

5.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BCD )A. 领导B. 交换C. 说服D. 强制

三、判断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A)A. 错误B. 正确

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B )A. 错误B. 正确

3.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B)A. 错误B. 正确

4.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A)A. 错误B. 正确

5. 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B )A. 错误B. 正确

6.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B)A. 错误B. 正确

7.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B)A. 错误B. 正确

8. 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A)A. 错误B. 正确

9. 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B )A. 错误B. 正确

10.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A)A. 错误B. 正确

11. 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B )A. 错误B. 正确

12. 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B)A. 错误B. 正确

13. 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

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A)A. 错误B. 正确

14. 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B )A. 错误B. 正确3

15. 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B)A. 错误B. 正确

16. 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B)A. 错误B. 正确

17. 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A)A. 错误B. 正确

18. 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A)A. 错误B. 正确

19.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B )B. 正确

20. 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B)B. 正确

【选择题】

1.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D)

A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B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C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D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2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最早提出的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西蒙D史密斯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开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d)

A非官方决策主体B执政党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

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C)A利益集团B非政府组织C大众传媒D公民

5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C)A集体问题B个人问题C社会问题

D公共问题

6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A思想库B目标群体C公共政策客体D政策目标

7 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三中类型的是学者()A古德诺B德罗尔C 阿尔蒙德D 托马斯·戴伊8.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D)

A互动性B系统性C复杂性和多样性D全球性

9.在政治法律环境中,对公共政策直接影响最强的是()A执政党B政治制度C政治文化D 法律10.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C公共道德D公共服务

11.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的著作是(C)

4

A《公共政策分析导论》B《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限》

C《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D《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12.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B)

A一级论证B功能论证C小论证D二级论证13.“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D)A格斯顿B 安德森C林布隆D德瑞

1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A实验理论B过程理论C 选择理论D企业精神理论

15.公共权力机关争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D)

A政策评估B政策终止C政策执行D政策方案规划16.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B)

A政策评估B政策执行C政策制定D政策问题建构

17.自上而下模式是以(D)为基础的。

A行动理论B组织理论C现代行政模式D古典的行政模式18.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所进行的研究。

A公共政策实施效果B公共政策全过程C政策方案D公共政策执行19.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D)

A事实判断B经济效益判断C社会效益判断D价值判断20.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A利益纠纷B权力C土地D资源【多选题】

2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C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22.国内政策环境包括(ABCD)

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社会环境D文化环境23.层级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A客观原因B可能的原因C似然的原因D受控的原因24.政府失灵的原因是(ABCD)

A官僚机构的低效率B政府扩张或政府成长C公共决策的失误D寻租25.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ABCD)

A兼顾与急需的统一B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C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D择优与代价的统一【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26.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27.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法院(√)28.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29.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30.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31.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32.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97公共政策概论考题-2

--------------------------------------------------------------------------------

3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3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

愿性工;36.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38.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39.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40.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41.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42.美国政治

--------------------------------------------------------------------------------

3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

3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35.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36.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37.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生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38.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澄清过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

39.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以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40.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41.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42.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43.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迷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44.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45.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40、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CD )。A.政策执行循环模型B.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C.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D.支持联盟框架41、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是(AB )。A.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B.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C.政策执行过程模型D.政策执行系统模型42、政策效果评估包括(CD )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B.社会公平C.事实层面D.价值层面内容

43、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ABCD )

A. 技术可行性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C.政治可行性D.行政操作可行性

44、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BCD )。

A. 政策制定B.政策补充C.政策修正D.政策终止45、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ABC )

6

A. 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D.评估计划46、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BD )

A. 采集评估信息B.分析评估信息C.落实评估资源D.得出评估结论47、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BC )

A.政治学分析法B.经济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D.伦理学分析法48、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ABC )A.个人主义的方法论B.理性经济人假设C.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D.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49、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ABC)

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D.领导的个人利益

50、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BCD )A.公共利益B.正常利益C.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51、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BCD )

A.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5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ABCD )

A.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B.分配的内容是价值

C.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D.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53、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BC )

A. 多源流分析模型B.精英分析模型C. 集团分析模型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54、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BCD )

7

A. 拉斯韦尔B.杜鲁门C. 本特利D.莱瑟姆

55、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BC )A. 量化分析B.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即P途径。

C. 产生于工商管理,由私营组织管理和经济理论相结合,介入到传统公共行政学之中的“商业途径”,即B途径。D.伦理学分析

56、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ABCD )A.生产什么,即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和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C.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进行分配。D.既定的社会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57、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是(CD )A.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B.制度法律的完善性C. 国民收入的大小D.国民收入的分配

58、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包括(AD )A. 集体性B.个人性C. 合法性D.规则性59、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 政府源自个人间的社会契约B.政府职能 C. 政府失灵D.公共利益表达的康多塞悖论60、政府失灵的原因是(ABCD )

A. 公共决策的失误B.政府扩张或政府成长C. 官僚机构的低效率D.寻租

61、威廉姆森概括的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包括(ABCD )A. 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B.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

8

C. 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

D.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行为假设被看做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62、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

A. 交易费用理论B.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C. 企业理论D. 政府职能63、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ABC ) A. 描述性理论B.规范性理论C. 批判性理论D.事实性理论64、西蒙指出在任何决策中均包含(BC ) A. 主观因素B.事实因素 C. 价值因素D.客观因素65、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ABCD )

A. 义务论标准B.目的论标准C. 本质论标准D.品德论标准66、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 ABCD )

A.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C. 兼顾与急需的统一D.择优与代价的统一67、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ABCD )

A. 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

B.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

C. 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

D.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9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8、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9、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

定。(√)

10、司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11、行政机关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12、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3、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

14、利益集团是“位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庞然大物之间的缓冲器”,是国家和社会的链接纽带。(√)

15、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16、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17、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很大的风险。(√)

18、实质性的问题是以公共问题为核心,并能快速地解决使之排除在政策议程之外的问题。(×)

19、象征性的问题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存在争论的问题。(×)

20、社会问题的“复杂动态性”强调,人们为适应自身直觉与环境变迁而选择适应性策略策略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反馈与无限循环的过程。(×)

21、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22、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25、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26、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27、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28、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情感;

29、我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权型的政治文化;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32、政策

--------------------------------------------------------------------------------

22、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23、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24、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25、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

26、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27、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

28、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可具体表现为其对政治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的技能等。(√)

29、我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权型的政治文化。(√)30、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32、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3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

3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

3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36、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

37、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38、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39、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40、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存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

11

41、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

42、类别分析是一种用于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

4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44、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45、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46、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调适过程,

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47、学习理论强调政策规划者从政策环境中学习强化政策执行力的知识与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8、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49、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50、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51、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52、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5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54、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

55、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56、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57、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58、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59、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

12

60、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6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6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6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64、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65、“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

66、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说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根源。(×)

67、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68、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69、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70、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达到均衡的结果。(×)71、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72、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个体和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结构。(×)73、福利经济学不关注单个人的效用,只关注一个社群中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社会福利。(×)74、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状态: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资源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016(1)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4 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简答题: 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 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 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B.惩罚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C.拉斯韦尔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B. 个人负责制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C. 行政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C. 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C.正常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B.史密斯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浴盆模型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C. 价值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 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 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C.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 是: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 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 象,一般公认以()提出“一般系统论” 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 的。B.兰德公司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组织层级 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 树立()政策理念。C.发展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公 共问题 31、()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 利益 32、公共利益是公众()的资源和条件。 B.共享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及时有 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类型的决策。C、完美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的方 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 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 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 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系统性 37.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 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 决定作用的()。 C.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 异。他们之间()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39. 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 上是体现在()的身上。 B. 国务 院各部门 4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 同层次:(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41.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 对政策()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 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 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D.合法性 42.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 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 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C.交叉 43.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 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 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型 D. 折扣 44.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 ()水平。 A.民主化 45.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 成浓厚的(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 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D.竞争 46.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47.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的一种改进 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 用的思维方式。D.完全理性思维 48.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 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的又一种 修正。A.完全理性思维 49.()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 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B.顺序 决策思维 50. (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 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 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 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 维方式进行决策。 C.剧烈变革思维 51()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 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 和策略。A.头脑风暴法 52.()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 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 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C.德尔菲法 5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 具有“决策”和“( )”的双重特征。A. 公共性 54. (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 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D.简单矩阵法 55. (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 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 其变的做法。C.无为思维 56. (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 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 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 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 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B.巴拉姆驴子思 维法 57.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 种()系统。A.计算机 58.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在进行决 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59.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 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 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 D.活动程序 60.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 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 ( )是公 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B.管理性 6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 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A.法制 化 6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 - 1 -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 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 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 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 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四,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官员绩效考评制度。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就 要求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接,这尤其对政府行 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改变政府行为模式,重要一 点就是要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政策环境对政府绩效考核政策变化的影响 从例子可见,政府政绩考核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只因当外部的环境发展变化了时,原有的考 核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便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些环境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 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领导人在多种重 要场合都提出要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就要 求各级政府实践和履行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 制度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第三,文化环境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盯经济发展速度,转而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 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此外,民主意识、纳税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不再对财政收 支特别是支出漠不关心,而是开始关注政府财政用途及其效率效果,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等。全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强烈要求政 府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为民谋福祉。 通过上面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官员政绩考核政策的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 发展变化,原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环境的 要求,并且与政策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充分证明了公共政 策是环境的产物,即公共政策是为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出来的,是政策系统为解决自身与既定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并将 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做适应性的调整。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任务3)

案例: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20 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 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 [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孙志刚事件具有明显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论述: 首先,它是一个政策过程研究的理想案例,原因在于;前面回放的孙志刚事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主体登场!不同的主体承担了不同的活动" 其次,这一过程在结构上具有明晰性,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府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的性质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这一事件的

主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分子,又是一个地方事件,直接的责任人没有高官,无关国家机密,等等,这些性质保证了它的信息的扩散性"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决定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地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P4)"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个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0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 B. 政府 C. 社会组织 D. 个人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权力 B. 权威 C. 公共 D. 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 B. 强制性 C. 利益性 D. 权威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 B. 公共权力 C. 集体利益

D. 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 B. 层次性 C. 超前性 D. 整体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 B. 合法性 C. 系统性 D. 权威性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 B. 伊斯顿 C. 西蒙 D. 拉斯韦尔 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 B. 米歇尔·哈蒙 C. 罗伯特·达尔 D. 药师寺泰藏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 B. 综合 C. 分配 D. 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

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优质实用文档精选——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A. 权威 B. 重要 C. 次要 D. 枢纽 13.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B )。 A. 效果评估 B. 可行性评估 C. 风险评估 D. 价值评估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C )。 A. 政治人 B. 文化人 C. 经济人 D. 精英 15.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 )出版作为标志。 A. 《执行》 B. 《政策执行与评估》 C. 《奥兰克计划》 D. 《公共政策学》 16.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C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调查 B. 评估实施 C. 评估执行 D. 评估完成 17.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A )

电大形本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终结状态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D.起始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变化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在“目标责任制”的旗帜下实施,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21世纪,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模式下,目标责任制依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载体,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当然,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浪潮推动下,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新的施政理念迫切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比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的政绩考核关键词,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的的多元化特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该说都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