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我们向往马克思式的一生——读《马克思的20个瞬间》

我们向往马克思式的一生——读《马克思的20个瞬间》

去年,一位好友,问我最近忙啥?我说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他非常鄙视看着我说,要多看纪录片、多读人物传记,少看肥皂剧,并送了我一本厚厚的《马克思传》,再三嘱咐我,一定要读完,但我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前几天,他又塞给我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由上海市委党校老师写的《马克思的20个瞬间》,这是8名80后“给90后讲马克思”系列音频节目的文字版。这一次,我用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非常生动有趣,十分过瘾,如同和最要好的友人在晚风吹拂的夏日,一起撸串喝冰啤,有料、有味、还有情怀。接连几日,书中的一些故事和细节仍然在我脑海中闪回……

有一种爱情叫马克思和燕妮,我们为之向往。燕妮是个美丽的贵族小姐,追求她的高贵子弟很多,当时马克思没有任何经济基础,比燕妮小四岁,他们还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姐弟恋”“异地恋”“门不当户不对”,可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在重重阻碍下走到了一起。即使,在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处在颠沛流离、贫困疾病中,而他们却在患难中更见真情,直到死亡将他们真正分开。马克思写到,“任世人怀着敌意对我诽谤中伤,燕妮,只要你属于我,我终将使他们成为败将”。燕妮写到,替马克思誊写手稿,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试问,时至今日,有多少爱情敌得过门当户对、物欲横流,而仅靠真爱维系?又有多少爱情敌得过颠沛流离、各种变故,而不离不弃,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有一种友谊叫马克思和恩格斯,我们为之向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青年时期相识于巴黎,中年时期保持了长达20年的不间断通信,到了晚年两人成为邻居,经

常在周末携家人共同郊游。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马克思的后人。甚至,恩格斯为了资助马克思,放弃了研究工作,重新回到他极其厌恶的经商工作。《资本论》就是这一段友谊的结晶。列宁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有友如斯,夫复何求?

有一种人生叫为全人类而生,我们为之向往。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马克思颠沛流离而初心不改、贫病交加而矢志不渝;为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他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他满腔热情、百折不挠,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的一生都在实践自己17岁定下的“为人类而工作”的理想;他的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箴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1883年3月14日下午,马克思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他是如此地安静。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当我们回忆起这一生,是否也会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伴侣、这样的一个挚友、做过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一生值得拥有、值得来过?那时,我们的内心也应该是非常安静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