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统计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统计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统计表

填表单位:

填表说明及填报要求:按表头各项目批注要求填写,具体是:

1、“统计范围”分别填写XX市市直事业单位和XX市XX县事业单位。

2、“人员类别”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分别填写,未转正定级的人员不列入统计范围。专业技术人员用1表示,管理人员用2表示,工人用3表示。

3、“享受工资待遇的职务层次”按个人执行的基本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填写10(教授级)、11(副教授级)、12(讲师级)、13(助理级)、14(教员级)、15(小教三级);管理人员分别填写20(一级职员正职)、21(一级职员副职)、22(二级职员正职)、23(二级职员副职)、24(三级职员正职)、25(三级职员副职)、26(四级职员正职)、27(四级职员副职)、28(五级职员)、 29(六级职员);工人分别填写31(技师)、32(高级工)、33(中级工)、34(初级工)、35(普通工)。

4、“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统一按6位日期数据填写,年月之间用半角“.”分隔,形式如:2005.04.

5、“大专以上未计算工龄的学习年限”是指在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

6、“工作年限”、“任现职年限”、“任前一职年限”均按虚年计算到2006年,任前一职年限包括任现职年限的时间。任现职和任前一职是指享受工资待遇的职务。

7、“初始学历”指参加工作时的学历,“最高学历”指当前已取得的最高学历,分别填写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本、研究生;“最高学位”指当前获得的最高学位,分别填写学士、双学士、硕士、博士。

8、“津贴比例”指单位津贴(活工资)在工资构成中的比例,如30%、40%等,只录入数值,如30%只录入30。

9、“职务工资档次”按具体档次数值录入,“职务工资标准”按现执行的国家规定的标准填写,包括标准提高的部分,保留整数。

10、以下人员须在备注中分别用序号标明:1为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的中小学教师;2 为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的护士;3为93年工改后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4为享受浮动工资待遇的人员;5为提高工资档次的受奖励人员;6为降低工资档次的受处分人员;7为其他提高或降低工资档次的人员,8为延伸工资档次的人员。备注栏只准录入1-8这8个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