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水反应比氯单质与水反应更剧烈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C.若碱金属M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M2O,则M可能为Na

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

...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增强

C.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4.下列有关非金属元素的叙述以及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能置换出氯

B.非金属性:Br

C.非金属性:N>P,故稳定性:NH3>PH3

D.非金属性:S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Br、HI、HCl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B.RbOH、KOH、NaOH的碱性依次增强

C.K+、Na+、Li+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D.HIO4、HBr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

6.X、Y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的两种元素,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Y单质能从含X-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X

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H2反应

D.X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一定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7.镭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ⅡA族。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氢氧化物呈两性

B.单质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C.在化合物中呈+2价

D.单质的还原性比镁强

8.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氯气与氢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

B.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B.砹(At)的单质颜色为黑色

C.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D.氢氧化镭[Ra(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10.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如下表:

周期1234567

元素种数28818183232

由此推测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是( )。

A.18

B.32

C.50

D.64

11.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低

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

C.碱金属原子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

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

12.下列叙述中一定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稀盐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13.下列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Cl B.P

C.S D.Si

14.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性:Li<Na<K

B.密度:Li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还原性:F-<Cl-<Br-

15.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2>HIO3

16.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已知Ca是第4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B.已知As是第4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大,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17.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为F2+2Cl-===Cl2+2F-

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

③非金属性S>As,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8.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①新制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

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②NaBr溶液+新制氯水+1 mL CCl4,振荡,

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新制氯水+1 mL CCl4,振荡,静

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改进的办法是。

19.铊的相关信息卡片如图所示:

(1)铊的原子序数为81,铊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单质的还原性:Tl>Al

B.原子半径:Al>Tl

C.碱性:Al(OH)3>Tl(OH)3

D.氧化性:Tl3+>Al3+

(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Tl+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C.Tl3+的氧化性比Ag+弱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20.(1)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要使溶液中只有Cl-和Br-,而没有I-,则此时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若要使溶液中只有Cl-,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和原溶液中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正确;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金属性最弱,卤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B项正确;钾比钠活泼,故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C项正确;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溴单质与水反应不如氯单质与水反应剧烈,D项错误。2.C

【解析】钠燃烧只能生成过氧化钠,不能生成氧化钠

3.B

【解析】卤素按F、Cl、Br、I的顺序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减弱,B项错误。

4.C

【解析】F2通入NaCl溶液中时,F2先与水反应,A项错误;水溶液的酸性:HCl

5.D

【解析】HI、HBr、HC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A项错误;RbOH、KOH、NaOH的碱性依次减弱,B 项错误;K+、Na+、Li+的氧化性依次增强,C项错误。

6.C

【解析】略

7.A

【解析】第ⅡA族从上到下各元素依次为Be、Mg、Ca、Sr、Ba、Ra,其金属性与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递变规律相似,也是依次增强,故镭的金属性在第ⅡA族元素中最强,其氢氧化物应是强碱。

8.C

【解析】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9.A

【解析】硒和硫处于同一主族,硒在硫的下一周期,按照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因此硒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A项错误。

10.C

【解析】结合周期表及上述关系知,第八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第八周期元素种数,第八周期元素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层,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八周期元素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8、18、32、50、32、18、8,故第八周期有168-118=50种元素。

11.C

【解析】结构决定性质,碱金属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表现出较活泼的金属性。12.D

【解析】能说明金属A与金属B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应该是金属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而非失去电子的多少。D项中A能从酸中置换出H2,说明A易失去电子,而B不能从酸中置换出H2,说明B比A难失去电子,进而说明A的金属性强。

13.A

【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4.B

【解析】Na和K的密度是Na大于K。

15.D

【解析】活泼的非金属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Cl2+2KI===2KCl+

I2说明非金属性Cl>I,A项能说明;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或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B项能说明;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项能说明;D项中的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说明。

16.D

【解析】由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金属活泼性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A、B、C错误;同主族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增,D正确。

17.D

【解析】F2通入NaCl溶液中应该是F2先与水反应;不能根据氢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判断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18.(1)试管;胶头滴管

(2)2NaBr+Cl22NaCl+Br2;Cl2+2I-2Cl-+I2

(3)萃取剂

(4)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将步骤③改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要通过实验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需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溴的氧化性比碘强,该同学的探究过程只比较了氯气和溴、氯气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没有比较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所以无法得到最终的实验结论,应该加以改进。

19.(1)6 ⅢA (2)A (3)B

【解析】(1)推断T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利用各周期的元素种类数(2、8、8、18、32)进行分析,81-2-8-8-18-18=27,首先推知该元素位于第6周期,第6周期中镧系有15种元素占一个格,则27-14=1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第13纵行为第ⅢA族,即T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6周期第ⅢA族。

(2)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原子半径增大,离子氧化性减弱,碱性增强。

(3)铊位于第ⅢA族,说明铊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Tl+最外层有两个电子,A错;由Tl3++2Ag===Tl++2Ag+知,Tl3+的氧化性比Ag+强,Ag的还原性比Tl+强,C、D错。20.(1)1:4 (2)2:1(3)7: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l-、Br-、I-的还原性强弱,通入Cl2时,Cl2先氧化还原性较强的I-,I-被氧化完后,再氧化Br-。

(1)设原Cl-、Br-、I-的物质的量为2 mol、3 mol、4 mol,当变为4 mol、3 mol、2 mol 时,Br-没减少,I-减少2 mol,消耗Cl2 1 mol,故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物质

的量的1

4

(2)当I-被氧化完时,消耗2 mol Cl2,生成4 mol Cl-,此时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即2:1。

(3)当Br-和I-被全部氧化时,3 mol Br-消耗Cl2 1.5 mol、4 mol I-消耗Cl2 2 mol,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3,即7: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