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26分)

1.鱼缸中的水放置几天后,我们会发现水了,这是因为鱼缸中的水变成了。

2.一般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如果不再继续加热,水的沸腾会。

3.冰是的水,有一定的和。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发现袋子会。

5.在面粉、沙子和食盐中,可以溶解于水中。

6.矿泉水瓶、玻璃杯并不是真正空的,它里面有。

7.将食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食盐在中溶解得快。

8.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湿[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

二、判断题(10分)

1.相同质量的水和水蒸气相比,水的体积更大。()

2.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3.当温度达到1℃时,水就可以结冰。()

4.水结冰后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5.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6.100毫升水中溶解的盐和糖同样多。()

7.要想将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8.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9.将长方体橡皮泥捏成球形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10.充气床垫和足球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选择题(16分)

1.某科学小组对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咱物质

B.为了让水变成冰需要降低水的温度

C.水和水蒸气都是液态的

2.与水相比,空气具有( )的特性。

A.无色、无味

B.没有一定的形状

C.比较轻,容易被压缩

3.用吹风机的热风给冰加热时,我们不会看到( )。

A.冰开始融化成水

B.冰块完全融化后体积会变大

C.冰块完全融化后体积会变小

4.下列物质中,( )不能溶解于水。

A.食盐

B. 味精

C. 沙子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的身边到处存在着空气

B.被子的棉絮里没有空气

C.充气拱门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6.要使方糖溶解得更快,下列方法中应选择()

A.不碾碎、水温加热至50℃搅拌

B.碾碎、水温加热至20℃搅拌

C.碾碎、水温加热至50℃搅拌

7.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 )。

A.压缩空气有弹性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占据空间

8.下列物体的变化与水结冰相似的是( )。

A.放烟花

B.煮饭

C.将纸撕碎

四、连线题(8分)

将下列实验与对应的结果进行连线

加水

加热能加快溶解

搅拌不能加快溶解

把物体切碎

五、读图题(16分)

下面是小明做过滤实验的图示,请分析小明在操作中存在哪些错误,并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二:

改正:

六、实验题(24分)

1.分离食盐和水

(1)若想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用的方法是()

A.过滤

B.蒸发

C.沉淀

(2)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

A.内焰

B.焰心

C.外焰

(3)使用酒精灯时,方法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

(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在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到灯外燃烧,可以采用()的方法将火熄灭。

A.浇水

B.用书本扑打

C.用湿抹布盖上去

2.把一个纸团粘在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底(如图)。

(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2)将玻璃杯重新压入水底,把杯子慢慢倾斜,我们看

到的现象是。

(3)以上实验现象说明。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26分)

1.鱼缸中的水放置几天后,我们会发现水减少了,这是因为鱼缸中的水变

成了水蒸气。

2.一般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如果不再继续加热,水的沸腾会停止。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发现袋子会鼓起来。

解析:沸腾的水会产生大量泼水蒸气,水蒸气进入袋子就会使其鼓起来。

5.在面粉、沙子和食盐中,食盐可以溶解于水中。

6.矿泉水瓶、玻璃杯并不是真正空的,它里面有空气。

7.将食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8.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不会湿[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判断题(10分)

1.相同质量的水和水蒸气相比,水的体积更大。(×)

解析:水蒸气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

2.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3.当温度达到1℃时,水就可以结冰。(×)

解析:水结冰温度要达到0℃。

4.水结冰后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5.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6.100毫升水中溶解的盐和糖同样多。(×)

7.要想将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8.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9.将长方体橡皮泥捏成球形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10.充气床垫和足球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选择题(16分)

1.某科学小组对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咱物质

B.为了让水变成冰需要降低水的温度

C.水和水蒸气都是液态的

2.与水相比,空气具有( C )的特性。

A.无色、无味

B.没有一定的形状

C.比较轻,容易被压缩

3.用吹风机的热风给冰加热时,我们不会看到( B )。

A.冰开始融化成水

B.冰块完全融化后体积会变大

C.冰块完全融化后体积会变小

4.下列物质中,( C )不能溶解于水。

A.食盐

B. 味精

C. 沙子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我们的身边到处存在着空气

B.被子的棉絮里没有空气

C.充气拱门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6.要使方糖溶解得更快,下列方法中应选择( C )

A.不碾碎、水温加热至50℃搅拌

B.碾碎、水温加热至20℃搅拌

C.碾碎、水温加热至50℃搅拌

7.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 A )。

A.压缩空气有弹性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占据空间

8.下列物体的变化与水结冰相似的是( C )。

A.放烟花

B.煮饭

C.将纸撕碎

解析:放烟花与煮饭物质的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

四、连线题(8分)

将下列实验与对应的结果进行连线

加水

加热能加快溶解

搅拌不能加快溶解

把物体切碎

五、读图题(16分)

下面是小明做过滤实验的图示,请分析小明在操作中存在哪些错误,并改正。错误一:过滤时漏斗颈的底部位于烧杯的中央。

改正:过滤时漏斗的底部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错误二:过滤时未使用玻璃棒引流,而将液体直接

倒入漏斗中。

改正:过滤时要将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引流倒入漏斗中。

六、实验题(24分)

1.分离食盐和水

(1)若想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用的方法是( B )

A.过滤

B.蒸发

C.沉淀

(2)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 C )

A.内焰

B.焰心

C.外焰

(3)使用酒精灯时,方法正确的是( B )

A.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

(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在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到灯外燃烧,可以采用( C )的方法将火熄灭。

A.浇水

B.用书本扑打

C.用湿抹布盖上去

2.把一个纸团粘在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底(如图)。(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纸团没湿。

解析: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倒立的玻璃杯上方充满

空气,水不能完全填满玻璃杯,所以纸团不会湿。

(2)将玻璃杯重新压入水底,把杯子慢慢倾斜,我们看

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

解析:慢慢倾斜杯子,空气就会被水挤出来,原来空气的空间被水填充,所以会冒气泡,并且纸团会湿。

(3)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空气有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练习册一、看拼音,写词语 演 yǎn 奏 zòu 训 xùn 斥 chì 沐 mù 浴 yù 拼 pīn 命 mìng 性 xìng 格 gé 权 quán 势 shì 打 dǎ 扰 rǎo 熟 shú 练 liàn 搬 bān 砖 zhuān 滑 huá 动 dòng 干 gàn 扰 rǎo 健 jiàn 全 quán 准 zhǔn 备 bèi 年 nián 龄 líng 相 xiāng 约 yuē 服 fú 从 cóng 摇 yáo 头 tóu 衣服 yīf u 解决 jiějué 突然 tūrán 警惕 jǐngtì 报仇 bàochóu 睫毛 jiémáo 橡皮 xiàngpí 波涛 bōtāo 长辈 zhǎngbèi 愉快 yúkuài 境地 jìngdì 开始 kāishǐ 骏马 jùnmǎ 引起 yǐnqǐ 犹豫 yóuyù 奇异 qíyì 试图 shìtú 研制 yánzhì 标志 biāozhì 揭开 jiēkāi 捕获 bǔhuò 特别 tèbié 装 zhuāng 上 shàng 灵巧 língqiǎo 足够 zúgòu 清楚 qīngchǔ 航行 hángxíng 寒 hán 山 shān 霜叶 shuāngyè 枫林 fēnglín 毕竟 bìjìng 莲 lián 叶 yè 茫茫 mángmáng 笼罩 lǒngzhào 映 yìng 日 rì 颜色 yánsè 大雾 dàwù 夏天 xiàtiān 积雪 jīxuě 乳白 rǔbái 依靠 yīkào 跳舞 tiàowǔ 涨水 zhǎngshuǐ 花园 huāyuán 射 shè 出 chū 献 xiàn 出 chū 地 dì 洞 dòng 掌声 zhǎngshēng 沉默 chénmò 教室 jiàoshì 轮流 lúnliú 眼圈 yǎnquān 摇晃 yáohuàng 热烈 rèliè 讲述 jiǎngshù 祝贺 zhùhè 闪烁 shǎnshuò 检查 jiǎnchá 特殊 tèshū 恰好 qiàhǎo 接待 jiēdài 汹涌 xiōngyǒng 糖果 tángguǒ 善良 shànliáng 即使 jíshǐ 砸坏 záhuài 奇迹 qíjì 拯救 zhěngjiù 皱纹 zhòuwén 二、形近字组词 滑()讨()透()贴()乞()健() 猾()村()绣()帖()气()建() 砖()讨()谢()拖()幼()桃() 转()付()射()施()幻()挑() 份()莫()饼()均()漠()挤() 纷()模()拼()匀()摸()济() 肥()夏()茫()毕()轮()绪() 胖()复()芒()华()伦()诸() 谈()史()投()列()寞()圈() 淡()英()役()烈()漠()圆() 待()勇()贺()免()受()忙() 持()涌()架()兔()爱()芒() 特()通()驾()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曲 ) ) 弹 () () 强 ) ) 乐 ) ) 倔 ) ) 和 () () 只 ) ) 应 ) ) 模 ) ) 发 () () 舍 ) ) 空 ) ) 结 () () 发 ) ) 舍 ) ) 处 () () 便 ) ) 调 ) ) 塞 ) ) )()()()()()()()() ()()()()()()()() ()()()()()()()() ()()()()()()()() 陆 ) ) 重 ) ) 似 ) ) 行 ) ) 喝 ) ) 数 ) ) ()()()()()()()() ()()()()()()()() ()()()()()()()() ()()()()()()()() 兴 ) ) 长 ) ) 色 ) ) 宿 ) ) 数 ) ) 长 ) )()()()()()()()() ()()()()()()()()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01302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学期总备课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生字表 生字表一:会认的字 课文 1效巷绷委屈骚罢刹瞬 2彼账瞧遣索餐欠尼偿羞怦蹑翼快乐读书屋一预[差]滨潮袄啥糕稳雹幕焦 瞄晌噢频率逐致袭罩犹豫课文 3骆驼嗅源孔烫陷贮蓄维阔丘牲 4惯敞蹿嘹抹蹲狂垂嗓测暴 快乐读书屋二垢蚂蚁蓬肤呵蹭哺腔 傻倍萍颤寂益 课文 5击挥劈吉枪轰[累]怒横仗驾余 6塞溅恨抵驱驰戈 快乐读书屋三[华]罗裕阻踪港毅崇邀豪爽党抗逮审招勾搭骂毒[难]务跪抖课文 7[强]圣族性权势弹旋律越货训斥 8晃忍俯喉枚凭轿凡迁酬 快乐读书屋四讥恶撒眯捂述付幼轮慰

[几][薄]济零灶盐拖沿织潦 课文 9君酒伦岸踏潭董 10庆段至叠惋毫 快乐读书屋五誓惕橡换仇嘲谊偷睫俩境融含览愉普耸涛膝忆狠辈课文 11诞赌驯由臵端赢图黎卢标 12航蛾避锐蒙蝇证配探揭障碍快乐读书屋六克隆堡绵类截嫁泛 型宠钮控嘟陆潜 课文 13径斜枫寺毕莲映勒笼苍 14桦嫩汇侧欣赏遮酸库 快乐读书屋七漠铜饼均匀摄氏柱挤掀 铺覆滩洼铃铛腾嚼偶牧鞭课文15疾骤绪鞠躬郁甚 16殊烁涌恰犯误建 快乐读书屋八粮砸即善良 凄哀婚皱握乖唤迹拯、

生字表二:会写的字 1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疑寻父终2彼店瞧邮忽然欠项助晚偿怦藏3敏卷孔趴滚烫宽峰缺乏阔丘驮4饭神锁较操爪抹狂摔围扯嗓测5命波浪敌吉旗抢枪线视冲死除余6塞秦汉胡深恨浑欲驱驰横戈 7圣拼性权势奏钢熟沐浴越扰训斥8讨舍砖搬滑透乱贴谢健装凡应9朝尘君酒赠汪岸踏桃董雁纷莫10龄段服准备突约篮解坚迎摇称11州始摄由骏端差引异图制卢标12雷航捕撞灵巧特楚竖配揭遇屏够13斜枫霜慈毕竟湖莲碧映笼苍茫14抽积涨夏雾乳射颜舞献洞肥靠15掌英默室轮投况圈晃烈述谈啊16祝贺刷烁芒沉期待涌受恰查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最全面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 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突破教材重难点,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通过教规矩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3、对教学中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知识。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轻负担、高质量。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会学语文。 5、面向全体、不适时机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使优生更优,差生有较大进步。 复习内容: 1、学会200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300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能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5、能背诵或默写所学的古诗以及课外自学的古诗。 6、能掌握《是积月累》里的成语、名言警句,以及课外的有关知识。 7、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能按要求答题。 8、能听懂程度适合的短文,并按要求答题。 9、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一段话,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0、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做到语句完整通顺、感情真实、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二、复习要点 1、全面掌握本册要求会写的300字和要求会认的200字,并能用这些字组词,写句子。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新课标第一网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五、复习方法、步骤 (一)单元复习,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单元复习阶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复习; 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授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平时所做的试题中有关阅读材料找出来,先让学生看一遍,互相提问,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意思,让学生学会把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文段里。 4、要让学生知道一些课文的结构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电子文本

第一单元 课文 1、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jiāo)游玩耍时,被尖利的石块划破了脚,到医院包扎一番之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xiàng)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bēng)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wěi)屈(qū),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就在他大发牢骚(sāo)的时候,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qí)实他很爱你,只是不愿表现出来罢(bà)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走到前面拐弯儿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的。”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想看看是不是这样。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chà)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一瞬(shùn)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儿处的回头。 想默读课文。看到弟弟的脚被划破了,爸爸只简单说了几句,就自己走了。对爸爸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说你平时感受到父爱了吗?你发现父亲爱你的方式了吗? 练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练习说话。 1. 弟弟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2.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3. 爸爸好像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 背背诵课后最后两个自然段。 认郊巷绷委屈骚其罢刹瞬 写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其疑寻父终 自选词语半信半疑不约而同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 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 干等。7.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 越快。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 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 蒸汽。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

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 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 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 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第 1 页共 3 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个人个性化备课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民和中心小学校 学科语文 三年一班 教者

四、方法措施根据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 中采用“演示、讲解、提问、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技能, 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教学当中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课标解读和教材宏观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1、积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6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4、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体例: 本册教材编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篇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能说会写及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本册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结构起来的?写出知识结构图。 “阅读”版块选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16篇;“能说会写”版块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计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主体课文 阅读 快乐读书屋 口语交际 主题单元能说会写 习作 本册教材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 四、本册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可以整合起来,这两单元都是体现人物品质的。《不吃无主梨》、《谁会脸红》可以整合,这两篇文章都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讲公德,提高道德修养。《真情的回报》、《盲道上的爱》、《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同一主题。 五、本册教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哪些?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和乐于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8、培养学生默读、略读能力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