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文成公主进藏》听课记录

人教四下《文成公主进藏》听课记录
人教四下《文成公主进藏》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表

1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四)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六)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学习目标] 1 认识“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透”这10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用“去部首”、“加部首”、“换部首”等认识合体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复习带有“火”字旁的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帅、直、使”。 2 积累“灿烂、固然、遍地、欣喜、简直、黄澄澄、透明、珍珠”等词语:其中“黄澄澄、遍地、晶莹透明”通过实物、图片加以理解;其余词语均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并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 3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内部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朗读、背诵、积累。 4 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秋天是一个美丽、收获的季节;并能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瓜果、景色;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秋风阵阵;稻谷飘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 说话训练:那么;秋天带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指名答) 3 师:这么美丽的景致;怎能不叫人沉醉于其中呢?难怪作家要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取名为《迷人的秋色》。 (1)揭示课题。 (2)指导朗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过渡: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大家仔细倾听;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示范读全文) 2 指名交流;出示第一节: 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更加使人欣喜。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灿烂、固然、使。”(复习“火”字旁的熟字;试着给“固然”换个词。) (3)同桌读——同桌展示读——师生合作读 3 过渡大家一定想快些去瞧瞧那遍地诱人的瓜果;就请你们自由读全文;并且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思考:课文里写了哪些水果? 4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柿树、红香蕉苹果、大金帅苹果、山楂树、黄澄澄、紫色的珍珠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

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 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 _______ 的人,表现在 _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讲课人:田淑辉班级:八一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五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您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就是因为……” 再问: 您喜欢狐狸不?(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您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就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与杨老师风格不同,她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就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就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就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就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就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与草草收场。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本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长岭一中袁媛 I.授课人: 刘慧授课时间:10月23日 授课题目: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 II.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最初电视的形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视带给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喜爱而发生的争论。 2.热身: 请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电视节目名称和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 3.电视节目类型的词汇讲解与练习: a.小组活动: 让学生尝试对一些电视节目进行分类, b.讲解并领读单词: 将电视节目的图片和词组进行匹配。 4.欣赏活动: 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欣赏。 a.复习询问事物类别的句型: What kind of TV show is it?

b.导入、练习询问个人观点和喜好的问句: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请学生用各种表情卡来展示自己的喜好。 5.个人喜好的表达方式讲解与练习: a.由学生所用的表情卡导入到其在英语中的表达方法: I love them / it.I like them / it. I don’t mind them / it.I don’t like them / it. I can’t stand them / it. b.听录音,匹配Mark对各种电视节目类型的喜好和观点。 c.两人对话练习: 对各种电视节目类别的问答及个人喜好和观点的问答。 6."情景应用: 试想各位在电视台工作,在制作节目表之前需要就观众对节目类别的喜好进行市场调查。(在教室中进行) nametalkshow soap operasports 建议使用句型: What do you think of …? 总结报告方法: Iinterviewed3persons.Allofthemcan’tstandsportsshows.QiaoHongloves… 7.课堂测试: 8.总结: 引导学生谈论个人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请生读相关语句。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精选】七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9月7日星期三授课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导语”部分。 2,教师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默读:看完后要会复述故事情节。 1,就故事情节要素抢答: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5个,内德,杰利。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由此,故事可分为“冒险”与“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复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3,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补充:耸立(高高地直立);颤抖(哆嗦,发抖);迂回(回旋,环绕)屡次(每一次);凝视(集中注意力看) 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三,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5,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沁园春雪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评:基础知识讲解到位,文章的层次脉络清晰,重点语句的赏析突出,方法指导很好,在学生的具体应用上还可以继续深入。】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 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 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臵作业。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评:诗歌的对比阅读赏析让人的印象很深刻,贯穿这节课的朗读令人陶醉,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诗歌,感悟主题的方法很好,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3月6日地点:湖小三楼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

听课记录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

听课记录(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UNIT2 This is m y s i s t e r) 2012-11-08 15:32:37| 分类:|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授课人: 何忠辉年级: 七科目: 英语课题: This is my sister 教学过程:一Greeting T: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s:... T: How are you Ss:... 二Lead-in Show ss a photo of the family and let ss recognize the family members 三Preview(3m)Read words together(3times) 四Presentation work 小组讨论partA 的图片,教师个别指导 2. 小组讨论Check 1a 完成1a的联系,齐读1a部分9个单词两遍,强调“ts”的发音 ,listen and circle 播放两遍,一遍听,第二遍核对查漏补缺。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4.小组合作读对话(2m)

5.引出语法知识点,教师总结、板书 This is ... These are ... That is... Those are ... 五Practise 1.操练远距离介绍他人“That is...” 2利用那张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32a听力,circle the words you hear 42b听力练习 5仿照2c组织对话(Group work) 6.名词变复数(结合导学案操练) (Read together) 8当堂测(结合导学案) 六Summary T:Can you introduce them(the photo again) Ss:Yes. 让学生上讲台上展示学习的效果。介绍照片上的家庭成员(a boy & a girl) 七Homework 板书设计

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最近有朋友说不知道如何写听课记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语文的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五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五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美丽的春天 活动过程: 一、雨中找春天: 1、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现在外面正“沙沙”地下着春雨。雨中的春天,有许多新的变化,你想知道吗?待会我们就睁大眼睛,去我们的校园里仔细地找找有哪些新的变化,好吗? 2、指导合作观察: 1)请你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春天的新的变化呢? 2)老师这儿有好多的红苹果,想要和我们班合作最好、动作最快的小组、观察得最仔细的小朋友交朋友呢!好。我们出发吧! 老师带领撑着伞分组寻找雨中春天的新变化,注意听取学生的发现,并及时发现表扬爱护花草、观察仔细的小组。 二、说春天: 1、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雨中的春天和平时有好多的不一样呢? 2、下面就请小朋友一个一个小组上来说说你的发现。

3、小朋友一说,老师发现雨中的春天更美了!其实春天啊,它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们生活中,就要这样细心地观察,随时地记录,及时地发现更多的春天的新变化,好吗! 三、分组活动,自由创作春天: 1、是呀,雨中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么快乐。我们想个办法把春天留下来,把这么多的快乐留下来,好吗? 2、你想用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结合指点:画一画、贴一贴、唱一唱、演一演、说一说……等。 3、请小朋友挑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小朋友一块创作春天吧! 分工:画画的在一桌、贴画的一桌、唱歌的一组、背古诗的一组,演一演的一组……。自由准备。 四、展示春天: 唱春天——折纸、舞蹈——展示画、背诵古诗(一定评价语:小百灵、小画家、小诗人) 学生进行评价。 五、延伸: 1、小朋友创作的春天真美啊!你们看,花儿红红的、草儿绿绿的,燕子飞来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

人教PEP四下听课记录

人教P E P四下听课记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P E P四下:U n i t5B.L e t’s l e a r n 授课过程记录: 1、Warm-up Sing a song 2、Preview T: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S: I like red/blue…. 3、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 Look at the clothes(展示pictures). What colour is(are) the clothes S: It’s pink. T: It’s a pink dress. 1) Teach new word “dress”. 2) Teach the sentence “Fold your dress.”. 3) Talk about the dress the student like.

T: What colour dress do you like S: I like the red/blue… dress. 4)利用实物裙子教学skirt。 5) To teach the sentence “Hang up the skirt”. 6) Talk about the skirt and the colour. 7)To teach the new word “shirt” and new sentence “Wash your shirt.” Then use the sentence “ I like the pink/ red … shirt .” to practise the colour and the clothes. 8) To teach “ T-shirt” and “ Put on your T-shirt.”. 9) Play a game 把刚学的单词集中,每次游戏开始之前指定一个单词,教师不停更换手中的图片,学生反复朗读指定的单词,当看到被指定的单词时,立刻做出反应(趴在桌子上)。 10) To teach “jacket” and “Take off your jacket. ” 引导学生替换练习“Put on/Take off your jacket.”. 11)To teach “sweater” and “Put away the sweater.”.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选三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教师听课一般都会要求写听课记录的,那么,下面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课题:识字四。 授课教师:周xx。 授课班级:一(1)班。 授课时间: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 师:同学们看见什么? 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 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 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老师讲台上有这六种昆虫名字的生字卡片,谁能上来把它们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上? (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呢? 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 (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 (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 生:(齐声)认得——。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小学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小学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篇一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 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 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 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 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教材]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教材]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学员听评课记录表 听课人听课人所属学科 授课 教师 科目数学听课时间课时 1 课时课题走进乡村听课地点班级四年级课 堂教学纪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看书地 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 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二、分一分 1 、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三、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四、填一填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听课评议从情境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组长签名 学校盖章

学员听评课记录表 听课人听课人所属学科 授课 教 师 科目数学听课时间 课时 1 课时课题小数乘法的意义听课地点班级四年级课 堂教学纪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二、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2、小组讨论算法。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 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 、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三、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四、练一练第 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 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想一想由0.01×10=0.1 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第 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也可以这样想 6×2=12 6×0.5=3 12+3=15。听课评议教师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后合小数乘法的意义学会了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笋芽儿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笋芽儿 《笋芽儿》听课札记 1、教学“笋”字入课。 出示竹子图片。师:这是什么——竹子。竹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出示生字卡片)——笋。(出示实物)这就是笋。(动画演示“笋”字的写法)我们也来书空一下。 【个人观点:一入课就开始教学生字“笋”,巧妙、新颖、到位。但这里“笋”字的写法用动画演示,我个人以为还是老师自己范写来得有意思、有人情味。教师一范写,就让人感觉这课堂是有血有肉的课堂,是以“人”为主的课堂,是促进“人”发展的课堂。而动画演示,给人感觉是那么地冰冷,那么地僵硬,那么地没有生气。毕竟多媒体(科技)再怎么发达,课堂上仍旧有许多东西是不能替代人的。】 师:笋更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笋芽儿。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你好!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你好!——大家好! (出示课题)笋芽儿这三个字中的“笋”、“芽”二字是生字,你会写吗请你轻轻翻开课本,在课文中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两个字。(生练写。) 【个人观点:仍然缺少一个范写、讲解生字的环节。同时,教师自身缺乏对生字音、形、意的分析。虽然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提了一下,但给人感觉有点秩序颠倒。以上环节,我个人以为还是教

师依次板书课题“笋”、“芽”、“儿”,在板书的过程中,穿插生字教学,再让学生练写生字。】 实物投影:一学生写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 【个人观点:评同伴写的字的优劣,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写字。值得提倡。】 2、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笋芽儿。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读读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第一遍读的时候可以看看课后的拼音,把这些字的字音读准确。如果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用“V”这样的手式告诉老师。第二遍读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把课文读得通顺。如果你还有时间那还可以读第三遍。明白了吗开始读吧!(生读) 3、学习字词,指导朗读。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你会读了没有。(男女生轮读,女生先读。)出示:呼唤。女生读,有拖音。师范读更正——呼唤。“揉眼睛”、“漆黑”、“扭动”、“唠叨”、“向上钻”——“钻”是一个动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它是一个平舌音。“辫子”、“滋润”——你们“滋润”的“润”也读得很好,它也是个平舌音。“山冈”——“冈”到底是第几声。“自豪”——好像没有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来,再读。 【个人观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正音,自然,有效。】

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一)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 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流。第2段:初入草原, 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 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 记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 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 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开怀民族小学听课记录表 课程名称数学授课教师刘远辉课题鸡兔同笼班级四(1)班 听课时间2016年5月 13日上午第 二节 听课地点 四(1)班 教室 教学过程一、情境进入。 二、探究新知。 问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5个头,从下面数有1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鸡和兔共5个头,鸡和兔共有14只脚,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解法一: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脚的总数有5×2=10只脚,14-10=4只脚,兔比鸡多2只脚,那么4÷(4-2)=2只兔,5-2=3只鸡。解法二:解方程。设兔有x只,则鸡有5-x,则:4x+2(5-x)=14,解得x=2(兔),5-x=5-2=3(鸡)。 三、巩固练习。四、小结。 教学点评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听课教师(签名):潘交往 开怀民族小学听课记录表

课题普罗米修斯班级四(2)班 听课时间2016年5月 13日上午第 三节 听课地点 四(2)班 教室 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出课题,有关火的神话故事。 二、预习课文,用笔勾画出有关神的名字。 1、交流。 2、出示有关神的名字。 3、齐读。 4、出示图画,边出示边读。 5、提问:你最敬佩哪个神?(普罗米修斯)为什么? 三、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 第一,把两个相反的画面用波浪线画下来。第二,展开想象,让两个自己走进这两个相反的画面,体会心情的变化。(没火时,生活惨淡;有火时,烧熟食物。) 四、读课文6、7自然段,把普罗米修斯受罚的两个画面画下来,并交流交流。教师出示画面。(肝脏承受的痛苦是没有尽头的。)五、读课文第5自然段,普罗米修斯是怎样回答的?(决不会,更不会。)(反问句要读出坚决的语气。) 六、谁救出了普罗米修斯? 七、找一找普罗米修斯的书读一读。 八、教师小结。 教学点评 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听课教师(签名):潘交往 开怀民族小学听课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