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渗流监测

06第六章 渗流监测
06第六章 渗流监测

目录

第六章渗流监测 (133)

第一节监测内容与布置 (133)

一、内容 (133)

二、监测布置 (133)

第二节渗流(压)及其地下水位监测 (134)

一、测压管及电测水位计 (134)

二、渗压计 (136)

第三节渗流量监测 (139)

一、观测方法及设施 (139)

二、安装埋设 (140)

三、观测与计算 (141)

第六章渗流监测

第一节监测内容与布置

一、内容

主要为大坝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产生的渗流场的监测(包括渗压、扬压力、绕坝渗流及渗漏量);地下洞室渗漏及外水压力监测;边坡工程、渗流及其地下水位监测。有关饱和粘性土的孔隙水压力监测见第四章。

坝体、坝基渗流(压)观测主要是了解土石坝体和坝基渗透压力;混凝土坝的接缝渗漏和坝基扬压力,通常采用渗压计和测压管观测。

绕坝渗流观测,通常布置在大坝的两岸坝肩及部分山体,以及深入到两岸山体的防渗齿墙或灌浆帷幕前、后等关键部位,以掌握地下水动态,评价其防渗效果。

地下水位的观测,对评价近坝区滑坡体(岸坡)稳定性十分重要,一般采用测压管观测。

地下洞室围岩的渗流状况及其外水压力是隧洞稳定重要因素,一般采用渗压计观测。

二、监测布置

(一)坝体、坝基

坝基渗流渗压监测一般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坝基地质条件和渗流控制的工程措施等进行设计布置,通常纵向监测断面1~2个,1级、2级坝横向断面至少三个。

对混凝土坝而言,纵向断面宜布置在第一道防渗线上,每个坝段至少布设一个点。

横向断面宜选择在最高坝段、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并尽量与变形、应力应变观测断面相结合。横断面间距一般为50m~100m,如坝体较长、坝体结构和地质条件大体相同,则可以加大横断面间距。横断面测点一般不少于3个。

另外,在混凝土坝水平施工缝、土石坝防渗体内及防渗墙幕后,通常根据需要,设置渗流监测。

(二)绕坝渗流

绕坝渗流监测主要设置在两岸坝端及部分山体等部分,测点的布置主要根据地形、枢纽布置、渗流控制及绕坝渗流区特性而定。一般在两岸的帷幕后沿流线方向分别布置2~3个监测断面,断面的分布靠坝肩附近较密,每条测线布置不少于3~4个测点,帷幕前一般仅有少量测点布置。

(三)边坡工程

边坡工程一般在大坝安全有较大影响的滑坡体或高边坡进行渗流监测,应尽量应用地质勘察孔做地下水位监测孔。

(四)地下洞室

地下洞室主要进行隧洞内水外渗或是外水内渗、以及隧洞外水压力的观测,它的布置主要根据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而定,通常在隧洞围岩的顶部、腰部及底部紧贴混凝土衬砌的围岩中布设。

对查明有滑动面者,宜沿滑动面的倾斜方向布置1~2个监测断面。监测孔应深入到滑动面以下2m,若滑坡体内有隔水岩层时,应分层布置测压管,同时做好层内隔水。若地下水埋深较深,可利用勘察平洞或专设平洞设置测压管进行监测。

渗流量观测,包括渗透水的流量及水质观测。水质观测中包括渗漏水的温度、透明度和化学成份分析。

渗流量观测系统的布置,主要根据坝型和坝基地质条件、渗漏水的出流和汇集条件,以及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等确定。对于坝体、坝基、边坡绕渗及导流(含减压排水孔、井和排水沟)的渗流量,应分区、分段进行测量(有条件的工程宜建截水墙或观测廊道),对排水减压孔(井)应进行单孔(井)流量、孔(井)组流量和总汇流量的观测。所有集水和量水设施均应避免客水干扰。

当下游有渗漏水出溢时,一般应在下游坝址附近设导渗沟(可分区、分段设置),在导渗沟出口或排水沟内设置量水堰测其出溢(明流)流量。

当透水层较深,地下水低于地面时,可在坝下游河床中设置测压管,通过观测地下水坡降计算出渗流量。其测压管布置,一般在顺水流方向设两根,间距10m~20m;垂直水流方向,应根据控制过水断面及其渗透系数的需要布设适当排数。

渗漏水的温度以及用于透明度观测和化学分析水样的采集,均应在相对固定的出口或汇口进行。

第二节渗流(压)及其地下水位监测

一、测压管及电测水位计

(一)组成及工作原理

测压管主要由导管、进水管、沉淀管等三部分组成,管材可选用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一般内径不宜大于50mm。管口有压时安装压力表,用压力表读取水压力,管口无压时用电测水位计观测水位。压力表要选用量程合适的精密压力表,使读数在1/3~2/3量程范围内,精度不低于0.4级。电测水位计根据水能导电的原理设计,当金属测头接触水面两电极使电路闭合,信号经电缆传到触发蜂鸣器和指示灯,此时可从电缆或标尺上直接读出水深(图6-1、图6-2)。

图6-1 测压管结构示意图

图6-2 电测水位计

(二)安装埋设

1. 造孔

在坝高或埋深小于10m的壤土层中埋设测压管时,可采用人工取土器钻孔;深度大于10m,或在混凝土或基岩中钻孔,应采用钻机造孔。

在岩体比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的钻孔孔径,一般为50~70mm即可,在覆盖层或风化较剧烈、裂隙发育的基岩钻孔,为有足够的空隙填充封孔材料,孔径不宜小于100mm。埋设多管时,应根据装管数量及直径,自下而上逐级扩径,原则上每增加一根测压管,相应直径至少扩大一级。自上而下逐级成孔,自下而上逐管埋设。

无论是覆盖层或是基岩钻孔,严禁用泥浆固壁。需要防止塌孔时,可采用套管护壁,如估计难以拔出,应事先在钻孔部位的套管壁上钻好透水孔。终孔后应测量孔斜,以便精确确定测点位置。

2. 测压管制作要求

测压管由透水段和导管组成,透水段可用导管管材加工制成,面积开孔率约10~20%(孔眼须排列均匀、内壁无毛刺),外部包扎足以防止颗粒进入的无纺土工织物,管底封闭,不留沉淀管段。也可采用与导管等直径的多孔聚乙烯过滤管或透水石作透水段,透水段与导管牢固相连。导管长度视管材和方便埋设而定,两端接头处宜用外丝扣,用外箍接头相连。

3. 下管埋设

埋设前应对钻孔埋深、孔底高程、孔内水位,有无塌孔以及测压管加工质量、各管段长度、接头、管帽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于覆盖层钻孔,在下管前应先在孔底填好约10cm厚的反滤层料。下管过程中必须连接严密,吊系牢固,保持管身顺直。就位后应立即测量管底高程和管水位,并在管外回填反滤料,逐层填实,直至设计进水段的高度。从孔底至反滤料顶面的孔段长度,才是真正的测压管进水段(可大于测压管管体透水段),也是该测压管的实际监测范围。对反滤料的要求,既能防止细颗粒进入测压管,又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一般其渗透系数宜大于周围土体的10~100倍,对粘壤土或砂壤土可用纯细砂;对砂砾石层可用细砂到粗砂的混合料,回填前需洗净、风干,缓慢入孔。

4. 封孔

凡不需要监测渗透的孔段(即非反滤段),原则上均应严密封闭,以防降水等客水干扰,尤其在一孔埋设多个分层测点者,更需注意各测点间的隔离止水质量。必要时需在导管外套橡皮圈或毛毡圈2~3层,管周再填封孔料,以防水压力串通。

封孔材料,宜采用膨润土球或高崩解性粘土球,要求在钻孔中潮解后的渗透系数小于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土球应由直径5~19mm的不同粒径组成,应风干,不宜日晒、烘烤。封孔时需逐粒投入,必要时可掺入10~20%的同质土料,并逐层填实,切忌大批量倾倒,以防架空,管口下1~2m 范围内应用夯实法回填粘土。

封至设计高程后,项管内注水,至水面超过泥球段顶面,使泥球崩解膨胀。

在坝基岩体完整性较好、裂隙不很发育的地段,通常不设埋管。

5. 灵敏度检验

测压管安装、封孔完毕后,应进行灵敏度检验。

在覆盖层中采用注水试验,在坝基岩体中采用压水试验。在覆盖层中试验前先测定管中水位,然后向管内注水。若进水段周围为壤土料,注水量相当于每米测压管容积的3~5倍;若为砂砾料则为5~10倍。注入后不断观测孔内水位,直至恢复到或接近注水前的水位。对于粘壤土,注水水位在五昼夜内降至原水位为灵敏度合格,对于砂壤土,一昼夜降至原水位为灵敏度合格;对于砂砾土,1~2h降至原水位或注水后水位升高不到3~5m为合格。在坝基岩体中,通常采用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通常以大于0.1lu为合格。

当一孔埋多根测压管时,应自上而下逐根检验,并同时观测非注水管的水位变化,以检验它们之间的封孔止水是否可靠。

6. 管口保护

灵敏度合格后,应尽快安设管口保护装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件、现浇混凝土或砖石砌筑,但均要求结构简单、牢固,能防止雨水流入和人畜破坏,并能锁闭、开启方便。尺寸和形式应根据测压管水位和测读方便而定。当采用自计或遥测装置时,还应满足测量仪表的各种需求。

7. 原始资料考证

在从造孔至灵敏度检验合格止的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和描述有关情况及数据,竣工时需提交完整的测压管钻孔柱状图和埋设考证表,并存档妥善保管。

(三)观测方法

当测压管水位低于管口时,采用电测水位计量测测压管水位。首先将水位计测头缓慢放入管内,在指示器和蜂鸣器开始反应时,测量出管口至孔内水面的距离。应先后观测两次,两次读数之差不应大于1cm。

当测压管水位高于管口时,采用压力表测量管内水压。原则上应首先排掉管内积存气体,待压力稳定后才能读数。压力值应读到压力表的最小估算单位,每年应对压力表进行一次校验。

无论是测压管内水位高于或低于管口,均可采用渗压计进行测读,其方法可见下节渗压计监测方法。

二、渗压计

渗压计用于监测岩土工程和其他混凝土建筑物的渗透水压力,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建筑物或其它建筑物内部及其基础,测量结构物内部及基础的渗透水压力,也可用于水库水位或边坡地下水位的测量。

渗压计根据传感器不同,可以分为钢弦式、差阻式和压阻式等,目前国内常用的为钢弦式渗压计和差阻式渗压计。

(一)组成及工作原理

钢弦式渗压计由透水石、承压膜、压力传感器、线圈、壳体和传输电缆等部分组成(图6-3)。

当水压力经透水石传递至仪器内腔作用到承压膜,承压膜连带传感元件一同变形,即可把液体压力转化为等同的电信号测量出来。通过预先率定仪器参数即可计算出渗透压力。

差阻式渗压计是渗透水压力自进水口经透水石作用于感应弹性膜片上,引起感应膜片位移,从而使其敏感组件上的两根电阻丝电阻值发生变化,其中一根R1减小(增大),另一根R2增大(减小),相应电阻比发生变化,通过电阻比指示仪测量其电阻比变化而得到渗透压力的变化量。渗压计可同时测量电阻值的变化,经换算即为测点处的温度测值(图6-4)。

图6-4 差阻式渗压计结构示意图

(二)安装埋设

1. 渗压计在埋设前必须进行室内检验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按设计要求接长电缆(或仪器出厂前按设计要求长度定制电缆),做好电缆接头的密封处理,并作绝缘度检验,电缆接长后须用测读仪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2. 安装前需将渗压计在水中浸泡24h 以上,使其达到饱和状态,再将测头放进装有干净的饱和细砂袋,防止水泥浆或粘土细颗粒进入渗压计内部,堵塞进水。

3. 在土石坝坝基表面埋设,可采用坑式埋设法。在坝内埋设时,当坝面填筑高度超出测点埋设高程的0.3m 时,在测点挖坑,坑深约0.4m ,采用砂包裹体的方法,将渗压计在坑内就地埋设。砂包裹体由中粗砂组成,并以水饱和。然后采用薄层辅料,专门压实的方法,按设计回填原开挖料。埋设后的渗压计,仪器以上的填方安全覆盖厚度不小于1m 。

4. 在混凝土浇筑面及基岩面埋设,可采用浅孔埋设方法。在埋设部位预留(混凝土)或钻孔,1-透水石;2-钢弦;3-不锈钢体;4-引出电缆;5-膜片;6-激励及接收线圈;7-内密封 图6-3 钢弦式渗压计结构示意图

图6-5 基岩面与混凝土界面渗压计埋设

5. 在坝基深孔内埋设渗压计时,钻孔直径一般为110mm左右,钻孔完成后先将粒径约为10mm 的砾石导入孔内,厚约40cm,然后将装有仪器的砂包吊入孔底。如孔太深可用钢丝吊住砂包,并把电缆绑在钢丝上吊装,以防止仪器电缆自重太大而受到损坏,再在上面填入40cm厚细砂,然后填20cm厚粒径为10~20mm的砾石,再在余孔段灌入水泥膨润土浆或预缩砂浆。如果一孔内埋设多个渗压计,则需分段密封。

6. 渗压计埋设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走向敷设电缆。为防止沿电缆走向渗水,电缆应尽可能分散敷设,必要时设立止水环。在过接缝时,宜套管(钢或塑料)保护。在变形较大地段,宜弯曲敷设,使电缆留有变形余地,以防止变形过大而拉断。

(三)观测方法

1. 钢弦式渗压计水压力P计算公式:

P t = K×(R0-R t)+ C×(T t-T0)

式中:P-t时刻测量的渗压力(MPa);

K-仪器系数(MPa/digitl);

R t-t时刻仪器读数(digitl);

R0-初始仪器读数(digitl);

C-温度系数(MPa/℃);

T t-t时刻温度读数(℃);

T0-初始温度读数(℃)。

2. 差阻式渗压计水压力P计算公式:

-

P?

?

=

Z

f

t

b

式中:P—渗透水压力(MPa),受压为负值;

f—渗压计最小读数(10-6/0.01%);

b—渗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MPa /oC);

ΔZ—电阻比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仪器压力升高,ΔZ为负;

Δt—温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温度升高为正,降低为负,单位oC。

另外,对于渗压计而言,由于在装有感应部件的密封室内除了灌充中性油用于保护钢丝外,还保留少量空气,当温度升高后,空气和油都会膨胀,引起承压板向外变形,其变形方向刚好与渗水压力作用相反,使实测水压力减小,故计算渗水压力时,其温度补偿系数应取负号,这是与其它差阻式仪器不同之处。渗压计反映的水压力应为负值,如果出现正值,则有可能是测值不正常或温度补偿系数b的取值不合理造成的。

第三节渗流量监测

一、观测方法及设施

渗流量观测根据渗流量的大小和汇集条件,选用如下几种方法:

1. 当流量小于1L/s时采用容积法;

2. 当流量在1~300L/s时采用量水堰法;

3. 当流量大于300L/s或不能设量水堰时,将渗漏水引入排水沟中,采用流速法或超声波流量计测量,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

(一)容积法

观测流量时,需将渗流水引入容器内(如量筒等),测定渗流水容积和充水时间(一般为1min,且不得少于10s),即可求得渗流量。

(二)量水堰法

常用的有三角堰、梯形堰和矩形堰,常用的为三角堰,各种量水堰的堰板一般采用不锈钢板制作,各种量水堰与堰板结构见图6-6。

1. 三角堰。适用于流量在1-70L/s之间,三角形堰缺口为一等腰三角形,底角为直角,堰上水头约为50~300mm。

2. 梯形堰。适用于流量在10-300L/s之间,常用1:0.25的边坡,底(短)边宽度b应小于3倍堰口水头H,一般在0.25~1.5m范围。

3. 矩形堰。适用于流量>50L/s,堰口b应为2~5倍堰上水头H,一般在0.25~2.0m范围内。矩形堰分为无侧向收缩和有侧向收缩两种。

a.直角三角形量水堰

b.梯形量水堰

c.矩形量水堰

图6-6 量水堰结构示意图

用于观测堰上水头的仪器设备有:水尺、水位测针或量水堰水位计。水尺精度不低于1mm,水位测针或量水堰水位计精度不低于 0.1mm。

测流速法观测渗流量的测速沟槽应是长度不小于15m的直线段,且断面一致,保持一定纵坡,不受其它水干扰。

(三)流速法

观测渗流量的测速沟槽应是长度不小于15m的直线段,且断面一致,保持一定纵坡,不受其它水干扰。

二、安装埋设

1. 量水堰一般设在排水沟的直线段上,堰身采用矩形断面,堰板应为不锈钢材料。

2. 堰槽段的尺寸及其与堰板的相对关系应满足如下要求:

堰槽段全长应大于7倍堰口水头,但不小于2m,其中堰板上游应大于5倍堰口水头,但不得小于1.5m,堰槽宽度应不小于堰口最大宽度的3倍。

3. 堰板应为平面,局部不平处不得大于±3mm,堰口的局部不平处不得大于±1mm。

4. 堰板顶部应水平,两侧高差不得大于堰宽的1/500,直角三角堰的直角误差不得大于30”。

5. 堰板和侧墙应铅直,误差不得大于30”。

6. 两侧墙应平行,局部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10mm。

7. 水尺或水位计装置应该在堰板上游3~5倍堰口水头处。

8. 量水堰安装后,应详细填写考证表。

三、观测与计算

1. 量水堰法

当测量量水堰堰顶水头时,应读到最小估读单位,量水堰的流量Q(m3/s)计算公式如下:1)直角三角形量水堰

2/5

Q=

4.1H

式中: H-堰上水头(m)

2)梯形量水堰

堰口应严格保持水平,1:0.25的梯形堰流量Q计算公式为:

2/3

Q=

.1H

86

b

3)矩形量水堰

矩形量水堰计算较为复杂,无侧向收缩矩形量水堰流量Q计算公式为:

2/3

Q=

2gH

mb

式中:m =(0.402+0.054H/P),其余符号见上图。

2. 容积法

直接测定渗漏水的容积和充水时间(一般为1min,且不得小于10s)。

3. 水质分析

水质分析所需水样应在规定的监测孔、排水孔或廊道排水沟内取得。在监测孔中取样时,也应在水库内同时取水样,以便分析比较。坝体混凝土中或基岩中的析出物,应取样做分析,检查是否有化学管涌或机械管涌发生。

水质分析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两部分,有水质分析有全分析和简分析,一般情况下仅作简分析项目。

全分析项目包括有:

(1)水的物理性质:水温、气味、混浊度、色度。

(2)PH值。

(3)溶解气体:游离二氧化碳-CO2、侵蚀性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O2、溶解氧-O2。

(4)耗氧量。

(5)生物原生质:亚硝酸根-H-2、硝酸根-NO-3、磷-P、铁离子(高铁-Fe3+ 及亚铁-Fe2+)、氨离子-NH+4、硅-Si。

(6)总碱度、总硬度及主要离子、碳酸根-CO2-3、重碳酸根-HCO-3、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氯离子-C1-、硫酸根-SO2-4、钾和钠离子-K++Na+。

(7)矿化度。

简易分析项目包括有:

色度、水温、气味、混浊度、PH值、游离二氧化碳、矿化度、总碱度、硫酸根、重碳酸根及钙、镁、钠、钾、氯等离子。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 二、环境监测目的:(习题1)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 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 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三、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四、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课件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一 选择题 1.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为( )。 A. pV /m B. pV /(kT ) C. pV /(RT ) D. pV /(mT ) 解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写成NkT kT N RT pV ===A νν,式中N =ν N A 为气体的分子总数,由此得到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kT pV N = 。 故本题答案为B 。 2.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 、B 、C 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 1,它产生的压强为p 1,B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 1,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 n 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 为 ( ) A. 3p 1 B. 4p 1 C. 5p 1 D. 6p 1 解 根据nkT p =,321n n n n ++=,得到 1132166)(p kT n kT n n n p ==++= 故本题答案为D 。 3. 刚性三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 ,体积为V ,则它的内能为 ( ) A. 2pV B. 2 5pV C. 3pV D.27pV 解 理想气体的内能RT i U ν2 =,物态方程RT pV ν=,刚性三原子分子自由度i =6, 因此pV pV RT i U 326 2===ν。 因此答案选C 。 4. 一小瓶氮气和一大瓶氦气,它们的压强、温度相同,则正确的说法为:( ) A. 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不同 B.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相同 C.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不同 D. 气体的内能相同 解: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即为密度,气体密度RT Mp V m ==ρ(式中m 是气体分子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

第六章平面连杆机构讲解

平面连杆机构 一、填空题: 1.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副和 2.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 3.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运动副全部是副。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回转的连架杆称为。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能摆动的连架杆称为 6.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与连架杆相连的构件称为 7.某些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从动件的急回性质一般用 8.对心曲柄滑快机构 8.偏置曲柄滑快机构急回特性。 10. 对于原动件作匀速定轴转动, 从动件相对机架作往复运动的连杆机构, 是否有急回特性, 取决于机构的极位夹角是否大于零。 11.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等于 12.机构的压力角越小对传动越有利。 13.曲柄滑快机构,当取为原动件时,可能有死点。 14.机构处在死点时,其压力角等于 15.平面连杆机构,至少需要构件。 三、选择题:

1.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其他两杆之和。 A <=; B >=; C > 。 2. 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之和, 而充分条件是取 A 为机架。 A 最短杆或最短杆相邻边; B 最长杆; C 最短杆的对边。 3.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当以为机架时,有两个曲柄。 A 最短杆相邻边; B 最短杆; C 最短杆对边。 4. 铰链四杆机构中, 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当以为机架时,有一个曲柄。 A 最短杆相邻边; B 最短杆; C 最短杆对边。 5. 铰链四杆机构中, 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当以为机架时,无曲柄。 A 最短杆相邻边; B 最短杆; C 最短杆对边。 6.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摇杆机构。 A <; B >; C = 。 7. 一曲柄摇杆机构,若曲柄与连杆处于共线位置。则当为原动件时, 称为机构的死点位置。 A 曲柄; B 连杆; C 摇杆。

第六章环境监测课件

第六章 15.单选题 (1).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2).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3).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4).污水中含有四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5).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游泳区属于()功能区。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属于()功能区。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分为5类功能区,某公园划船游乐水域属于()功能区。 (9).某地表水域兼有Ⅰ、Ⅱ、Ⅲ类使用功能,执行()功能类别的标准值。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不同类别pH值均为()。

16.多选题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是(ABDE)。 A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 建设项目的规模 D 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E 受纳污水水域对水质的要求 (2).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以下几类(ABCE)。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酸和碱 D 重金属 E 热污染 (3).按照对建设项目所排放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ACD)。 A 复杂 B 一般 C 中等 D 简单 E 较复杂 (4).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大河是指流量(C)。 A、≥15m3/s B、≥50 m3/s C、≥150 m3/s D、≥200 m3/s (5)水体的规模大小判定:河流以平水期或多年(平均流量)判定,湖泊以枯水期(平均水深)及相应的(水面面积)判定。 课内练习 17.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Ⅳ类,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1.对照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之间 2.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性污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3.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4.水质要求:Ⅳ类 5.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完整版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对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3S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监测中应用广泛。同时,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将向着以有机污染物作为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控介质范围扩大、监测分析精度痕量化、分析技术快速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应用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污染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s deepen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work to carry out. Using moder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ollutants accurately and time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3S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air, soi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will be toward to regard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s the main monitoring targets, expand the scope of monitoring media, analyze to achieve mark quantization, analyze fast, and us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idel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Pollution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监测不仅是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总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 第二章 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6.答: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 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8. 答: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第6章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doc

第6章习题解答 6-1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A为玻耳兹曼常 量,/?力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力[B ] A.pV / m. B. pV / kT . C. pV / RT. D. pV / mT . 6-2两容器内分别盛有氢气和氦气,若在平衡态时,它们的温度和质量分别相等,则[A ] 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 B.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C.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 D.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 6-3两瓶不同类别的理想气体,设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其分子数密度不相等,则 [B ] A.压强相等,温度相等. B.温度相等,压强不相等. C.压强相等,温度不相等. D.压强不相等,温度不相等. 6-4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f和平均平动动能巧有如下关系 [A ] A.巧相等,而f不相等. B. f相等,而巧不相等. C. f和巧都相等. D. f和巧都不相等. 6-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7\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在%方14分子速度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为[D ] C. v2x = 3kT/m. D. v2x =kT/m. 6-6若/GO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TV为气体分子总数,m为分子质量,则 A.速率处在速率间隔%?%之间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 B.速率处在速率间隔%?u2间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c.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和. D.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q 力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差. 6-7在A 、B 、C 三个容器巾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7?相同, :y/v^ :yfv^ = 1:2:4,则其压强之比 A ::厂0为[C ] A. 1:2:4 B. 4:2:1 C. 1:4:16 D. 1:4:8 6-8题6-8图所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 的速率分布曲线;令和分别表示M 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 率,则[B ] 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B. 图中a 表示筑"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P ) /(v p )=丄. C. 图中b 表示氧3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v p ) /(v )=丄. v /巧o 2 v /M H 2 4 D. 图中b 表示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4. 6-9题6-9阁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曲线 有 [C ]。 A. 、变小,而/(?)不变. B. 久和/(久)都变小? C. 、变小,而/(>,,)变大. D. 、不变,而变大. 6-10有两瓶不同的气体,一瓶是氢气,一瓶是氦气,它们的ffi 强、温度相同,但体积不同, 则 单位体积A 的分子数相等;单位体积内的气体的质不相等;两种气体分子的平 均平动动能_相等。 6-11 一容器盛有密度为p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若压强为/?,则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 速率为竽;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内能为竽。 6-12题6-12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相同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 方均根速率之比为 题6-8图 题6-12图 v(m/s)

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方法

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方法 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能够连续、快速、在线监测污染物仪器的需求愈来愈迫切。生物传感器正是最有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的传感器。近l0年来,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用途也正在扩大。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开始了对生物传感器的广泛研究,目前,已有相当部分的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传感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国际纯 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化学传感器的定义为:一种小型化的、能专一和可逆地对某种化合物或某种离子具有应答反应,并能产生一个与此化合物或离子浓度成比例的分析信号的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应用的是生物机理,与传统的化学传感器和离线分析技术(如HPLC或质谱)相比,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低成本、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它在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传感要器的构件由敏感元件(生物元件)和信号传导器成。用来制作生物传感器的生物元件和传导器分别为:(1)生物元件:生物体、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酶、酶组分、感受器、抗体、核酸、有机物分子等。(2)传导器:电热测量式、电流测定式、电导率测量式、阻抗测定式、光强测量式、热量测定式、声强测量式、机械式、“分子”电子式等。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取决于它的生物敏感元件,而生物传感器的其他性能则和它的整体组成有关。基本原理是:将生物敏感元件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及信号经由物理元件——换能器,转变为光、电、 声等易检测信号,从而间接地获知待测物的有关信息’ (图1)。最先问世的生物传感器是酶电极,主要以酶作为生物元件。现在所用的生物元件包括抗原或抗体、酶或基质、各种酶的混合体、整个细胞或部分细胞、植物或动物组织和神经受体。生物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决定于敏感元件(分子识别单元)和待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以下几种类型:(1)将化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2)将热变化转化为电信号;(3)将光效应转变为电信号;(4)直接产生电信号方式。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新的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将不断出现,如正在利用细胞受体和自激振荡等作用现象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2 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根据生物识别单元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等;根据生物传感器的变换特征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生物电极、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嗅觉生物传感器(又称电子鼻,它是应用传感器阵列技术模拟人工感知系统实现的)和光(热、电)生物传感器等。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光纤薄膜与平面波导薄膜材料等)发展成果的推动,生物传感器向着多功能、智能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基因传感器与生物芯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物传感器的研制过程有很多难点,但其快速、高灵敏度等优点却是其他传感器无可比拟的。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生物传感器是由选择性好的生物材料构成的分子识别元件,一般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它利用优异的选择性把样品中的被测组分的分离和检测统一为一体,测定时一般不需加入其他试剂。(2)由于它的体积小,可以实现连续、在线监测。(3)样品用量少,响应快,且由于敏感材料是固定化的,可以重复使用。(4)传感器连同测定仪的成本远低于大型的分析仪器,所以便于普及推广。 3 生物传感器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 BOD生物传感器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BOD测定方法是传统的稀释法:在(20土1)cc培养5 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5 d的生化需氧量B0D 。但这种方法操作繁杂,重现性差,不能及时反应水质情况和反馈信息,不适合现场监测。而生物传感器测BOD只涉及到初始氧化速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对标准溶液的测定来获得。这就可以将测定时间缩短到15 min左右,且重现性提高。BOD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是:当生物传感器置于恒温缓冲溶液中,在不断搅拌下,

环境监测课程第六章--固体废物监测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监测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2工业废物;3生活垃圾;4危险废物;5急性毒性;6腐蚀性;7浸出毒性;8垃圾热值;9高热值;10低热值;11渗沥水;12传染性废弃物;13病理性废弃物;14反应性;15放射性;16易燃性 二、填空题 1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殊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它的危害状况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危险固体废物特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燃性指含闪点低于_________的液体,或经摩擦、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性质。 5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是指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____或pH≥____________的废物。 6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活度大于__________________者称为放射性废物。 7废渣堆采样法要求:在渣堆两侧距堆底________________处划第一条横线,然后每隔______________划一条横线;再每隔_____________划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作为采样点。 8制样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缩分时要求反复转堆,至少____________,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后,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份,取两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_______________试样为止。 10测定样品水分时,对于无机物:称取样品20g左右于_________℃下干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对于有机物:样品于____________下干燥24h,确定水分含量。11测定样品腐蚀性,对于粉、粒、块状物料,可称取制备好的样品______________置于1L熟料瓶中,加入新鲜蒸馏水250mL,使固液比为_______________。 12腐蚀性测定中,每种废物取三个平行侧定,差值不得大于______________,否则应再取1-2个样品重复进行试验,取中位值报告结果。对于高pH值(9以上)或低pH值(2

环境监测新技术

第三章农业水环境监测新技术 主要内容 一、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农业用水标准及主要指标检测方法 三、水中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及监测 我国污水的农业利用 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10%。 利用V类地面水标准的水体灌溉的农田面积高达1058.5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21.44%,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29.1%。这就是说,我国还有近1/3的农田很可能也发展为污水灌溉。 污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安徽、辽宁、山东、天津、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南方灌溉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苏、四川、湖北等。 一、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 在淡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农业灌溉水的补充水源加以利用,但有时因灌溉不合理,所利用废水未经处理,有害物质含量高,不仅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还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GB5084-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指标,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工业废水中存在较广泛,含量较高,危害较大的污染物。 1 有机物 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主要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油脂类等较容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物质。据研究,废水中在COD超出200 mg/L,长期灌溉,对水稻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但若大量有机物随废水进入水田,在其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土壤Eh不断下降,使水田土壤处于强还原状态。土壤中原先存在的硫酸盐、高价铁和锰等物质,被转化成硫化物、二价铁、二价锰等对水稻根系有毒害作用的还原性物质。同时,在强还原性条件下,有机物厌氧分解,也会产生硫化物和有机酸等对水稻有毒害的物质。 2酸、碱类物质 一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酸、碱类物质。如造纸废水碱性较强,矿山尾矿废水中常有大量的酸。 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pH值,大部分作物最适土壤pH值范围在5.5~8.0。其中,水稻5.7~6.5;小麦为6.7~7.6;蔬菜一般在6.0~8.0。 一般来说,由于土壤有较强的缓冲能力,pH值5.5~ 8.5范围内的酸碱废水,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用酸性较强的污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中铝离子的溶解度增加,铝离子浓度对作物根系 生长有毒害作用; 另一方面,酸化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进一步加强,引起植物磷营养的缺乏; 此外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若发生酸化,一些重金属的溶解度提高,危害加重。 用碱性废水灌溉农田,土壤发生碱化,会使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许多微量元素的溶解度大大降低,导致作物发生营养缺乏症,特别容易产生缺锌症,不利作物生长。 此外土壤碱化,土壤中Ca2+含量往往会有所增加,也会使有效态磷生成难溶性的Ca3(PO4)2。3盐 含盐量高的各种废水和海水对作物产生危害主要由于高浓度的盐分所造成,称为盐害。其中以氯化钠最为常见。 灌溉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危害水稻时,主要表现是叶片枯萎,分蘖减少。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思考题及答案 修正版资料讲解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 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 (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 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

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3)具有多功能性; (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包括简便多样性指数、Willams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样新指数的最大优点是具有简明的数值概念,可以直接反映环境的质量。指数值越大,表示多样性越高,生态环境状况越好。 生物指数法有Beck法、Back-Tsuda法和硅藻生物指数法。Beck法与1955年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公式为BI=2A+B(A代表敏感钟,B代表耐污种)。BI≥10,属清洁,水质较好;BI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Beck-Tsuda法的计算方法与Back法相同。但水质评价标准为:BI≥20属清洁水体;10≤BI<20,属轻度污染水体;6≤BI<10,属中度污染水体;0≤BI<6,属重度污染水体。硅藻生物指数法公式为XBI=(2A+B-2C)/(A+B-C)×100(A代表不耐污种类数;B代表广谱性种类数;C代表仅在污染区出现的种类数)。XBI值在0~50时为多污带,50~100为α-中污带,100~150为β-中污带,150~200为轻污带。 二、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