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我明确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体验读名著的乐趣;

3.能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感。激发探讨、研究名著的热情。

学习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具准备、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法。

相关知识我了解

材料一:

第2页共6页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出示句子)师:什么是“神机妙算”? 生: 师:针对这个句子中的“神机妙算”,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 师:你们真聪明,从一个词中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探讨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出示要求) 过渡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6—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来,再用心体会。 生:边读边划 师:有些同学高高举起了小手,很自信的告诉老师他已经按老师的要求学完了课文,真不错!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告诉同学呢?来我们在组内进行交流。 生:组内交流 师: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预设教学: 生:我是从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体现雾的大。 生:(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这雾大吗?小雾!(众笑) (生第二次读) 师:雾大吗?中雾!(众笑)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老师读。(教师范读)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雾很大,很浓。注意,这是一场大雾,一场浓雾!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诸葛亮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一样吗?那鲁肃心里会怎么样? 生:害怕。 师:他心想—— 生:(接读) 师:那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 生A:(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2、理清文章层次,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学哪一课?(板书:草船借箭) 2、谁知道“箭”是什么样子?(前面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大家再看看这个“剑”和这个“箭”一样吗?谁谈谈对“剑”的了解?(剑后是一个把儿,前面是剑刃子,双面的,是一种短兵器)。战场上什么情况下用“剑”?(短兵相接)“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箭)文中故事所用哪种?知道不? 二、检查预习 投影出示: 区分:瑜、寨、饮(yn)。 字音:都督、翎毛、擂鼓、弓弩手。 理解:妒忌、甘受惩罚、委托。 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 1、在预习时,同学们肯定都不同程度地读了课文,还想读吗?想听吗?打开书,听老师读文,边听边画出文中写到的主要

人物。 2、故事听完了,人物勾划出来了吗?能不能简单地谈谈你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 板书: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四、再读课文,了解人物 1、想不想再读?自由挑选你最喜欢的人物所处的段落来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都有哪三国?(板书:魏、蜀、吴)分别由谁统治? (魏大权已在曹操手里。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刘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去帮助孙权,以共同抗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 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以上这几个人物,能不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再谈一谈对他们的印象? 2、汇报交流: 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智谋两全。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疑心太重。 六、读议结合,理清层次 1、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了?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检查读生词: 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 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 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 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案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

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启示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新词:幔子水寨都督丞相呐喊妒忌擂鼓支援 3、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围绕“借”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字、词可以说明,标出来,体会交流。(“挺”、“才”)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⑵讨论、交流、点拨:(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3)、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体会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4)、指导朗读。 师: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①、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生读。 ②、边读边议,读后评价:是不是把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特点读出来了。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边演边读。 (5)、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质疑结课,拓展延伸。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草率?他将怎样做呢?课下自读课文,弄清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准备过程结果 诸葛亮:居心叵测 周瑜:胸有成竹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 rǎn gōu lè xiū sè lǐ mào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初读课 文,自学字词。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 由读课文,疏通字 词。2.引导小组交 流:课文写了一件 什么事?3.检查初 读情况。 1.自由读课文,自学字 词。2.小组交流,明确课文 主要写了诸葛亮巧用妙计 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 的阴谋的故事。3.全班汇 报。(1)关于生字。(2)理 解“妒忌、惩罚、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分 段,并概括每段的 大意。2.引导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想想这篇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 写的?重点写了哪 些内容?3.组织小 组合作解决问题。 4.组织全班交流。 1.小组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接受任务。第二部分(第 3~5自然段):写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 写草船借箭。第四部分(第 10自然段):写按时交箭。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3.小组合作理清课文的 叙述顺序。4.全班交流。明 确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 重点。 4.课文是按___________ 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 业。 (用时:5分钟) 出示作业:抄 写本课的生字、新 词。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陆燕红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 2、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唤起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2.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 (出示练习)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 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 经过是:(); 结果是:()。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一)、诸葛亮三天就出色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怪不得周瑜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诸葛亮的句子。 出示: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 (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到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知天文:大雾漫天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 (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 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知地理:顺风顺水 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使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识人心 ▲算曹操 1、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气难料,这人心就更难测了。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来呢? 出示: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指导朗读:观察图片,从曹操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曹操有多少人马,体会他的生性多疑。 3、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这不,诸葛亮又笑了?抓“一定”,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认真读句子,比较他们的意思相同吗? 1、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算鲁肃 诸葛亮借箭需要谁的帮助?(鲁肃)读读描写鲁肃的4、5、6小节,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1、诸葛亮说别告诉都督,鲁肃“果然不提”、“私自拨船”、“照诸葛亮说的”。 2、抓“私自”体会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信守承诺。 3、诸葛亮算到鲁肃一定会帮助他,怪不得诸葛亮笑得如此轻松。 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 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 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比刚才大了点,但这场雾还不够大,谁能比他读得更大?这场雾,谁能比他读得更大?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比他大了,谁能读得比他更大?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啊!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读读这句话,你是鲁肃,你读读这段话,自己读,放开声音读。就读这句。鲁肃看到了这场大雾心里怎么样?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鲁肃,请你。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心情? 学生2:他这时候比较惊讶,比较吃惊。 老师:比较惊讶,比较吃惊,是不是?那你得表现出惊讶和吃惊呀,你再试试。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对,就是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请坐下,我们都来做一次鲁肃,他是那样惊讶,那样吃惊,甚至还有一点点着急和害怕,这就是鲁肃。咱们一起来做做鲁肃,读一读这段话,预备:这时候大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详细讲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19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参见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二——四段;从“知周瑜”、“知鲁肃”、“识天象”、“知曹操”“、晓地理”,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2、复习复述。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支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就造十万支箭。 2.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媒体出示: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齐读) 3.但最后,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 媒体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说明:从上节课内容引人,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以“神机妙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相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句,体会首尾呼应。 2.板书:神机妙算(解释词语) 媒体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通过钻研教材,“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4.交流后出示媒体,生划出。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说明:此内容是后文学习的引线。媒体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应的句子要展开学习的号码。 (一)学习“知周瑜” 1.默读媒体上第(2)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再说一说。 (2)交流。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导学案精

1.古诗三首导学案 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奚琨婷 (第1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 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 1、读诗题,理解题意:四时田园杂兴(xìng)(“兴”在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

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2、了解诗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 金戈铁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 四时田园杂兴(xìnɡ)(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ɡ)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4、.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 各当家:未解:供: 傍:桑阴: (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

[研究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五下《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研究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五下《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谈话: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一、激情谈话,直切入文。 师:打开课本,翻到19课,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一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比较长,比一比谁能比较快速、高效地读好课文! 二、初读课文,抓稳“叹”字。 1、反馈字词学习情况。 妒忌私自甘愿 都督丞相 迟延擂鼓呐喊支援 曹军水寨幔子 2、反馈初读课文情况,切入中心句。 师:可面对这样的结果,一心妒忌诸葛亮的周瑜心情如何?(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是啊,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声长叹,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师:是啊,周瑜自叹不如,长叹一声——(加入叹息声) 师:就带着这深深的叹息,周瑜长叹一声—— 三、再读课文,深究“叹”字。 师:叹到这儿,同学们,你们叹出了什么问题? 师:总而言之一句话,同学们都想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把它们划出来,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圈句中关键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好好体会体会,想想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知人心) ▲识曹操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抓住“笑着、一定、只管”有机展开) 师:诸葛亮会怎样地笑着说呢? (课件出示句式练习)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事实真的如此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课件出示:)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师:望着这条军令,诸葛亮在笑什么?他还在笑曹操什么? 师:是啊,诸葛亮就看透了你曹操(板书:谨慎多疑),于是乎,他笑着说——(一起读) 师: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难怪乎,周瑜要长叹一声—— 师:一个笑字,让我们领略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看透了曹操,除了曹操,还看透了谁,要让周瑜自叹不如呢? ▲识周瑜 A案: (课件出示:)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师:同学们都来读读!读着读着,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瑜? 师:这一切,诸葛亮看到了吗? 师:是啊,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用意,可光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让周瑜自叹不如。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看透了周瑜,让周瑜自叹不如? B案: (课件出示:)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C案: 师:是啊,周瑜找来诸葛亮商议军事,问—— (课件出示)“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师:周瑜为什么这样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康城中心校小学主备人:辛明昊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读写生字;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3、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课件出示) 师:完全正确,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一、激情谈话,直切入文。 师:打开课本,翻到19课,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把课文分成那几个部分?文章比较长,比一比谁能比较快速、高效地读好课文! (出示分段:起因,1、2自然段;准备,3—5自然段;经过,6—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抓稳“叹”字。 1、反馈字词学习情况。 妒忌私自甘愿 都督丞相 迟延擂鼓呐喊支援 曹军水寨幔子 2、反馈初读课文情况,切入中心句。 师:读了课文,我们清楚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可面对这样的结果,一心妒忌诸葛亮的周瑜心情如何?(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是啊,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声长叹,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师:是啊,周瑜自叹不如,长叹一声——(加入叹息声) 师:就带着这深深的叹息,周瑜长叹一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