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办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来重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会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有问不敢问,长期以往,根本就无遇事提问的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

第二,创造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一般来说,课前的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课中的探究型质疑,便于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深究探索,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课后质疑,可以是总结型的,也可以是辨别鉴赏型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领悟写作方法。质疑训练,还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每日一问”,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查讲评。二是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自己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可让大家讨论回答;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讲解说明。在指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三是开展质疑比赛,给同一篇文章,让学生读后质疑。

第三,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会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往往是教师依照“常态曲线”建立起对教学的期待,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评价矫正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定型化的教学模式被布卢姆称之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费和最有危害的一种。而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摆脱这种传统教育的一种良药,也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第四,要提供时间,让学生想问。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正在努力想,没等说出来,而教师已经说出来了。可见,主要是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提问时间,使学生失去了质疑问难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为每节课设置学生质疑的时间,并且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尤其在解决了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的质疑。

第五,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多问。为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运用鼓励性评价,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适时而又恰当的激励,以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如:某某同学的问题提得有价值!某某同学真会思考!某某同学这堂课提了许多问题,真会学习!……除了语言的鼓励外,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都会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奋剂,使学

生处于亢奋的状态中,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