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建设的引领者,在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书写了灿烂辉煌,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戴和爱护。

现在网络上出现很多讨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言论,不乏大家之说,但在我看来,大家们忽视了一一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房地产因其牵扯甚广,下流产业过大,一旦破灭那就会动摇民生根本,市场再强大也抵不过一个泱泱大国维护民生,维护稳定的决心。从这一点来分析,房地产不会出现失控似的破灭。随着中国公布最新的2009年经济数据,“楼市泡沫”再次成了国际舆论担忧的主要风险,《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直言“中国经济成也房产、败也房产”。

实际上,国际上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话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Kynikos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查诺斯在年初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似乎也在表示着对于高房价的担忧。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到底有多严重?也许很难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方式说清楚。不过,高房价的确灼痛了大多数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人在演绎着积蓄的涨幅总是追不上房价涨幅的辛酸历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大军中,梦想并身体力行着通过倒房子“一夜暴富”。

本报访谈的专家,几年来都在为警惕房地产泡沫而呼吁。不过,泡沫仍然在不断放大。泡沫的最终破裂,将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痛,这样的危机,这样的局面,会在中国上演吗?

【先驱语录】

★迪拜的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先兆:这样的一种模式是无法持续的。中国有可能因为内在的容量比较大,不会爆发得那么快。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可以持续,会给人一种幻觉。

★美国次贷危机前,泡沫持续了20多年才破裂。中国这些年算什么,也可能持续时间还要长。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的话,崩溃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

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是一点点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很多西方言论都表达了对于中国楼市泡沫的担忧。美国的查诺斯甚至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这是夸大之词吗?

易宪容:没夸张,一点都没夸张,其实中国的情况比他说的严重。北京的房价、上海的房价、深圳的房价比迪拜高得多了。

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迪拜一个小小的地方,从量上讲,中国比迪拜要大1000倍不止。你知道去年房价上涨多少吗。国家统计局公布,将近24%。一年房价上涨百分之几十,还不是大问题吗?平均价格上涨百分之几十,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是一点点,比迪拜严重得多。

叶檀:在房地产这块,中国有泡沫,这是毫无疑问的。几个常用的指标比,已经比较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了,尤其是在2009年宏观经济还不太好的情况下。如果说是比迪拜危险1000倍,那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危险一万倍。他选1000倍只是一个比方,说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严重,而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

Q: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和迪拜没什么可比性。

易:什么东西都可以比,也不可比,关键是比什么。比房地产泡沫,用什么东西把泡沫吹大的,怎么没有可比性呢?迪拜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都是用流动性把泡沫吹大的。有一个指标一个概念就够比了,还要比其他东西吗?

叶:迪拜只不过是我们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中东版。它其实和中国很多城市经营城市、出售土地、拉资金,然后做大经济规模,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不过它玩得比较大,把全球一流的有钱人都吸引到迪拜。

迪拜好多东西,在中国很多城市都能看得到,比如说,把钱不断地投入,然后产出暂时不考虑,资金链会绷得很紧。或者经常说,我们的房子不是为你预备的,是为国际一流人才预备的。当时很多城市都想着学习迪拜的,只不过现在不说了而已。

Q:迪拜的泡沫是不是给了我们警示?

叶:那当然。迪拜的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先兆:这样的一种模式是无法持续的。我认为中国有可能因为内在的容量比较大,不会爆发得那么快。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可以持续,会给人一种幻觉。

易: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我们要重新来认识房地产泡沫,评估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房地产的问题,那么迪拜债务危机同样会在中国发生,而且中国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危机可能会比这更大。而且,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的话,崩溃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

泡沫终归要破灭,只是时间问题

Q: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有多大,可以量化吗?

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早就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超出了居民的实际想像能力。中国一些城市的房价在2009年这一年内,就涨了一倍以上,可以想像这个泡沫有多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在2007年没有挤出的情况下又涨起来了。

叶:回归正常的年份,就可以知道房地产泡沫有多大。比如房价收入比,现在比正常年

份要高出很多倍。租售比也是,要五六十年才能收回成本。这些东西严格看来都是房地产泡沫比较高的一个征兆。最重要的是海南这些地方,一线城市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已经占一定的比例了。所有的指标其实都指向一个同样的结论,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比较严重。

Q:有人认为,假设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还要严重甚至严重许多,也不会像迪拜那样容易破裂,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叶:我当然不同意。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泡沫什么时候破裂。事实上,当我们在预测泡沫很严重要破灭的时候,一般是不会马上就破灭的。它会顺时往后延,取决于下一步来接盘的资金,它的流向、流量有多少。我不认为说现在的泡沫马上会破灭,但是过三五年,风险会非常大。

易:房地产泡沫只要是吹大的,终归要破灭的,只是时间问题。中国这么大,破灭没有这么快,但总有一天要破灭的,谁也阻止不了。你把房地产泡沫都研究一下,没有一个不破灭的。早调整,破灭产生的风险小些,调整越滞后,泡沫越大,危险就越大。

Q:除了查诺斯,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国外预测普遍和一些中国国内专家的乐观预测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叶:我不能猜测他们的观点,有可能他们认为真没泡沫,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认为中国的房价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有中国特色。或者说,他即便认为有泡沫,现在说出来,是有碍于经济复苏大局的。但是我认为任何非真实现象的这种(判断),才是妨碍经济复苏大局的。

释放泡沫,需要政府主动出击

Q: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会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方式破裂?

易:不知道,想像不到。想像得到就能够有好的应对方式了。这些等破了的时候就知道了。

不到破灭的时候,就没有人看到它的严重性,破灭了那天才会看到,和美国金融危机一模一样。多少年以前多少人提出警戒,没人相信,等到危机出现以后,才知道有多厉害。中国也一样。

美国次贷危机前,泡沫持续了20多年才破裂。中国这些年算什么,也可能持续时间还要长呢。时间拖得越长,输得就越厉害。

叶:从中国房地产以前的几次小周期看,都是政策改变,连续加息、加税,导致房地产市场往下走。最典型的就是90年代初期的海南地产泡沫,其实是政府整顿的结果。要不然全国的资金往那边涌,房地产泡沫还能上升。

所以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是政府主动出击,使得房地产泡沫释放。

不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这个泡沫就会吹下去

Q:最近中国也在调控楼市,对于调控新政,你怎么看?

叶:如果我们知道以前几个调控周期的话,对于这些政策都不会陌生。

我们所谓调控政策,最主要的就是收紧地根和银根。现在来看,收紧银根会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大家(房价户型二手房租房)的成本上升,或者是金融杠杆降低了。比如开发商首付款要交50%,然后二套房贷要交40%,也就是说,自己动用的现金支出增加了,相当于成本上升。但是收紧地根不会起到效果。因为海南这边,1月15日收紧地根之后,房价就暴涨。这最能说明,收紧地根是会促进地产价格上涨预期的。

按照这样的政策走向,现在市场处于观望期,成交量下降,但是价格没有下降,说明处于一个胶着期。如果没有后续政策出台的话,市场价格还有可能上涨。因为今年很多城市大搞基建,有些一线城市供应量供应不上。

易:2009年房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2008年政府过度优惠的信贷政策。而调控政策对这种过度优惠的政策并没有做出调整。

不把投资炒作挤出来,根本就没有用。投资炒作不一定是买两套房,买一套房也可以投资炒作。政策对二套房贷的限定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第一套房是用来居住,而第二套房是用来投资。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人们买第一套房完全可以用来出租投资而非自己居住。

所以要是不把基本的概念搞清楚,不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这个泡沫就会吹下去。

Q: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止中国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易:很简单,不让这些人过度享受优惠政策。凭什么政策供养他们投机炒作赚钱呢?凭什么把存款的利率压得那么低,让买房的人借钱来投机炒作?这是问题,这等于用别人的钱投机炒作,不把这个改掉是不行的。

叶:因为我们这一轮的泡沫是由货币吹大的,所以第一,收紧货币,调控货币的价格,是很重要的。

中国如果真的要降房价的话,有两个手段。第一个手段,我认为物业税要征收。这可以使得投资型的购房者退出市场,由自住型的购房者来接棒,一定会出现房价大跌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用税收来养活自己,而不是靠出卖土地。土地这一块理顺的话,整个房地产市场才能理顺。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中国的第8次危机

中国的第8次危机——08年金融危机以及发展机遇 梅矩 摘要:通过阅读《八次危机》,了解2008年中国产生危机的原因分析,了解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对应对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中国政府颁布的三农政策对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进而由国内的政策分析扩大到对目前国际贸易格局分布情况的认识,展望中国未来可行的战略发展方向。 关键词:八次危机,2008年,三农政策,国际贸易,战略发展 一、背景 1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力,由最开始国内产能过剩的推力变为了外部需求为主的推力;金融体系上,中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由核心国家的金融资本主导的国际经济新循环。 2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三大过剩与三大马车失衡的加剧。劳动力、金融资本、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投资、消费、出口比例的失衡;内需不足,资本过剩投向股市异化与实体经济;外贸依存度2006年高达66%。 3公司化地方政府“以地套现”:城市化主导的“高投资+高负债=高增长”发展模式形成。地方政府的财政金融权利上交,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地方政府唯有土地资源可以支配,”以地套现” 4三农政策:修复农村调节功能,支持三农,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医疗体系。 二、事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的演变: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带来外资大举进入;2002年中国完成金融市场化改革:2003年新政府换届各地开始进入“第三轮圈地运动”,投资过热和对外依存度上升,使中国经济以平均11%的增长率增长;在中国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导致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致使中国出口严重下降,沿海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1国际外部环境:资本市场上的热钱大量转向原材料期货,造成其价格的严重波动,美国已经难以发展实体经济,只能通过创造国债和货币等金融资本来推动货币流向原材料市场,来向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 2 危机引发原因:资本在国内的扩张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初步调整,使得中国经济受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70%),持续依靠外需拉动,中国的开发需求转向对外部金融市场的依赖。 3 解决:财政投资带动内需增长,新增投资4万亿元主要用于民生项目和涉农投资;稳定利率同时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刺激出口,并且弱化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三、分析 属于中国九十年代中期转向外向型经济为主之后由外部因素诱发的输入性危机,依托其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来分散转移各种经济和社会成本,内生于工业文明的经济危机发生时对城市乃至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得冲击有多大,取决于城市多大程度上能将危机成本向农村和农民转移,向农村转嫁危机——城市“软着陆”,不能向农村转嫁危机——城市“硬着陆”——国家财税制度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外资控制高附加值值产业及出口,对中国经济占有主导地

危机与转机-金融风暴、经济危机下中国_第一章 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金融危机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有其孕育、产生、发展、变化、爆发、蔓延等一系列过程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必要的背景,摸清其发展的脉络,并展望其未来的走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金融危机,从而有效防范当前的危机给中国经济和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威胁,并且未雨绸缪,防范类似的风险。 第一节美国人的信贷消费文化 在中国,信用卡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使用信用卡而沦为“卡奴”的人并不多。而在美国,人人都使用信用卡,消费时先花银行的钱,然后每个月再把钱还给银行。 中国人普遍以为,不透支、没欠过钱,那才是有信用、有能力的证据,所以很多人宁死不求人。在美国却是完全相反,透支后再还钱的过程,正是你逐渐积累信用的过程。很多中国人到美国,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一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读了5年书的博士,读书期间办了信用卡,至今已20多年。读书期间移动通讯技术还不发达,所以他没有手机。后来他再到美国去出差,需要买个手机,结果被告知无法购买,因为他的信用记录是零!原来,他读书期间一直用着信用卡账面的钱,从未透支过。而手机从来没有先交钱后打电话的,都是先打电话后付钱,所以购买者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信用记录。所以他如果想要用手机,必须先给手机服务商支付一笔钱,作为保证金。所以在美国,你不欠钱,是没信用,欠了人钱才是有信用! 在美国,要积累信用,首先是要申请社会保障号码。这是一个唯一终身伴随美国公民的号码,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身份证,所以这个号码被美国人看作是“事实上的身份证号码”。 建立社会保障号码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追踪公民的纳税记录。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总统上台,开始实施“新政”,政府更多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当时的技术水平也足以支持美国政府以现代化科学手段精细管理社会,于是就建立了这项制度,以确保公民按时足额纳税。时至今日,美国人没有这个号码在社会中几乎寸步难行:纳税、社会福利和保障、信用记录、犯罪记录等等都和这个号码密切相关。没有这个号码,父母无法向政府为孩子申请福利。因此,现在多数美国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为其申请社会保障号码。 在美国有了这个号码,就相当于在中国有了“档案”。这个“档案”是虚拟的,在美国全国联网。每个人的一切信息——银行账号、税号、信用卡号、社会医疗保障号码等等——都与社会保障号码挂钩,一个人在到银行开户、入学、纳税、购买医疗保险时,都要出示社会保障号码。因此,从这个号码入手,有关部门就可以顺藤摸瓜,查询到一个人所有的信息——缴税记录、信用记录、服役记录、犯罪记录、学习经历甚至就诊记录等等。 一个人有了这个号码,才可以去找工作,找到工作,开始赚钱,也就开始纳税。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收到银行的邀请,推荐使用该银行的信用卡,提交收入证明等材料并且顺利地通过审核之后,一个人就终于“有信用”了。这时候去银行存一笔钱作为押金,银行随后可以发给你一张信用卡,叫做“安全信用卡”。用这张“安全信用卡”,你也可以逐渐积累信用,直到积分达到可以申请真正的信用卡时,那张“安全信用卡”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接下来,随着不断透支,不断还钱,信用积累越来越多,就会又有银行来推销他们的信用卡,给的限额也越来越高。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建设的引领者,在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书写了灿烂辉煌,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戴和爱护。 现在网络上出现很多讨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言论,不乏大家之说,但在我看来,大家们忽视了一一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房地产因其牵扯甚广,下流产业过大,一旦破灭那就会动摇民生根本,市场再强大也抵不过一个泱泱大国维护民生,维护稳定的决心。从这一点来分析,房地产不会出现失控似的破灭。随着中国公布最新的2009年经济数据,“楼市泡沫”再次成了国际舆论担忧的主要风险,《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直言“中国经济成也房产、败也房产”。 实际上,国际上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话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Kynikos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查诺斯在年初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似乎也在表示着对于高房价的担忧。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到底有多严重?也许很难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方式说清楚。不过,高房价的确灼痛了大多数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人在演绎着积蓄的涨幅总是追不上房价涨幅的辛酸历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大军中,梦想并身体力行着通过倒房子“一夜暴富”。 本报访谈的专家,几年来都在为警惕房地产泡沫而呼吁。不过,泡沫仍然在不断放大。泡沫的最终破裂,将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痛,这样的危机,这样的局面,会在中国上演吗? 【先驱语录】 ★迪拜的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先兆:这样的一种模式是无法持续的。中国有可能因为内在的容量比较大,不会爆发得那么快。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可以持续,会给人一种幻觉。 ★美国次贷危机前,泡沫持续了20多年才破裂。中国这些年算什么,也可能持续时间还要长。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的话,崩溃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 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是一点点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很多西方言论都表达了对于中国楼市泡沫的担忧。美国的查诺斯甚至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这是夸大之词吗? 易宪容:没夸张,一点都没夸张,其实中国的情况比他说的严重。北京的房价、上海的房价、深圳的房价比迪拜高得多了。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外部挑战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外部 挑战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体系变化、低碳潮流化、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常态化、国际热钱进出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将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纵横交错,共同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外部挑战。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从预警的角度对这些外部挑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参考建议。 挑战之一:国际分工体系面临巨变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全球技术与产业的大变革,全球利益的大重组,可能形成国际分工体系的大“换血”,从而最终再造全球经济分工体系。 综合来看,目前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或将要发生的巨变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经济再平衡,国际分工体系将出现新的格局。危机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的讨论中缺乏话语权,八国集团(G8)一度以工业国代表的名义对国际重大事务指手划脚。但在本轮危机中,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国际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 其二,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力量寻求新的平衡,国际分工体系将面临重新洗牌。金融体系是本轮危机的爆破口,其受损程度也最为严重,尽管目前恢复速度很快,但却让仰仗虚拟经济聚拢资金的西方国家心有余悸。因此,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战略转型,重振制造业,巩固实体经济根基。无论这些努力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都将面临重新调整,产业中心和全球布局都将出现新的变化。 其三,科技革命将进一步再造国际分工体系的基础,使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格局性巨变。新能源革命或许将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基础、重构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目前欧美日纷纷抢占新能源革命的制高点,其更深的意图在于建设更为先进、更具竞争力、面对未来的基础设施,以再次开启经济增长引擎,并再次主导全球经济发展,重塑全球国际分工体系。 其四,经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正试图从当前的美元本位

危机与转机-金融风暴、经济危机下中国_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状——太极图般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时间,虽然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但是基本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光阴如梭,回首往事,人们不禁发出惊叹。 然而,30年的高速增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难免历经坎坷,而且,还有不少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因为讳疾忌医,弄成了痼疾,积重难返。 中国经济究竟取得了怎样巨大的成就?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哪些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危机当中如何暴露出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章将为读者一一道来。 第一节欣欣向荣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和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不可分割。所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一定会产生影响,我们也要拿出必要的措施来应对整个国际经济进入冬天的大环境。要想做到安然度过危机,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 自从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的东方大国,30年里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速度。中国从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走到了基本实现小康,开始向全面小康的目标前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年均近10%左右,消除了上世纪末期通货紧缩的问题,又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总的来说,经济发展从重“量”转向重“质”,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改革开放的头一年1978年,我国GDP总量只有2165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跃居世界第四,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从全国财政收入来看,1978年为1132亿元,2007年,已经超过5万亿元,当年财政收入的新增数额已经赶上从前一年的总额。国家外汇储备截止到08年9月末,为190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在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区区1.67亿美元,即便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也只有1398亿美元。另外,我国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造业水平发展极快,以东莞为代表的制造业,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和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20万亿。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充分参与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2001年入世之后,连续5年之内,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了年均28%的增长速度。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373亿美元。全球500强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对外投资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十年的高增长,中国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态势这么多年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高增长的动力何在呢?应该说,中国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消费需求的变化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一步又促进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从而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实行了货币化、商品化改革,从此,中国城镇居民中部分收入较高的群体开始了消费类型的转变,从以满足基本衣食等生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走势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美国次贷问题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更为关注。化解外部经济的冲击以维持经济的内外均衡,已成为中国当局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新年伊始,国际上一些主流媒体在做2009年预测时,既有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评论,也有“中国模式必将终结”的言辞,但对中国经济前景担忧的声音比以往强烈了许多。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控政策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军认为,由内需不足而引致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应该说是源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包括的面很广,如部门结构、收入结构和价格结构。从内需不足的视角分析经济结构,主要矛盾应该在于“三农”问题:农业不发达,造成农民的贫困,又导致了农村的落后。农民和农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差距非常大。从中国的情况看,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体制改革滞后,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至今为止尚未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范畴。因此,要扩大内需,最大的市场潜力是在农村,最主要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城乡的制度结构差异。应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与市场化,改“农户”制为“农场”制,实现企业化经营。把农民和农业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同时,吴军提出,按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稳定与增长的关系,减缓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考察我国30年来经济膨胀与衰退的循环,原因固然很多,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松”、“双紧”的交替是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与货币的扩张政策,对于在短期内“扩内需、保增长”可能会产生显著效果,但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剧烈的经济波动?可以说,尽管目前通货膨胀不是经济的主要矛盾,但这方面的压力还很大。如果政策的扩张力度过强,是否有可能会引致“滞胀”问题,这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 对2009年财政政策要领的认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展望2009年,国民经济将在继续下行的过程中得到国家扩张性宏观政策向上“托举”的调节,总体的经济运行政策导向鲜明地表现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同时亦应注意促进改革,把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的发展、改革结合起来。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摘要: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关键词:要素禀赋; 发展阶段性; “巨国经济” 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红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制度红利”。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债务风险阴霾重重,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乘势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世行估计,过去30年,“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必然造成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不利的“外围”地位。 “人口红利”的优势日趋减弱。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中,因没有科技、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只能借助“人口红利”的优势,利用充裕便宜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参与全球分工链条,实行比较优势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产业国际转移高潮,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低端制造业,每年多至200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被整合到这一体系中,使得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中国对外贸易开始以远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增长。以出口为例,从1998年至今的年均增速达到23%,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不利地位,会落入“比较利益陷阱”。若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会固化原有产业分工,导致一个经济体在低端产业上实现专业化,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带来暂时繁荣的同时又损害了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毋庸质疑,过去30多年我国比较优势战略是成功的,但在取得经济剩余的同时,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局面。 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大幅提升。我国制定颁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每一个朝代的崩溃,必然带来的是经济的紊乱。基本上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经济混乱的危机时刻,下面具体我整理了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的三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概述。知道这些对你们解答论述问题很关键! 一、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1、董卓时期 汉末桓、灵帝时买官鬻爵,钱货流通混乱不堪。董卓执政时,不仅抢掠皇室珠宝、百姓财物,而且为了迅速敛财聚物,干脆废掉了以前汉武帝时的五铢钱原形,并捣毁秦时国家贮藏的十二铜人,用于铸造小钱。小钱直径1.2~1.5厘米,重0.5~1克,同样也刻有“五铢”字样,后人因为它字体模糊,嘲笑这种钱为无文钱。 据《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记载:“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物价飞涨,谷一斛数十万,很多百姓一生积蓄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得易子而食,情状惨不忍睹。 2、曹丕时期 曹操担任丞相时,为了平抑物价,重新起用了足值的五铢钱,并广开屯田,建设水利,恢复了稳定局面。 曹丕登基后,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他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 黄初二年(221),曹丕以谷贵罢五铢钱。以谷、帛为“货币”,这种复古的“货币”让百姓一时无所适从,于是奸商们开始用水泡谷增加谷重,用薄帛来替代指定帛,骗取中间利差,市场混乱不堪,交易全是坑蒙拐骗。尽管朝廷的奖励、粮饷还是谷、帛,但是老百姓干脆不用这种特殊的货币,直接回去原始社会那种以几只羊兑换几头牛的等价交换的日子。 3、东吴时期 在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赤乌元年(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糟糕的货币政策、连年的征伐使得吴国国库枯竭,而且由于蜀吴相通,两个通货膨胀国家争相把贬值货币作为经济战的手段,争贬币值以防本国货币大量流失。(看那时候就有货币战争了)在铜本位的经济体制中,一枚当十重量的铜币被铸作当五千面值的大泉,最后吞食恶果的必然是自己,人民苦不堪言。这也是最终被魏国吞并的一部分原因吧。 二、王莽新朝:货币改革导致危机而亡国1、第一次币制改革 “届摄二年,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值5000,契刀一值500,大钱一值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 一枚契刀五百重约16-17克,币值折合五铢钱5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120。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含嵌在阴刻一刀钱文内黄金,币重29克,却值五铢钱50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710,传说中莽币甚至还有国宝金匮直万,币值虚高令人咋舌。王莽以惊人的低成本掠夺人民巨额财富。 2、第二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殊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 3、第三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 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 他滥行五家连坐的盗铸法,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犯法的人没为官奴婢,铁索系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到达钟官以后,还要易其夫妇,以至愁昔死者十之六七。这项法令增加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使人民受苦最深,人民的愤恨最大。 4、第四次币制改革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出路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出路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出路 田忠国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一波波向世界各国扩展。在我国,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近日,又一波企业倒闭潮又在我国卷起。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采取什么措施应对?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有媒体称,我国投入两万亿人民币修建高速铁路,再加上其它一些措施,对扼阻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我以为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制定刺激经济发展,扼阻经济危机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这就像给人治病,病因没找到,药方开了一大堆,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人越吃病就越重,最终导致不治而终。所以,我还是强调,开方前还是要三思病因。 一、美国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世界上的主流观点认为,是监管不到位,金融业没有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造成的,比如说格林斯潘在国会众议院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作证的那番被许多人认为是懊悔的话。但问题是,美国的监管不到位,是故意还是无意的呢?这是其一。其二,假如监管到位,美国会不会避免这场引发全球

性经济衰退的金融危机呢?我看未必。因为,一,自由经济的监管,说到底是只管自由掠夺,不管自由掠夺造成的危害的,也就是说,更好的自由掠夺是监管者的责任,而对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就不是监管者的责任了。二,自由经济运作规则,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自由掠夺的规则,也就是说,过去帝国主义对经济的掠夺,是通过战争手段完成的,从一次大战,到二次大战,以及二战结束后一直未曾停歇的地区性战争,莫不是帝国主义为了掠夺的产物。但是,帝国主义的智者发现,世界上最好的掠夺手段不是战争,而是自由经济规则。三,那么,实现自由规则掠夺的途径都是有哪些呢?一是自由规则权的制定,二是为人类建构一个虚幻的财富梦想(美元),三是自由掠夺规则的执行。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美国的自由掠夺规则别的国家怎么会执行呢?这就需要另一个渠道:在世界各国培养美国自由规则的拥护者。四,有了以上三点,但还无法达到自由掠夺的目的,这就需要一种自由掠夺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美元。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一,美国用美元可以自由的在世界购买任何东西,但是,拥有美元的国家,却不能在美国自由的购买东西,比如说高科技产品,军工产品等等,但可以自由的买美国的什么呢?美国国债。美国为什么鼓励所有国家购买美国国债呢?因为,美国国债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美国宏观调控的,也就是说,美国可以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文中本人将重点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并就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产品库存增加;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出现困难;股市持续低迷;就业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中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将是必然趋势。—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造成美周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消费支出减少。而中美贸易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最大比重,美国人不消费对我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1)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以低档产品出口为主的模式,进行产品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加强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贩之地。(2)扩大内需。要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疏通内需渠道,为农村人民消费需求提供物质基础。

4中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政策分析

中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政策分析 来源:赵悦淳的日志 零七年开始,中国开始出现一轮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肉类等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一倍多,与此同时,放假房价持续走高,民众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下降。那么这场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呢?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生产减缓,物资短缺:二是政府过多的发行了货币,使发行量超过了流通量。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对前景的预期也持乐观态度,因此,如果没有发生全国性的灾祸或者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改变,显然不可能出现生产减缓的情况。(汶川地震是一场比较大的突发事件,但它对全国生产的影响是有限的。)同时,房地产与金融市场在中国金融危机前的繁荣景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产 的积极性。那么,有没有可能在生产没有减缓的情况下出现物资短呢?在某一个领域、一个地区可能发生,比如非典时期对食盐 需求量的突然加大以及个别人的囤积行为。然而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内发生的概率是极其低的,结合当时的情况,只有一宗合理的推断——中国计划对台进行全面军事行动而进行物资储备。后来的事实显然推翻了这种假设。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出于某种目的过多的发行了货币。这种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通过发行货币,政府可以进行融资,这实

际上好比向民众收取了通货膨胀税。同时,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能够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实际利率的降低与事前事后利率的差别实际上使国有银行获取了群众的财富。再者,通货膨胀使税收发生扭曲,名义工资水平的增加使民众叫了更多的税。事实是由于这轮短暂而突然的通货膨胀,政府获得了民众私有财产,却并没有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也没有造成投资的过快增长。 与通货膨胀同时,在金融市场上,中国收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股票与基金下跌猛烈,在短时间内市值大量蒸发。毫无疑问,这些蒸发掉的市值大部分来自民众的存款。从始至终,中国政府就没有任何的救市方案或者利好政策出台,也并不打算进行有实质内容的调控。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定力,但似乎镇定的过了头,仿佛根本休克了一般。难道真的是这次次贷危机来的太快太突然,使中国政府觉得措手不及或者回天乏术?当然不是。首先,从次贷危机本身来说,对中国的直接伤害较少。所谓次贷危机,是指美国将其国内的不良房贷打包成债券销售给国外造成全球金融滑坡,而对于与美国金融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的中国来说手中会握有多少美国的垃圾债券,这些垃圾债券对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体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来说又有多大的危险性?(实际上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出口方面比金融业上更大一些。)其次,从中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来说,次贷只是一个诱因,并不是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泡沫的膨胀,银行贷款与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