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根本原因是中国

A.摄影需求不足B.技术工人缺乏

C.智能手机的普及D.经济增长减缓,购买力下降

2.日东电工企业最可能

A.回迁日本B.向美国转移

C.向南亚、东南亚转移D.向欧洲转移

3.从长远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

①失业率上升

②财政收入上升

③人口文化素质提升

④房产价格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1.A

2.C

3.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产业转移

1.由材料可知尼康是生产数码相机的企业,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数码相机市场急速萎缩,因此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摄影需求不足,A正确。数码相机用组件制造,技术要求水平不高,B错。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导致数码相机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企业停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C错。我国经济增长没有减缓,D错。故选A。

2.由材料“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可知,日本电工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最可能转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南亚和东南亚,C正确。故选C。

3.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短期内苏州失业率会上升,但随着新企业的发展,失业率会下降,①错。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有利于苏州产业结构升级,长远来看有利于财政收入的上升,人口文化素质提升,②③

正确。房价受多方因素影响,外资企业撤离对房价的影响无法判断,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2.秘鲁南部沿海有一个由三座小岛组成的群岛—钦查群岛,总面积为0.92km2,岛上寸草不生。平均每天有数十万只海鸟到该岛上栖息,最多时一天超过600万只;岛上的鸟粪堆积厚度达30 m。19世纪后半叶,秘鲁人从钦查群岛挖鸟粪销往欧洲。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推测,钦查群岛鸟类大量聚集的条件是

A.气候干燥,疫病少B.远离大陆,人类干扰少

C.附近海域食物充足D.靠近陆地,水源充足

2.钦查群岛寸草不生是因为

A.鸟类侵害B.盐度较大C.基岩裸露D.气候干旱

3.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

A.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B.促进秘鲁农业发展

C.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D.保护秘鲁海洋环境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据材料可知,每天主要是大量海鸟到钦查群岛上栖息,说明附近有海鸟所需的食物,C正确;钦查群岛靠近南美大陆,但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水源不足,BD错误;气候干燥,疫病少不少主要因素,A错误。故选C。

2.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钦查群岛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经过,加剧干旱,降水少,因此寸草不生。故选D。

3.据材料可知,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说明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故选A。

3.经过我国某革命老区的一段国道线大部分穿行在河谷中,全长约6km。为支持老区脱贫致富,

该段国道线拟进行改建以提升道路标准和行车速度,下图是根据改建工程公示绘制的线路示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国道线路两侧的天然植被应属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山地草甸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山地针叶林

2.图示区域国道线路重新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大幅度缩短线路里程B.有效利用荒地

C.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D.全程取直弯道

3.改建后的国道线路中,有可能需要修建跨河桥梁的路段是

①a-b段②b-c段③c-d段④d-e段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A

2.C

3.D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江西省境内,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对。

2.A. 从图中可以看出,改建后的线路比原有线路里程更短一些,但并没有大幅度缩短线路里程,A错;

B. 从图中可以看出,改建后的线路和原有线路的位置变化不大,大部分穿行在河谷中,没有显示对荒地的有效利用更突出,B错;

C. 根据材料提示:该段国道线拟进行改建以提升道路标准和行车速度,图示区域国道线路重新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C对;

D. 读图可知,改建后的线路比原有线路弯道更少些,并没有全程取直弯道,D错。

3.读图可知,改建后的国道线路中, b-c段和d-e段跨越了河流,因此需要修建桥梁,D对。

4.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保护资源的再生条件。对水资源保护而言,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水循环的

A.蒸发环节B.输送环节

C.降水环节D.径流环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

水循环的存在,尤其是海陆间循环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成为一种再生资源,可以永久使用。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在一定的空间和一定尺度上影响着水循环,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环节,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是否合理关乎水资源是否可以再生,因此对水资源保护而言,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水循环的径流环节,D正确。人类对蒸发环节、输送环节、降水环节影响较小,ABC

错误。故选D。

5.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寒区B.西北干旱区C.横断山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详解】

A.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合理容量小,故不符合题意;

B. 西北干旱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差,人口合理容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较差,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较小,故不符合题意;

D. 中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提前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6.下图为“甲、乙两处岩层构造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甲、乙两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

A.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B.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D.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2.①处岩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关于①处岩石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B.是贝壳及珊瑚碎屑沉积形成的

C.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形成D.外力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B

2.C

【解析】

1.甲乙两图中,页岩和石灰岩都是沉积岩,页岩在上,石灰岩在下,说明石灰岩形成的时间早于页岩。花岗岩是侵入岩,从图中可看出石灰岩形成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说明花岗岩形成的时间晚于石灰岩。甲图中花岗岩上部被侵蚀了,后来外力作用形成页岩,说明页岩的形成时间晚于花岗岩,CD不对;乙图中页岩与石灰岩都发生了地层弯曲,说明石灰岩上面的页岩形成后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A不对,故答案为B。

2.石灰岩受热并且在一定压力下变质成大理岩,其作用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变质作用,故ABD不对,答案选C。

7.据央视新闻消息,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民间俗称“大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通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形成新的格局。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连接的城市更多B.通行效率高

C.建设成本低D.地形条件优越

2.影响北京“七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条件B.城市规模

C.城市分布D.经济水平

3.北京“七环”的全线通车将会使

A.沿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B.京津冀联系更加密切

C.区域经济差距加大D.能源运输压力减小

【答案】1.B

2.C

3.B

【解析】

1.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在于高速公路行驶速度快,通行效率高。故选B。

2.北京“七环”主要是将京津冀地区的更多城市连接到一起,使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方便,更好地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故选C。

3.北京“七环”利用环线将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地区连接到一起,增加了一条新的出行线路,使京津冀联系更加密切,区域经济差距缩小;能源运输一般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与高速公路通车无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沿线的环境。故选B。

8.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漂浮式光伏电站,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

A.靠近消费市场,联网并网方便B.少占土地资源减少征地费用

C.充分吸收光照,提高光利用率D.漂浮在水面上运营维护方便

2.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B.增加水面蒸发量

C.抑制藻类光合作用D.减少地表植被覆盖率

3.在我国,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最具有优势的地区是

A.华北B.东北C.西北D.华南

【答案】1.B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新能源的开发,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和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差异以及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否靠近消费市场并没有提及,A排除;因光伏电站占地面积较大,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位于水面上,没有另外占用土地,因此大大减少了征地的费用,B正确;陆上和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两者只是建站位置不一样,两者对光照的利用率相差不大,C错误;漂浮在水面上运营管理维护比在陆地上难度更大,D错误。

2.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会减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它遮挡了阳光,减少了水面蒸发量,B错误;进入水体的阳光减少,抑制了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C正确;水上光伏电站对陆地地表上的植被覆盖率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

3.要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就应该选择在我国水域面积较多的地区,结合选项来我国华南地区降水丰富,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域较多,适合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D选项正确。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域面积比华南地区少,不具建站优势。

9.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高的省市环境质量最好B.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

C.M低的省市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D.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2.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A.降低城市化速度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1.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M高的省区环境质量未必是最好的,M值的高低直接反映城市化状况,故A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口半城镇化率是指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而没有城镇户籍的农村人口,M高说明城镇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故B正确;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M高只能说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无法说明城镇整体的城市化水平高低,因为还缺少城市户籍人口的数据,故C错误; M低说明城镇的吸引力弱,进城务工人员少,城市经济发展较慢,故D错误。故选B。

2.降低城市化速度无法解决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该措施还会阻碍经济发展,故A错误;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无法解决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故B错误;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商品房需求小,故C错误;据材料半城镇化是指城市里面的非城市户籍人口较多,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是将这部分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组时要对M所表示的意义即半城镇化率的概念要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是解题的关键的前提之一。

10.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主要是受

A.气候的影响B.地形的影响

C.水源的影响D.土壤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水稻属于喜温喜湿的作物,影响其种植范围最主要的因素为水热条件,东北地区能够种植水稻,主要是由于这里的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因此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而地形、水源、土壤不是影响水稻分布的主要因素,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1.北京市地理学会的张先生到赫尔辛基(60°N,25°E)游学。赫尔辛基采用东二区的区时,每年夏时制开始于03月29日,10月25日结束,期间钟表拨快1小时。2019年4月10日北京时间11:22张

先生拍摄了赫尔辛基港日出并在朋友圈中晒出,远在S地的朋友随即点赞并留言说当地刚好进入极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张先生拍摄赫尔辛基港日落时,当地时间为

A.18:58B.19:38

C.19:58D.20:18

2.推测张先生朋友所在的S地,每年极夜天数大约

A.2个月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北京市地理学会的张先生到赫尔辛基游学为背景,主要考查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光照图的判读。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1.由材料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是2019年4月10日11时22分,赫尔辛基港采用东二区的区时(30°E地方时)正值日出,两地经度相差90°,时差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赫尔辛基港该日日出时刻当地时间为11:22—6=5:22,据此可推算出赫尔辛基港该日日落时刻当地未采用夏时制的时间为24—5:22=18:38分。由材料“每年夏时制开始于03月29日,10月25日结束,期间钟表拨快1小时”可知,该日张先生拍摄赫尔辛基港日落时,当地时间(采用夏时制)为19:38分。故B项正确。2.由材料“2019年4月10日北京时间11:22远在S地的朋友随即点赞并留言说当地刚好进入极夜”可知,S地极夜开始的日期为4月10日,极夜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即和夏至日相隔时间相同,结束的日期为9月3日,之间相隔近5个月。故D项正确。

【点睛】

极夜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即和夏至日相隔时间相同。

12.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秦岭是中国重要的气候、生态分水岭,其主峰太白山南北坡气温直减率季节变化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坡向的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甲坡为南坡,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直减率高

B.甲坡为北坡,冬季降水少植被稀疏,气温直减率低

C.乙坡为南坡,夏季降水多植被茂密,气温直减率低

D.乙坡为北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深刻,气温直减率高

2.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特征

A.东西两坡均冬季大于夏季B.东西两坡均冬季等于夏季

C.夏季东坡小于西坡D.冬季西坡小于东坡

【答案】1.C

2.C

【解析】

【分析】

1.夏季,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湿度大,潜热输送量大,气温直减率较小,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减小,乙为南坡,AD错误,C正确:甲为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植被稀疏,气温直减率低,B错误;故选C。

2.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东西两坡太阳辐射相差不大,夏季东坡降水多于西坡,气温直减率东坡小于西坡,C正确;两坡冬季降水都较少,东坡植被覆盖率更好,故冬季东坡小于西坡;故选C。13.“城市蔓延”是指原来主要集中的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城市蔓延”现象存在的地区的特点是()

A.以第一、二产业为主B.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

C.劳动力极为短缺D.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城市蔓延”是指原来主要集中的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故出现“城市蔓延”的国家

或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区域或发达国家。该类区域一般具有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机械增长率较高,青壮年劳动力可能会短缺,但并没有极为短缺。据此分析选B。

14.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湖区东岸有大面积沙漠。湖泊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7℃以上,但秋季湖泊水温分层现象却逐渐消失。每年4月开始,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的鸟岛产卵孵化,鸟岛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海湖东岸分布有大面积沙漠,下列因素与其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湖区常年盛行西北风B.日月山的阻挡作用

C.湖区东部形成水下沙堤D.人类大规模的开垦

2.推测青海湖秋季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湖水上下扰动加剧B.湖泊水温下降迅速

C.湖泊面积比夏季大D.湖泊风力比夏季小

3.据所学知识推测侯岛觅食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

A.东南侧B.东北侧C.西北侧D.湖中央

【答案】1.D

2.A

3.C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湖区盛行西北风,在西北风和湖流作用下,沙子在东部浅水带形成水下沙堤,逐渐露出水面并受风力沉积;受东部山地阻挡后沉积,在东岸滨湖平原形成沙丘。这些都是青海湖东岸分布有大面积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沙漠分布区河流少,水源少,不可能大规模开垦,与人为原因关系不大。故D正确。

2.夏季差异大,秋季差异小是因为夏季表层升温快,下层温度较低,加上夏季风力最小,湖水上下扰动较小,水温差异大;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水温差异变小,故A正确。湖泊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故B错。秋季湖泊来水少,面积比夏季小,故C错。秋季湖泊风力比夏季大,故D错。3.据图可知青海湖的西北侧有较长的布哈河的注入,水量大、盐度小、饵料丰富,候鸟食物充足,故C 正确,其他选项自然排除。

15.峰丛洼地是岩溶在垂直方向上强烈发育的结果。广西西北部七百弄乡是峰丛洼地(见下图)

的典型分布区,这里年降水量高达1200mm--1600mm,地表却没有河流、湖泊和大面积水体。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文信息推断,图示地区

A.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差异大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下暗河的溶蚀作用弱D.多断层、裂隙发育

2.推测当地饮用水的直接来源主要是

A.湖泊水B.河流水

C.地下水D.雨水

【答案】1.A

2.D

【解析】

1.图中岩溶侵蚀的岩石主要是岩层1,对岩层2侵蚀较弱,说明该地区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差异大,A 正确。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误。图中地下存在较多洞穴,这些洞穴是地下暗河侵蚀形成的,C错误。图中裂隙较多,没有断层,D错误。故选A。

2.“这里年降水量高达1200mm--1600mm,地表却没有河流、湖泊和大面积水体”,说明此地湖泊水、河流水不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水源,大气降水多,便于收集,应该是直接来源,地下水和雨水相比不便于直接收集利用,D正确。故选D。

16.某地的蔬菜大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新退化。下图为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连作12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①土壤沙化

②土壤酸化

③土壤盐碱化

④土壤有机质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及时深耕土壤

②采用滴灌技术

③适当掺沙改造

④增施有机肥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1.读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连作12年时,大棚内表层0-40cm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大棚内表层0-20cm土壤的PH值减小到小于7,使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和有机质减少,②④正确。C正确。故选C。

2.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土壤有机质减少可增施有机肥故,①④正确,B正确。故选B。

【点睛】

读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表层土壤(0-20cm)刚耕作1年时呈碱性,说明当地土壤呈碱性,可能位于北方地区。

1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下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下右图是左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月最低,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7月最高,降水量大,无蒸发

C.6月最低,正值梅雨季节,降水量大

D.8月最高,副高控制,蒸发量大

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A.甲>丙;甲海拔高,昼更长

B.甲>丙;甲晴天多,降水少

C.甲<丙;丙晴天多,降水少

D.甲<丙;丙纬度高,昼更长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

1.由图II信息可知,甲、乙、丙最低值均出现在5月份。根据甲图,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5月份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量大。故A正确,B、C、D错误。

2.根据图II曲线分析,6月—8月甲地水分亏损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丙地水分亏损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少。因该时段是夏季,甲地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丙地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晴天少;且甲地纬度较高,夏季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所以太阳辐射量甲大于丙。故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容易。

18.科学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经济发展。下图为甲、乙两地人口金字塔图,与乙地相比,甲地()

A.人口总量更大B.人口增长更快C.少年儿童更多D.劳动力更短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是判断不出人口总量的,故A错误。

B. 图中显示,甲地青少年比例比乙地更低,说明甲地人口增长更慢,故B错误。

C. 图中只能判断出甲地的少年儿童比例较小,青少年人口数量无法判断。故C错误。

D. 甲地年轻人比例更少,说明甲地比乙地劳动力更短缺,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9.图甲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晴朗,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图乙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甲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①——甲B.①——丁C.②——乙D.②——丙

【答案】1.C

2.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判读;欧洲各地气候。

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在甲、乙附近画出低压槽线(锋面),可以得出甲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乙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丙地为高压中心,受反气旋控制,多晴朗天气;丁地受高压控制,为下沉气流,综合判定C正确。故本题选择C。

2.读图乙的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是温带海洋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甲图中的甲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广,所以丁是地中海气候;丙地深入内陆,是一个相对高压中心,受大陆性影响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对应正确的只有A选项。故本题选择A。

20.生活在广东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西藏旅游,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下图为小明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2.该河谷能种植青稞和油菜,原因主要是

A.降水丰富B.气温较高

C.太阳辐射强D.昼夜温差大

3.小明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答案】1.B

2.B

3.A

【解析】

1.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说明西藏河谷农业发达,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山坡上因年降水量少,水源不足而寸草不生。B正确。故选B。

2.西藏海拔高,气温低,限制农业发展。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热量较充足,适合作物生长,因此能种植青稞和油菜。B正确。故选B。

3.西藏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集热板平面应朝向正南方向,以最大限度的获得太阳辐射能,根据图中发电装置的集热板朝向,确定的南北方向,再结合火车行进方向与正南、正北方向的夹角,判断出行进方向是东北方向,只有A对。故选A。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2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海菜花,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水生药用植物,分布于云南、贲州、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海拔2700米以下的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中。要求水体干净,喜温暖,一般花期5至10月,温暖地区全年有花,花美如仙子,花开时水面铺满白花,人们形象地称为“花海”(如下图所示)。海菜花对水质污染很敏感,只要水体受污染,就会死亡,被誉为“水质的试金石”。近年来,海菜花分布面积日益縮小。下图为云南广西两省区海菜花分布图。

分析海菜花分布面积日益缩小的原因及恢复海菜花花海的措施。

【答案】原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水域;水产养殖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食用、药用及将海菜花作为草鱼饵料导致海菜花被过度采集;围湖造田使水域面积减少;外来生物入侵挤占海菜花生长空间(任答两点)措施: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和管理;实现工矿企业废弃物达标排放;减少施用农药化肥,增施有机肥;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环境保护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任答三点)

【解析】

【详解】

海菜花为水生植物,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围湖造田等原因,水域面积缩小;海菜花对水质要求严格,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水域;水产养殖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等造成海菜花生存环境恶化,海菜花死亡;海菜花为药用植物,利用价值高,过度采集会导致面积减少;此外外来生物入侵会挤占海菜花生长空间。

恢复措施应从恢复水域面积和改善水质等方面考虑。恢复水域面积应退耕还湖。改善水质应加大环境保护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和管理;实现工矿企业废弃物达标排放;减少施用农药化肥,增施有机肥。此外海菜花为珍稀濒危物种,应建立自然保护区。

2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菲律宾拥有“千岛之国”的美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非常严峻。有专家认为,对于菲律宾来说,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比全球气候变暖更大。

推测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分布,并分析过度开采地下水对菲律宾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

【答案】地区分布:菲律宾的人口、主要城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分布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地下水开采最严重区。

危害: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差,影响生产和生活,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沿海地面沉降,导致汹涌的海浪及雨季洪水淹没范围扩大,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生产与生活设施,沿海地区的许多建筑物因地面沉降,或倾斜,或淹没在海水中,导致数以千计的居民不得不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分布地区: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人口密度较大、主要城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还有沿海地区,其中沿海地区是地下水开采最严重区。

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差,影响生产和生活,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过度开采区的地面沉降,沿海地带会导致汹涌的海浪及雨季洪水淹没范围扩大,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生产与生活设施,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的地区的许多建筑物会倾斜,导致数以千计的居民不得不搬迁到其他区域。

【点睛】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得过度开采地区的地面沉降,会导致所在区域的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网系统遭到破坏等。

23.(环境保护)

材料: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

请问医疗垃圾有哪些危害?如何处理医疗垃圾?

【答案】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如不加强管理、随意丢弃,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流散到人们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地以及动植物,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分类存放;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放;在运输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运输容积的密闭性,不可以洒落;有关处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对于其中的有机物尽可能高温焚烧处理;对于有害化学物质作无害化学处理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医疗垃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医疗垃圾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与生活垃圾不同,医疗垃圾物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化学药剂,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医疗垃圾任意堆放,极易造成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加强对医疗垃圾规范化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从疾病预防和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分类存放,便于分类处理;与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同,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放;在运输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运输容积的密闭性,不可以洒落,防止污染物外泄;该类垃圾的特殊性,有关处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出现感染事件的出现;对于其中的有机物尽可能高温焚烧处理,保证传染源和有害物质有效的破坏;对于有害化学物质作无害化学处理,防止出现污染事件等。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11月,APEC峰会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及其他城市举行。峰会的举行将为这个世界上较不发达的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巴新是南太平洋西部岛国、大洋洲第二人口大国,由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及附近岛屿组成。巴新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占该国经济的32%。下图为巴新及周边区域简图。

材料三巴新与我国在1976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我国在巴新的投资、援助项目逐渐增多,特别是在电力开发供应等方面建设了众多工程。目前最大的工程是拉穆河上拉穆Ⅱ期水电站项目,该工程将于2022年竣工,其装机容量占现有装机量的36%。目前在巴新有20多家中资企业。

(1)从地质角度说明巴新的位置特点,并分析巴新主要的地质灾害。

(2)简要评价巴新水电开发的条件。

(3)我国和巴新经济互补性较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资企业在巴新投资的主要资源型企业。

【答案】 (1)位置特点: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害:①地震和火山喷发灾害。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②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地震,岩石较破碎;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2)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较丰富;但河流较短小;人口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大;经济落后,开发资金不足且技术落后。

(3)巴新热带雨林广布,而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不足,投资林业是一个重要方向: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多金属矿产资源,投资矿业是一个方向;渔业资源丰富,且以热带种类为主,投资渔业也是一个方向。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水电开发条件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

(1)注意关键词“地质条件”。读图可知,巴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由于巴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又导致岩石较为破碎,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该地地势起伏较大,降水较多,岩石破碎,因此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注意关键词“评价”,应从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加以分析,水电开发的条件分析主要从河流的水量、河流落差、电力需求、资金、技术等角度思考。优势条件: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较大;该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该国为大洋洲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多,电力需求量较大。不足条件:该国为一岛国,河流短小;该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发资金不足,技术条件较为落后。

(3)注意关键词“资源型企业”“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可投资矿产资源开发;该地地处赤道附近,热带雨林广布,可投资森林资源开发,且该地为低纬地区,热带鱼类资源丰富,可投资渔业资源开发。

【点睛】

某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思考角度:径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补给水源和流域面积有关)、落差的大小(与地势条件有关)、当地大坝修建的条件(地质条件、交通位置、移民搬迁量的大小)、电力消费市场的大小以及该地与电力消费市场的距离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