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及解决方案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及解决方案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及解决方案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及解决方案

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播途径和受扰设备

首先应该抑制开关电源干扰源,直接消除干扰原因;

其次是消除干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耦合和辐射,切断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第三是提高受扰设备的抗扰能力,减低其对噪声的敏感度。

目前抑制干扰的几种措施基本上都是用切断电磁干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耦合通道,它们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屏蔽、接地和滤波。

采用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的电磁辐射干扰。例如,功率开关管和输出二极管通常有较大的功率损耗,为了散热往往需要安装散热器或直接安装在电源底

板上。器件安装时需要导热性能好的绝缘片进行绝缘,这就使器件与底板和散热器之

间产生了分布电容,开关电源的底板是交流电源的地线,因而通过器件与底板之间的

分布电容将电磁干扰耦合到交流输入端产生共模干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两

层绝缘片之间夹一层屏蔽片,并把屏蔽片接到直流地上,割断了射频干扰向输入电网

传播的途径。为了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辐射,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可完

全按照对磁场屏蔽的方法来加工屏蔽罩,然后将整个屏蔽罩与系统的机壳和地连接为

一体,就能对电磁场进行有效的屏蔽。电源某些部分与大地相连可以起到抑制干扰的

作用。例如,静电屏蔽层接地可以抑制变化电场的干扰;电磁屏蔽用的导体原则上可

以不接地,但不接地的屏蔽导体时常增强静电耦合而产生所谓“负静电屏蔽”效应,

所以仍以接地为好,这样使电磁屏蔽能同时发挥静电屏蔽的作用。电路的公共参考点

与大地相连,可为信号回路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因此,系统中的安全保护地线、屏

蔽接地线和公共参考地线各自形成接地母线后,最终都与大地相连。

在电路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一点接地”的原则,如果形成多点接地,会出现闭合的接地环路,当磁力线穿过该回路时将产生磁感应噪声,实际上很难实现“一点接地”。因此,为降低接地阻抗,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而采取平面式或多点接地,利用一个导

电平面(底板或多层印制板电路的导电平面层等)作为参考地,需要接地的各部分就近

接到该参考地上。为进一步减小接地回路的压降,可用旁路电容减少返回电流的幅值。

在低频和高频共存的电路系统中,应分别将低频电路、高频电路、功率电路的地线单

独连接后,再连接到公共参考点上。

滤波是抑制传导干扰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在电源输入端接上滤波器,可以抑

制开关电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也可以抑制来自电网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在滤波电路中,还采用很多专用的滤波元件,如穿心电容器、三端电容器、铁氧体磁环,它们能够改善电路的滤波特性。恰当地设计或选择滤波器,并正确地安装和使用

滤波器,是抗干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EMI滤波技术是一种抑制尖脉冲干扰的有效措施,可以滤除多种原因产生的传导干扰,接在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电路中,C1、C5是高频旁路电容,用于滤除两输入电

源线间的差模干扰;L1与C2、C4;L2与C3、C4组成共模干扰滤波环节,用于滤除

电源线与地之间非对称的共模干扰;L3、L4的初次级匝数相等、极性相反,交流电流在磁芯中产生的磁通相反,因而可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测试表明,只要适当选择元

器件的参数,便可较好地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传导干扰。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抑制措施总结

摘要: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各种标准对抑制电源设备电磁干扰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对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做了简要的描述,着重总结了几种近年提出的新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并对其原理、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1 引言 随着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电源在这些设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开关变换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在电源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关电源大多工作在高频情况下,在开关器件的开关过程中,寄生元件(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等)中能量的高频变化产生了大量的电磁干扰 ( 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 EMI )。 EMI 信号占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一定的幅度,经过在电路、空间中的传导和辐射,污染了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了与其它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性。随着近年来各国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电磁干扰以及新的抑制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开关电源研究中的热点。 本文对电磁干扰产生、传播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总结了几种近年来提出的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产生及传播的新方法。 2 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开关电源中的电磁干扰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通常传导干扰比较好分析,可以将电路理论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对电磁干扰中各种元器件的特性进行研究;但对辐射干扰而言,由于电路中存在不同干扰源的综合作用,又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将对这两种干扰的机理作一简要的介绍。 2.1传导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传导干扰可分为共模( CommonMode CM )干扰和差模( DifferentialMode DM )干扰。由于寄生参数的存在以及开关电源中开关器件的高频开通与关断,使得开关电源在其输入端(即交流电网侧)产生较大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2.1.1 共模( CM )干扰 变换器工作在高频情况时,由于 dv/dt 很高,激发变压器线圈间、以及开关管与散热片间的寄生电容,从而产生了共模干扰。如图 1 所示,共模干扰电流从具有高 dv/dt 的开关管出发流经接地散热片和地线,再由高频 LISN 网络(由两个 50Ω电阻等效)流回输入线路。

电磁兼容题库整理终极版本

一.填空 1.电磁干扰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干扰途径】和【敏感单元】。抑制电磁干扰的三 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8.辐射干扰的传输性质有:近场藕合及远场藕合。 传导干扰的传输性质有电阻藕合、电容藕合及电感藕合。 什么是传导耦合?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 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2.辐射干扰源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电流源和磁流源辐射。或辐射干扰源 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3.如果近场中,源是电场骚扰源,那么干扰源具有小电流、大电压的特点。6.屏蔽效能SE 分别用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来描述应为10logP1/P2 ,20logH1/H2 ,20logU1/U2 。 13 .设U1 和U2 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 】分贝。 7.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通带内呈低的串联阻抗和高并联阻抗。 13 .常见的电阻藕合有哪些? (1) 公共地线阻抗产生的藕合干扰。 (2) 公共电源内阻产生的藕合干扰。 (3) 公共线路阻抗形成的藕合干扰。 9.双绞线多用于高频工作范围,在单位长度线长中互绞圈数越多,消除噪声效果越好。在额定互绞圈数中,频率越高屏蔽效果越好。

10 .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阻带范围,其并联阻抗应很小而串联阻抗 则应很大。 11 .100V= 40 dBV= 40000 dBmV 。 12 .一般滤波器由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构成。 13 .减小电容耦合干扰电压的有效方法有三种:减小电流强度、减小频率、 减小电容。 14 .金属板的屏蔽效能SE(dB) 包括吸收损耗、反射损耗和多次反射损耗 三部分。 15 .传导敏感度通常用电压表示、辐射敏感度可以用电场,或V/m 表示。 17 .信号接地的三种基本概念是多点、单点和浮地。 18 .(1)静电的产生有摩擦、碰撞分离带电和感应带电。 (2))术语解释:静电放电(答:静电放电是指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 很强的电场,找到合适的路径二产生的放电现象 (3))静电放电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不”属于静电放电三要素的是P58 【三要素:积累一定电荷、放电途径、静电敏感器件 (4))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5))CMOS 集成芯片很容易受严重的静电影响 19 .硬件技术法、软件技术法、软硬件结合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的 三种方法,其中软件技术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特有的方法。 20 .一般辐射源依其特性可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在近场为高阻抗场,电流源 在近场为低阻抗场场,近场和远场的粗略划分为,当r 0.15915 λ时为远区场。 辐射近区场场点与源点之间的距离及和干扰源的工作波长λ的关系是r<0.15915 λ

开关电源高频电磁波干扰解析-EMI

转载+整理《开关电源高频电磁波干扰概论》解析(一) 第一节 这个是说EMI的传播过程,干扰源-干扰途径-接收器,就向传染病: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对于开关电源来说,最后一部分是不需要考虑的,干扰源也不能消灭,因为它也是开关电源之所以能工作的源头,但是可以通过软开关、加缓冲等方式来使干扰源的干扰小一些。控制干扰途径是降低开关电源EMI的重要一环,也是本讲义的重点讲解之处。 信号源波形产生的频谱

电压波形产生的频谱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没有偶次谐波的,正负对称的波形产生的频率分量更少,像桥式电路。高数都忘光了,有兴趣的做一下FFT. 占空比和波形斜率的影响

占空比越大时,干扰的幅度也大一些,这个可由FFT的系数算出来。

波形的斜率对干扰的高频部分影响非常大。低频部分几乎没有影响。低频部分主要由波形的幅度和高电平部分的宽度决定的,但高频部分大幅度下降的转折点为1/(3.14*tr),所以tr越大时,转折点的频率越低,高频下降越大。 所以我们应该想到降低斜率的措施,缓冲电路。

第一节小结: 电压和电流波形都有很丰富的频率成分 超过200M时由于幅值已经很低,所以影响很小 波形影响低频部分 上升沿和下降沿影响高频部分 占空比对个频谱幅值有一点影响 第2节: 下以部分13-42页,介绍的内容比较杂,有传导和辐射的场地、设备的放置,Log的概念等。

重点说一下这个图,这个介绍的是干扰的耦合途径,左边为传导干扰,右边为辐射干扰。辐射分为远场和近场。一般用蝶型天线辐射测量只测量电场,而不是磁场,磁场是用大圆环来测量的,灯具常用。 电场除了直接辐射到天线外,还可能辐射到地面再反射到天线,天线接受到的是直射波和反射波的矢量合成,所以需要上下移动寻找最大合成量。除此以外,由于电磁波有极化,所以天线需要改变方向以检测最大值(一般只测试水平和垂直)。 LISN网络。

电磁波有危害生活中处处在 电磁波危害

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离不开电磁波,这是因为没有电磁波,也就没有现代的无线电通讯,这样要使用手机打电话、收看电视节目都将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邮电、电话、电报、电视、广播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电磁波在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的梦想、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危害。 一、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而形成,它可以在真空或在介质中传播,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最快,为3×103m/s,这个数值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可见光、微波和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特性 通过做磁铁实验就会发现,磁场的穿透能力非常强,不论是薄木片、垫板、铁片、铝箔纸还是手掌,都无法阻隔电磁波,电磁波中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一样,它们都是无孔不入,并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三、电磁波的产生与危害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因此很容易对人们产生伤害。例如,在家庭照明电路中使用的是交流电,它的频率每秒钟正、反变化50次,也就相当于磁

场的方向每秒钟变化50次,这样变化的磁场可以使人体中产生变化的电流,从而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作用,对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小磁铁来说,因为其南、北极固定不变的,因此不至于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电磁波,只要是使用家用电器,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电磁波,例如,电风扇、吹风机、果汁机、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器等这些家用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电磁波,就连墙壁中安装的照明暗线,也可以使电磁波检测笔哔哔叫,因而大家在睡觉时最好不要靠近装有电线的墙壁,以防因电磁波的影响而难以好好的休息。 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机,它在接打电话时产生的电磁波还是比较强的,如果你是在电脑前接打电话,常常会发现电脑屏有明显的屏幕闪烁感;若是在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前接打手机,收音机也会受到极大的干扰,影响收听的效果;大家看电视时,时常会发生图像抖动和“雪花”现象,这也是因为受到附件其它电器产生电磁波干扰的缘故。 微波炉工作时产生的微波也是很强的电磁波,有人曾经通过实验发现,微波炉工作时产生的微波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确是不争的事实,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将四盆绿豆苗分别放在微波炉中被微波照射约5s、10s、15s、20 s后,移出置于空旷处,另外一盆完全不照射微波,作为实验控制组,仔细观察这五盆绿豆苗每天的生长进度,发现不受微波照射的实验控制组,绿豆苗生长正常;经过微波照射后的那四盆绿豆苗中,只有照射5s的

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的产生及其抑制

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的产生及其抑制 摘要:电磁干扰对开关电源的效率和安全性及使用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路径,并提出了抑制干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磁干扰、耦合通道、电磁屏蔽 1 引言 电磁兼容EMC是英文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的缩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限制在一定水平内,二是设备本身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干扰源、耦合通道、敏感体。给电子线路供电的开关电源对干扰的抑制对保证电子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开关电源中的干扰源和耦合通道,提出了抑制干扰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开关电源中开关变压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 开关电源中的干扰源和耦合通道 开关电源首先将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然后经过开关管的控制变为高频,最后经过整流滤波电路输出,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因此,自身含有大量的谐波干扰。同时,由于变压器的漏感和输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造成的尖峰,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开关电源中的干扰源主要集中在电压、电流变化大(即dV/dt或dI/dt很大)的元器件上,尤其是开关管、输出二极管和高频变压器等。同时,杂散电容会将电网的噪声传导到电子系统的电源而对电子线路的工作产生干扰。 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几种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其耦合的路径。 2.1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谐波干扰 开关电源输入端普遍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由于整流二极管的非线性和滤波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输入电流i成为一个时间很短、峰值很高的周期性尖峰电流,如图1所示。这种畸变的输入电流,它除了基波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

电磁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电磁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摘要: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和噪声污染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污染。通过对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电磁辐射标准与防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综述,了解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为开展电磁辐射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采取防护措施和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字:电磁污染,危害和防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日趋严重, 电波干扰导致的社会公害, 已急迫地提到议事日程。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和噪声污染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污染,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实际存在的污染定为必须抑制的公害之一。 电磁辐射属于物理性污染。一方面,电器和电子设备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应用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和深化;另一方面,各种视听设备、微波加热设备等也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功率设备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电磁辐射的大幅增加,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例如:北京电台附近的洒仙桥二中, 因电台电磁辐射污染学校已被迫停办, 杭州市的浙江省经济电台干扰附近新建的香料厂, 由于电磁辐射污染, 香料厂电气开关屡屡打火, 香料厂生产原料为酒精易着火, 投资几千万元建的香料厂因电磁辐射污染直到目前不能投产。武汉电视发射塔建在龟山之上, 而其山坡处建有豪华青山宾馆, 日本等国外宾客不敢在青山宾馆内居住, 怕电磁辐射污染危害身体健康。沈阳电视塔建在南湖处, 电视塔周围居民因电磁辐射污染提出强烈抗议。这些都是电磁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带来的

刍议如何控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

刍议如何控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 摘要:通信开关电源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干扰源之一,由于它本身工作特点使得电磁干扰问题相当突出,从通信电源电磁干扰的机理着手,分别论述了有源滤波技术、pcb设计技术、扩频调制技术等来抑制电磁干扰,改善了开关电源电磁兼容的性能,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抑制措施 abstract: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is the major source of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due to its own features make the issu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re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rom the communication power to proceed, discusses active filtering technology, pcb design technology,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staff.keywords: switching power suppl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552.4+24文献标识码:a 1 通信开关电源的干扰 通信开关电源要稳定工作就要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对于

电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

弱电工程中电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 (葛洲坝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方宏坤 151120) 【摘要】在弱电工程应用领域,强电与弱电交叉耦合,电磁干扰(EMI)错综复杂,严重影响弱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详细介绍了 EMI 产生的原因、分析EMI/RFI的特性,及其传输途径和危害,利用电磁理论和工程实践,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弱电工程领域行之有效的 EMI 抑制方法。 【关键词】弱电电磁干扰(EMI)射频干扰(RFI)干扰抑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T技术在弱电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IT设备日益精密、复杂,使得电子干扰问题日趋严峻。它可使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降低,功能失效,甚至导致系统完瘫痪和设备损坏。特别是EMI/RFI(电磁干扰/射频干扰)问题,已成为近几年弱电工程领域的焦点。 1、电磁干扰分类和特性 生活中电磁干扰无处不在,其干好错综复杂。通常我们把电磁干扰主要划分为电磁干扰(EMI)、射频干扰(RFI)和电磁脉冲(EMP)三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外界和内部两种,严格的说所有电子运行的元件均可看作干扰源。本文中所提EMI是对周围电磁环境有较强影响的干扰;RFI则从属于EMI;EMP 是一种瞬态现象,它可由系统内部原因(电压冲击、电源中断、电感负载转换等)或外部原因(闪电等)引起,能耦合到任何导线上,如电源线和通信电缆等,而与这些导线相连的电子系统可能受到瞬时严重干扰或使系统内的电子电路永久性损坏。图 1 给出了常见 EMI/RFI 的干扰源及其频率范围。

1.1 EMI特性分析 在电子系统设计中,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电磁干扰问题:首先是电子系统产生和发射干扰的程度;其次是电子系统在强度为 1~10 V/m、距离为 3 米的电磁场中的抗扰特性;第三是电子系统内部的干扰问题。利用干扰三要素分析与EMI相关的问题需要把握EMI的五个关键因素,这五个关键因素是频率、幅度、时间、阻抗和距离。 在EMI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电缆的尺寸、导线及护套,这是因为,当EMI成为关键因素时,电缆相当于天线或干扰的传输器,必须考虑其物理长度与屏蔽问题。 1.2 RFI特性分析 无线电发射源无处不在,如无线电台、移动通信、发电机、电动机、电锤等等。所有这些电子活动都会影响电子系统的性能。无论RFI的强度和位置如何,电子系统对RFI必须有一个最低的抗扰度。在通信、无线电工程中,抗扰度定义为设备承受每单位RFI功率强度的敏感度。从“干扰源—耦合途径—接收器”的观点出发,电场强度E 是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和距离的函数,即 E=5.5· P·G d 式中P为发送功率(mW/cm2),G为天线增益,d为电路或系统距干扰源的距离(m)。 由于模拟电路一般在高增益下运行,对RF场比数字电路更为敏感,因此,必须解决μV级和mV级信号的问题;对于数字电路,由于它具有较大的信号摆动和噪声容限,所以对RF场的抑制力更强。 1.3 干扰途径 任何干扰问题可分解为干扰源、干扰接收器和干扰的耦合途径三个方面,即所谓的干扰三要素。如表 2 所示。 表2 干扰源耦合途径干扰类型接收器 共地阻抗传导干扰 辐射场到互连电缆(共模)辐射干扰 微控制器辐射场到互连电缆(差模)辐射干扰 有源器件电缆间串扰(电容效应)感应干扰微控制器 静电放电电缆间串扰(电感效应)感应干扰通信接收器 通信发射机电缆间串扰(漏电导)传导干扰有源器件 电源电缆间串扰(场耦合)辐射干扰其他电子系统扰动电源线到机箱传导干扰 雷电辐射场到机箱辐射干扰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及解决方案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及解决方案 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形成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播途径和受扰设备 首先应该抑制开关电源干扰源,直接消除干扰原因; 其次是消除干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耦合和辐射,切断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第三是提高受扰设备的抗扰能力,减低其对噪声的敏感度。 目前抑制干扰的几种措施基本上都是用切断电磁干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耦合通道,它们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屏蔽、接地和滤波。 采用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的电磁辐射干扰。例如,功率开关管和输出二极管通常有较大的功率损耗,为了散热往往需要安装散热器或直接安装在电源底 板上。器件安装时需要导热性能好的绝缘片进行绝缘,这就使器件与底板和散热器之 间产生了分布电容,开关电源的底板是交流电源的地线,因而通过器件与底板之间的 分布电容将电磁干扰耦合到交流输入端产生共模干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两 层绝缘片之间夹一层屏蔽片,并把屏蔽片接到直流地上,割断了射频干扰向输入电网 传播的途径。为了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辐射,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可完 全按照对磁场屏蔽的方法来加工屏蔽罩,然后将整个屏蔽罩与系统的机壳和地连接为 一体,就能对电磁场进行有效的屏蔽。电源某些部分与大地相连可以起到抑制干扰的 作用。例如,静电屏蔽层接地可以抑制变化电场的干扰;电磁屏蔽用的导体原则上可 以不接地,但不接地的屏蔽导体时常增强静电耦合而产生所谓“负静电屏蔽”效应, 所以仍以接地为好,这样使电磁屏蔽能同时发挥静电屏蔽的作用。电路的公共参考点 与大地相连,可为信号回路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因此,系统中的安全保护地线、屏 蔽接地线和公共参考地线各自形成接地母线后,最终都与大地相连。 在电路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一点接地”的原则,如果形成多点接地,会出现闭合的接地环路,当磁力线穿过该回路时将产生磁感应噪声,实际上很难实现“一点接地”。因此,为降低接地阻抗,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而采取平面式或多点接地,利用一个导 电平面(底板或多层印制板电路的导电平面层等)作为参考地,需要接地的各部分就近 接到该参考地上。为进一步减小接地回路的压降,可用旁路电容减少返回电流的幅值。

高频开关电源的干扰及抑制

网络教育学院《电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高频开关电源的干扰及抑制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程剑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设计简介及要求 (1) 1 高频开关电源的干扰原理分析 (1) 1.1 高频开关电源工作原理 (1) 1.2 高频开关电源干扰的来源 (2) 1.3 高频开关电源干扰的存在形式及危害 (2) 2 高频开关电源干扰的抑制技术 (2) 2.1 滤波技术 (2) 2.2 屏蔽技术 (3) 2.3 软开关技术 (3) 2.4 扩频调制技术 (3) 2.5 PCB 设计技术 (3) 2.6 接地技术 (3) 3 高频开关电源及滤波器设计 (3) 3.1 高频开关电源设计要求 (3) 3.2 高频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3) 3.3 电源滤波器设计 (3) 3.3.1 EMI滤波器的基本形式 (4) 3.3.2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则 (4) 3 总结 (4)

设计简介及要求 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大多数都依赖于开关电源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开关电源以其高效率、低损耗、小体积等特点,近年来快速发展,在通信设备、医疗设备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等不同领域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开关电源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内部会产生很高的电流、电压变化率(即高dv/dt和di/dt),导致开关电源产生较强的电磁干扰(EMI)。在有限的空间及频谱资源条件下,随着电子设备密集程度不断增加,空间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能指标的高要求,需要对电磁兼容采取重视;同时,要研究开发电磁兼容新技术,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所以,对于开关电源来说,电磁兼容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EMI信号既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一定的幅度,它不仅对电网造成污染,直接影响到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作为辐射干扰闯人空间,对空间也造成电磁污染。目前,抑制开关电源的EMI提高开关电源的质量使之符合EMC标准已成为开关电源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本次设计就此问题展开分析,主要要求有以下几点: (1)围绕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及抑制措施。 (2)介绍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干扰来源及抑制措施。 (3)分析开关电源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4)论述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 1 高频开关电源的干扰原理分析 由于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容易实现小型化的优点,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但是开关电源本身就是噪声源,在工作时会产生干扰,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对其产生的噪声进行抑制。目前开关电源的体积不断追求小型化,开关频率也随之提高,导致噪声不断增加。要保证开关电源设备的正常工作,就需要对噪声的抑制加以重视。 1.1 高频开关电源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将市电直接整流滤波成为直流高压,然后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低压的高频交流电压,再经过二次整流和滤波变成所需要的直流低电压。考虑到目前大量应用的开关电源都是采取AC/DC-DC/DC级联的形式,因此,图1所示的开关电源结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智能家居生活中的电磁干扰危害

智能家居中的电磁干扰危害很大! (对高密集的电子设备,对用户,对于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都有不可估计危害) 通信: 1,电磁干扰大,信噪比就会下降,使无线电通信距离变短。 2,电视屏幕上会出现讨厌的明暗条纹、雪花、闪烁和抖动 3,无法收听收音机 健康: 1,容易引起电子心脏起搏器停搏 2,孕妇因受到电磁辐射容易造成流产 3,电磁辐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损 伤、诱发癌症或免疫缺陷性疾病 仪器: 1,电磁干扰会使信号发生畸变失真 2,图像显示系统会变得模糊并出现差错 3,电磁干扰使数字系统误码率增大,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 4,使指针指示错误、抖动和乱摆,降低系统使用功能 5,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磁干扰时,可能出现失控、误控或误动作 其余: 1,误燃,误爆(对于燃气管道等特殊位置) 2,电磁泄密,可能造成信息的泄密 电磁干扰的危害 在电磁环境中,电磁干扰造成的危害是各种各样的,可能从最简单的令人烦恼的现象直到严重的灾难。 在美国发生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电磁干扰的严重性。曾经有一个钢铁厂,由于起吊溶融钢水包的天车的控制电路受到电磁干扰,以致使一包钢水被完全失控地倾倒在车间的地面上,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带有由生物电控制假肢的残疾人,驾驶一辆摩托车,途经高压送电线下方,由于假肢控制电路受到干扰而摩托车失控,导致了不应发生的灾难。 当然,以上两例是比较突出的。下面还可以举出一些电磁干扰可能造成的危害: a)扰电视的收看、广播收音机的收听。在我国出现过由于塑料加工高频热合机干扰收看电视而引起居民与工厂的纠纷。 b)在数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掉失。 c)在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级正常工作的破坏。 d)医疗电子设备(例如:医疗监护议、心电起搏器等)的工作失常。 e)自动化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防撞气囊保护系统)的工作失控。 f)导爆装置的工作失常。 g)起爆装置的无意爆炸。 h)工业过程控制功能(例如:石油或化工)的失效。 除以上所举的例子之外,强电磁场还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一般认为其效应可以分为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对于热效应,随着射频入射功率密度的逐渐增加,可出现血流加快、血液分布较少部位的局部体温升高、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变性、心

开关电源EMI形成原因及常用抑制方法

开关电源EMI形成原因及常用抑制方法 近年来,开关电源以其效率高、体积小、输出稳定性好的优点而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的高频率、高di/dt和高dv/dt使得电磁干扰问题非常突出。国内已经以新的3C认证取代了CCIB和CCEE认证,使得对开关电源在电磁兼容方面的要求更加详细和严格。如今,如何降低甚至消除开关电源的EMI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开关电源设计师以及电磁兼容(EMC)设计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形成的原因以及常用的EMI抑制方法。 1开关电源的干扰源分析 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di/dt和高 dv/dt,它们产生的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形成了干扰源。工频整流滤波使用的大电容充电放电、开关管高频工作时的电压切换、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都是这类干扰源。开关电源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大多为接近矩形的周期波,比如开关管的驱动波形、MOSFET漏源波形等。对于矩形波,周期的倒数决定了波形的基波频率;两倍脉冲边缘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倒数决定了这些边缘引起的频率分量的频率值,典型的值在MHz范围,而它的谐波频率就更高了。这些高频信号都对开关电源基本信号,尤其是控制电路的信号造成干扰。 开关电源的电磁噪声从噪声源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噪声,例如,通过电网传输过来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外部电磁辐射对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干扰等。另一类是开关电源自身产生的电磁噪声,如开关管和整流管的电流尖峰产生的谐波及电磁辐射干扰。 如图1所示,电网中含有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对开关电源产生干扰,开关电源在受到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对电网其他设备以及负载产生电磁干扰(如图中的返回噪声、输出噪声和辐射干扰)。进行开关电源EMI/EMC设计时一方面要防止开关电源对电网和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要加强开关电源本身对电磁骚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面具体分析开关电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图1开关电源噪声类型图 1.1电源线引入的电磁噪声 电源线噪声是电网中各种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沿着电源线传播所造成的。电源线噪声分为两大类: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共模干扰(Common-mode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载流导体与参考地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差模干扰(Differential-

电磁干扰产生条件

EMC技术一_电磁干扰的现象,产生条件与兼容标准 (2011-10-14 09:24) 分类:专业学习 一,电磁干扰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电磁干扰现象是电视机屏幕上的干扰条纹。这些条纹来自附近的数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VCD、DVD或其它数字视频设备。 根据电磁理论,导体中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辐射,电流变化率(频率)越高,则辐射效率越高。因此任何依靠高频电流工作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场波辐射。这些电场波会对附近的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数字视频设备与电视接收机之间的干扰问题之所以十分突出,就是因为电视机是灵敏度很高的电场波接收设备,而数字脉冲信号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的辐射效率很高。 电磁兼容三要素:任何电磁兼容性问题都包含三个要素,即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一个,电磁兼容问题就不会存在。因此,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也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进行分析,查清这三个要素是什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其中的一个。 二,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1,突然变化的电压或者电流即dv/dt或者di/dt很大.2,辐射导线或者传导天线.当电压或电流发生迅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磁辐射现象,导致电磁干扰。 因此,最近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脉冲电路(数字电路、脉冲电源)的大量应用。凡是存在这种电压或电流突然变化的地方,都要考虑电磁干扰问题 三,常见的干扰源.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 自然干扰源:雷电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干扰源,雷电产生的干扰可以传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雷电干扰的时域波形是叠加在一串小随机脉冲背景上的一个大尖峰脉冲。宇宙噪声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太阳噪声则随着太阳的活动情况剧烈变化。自然界的噪声主要会对通信造成干扰。 人为干扰源: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的 dV/dt或dI/dt。dV/dt或dI/dt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和其它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由于导体中的dV/dt、dI/dt,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无论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对电磁环境造成了污染。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开关器件通断瞬间电磁干扰危害之一二实例

开关器件通断瞬间电磁干扰危害之一二实例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李浩 近日,听闻同事抱怨调试中的电路经常出现单片机死机的情况。而上一版与此版电路结构和程序都几乎相同的电路却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想来想去,开始怀疑是程序中计算出错导致溢出等软件问题,又一回想,该程序是他使用了近两年的成熟程序,应该不会是程序出错导致单片机死机。经调试发现,单品机是进入了硬件异常死循环中。那么,我想咱们就从硬件着手查找下问题所在。一看电路板上有继电器且继电器与单片机部分距离较近且无任何隔离措施,本次调试的电路与上一版电路相比,继电器距离单片机和晶振的距离更近一些。于是想到了一种可能原因,那就是继电器触点在通断过程中或释放出较严重的高频干扰信号,影响到与之临近的单片机和晶振。讲到这里,同事表示认同,于是他将晶振的外壳与电路地焊接起来,再经一番测试,没有再发现单片机死机的情况了。 关于晶振外壳是否该接地的问题,我想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像本案例中,外壳接地显然有助于提高抗干扰的能力,既然如此为何厂家在设计时不预留专门用于接地的焊点呢?我想,是不是这样的做法可能对晶振性能产生影响呢?究竟如何抉择,估计得要电子工程师们因地制宜了。 下图所示为两块尺寸大小不同的电路板: 实际上开关器件在通断瞬间会产生的含有高频脉冲的电磁干扰现象,对于略有修为的工程师们应该都是明了的。我猜想,对于大多数电子工程师而言,可能对于此类干扰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只是知道开关器件应该是会产生电磁干扰的,要注意去防护,而对于其电磁干扰的幅度和危害性没有真正形成量化的认识,似懂而非懂,若即若离。当然,也不排除本人自己少见多怪,孤陋寡闻咯。在此我讲述一个之前遭遇的案例。电路其中一项功能是通过单片机的IO口捕捉上升沿,以判定是否IO口所接信号是否变动。正常测试一切OK,偶然的机会,在操作电路板附近的电焊台开关时,发现IO误判信号出现上升沿,且概率较大,插拔附近的插座时同样出现此情况。开始时我只想到的是,开关瞬间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电路导线耦合至IO口所接信号线上的,即以为传导骚扰是造成干扰出现的罪魁祸首。为验

开关电源EMC经验谈

隔离式DC/DC 变换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李建泉 (株洲时代集团公司,株洲, 412007) 摘 要: 文章详细分析了隔离式DC/DC 变换器产生电磁噪声干扰的机理,提出了在DC/DC 变换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时所采取的电磁兼容措施。 关键词:隔离式DC/DC 变换器、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电磁敏感度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模块因其相对体积小、效率高、工作可靠等优点开始取代传统整流电源而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由于开关电源工作频率高,内部产生很快的电流、电压变化,即dv/dt 和di/dt ,导致开关电源模块将产生较强的谐波干扰和尖峰干扰,并通过传导、辐射和串扰等耦合途径影响自身电路及其它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当然其本身也会受到其它电子设备电磁干扰的影响。这就是所讨论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是关于开关电源电磁兼容的电磁骚扰EMD 与电磁敏感度EMS 设计问题。由于国家开始对部分电子产品强制实行3C 认证,因此一个电子设备能否满足电磁兼容标准,将关系到这一产品能否在市场上销售,所以进行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电磁兼容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理论包括数学、电磁场理论、天线与电波传播、电路理论、信号分析、通讯理论、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 进行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时,首先进行一个系统设计,明确以下几点: 1. 明确系统要满足的电磁兼容标准; 2. 确定系统内的关键电路部分,包括强干扰源电路、高度敏感电路; 3. 明确电源设备工作环境中的电磁干扰源及敏感设备; 4. 确定对电源设备所要采取的电磁兼容性措施。 一:DC/DC 变换器内部噪声干扰源分析 1.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引起噪声干扰 在开关电源中常使用工频整流二极管、高频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等,由于这些二极管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如图所示,在二极管由阻断状态到导通工作过程中,将产生一个很高的电压尖峰V FP ;在二极管由导通状态到阻断工作过程 中,存在一个反向恢复时间t rr ,在反向恢复过程中,由于二极管封装电感及引 线电感的存在,将产生一个反向电压尖峰V RP ,由于少子的存储与复合效应,会 U a) I RP 二极管反向恢复时电流电压波形 二极管正向导通电流电压波形

高频高压电源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综述

收稿日期: 2011-03-02基金项目: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SKLD09KM15) 作者简介:刘坤(1983—),男,山东省人,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及其应用、高频高压电源等。 高频高压电源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综述 刘 坤,高迎慧,严 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高频高压电源的广泛应用使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解决高频高压电源的电磁兼容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根据高频高压充电电源的特点, 结合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理论,归纳了近年来对于高频高压电源电磁兼容问题的研究情况,从抑制干扰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敏感设备三个方面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并为今后高频高压电源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研究方向。关键词:高频高压电源;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抑制中图分类号: TM 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87X(2011)10-1325-04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design methods of high-frequency and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LIU Kun,GAO Ying-hui,YAN Ping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As the extensive use of high-frequency and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HHPS),it is required to be more stable and reliable. Solving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of HHPS becomes the new study focus. Combining with the feature of HHPS and the base theory of EMC,the recent studying conditions on the EMC of HHPS was concluded, and the series effective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to reduc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on three aspects,which restrained the interference sources,cut off the route transmissions and protected the sensitive equipments.The studying direction of the EMC design of HHPS was also provided. Key words:high-frequency and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reduc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频开关器件的陆续出现,高频高压充电电源也逐渐成为高压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频高压充电电源在体积、 质量、造价、效率和控制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工作频率的提高,以及高频开关器件的使用,这种充电电源的电磁干扰带来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如何对高频高压充电电源进行可靠的电磁兼容设计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1高频高压电源与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使所设计的电子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实现电磁兼容,即要求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下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其中电磁干扰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及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由电磁干扰源发射的电磁能量,经过耦合途径传输到敏感设备的过程称为电磁干扰效应,形成电磁干扰 后果必须具备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三个基本要素[1]。 图1是一个典型的高频高压充电电源系统结构图。图中表明,该系统已经具备了形成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要素,使高频高压充电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极易受到系统本身及外界的电磁干扰。 首先,该系统中充电电源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干扰源,其中的开关器件及高频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发射巨大的电磁能量,产生电磁干扰。对于开关器件的电磁干扰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有纪录,文献[2-5]分别分析了晶闸管、IGBT 、MOSFET 等开关器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另外,文献[6-7]对高频变压器以及谐振电路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及抑制方 图1高频高压充电电源系统结构图

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措施

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措施 开关电源存在着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两种电磁干扰形式。根据上篇分析的电磁干扰源,结合它们的耦合途径,可以从EMI滤波器、吸收电路、接地和屏蔽等几个方面来抑制干扰,把电磁干扰衰 减到允许限度之内。 1.交流输入EMI滤波器 滤波是一种抑制传导干扰的方法,在电源输入端接上滤波器 可以抑制来自电网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也可以抑制由开关电 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电源滤波器作为抑制电源线传导干扰的重要单元,在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源进线端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EMI滤波器电路。该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交流电源输入端的低频差模骚扰和高频段共模骚扰。在电路中,跨接在电源两端的差模电容Cxi、Cx2 (亦称X电容)用于滤除差模干扰信号,一般采用陶瓷电容器或聚脂薄膜电容器,电容值通常取0.1~ 0. 47F。而中间连线接地的共模电容Cy1和Cy2(亦称丫电容)则用来短路共模噪声电流,取值范围通常为C仁C2# 2

200 pF。抑制电感L1、L2通常取100~ 130H,共模扼流圈L是由两股等同并且按同方向绕制在一个磁芯上的线圈组成,通常要求其 电感量L#15~ 25 mH。当负载电流渡过共模扼流圈时,串联在火线 上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和串联在零线上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它们在磁芯中相互抵消。因此,即使在大负载电流的情况下,磁芯也不会饱和。而对于共模干扰电流,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是同 方向的,会呈现较大电感,从而起到衰减共模干扰信号的作用。 2.利用吸收电路 开关电源产生EMI的主要原因是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因而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 du/ dt 和di/ dt)。采取吸收电路能够抑制EMI,其基本原理就是在开关关断时为其提供旁路,吸收积蓄在寄生分布参数中的能量,从而抑制干 扰的发生。可以在开关管两端并联如图2( a)所示的RC吸收电路,开关管或二极管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管中产生的反向尖峰电流和 尖峰电压,可以通过缓冲的方法予以克服。缓冲吸收电路可以减少

如何抑制开关电源的干扰

0 引言 开关电源作为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属于强干扰源,其本身产生的干扰直接危害着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抑制开关电源本身的电磁噪声,同时提高其对电磁干扰的抗扰性,以保证电子设备能够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是开发和设计开关电源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开关电源干扰的产生 开关电源的干扰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开关电源内部元器件形成的干扰;二是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使开关电源产生的干扰。两者都涉及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1.1 开关电源内部干扰 开关电源产生的EMI主要是由基本整流器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干扰和功率变换电路产生的尖峰电压干扰。 1.1.1基本整流器 基本整流器的整流过程是产生EMI最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工频交流正弦波通过整流后不再是单一频率的电流,而变成一直流分量和一系列频率不同的谐波分量,谐波(特别是高次谐波)会沿着输电线路产生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使前端电流发生畸变,一方面使接在其前端电源线上的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另一方面通过电源线产生射频干扰。 1.1.2功率变换电路 功率变换电路是开关稳压电源的核心,它产带较宽且谐波比较丰富。产生这种脉冲干扰的主要元器件为 1)开关管开关管及其散热器与外壳和电源内部的引线间存在分布电容,当开关管流过大的脉冲电流(大体上是矩形波)时,该波形含有许多高频成份;同时,关电源使用的器件参数如开关功率管的存储时间,输出级的大电流,开关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会造成回路瞬间短路,产生很大短路电流,另外,开关管的负载是高频变压器或储能电感,在开关管导通的瞬间,变压器初级出现很大的涌流,造成尖峰噪声。 2)高频变压器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用作隔离和变压,但由于漏感的原因,会产生电磁感应噪声;同时,在高频状况下变压器层间的分布电容会将一次侧高次谐波噪声传递给次级,而变压器对外壳的分布电容形成另一条高频通路,使变压器周围产生的电磁场更容易在其他引线上耦合形成噪声。 3)整流二极管二次侧整流二极管用作高频整流时,由于反向恢复时间的因素,往往正向电流蓄积的电荷在加上反向电压时不能立即消除(因载流子的存在,还有电流流过)。一旦这个反向电流恢复时的斜率过大,流过线圈的电感就产生了尖峰电压,在变压器漏感和其他分布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