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岛战役分析

一江山岛战役分析
一江山岛战役分析

一江山岛战役分析

一江山岛,这座实在荒寂得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小岛,一眼望去,全岛遍布的只有怪异无规则的岩石。再靠近,依稀可以看到一丝绿意,从岩缝中探出的杂草,点缀着裸露的地面。“哗~”不时地,一个巨浪激起,撕命般地拍打着礁岩。天低浪高,脚下的小岛似乎就要被海浪和天空击碎了、吞噬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时间冲刷和销蚀了许多往事,但是当年栽种的马尾松依然在呼啸的海风中挺立,似乎要告诉世人当年的凶险和悲壮。台州土地上最后一场解放战役,在这里结束了,并给这个海边城市留下了难忘的红色印记……

1955年的冬天

“海军作战的环境是残酷的。海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打则已,打则必胜~败了,唯一的去处就是葬身海底。”

身为机械员的徐永祥,回想起1955年那个残酷的冬天,仍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战争期间,大陈海域严寒得残酷。风高浪急的季节,所有的渔船都休眠了。

有谁会顶着日夜呼啸的狂风、冒着六七级的涌浪去横渡海峡呢,敌军怎能料到,在这样一个多风和阴雨的冬季,我军会发起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呢, 通过分析综合,1月16日至20日是好时段~风力不大于5级,浪高不大于4级,能见度、云量和云高,适于炮兵、舰艇和航空兵执行战斗任务的天气。

1月18日8时整

“那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的,时整。”

至今,当初担任文化教员的老军人张钦增依然清晰地记得:1月17日,他们还在温州练兵,然后接到命令前往宁波象山港。这一绕道远行,令很多战士都不知道明天就是大战的时刻了。为了隐蔽企图,部队由象山港出发,黄昏时再折转到头门山西南伏击,给盘踞在一江山岛的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目标,一江山,高地,两个齐射,放~”炮兵开火了~

“目标,一江山,分三个批次,起飞~”航空兵空中轰炸~

“目标,一江山,成展开队形,冲击~”登陆兵登陆~……

全国第一场海陆空战役爆发了。

“轰!轰!轰!”……刹那间,一江山岛顿时火光闪烁、烟雾腾腾,成了雾岛。一发发炮弹、

一排排照明弹、一颗颗求救信号弹划破长空,整个天空和海洋都战栗了。一江山,顺势成了一个燃烧的岛。

1月18日12时左右

不可否认,岛屿登陆作战,是所有战斗中最惨烈的一种作战。登陆兵在海上似完全暴露的活靶子。另外,登陆上岸后向纵深发展时,更是困难重重。

滩头阵地易守难攻,敌人在滩头阵地上,布置了许多水雷、铁桩和铁丝网,构筑在水平面上和岩礁缝里的碉堡和暗堡到处皆是。

1955年1月18日12时左右,由100多艘登陆舰艇和运输船组成的编队,满载着3600名陆军指战员向一江山岛进发。

“岛上草丛足足有1米多高,当时你根本看不到埋伏,我们只能一个劲地拿枪扫射。”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曾为突击队队员的陈龙岗对当时的场面记忆犹新:枪声接连不断,子弹在身体周遭穿过,身旁的战友什么时候倒了下去也不知道。

“脑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往前冲,占领高地……”在充满了敌意的草丛间,我军战士连遮蔽的战壕也很难找到。

1955年2月8日至12日

一江山岛总面积不足,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只能用放大镜才能找到它。然而,就这么个“弹丸之地”,却成为国民党“反攻大陆”的跳板和重要的前哨阵地。

“在狭小的岛上,密密麻麻地修建了明、暗地堡100多座,四周的岩石上层层叠叠打凿的尽是机枪发射孔。”回忆起当初的战争情形,曾为我军助理军医的单德义说,在短短几百米的海滩上,到处都是黑洞洞的枪口,不少战士倒在战壕前。血腥味、焦糊味,夹着海水的盐腥气在这座小岛上弥散。

在海陆空三军英勇奋战下,1955年2月8日至12日,国民党1万余名守岛部队,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掩护下,撤离大陈岛。一江山岛战役胜利了~后来有人形容一江山岛战役为“中国的诺曼底登陆”。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第一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场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攻克一个海上岛屿的战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