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

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
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者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正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负外部性)

2、P28产权的概念: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和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

利的集合

3、p32产权的分割:指产权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产权束中的某一项权利同时归属于不同的产权主体,并不会形成产权的分割。

4、p38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P41产权的弱化只能发生在无法依“出价最高者获得”原则进行交易的场合。

5、p44 稀缺性:指的是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等的相对有限性

6、p45 产权的作用(潜在利益的体现方面)

①约束人们对经济资源的使用,防止资源滥用所导致的恶果

②限制人们争夺有限资源的行为从而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第二章

1、p53 交易:经济主体之间所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2、p55 交易的维度:威廉姆森的交易维度理论

P56 交易的第一个维度: 资产专用性衡量某一资产对交易的依赖程度

交易的第二个维度:交易的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增加交易的复杂性

交易的第三个维度:交易的频率频率越高越降低交易费用

3、p65 为什么交易费用为制度费用?

(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分析经济主体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基本单位.制度是经济主体之间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制度所约束的也正是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交易关系.

(2)因此,如果把交易视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那么制度则是一系列交易中的规则体系.或可以说,在经济体系中,经济主体在无数次交易中所需要遵守的所有规则构成制度.

(3)制度所约束的微观基本单位,也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基本单位---交易。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交易费用概念在宏观上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层面上来讲,也可以理解为制度的费用。

4、p67 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

(1)人的因素:

①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能签订一个预见到

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为了协调将来会出现的分歧,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从而形成交易费用

②有限理性: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人们只具备有限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③机会主义: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之所以会给交易双方带来相应的麻烦,很大程度

上就是因为机会主义的存在。

(2)交易因素

①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越强,其所有者对交易的依赖性越强,越有可能被交易伙

伴的机会主义行为所损害。

②不确定性:交易双方为避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而提高契约的复杂程度。

③交易的频率:经常发生的交易较一次交易的交易费用更低;频繁发生的交易将抑制

机会主义行为。

④竞争对手的数目:竞争对手越多契约就越容易达成和履行。

3、p62交易费用阶段

①谈判前的准备阶段的费用②谈判与契约签订的费用③以及契约签订后执行契约

的费用

第三章

1、p95-101 科斯定理

(1)科斯第一定律: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2) 科斯第二定律:在存在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的调整产生更多的产值。但除非这是法律制度确认的权利安排,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同样后果的市场交易成本会如此之高,以至于最佳的权利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产值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3)科斯第三定律: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由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即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2、p97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无论产权属于何方,依据“出价最高者获得”的原则,通过市场交易最终总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第四章

1、p114 契约:在自愿的基础上,交易双方为了进行交易而达到的协议,这个协议中交易双方分别承诺各自的义务,并规定了作为交易标的具体的产权

2、p119 统一治理:即一体化的办法,交易双方通过兼并或重组成为同一个经济决策主体,相关问题在这个一体化的经济主体内部解决,即内部行政管理的治理,也是企业体制,是一种外部交易内部化的治理方式。

3、p123 可证实:所谓“可证实”,是指契约中对相关权利和义务问题进行判定和衡量的标准和变量,在执行中可以由“第三方”来证实的

4、p125 激励约束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会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所进行的努力,称之为“激励—约束问题”

5、P125 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下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就有可能形成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交易就容易出问题,这通常也被称之为“委托-代理”问题。

6、p126 道德风险—代理人借委托人观测监督的困难而采取的不利于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事后信息的非对称性)

7、p126 逆向选择—代理人利用事前信息的非对称性等所进行的不利于委托人的决策选择第五章

1、p148 企业的类型: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2、p155 企业的性质和存在的意义:以行政管理手段代替市场交易,以节约市场交易的成本。

3、p167 中心签约人:企业所集中的要素各项交易契约中,在所有的要素交易契约中都出现的签约人

4、p167 为什么说中心签约人是企业最合适的监督者?

(1)中心签约人是企业所集中的要素各项交易契约中,在所有的要素交易契约中都出现的签约人,是企业契约之网的的中心结点。

(2)中心签约人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在企业这张契约之网组织的团队生产中,只有中心签约人才可以在不中止团队本身及其他与团队的联系时,单方面地中止任何其他队员的成员资格。中心签约人可以与所有的要素所有者谈判来安排团队生产中的要素使用,确定不同要素的报酬水平,他可以选择如何安排企业这张契约之网。而其他的要素所有者则只能选择是否参与这张契约之网。

(3)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中心签约人可以通过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谈判来安排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进而确定不同要素的报酬。

因此,中心签约人成为了生产团队中最合适的监督者。

5、p168 企业内部没有超越契约关系的权威,企业内部的命令与管理归根到底是通过谈判再实施的

6、p170企业本质认识:企业是由要素交易契约交织构成的契约之网,相互关联的契约将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整体的生产团队,团队的组织.监督和管理是通过签约人间的反复谈判来进行的

7、p170 企业所组织的团队生产中之所以会出现“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之所以会有人具有“管理”他人的“权威”,其实质不过是契约签约人之间进行的谈判结果。

8、p177 生产团队中的中心签约人所就有的“命令”与“权威”来自于专用性资产所有者为了获得专用性资产组金而做出的拖协。

第六章

1、p183-196 公司内部怎样治理?(委托代理问题、激励约束问题)

p191 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这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因信息的非对称性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也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在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中拥有优势的一方为代理方,另一方为委托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2)环境的不确定。使得委托人无法根据可观察的产出来推断代理人的实际努力水平和行为选择。

(3)契约的不完全性。在此情况下,委托代理双方不可能将所有条件下的所有权责规定清楚,没有详细规定的那部分权利与责任的配置必然影响代理人的行为选择。

第七章

1、p213 诺斯认为:国家是一种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

2、p214 国家:是指以暴力统治为基础的,公众基本认可并服从的,具有强制性公共权力并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各类专业的组织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3、p217 “霍布斯丛林法则”(“丛林法则”):人类出于自私的本性,基于相互平等的才能而相互敌对。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相互认可的产权安排,任何人对任何资产的占有、使用、加工、生产、收获的权力都不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甚至自己的躯体也是别人眼中可能的猎物或食物。

4、p22国家起源的动力:战争、人口压力、贸易

5、p240诺思悖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

的关键,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1)统治者的双重目标:1、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赢得选民的支持2、自己垄断资金的最大化—牺牲社会的总福利为代价。在两者之间,统治者的机会主义倾向引起经济的衰退(2)统治者的双重约束:统治者一般都面临着交易费用约束与竞争约束。由于交易费用的高低影响着产权结构及其演变,正的交易费用约束限制了统治着对有效率产权结构的选择。另一方面,各种利益集团的竞争压力也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选择一些无效率的产权结构。如果

这些集团的势力达到威胁统治者利益的“边界”时,统治者会同意一个有利于这些集团的产权结构而无视它对效率的影响。

(3)统治者偏好的多元性与有限理性;统治者偏好的多元性及其有限理性影响统治者对产权制度安排的选择。随着统治者财富的增加,财富的边际效用在降低,其他商品(如威望、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等)的边际效用却在增加。在统治者的偏好中,产权有效性可能是一个重要“祛码”,但不是唯一的“祛码”。

(4)利益集团的冲突:制度安排(包括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常在不同群选民中重新分配财富、权力和收入。显然,包括产权在内的各种制度安排并不完全取决于效率(或经济)原则,它们还取决于不同利益集团的规模、地位以及与统治者的关系。而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同集团的集合体。统治者就是这些不同集团利益的“均衡者”。

(5)相对福利: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之中的“最大”仅表示每个人或人群希望与他人之间的相对差距达到最大。统治者同意这种观点的情况下,如果某种制度给统治者带来的害处小于给其他人造成的损失,那么这种制度对社会所有人来说都是“百害无利”,它仍可能出现并生存下去。

(6)路径依赖及积累效应:许多制度安排也许在开始时是最佳的选择,但它发展下去就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一种制度安排一旦确立,它就可能限定了今后的选择范围。(7)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在国家规模增长和财政支出刚性的约束下,统治者更多的是关心短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在统治者面临着较强的潜在的竞争对手时更是如此。另外,统治者有限的任期,迫使统治者更着眼于在位的收益而不愿变更低效的产权安排。

(8)防范心理:国家的权力有自我膨胀的倾向,只要给予国家一定的权力,它就会逐渐侵蚀个人的权力。因此,有些统治者故意建立效率低下的国家,以防止出现效率高但可能危害社会的政府。

第九章制度的变迁

1、p295 制度变迁概念: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

2、p314 制度的时滞:制度创新滞后于潜在利润的出现,潜在利润的出现和使利润内部化

的制度安排建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

3、p314 制度变迁的过程:①形成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或第一行动集团。②制度有关制度变迁的方案,包括确定变迁方案,确定选择集合。③确定变迁方案,即作出菜单选择。④形成次级行动团体,即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⑤两集团共同努力去建立新的制度安排,实现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江西财经大学新制度经济学试卷二教学内容

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格化交易:从本质上讲是将经济活动范围限制在熟人圈里,进行重复的面对面交易。 2.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3.中心签约人:是指企业所集中的要素各项交易契约中,在所有的要素交易契约中都出现的契约人。 4.“敲竹杠”问题,就是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 5.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2.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3.某化工厂将其有毒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损害,这种外部性是()。B.公共外部性 4.“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制度安排本身是有成本的。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来的收益的比较。”这是() D.科斯第三定理 5.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被称为()D.道德风险6.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经常进行的通用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A.市场治理 7.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D.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8.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C.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9.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A.提供激励与约束 10.在诺思看来,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度提供的好处主要是()A.克服搭便车和带来规模收益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12分) 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2.对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交易费用经济学将其归结为关键变量的不可证实性,新产权学派则将其归结为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多篇范文)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约 11. 道德风险12. 逆向选择 13. 剩余索取权 14. 剩余控制权 15. 公司治理 16. 正式制度 17. 非正式制度 18. 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 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 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 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 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 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 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 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 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交易费用的性质 3. 科斯第一定理 4. 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 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 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 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非营利组织期末复习题

《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非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侧重于和()的区别,强调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独立于市场体系之外的一种组织。 C.企业 2.()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C.非政府性 3.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性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D.非营利组织虽然是政府组建的,但是不从属于政府部门 4.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对它有不同的称谓或相关术语,下列关于各种称谓或术语表述错误的是()。A.相对非政府组织这个概念来说,非营利组织在国际社会更为通用,历史更悠久 5.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据()将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A.所属产业的不同 6.下列组织不属于社团法人的是() B.养老院 7.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经济的发展 8.()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于古代各文明国家的()。 D.奴隶制晚期 9.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不包括()。C全球结社革命 10.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 D 集体主义 11.人们都不愿意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期望别人出钱购买,自己享受同样的权利,这就是经济学上的()。B 搭便车现象 12.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任何投票者都有对于物品的需求(包括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B伯顿·韦斯布罗德 13.下列关于政府失灵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D所有公共物品都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14.美国学者汉斯曼1980年在《非营利企业的作用》中提出(C契约失灵理论 15.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A 公益 16.新制度经济学用()概念来重新解释和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D 交易成本 17.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市场失灵问题和()密切相关,市场制度因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导致某些方面的产品供给需付出的信息和交易成本过高。B制度 18.自治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D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19.自治组织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探讨自治组织如何发生作用,采用了()的假设。C理性人 20.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战役之后组建的()。B国际红十字会 21.下列关于英国非营利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B其使用最多的是“公益组织”的概念 22.日本在1998年之前长期采取限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为()。C主管官厅负责制 23.非营利组织在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C“第三部门” 24.由国际非营利组织——()构想和起草的《禁止使用、储存、生产、转让并销毁杀伤人员地雷公约》,最终被138个国家签署,其中40多个国家已经批准了这个公约,从而使其变成了国际法。D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25.下列关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C1948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给予41个非营利组织咨商地位 26.1950年9月我国制定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是()。A.《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27.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28.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的()。 D.登记管理机关 29.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内完成审查工作。 B.30日 30.《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这体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原则。B.分级管理 31.“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当作“没有必要成立”的判断时,可不予登记。这体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原则。 C.非竞争性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金融保险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A.3%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C.30% 34.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表述正确的是()。 C.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经海关审查无讹,可以免税 35.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监督管理职责表述错误的是()。 D.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可向非营利组织收取费用 36.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C.战略目标高度清晰 37.战略分析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和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D.组织分析 38.()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A.SO战略 39.()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战略,即组织存在外部的机会,但内部却存在劣势,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 B.WO战略 40.()是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战略规划变为现实的必要途径。C.战略实施 41.识别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变量,并对它做出灵敏度分析,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应当调整,并准备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体现了战略实施中的()。 D.权变原则42.()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战略实施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获得相关信息,作为决定战略变革、战略改进和制定新战略的依据。D.战略评价 43.战略评价不包括下列哪项活动()。 B.战略分析 44.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A 依法理财原则 45.()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B 勤俭节约原则 46.在我国整个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法律法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47.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级次分为:主管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三个级次。 D 基层预算单位 48.实行()办法的非营利组织,应根据定员或基本数字,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定额标准进行计算编制。 B 定额补助 49.实行()办法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项目,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1.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假定:①人的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②有限理性,人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人的智力确实有种有限的稀缺资源;③第三个假定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2.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下问题:(1)制度的构成和制度的起源;(2)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包括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3)制度、产权与国家理论;(4)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自科斯以后,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里,到处可以看到制度、交易成本和经济成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被认为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代价。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约得以履行,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这就是交易费用。 4.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 5.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由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引起的交易费用。一是由测量商品或劳务的标准及技术变化引起的交易费用。

6.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代替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惟一动力。 第三章:产权 7.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决定了每个人相对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8.产权的分类:从产权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共有制和私有制之分。9.产权的特征:(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与稳定性。10.科斯定理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臵,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也被称为“科斯中性定理”;第二个层次,在正常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科斯定理”。 第四章: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1答案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二、问答题(5*10=50) 1.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2’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3’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 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3’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性质》提出) 价格机制的运行并非没有成本(科斯)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 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费用: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成因 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 机会主义:经济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随机应变,投机取巧,有目的、有策略的利用信息。 此时,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也就有了经济意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资产专用性:是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的,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资产专用性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与交易相关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则交易关系的持续性就越重要 交易的不确定性:当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很高时,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无法预期到,因而也就很难把未来的可能事件写入合约中。 交易频率:专用的治理结构需要成本,因此,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频率才能够回购投资成本。 三、应用:交易费用与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会达到这样的一点: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

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 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规模变化 原因一:管理的成本变化 原因二:市场交易的成本变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将许多纵向生产阶段之一内化为企业的一部分。 交易费用问世前:技术决定论和市场缺陷论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解释纵向联合现象,认为纵向联合的基本动力仍是现有的和潜在的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 产业环境动因:供应商议价能力 产业环境动因: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路径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是什么? 2.制度主义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3.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4.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有那些流派? 5.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6.简述有限理性的内涵和产生原因。 7.有限理性的形式有那些? 8.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9.简述相互依赖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10.举例说明合作剩余的形成。 11.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 12.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3.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14.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5.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16.如何理解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的转变? 17.简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18.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是什么? 19.如何衡量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0.总量交易费用(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1.技术进步到底是提高了交易费用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22.简述契约的原则。 23.履行契约的方式有哪些? 24.简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5.简述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6.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 27.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8.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29.简述制度与博弈之间的关系。 30.举例说明制度的起源。 31.简述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主要原因。 32.如何理解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33.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34.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低效率的制度会随着潜在的或实际的制度安排之间的竞争而被高效率的制度自动取代。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习题

制度经济学 1、制度与制度安排 2、交易成本和外部性内化的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在鲁宾逊一个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才必须相互尊重产权。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影响和激励行为,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经过威廉姆逊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一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所开创的。 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其实关于自我增强机制(self-reinforcingmechanisms)和路径依赖的研究,最早是由阿瑟(W。BrianArthur,1988)针对技术演变过程提出的。诺思把前人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 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 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14.31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7.65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总股本为60.21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14.3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77%;内资股(A)约45.9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6.23%。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83%,中国建

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6%,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3%,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8%,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84%,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0.59%,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3%。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股份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若干股份,由出资人认股,出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认购一股或若干股。这样,较大的投资额化整为零,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大大加快了投资速度。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上例则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结构经济效率不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是揭示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等问题。其主动思想为为各种交易类型找到合适的控制和监督结构。 其中交易费用由搜寻和传递信息成本,价格谈判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防止第三方侵权的成本构成。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重点细看: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二节、第十三章) 二、名词解释: 1、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2、产权制度:不过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3、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在市场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分配状态不能通过无成本的交易向最优状态变化,因而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科斯第三定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4、所有权(广义):具有产权概念的全部内涵,它集中体现为对财产排他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 5、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进行团队生产产生的合作剩余的要求权,或者是对企业总收入中扣除固定契约性报酬(固定工资、固定利息等)后剩余收入的要求权。 6、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没有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权力,并认为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一方,有权决定资产除最终契约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的所有用途。 7、非正式制度(软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那些对人的行为不成文的限制,是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 8、正式制度(硬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再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9、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10、制度需求:是因为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这种便利和利益就是制度发挥的功能。 11、制度供给:即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制度可能由人们有意地设计出来,也可能是逐步演化而自发形成的。它分为正式制度供给与非正式制度供给。 12、制度移植:就是制度(或规则)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或引入。 13、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为什么发生制度变迁?其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14、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制度。 15、制度非均衡:就是人们对现存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 16、寻租:就是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活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更多的报酬。 17、利益相关者:是由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被企业目标实现过程所影响的任何群体和个人。 18、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这种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9、无为之手: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正因为有具备充分信息的市场这只有效的“看不见的手”,国家在多数情况下就应该充当一只“无为之手”,政府应当越小越好。 20、扶持之手:这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扶持之手依据市场失灵分析了政府通过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存在着许多重要差别,这些差别不仅表明二者具有对立性而且表明二者具有互补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也有着许多共同点或相通性。因此,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努力实现二者的科学综合,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构造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区别;科学综合 从总体上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又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二者的比较分析进而实现二者的科学综合,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研究对象:具体制度与根本制度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内容既包括有形制度也包括无形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其中有形制度包括政府、公司、工会、家庭、垄断集团、社会组织。无形制度包括国家制度、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规则等。正式制度包括人们有意识创设的行为规则。非正式制度是指导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进行解剖。社会制度既包含生产方式及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结构,也包含同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制度经济理论,马克思采用的是制度分析方法,马克思是较早地把制度纳入经济分析中的理论家。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制度范畴的内涵就是社会形态的“生理学结构”,它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作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的社会形式的财产制度与劳动制度,这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作为生产关系主要内容的生产过程的管理制度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派生制度。三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这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并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制度”分为狭义的制度和广义的制度,狭义的制度是指经济制度,这是仅限于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广义的制度是指整个社会制度,即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这是存在于经济、政治领域的社会制度。 在马克思的制度结构框架中,各个制度因素之间不是平行的、彼此孤立的,而是层层递进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这两个基本结构因素,而在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这两个基本结构因素内部,又包含了许多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如,在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存在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两个子系统;在社会政治结构内部存在着法律、国家和意识形态等子系统。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结构细致缜密,涵盖并详细界定了各种制度内容,科学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以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探讨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意识形态等制度因素之间唯物主义的辩证关系。在马克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 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 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 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 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 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