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

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

(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

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

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

(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

10-1)。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

【结果】填表

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衣服、票证、头发、

手指皮肤上的细

菌检查

(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

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

二、消毒灭菌试验

(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法所需温度比干热法为低,时间较短。尤其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沸点,灭菌效果最佳。有芽胞的细菌由于对热的抵抗力比无芽胞细菌强,所以只有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才能将芽胞彻底杀灭。

【材料】

琼脂平板两块、肉汤管两支、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肉汤培养物。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两块,用记号笔分别在二平板底部玻面上,注明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并分别将二块平板底玻璃面划分三等份,于每块平板的三等份上分别注明对照、加热100℃ 10min及加热121℃ 20min。

②取肉汤管二支,分别注明加热100℃ l0min及加热121℃ 20min,用毛细吸管吸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于上述二支肉汤管中各加入菌液一滴。混匀,再用接种环于二支肉汤管的任何一管中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大肠埃希菌平板的对

照处,然后分别将肉汤管加热100℃ l0min及加热121℃ 20min(高压蒸气15磅、20min),再各取一接种环分别接种于平板的相应部位。枯草芽胞杆菌以同法试验。

③将二块琼脂平板接种物置37℃培养24小时,比较培养基上二种细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观察】(填表10-2)

结果分析

(二)紫外线杀菌法

【原理】

波长265~266nm的紫外线因与DNA吸收光谱-致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机制是使细菌DNA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破坏DNA构型,干扰其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紫外线杀菌力虽强,但穿透力弱,故只能用于实验室、病房或手术室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另外,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等有损伤作用,应注意防护。

【材料】

大肠埃希菌培养物、琼脂平板、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

【方法】

①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半启皿盖(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2),置于紫外线灯下lm以接受照射30

分钟。

③盖上皿盖,于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观察】(填空)

平板上用黑纸遮盖部分菌生长,未遮盖部分菌生长。这说明紫外线具有作用,但

力弱。

(三)化学消毒法

1、皮肤消毒试验

【原理】

乙醇可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或与菌体蛋白、酶蛋白等结合而使之变性失活。70%~75 %乙醇在15~30秒即将细菌杀死。但95%的乙醇消毒效果反不如

70%~75%为好,因高浓度乙醇使菌体蛋白表面迅速凝固,影响乙醇继续进入菌体发挥作用。2.5%的碘酒可使菌体酶蛋白中的硫氢基(-SH)改变,使酶失去活性,导致机能障碍而死亡。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一个、2.5%碘酒、75%乙醇。

【方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五等分,并贴上标签;两人用手在培养基上各涂一格,然后用2.5%碘酒、75%乙醇消毒手指后再各涂另一格,留一格作对照,盖好平板,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

2、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原理】

有些化学药品浓度高时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称为化学消毒剂;浓度低时能抑制细菌生长,称为防腐剂。由于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细胞往往具有毒性作用,故只能外用。不同细菌对不同的化学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材料】

1%龙胆紫、2%碘酒、2%红汞、1:1000新洁尔灭、无菌滤纸片、葡萄球菌培养液、大肠埃希菌培养液、琼脂平板、无齿小镊子。

【方法】

取琼脂平板两块,分别在其底部注明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同时将每块平皿底部玻璃面划分4等分,并分别标明龙胆紫、碘酒、红汞、新洁尔灭。(操作方法与药敏试验相似)

三、抗生素的抗菌试验(药敏试验,纸片法)

【原理】抗生素主要是指某些微生物(大多数为放线菌和真菌、极少数为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合成代产物。此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生物作用,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一些微生物和肿瘤细胞。一种抗生素只对一定种类的生物细胞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这种作用围称为抗菌谱。抗生素的抗菌

试验(药敏试验)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

【材料】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琼脂平板培养基。

②抗生素纸片(青、链、氯、庆大霉素、磺胺等)、尖头镊子、酒精灯、接种环。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培养基二块,于其底部玻璃上用标签纸注明本人所接种的菌株名称(或将平板底部以蜡笔划为六等分,分别在靠近边缘处注明青、链、氯、庆大等字样)。

②以灭菌接种环挑取菌液,在培养基表面作密集划线接种。

③将镊子火焰灭菌,待冷后再取各药物纸片,分别牢贴于种有细菌的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位置,每次贴片后镊子均应经火焰烧灼灭菌。每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并分别作好标记。

在直径90mm的平板上均匀摆放药敏纸片的样板

④37℃孵育18~24h后,分别测量各纸片抑菌环直径(包括纸片在)(mm),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判定其敏感度。

【结果观察记录】填表。

敏感:表示常规剂量的药物在体所达到的浓度能抑制或杀灭待测菌;中度敏感:指提高测定药物的剂量或在该药物浓集部位,细菌生长可被抑制;耐药:表示常规剂量的药物在体所达到的浓度不能抑制或杀灭待测菌。

四、口腔微生物检查(口腔专业)

【方法】

①滴一滴墨汁于洁净玻片的一端;

②用牙签取齿间牙垢少许在墨汁中涂匀;

③用玻片推成推片,干燥后油镜观察、绘图。

【结果】(绘图)口腔微生物

可见黑色背景中有着色发亮的细菌、螺旋体等微生物。

五、常用消毒灭菌器及无菌室介绍

(一)高压蒸气灭菌器

【构造】

高压蒸气灭菌器是双层的金属圆筒,盖旁附有螺旋,借以紧闭盖门,使蒸气不外溢。因而当蒸气压力升高时,其温度亦相应地增高,高压蒸气灭菌器上装有排气门、安全活塞,以调节器压力。还有温度表和压力表,以显示部的温度和压力。二者的关系见表10-5。器装有带孔的金属搁板,用以放置欲灭菌物品。

【用法】

加适量水于器,放入欲灭菌物品,将盖关上,转紧螺旋使之密闭。灭菌器底部用电炉加热,同时打开排气门,使器冷气完全排出,否则压力表上所示压力并非全部为蒸气压力,再维持该压力20分钟后,停止加压。

蒸气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千帕斯卡千克/平方厘米磅/平方吋温度

(kPa) (kg/cm2) (lb/in.2) (℃)

34.47 0.35 5 108.8

55.20 0.60 8 113.0

68.94 0.70 10 115.6

103.50 1.05 15 121.3

137.80 1.50 20 126.2 【注意事项】

1.必须待压力逐渐自行下降至零时,才可开盖取物。切不可突然打开排气门,放气减压,以免瓶液体冲出外溢。

2.用于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手术衣及敷料等。

(二)干热灭菌器(干烤箱)

【构造】

箱壁为双层,两层间衬以石棉板隔热,底部装有电热线圈,箱壁有温度调节器和时间调节器,箱顶有温度计调节孔,灭菌开始时关闭调节孔。开启电源后,箱温度逐渐升高,可保持恒温。

【用法】

将待灭菌物品包装妥当,放人箱金属架上,关好玻璃门和金属门,开启电源,调节温度(160~170℃)和时间(2小时)。

【注意事项】

①温度不可超过180℃,以免烧焦棉塞及包装纸。

②灭菌后须待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时方可打开箱门,否则因冷空气骤进会引起玻璃器皿破裂。

③干烤灭菌主要应用于玻璃、瓷制品、凡士林、液体石蜡等物品。

(三)流通蒸气灭菌器

其构造原理同一般的蒸锅,底层盛水,器有一至二层的带孔隔板,以放置待灭菌的物品。加热水后沸腾产生蒸气。在普通大气压下,蒸气温度只能达到100℃,维持此温度30分钟左右,只能杀死细菌繁殖体,而芽胞不一定死亡。所以使用流通蒸气灭菌器时,必须行间歇灭菌法,即每日一次,每次100℃蒸30分钟,取出置37℃孵箱培养过夜,使未死亡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如此连续灭菌三次可达灭菌目的。本法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培养基之灭菌。

(四)滤菌器

滤菌器是用以除去细菌的器具,它含有微细小孔,只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物体不能通过。滤菌器可以除去细菌,但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L型等微生物。滤过除菌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血清、抗生素、药液、酶制剂等。常用的滤器有蔡氏滤器和玻璃滤器。

(五)煮沸消毒器

煮沸100℃ 5min,能杀死一切细菌的繁殖体,煮沸消毒器可用于一般器械(剪刀、注射器)等的消毒。

(六)紫外线灯

常用于手术室、病房、无菌室、婴儿室等的空气消毒,其消毒效果与照射的时间、距离和强度有关,一般要求灯管离地面约3米高处,照射1~2小时。

(七)无菌室及无菌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为避免环境和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培养物,一般较为细致的细胞培养、细菌培养的操作均应在紫外线消毒后的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进行。一些不能经受高压、高温消毒的试剂可用滤器滤膜除菌,器皿可用紫外线照射、75%乙醇或0.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浸泡消毒。

1、无菌室无菌室或称洁净室,是在实验室部安装的与外界隔离的用于无菌操作的实验室。简单的无菌室可用木结构和玻璃制成,室应有空气过滤装置,应安装恒温恒湿的空气调节器、紫外线杀菌灯、照明灯、电源和煤气嘴等。

无菌室必须经常保持整洁,一般进入无菌室时,应着隔离衣、帽和专用鞋。用前必须先经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min;操作结束后应擦拭台面,并再经紫外线杀菌灯照射处理,随时保持室的无菌状态。

缓冲间是其它实验室与无菌室隔室的中间区域,它能保持无菌操作的环境,可与更衣间为同一间,其间设吹风机、恒温培养箱和小型低速离心机等。

另外,无菌室应避免日光直射,天花板不宜过高,一般为2.5m左右,以确保紫外线的消毒作用。

2、无菌工作台无菌工作台又称超净工作台,系在接种罩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无菌工作台。目前多采用垂直层流的气流形式,通过变速离心风机将负压箱经过预滤器过滤的空气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过滤器进行二级过滤,从出风面吹出的洁净风流,以一定的和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工作区时,将尘埃颗粒和微生物颗粒带走,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工作环境。

使用时应提前50min打开紫外线杀菌灯,30min后关闭并启动送风机。净化区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件,以保持洁净气流型不受干扰。应定期用电风速计测量工作区平均风速(每月1次) ,保持其在0.32~0.48m/s。每2~3个月将预滤器中无纺布滤料拆下进行清洗或予以更换,每3个月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工作台的洁净度(≤3.5颗/L)和平板法测定其平均菌落数(≤0 .5个/皿时)。当加大风机输入电压已不能使净化工作区平均风速达到规定参数时,应更换高效过滤器。

六、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医院见习)

(一)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的监测

目前应用的压力蒸气灭菌器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另一种是近年来出现的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前者一次灭菌全过程需时70min,而后者只需20min。对于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的检查包括:

1、操作步骤检查遵守操作规程,仪表的检查(压力表、留点温度计、温度记录、定时器等);

2、化学指标检查应用指示剂颜色的改变进行监测。如三M指示纸;某些物质的熔解,如琥珀酸酐120℃熔解、苯甲酸121~123℃熔解。

3、生物指标的监测为直接检查灭菌效果,通常应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NCTCl0003或ATCC 7953,SSIK 31),有市售商品药片供应,菌片含菌量为5×105~6/片,此菌在121℃±0.5℃饱和蒸汽中存活时间≥3~9min,杀灭时间为<19min。灭菌前于灭菌器中选择五点放置(通常将菌片放于小试管中,小试管置于灭菌器不同位置),灭菌后以无菌手续将菌片取出,放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于55℃培养48h。如培养基不变色,外观澄清说明无细胞生长;如外观混浊且培养基变为黄色则说明有菌生长,灭菌不彻底,需查找原因并重新灭菌。

(二)紫外线杀菌效果的监测

①紫外线灯:常用于手术室、病房、无菌室、婴儿室等的空气消毒,其消毒效果与照射的时间、距离和强度有关,一般要求灯管离地面约3米高处,照射1~2小时。

②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包括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 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 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 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生物学监测应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有市售菌片供应,含菌量为105~6/片。

(三)消毒剂的使用监测

1、消毒剂鉴定试验 包括消毒剂定性试验和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2、消毒剂使用过程中污染菌的监测以及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

(四)微生物污染监测

1、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监测 采样方法为应用大小为5cm ×5cm 的正方形无菌规格扳,放于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扳往返涂抹10次,将取完标本的棉拭子放入盛有定量无菌盐水的试管中,之后进行稀释数菌并计算出细菌的数量(可用倾碟法),按卫生部要求医院各类病房物体表面细菌数不得超过8个/cm 3。计算公式如下:

菌落数/cm 2

2、空气中细菌监测 室空气中微生物的发生源主要为人和动物。人可不断地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毛发等排出微生物进入空气中。一般情况下,人体排菌量每分钟不超过1000个,但患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如飞沫、痰液等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可严重污染空气和物体表面。当人们在进行各种工作时也会污染空气,如医疗操作、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生产、微生物试验、穿衣、铺床等都可使微生物进入空气中。

空气中微生物学监测是通过空气采样、细菌培养来了解各种场所空气中所含微生物的数量,从而评价卫生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此外,通过对某种消毒措施使用前后的采样及分析,以评价消毒效果。

根据采样原理可将采样方法分为沉降、固体撞击、液体冲击和过滤4种。本实验介绍自然沉降平板采样法用于细菌总数的检测。其中应用重力沉降作用捕获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是沉降法中最简便的方法。

【材料】

分离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等。 【方法】

①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操作前期进行。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为80~150cm 处。

布点方法:室面积≤30m 2时,可设、中、外对角线3点;和外部位,距离墙壁lm 处。室面积≥30m 2,设东、南、西、北、中5点,亦可根据室面积布点大于5点,各点间距为lm 。

平皿暴露采样:将培养基平皿打开,暴露5分钟(亦可5~30分钟)后,盖好平皿,置于37℃培养24~48小时,计算菌落数。

②测算方法:采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琼脂板作平皿暴露法采样,记录每只平皿上的菌落数,按奥氏公式,将所得菌落数计算成浮游菌数,根据公式测算,5分钟在100cm 2面积上降落的细菌数,相当于10L 空气中所含细菌数。其公式如下:

CFU /m 3

=N A =平皿面积(cm 2)。 T :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分钟)。 N =平均菌落数:(CFU)。

③空气消毒后整个检测过程必须严格地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防止操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再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

④医院空气中细菌含量要达到卫生部的要求,手术室、产房、及婴儿室等空气中细菌要求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m 3~500 CFU/m 3。

(五)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监测 采样部位为右手每个手指的掌面,先用生理盐水棉拭子往返涂抹后将拭子置于含10ml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进行数菌,计算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卫生部要求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数不得超过8个/cm 2。

【思考题】

1.做了微生物分布检查及消毒灭菌的试验后,对建立无菌观念和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是否有了一定体会?

2.何谓药物敏感性试验,有什么临床意义?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什么?

3.通过检查口腔的微生物或药剂的微生物学检查,你有何体会?

4.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的监测有哪些容?空气中的微生物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监测?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 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 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 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 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 施研究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于皓 姓名:乔利敏 专业(班级):环境11-2班 学号:1129010211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11-2乔利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控制,已成为各国科学界、公众和立法的注意焦点之一。大气微生物污染是环境污染之一,大气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传播,导致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尤其近年SARA、禽流感、超级细菌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特别是近年来室内污染的加剧,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1]。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内外不少学者对大气微生物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大气微生物特性来源、污染分布、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微生物;分布现状;污染特征;防治措施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for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public and the legislature. Airborne microbes pollution is on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irborne microbes can lead to the spread of disea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plant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 ro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SARA, avian flu and other diseases prevalent superbugs and outbreak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door air pollution intensifie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 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human environmen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microbial pol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many scholar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origin abroad atmospheric pollution distribu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 Keyword: airborne microbes;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us quo;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0:引言

最新实验室消毒规程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一.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 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 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 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 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化学消毒灭菌法

护理专业知识备考材料:化学消毒灭菌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遵照“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关于如何讲卫生的好习惯,目的就是减少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样的工作其实每天都在医院进行着,但是要求却更严格,使用范围也更广,包括操作方法、使用要求、所用制剂都极大不同,这也是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任务。这一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高频考点。所以小编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医院内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在学习之前我们要明确关于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一、概念 1.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灭菌: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和传播媒介物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的芽孢。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1)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2)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制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醇类(乙醇最适宜杀菌的浓度是70%~75%)、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酚类、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2.常用化学消毒剂

(1)2%戊二醛:浸泡精密仪器如纤维内镜,使用前加入0.5%亚硝酸钠,可防锈。 (2)环氧乙烷:医疗器械、书本、棉橡胶制品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等。 (3)含氯消毒剂:①0.2%浸泡被乙肝病毒、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②擦拭桌椅、墙壁、地面;③排泄物的消毒: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剂1份搅拌,放置2~6小时。 (4)过氧化氢:冲洗外科伤口、漱口。 (5)0.01%~0.1%氯己定:又名洗必泰,冲洗阴道、膀胱及伤口黏膜创面。 (6)苯扎溴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手、皮肤、黏膜、环境及物品消毒,常采用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合理使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能采用物理方法消毒灭菌的,尽量不使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2)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4)消毒剂要定期更换、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易挥发的要加盖。 (5)待消毒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6)消毒剂中不能放入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 (7)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必须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8)熟悉掌握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工作人员做好防护。 4.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方法 (1)浸泡法:注意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不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2)喷雾法:用于空气、地面、墙壁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3)擦拭法:用于物品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 (4)熏蒸法: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 好啦,我们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啦,大家一定要掌握上述内容,希望我们总结的知识点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大家,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 内容 1.土壤中的微生物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2.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 ?淡水微生物 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中。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一部分生活在营养稀薄的水中,一部分附着在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着泥沙或较大的有机物残体沉淀到湖底淤泥中,成不水体中的栖息者,另外也有很多微生物因不能适应水体环境而死亡。因此,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 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由于水中病原菌数比较少,所以通常采用与其有相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来判断水源被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 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48h)。 ?海水微生物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咸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5%。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左右,所以海洋中土著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含盐量为2%~4%的环境中,尤以3.3%~3.5%为最适盐度。海水中的土著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藻类以及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一些发光细菌等。 3.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它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来自土壤、生物和水体等的微生物,它是以尘埃、微粒等方式由气流带来的。因此,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但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凡含尘埃越多或越贴近地面的空气,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越高。在医院及公共场所的空气中,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十分有害。

实验室灭菌指南

实验室灭菌指南 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oC~150o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灭菌时间为30min。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 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学习要点 一、细菌的分布 1. 土壤 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 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 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 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

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但细菌芽胞对温度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 (1) 干热消毒灭菌法 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 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2) 湿热消毒灭菌法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②煮沸法:一般细菌的繁殖体5min能被杀死。此法常用于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当蒸汽压力达到103.4 kPa(1.05kg/cm2),温度为121.3℃,如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基础护理 消毒灭菌法小结

消毒灭菌法小结一、物理法 (一)热力法 1、干热法 (1)燃烧法(简单、迅速、彻底) 【适用范围】无保留价值污染物;特殊感染敷料;金属搪瓷急用 【方法】焚烧炉、火焰、容器内 【注意事项】a 火焰:轴节打开、每个面燃烧、大于20秒、锐利 刀剪、精密仪器禁用 b 容器内:95%乙醇;燃烧过程中不可添加 c 注意安全 (2)干烤法 【适用范围】油剂、粉剂、玻璃器皿等 【方法】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 灭菌:箱温160℃,时间2小时;箱温170℃,时间 1小时;箱温180℃,时间30分钟 2、湿热法 (1)煮沸法 【适用范围】耐湿、耐高温,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 【方法】洗净-包裹(玻璃、橡胶)-注水(空腔导管)-打 开(轴节、盖、注射器、重叠容器)-浸没【注意事项】a 计时:水沸后开始,5-10分钟消毒;中途加物从 再次水沸计 b 入锅时间:玻璃-冷水或温水;橡胶-水沸,3-5 分钟取出 c 碳酸氢钠(1~2%):提高沸点105℃;增强杀菌; 去污防锈 d 海拔高:延长时间 e 尽量用软水 (2)压力蒸汽灭菌法 【适用范围】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 【方法】下排式(手提、卧式):103~137Kpa,121~126℃,20~30min 预真空:205Kpa,132℃,4~5min 【注意事项】a 灭菌前洗净擦干 b 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下(<30*30*25)预 (<30*30*50);包间有空隙;布类放在金属搪瓷类 上面 c 容器应有孔,灭菌时打开,使用时关闭 d 干燥后方可取出 e 定期监测:物理、化学(最常用)、生物(最可靠)(二)光照法 1、日光暴晒法:时间大于6小时;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250~270nm杀菌最强) 【适用范围】空气、物品表面 【方法】空气:<2m,30~60min;物品表面:25~60cm,30min 【注意事项】a 计时:灯亮后5~7min,关后间隔3~4min再开 b 保持清洁:环境、灯管、物品表面 c 保护眼睛皮肤 d 20~40℃,40~60% e 定期监测:>1000h;≤70uW/cm2 f 定期检测效果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消毒(三)电离辐射灭菌:冷灭菌 (四)微波消毒灭菌法:常用于食品、餐具处理,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五)过滤除菌:用于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 干热法和湿热法。 (1)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 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2.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将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250-270nm从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照射时间20-30分钟。 3)注意事项:①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度,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洉应随时擦拭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带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及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做空气培养检测消毒效果 (3)臭氧灭菌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 1)用途: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2)方法:使用时应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房间,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消毒,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紧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各种微生物。常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试验室消毒措施

.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 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

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 . 五、空气的消毒 1. 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 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 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 5 选1 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 无菌操作 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 无菌操作 3. 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无菌 D.防腐 E. 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 灭菌的概念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 使物体不含活菌 6. 防腐的概念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 无菌是指: A.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 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 A. 牛奶 B. 空气 C.手术器械 D. 基础培养基 E. 物体表面 9. 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 100 C 10 分钟 B.121 C 15 分钟 C.80 C 10 分钟 D.62 C 30 分钟 E.71.7 10.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 C 10?20分钟 B.121.3 C 30 分钟 C 15?20 分 钟 C.80 C 5?10分钟 D.62 C 30分钟 E.71.7 C 15?30 分钟 11. 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 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 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 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 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 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 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 ?免疫功能降低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 D.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 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 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 .生物拮抗 B .营养作用 C .抗炎症作用 D .免疫作用 E .抗衰老作用 14. 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 .皮肤 B .口腔 C .外耳道D 15. 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 .胃 B .口腔 C .皮肤D 16. 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肠道E.尿道外耳道E.尿道 A .外源性感染 B .微生物失调 D .环境污染感染 E .潜伏感染 C .交叉感染 17. 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 .维生素 B .纤维素 C .抗生素 D. 类毒素E. 微生物制剂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 双岐杆菌B .乳酸杆菌C .大肠杆菌D .葡萄球菌 E .肠球菌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按照GB15980规定: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 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 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50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 2min。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 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 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测滤效。 五. 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①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灼烧,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②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的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 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 玻璃器材 ①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 5min-30 min ,反复洗刷,沥干,37C-60 C烘干;

清洁消毒和灭菌

一、清洁、消毒与灭菌 (一)概念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得污垢、尘埃与有机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得所有病原微生物, 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得与非致病得, 以及细菌得芽胞。 (二)消毒、灭菌得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得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干热法与湿热法,干热法就是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因此干热灭菌所需得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就是通过水、水蒸气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穿透力较强,因此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 燃烧法:属于干热法,就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得灭菌方法。 ①用途:a无保留价值得污染物品,如污染得纸张,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感染得敷料等; b、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且无条件用其她方法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②方法:a。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b、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使之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注意燃烧时不可中途添加乙醇,同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2)干烤法:利用特制得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①用途: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得物品。 ②方法:a,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b。灭菌:箱温160℃,时间2小时;箱温170℃,时间1小时;箱温180℃,时间30分钟。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 ①用途:用于耐湿,耐高温得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得灭菌。 ②方法:先将物品刷洗干净,再将其全部浸没水中,然后加热煮沸,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热抗力极强得需要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沸60分钟才可以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得溶液时,沸点可达105℃,既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浸没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结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得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

实验室消毒规程

实验室消毒规程 1 .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定义 3.1.消毒 杀灭或消除实验室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 3.2 .灭茵 杀灭一切微生物。 3.3.清洁 通过刷、吸、干擦、洗涤或用浸泡肥皂水或清洁剂的湿布拖擦等方法去除污垢、有机物和污渍。 4.职责 4.1.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4.2.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参与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4.3.专职消毒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集中消毒和一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消毒工作。 4.4 .实验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的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消毒工作。 5.消毒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5.1.2 所有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在清洗、储存或丢弃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或灭茵。 5.1.3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5.1.4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5.1.5 必要时在工作台面铺用消毒剂浸泡过的消毒巾。当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或溅出时,把消毒剂倒在消毒巾上面以及可能污染的区域内,至少作用30分钟,然后把消毒巾移走,并用另一块消毒巾把污染区擦干净。用过的消毒巾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所有操作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进行。 5.1.6 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应避免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 5.1.7 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妥善保存,确保在使用之前不被污染,否则应重新消毒。 5.1.8 带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物品应进行密闭包装,外包装必须保持清洁,必要时对外包装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5.1.9 因发生生物安全事故被封闭的实验环境(包括运输工具等)在消毒后必须通过消毒效果评价,确认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消毒效果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工作的方法、时间、参加人员、评价意见等。 5.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5.2.1 根据消毒对象和病原微生物的类别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5.2.2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2.3 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5.2.4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2.5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5.2. 6.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经监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 5.2.7.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5.2.7.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5.2.7.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5.2.7.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