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4.1.1 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

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

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

4.1.2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图4.1.2-1,图4.1.2-2,图4.1.2-3);

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图4.1.2-4);

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 m (图4.1.2-5);

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4.1.3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图4.1.3);

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图4.1.3)。

4.2 盲道

4.2.1 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图4.2.1-2);

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2.1-3);

4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5 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6 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2.2 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 0.25~0.50 m处 (图4.2.2-1);

2 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处;

3 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

4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

5 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6 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图4.2.2-3)。

表 4.2.2-1 盲道触感条规格

4.2.3 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4.2.3-1);

2 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

4.2.3-2);

3 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 (图4.2.3-3);

4 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图4.2.3-4a, 图4.2.3-4b);

5 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

6 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4.2.3-1的规模 (图4.2.3-5)。

表 4.2.3-1

4.3 公交车站

4.3.1 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车站牌。

4.3.2 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3.2):

1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 m;

2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 m;

3 提示盲道距路边应为0.25~0.50 m;

4 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公交车站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4.3.3 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1.50 m。坡度不应大于1:12的缘石坡道;

2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 m;

3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 m;

4 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25~0.50 m;

4.3.4 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4.4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4.4.1 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当设坡道有困难时可设垂直升降梯 (图4.4.1)。

4.4.2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应适合乘轮椅者通行;梯道应适合拄拐杖者及老年人通行。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1 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要困难地段的坡度不得大于1:8(需要协助推动轮椅行进);

2 弧线形坡道的坡度,应以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

3 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 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 m的中间平台;

4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4.4.4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梯道宽度平应小于3.50 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

2 m;

2 在梯道中间部位设自行车坡道;

3 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 m, 宽度不应小于0.30 m;

4 踏面应平整且不光滑,前缘平不应有突出部分。

4.4.5 距坡道与梯道0.25~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坡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60 m (图4.4.5)。

4.4.6 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及地铁入口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1 扶手高应为0.90 m。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70 m;

2 扶手应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点应延伸0.40 m;

3 扶手截面直径尺寸宜为45~50 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与墙面的距离宜为45~50 mm;

4 在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

5 扶手下方为落空栏杆时,应设高不小于0.10 m的安全挡台。

4.4.8 人行地道的坡道和梯道入口两侧的护墙低于0.85 m时,在墙顶应安装护栏或扶手。

4.4.9 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台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

4.4.10 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 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0.60 m提示盲道 (图4.4.10-1, 图4.4.10-2)。

4.5 桥梁、隧道、立体交叉

4.5.1 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是1:20;

2 桥梁、隧道入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 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4.5.2 立体交叉人行道的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及盲道的位置应相互对应和衔接(图4.5.2-1, 图4.5.2-2, 图4.5.2-3)。

4.5.3 立体交叉桥孔的人行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孔内人行道的地面与桥孔外人行道的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2 桥孔外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直坡道,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应相对应;

3 桥孔内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并应与桥孔外设有的盲道相连接。

4.5.4 桥梁、隧道和立体交叉的缘石坡道与盲道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一节与第二节有关规定。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实用基础】 1.1 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 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 1.2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图4.1.2-1,图4.1.2-2,图4.1.2-3);

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图4.1.2-4);

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 m (图4.1.2-5); 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1.3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图4.1.3);

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图4.1.3)。 2 盲道 2.1 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4.2.1-2); 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2.1-3);

4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5 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6 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2.2 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0.25~0.50 m处(图4.2.2-1); 2 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处; 3 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 4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 5 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6 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图4.2.2-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7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建筑入口 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的规定。 表 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图图 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 坡道 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 (图图。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 (图。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

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的规定(图。 表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1:10~1:8坡道应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7.2.7 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图。 通路、走道和地面 7.3.1 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图。 表7.3.1 轮椅通行最小宽度 7.3.2 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门扇向走道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 (图。

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 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 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 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 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 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 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 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 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 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五、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 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0.5m)

新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新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 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1 总则 [ Date: -3-2 15:35:11 | 作者: land-mad ] 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2 术语 [ Date: -3-2 15:37:39 | 作者: land-mad ] 2.0.1 缘石坡道curb 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 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

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 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经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 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passage 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2.0.6 无障碍入口barrier-free entrance 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2.0.7 轮椅坡道ramp for wheelchair 在坡度和宽度上以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 2.0.8 入口平台entrance platform 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入口之间的水平地面。 2.0.9 无障碍电梯barrier- freelift 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电梯。 2.0.10 无障碍厕位barrier-free toilet cubical 公共厕所内设置的、乘轮椅残疾人可进入和使用的带坐便器

场地平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益阳市市民文化中心、市民服务中心 场平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中冶天工集团益阳一园两中心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八月十八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1、工程概况 (4) 2、地质、气象及水文报告 (4) 二、编制依据 (6) 1、编制依据 (6) 2、编制原则 (6) 三、施工部署 (7) 1、施工准备 (7) 2、场平施工区域方格网高程图 (8) 3、场平工程量 (15) 四、施工进度管理及工期保证措施 (15) 1、施工组织机构 (15) 2、施工进度计划 (15) 3、工期保证措施 (16) 五、施工方法 (16) 1、施工测量 (16) 2、土方机械作业方法 (17) 六、资源配置 (21) 1、施工劳动人员计划 (21) 2、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21)

3、施工测量仪器计划表 (21) 七、质量保证措施 (22) 1、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2) 2、质量保证措施 (22) 八、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24) 1、依法搞好安全生产 (24) 2、安全管理体系 (24) 3、安全管理目标 (25) 4、组织落实 (25) 5、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监督机制 (25) 6、建立激励机制 (25) 九、其他应说明事项 (25) 1、夏季施工措施 (25) 2、雨季施工措施 (25) 3、工程资料管理措施 (26) 4、创建文明施工工地措施 (27) 5、施工保卫、消防工作措施 (27) 附件1:施工组织机构图 (29) 附件2:施工进度计划图 (30)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基本概况 本工程为益阳市“一园两中心”PPP项目,由梓山湖生态公园、益阳市市民文化中心和益阳市市民服务中心组成,其中文化中心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群艺馆、科技馆、职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含老年大学);市民服务中心包括会展中心、政务中心、人力资源和人才交流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位于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用地面积4502亩,其中梓山湖生态公园3527亩,市民文化中心775亩,市民服务中心200亩,计划投资20.08亿元(实际投资以益阳市审计局最终竣工结算审计结果为准),其中工程费用约11.97亿元。先期施工“两中心”,“两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68950平方米(以市规委审定的方案面积为准)。 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安全等级为Ⅰ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博物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本方案施工区域主要为南北两区即市民文化中心及市民服务中心场馆建筑物、道路、绿化区域。 1.2建设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益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益阳市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 项目公司:益阳市中冶科工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益阳市建筑设计院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南方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1.3现场条件 拆迁已完成,地表已清理完毕。 2、地质、气象及水文报告 2.1地质区域构造 根据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长沙幅),益阳市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北段,花果山倒转背斜南翼,建筑区未见断裂特别是活动断裂,也

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卫生间装修7大准则 防护: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以防残障人士跌倒摔伤。厕所的门上要装防护门板,以免轮椅的脚踏板碰破门。 布局:厕所应设于路旁,出入方便。卫生器具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合理,便器两侧都应留有便于轮椅接近的空间。 辅助:在卫生器具周围安装扶手,扶手的位置合适,连接牢固。为了便于各种身高的人使用,脸盆台面的高度可以设置在离地面60~100厘米的范围之内。 方便:水龙头开关应便于操作,可采用脚踏式,长柄式,感应式。 呼救:厕所内应 设紧急呼救按扭。 畅通:卫生间室 内外高差不得大于20 毫米,方便残疾人和 轮椅通过。 尺度:门扇开启的净宽不得小于0.8米,以方便轮椅通过。厕所内应留有1.5米*1.5米的轮椅回转空间。

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一)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1.各类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科研建筑和学校、园林建筑)的室外场地、建筑入口、走道、楼梯、公共活动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交通和医疗建筑的人口应设置没有台阶的无障碍人口。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也宜设置无障碍人口。 3.下列公建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与司法部门,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使用部分和贵宾室,大型园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以及设有公厕的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4.下列有楼层的公建应设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无障碍电梯: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5.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和主席台必须设轮椅席位。 6.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的建筑人口、电梯、公共走道以及适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内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此类住宅、公寓中,每50套住房宜设2套无障碍住房套型。 7.设有残疾人住房而又不设电梯的多层和低层住宅、公寓,其建筑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和无障碍住房套内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此类住宅、公寓中,每100套住房宜设2-4套无障碍住房套型。 8.职工和学生宿舍应在首层设男女残疾人住房各一间。此类建筑的人口、公

(整理)场地平整方案

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大同工程项目部施工技术措施 工程名称:国电电力大同第二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措施类别:甲类 措施编号:DT—JZ—C—(2002)—007 措施名称:贮煤场施工方案 编制部门:建筑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2002年9月3日

审批意见及签署页: 施工监理意见: 施工监理工程师: 安全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建设单位审批意见: 专业工程师: 安全负责人:年月日

审批及补充意见: 专责工程师: 年月日 工程部: 年月日 质量部: 年月日 安监部: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贮煤场施工方案 一、 主要施工方案 (一)、施工区整平方案 输煤场地平整遵循“遵照设计、调配合理、重视质量、精心施工”的原则进行。 1、场平范围 输煤区平整只包括二期铁路卸煤沟西侧的煤厂区。土方平整面积约为110000m 2,地形复杂。 2、场平测量控制 1).平面控制测量 (a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四个首级控制点与设计院提供的坐标点形成闭合(附合)导线线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之规定:建筑场地小于1km 2和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为确保厂区“场平”的精确度,本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导线精度能够满足“场平”测量精度。并且根据我单位现有测量仪器实力,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精密经纬仪,距离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均满足二级导线测量要求。 (b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精密经纬仪。作业前,须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①照准部旋转轴正确,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2型仪器不应超过一格;②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2型仪器≤2∥;③水平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2型仪器≤15∥;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⑤仪器的底部在照准部旋转时,无明显位移;⑥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1mm.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二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 m β=√1/N [f βf β/n] 式中 f β—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 —计算f β时的测站数

第十三章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13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13.1 一般规定 13.1.1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使用上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不仅方便残疾人使用,同时也方便老年人、儿童、病人及用轮椅的健全人使用。 13.1.2建筑物整体环境的使用功能与相应设施的设计,要充分按照不同人的尺度与活动空间参数进行。 13.1.3新建的房屋建筑要进行无障碍设计;扩建和改建的房屋建筑,要最大限度地进行无障碍改造。 13.1.4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 13.2 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13.2.1公共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与主要内容 1办公与科研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接待室、法庭等)。 2商业与服务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服务用房、客房等)。 3 文化与纪念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轮椅席等)。 4 关演与体育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浴室、轮椅席、训练与比赛场地等)。 5 交通与医疗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等候室、治疗室等) 6 学校与园林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教学用房、轮椅席等)。 13.2.2 居住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与主要内容 1 高层与中高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服务用房、无障碍住房)。 2 多层与低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台阶、楼梯、首层的无障碍住房)。 3 老年公寓(入口、公共走道、楼梯、电梯、服务用房、无障碍住房)。

13.3 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 13.3.1道路: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要求纵坡不小于2.5%,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 13.3.2公共绿地:居住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儿童活动场,要求入口与通道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坡道和扶手,绿地中的公共厕所应设专用厕位。 13.4 无障碍设计 13.4.1 建筑入口设有台阶时,必须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为1.5~2.0米,大中型公共建筑和中高层、高层住宅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为 2.0米,小型公共建筑和低多层住宅宿舍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为1.5米。 13.4.2 1 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2米,保证坡道上可同时有1辆轮椅和1个人侧身通行,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1:10与1:8的坡度只适应于受场地限制的改建建筑。 2当坡道高度大于0.75m时,应设深1.5米水平休息平台。 3坡道两侧应设扶手,扶手高0.85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0.65m,扶手起点和终点应水平外伸0.3m,并向下再延伸0.1m以上或拐向墙面。扶手截面为35~45mm。 4坡道的起点与终点的水平深度不应小于1.5m。 图13.4.2-1 1:12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 13.4.3走道 走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辆轮椅通行最小宽度为0.9m,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宽度应不小于1.8m; 2 向走道开启的门和窗以及向走道墙面突出大于0.1m的设施,应设凹室或防护措施。

场地平整课程设计报告

茂名博贺湾新城路网及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工程-东片区项目 场地平整施工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现场平面布置 (3) 第四章项目管理机构配备及劳动力、机械配备 (4) 第五章施工工艺、法及要求 (6)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7)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8) 第八章文明施工管理 (10)

场地平整施工案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依据和建设部有关法律法规,施工验收和标准等。 2、施工图纸和场地平整施工承包合同。 3、施工现场踏勘、调查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4、本地区的现场情况及常规气候、地质、水文条件。

5、本公司在市政施工中的经验和施工实力。 6、招标文件。 二、编制原则 1、充分遵循招标文件条规的原则。 2、坚持实事的原则,根据我司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 3、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的履行合同。 4、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规和标准的要求,正确选择施工案,实行全面质量 管理。 5、格要求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编制目的 在满足建设单位各项要求条件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全优,力争施工工期提前,把施工对边环境破坏和扰动控制在规定要求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茂名博贺湾新城路网及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工程-东片区 项目 2、工程地点:博贺湾大道以北、新城东路以东、南海路以南、新港西路以西区 围 3、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滨海新区博贺大道旁,场区地势:整体地势低凹,场 地主要为废弃的盐田、鱼塘或虾塘,施工较为复杂。场地平整土回填面积为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国家建设部下发了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218年月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横道及桥梁、。2CM道地面不得大于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人行横道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标志— 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

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2.00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1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6、办公、科研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各级政府办公、各级司法部门、企、事业办公、各类科研、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等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

残疾人通道设计方案

公共场所残疾人通道设计 为使老、弱、病、残等行动不方便者能方便、安全的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 物,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中关于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范围 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都要考虑,详见JGJ50-2001第21~24页,5.1与5.2条。(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主要包括入口、坡道、走道与地面、门、楼梯与台阶、扶手、电梯与升降平台、厕所浴室、无障碍客房、住房、停车位等。 1.出入口:“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第7.1.2条>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一般建筑应≥1.5m,对大、中型公共建筑,公寓建筑应≥ 2.0m,门扇开启的净宽:推拉门、折叠门、平开门、弹簧门(小力度)应≥0.8m,自动门应≥1.0m,建筑物内所有的门均不得小于这个净宽。 出入口内、外应留出供坐轮椅者回转的面积。否则无法改变行进方向。 2.“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电梯厅的深度应≥1.8m,按钮高度0.90~1.10m,电梯门应≥0.90m。 3.坡道:坡道的坡度大小,关系到轮椅能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因此,坡度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7.2.5条表中的规定。 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坡度 1:20 1:16 1:12 1:10 1:8 最大高度(m) 1.50 1.00 0.75 0.60 0.35 水平长度(m) 30.00 16.00 9.00 6.00 2.80 一般设计时选用1/12的坡道,当高坡达到0.75时,坡度的水平长度是9m。需在坡道中间设深度为1.5m的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向下和向下的坡道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坡度小于1/12时。允许增加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1/10~1/8的坡道,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旧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4.走道和道路:“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道路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建筑类别最小宽度(m) 1.大型公共建筑走道≥1.80 2.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1.50 3.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0.90 4.居住建筑走廊≥1.20 5.建筑基地人行通路≥1.50 这些宽度,是按人流的通行量和轮椅行驶的宽度定的,一辆轮椅通行的净宽一般为0.90m,

场地平整及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概述 翔安区后滨(内林片)商住用地包括A地块、B地块、C地块,总面积79476.006 m2;本次设计包括场地平整、临时配套设施(雨水管、排水沟、洗车台等)。 二、设计依据及依据资料 1、地形图及规划资料;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二、设计原则 1、充分发挥地块潜力,节约用地; 2、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3、场地竖向与周边现状或规划道路标高相协调; 4、满足场地排水及防洪规划的要求; 5、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节省投资; 6、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三、设计要求 1、满足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2、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 3、满足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4、满足城市用地坚向设计,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四、设计概要 1、标高控制及主要工程量 根据地块周边道路规划标高及地形地势对该地块进行竖向控制。主要工程量如下: 计算说明:②=①×0.5;⑤=②+③;⑥=④。 2、场地内沟渠、池塘回填土方所涉及工程量已计入以上工程量表中。 3、A地块北侧、C地块西侧采用挡墙防护,另行设计;本次设计已扣除A地块北侧、C地块西侧边坡及挡墙断面体积所占填方数量。 4、技术标准 (1)场平设计标高与周边场地有高差处,填方段采用1:1.5,挖方段采用1:1的坡度与周边场地顺接。 (2)方格网规格尺寸为20米×20米。 (3)用地范围内基底上的树墩及主根应拔除,草皮、垃圾应清除,场

场地平整实施方案报告

场地平整实施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特点 1.1编制说明 场地平整是将本项目需进行建设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改造成为设计所需的平面,以利现场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平整场地要考虑满足总体规划、交通运输和场地排水等要求,并尽量使土方挖填平衡,减少运土量和重复挖运。场地平整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投资建设成本。为保证本工程场地平整的施工质量,同时保证施工安全,特编制此方案。 1.2实施依据 (1)省建筑设计院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图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2)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 (3)为提高工程量计量准确度,采用专业测绘队电子计算土石方挖填量。1.3工程特点及难点 (1)场地采用平坡式竖向布置,由北向南排水,排水坡度大于1.0%。(2)根据室外设计标高及场地现状情况,挖方量少,填方量较多。 (3)填方区填土应分层压实,压实系数≥0.9,填料中碎石粒径不应大于250mm。 (4)场平可先填土至略低于设计标高约0.50米标高处,待建筑物基础全部施工完成后,按竖向布置图的设计标高把剩余土方精平至场地设计标高。(5)工期紧,场地高差大,工程量大。 (6)地质条件差,除表层砂质粉土外,以下几乎全为风化岩,有些部位需进行

爆破。

第二章、组织机构 2.1 组织关系 项目部 中介测绘队 施工单位 2.2 各自职责: 2.2.1项目部 项目部是施工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 (1)负责施工单位的进场安排及技术交底。 (2)负责向施工单位交代坐标和水准控制点。 (3)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 (4)负责临时道路材料进场检查、中间验收及隐蔽验收等。 (5)负责对本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6)负责监督有关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指令在施工中有效地贯彻执行。

建筑无障碍设计

建筑无障碍设计 (一)室外总体: 1.无障碍停车建筑入口附近及地下车库设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地面平整,坚固且不积水(地面无障碍停车位 采用透水砖地面),地面坡度≤1:50。地上无障碍停车位尺寸为3m×6m,停车位侧边设置1.2m宽轮椅通道.停车位的地面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牌.停车场设立有清晰的进出口及方向的标识。具体做法详GB 03J926/109。 2.道牙本工程车行道与绿地及人行道交接处设置平道牙,高差≤15mm,并有斜坡过渡。 3.无障碍通路及盲道建筑周边连续展开设置无障碍通路(≥1.2米宽),无障碍通路内设0.3m宽盲道(中黄色)。行进 盲道为条形,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设有圆点形的提示盲道。无障碍通路做法见下图。

4.人行横道在无障碍通路与车行道路交接处设置有人行横道,并在车行道路两侧设置有交通警示牌,过街音响,灯 光信号感应提示装置及提示盲道.过街语音提示做法详专业厂家设计。 5.低位公共电话亭、低位购物柜做法详GB 03J926/112。 6.盲文地图区内主入口设置有无障碍设施分布图,盲文位置图,盲文地图,总平面及建筑单体无障碍设施的位置设有 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无障碍标志牌做法详GB 03J926/113。 7.场地竖向设计从残疾人的方便使用出发,合理设计场地竖向标高。区内高差变化均匀,满足道路、场地排水要求。 排水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排水蓖子的孔洞宽度≤15mm。道路纵向坡度<2.5%,满足区内道路无障碍设计要求。绿化景观区、停车区及休闲区等区域标高变化不大于0.3米,并在高差变化处设1:12坡道连接。 (实例“福建省残奥馆”见附图) (二)建筑单体: 建筑单体的无障碍要求是建筑入口、走道、平台、门、门厅、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电话、客房、住房、标志、盲道、轮椅席等应依据建筑性能配有相关无障碍设施。建筑单体无障碍设计体现在交通系统设计(水平及竖向交通系统),无障碍辅助设施设计,无障碍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三个方面。 l水平及竖向交通系统设计 1.无障碍入口及坡道: 1)无障碍入口,设1:20无障碍坡道及大于2m宽的入口平台(上方设雨棚),并设行进及提示盲道。室内外高差均不 大于0.15m。入口平台与室内为相同高差。如有高差均不大于15mm,并设斜坡道过渡。坡面做法为弹性地板砖面层,做法详GB 03J926, 6/22。设有入口坡道扶手的,扶手做法详GB 03J926,1/23。 2)建筑入口设行进盲道及提示盲道(300mm×300mm,聚氯乙烯板3mm厚),出入口门内外设提示盲道做法详GB 03J926, 2/115、3/115。 3)行进盲道及提示盲道规格详GB 03J923,1/119、1/120。 2.无障碍走道:

无障碍设施规范及《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差异

以下正体字均摘自《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斜体字部分摘自《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2 办公、科研、司法建筑 8.2.1办公、科研、司法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政府办公建筑、司法办公建筑、企事业办公建筑、各类科研建筑、社区办公及其他办公建筑等。 8.2.2为公众办理业务与信访接待的办公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 2、建筑出入口大厅、休息厅、贵宾休息室、疏散大厅等人员聚集场所有高差或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宜提供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 3、公众通行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碍通道,走道长度大于60.00m时,宜设休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 4、供公众使用的楼梯宜为无障碍楼梯; 5、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且建筑内至少应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内部办公人员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至少应各有1个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 6、法庭、审判庭及为公众服务的会议及报告厅等的公众坐席座位数为300座及以下时应至少设置1个轮椅席位,300座以上时不应少于0.2%且不少于2个轮椅坐席。 8.2.3 其他办公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2男、女公共厕所至少各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或第3.9.2条的有关规定; 3多功能厅、报告厅等至少应设置1个轮椅坐席。

注:1.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宜设无障碍入口。 2.设有公共厕所的大型商业与服务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3.有楼层的大型商业与服务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8.8 商业服务建筑 8.8.1 商业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各类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专业店、餐饮建筑、旅馆等商业建筑,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建筑,邮局、电信局等邮电建筑,娱乐建筑等。 8.8.2 商业服务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2、公众通行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碍通道; 3、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每层至少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大型商业建筑宜在男、女公共厕所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的同时且在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 4、供公众使用的主要楼梯应为无障碍楼梯。 8.8.3 旅馆等商业服务建筑应设置无障碍客房,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00间以下,应设1间~2间无障碍客房; 2、100~400间,应设2间~4间无障碍客房; 3、400间以上,应至少设4间无障碍客房。 8.8.4 设有无障碍客房的旅馆建筑,宜配备方便导盲犬休息的设施。 5.1.3文化、纪念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8.7 文化建筑 8.7.1 文化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文化馆、活动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宗教建筑、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艺术馆、美术馆、会展中心、剧场、音乐厅、电影院、会堂、演艺中心等。 8.7.2 文化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2、建筑出入口大厅、休息厅(贵宾休息厅)、疏散大厅等主要人员聚集场所有高差或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宜设置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 3、公众通行的室内走道及检票口应为无障碍通道,走道长度大于60.00m,宜设休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 4、供公众使用的主要楼梯宜为无障碍楼梯; 5、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每层至少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

平整场地施工组织设计

平整场地施工组织设计

平整场地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和原则 2、工程概况 3、施工总体布置 4、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5、材料(周转和非周转材料)投入计划 6、项目管理人员的设置安排 7、施工技术方案 8、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9、质量保证措施 10、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12、售后的服务承诺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文件等; 2、我单位自行的现场考察; 3、我单位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以及近几年房建施工积累的经验; 二、编制原则: 1、体现我公司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的先进方法和精湛工艺; 2、体现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新思路、形象; 3、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工艺特点,着重考虑相应的分部分项施工方法。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朝阳市殡仪馆异地新建工程平整土地工程 建设地点:龙城区西大营子镇北山村五龙山 建设单位:朝阳市新铁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的殡仪馆工程,位于朝阳市龙城区西大营子镇北山村五龙山,由于是新建地址,整个场区要进行平整,场地挖填平衡,平整场地包括办公楼,骨灰纪念堂,告别大厅,火化间,锅炉、停车场地等,需要动用土石方53万立方米,平整场地94000平方米。

、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置 1、部署的原则 ①施工部署的总方针为“四全三优先”,即全力以赴,全方位作业,全公司参与,确保全胜;人力、财力、物力优先。 ②发挥我公司拥有大批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有足够的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以及具有多个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优势,加强对该项目的运作和管理,圆满实现业主的各项目标。 ③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务上予以倾斜,在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达到集中优势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优的产品、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采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④工程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任务。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 1.0.3 公共厕所的建设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 1.0.4 城市公共厕所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共厕所布臵格局; 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为现代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主要方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贮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厕所满足大型活动对辅助设施的需要。 1.0.5 公共厕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3 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公共厕所的设计应以人为本,符合文明、卫生、适用、方便、节水、防臭的原则。 3.1.2 公共厕所外观和色彩的设计应与环境协调,并应注意美观。 3.1.3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布臵卫生洁具和洁具的使用空间,并应充分考虑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的配臵。 3.1.4 公共厕所应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活动式公共厕所三种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公共厕所的位臵和服务对象按相应类别的设计要求进行。

3.1.5 独立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应分为三类。各类公共厕所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应设臵一类公共厕所; 2 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应设臵二类公共厕所; 3 其他街道和区域应设臵三类公共厕所。 3.1.6 附属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应分为二类。各类公共厕所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型商场、饭店、展览馆、机场、火车站、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性商业大楼和省市级医院应设臵一类公共厕所; 2 一般商场(含超市)、专业性服务机关单位、体育场馆、餐饮店、招待所和区县级医院应设臵二类公共厕所。 3.1.7 活动式公共厕所按其结构特点和服务对象应分为组装厕所、单体厕所、汽车厕所、拖动厕所和无障碍厕所五种类别。 3.1.8 公共厕所应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1:1,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2:3。 3.2 卫生设施的设臵

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卫生间装修7大准则 防护: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以防残障人士跌倒摔伤。厕所的门上要装防护门板,以免轮椅的脚踏板碰破门。 布局:厕所应设于路旁,出入方便。卫生器具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合理,便器两侧都应留有便于轮椅接近的空间。 辅助:在卫生器具周围安装扶手,扶手的位置合适,连接牢固。为了便于各种身高的人使用,脸盆台面的高度可以设置在离地面60~100厘米的范围之内。 方便:水龙头开关应便于操作,可采用脚踏式,长柄式,感应式。 呼救:厕所内应设紧 急呼救按扭。 畅通:卫生间室内外 高差不得大于20毫米, 方便残疾人和轮椅通过。 尺度:门扇开启的净 宽不得小于0.8米,以方 便轮椅通过。厕所内应留 有1.5米*1.5米的轮椅 回转空间。 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一)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1.各类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科研建筑和学校、园林建筑)的室外场地、建筑入口、走道、楼梯、公共活动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交通和医疗建筑的人口应设置没有台阶的无障碍人口。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也宜设置无障碍人口。 3.下列公建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与司法部门,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使用部分和贵宾室,大型园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以及设有公厕的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4.下列有楼层的公建应设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无障碍电梯: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5.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和主席台必须设轮椅席位。 6.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的建筑人口、电梯、公共走道以及适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