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摘要:现代高校建设中,普遍对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趋于愈加重视的态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园林绿地对学生具有陶冶身心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将分别从道路、广场、树种规划三方面对其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东北农大;绿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树种规划

一、校园概况

1.1校园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迈进!

1.2 校园区位分析

1978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重建校园,东临信义村,西临哈尔滨东线,南临香坊木材厂,北临哈东工业园,基本呈长方形,南北狭长,地势较平坦,无天然水体。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二、校园绿地系统分析

2.1校园绿地道路规划

2.1.1利用道路形成分区

东北农业大学道路总体规划将校园整体划分为多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综合教学区、教工生活区、科研区和实验区,并通过东西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将各功能区串联成一体,构筑生态走廊,形成双轴多核生态结构。交通系统运用内外环式的交通网络,以一条快捷外环路作为校园机动车道,联系各功能区,有利于人车相对分离,同时也利于实现合理的动静分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在“外”,核心教学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化、水面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渗透,完善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由“闹”至“静”的逐层过渡,使核心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将科技园区及游泳馆、网球场、校医院、招待所等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设于临街不远的地段,保证对外联系的方便,便于资源共享,使校园环境免于干扰。防护林区、生产实验区、农田试验区分布于校园周围,既不影响校园内部格局,便于师生教学实习之用,同时为校园创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

2.1.2道路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0年代初,我国高校的校园受欧美影响,强调轴线对称和庭园、广场为中心的布局模式。但校园功能上受固定形式所限,造成一些使有功能和朝向等方面的不合理。校园教学楼群规划时一般为教学楼正立面的教学区正对着学校大门,并以教学楼式图书馆为中轴线的端点,两侧排布教学辅楼,在总体上形成规整对称的格局;尽管东农校园整体为南北朝向,但学校的大门(南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任务书)

华南农业大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用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林学院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 2013.09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一、规划目的 1、了解现代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本理念和规划; 2、学习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3、了解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的规划目标、依据与原则的制定; 4、学习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思路方法; 5、了解绿地系统规划的一般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6、了解绿地建设规划; 7、锻炼绿地系统总体规划文本的写作和规划图纸的制作。 二、基础资料 1、大学校园现状资料,包括:1)自然地理与大学校园发展概况;2)大学校园绿地现状 2、大学校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规划步骤 (一)前期研究及现状分析 1、查阅大学校园现状和相关资料,了解大学校园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与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及利用条件、气象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特征、生物与矿产资源。 ↓ 2、查阅大学校园现状和相关资料,了解大学校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学校园历史沿革、大学校园风貌特色、大学校园园林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 3、根据大学校园环境和大学校园绿地现状资料和数据,对大学校园绿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现状概况和存在问题。 阶段性成果: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大学校园区位图、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图。 (二)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1、根据大学校园发展目标和规划目标,制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 2、适应大学校园空间结构发展,根据大学校园生态环境提出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结构。包括布局原则、布局模式和绿地框架。 ↓ 3、绿地分类规划:G1、G2、G3、G 4、G5的规划要点 阶段性成果: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总图和说明书、分类规划说明书。

201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作业与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的内容? 答:1.城市用地组织及城市干道网; 2.城市于道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及于道纵坡; 3.城市主要控制点的控制标高。如铁路与干道的交叉点、防洪堤、桥梁等的标高; 4.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排水走向及土方平衡初步估算。 论述2、影响绿地指标的因素?并阐述。 答:1.国民经济水平 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国外绿地指标暂时达不到,这是我们经济决定的 2.城市性质 我们说不同性质的城市对园林绿地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以风景游览为主的城市,由于游览、美化的功能要求,指标要高一些。一些重工业城市,由于环保的需求,指标要3.城市的规模 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指标也会不一样,一些大城市绿地指标高,中小城市绿地指标低一些。 4.城市自然条件 城市自然条件是影响绿地指标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南方的一些城市,空气湿润、水源充足、植物容易成活,这样绿地建设较容易,绿地指标容易达到,像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炎热、水源比较困难,园林绿化有一定的难度。绿地面积应适当的控制,因此要根据不同气候分区来确定不同城市的园林绿地指标。 5.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绿地基础较好的城市,原有的园林绿地改建数量较多的城市,容易提高园林绿地的指标,如北京历朝历代都是帝王所在之处,离宫别苑较多(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等),相对来说,比其他城市园林绿地多。 单选3、墙面高度对空间封闭感的影响中,有匀称感、亲切感的空间比例是:B A: D<H B: D=H C: D=2H D: D=3H 判断4、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的“囿”正确 论述5、屋顶花园的规划布局与地面花园布局有何区别? 答:区别在于:如何合理安排植物、道路、山石、水体、建筑等要素,为游人创造出优美的景观,同时又要照顾游人在游览过程中的一些使用要求,还应特别注意楼体的承重限制、屋顶防漏,应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创新和安全等几方面的综合要求。 单选6、城市空间中,人的步行距离一般不宜超过: B A:100米 B:200米 C:500米 D:1000米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楚纯洁1 ,钱宏胜1 ,马建华 2*  (1.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顶山467000;2.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 通过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校园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总体构思。在对校园绿地做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功能区进行绿地建设,并选取两个典型绿地斑块进行详细规划,在绿化植被的配置上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关键词 绿地现状;绿地系统规划;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9-03632-04Green space s ystem planning in Minglun cam pus of Hena n University C HU C hun -jie et al (graph y ,Pingdin gshan Univers it y ,Pingdin gsh an ,Henan 467000) A bstract In t 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a full investigation ab out t he status of green s pace in Minglun cam pus of H en an University at first ,then ,pro -p osesd t he principle an d overall ideas of green sp ace system plann ing an d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 ing ,the author analyzed green space con struction for different function al green space districts ,includin g detailed plan ning for two t ypical green p atches and a relative detailed an alysis for the al -location of green vegetation . Key w ords Status of green space ;Green s pace system plann ing ;Min glu n campus of Henan University 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X KZ02001);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项目(YR CSD -A -02);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2007)。 作者简介 楚纯洁(1978-),男,河南叶县人,硕士,讲师,从事自然地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博士生导师,教授。 收稿日期 2008-02-21 校园环境建设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环境质量高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绿地,通过绿地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质量;通过绿地可以创造疏朗、郁闭等各种不同的绿色空间,便于师生交往;通过绿地可以创造丰富的季相色彩,美化校园环境;通过绿地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植物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等。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历史悠久,地处开封市城区,对校园绿地来说,不仅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绿化功能,而且还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功能。因此,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绿地建设进行探讨具有典型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1],对河南大学校园绿地建设的探讨尚显不足,而且时隔数年,校园绿地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系统规划,以期对其他高校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借鉴。1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 1.1 绿地植被构成 河南大学植物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其他植物区系植物。目前查明校园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77科、194属、265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以草本为主的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河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的特点之一是单属种科最多,占科种数的37.7%。而1~4个种的科占总科数的80.5%,多于10个种的科有蔷薇科、菊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5个科,占总科数的6.2%,共计58属83种,占总种数的31.9%。特点之二是植物区系主要为人工栽培为主。除一些杂草外,其他几乎没有自然生长,完全是根据校区绿化的需要而进行人工栽培,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 以草本为主的科有蓼科、藜科、茉莉科、十字花科、景天科、 虎耳草科、酢浆草科、旱金莲科、大戟科、马兜铃科、苋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报春花科、柳叶菜科、车前科、菊科、禾本科、莎 草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百合科、石蒜科、罂粟科、芭蕉科、鸢尾科、美人蕉科共28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 以乔灌木为主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南洋杉科、柏科、罗汉松科、杨柳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海桐科、杜仲科、悬铃木科、芸香科、苦木科、楝科、黄杨科、漆树科、卫茅科、槭树科、无患子科、胡桃科、腊梅科、梧桐科、柽柳科、石榴科、五加科、杜鹃花科、木樨科、马鞭草科、紫薇科、忍冬科、棕榈科共34科、120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常绿和落叶灌乔木相比,落叶灌乔木种数占优势。 从校园绿地植物的适应性来考虑,校园植物资源适宜程度分为4类,即最适应、一般适应、不太适应、不适应。据最新统计,校园植物最适应者占60%,一般适应者占24.74%,而不太适应或不适应者占15.26%。 实地测量,校园总面积为5.05×105m 2,绿地面积为1.22×105m 2,绿地覆盖率为2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1m 2,较国外先进城市的绿地指标平均值[2](绿地覆盖率3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6.35m 2/人)存在着较大差距。1.2 绿地分布不均匀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主要集中于大礼堂广场周围,呈大面积成片连续分布;学生活动区、教职工生活区绿地相对较少,多呈小型斑块状不连续分布。由于河南大学校园土壤存在着严重的盐碱化问题[3],受盐碱的侵害,部分草坪出现斑秃现象,许多植物表现出生长不良、树梢干枯,甚至存在前期暂活、后期死亡的现象,致使校园新栽或移植树木成活率低。由于校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4],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进行迁移转化,也影响到校园植被生态功能的健康。从管理上来看,大礼堂作为河南大学的标志,其广场周围绿地定期进行抚育管理等,绿地植被生长良好;而校内部分绿地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致使绿地植被生长不良,绿化、美化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外一些重要的空间节点缺乏景观设计,绿地的景观效应也不明显,因此在河南大学绿地规划中景观重组应作为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个重点。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l of An hui Agri .Sci .2008,36(9):3632-3635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1、绿地基本情况 ●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 现状分析 1) 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 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 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以杂乱荒 废的感觉。 4) 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2、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3、景观规划说明 ●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 园林小品 ● 园路铺装 ●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 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中密植葱 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 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遮荫作 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 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形成带 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 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边缘的棕 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 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置石竹、 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 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叶子花作 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 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金钟花 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要点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要点 绿地空间丰富,集中绿地方便使用根据大学校园内文化气息浓的特点,校园中应规划建设较宽裕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创造出美丽幽雅的自然环境。 由于大学师生没有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度,所以,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楼周围及多数园林景点周围开辟休息阅读点和小游园,以方便读者。 小游园设计要力求新颖并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清新的园林空间,应以点少量多为原则。在绿化配置中,以高大浓荫的乔木为主,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也可设置一些花坛、花台及坐椅、坐凳、园桌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建亭、廊、花架等建筑小品。 由于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任,除了课堂、教育、会议、学习之外,环境育人也不可忽视,所以,建好一个环境清新、朝气蓬勃的园林空间对学生身心都有积极的影响。 道路系统简洁明快,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绿地系统内道路应简洁明快,不宜搞曲径通幽,特别是主要建筑体周围绿地。高校具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从一处到另一处大规模人流活动的特点,所以校内园林应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尤其在园林形式不允许出现很宽的道路时,应尊重人的行为规律,使人少走“冤枉路”。这样既方便行人,在客观上也有效地保护了园林绿地,而且在以园林空间为主的环境中还应考虑按园林自身的规律进行设计。 运动场与校园其他建筑之间的林带分隔大学校园中运动场离教室、图书馆应有宽50米以上的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防来自运动场上的噪声,并隔离视线,不影响教室和宿舍同学的休息。为了运动员夏季遮阴的需要,可在运动场四周局部栽种落叶大乔木,在西北面可设置常绿树墙,以遮挡冬季寒风侵袭。 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绿地布置在大学中,还可设立一些花圃、苗圃、气象观赏站等自然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 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 1. 人性化氛围: 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 1. 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六: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 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 2. 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 3. 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 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 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5 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文本资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在高科技、高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大学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 荟萃了人类众多的科技与文明[1]。大学校园绿地环境, 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 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以人为本 1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的含义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是在高校特定区域内, 利用其空间形态、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环境品格、人文景观, 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知识, 营造符合师生员工行为与精神需求的优美环境的一门学问, 同时也是一项专业工作[2]。高校中心绿地集中反映和代表该校的整体绿化风貌, 具有统率全校绿化的核心作用, 并可以直接作为该高校外观形象和一定内涵的标志。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工作的内容包括①收集基础资料。自然资料即地形图、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现状资料即现有的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物资源资料。②编制图纸和撰写材料说明。 2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2.1 基本原理 2.1.1园林景观艺术原理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 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 因地制宜, 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 学校园环境。 2.1.2 景观生态学原理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 2.1.3环境行为学与心理学原理 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 研究大学校园师生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及心理特征,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校园环境。[3] 2.2 基本原则 2.2.1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 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奇妙构 思, 精心设计, 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2.2.2 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期大学校园绿化风格也不尽相同,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学校园绿

绿地规划参考答案

第二章:1.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2.建设用地十大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3.各类城市绿地内涵:(一)公园绿地(G1)(二) 生产绿地(G2)(三) 防护绿地(G3) (四) 附属绿地(G4)(五) 其他绿地(G5) 4.分析其特点与功能:(一)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二)生产绿地:指城市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圃地具有生产特点,如花卉展销中心。 (三)防护绿地分类与功能:A 城市防风林带:免受风沙侵袭,或者免受6m/s 以上的强风、台风的袭击 B 卫生防护林带: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音等 C 安全防护林带:防火 防震 高压走廊保护 固坡固沙 (四)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 (五)“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地等 功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5.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理论:1生态环境论2导向性生态论3景观格局理论4游憩论5 减灾论;方法; 1生态环境论:1.根据热岛环流布置城市边缘带状绿地2、游憩论:1游憩空间定额法(小公园出人率多)F=Pxf/eF:人均指标,m2/ 人P:出游率,f: 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 2城市绿地服务半径法3.减灾论:1 求出城市某地区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 公式: M ——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a ——人均居住面积a=某地区总居住面积/总人口 A1——地震时毁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2——严重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3——中等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 6.减灾论:绿地不仅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作为人们避震疏散之地 7.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目标与指标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3树种规划 8.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33%以上,建成区绿地率2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6m2以上;街道绿化普及率95%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25%以上;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35%以上;旧区改造绿地率30%以上;生产绿地2%,苗木自给率80%;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85%。 9.影响绿地规划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 城市自然条件 5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 土壤等 6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7城市建筑 8园林绿地的现状与基础 10.我国常用的布局形式:1.块状绿地布局2.带状绿地布局3.楔形绿地布局4.混合式绿地布局 1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2. 公园出入口分类:1.主要出入口2. 次要出入口 3. 专门出入口 13.公园出入口的大小:1.公园大出入口一般应考虑供两股车流并行所以宽度大约7~8米 2.公园小出入口一般应考虑1~3股人流并行即可,所以宽度大约1~2 米 14.公园出入口的功能:1.集散交通 ;2.门卫、管理;3.组织园林出入口的空间及景致;4.大门形象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 )10732(1321A A A a M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园林绿地面积 2.人均绿地面积 3.绿地率 4.绿化覆盖面积 5.绿化覆盖率 6.公共绿地面积 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公园服务半径 9.城市绿线 10.道路红线 二、城市园林绿地指标计算方法 1.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 2.城市绿化覆盖率 3.市区绿地率

三、填空题 1.城市景观的五大要素为( )、( )、( )、( )( )。 2.城市园林绿地可分为( )绿地、( )绿地、( )绿地、( )绿地及( )绿地。 3.我国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有( )布局、( )布局、( )布局和( )布局。 4.综合性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在( )方面、( )方面、( )方面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为突出。 5.综合性公园按照在城市中的服务范围可分为( )、( )两种。 6. 综合性公园根据公园的活动内容,进行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 )、( )、( )、( )、( )、( )、( )及( )。 7.市级综合性公园服务半径约为( )km。区级综合性公园服务半径约为( )km。城市小游园服务半径约为( )m。 8.公园景色分区的形式可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划为( )、( )、( )和( )等。9.综合性公园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设在( ),但不要受外界过境交通的干扰。 10.小游园在城市中的作用是( )、( )、( )、( )。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利于城市通风、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绿地布局形式是()。 A 块状绿地布局 B 带状绿地布局 C 楔形绿地布局 D 混合式绿地布局 2.下列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是()。 A 集会游行广场 B 纪念广场 C 交通广场 D 商业广场 3. 综合性公园中起辅助性作用的,是为附近局部地区居民服务的出入口为()。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摘要:现代高校建设中,普遍对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趋于愈加重视的态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园林绿地对学生具有陶冶身心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将分别从道路、广场、树种规划三方面对其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东北农大;绿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树种规划 一、校园概况 1.1校园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迈进! 1.2 校园区位分析 1978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重建校园,东临信义村,西临哈尔滨东线,南临香坊木材厂,北临哈东工业园,基本呈长方形,南北狭长,地势较平坦,无天然水体。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二、校园绿地系统分析 2.1校园绿地道路规划 2.1.1利用道路形成分区 东北农业大学道路总体规划将校园整体划分为多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综合教学区、教工生活区、科研区和实验区,并通过东西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将各功能区串联成一体,构筑生态走廊,形成双轴多核生态结构。交通系统运用内外环式的交通网络,以一条快捷外环路作为校园机动车道,联系各功能区,有利于人车相对分离,同时也利于实现合理的动静分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在“外”,核心教学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化、水面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渗透,完善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由“闹”至“静”的逐层过渡,使核心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将科技园区及游泳馆、网球场、校医院、招待所等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设于临街不远的地段,保证对外联系的方便,便于资源共享,使校园环境免于干扰。防护林区、生产实验区、农田试验区分布于校园周围,既不影响校园内部格局,便于师生教学实习之用,同时为校园创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 2.1.2道路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0年代初,我国高校的校园受欧美影响,强调轴线对称和庭园、广场为中心的布局模式。但校园功能上受固定形式所限,造成一些使有功能和朝向等方面的不合理。校园教学楼群规划时一般为教学楼正立面的教学区正对着学校大门,并以教学楼式图书馆为中轴线的端点,两侧排布教学辅楼,在总体上形成规整对称的格局;尽管东农校园整体为南北朝向,但学校的大门(南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河北美术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 任课教师: 班级: 时间: ! 教案首页

第一章

一、新课导入 、 当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空间。街头绿地设计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设计容易形成简洁、自然、开放的景观。本文分析了城市街头绿地中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论述街头绿地设计的重要性。 二、授课内容 1、城市街头绿地概念及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概念 街头绿地指道路红线以外,沿城市道路布置,面积不大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花园、广场以及街头小游园都属于街头绿地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其大小不一,变化多样,因地制宜是它们的主要特色。便利性、开放性、分布广泛性是其基本特征。 城市街头绿地存在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主要能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憩、学习、交流的场所,但是在有些街头绿地中休憩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休闲健身器材数量不足等。据调查,一般来说对居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充足的休闲座椅58%,丰富的植物种类42%,交流空间40%,充足的休闲健身器材31%,休闲活动30%,其它7%。由此看来,景观的功能性设计在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休憩设施设计是街头绿地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植物群落色彩树种较少,仅局限用少量的彩叶树种以及极少数的常绿树种,有的地方甚至全部栽植常绿树种,且地被植物和灌木栽植杂乱无章。这样会造成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景观

校园中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高校形象,彰显教育理念,倡导人文精神,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师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探索地域、文化、环境、生态与建筑的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努力实践建筑与人的和谐、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3.倡导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设计理念,实现功能性、实用性、生态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与环境艺术的交流,推动景观创作的发展,促进高校教育向更高目标、更深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持续发展; 4.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设计主题 “微空间”——校园景观空间修补设计 三、设计任务 当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建成环境资源的时候,空间品质的问题就更加重要,并且主要体现在细微之处。如果细微之处无序,则整体校园品质也会降低。对此,请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己发现和定义“微空间”,并提出设计挑战,充分挖掘华水校园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周边环境,创造整体、多元、舒适的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环境优美、适合工作、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所。 要求基地内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已建建筑不可变动;水体所在地势较低,水体形状和大小可变动;基地内道路、广场、绿化、地形均可变动。 四、设计要点 1、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要体现文化内涵,在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与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对校园人文精神的孕育和挖掘; 2、以人为本,塑造宜人空间。设计要新颖、具有美感与活力,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设计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应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出功能与形式、物质空间与精神体验的融合,满足师生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3、因地制宜、因势造景,设计充分体现场地精神,充分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整体目标及其文化内涵,构筑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且具有传统人文韵味的校园景观; 4、节能(包括合理利用绿色能源)、节地、节水、节材方面有所突破,充分体现现代绿色、环保、生态的设计方向; 5、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无障碍设计应到位。 五、成果要求 (一)图纸内容包括: 1、现状分析图:根据已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用圆形圈或抽象图形将其概括的标示出来。在现状图上,可分析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分区提供参考依据。 2、规划总平面图 (1)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绿地设计作业答案

绿地设计作业答案 作业1(第一~二章) 一、试述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 (一)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土壤:园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对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有阻隔和过滤吸收作用,且可吸滞粉尘;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绿色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 2、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可调节小环境中的温度,减少温差变化,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有效缓减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小气候得到改善。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合理布置绿化带,建造防噪声林带等措施,可减低城市环境噪声。 4、保护农田:加工厂区绿化造林,并在工厂与农田之间建造防护林带,对减轻和防止烟气危害农田,保证农作物蔬菜的丰收,有重要意义。 5、保持水土:园林植物可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渗入地中的水量,防止水土流失。 6、安全防护: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等多种防护作用。 7、监测环境污染:利用“环境污染指示植物”的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性,可监测环境的污染。 (二)文教和游憩功能 1、文化教育功能:城市园林绿地是进行文化宣传、开展科普教育的场所,通过各种展出,可提高人们艺术修养水平,丰富历史和科技知识,陶冶性情。 2、游憩功能:城市公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提供休息、游憩、交往的活动空间,它是人们日常游憩活动、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场所。 (三)景观功能 美的城市其构成的景观清晰易辨,个性突出,环境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行动轻松,情绪安定,而城市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常起决定性作用。 二、城市景观的五大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它来绿化城市、美化城市? 城市景观五大要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城市面貌是一个整体,绿化、美化城市时要有机结合五大要素,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文物古迹,并从道路的走向上多考虑对景、借景和风景视线的要求,重视绿化的装饰作用。 (一)道路 良好的道路景观要有可识别性,必须有连续性和方向性。道路要通畅无阻,道路的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的功能及风格要统一。重视道路绿化的重要作用,用绿色植物构成连续构图和季相变化,结合城市特点,形成城市的特有面貌。道路沿线的两个方向应容易区分,有明确的起点有终点,道路端点可以是城市广场、公园、风格突出的城市建筑等,重视城市绿化在这些端点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边界 可利用空旷地、水体、森林等形成城郊绿地,形成边界景观,而最理想的是对现有的自然边界进行保护,使之呈现优美的自然景观。 (三)区域 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景观形象,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的强化;好的景观规划应该强化其现有的特征,保持其区域特征的统一性。 (四)节点 在道路上的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的节点,可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在多条道路的集合点上,结合城市广场重点设计、开辟绿地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在中心地带的标志物划出一定的保护地带,进行绿化,成为公园或性绿地以及绿化广场,可强化景观特征,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五)标志物 标志物必须以独特的造型,在大批可能的目标的一个突出因素,标志物与背景有强烈的对比,以及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形成特色。 一般城市标志物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对于有开阔水面的城市,利用水面背景标志物往往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城市绿地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是什么? 城市绿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综合功能。 2、生产绿地:作为园林绿化的生产基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 3、防护绿地:主要具备防护功能,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4、附属绿地:其功能根据类型和场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功能有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提供休息活动场所,防护等。 5、绿色空间控制区:提供人们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各种游憩活动、体育活动,同时也是城市附近清洁空气的贮藏所,且为城市创 造防风条件。 四、简述城市绿地布局的形式、目的与要求。 (一)绿地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形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二)绿地布局的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地进行文化娱乐、休息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3、满足工业生产卫生防护的要求; 4、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 (三)布局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改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