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

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

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是否有效

3.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C.饱和性 D.半透性E.不稳定性

4.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5.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6.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 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

E.ABC转运蛋白

7.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

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

8.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以上都是

9.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

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10.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均是

11.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

A.胃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

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

12.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A.漏槽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

13.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药物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未解离型药物

14.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A.回肠含量最多

B.≤10Vm的微粒可被PP的巨噬细胞吞噬

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

D.与微粒吸收相关

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

15.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

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16.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片重差异B.片剂的崩解度

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压片的压力

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或从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称为

胞饮

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

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

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

18.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方程 B.Noyes-Whitney方程

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Stokes方程

E.Michaelis-Menten方程

19.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 dC/dt=kSCs

B.dC/dt=kCs C.dC/dt=k/SCs

D.dC/dt=kS/Cs E.dC/dt=k/S/Cs

20.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21.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

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

度减小

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

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

22.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

23.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

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

C.P-gp是药物流转运器

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

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

24.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

25.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

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

E.随pH减少而减少

2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lg(Ci×Cu)

B.lg(Cu/Ci)

C.Ig(Ci-Cu)

D.lg(Ci+Cu) E.lg(Ci/Cu)

27.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

28.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

A.增大Dn

C.增大Do

B.减小Do

D.减小Dn

E.减小An

29.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

B.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

C.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

的差别

30.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

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重要参数

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

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

D.与体情况相关性较差

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

31.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襻法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

E.Caco-2模型

32.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

A.嘧啶类

B.心律失常药

C.头孢菌素类

D.抗组胺药物

E.维生素类

33.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

A.结肠

B.盲肠

C.十二指肠

D.直肠

E.空肠

34.多晶型申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不稳定型

C.亚稳定型

D.A、B、C均是

E.A、B、C均不是

35.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直肠

B.结肠C.小肠 D.胃E.以上都是

36.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

部位

B.胃肠道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

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

8

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

37.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粒子大小

B.溶剂化物

C.多晶型

D.溶解度E.均是

38.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

A.胃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分切除C.胃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

E.吗啡

39.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40.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

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

41.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溶解度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的溶出速率 D.药物的晶型E.药物的粒子大小

42.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C.脂肪 D.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43.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1 B.25/1 C.1/25 D.14/1 E.无法计算

44.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

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D.肠蠕动快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

45.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

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

医学分子生物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其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基因功能区域在核酸分子中的分布和排列情况,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P20) 2、胸腺嘧啶二聚体:在某种理化因素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同一条链两相邻胸腺嘧啶碱基(T)间以共价键连接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结构(TT),或称为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P40) 3、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组构的基本单位,也是基本转录单位,至少由启动子、调节这些结构基因表达的操纵元件、几个串联的结构基因区和转录终止信号组成。(P25) 4、点突变:是突变的一种类型,会使单一个碱基核苷酸替换成另一种核苷酸,一般也包括只有作用于单一碱基对的插入或删除,点突变可依发生位置对基因功能的影响而分为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P129) 5、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 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由短双链RNA诱导的同源RNA降解的过程。(P244) 6、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合成DNA的方法,基本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延伸。(P228) 7、单拷贝序列(低度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数次,大多数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属于这类,其两侧往往有散在分布的重复序列。(P23) 8、移码突变:在正常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的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移码突变。(P130) 9、管家基因:有些基因参与生命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在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细胞

中持续地表达,这样的基因称为管家基 因。(P75) 10、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值、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若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及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P141)11、基因克隆:将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通过无性繁殖转入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P233) 12、抑癌基因:一类编码产物起抑制细胞增殖信号传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成的基因。(P140) 二、问答题 1、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P77) ⑴乳糖操纵子包含3个结构基因(编码β—半乳糖、β—半乳糖苷通透酶和转乙酰基酶)、3个调控元件(启动子、操纵基因和CAP结合位点)和1个调节基因(编码阻遏蛋白)。 ⑵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无乳糖时,阻遏蛋白结合操纵基因,妨碍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抑制结构基因转录。有乳糖时,生成别位乳糖(诱导剂)结合阻遏蛋白,不能封闭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可以转录。 ⑶cAMP—CAP复合物的正调控:无葡萄糖时,cAMP浓度高,形成的cAMP—CAP复合物结合于CAP结合位点,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低,cAMP —CAP复合物形成受阻,影响转录活性。 ⑷正、负调控机制相辅相成。cAMP—CAP 复合物是转录必需的,同时阻遏蛋白进一步控制转录启动。综上,乳糖操纵子最强的表达条件是有乳糖而无葡萄糖。 2、简述质粒的基本特征(P25) ①是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 上; ②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己的复制,一旦离开宿主就无法复制和扩增; ③携带遗传信息,赋予细菌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质粒有耐药基因; ④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不相容性; ⑤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 3、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P233)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药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11大学试题 课程名称药理学开课学院医学院 使用班级考试日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核查人签名 得 分 阅卷教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副作用: 2. 配体: 3. 半数有效量: 4. 生物利用度: 5. 半衰期: 6. 后除级: 7. 耐受性: 8. 抗菌谱: 9. MIC : 10. 化学治疗: 命题教师: 共 4 页第1 页 学 生所在学院专 业、班级学 号姓 名

211 大学试题第2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 2. 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 。 3.可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是和。 4.胺碘酮对心肌最显著的电生理特性影响是,临床主要用于。 5.苯二氮卓的药理作用有、、和中枢性肌松作用。6.许多药物通过干扰某些酶的活性而显示其作用,写出下列药物的作用机理所影响的酶:阿斯匹林青霉素 喹诺酮利福平 奥美拉唑新斯的明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药动学是研究() A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B 药物如何影响机体 C 药物发生动力学变化的原因 D 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 E 药物的量效关系 2.过敏性休克首选下列哪种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苯海拉明 D 糖皮质激素 E 多巴胺 3.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发挥间接拟胆碱作用,但不可应用于() A 重症肌无力 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 腹胀气 D 青光眼 E 尿贮留 4.下列哪种不良反应为阿斯匹林过量所致( ) A 胃肠道反应 B 凝血障碍 C 过敏反应 D 水杨酸反应 E 瑞夷综合症 5.下列哪一疾病不是β受体阻断剂的适应症( ) A 支气管哮喘 B高血压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心绞痛 E 窦性心动过速 6. 氯丙嗪临床主要用于() A 抗精神病、镇吐、人工冬眠 B 镇吐、人工冬眠、抗抑郁 C 退热、防晕、抗精神病 D 退热、抗精神病及帕金森病 E 低血压性休克、镇吐、抗精神病 7. 维拉帕米是() A β受体阻断药 B Ca++通道阻滞药 C H1受体阻断药 D H2受体阻断药 E Na+通道阻滞药 8. 中枢性降压药是() A 可乐定 B 利血平 C 拉贝洛尔 D 肼苯哒嗪 E 硝苯地平

医学分子生物学附加题

医学分子生物学附加题 反式作用因子中的DNA结合结构域: a.螺旋-转折-螺旋(helix-turn-helix, HTH): 至少有两个α螺旋,中间由短侧链氨基酸残基形成“转折”。一个α螺旋负责识别DNA的大沟,另一个 与DNA主链骨架非特异性结合。这类HTH蛋白以二聚体形式与DNA结合。 b.锌指(zinc finger)结构 一个α螺旋与一个反向平行β片层的基部以锌原子为中心,通过与一对半胱氨酸和一对组氨酸之间形成 配位键相连接,锌指环上突出的赖氨酸、精氨酸参与DNA结合。 Cys2/Cys2锌指:Cys-X2-Cys-X13-Cys-X2-Cys c.亮氨酸拉链结构(basic-leucine zipper, bZIP)(图7-20,-21) 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结果就导致这些亮氨酸残基都在α螺旋的同 一个方向出现。两个相同结构的两排亮氨酸残基就能以疏水键结合形成拉链型二聚体。 该二聚体的氨基端的肽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借其正电荷与DNA双螺旋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 合。 d.螺旋-环-螺旋结构(basic-helix/loop/helix, bHLH) 羧基端100-200aa形成两个α螺旋被非螺旋的环状结构所隔开;氨基端是碱性区。该类蛋白形成同源 或异源二聚体后,通过它们的碱性区与DNA相结合。 e.同源域蛋白(homeo domains):分子中含有约60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这些序列参与形成了DNA的结合区。C 端有螺旋-转角-螺旋(HTH)样结构。 生物技术四大支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原癌基因的激活机理: 1. DNA重排:a.插入具有高活性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内源性或外源性),使原癌基因持久、过量地表达。染色体易 位是原癌基因DNA重排的典型例子 b.负调控区的失活或丢失 2. 基因放大:基因扩增,可导致基因过量表达。原癌基因扩增一般认为与恶性演进有关,未必是恶性早期的改变 3. 点突变 4. 其它调控的异常:反式(Trans)调控系统、转录后的调控异常 病毒基因组特点: 1.病毒基因组很小,且大小相差较大。 2.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组成,或由RNA组成。 3.多数RNA病毒的基因组是由连续的RNA链组成。 4.基因重叠:即同一段DNA片段能够编码两种甚至三种蛋白质分子 5.基因组的大部分可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份不编码蛋白质。 6.形成多顺反子结构(polycistronie)。 7.除了逆转录病毒以外,一切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 8.噬菌体(细菌病毒)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病毒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HIV感染过程: 捆绑――当HIV病毒的gp120蛋白捆绑到T-helper细胞的CD4蛋白时,HIV病毒附着到机体的免疫细胞上。滤过性病毒核进入到T-helper细胞内部,并且病毒体的隔膜融合进细胞壁。 逆转录――滤过性病毒酶,即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转化为DNA; 集成――新产生的DNA被病毒整合酶运送到细胞核中,并嵌入到细胞的DNA。HIV病毒被称之为前病毒; 复制――细胞核中的病毒DNA利用细胞自己的酶分裂产生信使RNA(mRNA)。mRNA含有制造新的病毒蛋白的指令序列; 翻译――mRNA由细胞的酶运送出细胞核。然后病毒就利用自然蛋白生成机制来生成病毒蛋白和酶的长链分子; 组装――RNA和病毒酶在细胞边缘聚集。一种被称之为蛋白酶的酶将多肽切成病毒蛋白。 发育――新的HIV病毒粒子从细胞壁中收缩出来并打破环绕他们的细胞壁。这就是封装的病毒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基因组:(genome):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携带生物体全部遗传信息的核酸量。

生物药剂学练习地地题目与答案详解

习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2 分,共20 分)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 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 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 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a )。 A.溶出度B.崩解时限C.片重差异D.含量 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d )。 A、汗腺 B、呼吸系统 C、消化道 D、肾 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 A、Fick 扩散方程 B、Michaelis-menten 方程 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 D、Noyes-whitney 方程 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 微粒体酶的诱发 C. 药物吸收完全 D. 酶系统发育不全

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c )。 A、牙龈粘膜 B、腭粘膜 C、舌下粘膜 D、内衬粘膜 E、颊粘膜 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肌肉注射 D. 舌下给药 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 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 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 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 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 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 10. 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b )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 B、3*3 拉丁方实验设计 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 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 三、判断对错(共10 分) 1 硝酸甘油舌下片较普通片吸收好。(√) 2 皮肤的通透性低,是由于角质层的高屏障作用。(√)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DC[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简述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 答:迄今开发的抗疱疹病毒的抗病毒剂中大多数是核苷类似物。其中一些也有副作用,包括用药物后直接出现或损伤细胞DNA后出现的副作用。阿昔洛韦较安全,但其生物利用度较低,伐昔洛韦开创了核苷类似物的新篇章。它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在体内能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未来治疗疱疹病毒仍需这类核苷类似物。目前尚需努力开发具有分子寻靶功能及更具有安全性的新药。 2.简述卡介苗作为免疫增强剂的新用途及临床应用。 答:卡介苗是用毒性很低的结核菌所制成的,以预防结核病的活菌苗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用于临床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⑴治疗慢性气管炎、慢性荨麻疹。⑵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角膜炎、扁平疣。⑶治疗原发肾小球肾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3.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4.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 答: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对老年痴呆症的不断研究和综合治疗,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品种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治疗。(1)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他克林、多奈哌齐等。(2)M1受体激动剂:SR-46659A。(3)神经营养因子:脑活素、血活素(爱维治)。 5.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6.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答: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2.为药品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合理用药。3.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是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监测规范和实用,提高药物警戒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事件(ADE)。4.通过对ADR因果关系的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改进医师的处方决策,提高处方质量。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 一、名词解释 4.基因(gene) 5.断裂基因(split gene) 6.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7.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8.内含子(intron) 9.外显子(exon) 10.基因间 DNA (intergenic DNA) 11.GT-AG 法则(GT-AG law) 12.启动子(promoter) 13.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14.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 15.poly(A)加尾信号(poly(A) signal) 16.基因组(genome) 17.操纵子(operon) 18.单顺反子(monocistron) 19.多顺反子(polycistron) 20.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21.转座子(transposon) 22.基因家族(gene family) 23.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 24.假基因(pseudogene) 25.自私 DNA (selfish DNA) 26.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 27.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 28.卫星 DNA (satellite DNA)

8.大卫星 DNA (macro-satellite DNA) 9.小卫星 DNA (mini-satellite DNA) 10.微卫星 DNA (micro-satellite DNA) 11.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12.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13.基因组学(genomics) 14.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15.遗传图谱(genetic map) 16.转录图谱(transcriptional map) 17.序列图谱(sequence map) 18.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19.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20.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 21.基因型(genotype) 22.表型(phenotype) 23.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 24.分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 25.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26.等基因(isogene) 27.同源多聚体(homomultimer) 28.异源多聚体(heteromultimer) 二、判断题 1.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2.通常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 3.一个基因编码一个同源多聚体的蛋白质。() 4.所有的基因都编码蛋白质或多肽链。() 5. 结构基因是指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 DNA 序列。() 6.有的结构基因只编码 RNA。() 7.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元件是 TATA 盒,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 A )。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 2.小肠包括(B)。 A.盲肠 B.空肠 C.直肠 D.结肠 E.胃 3.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 A.25/1 B.1/25 C.1 D.100 E.无法计算 4.下列( ABC )属于剂型因素。 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与工艺 D.均是 E.均不是 5.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响药物的(B )吸收。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E.膜孔转运 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 A )。 A.lg (Ci/Cu) B.lg (Ci×Cu) C.lg (Ci-Cu) D.lg (Ci+Cu) E.lg(Cu/Ci) 7.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D )。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 C.顺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D.顺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8.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则下列哪 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D )。 A.dX a/dt=-k a x a B.dX c/dt= k a x a-(k12+k10)X c+k21x p C.dX p/dt= k12X c-k21x p D.dX p/dt= k12X c+k21x p E.均符合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是 E.B和C一样 9.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 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溶解度 E.均是 10.肾清除率的单位是( C )。 A.mg/kg B.mg/min C.ml/min D. ml/kg E.时间的倒数 11.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E )。 A.与药物剂型有关 B.与给药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 12.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E )。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大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下降 C.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在胃中吸收较差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是核酸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gencme):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SD sequence) 是mRNA能在细菌核糖体上产生有效结合和转译所需要的序列。SD序列与16S rRNA的3’末端碱基(AUUCCUCCAC-UAG-5’)互补,以控制转译的起始 分子克隆:克隆(clone):是指单细胞纯系无性繁殖,现代概念是将实验得到的人们所需的微量基因结构,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去,在合适的生理环境中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利用宿主的生理机制繁衍人们所需要的基因结构,并进行表达。由于整个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所以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DNA水平)及其表达水平(RNA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就是将有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有的可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转基因动物就是把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其囊胚细胞中,并在细胞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再将合格的重组受精卵或囊胚细胞筛选出来,采用借腹怀孕法寄养在雌性动物(foster mother)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胚胎动物,并能传给下一代。这样,生育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 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专门切割DNA 的酶,它们能特异结合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殊DNA序列并切割dsDNA。 载体: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R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er-phism,RFLP)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碱基组成或(和)顺序发生改变,会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的位点消失. 用限制酶对不同个体基因组进行消化时,其电泳条带的数目和大小就会产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简答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成分参与,参与因子,作用?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或模板)” tRNA是原料氨基酸的“搬运工” 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合成多肽链的装配机(操作台) t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但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20种氨基酸与mRNA的碱基之间缺乏特殊的亲和力。因此,需要转运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 rRNA 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就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生物药剂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抑制剂:某些药物可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而抑制另一些药物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强。 2.排泄(excretion):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 4.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或物质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使药物的药效或药动学情况发生变化,导致药物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改变(增加或减少)。 5.生物半衰期:系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至原来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值。 6.生物利用度:制剂中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的程度和速度。 7.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体内动态行为与量变的规律性,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8.油/水分配系数:是指药物在有机溶媒中的溶解度与在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9.肾清除率:在单位时间内从肾中排泄掉的药物相当于占表观分布容积的体积数。(通常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量(通常以ml为单位)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容积(ml)就称为该物质的肾清除率。) 10.代谢:药物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又称为生物转化。 二、填空 1.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载体媒介转运及膜孔转运。 2.生物利用度根据定义有两项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的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的 程度。 3.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为吸收。 4.某种药物究竟以何种机制吸收,这与被吸收药物的性质、各部位细胞膜的特征及各种环境条件有关。 5.眼部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膜,由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组成。 6.当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药物中毒。 7.药物的分子量大小影响淋巴管的转运。 8.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为去甲基氯丙嗪,和母核化合物相比,其药理活性降低。

中药药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返砂” 注射用水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软胶囊的制法有()和()。 2、狭义上的丹药是指用()和()在高温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 的化合物。 3、气雾剂的抛射剂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4、缓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控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 5、水丸的制备关键是(),黑膏药的制备关键是()。 6、片剂润滑剂的作用有()、()、润滑。 7、除菌滤材及滤器常用的有()、()。 8、植物药材的浸提过程包括浸润、渗透,()和()三个阶段。 9、湿法粉碎包括()法和()法。 10、药剂学配伍变化包括()和()两方面。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药浓缩液直接制成浸膏粉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 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吸湿干燥 2、毒剧药材制成酊剂应采用()。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蒸馏法 3、润湿、糜烂性的、有大量渗出液的皮损宜选用哪种基质()。 A、油溶性、 B、O/W型乳剂基质 C、W/O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4、注射剂精滤一般选用哪种滤材()。 A、0.6~0.8μm的微孔滤膜 B、0.22~0.3μm的微孔滤膜 C、2号砂滤棒 D、1号垂熔玻璃滤球 5、甘油在膜剂中的作用是()。 A、成膜材料 B、增塑剂 C、脱膜剂 D、填充剂 6、表面活性剂HLB值在多少可作增溶剂()。 A、7~9 B、3~8 C、8~16 D、15~18 7、脂质体在体内的吸收机理是()。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吞噬 D、膜孔转运 8、适用于固体制剂灭菌的方法是()。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γ?射线灭菌法 9、β-环糊精,它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 A、5; B、6; C、7; D、8; 10、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称为()。 A、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 液体置换法②固定漏斗法③固定圆锥槽法④倾斜箱法⑤转动圆柱体法 2、微囊制备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方法有()。 ①单凝聚法②复凝聚法③溶剂--非溶剂法④界面缩聚法⑤空气悬浮法 3、片剂包肠溶衣的物料有()。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2第二章试题

第二章药物吸收 一、选择题 1.细胞膜最新的结构模式是:() A. 类脂模式 B. 流动镶嵌模式 C. 双分子层模式 D. 三层蛋白质模式 2.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径:() A. 舌下 B. 直肠 C. 经皮 D. 口服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欲使溶解度很小的碱性药物能从小肠很好地吸收,必须 首先暴露于酸性胃液中使之分散 B. 在服药的同时饮大量的水,可促进胃排空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C. 一般来说,在空腹时服药的胃空速率要比饱腹时慢 D. 对于主动转运的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比空腹时吸收率高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一剂型或者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产品之间,不可能产生不 同的治疗效果 B. 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或制成固体分散物,可以增加其溶解度或体内吸收 C. 药物的晶型对药物的溶解度有影响,但是对生物利用度没有影响 D. 只要是同一药物,给药途径和剂型不同时,其产生的血药浓度一定相同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的影响 B. 同一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而剂型不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或不同的血药浓度 C. 生物药剂学实验测得的指标是判断某药在临床上有效或无效的最终指标,是唯一的指 标 D.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必须要以药理实验为基础,其研究范畴不能代替其它医药学科 6.以下不属于药物通过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的是:() A. 被动扩散 B. 微绒毛吸收 C. 载体转运 D. 离子对转运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较高的pH可以使弱碱性药物呈离子状态,增加其脂溶性 B. 中性和极弱的碱性药物的吸收受pH的影响比酸碱性药物更明显 C.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越大,其脂溶性越大,吸收越好 D. 某些药物由于溶解速度慢,因此药物的溶出过程就成了吸收的限速过程 8.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脂溶性,影响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药物的理化性质是:() A. pK a B. pH C. 油/水分布系数 D. 晶型 9.以下不属于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是:() A. 脂肪 B. 多糖 C. 氨基酸 D.蛋白质 10.被动扩散吸收具有以下特征中的:() A. 需要存在浓度差 B. 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C. 需要载体 D. 需要消耗能量 11.已知阿司匹林的pK a为3.5,计算其在pH2.5的胃液中的离子化率为:() A. 0.1 B. 0.01 C. 1000 D.100 12.主动转运吸收具有以下特征中的:() A. 需要存在浓度差 B. 脂溶性大的药物吸收快 C. 不需要载体 D. 存在饱和现象

(完整word版)医学分子生物学思考题作业答案.

《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业 (供“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成人教育学院 《医学分子生物学》思考题 1、述 DNA的右手双螺旋模型结构要点。 (1两股反向平行的 DNA 链绕成同轴右手双螺旋,双螺旋表面有大沟和小沟。 (2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 DNA 主链,位于双螺旋的外表面,糖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碱基则位于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3两股 DNA 链通过 Watson-Crick 碱基对结合,即 A 与 T 通过两个氢键结合,G 与 C 通过三个氢键结合,称为碱基互补原则。这样,一股 DNA 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另一股DNA 的碱基序列,两股 DNA 链互相称为互补链。(4双螺旋直径为 2cm 2、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1.真核生物基因组 DNA 是线性分子,其末端序列特殊,由寡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构成,称为端粒。 2.真核生物基因组 DNA 有多个复制起点。 3.真核生物有完整的细胞核,核 DNA 与组蛋白、非组蛋白及 RNA 形成染色体结构。 4.每一种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一定的,除了配子(精子和卵子是单倍体以外,体细胞一般是二倍体。 5.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中仅有不到 10%是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在基因组序列中的比例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组的重要区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生物进化的标尺。

6.真核生物基因组含大量重复序列,包括高度重复序列和中度重复序列。 7.真核生物基冈是断裂基因,即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替构成。 8.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 mRNA。 9.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各种基因家族,基因家族成员可以串联在一起,也可以相距很远,但即使串联在一起的基因也是分别表达的。 3、论述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及其作用。 原核生物 DNA 的复制过程需要 30 多种酶和蛋白质参加。主要有 DNA 聚合酶、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和 DNA 连接酶等:(1DNA 聚合酶 DNA 聚酶的作用是催化 dNTP 按5'→3'方向合成 DNA。反应只消耗 dNTP,但还有两种成分必不可少:①模板:DNA 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是 DNA 的复制,即合成单链 DNA 的互补链,所以必须为其提供单链 DNA,这就是模板;②引物:有了底物和模板,DNA聚合酶还是不能合成 DNA,因为它不能从无到有合成 DNA 链,只能把脱 氧核苷酸连接在已有核酸的 3'-羟基上,而且该核酸的序列必须与 DNA 模板的3'端序列互补,并形成结合,这已有的核酸就是引物。(2解链、解旋酶类 DNA 具有超螺旋、双螺旋等结构,在复制时,作为模板的亲代 DNA 分子需松弛螺旋,解开双链,暴露碱基,才能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子代 DNA。参与亲代 DNA 双链解链、并将基维持在解链状态的酶和蛋白质主要有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和单链 DNA 结合蛋白。(3引物酶 DNA 复制需要 RNA 引物,RNA 引物由引物酶催化合成。(4连接酶环状DNA 或冈崎片段合成之后都留下切口,需要一种酶,能催化切口处的 5'-磷酸基与 3'-羟基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这种酶就是 DNA 连接酶。 4、转录与复制的不同点。 ①目的不同,所使用的酶、原料及其它辅助因子不同,转录是合成 RNA,复制是合成 DNA;②方式不同:转录是不对称的,只在双链 DNA 的一条链上进行,只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为半不连续的,分别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在 DNA 的两条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例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 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试求该药的 k ,t1/2,V ,CL ,AUC 以及 12 h 的血药浓度。 解:(1)作图法 根据 ,以 lg C 对 t 作图,得一条直线 lg 303 .2lg C t k C +- =

(2)线性回归法 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有关数据列表计算如下: 计算得回归方程: 其他参数求算与作图法相同 例2 某单室模型药物静注 20 mg ,其消除半衰期为 3.5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50 L ,问消除该药物注射剂量的 95% 需要多少时间?10 h 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 []176 .2341355.06223.107111355.034712306223.1034718057.42111121 212111=?--=??? ??-=-=?-??-=??? ??-??? ????? ??-=∑∑∑∑∑∑∑=======)(n i i n i i n i n i i i n i n i i n i i i i t b Y n a t n t Y t n Y t b 176.21355.0lg +-=t C

例3 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200 mg,测得血药初浓度为20 mg/ml,6 h 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12 mg/ml,试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 解: 例4 某单室模型药物100mg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定时收集尿液,测得累积尿药排泄量X u如下,试求该药的k,t1/2及k e值。 例6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 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

药剂学期末复习题库附答案(免费) (5)

题目编号:0101 第 1 章 1 节页码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举例分析在散剂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答案:混合时可能遇到问题有固体物料的密度差异较大时,先加密度小的再加密度大的,颜色差异较大时先加色深再加色浅的,混合比例悬殊时按等量递加法混合,混合中的液化或润湿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解决,若是吸湿性很强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在配制时吸潮,应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以下的环境下配制,迅速混合,密封防潮;若混合后引起吸湿性增强,则可分别包装。 答案关键词: 固体物料,密度差异,密度小,密度大,颜色差异,色深,色浅,混合比例,等量递加法,润湿,液化,吸湿性很强,临界相对湿度,密封防潮,分别包装 题目编号:0201 第 2 章 2 节页码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写出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流程。 答案:主药、辅料的处理→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包装 答案关键字: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 题目编号:0202 第 2 章 1 节页码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指出硝酸甘油片处方中辅料的作用 处方硝酸甘油0.6g 17%淀粉浆适量 乳糖88.8g 硬脂酸镁 1.0g 糖粉38.0g 共制1000片 答案:硝酸甘油主药 17%淀粉浆黏合剂 硬脂酸镁润滑剂 糖粉、乳糖可作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答案关键词:黏合剂,润滑剂,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题目编号:0301 第 3 章5节页码284 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举例说明干胶法和湿胶法制备乳剂的操作要点。 答案:以液状石蜡乳的制备为例 [处方] 液状石蜡--- 12ml 阿拉伯胶 ---4g 纯化水---共制成 30ml 干胶法制备步骤:将阿拉伯胶粉4g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状石蜡12ml,稍加研磨,使胶粉分散后,加纯化水8 ml,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声,形成稠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再加纯化水适量研匀,即得。 湿胶法制备步骤:取纯化水约8毫升置乳钵中,加入4克阿拉伯胶粉研匀成胶浆后,分次加入液状石蜡,迅速研磨至稠厚的初乳形成。再加入适量水,使成30ml,搅匀,即得。 两法均先制备初乳。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但两法初乳中油、水、胶三者均应有一定比例,即:若用植物油,其比例为4:2:1,若用挥发油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自测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信息物质为 A.乙酰胆碱 B.γ-氨基丁酸 C.胰岛素 D.甲状腺素 E.表皮生长因子 2.绝大多数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 A.糖脂 B.磷脂 C.脂蛋白 D.糖蛋白 E.类固醇

3.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是 A.受体 B.载体 C.无机物 D.有机物 E.小分子物质 4.下列哪项不是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A.高度专一性 B.高度亲和力 C.可饱和性 D.不可逆性 E.非共价键结合 5.通过膜受体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性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 E.活性维生素D 3 6.下列哪项是旁分泌信息物质的特点A.维持时间长 B.作用距离短 C.效率低 D.不需要第二信使 E.以上均不是 7.胞内受体的化学本质为 A.DNA结合蛋白 B.G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E.糖脂 8.下列哪种受体是催化型受体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激素受体 C.干扰素受体 D.甲状腺素受体 受体 E.活性维生素D 3 9.IP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3 A.K+ B.Na+ - C.HCO 3 D.Ca2+ E.Mg2+ 10.在细胞内传递激素信息的小分子物质称为 A.递质 B.载体 C.第一信使 D.第二信使 E.第三信使

11.影响离子通道开放的配体主要是A.神经递质 B.类固醇激素 C.生长因子 D.无机离子 E.甲状腺素 12.cGMP能激活 A.磷脂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G D.酪氨酸蛋白激酶 E.蛋白激酶C 13.cAMP能别构激活 A.磷脂酶A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C

生物药剂学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三、名词解释 1. 生物药剂学 2. 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 +、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K 2. 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 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 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 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