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中国象棋》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中国象棋》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中国象棋》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新基础研究论文

一、《中国象棋》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思维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不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思维是创新的前提。素质教育提倡培育具有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就必须从培养创新入手,从提高思维能力入手。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列宁说:“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象棋,是中国千年流传的文化,可以启智,也可以修身;可于坊间流传,也可登堂入室。中国象棋是一种集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不仅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传说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期,舜为了教育弟弟而创造了象棋,最早有关象棋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通过棋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触模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到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形成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学习动机,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象棋》校本课程的提出:

1、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中国象棋有着较好的象棋普及推广基础,学生普遍对中国象棋有着浓厚的兴趣;

3、象棋教学顺应了教育的普遍性原则,能做到人人参与,人手一盘棋,教学的实效性较强;

4、中国象棋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学生无论在家庭、在社区都有得到指导和展示的机会。

二、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

《中国象棋》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非常有意的智力活动,弈棋,双方对垒,不限场地,不分时间,不论对象,参与面广。有着一定

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学生无论在家庭、在社区都有得到指导和展示的机会。当学生面队棋盘时,他们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冥思苦想寻找妙招,思维能力长期处于活动状态,智力得到健康的开发,观棋者也同样在思维,学生还可通过棋盘上的棋局变化悟出许多人生智慧。

2、趣味性

情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人爱好的主要方面,《中国象棋》的主要形式是对弈,这等于给学生提供了公正竞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上进意识、求胜欲望,同时也会无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棋风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对待他人的良好习惯,严格的棋规要求学生形成“落子无悔”、三思而行、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遵守规则的棋风,重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象棋》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综合性

《中国象棋》不仅包括棋艺的教学,还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互切磋是《中国象棋》活动形式之一,那么我们通过《中国象棋》的教学,教育学生要守纪、要明礼、要诚信,一盘棋无论输赢要下完,要有败中求和甚至败中求胜的毅力和耐心,更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对弈后胜者不可骄,要谦虚谨慎,败不气馁,要善于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抵制风险的能力。

三、课程理念

1、教会学生明礼诚信,棋如其人,主要是指棋德、棋风,是棋手和道德作风的集中表现。在《中国象棋》课程中,突出棋德教育,能促使学生领悟到“人生如棋步步高”“世事如棋局局新”的道理,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行棋之德,主要是指学生或棋手要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文明礼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诚信是做人之本,正确对待棋的胜负。观棋之得主要指观众要安静不语,不作暗示等,培养学生“观棋不语真君子”等传统美德。

2开发学生智力因素,《中国象棋》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是一项益智活动,被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棋局形势千变万化,时起彼伏,时优时劣,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各种形势变化的应变能力。一局棋从开局到终局,自始自终伴随着弈棋者每一步都要考虑全局,看对方落子,就要考虑对策,制定战略战

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促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仔细观察,勤奋好学,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的形成。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中国象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两军”对垒,负棋方往往会对整个棋局进行回顾复盘,对一些劣招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探求转败为胜的妙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胜棋一方也因此而找到了正确分析、判断的方法和谋略成功的途径,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弈棋还能让学生得到静心、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学习象棋的八大好处

连续系统的棋类训练能显著提高少儿的思维的深度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孩子能够事半功倍的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是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一、培养心静能力

通过下棋让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听课、做作业时三心二意。

二、培养认真程度

通过下棋纠正孩子学习中敷衍、马虎、粗心大意的习惯。

三、培养逻辑性思维

通过下棋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及逻辑推理和准确判断。

四、培养记忆能力

通过复盘、背记定式等记忆训练后,可以显著提高记忆能力。

五、培养计算能力

通过下棋进行趣味性计算训练,能提高计算能力。

六、培养竞争意识。

通过对弈,尤其是比赛,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七、培养抗挫折意识

通过对弈,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八、培养良好的心态

可以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让孩子学会自控。

象棋思维的4度!

悟道之前,必须通过反复实践和学习才会有提升。

话说象棋有4度,戏称4度空间:深度,广度,精度和速度。

深度:拥有丰富的象棋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棋力强劲,功力深厚!好似汪洋大海深不见底!广度:思路开阔不受限制,可举一反三,错类旁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可将一切可能尽收眼底!

精度:精确制导,不差分毫。一旦出击,必将凯旋而归,其精确算度可让电脑相形见绌!

速度:比猎豹快,比鹰迅猛,脑筋急转弯,随便都能转,思维速度堪称一绝可以和超级计算机互拼速算!

前3个度最重要,尤其是对于象棋初级和中级爱好者而言。速度是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来提高的,如果初学者和中级爱好者喜爱下

快棋,那么导致的结果是欲速不达,棋力很难有所飞跃,无法顿悟,就是缺少有效的思考!

似乎有些夸大了,但是希望每个象棋爱好者都能练成这样的绝世神功!O(∩_∩)O~

现在练不成,也没关系,象棋思维可以帮你塑造!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本位)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它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 作为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的我校,近几年来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2002年秋开始,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大量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大量的丰硕成果。 一、开发校课程资源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

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各基础学科新的课程标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利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表达了方式的多样性,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科学(3—6种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即: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为,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校全面开始了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收益颇丰。所开课程多次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好评。我校编撰的《胶南三名》在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的地方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现将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学校要发展就应当重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应当重视学校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积蓄与传承,经过对学校现状的全面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胶南”为主题的研究资料。确定以“胶南三名”即“胶南名人知多少”“胶南名胜知多少”和“胶南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遵循了两个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胶南是我们的家乡,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所以,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经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学生 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能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我所调查研究的领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本事,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本事。 (三)课程开发过程 1、组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天水市枣园巷小学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领导机构的职能是:(1)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开发;(2)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审议;(3)负责确定学校课程开发内容,审议教师的课程纲要或活页材料;(4)负责协调学校课程开发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合理性、创新性。 2、培训师资 (1)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2)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知识。 3、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程序 (1)前期论证 既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市课程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2)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

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相继颁发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重要文件,这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其基础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而是从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换句话说,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在课程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全新的开发)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立足点是:学校的特色、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这个课题的提出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课程改革中广泛

以校为本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课题的假设及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新的理念及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数学校本课程,从而研究和解决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教学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让校本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的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是体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 析报告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

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 总结主要写一下重点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得出结论,以此改正缺点及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1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校本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

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评价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课程资源理论与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课程改革的现实也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际就是在走向决策分享,而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使得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办学思想设计与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从教师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大部分教师不再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与采用方式上都得到了扩展与再认识,但仍然发现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条件性课程资源或显性的课程资源,她们经常不自觉地把校本课程的资源等同于校本教材或教学用的材料。因而在开发中往往只关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

发。且不太注意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经常就是一些知识与活动的机械拼凑。 3、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校座落在胶南东部新城区,临近胶南市政府、新华书店、教师进修学校,濒临美丽的大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我校2001年10月刚刚建校,一方面,社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家长素质等不能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正就是发挥学校优势,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剂良药。 4、从当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课题前期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①教师课程资源意识与开发能力欠缺,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能力。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注重国家与地方规定好的的课程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③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开放意识缺乏研究,学校周围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④校内的硬件资源作用不能发挥最大限度,被闲置与浪费。 ⑤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 ⑥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二)、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的目标:从校本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资源扩展与开发的角度,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文章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369979.html, 1、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要反映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整体规划思路,能够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 2、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真实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无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及新课程思想的印记。案例的叙述要能够反映出教育背景,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 其二,具体的行为。通过案例的描述,使人明白校本课程实施的复杂性,熟悉改革中的人和事,知道实践者的思考、行为和态度,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因此,案例的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的说明。 其三,完整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科学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控制、结果分析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因此,案例是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们了解这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 龙去脉。 其四,隐含的思想。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尽管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等待 读者自己去解读,去品味,去分享。 3、“案例”一般由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或大事记)、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与问题反思等部分构成。“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着重叙述学校的课程资源及课程开发的相关条件,主要是事实描述,切忌“荣誉”堆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主要叙述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相关人物和事件,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概括为几方面的主要做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案例的主体部分,要写清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主要课程要素;“经验与问题反思”侧重谈收获与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来谈有关反馈意见。 4、案例以第三人称来描写,是一种具体故事性的叙述,不是经验总结,更不是学术论文。要忠实于事实,不要有太多的主观议论。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其意义在于从事实中透露课程开发意蕴,让读者体验到课程开发的技术,

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工作总结 阳原县实验小学胡宝丽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 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 的《变废为宝》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现将本学期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开发背景和课程目标,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浪费十分 严重,到处可见的废电池、各种纸盒、废弃的纸杯、纸盘,各种废弃的塑料制品。这些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健康、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社会经济 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中的模式。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必须做到的,而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从小学生抓起,还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开展《变废为宝》的校本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等诸多能力的发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用废弃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时,能感受到了废弃物品

所能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同时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情感上,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妙处,利用这些作品来美化家园的这一理念也深深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开展“废物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程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 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学习训练内容: 1、了解环保知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家用废弃物的分类:认清可回收资源和不可回收资源。 3、通过作品展示,了解《废物利用》校本课程的意义。 4、学习构思、设计、创作等方法。 5、结合收集到的废弃物进行设计与制作。 成果形式: 1、近期:用学生作品装饰美化校园环境,并进行家庭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宣传活动。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技术下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三类课程形成了价值互补,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而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校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该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为了能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我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Flash MX 教学目标: 1、总体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舞台对象的创建、对象的编辑与调整、创建简单的动画、图层的操作与动画应用、调整声音文件、Actions编程环境、Flash的动作函数、动画的交互控制、对象的定义技术,以及Flash动画的优化及发布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概念,了解Flash动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2)本课程又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案例一 2、具体教学目标

小学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王晓玲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

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一、课程界定: 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 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办出特色;它又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 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校本课程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深深植根于学校。它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 优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 息资源有机构成的内容。 二、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将带动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 究,促进教师观念的不断改进,不断深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 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规范课程开发技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课程开发能力,使教师对课程改革有正确的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须的知识、 能力和技术,能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针对学生程度参差不 齐、兴趣爱好不一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以改变其学习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最终达到一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为我校校本课 程的全面开发打下永久性的良好基础,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开设校本课的意图: 校本课程除了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首先是它的多样性。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 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而校本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要求。 校本课程它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其次是它的实践性。有 的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 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 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其三是它的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 题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其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 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 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了一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期报告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因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研究课题。以此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 1、有利于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国家的课程设置是从全国的实际出发,但我国是国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我校根据本校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语文经典文化的传承,开发成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继承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打破“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所有学生齐步走”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很好地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国家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语文课程的广阔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使学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修订版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 施工作总结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 邵原二中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我校建设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

蹈队、篮球队)、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 (二)、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二中人。 (三)、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 三、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二)、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

XX中学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 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 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从这些特点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包含创新的因素。而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出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概念,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还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所开展的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我们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就一直在进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创新性校本课程既然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要依据创新教育的有关 理论来进行开发研究。 参加全国中小幼创造教育典型经验专题研讨会的专家们提出:创新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 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一个信念是每一位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从本质属性上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 统一体。关于创新教育,国内已有许多专家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创造教育,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 造力的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加注重知识的增量和流量,注重知识创新、传播及使用,形成知识(存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的良性循环。即是说,创新教育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应教他们“是怎样”和“是谁”的知识”。 “创造教育,是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与利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有利于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有利于学生身心和个性更加健康地发展。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涉及办学理念、课程观念、师资水平、学校资源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目标。要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与利用,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校本课程内涵的正确理解 校本课程的核心内涵在于其校本性,即“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根本特征。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主旨。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为学校办出特色服务,同时又以本校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为依据,为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其次,校本课程必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充分地开发和展现教师教学的个性特长。校本课程开发,从本质上讲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学校和教师应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第三,校本课程必须植根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去谋划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程,它来源于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优良传统、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等。 二、对校本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其内容具有广泛性。从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来看,凡是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积累,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素质,提升学生情感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但是,具体操作应把握三点:一要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在充分认识和科学研究本校独特的文化传统、教育特色和资源优势等基础上提出的有关学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方针大计,体现了学校独有的文化传统、区域特色、人文景观和师生特色,体现了学校独特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校本特色。二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实情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文化传统优势、办学特色优势、现有师资水平等,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去开发课程。三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有个体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开发要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实际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中考虑课程开发的内容。 三、对校本课程类型的科学定位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乡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于教材规定的八篇大作文之外的小习作,还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小习作课深感困惑,他们对当前学生小习作的定位把握不准,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知道小习作到底写些什么,依据什么确定小习作内容。导致小习作教学没有目的,学生练得层次也不一样,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提高的缓慢。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为了满足基层老师教学的要求,提高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儿童增加体验、尝试创新、自主参与习作过程,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一根本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研究课题。通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努力探索小学语文小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规范习作练笔的内容极其管理模式,通过校本作文适度开发,使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逐步构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合农村小学拓展性小练笔训练的体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使练笔真正为习作服务,让学生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开放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轻

松愉悦的完成习作,真正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二、《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一)研究阶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用时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小习作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为课程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 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寻找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课程开发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修订完善开发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1月) 实施阶段主要是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1年2月——2012年2月) (1)校本教材的开发 ①初步确定一至六年级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