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2.最近发展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3.发现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过自己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4.先行组织者

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5.自我效能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学习策略

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7.上位学习

指学习者在已形成若干观念的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这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

8.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

9.教学策略

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

10.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搜索方式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成功解决。

11.创造性

是个体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心理特性。

12.教师职业倦怠

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状态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问答题

1.如何客观把握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⑴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

⑵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⑶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⑷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

⑸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2.如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避免学生的攻击行为?

⑴消退法

⑵暂时隔离法

⑶榜样示范法

⑷角色扮演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及教学观对实际教学有何指导作用?

㈠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

㈡⑴新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⑵新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⑶新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

③学习的情境性: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

⑷新教学观

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题海战术),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学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互动)。

4.激发学习动机有哪些方法?

⑴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③进行积极的评价

⑵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

②竞赛与合作

③学习动机的迁移

⑶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的相互交替、转化

①在学生没有学习动机时,应创设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之后,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内部学习动机

③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仍然要不断激发其外部学习动机,使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共同推进学习活动

5.吴清今年上高二,她学习刻苦但不得法,因而成绩不理想。假如你是她的老师,你应如何帮助她?

㈠认知策略

⑴精加工策略

①人为联想策略

②内在联想策略

③生成策略

④记笔记策略

⑵组织策略

⑶复述策略

㈡监控策略

⑴计划策略

①学习目标的制订

②学习时间的分配与管理

⑵监视策略

①领会监控

②集中注意

③调节监控

6.如何促进智慧技能的迁移?p225

⑴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

⑵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

⑶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促使智慧活动内化。

7.如何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p268

⑴条件反应法

⑵自我强化法

⑶价值辨析法

⑷群体讨论法

⑸移情训练法

⑹习惯养成法

8.如何设置和陈述教学目标?

⑴行为目标表述技术

三个要素:表述行为、表述条件、表述标准

⑵内外结合表述技术

描述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表现

⑶表现性目标表述技术

表现性目标只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⑷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

①目标应描述经由教学后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

②目标要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③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以观测

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⑴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⑵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⑶培育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⑷开设创造性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⑸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⑹塑造创造性人格

10.教师如何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

⑴理论学习

⑵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

⑶行动研究

⑷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

11.以学生的气质、性格和动机为例,谈谈你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⑴针对气质差异的教育

①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约束自己任性和粗暴行为的习惯。

②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引导他们培养专一、坚持、踏实和耐劳的品质。

③对于黏液质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冷漠、固执的不良品质。

④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要鼓励其他同学多关心、帮助抑郁质学生,克服多疑、敏感和自卑心理。

⑵针对性格差异的教育

①对于外向型学生,教师要提醒学生细致、沉稳、三思而后行等。

②对于内向型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他们与别的同学交往,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针对动机差异的教育

①对以外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学生,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各种外部条件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首先,教师要奖惩得当。

其次,教师要适时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即对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希望。

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好学习环境。

②对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学生,教师主要是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各种内部心理因素(如需要、求知欲、爱好、自尊、自信等)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