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调节

瑞昌一中生物组:周会俊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具体种类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这部分知识是初中已经学过的,以适当方式使学生回顾就可以解决问题。兴奋的传导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为顺利落实知识,对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应结合兴奋传导模式图,讲清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引起局部电流回路,向前传导。而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应结合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说明信息是以化学递质的方式传递,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产生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回路。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刺激→膜电位变化产生局部电流回路(电信号)→突触释放递质(化学信号)→膜电位变化产生局部电流回路(电信号)”的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本节课内容与第三章的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稳态,第八章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选修课本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及体温调节等内容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反射的类型。

理解: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式。

2.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式。

能力目标:

通过“兴奋的传导”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培养学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唯物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兴奋的传导

落实方案:多媒体课件演示兴奋传导的过程。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兴奋的传导

突破策略:多媒体课件演示兴奋的传导过程时,注意突出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回路形成、移动及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对后膜的作用,形成下一神经元电位变化等环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本节知识与初中的“神经调节”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指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初中知识,顺利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生命活动的过程,归纳、概括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

导课:复习提问,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什么是体液调节、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以CO2是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可促进呼吸中枢的活动,大脑皮层对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分泌的影响为例,让学生充分体会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密切关系及其主导地位。那么,神经调节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出题)

二、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结合初中生物学知识提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常见反射的具体类型有哪些?(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概括起来说有哪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并明确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联系和区别。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由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是把内外环境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的神经冲动的换能器)、传入神经(把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是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把神经冲动从中枢传到效应器)和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五部分组成]。

刺激 机体活动。

设问:兴奋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展示动画:边观察,边解决问题:1、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如何?(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2、刺激时,首先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部位“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样在膜的两边产生了电位差)这又导致什么变化产生?(产生局部电流回路,在膜外电流方向未受到刺激的一端流向受到刺激的一端;在膜内电流方向为受到刺激的一端流向未受到刺激的一端)兴奋有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什么特性?(具有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的,实质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其传导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设问: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又是如何的呢?

演示突触结构及其兴奋由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的过程。 师生共同讨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兴奋的过程:

2.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1突触前膜(轴突膜):内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递质小泡

○2突触间隙

○3突触后膜:膜上有糖蛋白,可对递质起识别作用,引起后膜兴奋或抑制。

(2)兴奋的传递途径:

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通过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另一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膜)→另一个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膜电位变化)。 设问:当处于中间的一个神经元接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能否传给它所连接的两个神经元呢?(不能)为什么?(○1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递质作用于后膜;○2只有突触后膜具有糖蛋白能专一性地识别前膜所释放的递质)这说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具有什么特点?(单向性)

小结:兴奋的传导过程:

刺激→膜电位变化→产生局部电流回路(电信号)→突触前膜(轴突膜)释放递质(化学信号)→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膜电位变化产生局部电流回路(电信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概念

2.反射弧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组成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1)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2)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部位:“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样在膜的两边产生了电位差。

(3)在膜外电流方向未受到刺激的一端流向受到刺激的一端;在膜内电流方向为受到刺激的一端流向未受到刺激的一端。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2.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1突触前膜(轴突膜):

○2突触间隙

○3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

(2)兴奋的传递途径:

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通过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另一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膜)→另一个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兴奋或抑制(膜电位变化)。

(3)兴奋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因此,完成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全面回顾初中知识,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本节教学,对于知识的落实将会非常有利。

其次,要科学有效地、贴近学生认知规律运用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使知识更直观,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更具启发性,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