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

第4次实验

实验名称:设计协议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金智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12 月23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4)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5)

五.实验记录 (5)

六.实验总结 (9)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设计简单的应用层协议,

2.开发基于TCP/IP或UDP/IP的网络通信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和文件传输。

要求:

1.正确理解应用层协议的概念;

2.更深入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程序设计。

二.实验原理

1.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包括如下内容:

(1)交换的报文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2)各种报文类型的语法,如报文中的各个字段公共详细描述;

(3)字段的语义,即包含在字段中信息的含义;

(4)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及对报文进行响应。

有些应用层协议是由RFC文档定义的,因此它们位于公共领域。例如,web的应用层的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FC 2616)就作为一个RFC供大家使用。如果浏览器开发者遵从HTTP RFC规则,所开发出的浏览器就能访问任何遵从该文档标准的web,服务器并获取相应的web 页面。还有很多别的应用层协议是专用的.不能随意应用于公共领域。例如,很多现有的P2P 文件共享系统使用的是专用应用层协议。目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

2)SOCKET编程

服务器要创建一个用于侦听的套接字,为该套接字分配地址之后,调用listen()函数使它处于侦听状态;客户机在创建套接字完毕后,为套接字分配地址,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请求与服务器套接字连接;服务器套接字在收到客户机的连接请示后,调用accept()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用于连接的套接字。应用该套接字和客户机上的连接套接字,用户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了。在结束传输之后,客户机调用closesocket()函数关闭套接字,服务器也调用该函数关闭用于侦听和连接的套接字。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基于TCP的socket编程

1)服务端

1)建立Socket初始化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后,需要在服务器端建立一个监听的

Socket,为此可以调用Socket()函数用来建立这个监听的Socket,并定义此Socket

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此函数调用成功返回Socket对象,失败则返回

INVALID_SOCKET(调用WSAGetLastError()可得知原因,所有WinSocket 的函数都可

以使用这个函数来获取失败的原因)。

2)绑定端口接下来要为服务器端定义的这个监听的Socket指定一个地址及端口

(Port),这样客户端才知道待会要连接哪一个地址的哪个端口,为此我们要调用

bind()函数,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3)监听当服务器端的Socket对象绑定完成之后,服务器端必须建立一个监听的队列

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listen()函数使服务器端的Socket 进入监听状态,并

设定可以建立的最大连接数(目前最大值限制为 5, 最小值为1)。该函数调用成功

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服务器端的Socket调用完listen()后,如果此时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提出连接申请的话,Server 端必须再调用accept() 函数,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才算正式完成通信程序的连接动作。为了知道什么时候客户端提出连接要求,从而服务器端的Socket在恰当的时候调用accept()函数完成连接的建立,我们就要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让系统主动来通知我们有客户端提出连接请求了。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

SOCKET_ERROR。

4)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Client提出连接请求时,Server 端hwnd视窗

会收到Winsock Stack送来我们自定义的一个消息,这时,我们可以分析lParam,

然后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处理此事件。为了使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就要

使用accept() 函数,该函数新建一Socket与客户端的Socket相通,原先监听之

Socket继续进入监听状态,等待他人的连接要求。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一个新产生

的Socket对象,否则返回INVALID_SOCKET。

5)结束 socket 连接结束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连接是很简单的,这一过程可以由

服务器或客户机的任一端启动,只要调用closesocket()就可以了,而要关闭Server

端监听状态的socket,同样也是利用此函数。

2)客户端

1)建立客户端的Socket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也是调用WSAStartup() 函数来与

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建立关系,然后同样调用socket() 来建立一个TCP或UDP

socket(相同协定的 sockets 才能相通,TCP 对 TCP,UDP 对 UDP)。与服务器

端的socket 不同的是,客户端的socket 可以调用 bind() 函数,由自己来指定

IP地址及port号码;但是也可以不调用 bind(),而由 Winsock来自动设定IP地

址及port号码。

2)提出连接申请客户端的Socket使用connect()函数来提出与服务器端的Socket

建立连接的申请,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3)数据的传送虽然基于TCP/IP连接协议(流套接字)的服务是设计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

序时的主流标准,但有些服务也是可以通过无连接协议(数据报套接字)提供的。

2.基于UDP的socket编程

服务器端

1:创建套接字(create)

2: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bind)

3:等待接收数据(recvfrom)

4:关闭套接字

客户端

1:创建套接字(create )

2:向服务器发送数据(sendto)

3:关闭套接字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计算机一台、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

五.实验记录

打开两个应用程序,一个选择“服务器”,并且点击“侦听”;另外一个选择“客户端”,并且点击“连接”,此时两个程序的消息发送窗口的信息框变为可写,输入消息可以进行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发送和接收,发送和接收的消息可以存储在信息框内。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以互发信息:输入框输入/n和/p,接收到的为指定的图像:

主要代码如下:

void CProject2Dlg::OnSelchangeComboCs()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nt set = m_cs_set.GetCurSel();

if(set==1)

{

m_server=FALSE;

this->GetDlgItem(IDC_SET_IPADDR)->EnableWindow(TRUE);

m_set_ip="127.0.0.1";

UpdateData(false);

this->SetDlgItemText(IDC_CONNECT,"连接");

this->SetWindowText("TCP/IP通信-客户端");

}

else if(set==0)

{

m_server=TRUE;

m_set_ip=" ";

this->GetDlgItem(IDC_SET_IPADDR)->EnableWindow(FALSE);

UpdateData(FALSE);

this->SetDlgItemText(IDC_CONNECT,"侦听");

this->SetWindowText("TCP/IP通信-服务器端");

}

}

void CProject2Dlg::OnConnect()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UpdateData(TRUE);

int retb,ret,retc;

SOCKADDR_IN addr;

BOOL nret;

CString ServerIP;

ServerIP=m_set_ip;

if(m_active==TRUE)

return;

if(m_server==TRUE)

{

if( ((m_set_port)<=1024 )||((m_set_port)>4096) )

{

AfxMessageBox("请输入合理的端口号!");

}

ret=m_listensocket.Create(m_set_port,SOCK_STREAM);

if(ret == false)

{

m_static_state=" 无法建立服务器!";

UpdateData(FALSE);

m_listensocket.Close();

}

retb=m_listensocket.Listen(5);

if(retb==false)

{

m_static_state=" 无法侦听!!!";

UpdateData(FALSE);

}

m_static_state="服务器建立成功!正在侦听……";

m_list_msg.ResetContent();

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正在侦听……");

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FALSE);

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FALSE);

UpdateData(FALSE);

m_active=TRUE;

}

else

{

ServerIP.TrimLeft();

ServerIP.TrimRight();

if( inet_addr(ServerIP)== INADDR_NONE)

{

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服务器IP地址!");

}

if( ((m_set_port)<=1024 )||((m_set_port)>4096) )

{

AfxMessageBox("请输入合理的端口号!");

}

retc=m_connectsocket.Create(0,SOCK_STREAM);

if(retc == false)

{

m_static_state=" 无法建立客户端!";

UpdateData(FALSE);

m_connectsocket.Close();

}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m_set_port);

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m_set_ip);

nret=m_connectsocket.Connect((SOCKADDR *)&addr,sizeof(SOCKADDR));

if( nret==TRUE )

{

AfxMessageBox("连接服务器失败!!");

m_connectsocket.Close();

}

else

{

m_static_state=" 正在连接服务器……";

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FALSE);

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FALSE);

UpdateData(FALSE);

m_active=TRUE;

}

}

}

void CProject2Dlg::OnServerAccept()

{

if(m_active==TRUE)

{

m_listensocket.Accept(m_connectsocket,NULL,NULL);

m_static_state=" 客户端已连接上——";

m_list_msg.AddString("====>客户端连接成功!");

UpdateData(FALSE);

CString welcome("Welcome my friend!");

m_connectsocket.Send(welcome,welcome.GetLength());

}

}

void CProject2Dlg::OnClientConnect(int nErrorCode)

{

sockaddr_in name;

int len;

CString buf;

if(m_active==TRUE)

{

if(nErrorCode!=0)

{

m_list_msg.AddString("连接服务器错误!");

m_static_state=" 服务器连接错误……";

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TRUE);

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TRUE);

UpdateData(FALSE);

m_active=FALSE;

m_connectsocket.Close();

}

else

{

len=sizeof(sockaddr_in);

m_connectsocket.GetPeerName((SOCKADDR*)&name,&len);

m_list_msg.ResetContent();

buf="成功连接上服务器";

buf+=inet_ntoa(name.sin_addr);

m_list_msg.AddString(buf);

m_static_state=" 服务器连接成功!";

UpdateData(FALSE);

CString welcome("I am ");

welcome+=CLIENT;

m_connectsocket.Send(welcome,welcome.GetLength());

}

}

}

void CProject2Dlg::OnServerClose()

{

m_connectsocket.Close();

m_static_state=" 正在侦听……";

m_list_msg.ResetContent();

m_list_msg.AddString("====>客户端已退出……");

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正在侦听……");

UpdateData(FALSE);

}

void CProject2Dlg::OnSocketClose()

{

if(m_active==FALSE)

return;

if(m_server==TRUE)

{

OnServerClose();

}

else

{

OnClientClose();

}

}

void CProject2Dlg::OnClientClose()

{

m_connectsocket.Close();

m_list_msg.ResetContent();

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已断开。成功退出……");

m_static_state=" 已断开连接……";

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TRUE);

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TRUE);

UpdateData(FALSE);

m_active=FALSE;

}

void CProject2Dlg::OnSocketReceive()

{

if(m_server==TRUE)

{

OnServerReceive();

}

else

{

OnClientReceive();

}

}

void CProject2Dlg::OnServerReceive()

{

BOOL Act=FALSE;

CString nRev,nret;

char buf[MAX_BUFFER+1];

int ret,i,len;

ret=m_connectsocket.Receive(buf,MAX_BUFFER,0);

if(ret!=SOCKET_ERROR)

{

buf[ret]=NULL;

nRev=buf;

nret+=CLIENT;

nret+=":";

len=nret.GetLength();

nret=nRev.Right( ( (nRev.GetLength())-len ) );

if(nret.GetAt(0)=='/')

{

Act=DoAction(nret);

}

if(Act==FALSE)

{

m_list_msg.AddString((LPCTSTR)nRev);

}

i=m_list_msg.GetCount();

m_list_msg.SetCurSel(i-1);

m_list_msg.SetCurSel(-1);

UpdateData(FALSE);

}

else

AfxMessageBox("消息接收错误!");

}

void CProject2Dlg::OnClientReceive()

{

char buf[MAX_BUFFER+1];

BOOL Act=FALSE;

int ret,i,len;

CString nRev,nret;

ret=m_connectsocket.Receive(buf,MAX_BUFFER,0);

if(ret!=SOCKET_ERROR)

{

buf[ret]=NULL;

nRev=buf;

nret+=SERVER;

nret+=":";

len=nret.GetLength();

nret=nRev.Right( ( (nRev.GetLength())-len ) );

if(nret.GetAt(0)=='/')

{

Act=DoAction(nret);

}

if(Act==FALSE)

{

m_list_msg.AddString((LPCTSTR)nRev);

}

i=m_list_msg.GetCount();

m_list_msg.SetCurSel(i-1);

m_list_msg.SetCurSel(-1);

UpdateData(FALSE);

}

else

AfxMessageBox("消息接收错误!");

}

void CProject2Dlg::OnSendMsg()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String buf;

int nret;

BOOL Act=FALSE;

int nLen,i;

UpdateData(TRUE);

m_outmsg.TrimLeft();

if(m_outmsg.IsEmpty())

{

AfxMessageBox("对不起,不能发送空消息!");

return;

}

if(m_server==TRUE)

{

buf+=SERVER;

buf+=":";

}

else

{

buf+=CLIENT;

buf+=":";

}

buf+=m_outmsg;

nLen=buf.GetLength();

nret = m_connectsocket.Send((LPCTSTR)buf,nLen);

if(nret!=SOCKET_ERROR)

{

if(m_outmsg.GetAt(0)=='/')

{

Act=DoAction(m_outmsg);

}

if(Act==FALSE)

{

m_list_msg.AddString((LPCTSTR)buf);

}

东南大学实验模拟运算放大电路(二)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实践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无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评定成绩:审阅老师:团雷鸣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运放在信号积分和电流、电压转换方面的应用电路及参数的影响。 2、掌握积分电路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设计、调试方法。 3、了解精密半波整流电路及精密全波整流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参数估 算 4、学会设计、调试精密全波整流电路,观测输出、输入电压波形及电压传输特 性。 实验原理: 1、积分电路:运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构成运放积分电路,R2为分流电阻,用于稳定直流增益,以避免直流失调电压在积分周期内的积累导致运放饱和,一般取R2=10R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呈积分关系。 2、同相型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利用如下图所示电路,可以构成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由“虚短”“虚断”原理知,I L=Vi/R1,该电路属于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电路的输入电阻极高,其闭环跨导增益1/R1即为电路的转换系数。电路可实现线性的电压/电流转换。 3、精密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组成半波及全波整流电路。但由于二极管存在正向导通压降、死去压降、非线性伏安特性及其温度漂移,故当用于对弱信号进行整流时,必将引起明显的误差,甚至无法正常整流。如果将二极管与运放结合起来,将二极管至于运放的负反馈回路中,则可将上述二极管的非线性及其温漂等影响降低至可以忽略的程度,从而实现对弱小信号的精密整流或线性整流。

实验内容: 1、积分电路 用741设计一个满足下列要求的基本积分电路:输入V ip-p=1V、f=10kHz的方波。设计R、C值,测量积分输出电压波形;改变f值观察v0波形变化,并找出当f接近什么值的时候,电路近似一个反响比例运算电路。 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用741组成一个同向型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并完成表中所列数据的测量。 3精密半波整流电路: (1)、依照10-1连接电路,原件参数:R1=R2=10K?,同时在电位器和±15V 电源之间接入510?限流电阻。 (2)、Vi输入一个频率为100Hz的正弦交流信号,有效值分别为5V、1V、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用示波器的X-Y显示方式测试该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新,调节Vi幅度,找出输出的最大值V omax。 4、精密全波整流电路 (1)、图10-2的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如下图。R=10K?,电源电压±10V,二极管为1N4148。 (2)、搭接电路,重复半波整流电路(2)(3)的内容。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电阻()Ωk 0.1 1 10 100 1000 电源电压(V ) 4.92 4.98 4.99 4.99 4.99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DSP实验报告

一、综合实验内容和目的 1、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学习掌握TMS320F28335的浮点处理; (2) 学习并掌握A/D模块的使用方法; (3) 学习并掌握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的相关知识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4) 学习信号时域分析的方法,了解相关电量参数的计算方法; (5) 了解数字滤波的一些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 要求1:对给定的波形信号,采用TMS320F28335的浮点功能计算该信号的以下时域参数:信号的周期T,信号的均方根大小V rms、平均值V avg、峰-峰值V pp。 其中,均方根V rms的计算公式如下: V= rms 式中N为采样点数,()u i为采样序列中的第i个采样点。 要求2:所设计软件需要计算采样的波形周期个数,并控制采样点数大于1个波形周期,且小于3个波形周期大小。 要求3:对采集的数据需要加一定的数字滤波。 二、硬件电路 相关硬件:TMS320F28335DSP实验箱,仿真器。

硬件结构图 三、程序流程图 1、主程序流程图 程序的主流程图2、子程序流程图

参数计算的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实验过程分析 (1) 使用的函数原型声明 对ADC模件相关参数进行定义:ADC时钟预定标,使外设时钟HSPCLK 为25MHz,ADC模块时钟为12.5MHz,采样保持周期为16个ADC时钟。 (2) 定义全局变量 根据程序需要,定义相关变量。主要有:ConversionCount、Voltage[1024]、Voltage1[1024]、Voltage2[1024]、filter_buf[N]、filter_i、Max、Min、T、temp、temp1、temp2、temp3、Num、V、Vav、Vpp、Vrm、fre。这些变量的声明请见报告后所附的源程序。 (3) 编写主函数 完成系统寄存器及GPIO初始化;清除所有中断,初始化PIE向量表,将程

东南大学微机第四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四双列点阵发光二极管显示实验 姓名:董元学号:22011207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时间:2013年05月15 日报告时间:2013年05月18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 实验目的与内容(概述)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TPC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了解双色点阵LED显示器的基本原理 3)掌握PC机控制双色点阵LED显示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4-1、在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上显示一个黄色或红色的“年”字。 4-2、在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上显示你的姓的汉字或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要求该字符红色和黄色相间。 要求: 1、正确设置退出条件:可以按任意键退出,或者显示一定的次数退出 2、注意尽量清晰地显示字符,消除重影问题 4-3、利用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任意设计一款霓虹灯动态图案,要求二极管阵列可以间或发两种颜色的光,并能看清动态变换的效果。 二. 基本实验原理(或基本原理) 点阵LED显示器是将许多LED类似矩阵一样排列在一起组成的显示器件,双色点阵LED是在每一个点阵的位置上有红绿或红黄或红白两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当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得点阵中有些LED 发光,有些不发光,即可显示出特定的信息,包括汉字、图形等。车站广场由微机控制的点阵LED大屏幕广告宣传牌随处可见。 实验仪上设有一个共阳极8×8点阵的红黄两色LED显示器,其点阵结构如图所示。该点阵对外引出24条线,其中8条行线,8条红色列线,8条黄色列线。若使某一种颜色、某一个LED发光,只要将与其相连的行线加高电平,列线加低电平即可。 1、硬件连接: (1)行代码、红色列代码、黄色列代码各用一片74LS273锁存。 (2)行代码输出的数据通过行驱动器7407加至点阵的8条行线上, (3)红和黄列代码的输出数据通过驱动器DS75452反相后分别加至红和黄的列线上。 (4)行锁存器片选信号为CS1,红色列锁存器片选信号为CS2,黄色列锁存器片选信号为CS3。 2、流程图:

DSP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DSP技术及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综合实验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ssb 学号:08011 实验室:304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ssb1 ssb2 实验时间:2014年 6 月 5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3) 1.1 实验目的 (3) 1.2 实验要求 (3) 1.2.1 基本功能 (3) 1.2.2 提高功能 (3) 2.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3) 3.实验原理 (3) 3.1 直流无刷电动机 (3) 3.2 电机驱动与控制 (5) 3.3 中断模块 (7) 3.3.1 通用定时器介绍及其控制方法 (7) 3.3.2 中断响应过程 (7) 3.4 AD模块 (8) 3.4.1 TMS320F28335A 芯片自带模数转换模块特性 (8) 3.4.2 模数模块介绍 (8) 3.4.3 模数转换的程序控制 (8) 4.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8) 4.1 准备实验1:霍尔传感器捕获 (8) 4.1.1 实验目的 (8) 4.1.2 实验内容 (9) 4.1.2.1 准备 (9) 4.1.2.2 霍尔传感器捕获 (9) 4.2 准备实验2:直流无刷电机(BLDC)控制 (10) 4.2.1 程序框架原理 (10) 4.2.1.1 理解程序框架 (10) 4.2.1.2 基于drvlib281x库的PWM波形产生 (11) 4.2.2 根据捕获状态驱动电机运转 (12) 4.2.2.1 目的 (12) 4.2.2.2 分析 (12) 4.3 考核实验:直流无刷电机调速控制系统 (13) 4.3.1 初始化工作 (13) 4.3.2 初始化定时器0.... . (13) 4.3.3初始化IO口 (13) 4.3.4中断模块.... (13) 4.3.5 AD模块 (14) 4.3.6在液晶屏显示 (15) 4.3.7电机控制 (17) 4.3.7.1 控制速度方式选择 (17) 4.3.7.2 控制速度和转向 (18) 4.3.8延时子函数 (19) 4.3.9闭环PID调速 (19)

东南大学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

项目年度: 2012年5月—2012年11月 项目名称:基于一卡通平台的校园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 探究 指导教师: 负 责 人: 小组成员: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项目编号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第一章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研究对象与范围 (4) 1.3文献综述 (4) 1.4研究方法与框架 (5) 第二章东南大学校园交通问题调查 (6) 2.1学校占地与人员概况 (6) 2.2物质空间 (7) 2.3动态交通流量 (9) 2.4静态交通调查 (12) 第三章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公共自行车策略 (13) 3.1公共自行车系统建立的原则 (13) 3.2 关键技术和实现 (13) 3.3 一卡通平台 (16) 3.4 系统的选址布局与路线设置 (19) 第四章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初步方案 (20) 4.1前期准备 (20) 4.2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办法(暂行) (20) 4.3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方案 (21) 4.4提案可行性分析 (21) 4.5经费预算 (21) 第五章结论与局限 (22) 参考文献 (22)

基于一卡通平台的校园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探究 摘要 随着国家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和招生人数的迅速上升,当今大学校园交通问题己成为影响校园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大学校园交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最为普遍的自行车问题做出研究。并从校园内建立公共自行车的可行性、选址、运作与管理几个方面展开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符合我校园特征的自行车规划方案。 1.现阶段我们校园有关自行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2.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和文献收集等方法去深入认识上述问题并得出初步分析结果与理论依据; 3.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提出有关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具体方便易于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提案与结论。 关键词:大学校园,自行车,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rise in enrollment, the traffic problems of today's college campu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ampus’ reasonably health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and summar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campus’most common traffic problems, and to establish the feasibility of public bicycle from the campus site discusses further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posed bicycle planning program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ampus. 1. Now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ur campus bike management; 2.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questionnaires, field visits and literature collectio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and come to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3.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derived proposals and conclusions about the Southeast University Jiulonghu campus convenience of easy-to-use public bike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bikes, programs

DSP实验报告

实验0 实验设备安装才CCS调试环境 实验目的: 按照实验讲义操作步骤,打开CCS软件,熟悉软件工作环境,了解整个工作环境内容,有助于提高以后实验的操作性和正确性。 实验步骤: 以演示实验一为例: 1.使用配送的并口电缆线连接好计算机并口与实验箱并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2.启动CCS,点击主菜单“Project->Open”在目录“C5000QuickStart\sinewave\”下打开工程文件sinewave.pjt,然后点击主菜单“Project->Build”编译,然后点击主菜单“File->Load Program”装载debug目录下的程序sinewave.out; 3.打开源文件exer3.asm,在注释行“set breakpoint in CCS !!!”语句的NOP处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Toggle breakpoint”加入红色的断点,如下图所示; 4.点击主菜单“View->Graph->Time/Frequency…”,屏幕会出现图形窗口设置对话框 5.双击Start Address,将其改为y0;双击Acquisition Buffer Size,将其改为1; DSP Data Type设置成16-bit signed integer,如下图所示; 6.点击主菜单“Windows->Tile Horizontally”,排列好窗口,便于观察 7.点击主菜单“Debug->Animate”或按F12键动画运行程序,即可观察到实验结果: 心得体会: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练习,让自己更进一步对CCS软件的运行环境、编译过程、装载过程、属性设置、动画演示、实验结果的观察有一个醒目的了解和熟悉的操作方法。熟悉了DSP实验箱基本模块。让我对DSP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和实验操作结合为一体的学习体系,使我更好的领悟到DSP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东南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学号:04211734 姓名:付永钦 日期:2014/6/7 1.图像直方图统计 ①原理:灰度直方图是将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按照灰度值的大小,统计其所出现的频度。 通常,灰度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灰度值,纵坐标为半个像素个数,也可以采用某一灰度值的像素数占全图像素数的百分比作为纵坐标。 ②算法: clear all PS=imread('girl-grey1.jpg'); %读入JPG彩色图像文件figure(1);subplot(1,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GP(k+1)=length(find(PS==k))/(m*n); %计算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end figure(1);subplot(1,2,2);bar(0:255,GP,'g') %绘制直方图 axis([0 255 min(GP) max(GP)]);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③处理结果:

原图像灰度图 100 200 0.005 0.010.0150.020.025 0.030.035 0.04原图像直方图 灰度值 出现概率 ④结果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比较集中。 2. 图像的线性变换 ①原理:直方图均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即对画面起主 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即对画面不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②算法: clear all %一,图像的预处理,读入彩色图像将其灰度化 PS=imread('girl-grey1.jpg'); figure(1);subplot(2,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二,绘制直方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dsp实验报告

DSP 实验课大作业实验报告 题目:在DSP 上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的原理,及其DSP 实现的整个流程; (2)掌握C 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基本方法。 (3)使用MATLAB 进行性能仿真,并将DSP 的处理结果与MATLAB 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二)实验内容: 1. MATLAB 仿真 设定信号带宽为B= 62*10,脉宽-6=42.0*10τ,采样频率为62*10Fs =,脉冲重复周期为-4T=2.4*10,用MATLAB 产生16个脉冲的线性调频信号,每个脉冲包含三个目标,速度和距离如下表: 对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MTI ,MTD 。并且将回波数据和频域脉压系数保存供DSP 使用。 2.DSP 实现 在Visual Dsp 中,经MATLAB 保存的回波数据和脉压系数进行脉压,MTI 和MTD 。 (三)实验原理 1.脉冲压缩原理 在雷达系统中,人们一直希望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力,而距离分辨力定义为:22c c R B τ?==。其中,τ表示脉冲时宽,B 表示脉冲带宽。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看

出高的雷达分辨率要求时宽τ小,而要求带宽B大。但是时宽τ越小雷达的平均发射功率就会很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雷达的作用距离。因此雷达作用距离和雷达分辨力这两个重要的指标变得矛盾起来。然而通过脉冲压缩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脉冲压缩技术能够保持雷达拥有较高平均发射功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距离分辨力。 在本实验中,雷达发射波形采用线性调频脉冲信号(LFM),其中频率与时延成正比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将信号通过一个滤波器,该滤波器满足频率与时延成反比关系。那么输入信号的低频分量就会得到一个较大的时延,而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就会得到一个较小的时延,中频分量就会按比例获得相应的时延,信号就被压缩成脉冲宽度为1/B的窄脉冲。 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使用一个与输入信号时延频率特性规律相反的滤波器我们可以实现脉冲压缩,即该滤波器的相频特性与发射信号时共轭匹配的。所以说脉冲压缩滤波器就是一个匹配滤波器。从而我们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两个方向进行脉冲压缩。 滤波器的输出() h n= y n为输入信号() x n与匹配滤波器的系统函数() *(1) y n x n s N n =--。转换到频域就是--卷积的结果:* ()()*(1) s N n =。因此我们可以将输入信号和系统函数分别转化到频域:Y k X k H k ()()( Y k,然后将结果再转化到时域, h n H k →,进行频域相乘得() ()() x t X k →,()() 就可以得到滤波器输出:()() →。我们可用FFT和IFFT来实现作用域的 Y k y n 转换。原理图如下: 图1.脉冲压缩原理框图 2.MTI原理 动目标显示(MTI)技术是用来抑制各种杂波,来实现检测或者显示运动目标的技术。利用它可以抑制固定目标的信号,显示运动目标的信号。以线性调频

东南大学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东南大学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东南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416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年 11月 24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经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经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示、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能够“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

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闭环控制能够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调节、状态反馈),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调节器K。经过实验证明:不同的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本实验也能够认为是一个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四、实验线路图: 五、实验步骤: (1)如图接线,建议使用运算放大器U8、U10、U9、U11、U13。

DSP运行实验报告

DSP运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悉CCS软件仿真下,DSP程序的下载和运行;熟悉借助单片机的DSP程序下载和运行; 熟悉借助仿真器的DSP程序下载和运行;熟悉与DSP程序下载运行相关的CCS编程环境。 二、实验原理 CCS软件仿真下,借用计算机的资源仿真DSP的内部结构,可以模拟DSP程序的下载和运行。 如果要让程序在实验板的DSP中运行、调试和仿真,可以用仿真器进行DSP程序下载和运行。初学者也可以不用仿真器来使用这款实验板,只是不能进行程序调试和仿真。 在本实验板的作用中,单片机既是串口下载程序的载体,又是充当DSP 的片外存储器(相对于FLASH),用于固化程序。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安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CCS3.3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1、CCS软件仿真下,DSP程序的下载和运行。 第一步:安装CCS,如果不使用仿真器,CCS 的运行环境要设置成一个模拟仿真器(软仿真)。

第二步:运行CCS,进入CCS 开发环境。 第三步:打开一个工程。 将实验目录下的EXP01目录拷到D:\shiyan下(目录路径不能有中文),用[Project]\[Open]菜单打开工程,在“Project Open”对话框中选 EXP01\CPUtimer\CpuTimer.pjt,选“打开”, 第四步:编译工程。 在[Project]菜单中选“Rebuild All”,生成CpuTimer.out文件。 第五步:装载程序。 用[File]\[Load Program]菜单装载第四步生成CpuTimer.out文件,在当前工程目录中的Debug 文件夹中找到CpuTimer.out文件,选中,鼠标左键单击“打开”。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上机实验一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06A12528 姓名:陈毓锋 指导老师:李元庆

实习题1 4、设S N=Σ (1)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2)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3)按两种顺序分别计算S1000,S10000,S30000,并指出有效位数。 解析:从大到小时,将S N分解成S N-1=S N-,在计算时根据想要得到的值取合适的最大的值作为首项;同理从小到大时,将S N=S N-1+ ,则取S2=1/3。则所得式子即为该算法的通项公式。 (1)从大到小算法的C++程序如下: /*从大到小的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34000; //根据第(3)问的问题,我选择了最大数为34000作为初值 void main(){ int num; char jus; double cor,sub; A: cout<<"请输入你想计算的值"<<'\t'; cin>>num; double smax=1.0/2.0*(3.0/2.0-1.0/max-1.0/(max+1)),temps; double S[max]; // cout<<"s["<num;){ temps=smax; S[n]=temps; n--; smax=smax-1.0/((n+1)*(n+1)-1.0); } cor=1.0/2.0*(3.0/2.0-1.0/num-1.0/(num+1.0)); //利用已知精确值公式计算精确值sub=fabs(cor-smax); //double型取误差的绝对值 cout<<"用递推公式算出来的s["<>jus; if ((int)jus==89||(int)jus==121) goto A; }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1)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学号05A11210 姓名李贺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2 2 2 2 ⑴ Z 1 X y,x y X 及xOy平面; ⑵ z xy,x y 1 0 及z 0.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 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x x(u, V) y y(u,v),u [u min , max ],V [V min , V max ] 作参数方程z z(u,v)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命令

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 n,umax}. {v,vmi n,vmax}, 选项] ⑵ t2 = ParametricPlotJD [{u f 1 v}, [u^ ?0?§尸1}^ (v, 0F 1}, HxegLabel {"x" 11 y" J1 z" }. PlotPolnts t 5B, Dlspla^unction -> Identity」: t3 = ParametricPlotSD[{u f 0}* (u, -U.J5』1}^ {v z-0.5, 1} f AxesLabel {"x" 11y" 11 z" PlotPoints 50, Display1 unction — Identity]: Slinw[tl z t2, t3 f DisplayFunction -> SDlsplajfunction] 四、程序运行结果 ⑴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东南大学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八:抽样定理实验(PAM )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的概念 2. 掌握模拟信号抽样与还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了解模拟信号抽样过程的频谱 二. 实验内容: 1. 采用不同频率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 采用同一频率但不同占空比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三. 实验步骤: 1. 将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 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在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电源开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 信号源模块调节“2K 调幅”旋转电位器,是“2K 正弦基波”输出幅度为3V 左右。 4. 实验连线 5. 不同频率方波抽样 6. 同频率但不同占空比方波抽样 7. 模拟语音信号抽样与还原 四.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1. 固定占空比为50%的、不同频率的方波抽样的输出时域波形和频谱: (1)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时的频谱: 50K …… …… PAM 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分析: 理想抽样时,此处的抽样方波为抽样脉冲,则理想抽样下的抽样信号的频谱应该是无穷多个原信号频谱的叠加,周期为抽样频率;但是由于实际中难以实现理想抽样,即抽样方波存在占空比(其频谱是一个Sa()函数),对抽样频谱存在影响,所以实际中的抽样信号频谱随着频率的增大幅度上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如上面实验频谱所示。仔细观察上图可发现,某些高频分量大于低频分量,这是由于采样频率为4KHz ,正好等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频谱会在某些地方产生混叠。 (2) 抽样方波频率为8KHz 时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2KHz 6K 10K 14K 输入波形 PAM 输出波形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环境因素分析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选址的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及新校区选址的实际情况,新校区选址的环境因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位置、土地面积及形状、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及环境污染五项内容。 (1)土地位置 新校区位于开发区南部的九龙湖畔,机场高速路以东,宁溧路以西,南京市二环路以北,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四牌楼校区约20公里。江宁区现已有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区,南汽菲亚特、熊猫爱立信等国内知名的大学和企业在区内落户;正在开工建设的IT工业园、外贸工业园、台湾机电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等产业园区也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入驻,目前是南京三个开发区中引进资金最多、成长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江宁区更是南京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九龙湖校区所处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区与禄口机场之间。区内路网纵横、山清水秀、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 九龙湖校区周边毗邻主要公路,且北接南师附中,南临工业园区,扩建难度较大,另外,校园南门外为南京绕城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较多,车速较快,容易造成学生交通事故。(2)土地面积及形状 九龙湖校区占地面积相对庞大,形状为规则的矩形,便于进行远期规划建设,并且与其他形状相比各建筑间的平均路径较短。九龙湖校区地势平坦,无明显凹凸,以中心圆环为最高点,标高为10米,其内环道路和周围地形标高为9米左右,因此起伏不大,但仍以中心为最高点,有利于中心景观带及其他经管设计,但土质多为疏松沙土,土质不好,不利于植被生长,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九龙湖校区植被成活率不高。 (3)基础设施 九龙湖校区,位于开发区南部的九龙湖畔,机场高速路以东,宁溧路以西,南京市二环路以北,地势开阔、交通便利,距四牌楼校区也仅约20公里,学校之间设有直达校车,方便快捷。学校东门、西门、北门均有多班公交直达地铁站,学生老师的出行也很方便。九龙湖校区所处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目前南京三个开发区中引进资金最多、成长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区内路网纵横、基础设施完备,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充分满足校区发展需要。 这些都为学校今后充分发挥以工为特色、多学科综合的优势,与企业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02a14541姓名:庄加华高意日期:摘要: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 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 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

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引言: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人的视 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 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 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 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 ﹑绿的视野依次减小。方法: 被试者

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XX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 仪器与材料 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实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实验程序 准备工作 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 上做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 反应的左右方位相反,上下方位颠倒)。 2、主试选择一种某一大小及颜色(如红色)的刺激。 3、让被试坐在视野计前。被试戴上遮眼罩把左眼遮起来,下巴放在仪器的支架上,用右 眼注视正前方的黄色注视点,一定不要转动眼睛。同时用余光注意仪器的半圆弧。如果看到 弧上有红色的圆点,或者原来看到了红色后来又消失了,要求立即报告出来。在红点消失前,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DSP课程第二次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次实验报告 --------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姓名:印友进 学号:0401254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线形变换法及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 数字滤波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及其原理,熟悉用双线形变换法及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低通,高通和带通IIR 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编程。 (2)观察双线形变换法及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的滤波器的频域特性,了解双线形变换法及脉冲响应不变法的特点。 (3)熟悉巴特沃思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和椭圆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二、实验原理 (1)脉冲响应不变法 用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序列()h n 模仿模拟滤波器的冲激响应()a h n ,让()h n 正好等于()a h n 的采样值,即()()a h n h n =,其中T 为采样间隔,如果以()a H n 及()H z 分别表示()a h n 的拉式变换及()h n 的Z 变换,则有 ) 2(1)(m T j s H T z H m a e z sT ∑∞-∞==+=π (2)双线性变换法 S 平面与z 平面之间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1 1 1212,112 T s z s z T T z s --+ -=?= +- s 平面的虚轴单值地映射于z 平面的单位圆上,s 平面的左半平面完全映射到z 平面的单位圆内。 双线性变换不存在混叠问题。双线性变换是一种非线性变换(tan 2 2 T ω Ω= ),这种非线性引起的幅频特性畸变可通过预畸而得到校正。 IIR 低通、高通、带通数字滤波器设计采用双线性原型变换公式:

(3)实验中有关变量的定义 c r s f f At f T δ通带边界频率阻带边界频率通带波动 最小阻带衰减采样频率采样周期 (4)设计一个数字滤波器一般包括以下两步 a. 按照任务要求,确定滤波器性能指标 b. 用一个因果稳定的离散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去逼近这一性能要求 (5)数字滤波器的实现 对于IIR 滤波器,其逼近问题就是寻找滤波器的各项系数,使其系统函数逼近一个所要求的特性。先设计一个合适的模拟滤波器,然后变换成满足约定指标的数字滤波器。 用双线形变换法设计IIR 数字滤波器的过程: a. 将设计性能指标中的关键频率点进行“预畸” b. 利用“预畸”得到的频率点设计一个模拟滤波器。 c. 双线形变换,确定系统函数 三、实验内容 (1)fc=0.3kHz ,δ=0.8dB ,fr=0.2kHz ,At=20dB ,T=1ms ;设计一切比雪夫高通滤波器,观察其通带损耗和阻带衰减是否满足要求。 源程序: clc,clear; % 预畸变,W=2/T*tan(w/2) % w 为数字角频率,w=2*pi*fc/fs

东大九龙湖体育馆钢结构施工方案

东大九龙湖体育馆钢结构施工方案

第二章钢结构施工 第一节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和图纸为依据,参考本公司以往在类似大型体育场馆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在业主给定的施工场地、施工进度计划基础上进行编制。 1.1 工程文件 1.1.1东南大学九龙湖体育馆招标文件; 1.1.2东南大学九龙湖体育馆土建、屋面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图; 1.1.3进度情况及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1.1.4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相关的技术文件 1.2 工厂文件 1.2.1《ISO9001质量手册》 1.2.2《程序文件》 1.2.3《标准施工作业指导书》 1.3遵循标准、规范及制度 1.3.1对于本工程的施工除按本工程设计说明要求外,尚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1.3.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06-2001)1.3.1.2《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DGJ08-216)1.3.1.3《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 1.3.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 1.3.1.5《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钢丝》(GB/T17101)

1.3.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3.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3.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1.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JGJ50194-93)1.3.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3.1.11《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1.3.1.12《钢的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2975)1.3.1.13《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1.3.1.1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1591)1.3.1.15《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91) 1.3.2重点遵循执行的规章制度 本工程的施工安装过程中,大量的、多工种的不同作业。因此,除需要建立科学、统一的现场组织机构来指导和协调外,还须有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来保证本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有据可依、有据可循。为使本工程施工安装过程中各不同专业工种间,不同施工区域间施工安装更为紧张、有序、保质保期的完成各项任务;使本工程项目经理部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须重点遵循执行公司制定的下列规章制度: 1.3. 2.1 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1.3. 2.2《发货及运输管理制度》 1.3. 2.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制度》 1.3. 2.4《图纸会审制度》 1.3. 2.5《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制度》 1.3. 2.6《材料、构件检验制度》 1.3. 2.7《分部、分项检验制度》 1.3. 2.8《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3. 2.9《技术复核制度》 1.3. 2.10《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3. 2.11《工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