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一、梁的纵筋配筋率

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

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

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0.60%、0.50%和0.40%o

二、上下铁比值

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

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

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

《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

1梁箍筋最小直径

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

2)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

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3) .《抗规》7.5.8.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托墙梁,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 .《砌体规范》10.4.9.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托梁,托梁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2、梁通长筋最小直径

《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o

四、钢筋间距

1梁箍筋间距

1 ).《混规》9.2.9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应符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2 ).《混规》9.2.9.4: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

3 ).《抗规》6.3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o

4 ).《高规》63.5.5: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5 ).《人防规范》4.11.10:连续梁及框架梁在距支座边缘1.5倍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配筋百分率不应低于0∙15%,箍筋间距不宜大于hθ∕4(hθ为梁截面有效高度),且不宜大于主筋直径的5倍。在受拉钢筋搭接处,宜采用封闭箍筋,箍筋间距不应大于主筋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IOOmmo

6 ).《抗规》758.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O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IOOmm o

7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o

2、梁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肢距

《混规》113.8: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均不宜大于300mm o

2、梁纵筋间距

《混规》9.2.1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β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

直径。

五、梁腰筋

1梁腰筋配筋率

《混规》9.2.13: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O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此处,腹板高度hw按

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取用。

2、梁腰筋间距

1 ).《混规》9.2.13: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Omm时,在梁的两个

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2 ).《抗规》758.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拖墙梁,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o

3、梁架立筋

《混规》9.2.6.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

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IO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o

六、梁裂缝

1梁跨中下表面裂缝

《混规》3.4.5: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本规范第3.5.2条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4.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3∣im<,

2、梁左右端上表面裂缝

《混规》3.4.5: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本规范第3.5.2条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4.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3∣im0

3、梁跨中上表面裂缝

《混规》3.4.5: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本规范第3.5.2条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4.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3∣im°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一、梁的纵筋配筋率 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 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

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0.60%、0.50%和0.40%o 二、上下铁比值 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 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 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 《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 1梁箍筋最小直径 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1. 梁的截面应设计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6倍。 2.梁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梁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梁顶筋总面积的50%。 3. 梁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梁的全长布置。 4.梁的端部和支座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 板的截面应设计为矩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6倍,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0mm。 2.板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板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板顶筋总面积的50%。 3. 板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300mm,箍筋应沿板的全长布置。 4.板的边缘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柱的截面应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截面尺寸应满足承受受力的要求。 2.柱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主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不得少于横向主筋总面积的30%。 3. 纵向主筋和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

4.柱的底部和顶部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四、配筋要求的计算和验算 在进行梁板柱配筋设计时,需要进行配筋的计算和验算。计算过程中 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要求,以及相关配筋规范的要求。 配筋计算包括确定筋材的截面积、数量和布置等,需要满足构件的受 力要求和规范的要求。验算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的配筋方案是否 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 和尺寸,确定梁板柱的截面尺寸和布置。 2.材料的强度和特性: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特性,确定配筋的材料 和规格。通常使用的钢筋的强度等级有HRB335、HRB400和HRB500等。 3.受力分析和设计: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出梁板柱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 和变形情况,确定所需的配筋量和布置方式。 4.配筋布置和间距:根据配筋规范的要求和受力分析结果,确定配筋 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间距。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以及配筋的间距和 要求。 5.构件加强和传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构件的端部、支座等位 置进行加强和设置传力钢筋,以保证结构的连续性和传力要求。 总之,梁板柱配筋规范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以及满足设计 和使用要求。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梁板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材料 的强度和特性、受力分析和设计、配筋布置和间距、构件加强和传力等几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 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 v 300mmB寸, 不应小于 8mm. 一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 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 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 直通到柱内 .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级抗震等级:x < *ho,二、三级抗震等级:x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 WE 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E b =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寸,E b = 钢筋等级为 HRB400/HRBF400/RRB400时,E b =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E b =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 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 表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弯构件不应小于和 45ft/fy 的较大值 .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 的较大值.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得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与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与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 三、四级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得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得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得数值; 表11、3、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0、30,65ft/fy┃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三、四级┃0、25,55ft/fy┃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与45ft /fy得较大值、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1条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得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与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与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2条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混凝土梁钢筋布置标准

混凝土梁钢筋布置标准 混凝土梁是建筑中常用的结构构件,其钢筋布置是保证混凝土梁强度 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钢筋布置的标准,包 括梁的截面尺寸、钢筋种类与数量、间距、钢筋的保护与预留等方面。 一、梁的截面尺寸 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应当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1. 梁底宽度不应小于墙厚或支座宽度的1.2倍。 2. 梁的高度应当满足跨度和荷载要求,一般来说,梁的高度应当大于 等于跨度的1/12,且不小于100mm。 3. 梁底高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的1/3。 二、钢筋种类与数量 混凝土梁钢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带筋,其数量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 主筋:主筋是混凝土梁中最重要的承载构件,其数量应当满足设计要求。梁的主筋应当采用HRB400或以上等级的钢筋。 2. 箍筋:箍筋是混凝土梁中的配筋构件,其数量应当满足设计要求。梁的箍筋应当采用HRB335或以上等级的钢筋。 3. 带筋:带筋是在混凝土梁中用来保护主筋的构件,其数量应当满足设计要求。梁的带筋应当采用HRB335或以上等级的钢筋。 三、间距 混凝土梁中钢筋之间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1. 主筋的间距不应大于梁高的1/6,且不应大于50mm。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梁高的1/4,且不应大于100mm。 3. 带筋的间距不应大于主筋的间距。 四、钢筋的保护与预留 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应当符合以下保护和预留标准:

1. 钢筋应当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钢筋受到腐蚀。 2. 钢筋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留,以便后期安装和施工。 3. 钢筋与混凝土表面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混凝土梁钢筋布置标准包括梁的截面尺寸、钢筋种类与数量、间距、钢筋的保护与预留等方面。在施工中,应当按照标准进行布置,以确保混凝土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 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 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较大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手动吊车┃lo/500┃ ┃自动吊车┃lo/600┃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当7m≤lo≤9m时┃lo/250(lo/300)┃

┃当lo>9m时┃lo/300(lo/400)┃ ┗━━━━━━━━━━━┻━━━━━━━━━━━┛ 注: 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 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 1. 2.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 0.2mm; 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 级进行验算; 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 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X》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X》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0.30,65ft/fy┃ ┣━━━━━━╋━━━━━━━━━╋━━━━━━━━━┫ ┃二级┃0.30,65ft/fy┃0.25,55ft/fy┃ ┣━━━━━━╋━━━━━━━━━╋━━━━━━━━━┫ ┃三、四级┃0.25,55ft/fy┃0.20,45ft/fy┃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 的较大值.

混凝土梁设计中的钢筋配筋规范

混凝土梁设计中的钢筋配筋规范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而混凝土梁作为承受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主要结构,其设计中的钢筋配筋规范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混凝土梁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混凝土梁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规范,为混凝土梁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混凝土梁的基本原理 混凝土梁是一种以混凝土为主体材料,钢筋为加强材料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上部荷载,通过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受拉来分担荷载。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主要由混凝土的受压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决定。因此,在混凝土梁的设计中,钢筋的配筋必须符合规范,以保证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三、混凝土梁设计中的钢筋配筋规范 1. 钢筋的种类和规格 钢筋的种类和规格是混凝土梁设计中钢筋配筋的重要参数。目前常用

的钢筋种类有HRB335、HRB400、HRB500等,其规格分为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28、32、36、40、50等 不同的型号。在混凝土梁的设计中,应根据荷载大小和混凝土强度等 参数来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和规格。 2. 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混凝土梁截面中钢筋的面积与混凝土梁截面面积之比。配 筋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一般来说,大型 梁的配筋率应控制在1.5%~2.5%之间,小型梁的配筋率可以适当放大。 3. 钢筋的布置方式 钢筋的布置方式是混凝土梁设计中钢筋配筋的另一个重要参数。钢筋 的布置方式应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大小、混凝土强度等参数来选择。 常用的钢筋布置方式有单向布置和双向布置。单向布置适用于跨度较 大的梁,双向布置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梁。 4.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梁表面到钢筋表面的距离,也是混凝土 梁设计中的钢筋配筋规范之一。保护层厚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强度、钢筋的直径、混凝土梁的使用环境等因素。一般来说,保护层厚度应

梁配筋规范要求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V300n)m 时. 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6. 3. 4. 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W0・25水ho•二.三级抗震等级:xW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6. 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WEb*hO;钢筋等级为HPB300时,4b = 0. 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 时,E b = 0. 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 时,E b =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 时,gb = 0. 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 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 6-1规定的数值;表11.3. 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您)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8. 5. 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 的较大值.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 1条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 30%;特一、一和二级分别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是建筑物中常见的受力构件,通常用于承担水平荷载及重力荷载。在连梁的设计中,配筋构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配筋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用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配筋构造不仅对于连梁的受力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与梁的变形和裂缝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 一、强度要求 连梁是受力构件,其强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为了保证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配筋构造的第一个要求是满足预设的构造尺寸和截面尺寸。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超筋方式实现,即在设计时在钢筋数量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加筋。钢筋的数量和配置应按照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从而保证连梁在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 二、耐久性要求 与其他建筑构件一样,连梁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耐久性要求。在设计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水泥强度及钢筋材质等多个影响因素,以保证连梁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通常,钢筋的质量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对于连梁的耐久性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注意钢筋与混凝土交界处的细节,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三、变形控制要求

连梁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变形控制的要求。配筋构造的作用是增加连梁的刚度,从而减小变形量。当连梁发生变形时,配筋能够起到支撑和限制变形的作用,使连梁在变形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失控和破坏。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到钢筋的数量、布置和隔开距离等因素,以保证连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四、裂缝控制要求 连梁裂缝的问题一直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难点。裂缝不仅会对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影响,还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到裂缝的控制要求。配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承载能力,从而减小区间内应力的大小,控制裂缝的数量和宽度。此外,配筋构造还能起到防止裂缝扩散的作用。在设计配筋构造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连梁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考虑不同的配筋方案,以满足裂缝控制要求。 总之,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要求,包括强度、耐久性、变形控制和裂缝控制等。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够保证连梁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此外,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钢筋的数量、布置和截面形状等因素,使配筋构造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和可靠。

梁的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3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手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4 抗震设计时,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 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 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 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剪跨比,二M/Vh°小于等于2即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的反弯点在柱的中点时 得到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一般为了方便,设计人员以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来判定短柱。) (8)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