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奔马图》作品欣赏

徐悲鸿《奔马图》作品欣赏

泼墨起画,重在画魂,“魂”可以是所画事物的神韵,可以是透过表象的内在本质,也可以是画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一副拥有灵魂的画作,会让我们越看越有韵味,仿佛画中的事物是活的一般,能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与洗涤,让我们从中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画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相反,如果一副画只有形而没有灵魂,那么它就如一只花瓶般,空有华丽的外表,内心不含任何价值,虚有其华,就只能是一幅画,一幅简单的画,一副让人看一遍就不会再想看第二遍,甚至看过就忘了的画。它除了表面的观赏性外,不具任何实在

意义,更让人提不起它的艺术性及其

远远超过表象的内在价值。

徐悲鸿的《奔马图》这幅画给我

的第一感觉是俊美、雄壮、气势磅礴、

精神抖擞、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从

图中可以看出马首迎风高昂,无所畏

惧,马鬃浓密舒展,迎风而摆,颇有

所向披靡,英姿飒爽的味道,其次,

雄健的肌肉随奔跑的节奏而起伏,四

条腿踏沙驰骋。整体给人一种积极自

由,一往直前,势不可挡,威风凛凛

的感觉,颇有天下任我驰骋,万里黄

土皆在脚下的豪迈。

在这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

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

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

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

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

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圆润饱满很有

弹性,富于动感。整体将它“志在千

里”,势要冲破一切束缚的精气神跃然

于纸上,细看不禁让人无限遐想前景

的大好一片。从技法看,作者借墨色

的浓淡变化以及墨色与画纸的明暗对

比,看上去仅寥寥几笔就将骏马的骨

骼,神态勾勒的淋漓尽致,从整体来

看,整幅图前大后小,极具视觉效果,

仿佛一匹骏马就要从纸中迎面奔来。从中也不难看出徐悲鸿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的把握和运用已达到变化自如的境界。

一说到马,我们总会想到草原上那些或低头食草或尽情的奔跑的马儿,轻松,惬意,自由自在,然而,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他笔下的马,除了《九方阜》中的黑色雌马戴上缰辔外,其它的马都没有缰辔,这也表现了作者生性豪放不羁,热爱自由。

从这幅画的提跋上可以看出,这幅画作于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的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

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招募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此时在看这幅画,仿佛画中的马就是徐悲鸿自己一样,急切的想要奔赴祖国的战场,为抗日战争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徐悲鸿《奔马图》了解与欣赏,让我认识到一副好的画作,不仅需要作画者高超的绘画技艺,更需要作者赋予它崇高的思想情感。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 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系院:初等教育学院 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 姓名:邱楠

学号:20101121107 目录 作者简介 (3) 《奔马图》创作背景 (4) 《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 《奔马图》绘画特点 (6) 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

徐悲鸿《奔马图》:勇往直前(图文)

徐悲鸿《奔马图》:勇往直前(图文) 时间:2014-12-12 15:47:07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徐悲鸿(1895-1953) 奔马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44年作 72×48cm 本幅:士骐贤兄惠教。卅三年春初,悲鸿,贵阳客中。 钤印:徐、悲鸿之画 诗塘:(郭沫若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一九五四年,士骐 嘱以悲鸿语题悲鸿画,郭沫若。 说明:上款人士骐为著名书画家许士骐。许士骐,安徽歙县人。擅山水及 书法。山水宗荆浩、关同、李唐,花鸟法林良、吕纪。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 师从粉画大师李超士。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新安画派研究会顾问,上海杨浦 区政协副主席。 编者按:徐悲鸿的艺术观:“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他有许多作品不仅仅是带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更让人们心灵得到升华与震撼。 “位卑未敢忘忧国”,那《愚公移山》与《田横五百壮士》中有着庄严崇高 的精神,象征着他号召着在众多强虏面前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哀民生之多艰”,《巴人汲水》与《放下你的鞭子》有着落泪的悲悯,而他的奔马图,则是觉悟 中龙的传人的缩影,见证着落后了几百年的古老华夏民族重新崛起。以高超的 技巧与深邃的意境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并激励着我们向人生的更高境界进取。 这幅奔马图,先以大笔挥洒画出在风中飞舞的马尾与马鬃,再画头、全身 以至马腿。仅能力。在他画马的实马的额鼻部用一道白粉提亮,整个身躯全靠 墨色的干湿浓淡来凸显出层次结构,马肚用粗笔勾勒,显示出它的肌肉紧绷。 马蹄下的草是浅到极致的赭石色,以示前路平阔无阻,更显马蹄轻捷。只见马 儿拔地而起,勇往直前。 他使已酣睡了千年的骏马重新焕发了“骨力追风,毛彩照地”的英姿。题跋 的诗句意气风发,与骏马的器宇轩昂相得益彰,可称是点睛之笔:“山河百战归 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一诗句首次题款是在1951年,徐悲鸿自题于骏马图。而本件作品中,它是由画家的友人许士骐请郭沫若题写于徐悲鸿去世后的 第二年,友人借此表达对他艺术人生的纪念,因为诗句表达了画家平生最大愿 望实现的喜悦。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精编版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系院:初等教育学院 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 姓名:邱楠 学号:20101121107

目录 作者简介 (3) 《奔马图》创作背景 (4) 《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 《奔马图》绘画特点 (6) 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奔马图教案

《奔马图》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能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骏马的多种动态。 2.知道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有对美的整体感受,有一定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师幼共同收集有关徐悲鸿的作品和资料。 2.共享:PPT《徐悲鸿作品赏析》、《文房四宝》,音乐《赛马》。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奔马图》。(播放背景音乐《赛马》) 1.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马在干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 ⒉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马的动态、墨的深浅等方面说一说。 提问:这匹马的体魄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如果你是这匹马会有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3.提问:你们喜欢这匹马吗?哪里最吸引你? 4.小结:在这幅《奔马图》中,画的是一匹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 二、介绍徐悲鸿 1.师:这幅好看的画是一个叫徐悲鸿的先生画的,他很爱马,也注意观察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和他有关的故事。 2.出示徐悲鸿的画像,欣赏他的其他作品,如《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等。 3.延伸:徐悲鸿除了画马很有名,还会画牛哦!欣赏《春之歌》。 三、小结 1.中国画是以毛笔、墨、宣纸为绘画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 2.引发幼儿继续收集、欣赏中国画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篇2 一、出示作品《奔马图》,引起幼儿兴趣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马在干什么?”观察图片,发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二、欣赏作品《奔马图》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 2、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动态、黑的深浅等方面交流、讨论。 提问:这匹马的体魄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如果你是这匹马有什么感觉?心里会怎么样? 提问:你们喜欢这匹马吗?哪里最吸引了你? 小结:在这幅《奔马图》中,画的是一匹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幼儿欣赏、观察马,知道马的身体动作。此环节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并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三、介绍徐悲鸿。 1、谁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 2、为什么人们称他是伟大的画家。 小结:这幅好看的画是一个叫徐悲鸿的先生画的,他很爱马,也注意观察马,他画的马多种姿态,活灵活现,就像真的看到马来到了你的面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3、出示徐悲鸿的画像,欣赏徐悲鸿的其他作品。了解徐悲鸿,知道他的作品。此环节引导幼儿了解徐悲鸿是一名伟大的画家以及欣赏他更多的作品,知道他的作品有很高的意识价值。 四、播放“赛马”音乐,自由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欣赏了徐悲鸿画家画的马,这是一群健壮的骏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自由、欢快、悠闲,给人一股很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草原上奔跑时,让人感动,让人兴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马在草原上奔跑、欢笑呢?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跑起来吧!欣赏音乐,感受马在奔跑的欢快。活动最后环节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给人们的那种热情、激情。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骏马美术作品是徐悲鸿的画。

两幅奔马图 一段师生情

两幅奔马图一段师生情 辽宁省博物馆藏徐悲鸿《奔马图》(图一,以下简称“辽博本”),画心高115厘米,宽107厘米,画面绘一匹高头骏马昂首奔驰于茫茫原野之上。该画右上部题“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竟爽亦徒然,子科先生惠存,乙亥(1935)危亡之际,悲鸿,”该件作品1964年4月由辽博征集人员从北京荣宝斋购人,现为馆藏二级文物,1999年经鉴定为真迹并登人辽博文物账、卡。1998年3月在辽宁美术出版社《现代三大师――辽宁省博物馆藏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精品集》中出版。 “此去天涯将焉托, 伤心竟爽亦徒然”

“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竟爽亦徒然”是徐悲鸿题款中较有影响的一句话。对它的解释目下也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忧国说”。 艾中信教授在评价“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时说: 画上所题诗句,内里寄托之意十分明显,画家爱憎之情毫不掩饰地流露于画中。如“哀鸣思战门,迥立向苍苍”,“问汝健足杲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等,表达的是对国事、时局以至社会疾苦的深刻体会。 卢贤生先生在《一代宗师徐悲鸿》里说: 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

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蛊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另外一种是“情感说”。 台湾的孙多慈女士是当年“慈悲恋”的女主角,张健初先生著《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版)中有孙多慈回忆她当年和徐悲鸿师生恋的内容: 1935年夏,孙多慈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毕业,徐悲鸿(引者注: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也想借助庚款留学名额,将她送到国外继续深造。徐悲鸿把自己的打算告知孙多慈时,手中正在作一幅噬奔马图》。与以往不同,这幅长约五尺的横幅“奔马”,画

漫话集邮系列十 徐悲鸿的奔马图

漫话集邮系列十:徐悲鸿的奔马图 孙肖南 徐悲鸿,人尽皆知的现代著名作家,擅长绘画走兽、人物、花鸟,他的奔马作品享誉全球,得到了艺术界的最高评价和肯定,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悲鸿马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悲鸿马独冠绝时而且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悲鸿马极少备鞍勒缰,它们为祖国为民族的命运扬鬃奋蹄、驰骋嘶鸣。“微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哀鸣思战斗。相期效死得长征。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些款识真实反映了徐悲鸿忧国忧民的真实思想、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奔马图是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抗日战争进入存亡之期,徐悲鸿远在马来西亚,为表达自己爱国热情的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之间,力量动人心魄。 1978年5月,为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成就,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奔马》的特种邮票以及奔马小型张,整套邮票总共有10枚,都是选用了徐悲鸿在不同时期画下的绝佳自作,如其中一张(10-5)邮票,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1年在马来西亚心系祖国而画下一副立轴《奔马》,画面上塑造了一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奔驰的骏马形象,邮票上还印上了徐悲鸿的题词“辛巳八月悲鸿时客槟城”表达了徐悲鸿当时远在他乡,心系祖国安危,并希望自己如同此奔马一般踏实前进,为祖国抗战事业尽力的崇高品质。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能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骏马的多种动态。 2.知道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有对美的整体感受,有一定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师幼共同收集有关徐悲鸿的作品和资料。 2.共享:PPT《徐悲鸿作品赏析》、《文房四宝》,音乐《赛马》。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奔马图》。(播放背景音乐《赛马》) 1.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马在干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 2.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马的动态、墨的深浅等方面说一说。 提问:这匹马的体魄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如果你是这匹马会有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3.提问:你们喜欢这匹马吗?哪里最吸引你? 4.小结:在这幅《奔马图》中,画的是一匹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 二、介绍徐悲鸿 1.师:这幅好看的画是一个叫徐悲鸿的先生画的,他很爱马,也注意观察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和他有关的故事。 2.出示徐悲鸿的画像,欣赏他的其他作品,如《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图》等。 3.延伸:徐悲鸿除了画马很有名,还会画牛哦!欣赏《春之歌》。 三、小结 1.中国画是以毛笔、墨、宣纸为绘画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 2.引发幼儿继续收集、欣赏中国画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篇2 一、出示作品《奔马图》,引起幼儿兴趣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马在干什么?”观察图片,发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二、欣赏作品《奔马图》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 2、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动态、黑的深浅等方面交流、讨论。 提问:这匹马的体魄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如果你是这匹马有什么感觉?心里会怎么样? 提问:你们喜欢这匹马吗?哪里最吸引了你?小结:在这幅《奔马图》中,画的是一匹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幼儿欣赏、观察马,知道马的身体动作。此环节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并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三、介绍徐悲鸿。 1、谁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 2、为什么人们称他是伟大的画家。小结:这幅好看的画是一个叫徐悲鸿的先生画的,他很爱马,也注意观察马,他画的马多种姿态,活灵活现,就像真的看到马来到了你的面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3、出示徐悲鸿的画像,欣赏徐悲鸿的其他作品。了解徐悲鸿,知道他的作品。此环节引导幼儿了解徐悲鸿是一名伟大的画家以及欣赏他更多的作品,知道他的作品有很高的意识价值。四、播放“赛马”

[徐悲鸿的马赏析]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赏析]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一:徐悲鸿的马初中作文 篇一:徐悲鸿的马 说到徐悲鸿,大家会不约而同想起他画的马。 徐悲鸿笔下的马健美雄壮、慷慨激扬。那一匹匹富于表现力的骏马,表达了作者在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想要振奋民族精神的强烈愿望。 你看这幅《群马》图。有3匹马在交头接耳,谈论着什么。还有一匹马,低着头在吃野草。 你再瞧瞧这幅,一匹骏马在田野上快速地奔驰着。这匹马跑得好快呀,它的毛都飘起来了。这匹马跑得好灵活呀,它左前蹄和右后蹄着地,相互配合着,一点也不累。 如果你还想看的话,再望望这幅。这匹马与众不同,它在狂风大作的田野上吃草。它脚下的小草也笑弯了腰。 徐悲鸿一生画过许许多多的马,他对马有一种厚爱。我们不一定都要喜欢马,但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 篇二:徐悲鸿赠马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 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 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 篇一:[徐悲鸿的奔马图]爱国作文:奔马图 这是一匹正在飞奔的马。马头高高昂起,尾巴正在甩动,像要跃出画面。这匹奔马形神兼备,动作协调,它那自由奔放的样子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这匹马的线条好,有轻盈的动态美,而且马尾和鬃毛疏密结合,浓中有淡,马的嘴、鼻、眼、耳皆生动传神,真不愧为大师级的水准。 这是一匹骏马,可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马的两只耳朵一直竖着,好像随时都有危险。马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微微张开,头顶的鬃毛迎风飘动,就像女孩的长发。那尾巴乱乱的,显然已被风吹得不成样子。四蹄腾空,仿佛要飞起来。那速度之快,就像闪电,就像一匹无“马”能敌的天马。马脖子被粗粗的水墨线条勾勒,显得百般精神。 整匹马为粗墨与细墨所勾勒,显得栩栩如生,好似活的一样。这匹马昂首扬尾,膘肥体壮,难怪能有闪电般的速度,惊人的耐力。 马,是徐悲鸿先生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个个趾高气昂,神采奕奕,令人叹服叫绝。徐悲鸿一生画了许许多多的马,而我最喜欢的马,正是这幅《奔马图》。 徐悲鸿在画这匹马时,中国正陷入痛苦与灾难之中。徐悲鸿身在异国,却十分想家。看着自己的祖国正遭受这样的痛苦,人们在生不如死中度日,他能不心急吗热血在他的心中沸腾,他立刻拿来纸和笔,连夜画下了这幅激人奋进的《奔马图》。 现在再看这匹奔马,它依然那么精神,那么让人心胸开阔。而我知道,它不仅是一匹马,它代表着徐悲鸿的爱国之心,代表着在困境中生活的人们那不屈奋进的精神,更代表着中国正像这匹奔马一样,正在腾飞,发展,前进! 篇二:[徐悲鸿的奔马图]小学作文:马的邮票 我家有两本集邮册,是姑姑小时侯收集的,我经常翻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这枚邮票是长方形的,长4公分,宽3公分,面值8分。于1978年发行。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奔马图》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艺术活动写实记录100字

艺术活动写实记录100字 艺术活动写实记录100字 赏析马奔图,看见眼前这幅由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民国时期绘制的奔马图,不由得从心里由衷的佩服这位近代的绘画大师,发出感概,如此伟大的艺术家呀!相对而言,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赏析:新奇的比喻,是一种丝绸的质感,滑而不腻,美而不妖。 它不但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而且曲折委婉得道出了文章的主旨:丝丝萦绕的乡魂,是每一个游子最真挚的情感与呐喊。大幅水彩画中那头发灰白准备春耕的中年农民,穿着朴实无华却又各显独有的阳刚之气的安塞腰鼓队,穿着迷彩服的战士,双手合十、高大结实而忠诚的____汉子,有着粗糙的双手和蔼良刻苦的明澈眼神的高原大娘,节日里盛装的瑶族姑娘们,阳光下欢笑跃动的瑶族孩子… 在叶献民的画笔下,这一切都流动着纯朴、仁慈和勤劳的气息。油画《旱烟的味道》2500px×3000px2023年在其油画

作品中,也经常看到他运用多种技法、笔触、刀法,版画的大黑、大白、大灰的比照,对于他母题的开掘表现,起了极大的作用。 而使我印象颇深的,常常是他运用过往油画中较少出现的偏于单色彩里的丰富变化,油画向以色彩的比照丰富冷暖而引人入胜,而献民的油画,偏偏以近于单色彩表现,在单色彩寻求丰富的变奏。他的勤奋弥补了聪明的缺乏,他的专一弥补了幸运的缺乏。 水彩《冬日》水彩画《高原汉子》水彩画《工地》之一指向艺术顶峰的路,没有哪条是走不通的。 水彩画《工地》之二水彩画《工地》之三叶献民水彩画作品“写实”与“抽象”都不能以此判断品位的上下。 叶献民水彩画作品水彩《古乐之二》108×78CM叶献民水彩画作品面对局限,他在创作、学习的交替中求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时机,不放过一个个挑战的时机。

[徐悲鸿《男人体素描》赏析]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男人体素描》赏析]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素描者,艺之操也 ——徐悲鸿《男人体素描》赏析 徐悲鸿是把西方现实主义的写生素描移植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人,并取其精华,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改造了传统画的弊端,将素描溶合于国画里。所建立起来的写生素描教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在当时的北平艺专,他常以安格尔的名言“素描者,艺之操也”来教导他的学生,这对中国素描教学乃至整个艺术教育事业开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徐悲鸿对欧洲艺术的探索及国画革新的尝试,无一不是通过素描这条渠道而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不妨说,研究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应先从他的素描入手,可见素描对徐悲鸿的艺术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徐悲鸿一生所作的素描,以肖像和人体最多。人体的构造是最复杂、巧妙及最难掌握的,徐悲鸿在素描的练习上下了不少苦工,正因为对素描的把握游刃有余,才奠定了他在油画创作中,对每个物体形体及结构的精准把握。饱满圆润的女人、高大健硕的男人以及肌肉松弛的老人,被表达的格外到位和极富立体感。 此作《男人体》为徐悲鸿创作的典型人体素描题材,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写生作品,从画面上看写生对象为东方男子,应为其从法国留学归国后所做。从所用纸张的水印暗花纹饰和法文来看是其从法国带回的专用素描纸所做。弯腰的男子手握木棍,似在掰翘着什么,人物呈现一个动态姿势,表现出强有力的肩部和双臂。腿部、胳膊、后背等部位,无一不精确的描绘了男子在动态时的肌肉表现,线条的运用及排布、人物的明暗关系比照,都表现出徐悲鸿极高的素描功底。

此件作品原为著名艺术家黄养辉先生旧藏,画作的左侧题跋:“徐悲 鸿师画素描真迹,黄养辉。”我们都知道,徐悲鸿与黄养辉之间有很深的 感情,黄养辉曾二十多年追随徐悲鸿,并协助徐悲鸿开拓、开展中国美术。亦师亦友,其中情谊,早已超越普通的师生关系,也是中国艺坛上的一段 传奇。由黄养辉先生旧藏的这件素描作品,亦见证了他们的友谊,非常难 能可贵。

徐悲鸿奔马图特点

徐悲鸿奔马图特点 徐悲鸿先生(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处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指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抱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 他画的骊,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其中有一幅徐氏早年画的水墨奔马图,原作纵六十八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

这匹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 徐悲鸿奔马图从神态、气势看,是一匹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 画面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独到处。 这件作品不仅从外形显出奔马的神骏和壮美,更重要的是从内在的精神本质来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征,可谓徐氏早年的得意之作。 画上无题款,有东海王孙铃记,章真堪澄。 这是一九三一年徐悲鸿愤走粤西时的箧中遗物,一九三七年其家人检赠宜兴渡船公周法大。 江南水乡宜兴,是徐悲鸿的出生地和成长处。 据渡船公周法大回忆,当年徐先生在宜兴中学做图画教员时,经常乘坐他摇的航船往返岂亭桥和宜兴城间。 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 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 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 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 徐先生听了连声答道:乡下人蛮好,蛮好!当即择日送天南京傅厚岗徐先生寓所。

写徐悲鸿作文

篇一:《奔马图(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奔马图(400字)作文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力可横行;一提起杜甫的诗,我就想起徐悲鸿的《奔马图》。这幅画创作于1941年秋季长沙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当时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奔马图》,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画面上的这匹马,体态轻盈,四蹄腾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马跑得飞快,他的鼻孔很大,好像在喘着粗气;好似要冲出画面,地上早有了滚滚的烟尘。马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注视着前方,眼里好似喷发着怒气,十分着急的样子。两只耳朵竖了起来,好像在听听那里有声音。他披头散发,神型兼备,他好像在想该怎样打败敌人。马的尾巴随风飘起,全部都翘起来了,看了就会有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仔细一看,就会感觉它向我跑来。它又像一匹战马,永不服输。徐悲鸿的这匹马给我印象深刻。在那一个年代,他成了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五年级:快乐瑶瑶boy 篇一:走进奔马图 走进奔马图 今天我有幸在网上亲眼目睹了徐悲鸿《奔马图》,虽然不是与她面对面的对视,但仍可以感觉出奔马图对我的震撼. 当我篇二:奔马图《奔马图》鉴赏 这幅《奔马图》高 米、宽米,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这是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徐悲鸿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 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后来,1962年春天,周恩来总理来宝光寺视察,看见徐悲鸿这幅“奔马”大中堂,赞叹不已,亲自量了画的纵横尺寸后说:“这是我所见到悲鸿马画中最大的一幅,要妥善保存。”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