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方案(定稿)

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方案(定稿)
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方案(定稿)

黔南南部职教集团组建方案

(建议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贵州省“9+3”办关于加快推进职业院校空间布局调整的通知》精神及黔南州委、州政府和黔南州教育局(黔南教职发〔2014〕2号)《关于制定全州职业院校空间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要求,为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结合黔南南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人口数量,对黔南南部职业教育发展及服务方向进行功能定位,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科学合理地优化整合现有职业学校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好黔南南部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服务能力强、办学水平高的职业教育集团,按照独山“一城六区”、平塘、三都产业园区建设的实际,特制定以独山大学城为主体,组建包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独山、三都、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企业等为主要成员单位的黔南南部职教集团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和就业拉动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黔南南部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促进本区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作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以独山大学城、园区建设为基地,黔南师范学院(独山校区)为依托,以骨干专业、特色专业为纽带,组建由黔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独山县、三都县、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主要成员的,具有符合黔南南部显著区域性、

行业性、鲜明特色的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县县之间、校企之间、中高职之间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办学规模,打造黔南南部职业教育品牌。

黔南南部职教集团的组建是以黔南州委、州政府、黔南州教育局为主导,在独山、三都、平塘县委、县政府具体统筹和指导下,依托黔南师范学院(独山校区)和黔南幼专,借助独山“一城六区”特别是独山大学城建设的良好优势,独山职校牵头,三都职校、平塘职校配合,融独山、三都、平塘三县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南部职教集团的组建实施,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大力推进黔南南部职教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化农村建设需求的专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三县人才分类培养、教科研整体开发,创新黔南南部职业教育新模式。南部职教集团的组建,将有力地促进南部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三县职业教育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扶持地方企业提供强大的平台。

二、总体定位

(一)基本概况

1、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是独山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原分为教学总部和实训部,总部位于县三桥,占地面积为20亩。实训部位于飞凤井,距县城中心约3公里,占地面积为130亩。2011年为加速独山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南部征地,并于2013初按照国家级示范性标准新建中等职业学校。新建的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位于独山

大学城东区,占地312亩,办学总规模6000人,总建筑面积10.68万平方米,其中校际共享资源(含图书阅览室、风雨操场与生活及附属用房等)0.59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2013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9月21日学校整体搬迁入住。学校是贵州省“9+3”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2004年被认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05年被贵州省扶贫办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点”,2006年被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文明单位”,2007年被黔南州人民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单位”,是黔南州电视大学认定的独山工作站,2013年被黔南州电视大学评为先进工作站。2013年州级评估为合格中等职业学校。

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实有112人(其中外聘教师35人);在册学生数为1827人;电视大学在册学员360人;已完成各种短期技能培训953人。按照省政府教育9+3计划,至2015年,独山职校教师总数达到357人,在册学生数6000人,每年培训2000人,成人教育(电视大学)200人以上。

学校先后开设有畜牧兽医、农学、幼师、建筑、烟草、花灯艺术、财会、文秘、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金属加工(车工)、焊工、服装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工技术等专业。新校建成后,拟增设美容美发及形象设计、财会电算化、园林绿化、学前教育、家政及社区服务等专业。骨干专业为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

学校总体规划为6000人的办学规模,计划每年招收中职学生2000人,电大(成人教育)学员200人,各种培训2000人次以上。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学生为中心,开拓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学生”,走“长班与短班结合、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之路,让农民、学校和社会互动发展和受

益,进一步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三都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融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办学机构,始建于1986年,合并三都林业中学开办。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三都县分校、县卫生职业学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县农科所、中华会计函授学校黔南分校三都函授站合并组建三都民族职业教育中心。2003年通过“省级合格职校”评估验收,2005年被省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县级培训基地,2010年被州人力资源和保障局批准为职业技能工种培训基地,2010年计算机专业和汽修专业通过州级合格专业评估,2012年根据办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名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办学宗旨是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65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汽修、电子、计算机、民族织绣、酒店等专业的教学实训设备价值346万元,计算机220台,图书1.25万册,250m环形跑道一个,塑料草坪足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2个,汽车训练场1个。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民族织绣、学期教育、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施工、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十个专业,学生2327人,其中非全日制学生1579人,与黔南电大联合办有33个高等函授专业(班)学员517人,年培训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1000余人。有教职工116,教师104人,其中外聘教师57人。

为落实好省政府2013年1号文件精神和响应教育厅“百校大战”号召,县委、县政府在2013年初决定异地选址新建三都县中等职业学校,新校选址在三合镇猴场新区。新校建设总投资人民币2亿元,占地

面积320亩,建筑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6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生可达到6000人,计划2014年底完工,2015年春季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在开展“三通一平”工作。

学校已列入贵州省中职“百校大战”项目;民族织绣专业列入省重点扶持的特色专业,专业建设资金170万已完成专业设备采购,建成了服装缝纫实训室、服装裁剪室、服装制作室、服装CAD微机室、马尾绣制作室、服装生产车间等实训室,并且已申报省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中央专项资金的实训楼和实训设备建设项目,已报经国家发改委,资金到位后重点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

3、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平塘中等职业学校坐落在平塘县城美丽的玉水河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与县城新城区隔河相望,与平湖中学为邻,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平塘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和全县各级各类文化技能培训基地,是贵州省实施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学校创办于1983年,1993年与平塘民族中学联合办学,2006年8月,学校恢复单独招生,学校名称为平塘县职业中学,2013年9月,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统一规范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名称的意见》(黔教职成[2013]117号)要求,学校更名为平塘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63亩,规划占地面积150亩,现有建筑面积19881平方米(其中12341平方米正在建设中,今年5月可投入使用),规划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现有专兼职教师114人(其中兼职教师66人),在册学生1826人。现开设专业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和学前教育(与贵定师范联办)等专业,结合我县工业园区和产业发展需要,拟增

设汽车运用与维修、茶叶生产与加工和民族工艺品制作(牙舟陶)等专业。有各专业实训室15个,计算机200余台,图书6万余册,实训设备设施基本满足现有专业教学需要。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目的,以管理作保证,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德技兼备,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的育人目标,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品行教育和技能训练,切实为学生铺就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创业之路。2013-2015年,省实施教育“9+3”计划及中职“百校大战”项目,规划总投资3417.5万元,到2015年,在校学生发展到2100人以上,专兼职教师达140人,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5450平方米。

(二)发展定位

1、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定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方针;立足本地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把学校建设成为黔南职教中心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黔南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体制改革的实践区。通过建设,使学校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建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

学校目前实训设备总价值为1200多万元,按照独山大学城总体规划,今后几年逐年添置设备,特别是加大重点专业师资、设备

投入,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为校园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学生一流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此,根据独山区位特点和实际,拟实施以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农村医学专业等为重点专业建设,以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为辅助专业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发挥“雨露计划培训”机构的职能,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履行好“黔南电大独山工作站”工作及相关社会服务工作,通过三年时间,把学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2、三都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定位:

实施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民族织绣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以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为辅助专业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职能,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履行好“黔南电大三都工作站”工作及相关社会服务。

重点建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利用我校现有的107万元的专业实训设备、12名专业教师、近几年来在省州技能大赛获奖8个的教学经验以及新校的可利用的宽敞场地,将该专业建成有一级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汽车维修、钣金修复、汽车美容、汽车检测、汽车营销等多个方向的专业;重点建设的民族织绣专业,充分发挥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优势,利用现有的170万元的专业设备(其中有一条现代服装生产流水线)和省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把水族传统的马尾绣工艺与现代服装生产结合,做好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尾绣的传承和发展,将该专业建成水族马尾绣、民间腊染、服装缝制、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多个方向的专业。

3、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定位:

实施以电子技术应用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为重点建设专业,以计算机应用、茶叶生产与加工、民族工艺品制作(牙舟陶)、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为辅助专业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职能,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履行开展好“黔南电大‘平塘工作站’”工作及相关社会服务。

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正是合理化地解决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良性互动的重要措施与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在职教集团构建与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地考虑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且以之作为指导,尽可能地整合有效资源,从而实施优质的职业教育。

三、组建原则

职教集团为独立单位的契约式合作团体,不是资产共有式的经济实体,集团组成包括各级政府、区域院校(黔南师院独山校区、贵定幼专)、独山、三都、平塘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联合办学学校和企业。

(一)平等原则。

所有加入职教集团的学校,不管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资格和地位上一律平等。

(二)互惠共享原则。

合作产生的利益,参与者均沾;人力资源、市场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共同享用。

(三)法人独立原则。

所有加入职教集团的学校法人资质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独立核算不变、组织人事关系不变。只在共同合作的项目上统一步调,互惠互利。

(四)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人才培养的集团优势,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职教集团内的龙头专业应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其它成员学校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技能培养等方面不断上新水平。

四、集团管理

新组建的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以集团理事会的形式,通过建立理事会章程,统筹集团各方面事务,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规划有则重,专业有互补,投资不重复,资源利用最大化,既有整体空间布局上的统一,又有管理建设上的独立。

(一)各成员单位在集团的统筹协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区域职教工作;

(二)通过集团协作,畅通黔南南部职教立交桥,实现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梯级培养;

(三)联合开展集团教科研开发,集中各成员单位人才智力优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集团根据实际需要联合制定职业教育营销战略、市场策略,共同开发市场,完善集团职业教育体系;

(五)本着互利互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原则建立生产设备、科技力量、人力资源市场、产品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六)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运作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七)完善就业机制,满足成员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八)探索和尝试职教集团成员之间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并延伸至职教集团以外的领域。

五、目标任务

(一)总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形成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区域、产业、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实施南部职教集团校区建设和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南部职教集团力争进入省级和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二是着力完善标准化特色化南部职教集团功能,基本达到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

三是重点培育骨干专业和精品课程。

最主要的任务是:

1、提升职教层次,提高办学质量。

组建黔南南部职教集团,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堂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组建黔南南部职教集团,有效整合生产实训资源,共建生产、设计、研发、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校企研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实现市场深度融合。

3、畅通职教立交桥,实现人才梯级培养。

职教集团内的中职学校,可依托黔南师范学院等院校,通过

3+2五年高职、对口高考等方式使中职生升入高职,同时实现职业教育由县域向区域逐步过渡,最终实现全州职业教育一盘棋的战略

构想,促进中高职教育人才梯级培养的和谐发展。

(二)建设任务

1、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以职教集团建设为依托,重点加强南部职教集团职业学校建设,加快与高等职业教育并轨的发展。加快新校区建设,大力实施基础能力建设,2015年底全面完成校区各项工程建设,实现学校集中办学。稳定中职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学生三县稳定在15000人,其中独山县中等中等职业学校6000人、三都县职校6000人、平塘职校3000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重点建设机械加工类、电子电工类、汽车检测与维修类等专业群,建成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和10个州级精品专业,新建2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和4-8门省级精品课程、15-20门州级精品课程。切实加强南部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建设,建立健全各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围绕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稳步扩大集团成员,集团理事单位力争达到45个左右。依托独山大学城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研发基地,建立综合实训基地服务本区域职业教育制度,构建以独山大学城综合实训基地为引领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加快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企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2、区域性综合性职业学校建设。

重点加强独山、三都、平塘3个区域性综合性县级职业学校建设,建成环境优雅、设施配套、师资精良、管理科学、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示范引领的区域性职教中心。3所职校校园校舍、实训设备、生活设施、师资队伍、管理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高,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突出。

区域性职业学校建设主要建设任务

建设内容独山县中等职

业学校

三都县中等职

业学校

平塘县中等职

业学校

黔南幼儿师范

专科学校

合计

创建层次国家中等职业

教育教育改革

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

教育教育改革

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

教育教育改革

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幼儿师

范专科学校

校园

(万平方米)

21.1821.349.9936.188.624

新建校舍

(万平方米)

10.688.6 2.314.235.78扩充专任教师

(人)

150203680286

研究生学历人

数(人)

45352040140

培养学科带头

人(人)

80654550240

新增实训设备

值(万元)

20002000200020008000

新增实训工位

(个)

20001850185015007200

建设精品课程

(门)

442414

新增计算机

(台)

2009060100450

3、标准化特色化县级职校建设。

重点加强3个标准化特色化县级职校建设,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支撑,提升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统筹职业教育管理,完善服务综合服务功能,3个县级职业学校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县长(分管县长)牵头、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农业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或职教中心管委会),政府统筹管理县域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一校多制的办学管理体制,领导班子、师资队伍配备与学校功能和规模相适应,有适应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工作需要的校园校舍和设备设施。

六、推进步骤

2014年2月20日前,完成职教集团组建申报工作。

2014年3月10日前,完成职教集团前期筹备工作。

2014年3月30日前,召开集团成立大会,启动各项工作。

2014年4月10日前,建立面向社会的宣传平台—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网站。

六、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导

1、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黔南南部职业教育集团领导小组,负责职教集团的筹建和建立后的领导工作。

2、职教集团的建设发展要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制定相应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其发展。

3、南部职业教育集团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明确工作重点,支持职教集团的建设和发展。

三县教育局:将集团建设列入各县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负责对集团组建、运行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协调所属中职学校加入集团并就集团内教学单位之间的生源计划、学历培养层次进行落实和对接。

三县发改委:将集团建设列入各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协调、指导集团组建后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等。

三县经贸局:协调相关企业加入集团,指导集团内各企业履行各项责任、义务;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工作过程中,就集团校企合作具体内容和合作方法给予指导、协调。

三县财政局:为集团成立、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国家、省、州支持职业教育优惠政策的落实。

三县人社局:协调指导校企双方专业师资技术队伍建设;在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工作中,就校企双方急需人才的引进进行支持;对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和需求规划进行协调;督促、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对集团培养培训人员优先进行技能鉴定,保证对证书制度的落实。

三县规划局:负责集团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指导集团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监督、验收等规划管理工作。

三县国土局:负责集团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核、供应,指导集团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三县住建局:负责集团建设项目的审批,协调、指导、监管集团建设项目的实施。

三县科技局:负责集团内办学单位专业教师与企业科研工作相关项目的对接;提供校企合作的科研立项支持并组织协调校企双方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指导校企双方在科技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业务工作,对科技成果的鉴定、引进、推广、奖励等工作进行指导。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1、领导小组:

姚栋:独山县副县长

刘会军:三都县副县长

石蕾: 平塘县副县长

桑建安:独山县政协副主席、独山县教育局局长

蒋治国:三都县教育局局长

张建: 平塘县教育局局长

崔从军:独山县政协副主席、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韦国宏:三都县职校校长

卢定江: 平塘县职校校长

2、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制。

(1)理事会:

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均为理事单位,由法人或主要领导人出任理事。理事大会,实行年会制,由常务理事会主持,决策职教集团发展与合作的重大事项。

(2)常务理事会:

理事会常设机构。由按各方面代表名额民主推选的常务理事单位派出的理事组成。独山中等职业学校为常设副理事长单位,理事长由其他常务理事轮值,轮值期1年。负责落实理事大会确定的全局性工作任务和协调全局性的合作事项。常务理事会不定期举行会议。

(3)秘书处:常务理事会办事机构。设秘书长1名,由常设副理事长单位的常务理事兼任。副秘书长若干名,由各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担任,协调各委员会工作,处理督办各项具体事务。

(4)各工作委员会:

A.以人才供求为纽带的人力资源委员会(校企合作)。制定黔南南部职教集团章程、企业的用人计划,委托集团内院校培养、培训,协调委托企业及时接收所培养、培训的学员。

B.以专业为纽带的各专业委员会(校企合作)。协调各方制定专业培养、培训计划、岗位技能标准,开发新课程,协调教学、实训事务,评估培养、培训质量和效果。

C.以科研为纽带的科研委员会(校企研合作)。协调各方制定科研计划,组织科研队伍,培养科研人员,进行科技研究,评估科研成果水平。

中国职业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职业教育与外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姓名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我国职业教育与外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谈到职业教育,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 模式、高大利亚的cbet模式等。那些都是些很成功的职教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被大家放到了高等教育之后,人们观念中,读职业教育的人都是没考上大学的。怎样才能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上来,怎样才能成功的运作,我们可以在国外和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区别中找到启发。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外、培养模式 一、职业教育的典范——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就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和升华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支持,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给予学校物质上的支持。这种模式对德国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都是即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现在中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呈现更加细化要求,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喝多方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的入学资格;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选择企业实用的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实训与实习教学等。这些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二、最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美国职业教育CBE 美国职业教育的的主要培训机构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从很多资料发现,在美国,像我国职业中专、职业高中这种完全具

教育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风正扬帆正适时 ——修武县王屯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修武王屯教育集团2014年9月筹备成立,一年多来,着力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改变王屯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认可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挑战与机遇——王屯教育集团顺势而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内部思变的强烈需求。王屯教育集团的诞生也是从内向外开始的,这要从王屯乡小学教育的原来的状况说起。 现状一:王屯乡共有6所小学,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119人。六所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周流小学、付屯小学、黄村小学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到教学效果发展比较先进,而其余三所小学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习村小学紧邻修武县城,尽管教学质量很好,但对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县城学校的诱惑远远大于身边的村小,学生流失严重,每到招生时节和开学初,挂在校长和老师们脸上的都是苦笑。延陵小学距武陟县城不足十里,留守儿童的增多,私立学校的冲击,加上占学校教师比例很重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老民师,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家长舍近求远,让自家孩子外出求学,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更多的孩子涌向了武陟各私立学校。董村小学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村中不和谐,造成教师思想情绪消极抵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王屯乡整体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

忧。 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超过50岁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有30多人,其中多数是转正的老民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低。二是教师流动性大,近几年,新分教师包括特岗教师补充的倒是不少,随着三两年稚嫩的适应期结束,还没为学校做多大贡献,就开始调离了。更为可惜的是从教多年的中青年教师,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成长为骨干教师后,不少人都选择调进县城,王屯乡成了“飞鸽牌”教师的中转“加油站”;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弱,专业成长路径窄。受大环境影响,教师普遍不愿意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不强,啃老本的比比皆是;单轨制小学,教师没有同科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多数靠自己摸索,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我乡教师整体素质。 现状三:学生流失严重。因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家长都选择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孩子送到修武、武陟等县城学校上学,特别是延陵小学、习村小学,全校学生由原来的二、三百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现状四: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一是不同村的群众之间要相互比较,哪个村的学校建得好,哪个村的学校破烂,一比较就会生出一些不平之气;二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引起大量优秀生源的流失,导致全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徘徊在低谷,造成王屯乡教育在百姓心目中核心竞争力的丢失,并逐渐产生恶性循环的怪圈。能不能找到一种出路,改变王屯乡小学教育的现状,这是一个挑战,成了王屯教育人夙夜难寐的困扰。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摘要]文章在梳理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界定集团化办学概念和内涵,并以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缩影,提出集团化办学优化路径:完善立法,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地位、运行规范、保障及激励机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包括校企“工作站”模式、“引企入校”模式、“对话”模式和“前校后厂”模式。 [关键词]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办学体制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在人才强国战略和工业强国战略的实施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地组建职教集团的热情高涨。但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初期阶段,职业教育集团数量众多,精品稀少,效能发挥有限。 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官方确定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目前,对于集团化办学这一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种现象是极其少见的。没有一个明确确定的定义和内涵,如何建立机制就是一个没有基础的事情,直接导致集团化办学无所适从。 第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按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不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行业型(或专业型)、区域型和复合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职教集团类型基本上属于前述第一种类型。陕西省现有的21家职教集团中,18家属于行业型,占集团总量的86%,区域性职教集团仅有3家,仅占集团总量的14%,而且均为院校主导,这也是我国现在职教集团的一个缩影。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职业院校如何退出集团化办学的主导位置专心办学,是我国集团化办学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此外,从职教集团的区域布局来看,其空间分布未能与区域经济布局有效衔接。 第三,组织结构松散,难以发挥集约效应。我国现存职业教育集团大多是松散的理事会制,其组织形式上不具备法人身份,没有法定的举办条件、主体权利义务、运行规则,没有统一的合作载体和管理机制,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非常有限,人、财、物等方面很难进行相互融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导致集团内成员的联系没有必要的约束和利益基础,关系极其松散。虽然有集团章程作为重要文件,但基本上形同虚设,多数职教集团仅仅是成员单位的简单叠加。陕西省已成立的21家职教集团均采用理事会制,章程中均明确规定“集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使集团内成员单位没有共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提出的“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要求,切实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现就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集团的概念。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教产合作体、利益共同体。其基本特征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为集团工作机制。 (二)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各职业院校加快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专业为纽带、行业为依托,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龙头,以相关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为成员组建了15个职业教育集团,对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但总体上看,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覆盖面比较有限;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缺乏活力;集团化发展的优势还不明显;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推进缓慢。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通过组建具有聚集优势和发展活力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实际,加快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共享共赢原则。在产权、所有制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 2

[计划方案]职教中心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职教中心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一、工会的基本情况: 20**年学校工会有工会会员268人,成立7个工会小组。20**年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了工会工作新局面,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作出了贡献。20**年获得区教育工会先进集体。 二、指导思想 20**学年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坚持“围绕中心,统筹兼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竭诚全力为教职工服务。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融入大局,抓实抓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我校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 三、工作要点: (一)完善教代会制度,深化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继续坚持和完善一年两次教代会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工作向教代会“二报告一测评’制度,以上两项制度是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新的教代会规定程序开好教代会,确保大会工作质量。做好大会提案征集工作,并进行优秀提案评比工作,发动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促进学校发展和学校党政联系教职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年底做好工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健全教职工利益诉求的表达、反映、沟通、解决机制。教职员工利益诉求能否有效、便捷、无顾虑地得到表达、反映、沟通、解决是衡量一所学校民主建设水平的一个标志,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除了教代会、教师座谈会、校长信箱等传统形式外,进一步健全定期的民意汇集制度。确定固定时间,由工会或专门工作小组组织召开教职工自愿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投诉、举报、 第1 页共3 页

职业教育呼唤蓝翔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呼唤蓝翔办学模式 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今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当作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6月23日至24日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办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职校理论教学与学生实操相脱节,学校教学以理论为主,实习时才把学生送到校外的工厂,导致学生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就业后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蓝翔技校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的办学理念,实行把工厂搬进学校、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工厂",打造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融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习,在实习中能以"工人"角色,全方位全过程体验"工厂"环境,既学习掌握生产技能,在实践中印证理论,也培养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市场销售等能力,从而为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就业提供全面的素质保证。此外,蓝翔技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单元,学生学会一个单元,即进行实习,再学下一个单元,再实习,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技能知识。 正是由于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才成就了今天无可复制的蓝翔,现如今我国的职业类院校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做到像蓝翔这样毕业能开店、上岗就能干、百分之百就业的学校凤毛麟角。蓝翔也真正达到了用人单位抢着要,交钱预定都满足不了盛况。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使得蓝翔技校从当初简陋的小院,发行成为如今职业教育的佼佼者。30年来,蓝翔技校坚持“以零距离就业指导教学”的办学方向,坚持把“工厂搬进学校”的办学模式,立足特色,不断创新,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层次技能人才40余万,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突出成绩。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 学的若干思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着。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 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职业教育工作计划doc

职业教育工作计划 职业教育直接涉及民生,关系就业再就业,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民生事业。XX县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市职教攻坚计划和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制定了职业教育攻坚方案,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召开了职教攻坚动员大会;与乡镇政府签定了攻坚目标责任书,落实了三年攻坚总的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各乡镇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相关文件,召开了动员大会,分解落实了任务,层层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二、狠抓落实,全力推进 抓好招生工作,扩大中职规模。 1.统筹两类高中发展,确保职教生源。一是实施“稳普高,强职教”发展战略,对普通高中实行限额招生,超计划录取的,不予注册学籍。二是继续实行中职春、秋两季招生制度,明确招生范围为初三、高三在校学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三是强化中职招生目标管理。在落实中职校招生任务的同时,落实各初中校送生责任,双管齐下,确保

圆满完成招生任务。 2.抓好资助工作,增强职教吸引力。加强了国家资助政策特别是职教助学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加强了助学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确保按标准100%覆盖受助对象,提高落实政策的知信度。 3.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要求中职招生必须做到“六公开”、“六严禁”、“五不准”。教育行政部门对外公布了中职招生举报电话。各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与教育局签订了遵守招生纪律执行廉洁招生、廉洁送生承诺书。招生期间,县教育局派出督查组,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加强督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 多方筹集资金,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从XX年起县财政每年设立20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各乡镇财政每年设立2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并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二是每年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三是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费的10%-20%和省财政扶贫资金的10%用于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 加强基础建设,扩大职教规模 1、扩大XX县城镇职业高中建设规模。把汝宁一中、教师进修学校、城镇职业高中合并,使目前的城镇职业高中扩大到占地40亩、5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总投资1800万元:汝宁一中、后龙亭广场的布局调整及拆迁需资金300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摘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

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校乡联合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学制,农闲进行理论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致富带头人。依托县农职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网络,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县、乡农村职成学校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

芜湖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芜湖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芜政[2014]39号),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打造教育名城助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价的对象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的对象是全市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或备案的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集团,优质学校办分校的核心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结对帮扶工作的帮扶中小学、幼儿园。 组建优质学校教育集团、开展优质学校办分校、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一个学年的,可以向其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考核。 未完成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办分校和结对共建学年工作任务的县区不得推荐学校参加市级考核评价。(工作任务见芜教基[2014]58号) 二、考核评价的内容 依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芜湖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指标”、“芜湖市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办分校考核评价指标”和“芜湖市中小学、幼儿园

结对帮扶考核评价指标”。优质学校办校区考核评价指标参照优质学校办分校考核评价指标执行。(考核评价指标见附件) 三、考核评价的方法 定期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工作从2014-2015学年起至2016-2017学年止,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查自评和组织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得分85分以上的(包括特色分在内)为优秀。 分类考核评价。对已成立优质学校教育集团的,以教育集团为单位进行考核,分集团化办学(包含优质学校办分校)和结对帮扶两项工作进行评分;对未成立优质学校教育集团,实施优质学校办分校和结对帮扶工作的,以核心学校为单位进行考核,分优质学校办分校和结对帮扶两项工作进行评分;对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的,只对开展帮扶工作的优质学校进行考核,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评分。 四、考核评价程序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工作分自查自评、县区评价、市级评价、实施奖补四个步骤。 1、自查自评:每年8月31日前,各优质学校教育集团核心学校、优质学校办分校核心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帮扶学校认真对照标准,逐项逐条地对上学年集团化办学工作(包括教育集团运行情况、优质学校办分校和结对帮扶等)进行自查自评,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自查自评结果和报告。

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docx

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摘要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是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支持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 以及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其主体地位渐进发展的具体表现。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开展配套教育体制改革,是企 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企业;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社会责任;政府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51-05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认 识不断地深化。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1] ,强调的是企业参与。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就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予以了重新界定,提出了“职业 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的命题。 目前,我国学界对职业教育发展三大因素中的政府、学 校进行过长时期、多角度的分析,但从企业角度进行的研究 还不深入。“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命题的提出 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企业为何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一)企业深度参与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主要体现为在政府(主要 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下开展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几乎没有涉及到行业、企业领域。在此过程中,人们逐 渐意识到企业参与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 最大瓶颈在于企业参与不足。由于行业、企业没有被有效纳 入改革系统,导致职业教育改革只能在政府、学校之间进行,人才培养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就 业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脱离行业、企业办教育,不能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在低水平的实训 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上面,本质上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 费。因此,有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成为近年来探索 的重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于强调职业院校的主体 地位,始终把企业作为“被合作者”,是企业“有限”参与 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在现有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除了被动提供相关设施、场地外,很难 真正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同时除了将职校学生作为相 对廉价劳动力使用之外,也很难将企校合作与自身的短期利 益或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与 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旁观者。“企业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教职成[20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就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1.深刻理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健全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

2.准确把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形势。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础还比较薄弱,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和参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3.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育人为本、依法办学的原则,鼓励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扩大职业教育集团覆盖面。到2020年,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基本形成。

2020年职业教育工作计划

2020年职业教育工作计划 1、出版或编撰工作 (1)专著《成长漫话——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研究》(11月送交出版社) 本期的校本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 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2)编撰《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概览》 (3)参编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 (4)编辑出版《普通话训练》学习资料 2、重大调研:职业院校教学情况调研(5月完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 (1)职成所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湖南省职业院校公 共英语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2020年立项)(3月完成结题) (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研究》 (2020年立项)(3月完成结题) (3)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证研究》(2020年立项) 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 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 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4)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2020年立项)(12月完成结题准备) 4、积极推进全省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1)全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的指导 (2)与长沙、株洲等市州开展职业教育研究战略合作

(3)组织学术交流、优秀论文评选、专题研讨等群众性研究活动,积极推介优秀科 研成果。 5、教材建设 (1)编辑出版高职数学教材 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修订中职公共课教材数学 6、组织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培训 (1)学生科长培训 (2)德育教研室主任培训 7、承办第四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1)评审系统招标、开发、应用 (2)网上评审工作组织 (3)结果的推广与应用 8、职成教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1)职业院校长联谊会(12月) (2)职成教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12月) (3)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选(4—7月) (4)职成教学会课题管理 9、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在对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全 省职业教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推动职 业院校加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考核等常规管理。 10、完善职业教育评价总体框架:研究职业教育评价的框架设计、评价项目、评价机 制等,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4-01-20T13:29:22.7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苏爱香 [导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 苏爱香(东营市河口区教育局山东东营257200) 为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配套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实行的,对于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提升职业素质,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促进职教教育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前,职业教育模式单一,学制固定,培养周期长,轻实践重理论,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储备与企业实际相脱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职业教育脱胎于计划经济,缺乏明显的适应性,办学模式单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校企合作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就业相结合,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它丰富了工学结合的内涵,把学生融入企业,就是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教育面对的市场大多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岗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使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育走向职业岗位,使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较早掌握生产实践能力。 再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最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当前,部分中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实训教学的难点,就是实习教学设备少,教学任务重。而实训教材离不开对先进设备的使用,所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软硬件条件,合理调配资源,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依据 近年来,关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予以认可和支持。从文件出台的内容看,校企联合办学的探索是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体现出从鼓励为主到政策法规的具体化,再到用税收、教育经费等明确手段进行凸显的过程。1991年国发第5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发展行业、企事业单位办学和各方面联合办学,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技术工人方面的优势和力量。这是国家以决定的形式,鼓励企业利用技术、硬件方面的优势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中来。2002年国发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决定中,对校企联合办学采用的方式进行了细化,为联合办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国发35号《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结合,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2006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07号《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期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提高思想,抓住机遇。校企合作,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大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克服“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弊端,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坚定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真正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扬长补短,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目标。 2.慎重选择目标企业。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种情况、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等,要在认真分析我们职业学校优势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对接。企业不仅是依法合规设立的主体,也应是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学校主动与之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实训的效果,也有利于保障学生就业。 3.构建合作约束机制。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组织领导机制,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对接工作。双方要签订合作协议,清晰界定权力义务关系,明确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报酬等条款,发生纠纷时,按照约束性条款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4.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不仅具备学生实训不可或缺的设备、技术,更具有教学上无法比拟的工作环境。因此,要真正利用好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中,把生产现场当作教学课堂,学生直接进行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这样既可以完成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增加收益,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双赢目标。 5.强化实训学生的安全管理。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训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习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实训期间安全管理责任人,措施到位,奖惩兑现。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著。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 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支配人财物;三是复合型关系,兼具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松散型教育集团的特点。 要根据办学需求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是上述办学模式的一种,也可以尝试新的办学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还应指出,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模式。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间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倡导首创精神,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新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生真正受益,家长和社会认可。 第三,集团化办学要尊重规律长期积累。 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时间较短,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建构比较薄弱,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是提倡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今后,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关系将由创建初期的抱团发展,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享、联动和创生,即基于个性的资源共享、基于共赢的成员联动和基于自主的协同创生。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需要以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互利合作为前提,做好集团文化认同和整合工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作共赢。 二是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以一所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龙头”学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拉郎配”会导致“削峰填谷”,甚至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期积累。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期积淀、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简单堆砌。集团成员校要依托名校的软环境,如文化基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经验以及办学声誉等,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使学校的文化得到重塑,制度得到完善,质量得到提升,特色得到强化。要探索集团化运作规律,在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共享机制、校长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