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语句停顿

翻译句子、语句停顿
翻译句子、语句停顿

考点名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点:

(1)留:把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官职、职称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保留不译。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2)补: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补出来,将数量词和分数相应部分补足。如:“果地震陇西”中省去了“于”。

(3)删:指将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删去不译,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部分都可略去不译。

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可略去不译和“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偏义复词,陪衬部分“来”,也没有必要译出。

(4)换:指如果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古文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单音词,古文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古文中的说法现代汉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翻译时都应换成现代汉语。另外词类活用词应该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也应换成本字。

如:“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应译为“边防”。“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应译为“高官厚禄”。

(5)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

(6)贯:即意译。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

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个句子中的“开张”是扩大的意思,“圣听”是对皇帝听闻的一种尊敬的说法,现代汉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只能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翻译。整句话可译为“确实应当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古文今译方法:

1.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例1:

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原文: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

译文:又请求学种菜蔬。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上面的译文紧扣原文,字词落实,句法结构基本上与原文对等。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由于古今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今译时对原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增补词语也是必要的。

例2:

原文:逐之,三周华不注。(《齐晋鞌之战》)

译文:〔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

译文在“追赶”前补上了省略的主语“晋军”,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把状语“三”调整为补语。如果拘泥于原文,译成“追赶他们,三圈围绕华不注山”,就不符合“达”的要求。

2.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例3:

原文:凌余陈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楚辞·九歌·国殇》)

译文:阵势冲破乱了行,车上四马,一死一受伤。埋了两车轮,不解马头韁,擂得战鼓咚咚响。天昏地黑,鬼哭神号,片甲不留,死在疆场上。(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由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古文今译常见错误: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文言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

例如:

(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

例(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吾何爱一牛”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如果不明古义,就会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例(2)的“卑鄙”是个词组。“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识浅薄。可译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如果把这个词组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就误译成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

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这类错误也很多。

例如: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例(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

例(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不理解就会误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3.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

例如:

(1)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枚《黄生借书说》)

(2)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韩愈《送董邵南序》)

例(1)的“通籍”,意思是做官。古代中进士取得做官资格称“通籍”,意为朝廷中有了名籍。不了解就会误译为“精通书籍”。

例(2)的“举进士”是“被推举参加进士科考试”。

如果不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就会误译为“中了进士”。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准确通顺地翻译古文,最重要的是结合上下文准确地理解每一个词。以上虽然列了一些常见错误,不过从考试的角度说,这样的问题不常遇到。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掌握古文翻译方法上。

古文直译: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

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

(1)原文: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

(2)原文: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宋·蒋捷《一剪梅》宋·蒋捷《一剪梅》宋·蒋捷《一剪梅》

对译:谁为做事?谁让听我的?调整:为谁做事?让谁听我的?

(3)原文:邴夏御齐侯。(《齐晋鞌之战》)

对译:邴夏驾车给齐侯。调整:邴夏给齐侯驾车。

(4)原文: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

对译:晋侯饮赵盾酒。调整:晋侯使赵盾饮酒。

(5)原文: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对译:先生不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收债到薛地吗?

调整:先生不觉得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到薛地收债吗?

例(1)的“女”是前置宾语,翻译时要调到动词“容”的后面。

例(2)的“谁”、“孰”是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翻译时要移到介词“为”和动词“令”后面。

例(3)的“御齐侯”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宾语不是行为的目的物,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翻译时词序应调整为“给齐侯驾车”。

例(4)中“饮”与“赵盾”之间是古汉语特有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今译时,词序应调整为“使赵盾饮酒”。

例(5)的“羞”是意动用法,“于薛”是补语,翻译时要调为状语。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

原文:三而竭。(《曹刿论战》)对译:第三次便泄尽了。

增补:第三次〔击鼓〕〔士气〕便泄尽了。

原文在“再”、“三”之前承前省略了谓语动词“鼓”,在“衰”、“竭”前面省略了主语“士气”。翻译时分别补出“击鼓”和“士气”,这样才能使语意清楚。增补词语时应该慎重,要“惜字如金”,只有在不增补词语原意就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增补。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原文:狼度简子之去远。(《中山狼传》)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

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如:

(1)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下庄公和公叔段。(《郑伯克段于鄢》)

(2)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3)原文: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译文:“道”可以用言词表达的,就不是“常道”。

原文(1)中的人名、国名都保留不译;

原文(2)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也保留不译;

原文(3)中的“道”、“常道”都是具特定含义的哲学概念,也保留原貌。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

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考点名称:语句停顿

语句停顿:

即断句。古代的文献典籍是不加标点的,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历年的高考对断句尤其是文言文断句这块也很重视。

给古文断句可分四步进行: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要注意的是,借助特殊词语断句,要建立在明确词意的基础上。例如“曰”译为“说”的时候,后面断句。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如“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可以根据对称的句式结构断成“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停顿常用的六种情况: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语句停顿点拨:

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八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如:

①“今/天下/三分”(《出师表》)“今”是一个词,“天下”又是一个词,不能把“天

下”断开,“今”和“天”不能连读。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是两个词。“中”是其中,“间”是夹杂,两

个词不能连读。

③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为古今异义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

顿。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如: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

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②余闻之也/久。(《伤仲永》)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也”表提顿,按意义应归于前。

二、八个规律

1.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 如: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⑦其一/犬坐/于前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如:

①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

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然则/北/通巫峡

③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⑤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

⑥已而/夕阳在山⑦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

④告之/于帝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犬坐于前。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八种方法,而这八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三、特殊说明

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①虞山是山名。

②他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今/天下三分

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技巧突破: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

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

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犬坐于前。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英语技巧:容易翻译错误的10个句子

容易翻译错误的10个句子 1. It is two years since I smoked. 误:我抽烟已经两年了。 正:我戒烟已经两年了。 析:在“It is +时间段+since 从句”中,若表示时间的since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持续性动词,则这个时间段是从这个持续性动作结束时算起。如: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was here. 她不在这里已经十年了。 2. All of us are not for the plan. 误:我们大家都不赞成这个计划。 正:并非我们大家都赞成这个计划。 析:all/both/everything 等用于否定结构时不表示全部否定,而表示部分否定。如:Not both of them are right. (并非他们两人都是对的。)又如:She doesn't like everything here. (她并非喜欢这里的一切。) 3. We can't be too careful in doing such experiments. 误:做这样的实验,我们不能太仔细。 正:做这样的实验,我们必须非常非常仔细。 析:“can not……too……”句式表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越……越好”。如:We can 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too much. (对于现代科学的价值,我们无论作怎样的评价也不算过分。) 4. She isn't hungry a little. 误:她一点也不饿。 正:她非常饿。 析:“not a little ”意为“很”、“非常”。“not a bit ”和“not in the least ”则意为“一点也不”。如:She isn't hungry a bit. (她一点也不饿。) 5. The man is too strong not to lift the box up. 误:这个人力气不够大,不能把这只箱子提起来。 正:这个人力气很大不会提不起这只箱子。 析:“too……not to do……”结构表示“很……不会不……”、“非常……必然会……”的意思。“too……to do ”结构则表示“太……而不能”的意思。试比较:Lin Dong is too wise no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刘东很聪明,不会算不出这道题。)I am too tired to walk. (我太累了,走不动了。) 6. He isn't a farmer and a worker.

盘点平常用英文容易翻译错的25个句子

盘点平常用英文容易翻译错的25个句子 1.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False: What’s your job? True: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2. 我很喜欢它。 False: I very like it. True: I like it very much. 3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False: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True: The price is right. 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4. 用英语怎么说? False: How to say in English? True: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

《六国论》翻译【部编版必修下册】

《六国论》重点句子翻译【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重点句子翻译: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因而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翻译: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翻译: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翻译: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 ⑤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翻译: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翻译:(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翻译: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⑧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翻译: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⑨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翻译: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坚守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⑩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翻译: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作战失败了而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翻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结局)也许还不是轻易能判断的呢。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翻译:(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大家)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饭都咽不下去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自取下策而沿袭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重点句子英汉翻译专项训练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重点句子 Unit 1 1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Jenny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珍妮 2 What’s his name? His name’s Tony.他叫什么名字?他叫汤尼。 3 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Gina .她的名字是什么?她的名字是吉娜。 Unit 2 4 Is this your pencil?这是你的铅笔吗? Yes, it is.是的,他是。 5 Is this my pen ? 这是我的钢笔吗? No ,it isn’t. 不,它不是。 6 What’s this in English ? 这用英语怎么说? It’s a pen. 钢笔。 How do you spell it?怎样拼写? “P-E-N”. “P-E-N” Unit 3 7 This is my friend .这是我的朋友。 These are my friends.这些事我的朋友们。 8 Thanks for the photo of your family. 谢谢你的家庭照。Here is my family photo .这是我的家庭照片。

Unit 4 9 Where’s the baseball? 棒球在哪里? It’s in the backpack. 它在背包里。 10 Where are his keys? 他的钥匙在哪里? They are on the table. 他们在桌子上。 1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12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能带些东西来学校吗? Unit 5 13 Do you have a TV? 你有一台电视吗? Yes ,I do./ No ,I don’t.是的,我有./不,我没有. 14 Does she have a soccer ball? 她有个足球吗? Yes , she does ./No ,she doesn’t.是的,她有。/不,她没有. 15 Let’s play soccer.让我们踢足球吧. That sounds good.听起来不错. Unit 6 16 Do you like salad ? 你喜欢色拉吗? Yes ,I do . 是的,我喜欢. 17 Does he like pears? 他喜欢梨吗? No, he doesn’t. 不,他不. 18 She likes bananas. She doesn’t like salad.她喜欢香蕉.她不喜欢色拉.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1 一个词变成一个句著名翻译家奈达说,“翻译就是翻译意思”。言外之意,翻译一句话不能逐一翻译一串个别的单词,也不是翻译某种句子结构。初学翻译的人之所以译得不好,就是因为摆脱不了原文各个单词和句子结构的影响,总觉得英语中每一个词译成汉语都是一个词。殊不知,为了说明原文的意思,有时候要将一个词译成几个词,乃至一个短句。这就是翻译中对某些词的…增益?。例如,英语中有些单词相当于汉语的一个词组:read“看书”,drive“开车”,giggle“咯咯地笑”,stumble“蹒跚而行”,等等。这些相对而言还比较简单,一般英汉词典上都能查得到。再如,英语句子中有大量的“副词+动词”的结构(副词也可能在动词之后)。在不少情况下这种结构可以译成汉语“副词+动词”的偏正结构(汉语中副词修饰动词时只能放在动词之前),许多人往往用“……地”来译所有的英语副词,如:(1)They were patiently listening to him. 他们在耐心地听他讲。(2)He quickly stood up. 他很快

地站起来。(3)I will gladly join you in the work. 我会乐意地和你一起工作。这三句中都用了“地”字结构,第一句还可以,后两句就显得有点“翻译腔”,“地”字似乎可以省去,可分别改译为:“他很快站起来”和“我乐意和你一起工作”。但是这三句中的副词和动词仍然译成了偏正结构,这是因为三句中的副词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但是,是不是英语中所有的这种结构都可以这么译呢?请大家考虑一下下面这一句应如何翻译:This is a NATO matter and any comment on it should 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将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译成“合适地来自北约”显然不通。从意义上看,appropriately与其说是表示动作come的方式,还不如说是表示其结果,因此该词应抽出来放到后面,将此句译为:这是北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的评论应由北约做出,这才是适宜的。再请看下面这一句:Law enforcement cannot responsibly stand aloof. 如将此句照字面译成“司法部门不能负责任地冷漠”会让人不知所云。问题在responsibly这个词的处理上,它也不表明动作的方式而是表示一种结果,因此可将此句译为:司法部门对此不闻不问,那就是失责。 例如:1. In the late 14th century, Marco Polo famously made his way along trade routes from Italy to China.十四世纪后半叶,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沿贸易通道来到中国,因而一举成名。 2. Their commander wisely judged to be safer in their works than in the field.他们的指挥官认为留在战场上不如呆在工事里更安全,这是很明智的。在翻译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另一个副词的结构时,有时也不能一概译成“……地”结构,而需要将该副词抽出来加以增益,才能说明其含义,如: 3. Chimpanzees are the animals closest biologically to humans.从生物学角度看,大猩猩与人的关系最亲近。 4. Tami said it was possible, just statistically unlikely. 泰米说有这样的可能,但是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又不太可能。 5. The second child she dreamed of might now be medically impossible.她本来还想要一个孩子,从医学角度来看,现在是不可能了。 6. Only 18 percent are officially unemployed. 据官方统计,只有百分之十八的人是失业者。 7. Real-estate prices in downtown Manhattan looked prohibitively expensive. 市中心曼哈顿的房地产价格贵得使人望而生畏。 8. She was remarkably silent when the others all talked and laughed.别人有说有笑时她却沉默不语,显得很突出。 9. It was a vast and treacherous landscape, but breath-takingly beautiful. 这是一片广阔而变幻莫测的景致,但却美得令人惊讶。10. A schoolmaster, finding such errors in a schoolboy?s essay, would be justly indignant. 小学老师在学生的作文里发现这样的错误一定会生气,而生气不是没有道理的。11. Voters were understandably confused by the identical Caser names on the ballot, and the split vote sent the real candidate Caser down to defeat in the primary. 选举人被选票上一模一样卡瑟的名字弄糊涂,因而选票分散,导致真正的候选人在初选时就落选,这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候,形容词做定语或表语时,也无法用一个词将其意思充分表达出来,翻译这个形容词时也需要进行增益,如:12. The sleek turbines of the American windmills mad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ense. 美国造了许多风力磨坊,这从经济和生态角度看是有道理的。13. Now we stay a respectful distance him. 当然不能将a respectful distance译为“尊敬的距离”,应将这一句译成“我们对他敬而远之”。14. He had a sound feeling that idioms were the backbone of a language and he was all for the racy phrases. 他感到习语是语言的主要支柱,因此特别主张用生动的短语,他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15. The prisoners of war are allowed to write censored letter. 战俘们可以写信,但信件要受到检查。16. We should be very cautious when buying expensive things and ask ourselves if we are making a

六国论导学案及答案

《六国论》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虚词及句式。 2、能准确背诵并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及段落。 3、提炼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基础知识巩固】 一、重要实词积累 (一)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率.赂.秦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抱薪.救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赵之君()洎.牧()以谗.诛()革灭殆.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胜负之数.()(二)找出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孤危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后秦击赵者再 (7)刺客不行 (四)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日削月割 理固宜然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义不赂秦 (3)不能独完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李牧连却之 (五)解释划线的词语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 思厥先祖父 4.暴秦之欲无厌 5.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7.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 始速祸焉 9.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0.洎牧以谗诛 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一词多义 (1)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2)暴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 (3)事以地事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犹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终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始始有远略始速祸焉 (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 (8)得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 然后得一夕安寝 二、虚词 1.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举以予人 (5)洎牧以谗诛 (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7)至丹以荆卿为计 (8)苟以天下之大 (9)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10)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而 (1)赂秦而力亏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二败而三胜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之 (1)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较秦之所得 (3)苟以天下之大 (4)子孙视之不甚惜 4.与 (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句型翻译专项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句型翻译专项练习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七年级英语(上)句型翻译专练 1.这是我的朋友迈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高兴见到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叫什么名字她叫玛里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是2378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你的地址是什么东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用英语(中文)怎么说文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这(那)是你的电脑吗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些是公交车吗不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钢笔什么颜色绿色.

常常翻译错的英语句子

1. 我很喜欢它。 False:I very like it. True:I like it very much. 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False: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True:The price is right. 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False:What’s your job? True: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4. 用英语怎么说? False:How to say in English? True: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False: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True: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m afraid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but I can’t,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没有英文名。 False:I haven’t English name. True: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阅读题里可以说是最考验技术的,下面是历年来高考生最容易犯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个误区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陈太丘与友期》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翻译:陈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独自离开了。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定同行,却舍弃人家而离去。”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诫子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再学习上获得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衰残掉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哀叹,又怎么来得及呢? 《狼》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汉译英容易译错100个句子练习

01. 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正]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0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 [正] Tastes differ 03.他一向嘴硬,从不认错。 [误] He has always got a hard mouth and never admit a fault. [正] He never says uncle. 04.老师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 [误] The teacher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正] The teacher likes this honey-lipp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05.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因为他经常拍老师的马屁。

[误] The st udent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pats the teacher’s ass. [正] 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licks the teacher's boots. 06.你听说了吗迈克把他的女朋友给甩了。 [误]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broke up with his girlfriend. [正]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dumped his girlfriend. 07.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误]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 [正]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08.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满意的时候。 [误]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other mountain is higher than the one he’s standing on. They never feel sa t 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最容易翻译错的25个汉语句子

最容易翻译错的25个汉语句子 1. 我很喜欢它。 False: I very like it. True: I like it very much. 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False: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True: The price is right. 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False: What’s your job? True: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4. 用英语怎么说? False: How to say in English? True: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False: 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True: 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m afraid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没有英文名。 False: I haven’t English name. True: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重点句子翻译

《庖丁解牛》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5、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 为迟。 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伶官传序》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欤?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祭十二郎文》 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 穷期矣。 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春夜宴葱弟桃花园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项脊轩志》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庖丁解牛》 1、它同《桑林》的舞蹈节奏合拍,同《经首》的舞蹈节奏合拍。 2、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到这种程度呢? 3、现在(宰牛)的时候,我用精神去接触牛,却不用眼睛看,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精神意愿在活动。 4、(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 5、虽然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见那里难以下刀,十分警惧因为它而小心翼翼,目光因为这个原因而集中,动作因为这个原因而放慢。 6、提起刀站着,因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因为它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擦拭好了刀然后把它收藏起来。 《阿房宫赋》 1、六国灭亡,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2、(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 3、长桥横卧在渭水上,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 4、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5、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只是哀叹如果不引以为鉴,又要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六国论》 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不是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2、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3、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4、等到太子丹用荆轲的计策,才招致了祸患。 5、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呢。 6、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7、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伶官传序》 1、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3、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4、难道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6、那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才智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祭十二郎文》 1、假如知道会这样,即使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2、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3、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4、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也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5、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难道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春夜宴葱弟桃花园序》 1、那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 2、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 3、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把一派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 4、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 《项脊轩志》 1、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2、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事情值得高兴,也有许多事让人悲伤。 3、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2017新人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课文句子翻译练习试题全册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课文句子翻译练习总结 根据所给汉语完成句子。 1.、我爸爸总是周末跟朋友们一起打篮球。(weekend) My father always plays basketball with his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放学后忙吗(busy)___________ after school? 3、你会唱歌或跳舞吗?Can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和小孩子们相处得好吗?(wi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ids? 5、你能帮助孩子们(学)游泳吗?Can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打电话622-6033 找张衡。(call) Please___________________ 622-6033. 7、我们的摇滚乐队需要两名好的音乐家。 We________ two good ______ in our ___________. 8、你非常擅长讲故事。(good) You are very ___________________ stories. 9、他们会给你讲故事,你又可以交朋友。(friend) They can _____________, and you can ____________. 10、那么我们需要你帮助说英语的学生开展体育活动。(speak) Then we need you to help with sports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没有太多时间吃早饭,因此我通常吃得很快。(quick) I don't have ________ time for breakfast, so I usually eat very ________. 12、在晚上,我要么看电视要么玩电脑。(either) In the evening,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y computer games. 13、学生通常什么时候吃晚餐他们通常六点四十五吃晚餐。(quarter) When do students usually eat dinner? They usually eat dinner at ____________in the evening. 9 / 1 14、她中餐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lot) She eats________ fruit and vegetables for lunch.. 15、在晚上,她做作业,通常还游泳或散步。(take) In the evening ,she does her homework and usually swims or ______________. 16、她知道它对身体不好,但它尝起来不错。(taste) She knows it's _______________ her, but it_______________. 17、你什么时候穿衣?(dress) When do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通常从六点到七点锻炼。(from)I usually exercise _______ six _______seven. 19、我四点半从学校到家。(past) I get home from school at _______________. 20、你到学校要用多少时间?(how)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to get to school? 21、所以这些学生靠滑铁索来过河上学。(ropeway) So these students _______________ to cross the river to scho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