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

当代文学下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学术思潮,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的专栏。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阐释。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对现代文学史写作的一次自觉反思,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观念论”和“主体论”讨论在文学史领域的延续和深化。

2、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 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3、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的一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4、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5、寻根文学:进入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6、先锋小说: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出现了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便是以马原的《拉萨和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为肇始的“先锋小说”潮流。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有的人将其归入现代派小说之中,但更多的人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7、新写实小说:又称“新写实主义”, 80 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他们热衷于对现实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8、开拓者家族:作家蒋子龙工业改革题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系列,以《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为代表。还有车篷宽、高盛五、牛宏等一系列未脱离乔光朴模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总体上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上敢于开拓,有着正直高尚、坚韧不拔的人格精

神。他们成为了当代工业改革家的代名词。

9、张洁:是位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精神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文革结束后,以《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步入文坛。作品注重探索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既有理想主义的高蹈,又有关注现实的思索,更有女性意识的不断深化与张扬。

10、《人到中年》:作家谌容的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品。主要描写中年女医生陆文婷因长年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肌梗塞、基金死亡的悲剧。揭示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在庄严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和不胜负担的工作重担、生活重担之间的矛盾困扰。作品尖锐而深刻地提出了人才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以及知识分子政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把中年问题加以升华,提到人生价值这一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高度,使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性和尖锐性。

11、张承志:1948年生,回族,籍贯山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生院。1981年毕业,现为自由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老桥》《北方的河》《错开的花》等。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等。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理想主义的光彩。一方面,他把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作为自己创作的母题与基调,另一方面,他的作品还渗透着凝重的历史感和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热烈的情思。

12、《爸爸爸》:是韩少功的重要作品,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中篇小说通过塑造丙崽这个艺术形象,把人物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以批判的立场对整个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深省。不停留在表面的伤痕、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人性作无情的剖析,对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能够找出共通的心理黑暗,抓到人性共通的问题,发人深省。

13《红高粱》:莫言代表作之一。写了一个并非新颖又是极其简单的抗日故事。作品以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生命意识作为基调,对整个农民的心理进行原生态的描写,交织着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

14、马原: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辽宁锦州人。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以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为界,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以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创作。之后发表了一系列在叙事方式上极具先锋性的作品。他的小说出现了既非虚构又非写实的特点,所叙述的故事往往是不关联的片段。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

15、余华:浙江人,当代作家。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余华小说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他的"冷漠叙述"。其先锋性和颠覆性明显地体现在他所惯常实用的文类性颠覆。代表作《现实一种》《死亡叙述》《鲜血梅花》《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16、朦胧诗:新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是以舒婷、顾城、杨炼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等;曾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

17、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新时期十年的话剧作家。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引起较大反响。以《绝对信号》引起广泛关注。在探索戏剧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强调"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戏剧是剧场的艺术",必

须"承认舞台的假定性",因而应该强调剧场性;承认戏剧中的"叙述性","不受实在的时空的约束",根据剧作的艺术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时空关系"。代表作《车站》《现代折子戏》《彼岸》等。

18、《车站》:戏剧作家高行健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无场次多声部的戏剧。剧情发生在城郊一个公共汽车站。剧中不同的主人公为了不同的目的赶车进城。从生活的现实逐渐进入抽象的境界,最终达到荒诞。作品以公共汽车作为象征,将生活的不合理、不公正乃至生活的荒诞表现的淋漓尽致。剧作明显受到《等待戈多》的影响。

19、《随想录》:作家巴金晚年所著散文集,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完成,共150篇,合42万字。作者以时间顺序编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成为新时期乃至当代最为重要的散文创作成果之一。是巴金“以散文的形式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竖起的又一座丰碑”。

20、《哥德巴赫猜想》:徐迟的代表作。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第一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陈景润也成为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作品以写人物尤其是当代新人形象为主,主题取向的主旋律意识也颇为鲜明。它最先关注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1、现实主义冲击波: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在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人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他们的创作仍有着对于人的生存本质的勘探、对于个体生存困境的表现的特色,但他们小说的当下性特征和情感性特征显然得到了强化,艺术表现上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为90年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的可能性。

22、女性小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已经开始自觉的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这一批女作家包括了穿越80年代和9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作品具有典型的私语化倾向,同时还有结构性女性写作倾向。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这一类的小说作品被称为“女性小说”代表有王安忆《长恨歌》陈染的《私人生活》、徐坤的《白话》等。

23、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亦称"新状态小说"、"晚生代小说",是指朱文、韩东、鲁羊、徐坤、刁斗、李冯、王彪、述平、邱华栋、毕飞宇、刘继明等一批年轻作家创作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以当下生活为题材,将个体的生存状态置于显著的地位,描述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挣扎与奋斗,表现人生的坎坷与艰难。深刻地展示了现代人的复杂内心。在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形态和人生观念时,作家们着重突出了对欲望的书写。代表作邱华栋的《闯入者》、毕飞宇的《雨天的棉花糖》、韩东的《障碍》等。

24、《白鹿原》:陈忠实第一部长篇小说。以渭河平原上白鹿村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围绕白、鹿两家几代人的争夺和冲突,全方位地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存状态,勾勒出一幅凝重深厚的社会历史画卷。作品显示了陈忠实驾驭宏大叙事的非凡能力。结构完整而对称,内涵丰富又不滞重,是90年代中国文学一部难得的长篇佳作。

25、文化散文:在80-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他们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