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活页1——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与教育的结合,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2.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教学资源溃乏,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只能向教师学,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使他们难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师也是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共享,难以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素材性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建立与学校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不能等靠商家的开发,要实行几条腿走路的办法,立足于数学课程,立足于教师参与,立足于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

我校是市新城区重点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到位,做到了班班通电视、电脑,但由于适合我校数学教学需要的资源严重匮乏,十分有限的资源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加之老师应用能力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库建设与管理机制,也致使校园网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我校现状,我们决定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并不是指教育资源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教育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将教育资源看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网络环境:是指以计算机为媒介,并以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超文本链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环境。本课题中的网络环境,是指与学校相连的Internet、本校的校园网、网络教室。

2、校本化资源:是指将有关的现代教育资源,根据校情、师情、学情,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能适用于本校教师、学生等人员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学习、辅导、查询、交流等活动的资源。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建设:是指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

4、应用: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与机会,更加有效地让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其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

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目前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多种。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识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重视和尊重,任何正常儿童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并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和丰富人性的形式。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要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不言而喻的。

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较为完善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一个适用的、高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

2、利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变革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通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优化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以优化的数学学科教学过程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两者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4、通过建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形成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资源教育网,实现自主式和开放式网络教育环境,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有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的更新、管理机制。

五、研究内容

1、探讨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

2、培训教师掌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的使用及教学应用,利用其建立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实现教与学实践的创新。

3、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

4、探讨通过建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5、探讨如何形成有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的更新与管理机制。

六、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为指导,科学、系统地设计研究方案,安排研究进程,建设高效适用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力求探索出实现最优教学效果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2、实用性原则

所建设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对教学应用的支持要灵活多样,满足不同教师不同方式的教学需要。其呈现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需要或个别化辅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3、目的性原则

为达到运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帮助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材料要做到:①直观(或间接直观)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科学系统,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便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③信息容量大,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④沟通信息反馈渠道,便于学生相互学习、交流;⑤教学模式新颖、科学、实用,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

运用观察、访问、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创新思维的数学情景和数学问题,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故事和案例。

3、行动研究法。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系统、科学地解决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按照“设计——建库——应用——评价——修正”五个步骤,建设、完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变革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产生和完善研究成果。

八、研究思路与过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的建设,将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进行设计,按小学数学知识要点进行分类构建,以适应教材的变化,方便教师以往工作的积累。

1、数学资源库的结构

A、数学素材库

数学素材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能被直接引用的基本材料,以图片和文本方式呈现栏目设置有:(1)基础知识:各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

(2)数学史话:介绍与各种数学知识相关的渊源、由来和数学背景。

(3)数学故事:介绍与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名人轶事、趣事。

(4)数学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再现数学知识,并配以漫画。

(5)生活数学:与各知识要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商业。

(6)数学课件:完整的或按知识点制作的电脑CAI课件、网络课件、电子教案。

B、专家库

教育专家或教师的优秀说课、教学设计、数学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研究成果等集中起来,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C、基本题库

包括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能力测试、项目研究等综合性实验内容和综合性、思考性较强的数学奥林匹克课外讲座资料。

D、日常教学问题库

精选教师遇到、发现、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及其反思。

E、教学研究信息库

2、数学资源库的建设:

(1)我校订购了大量的资源软件,包括浙K12资源库、中教育星资源库,还有各种素材光盘、教学软件等,但由于各家均有自成一套系统,很难整合,部分资源也不适应我校教师的需求,需要根据学校校情、学情,充分发挥智慧的力量进行二次加工、二次创作,生成大批具有原创性的资源,然后对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数学资源库中,从而形成数学资源库的基本框架;

(2)因特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数学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像K12、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教师个人网站、学科专门网站等;这些网站都对用户免费开放,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资源进行下载、修改,然后导入资源库比较,成为校本化资源库建设的重要补充手段;

(3)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4)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如教学示教录像片、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期中、期末测试试题、优秀教案、比赛课件等。这些资料极具利用价值;可以将这些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资源。

在数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学生个性发展性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课堂教学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的应用

应用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积累第一手材料,总结经验。实验教师通过建设数学教育资源库――应用(发现问题)――优化资源库――再应用,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我们采用数学网站形式作为资源用户的前端应用环境,后台则采用数据库对资源存储进行管理。以数学资源为核心,按照小学数学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以及教师使用习惯设定不同的栏目及资源内容;在此基础上还提供基于资源的教学应用工具,使资源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使用习惯,并为我校数学资源库的推广奠定基础。

具体应用内容为:

⑴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

⑵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探索

⑶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

本课题实施的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启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资源库建设,撰写立项申请和实施方案,通过课题立项,与各级教研机构建立联系,获取支持和信息来源;建立资源库平台,对课题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化数学资源库(含主题网站),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学资源库,不断充实内容,收集整理工作稳步进行;不断在课堂实践中进行验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应用价值。

各小组及成员撰写小结报告及相关论文。

第三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总结验收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资源库,维护资源库,在互联网上进行开放,进一步提高其应用,加强与同行交流和沟通,有条件的话可与一些商业公司合作,积极推广数学资源库。

撰写总结报告和论文,迎接验收。

课题结束,但于网络环境的数学资源库的研究将继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新城中心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校本化资源库。

3. 总结一批成功案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型案例、信息技术主题学习网站等

十、组织与管理

课题组相关单位、人员的分工及职责(明细表)

单位/人员分工与职责

主持人邦倩负责课题研究总体设计和组织研究活动、实验活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总结报告等

成员杨宏负责课题总体规划设计和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总结

成员程根云黄正香李文燕负责拟定课题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制定有关检测指标及量表,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原始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归档和分析研究,整理统计资料数据,归纳总结实验成果,进行效果检测评价。组织开展结题论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做好上下联系工作等等。

成员阮晓一负责校园网、小学数学校本化资源库的建立、管理、维护。

十一、研究措施

1、完善设施设备

争取上级拨款,进一步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条件,完善校园网络,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提高教师素质

①、加强学习。组织研究人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形式有:外出培训、专家讲座、集体备课、教师座谈等,努力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②、积极实践。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课堂教学比武,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研究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经验总结能力,全面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

3、加强制度建设

①、完善岗位责任制,课题研究和课题研究的管理由校长负总责,教学副校长具体指导规划,教研主任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其他研究人员负责整个实验。

②、成立课题管理机构,聘请省、市、区电教馆专家作顾问,负责组织力量,统一规划,加强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强信息反馈和监督调控,及时发现、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③、加强设备和经费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全面开放学校“校校通网络”,保证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④、实行课题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实验制度和课题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江西省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资源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组

2011年6月6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