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记者”校本课程标准剖析

“我是小记者”校本课程标准剖析
“我是小记者”校本课程标准剖析

实验小学锦东校区“我是小记者”特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新世纪,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臵,为了让自己具有“全球化的思维”,为了让自己在明天的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迫切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提高自己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胆识,增强与人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敏度,提升判断力,在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试验,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充分突显自己的个性,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教材的编制者,校本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

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是小记者”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二、基本理念

素质教育是中国跨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教强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正是学生语文综

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打破年级界限,系统学习有关课程:新闻摄影、新闻写作、新闻采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对学生

(1)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学习的积极态度,在实践性活动中,学会质疑、探究,学会聆听,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树立“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学会利用各种符号和工具与他人交流养成尊重他人、诚实自信、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3)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进而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关爱社会,树立强烈的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对教师: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转变教育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学会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创设轻松、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每一位学

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3)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对学校: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相互补充,加强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可选择性,增加学校和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结合,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

(2)探索课程管理、评价制度建设新形式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民乐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其教育目标也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目标的有效补充和有益完善。作为国家民族艺术的瑰宝,其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能力,即让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音乐之情,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设置

一、新闻摄影

概念用拍摄照片的形式,以摄影画面的视觉形象,加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报道新近发生的令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事件,叫新闻摄影。

特性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时效性等;

体裁图片新闻、配文新闻照片、专题新闻照片

工具构造、特性、摄影时的技巧、对作品的处理

方法主题选择、构图艺术、常用技法、彩色摄影与黑白摄影的不同艺

编辑新闻摄影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的方法

以集体讲座的形式,结合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时效性等。

借助摄影机的结构图以及各种规格的摄影机,引导学生认识新闻摄影工具的构造、特性以及使用技巧。

带领学生以各种主题为中心进行摄影练习,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互相学习借鉴;将部分失败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更直观地感知摄影构图时常用的选焦、定景、抓拍等技法。

将自己的摄影作品输入电脑,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技术处理、修饰等技巧。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摄影作品配以简单的文字加以说明,突出主题。

二、新闻写作:

什么是新闻?简单地说,就是新近发生的对大家都重要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新闻的由来-----为什么会产生“新闻”呢?这主要是人们需要互相了解,并需要了解各地发生的事情,以利于采取适当的行动。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人就已经运用语言和符号来互相交流新情况了,这实际上是新闻活动的萌芽。随着文字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书信新闻和手抄新闻开始出现了。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的传播方式、范围、速度、内容发展了根本性的变化,相继出现了印刷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和电子新闻等等。

新闻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它是新闻体裁与新闻报道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调查、图片资料等等。从狭义上讲,专指一种消息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等。

我们这里讲的新闻,主要是从广义上讲,因为小记者写新闻不会只用消息一种形式,而需要多种形式。

新闻的四个基本特点----举例,引导学生感受新闻的特点:

第一,新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是说,新闻必须报道最新鲜的事情,而不是讲已经过去的事情。譬如,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等事情一发生,马上报道出来,就是新闻。如果当时不马上报道,事隔很久才写出来,那就不是新闻了。

第二,新闻是对重要事情的报道或评述。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比方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或者某人研制出治癌新药,等等。因为这些都与人们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记者报道或评述这些事情,就会受到欢迎。如果你写“张三和李四今天打了一架”,这虽然是新发生的事情,但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情,没有报道或评述的必要。

第三,新闻应当让事实说话。记者的任务,是把已经发生的重要事实,准确地、简单明了地、完整地报道出来,让读者或听众自己去看、去听、去想,而不是由记者大发议论,或者添油加醋地描写。比如,你晚上坐在电视机旁,听播音员报道南非当局迫害黑人的消息,播音员只是客观地告诉你事实,则不是说:“我非常讨厌南非当局,他们坏透了。”等等。为什么呢?因为事实是最有力量的。

第四,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相反。

围绕这个中心目的,新闻应当担负起影响舆论的重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人认识什么是儿童新闻。毫无疑问,小记者应当以写儿童新闻为主。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儿童新闻也是新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新闻及其特点,对于儿童新闻也是适用的。

教材前言,以“形象人物对我说”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什么叫儿童新闻?就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新闻,它以报道有关少年儿童的事情为主要内容。请特别注意,“写给少年儿童看”七个字,是儿童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主要特征。

儿童新闻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新闻。这个说法告诉我们两条原则:第一,儿童新闻应当遵循一般新闻的规律;第二,儿童新闻必须照顾少年儿童的特点。

首先,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儿童新闻应主要选择那些与我们少年儿童关系密切的事实。当然,这并不是说,儿童新闻只能报道孩子的事情,也可以把大人的事介绍给小朋友。但是,儿童新闻必须以报道少年儿童的事情为主。对于小记者来说,自然应当主要采写少年儿童中发生的新鲜事。

其次,在新闻形式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那些适合我们少年儿童心理与知识水平的形式,让小读者们喜闻乐见。例如,报告天下大事(也叫时事报道),《中国少年报》采用“小灵通”广播台的形式,《中国儿童报》用“小孙周游列国”的形式,都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

第三,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应当使用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语言,而不要去模仿大人话。儿童语言有哪些优点呢?浅显易懂,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小记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用儿童语言写儿童新闻。

那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鲜事,选择什么写呢?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记者采写新闻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题材内容选择得好与不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注意选择少年儿童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人新事是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抓这种内容,较容易给读者以启示和鼓舞,从儿童新闻来说,也一向把它列入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小记者的目光首先要盯在新人新事上。

第二,注意抓住我们少年儿童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儿童新闻是给孩子们看或听的,必须反映孩子们的愿望。许多时候,大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事,小孩子并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像大人那么高;同样,小孩子感兴趣的事,大人可能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怎么办?还是应以孩子的情趣为准来写。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儿童新闻。

第三,注意反映广大少年儿童的苦恼和要求。为孩子说话,是儿童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小记者的神圣职责。小记者也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向报社提出各种建议。

朝这三个方面努力,你就会具体感受到什么叫儿童新闻了。同时,也会发觉小记者是大有可为的。

实战演练——学习新闻的写作

基本体裁新闻的组成部分

消息“火眼金睛”—标题(基本概念、构件、特点、制作技巧)

“凤头”—导语(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技巧)

“猪肚”—主体(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技巧)

“豹尾”—结尾(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技巧)

通讯

评论

图片新闻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

根据以上内容,教材分消息、通讯、评论、图片新闻、其他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九章,每一章再分四个版块呈现给学生

一、以“××”形象对我说的形式,从理论上向学生简要讲述新闻消息、通讯、评论、图片新闻等几种体裁新闻的基本含义以及它们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各类报纸加以辨别】

二、“鉴赏”:

充分利用成功的或者失败的作品(可以收集现成的,也可以以周围学生的作品作为材料),组织学生在比较中加深认识。

三、“小试牛刀”:组织学生尝试在鉴赏的基础上对不成功的作品加以修改,在修改中熟练各项技巧。

四、“大显身手”:组织设计各项活动引导学生放手体验,自我生成。

最后“锦上添花”:将各自的作品上交,在大家的帮助下再上新台阶。

【例:消息】

1、展示一组较规范的消息,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的基本组成部分,加上讯头、背景、结尾构成一则完整的消息。

2、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解剖标题(讲述标题的概念),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单眼皮”(单行标题)和“复眼皮”(多行标题)。介绍构成多行标题的眉题、正题、副题、纲要题的位臵与作用。设计实践活动:阅读

报纸,寻找各类标题的各个部分,巩固标题的知识。

3、给“眼睛”化妆,如何让妆凝练、和谐而不浮夸——介绍标题制作八招。分别举例加以说明:1宜事法、2名言法、3设问法、4幽默法、5引语法、6排比法、7衍名法、8对仗法的制作技巧。设计练习——给标题改头换面,结合新闻写作小组写的新闻稿,或者报纸上的新闻稿的标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各种形式的标题,在练习中同学间、师生间互相交流,不断巩固,使其最终能熟练地制作各种简洁明快、特色鲜明、生动活泼、严谨朴实的消息标题。

4、锻炼你的“眼力”——制作导语(讲述导语的概念)

以掷飞镖的形式吸引学生,教会学生11条写导语的技巧:直接表述法、设臵悬念法、数字对比法、拟人修辞法、化静为动法、特写镜头法、提问作答法、小中见大法、巧用背景法、古诗名句法、有意重复法。配以简单的文字,并分别举例加以说明,教师摘抄部分导语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结合身边的新人新事熟练地撰写导语。

5、精彩回眸——写好主体

在优秀消息的示范下,学习写好新闻主体的四个“法宝”:①紧扣主题,精心取舍;②起承转合,逻辑清楚;③生动轻松,流畅自然;④重金点缀,锦上添花。阅读自己撰写的、报纸上的新闻稿,看看他们在主体的撰写上运用了哪些方法,并对其作出评价。根据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练习撰写一则完整的新闻稿。

三、新闻采访:

采访类型社会采访、人物专访、即兴采访、电子采访等

获取新闻线索观察法、聆听法、调查法、挖掘法、追踪法、阅读法等

采访的方法“一对一”式、“一对多”式、“多对一”、通过参加会议、用眼睛采访、通过问卷调查采访

采访前的准备明确报道思想、熟悉背景材料、拟定采访提纲、选择采访的时间、地点、必备的采访物品

采访礼仪声音洪亮、恭敬谦虚、简明扼要,落落大方(仪表自然,着装整洁、善于倾听、交流、排除干扰,全神贯注)掌握自我介绍时经常使用的语言

提问艺术提问方法:正面问、侧面问、反面问、追问法

提问时注意:一次只问一个问题、提问要短不要长、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采访笔记笔记内容:记要点、记疑问点、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记想到的

笔记的窍门:选适合的笔记本、设计好笔记本、写好文字与符号、用好录音机、加强平时训练

采访整理整理要及时、整理的内容:整理笔记(通读笔记、标注页码符号、初拟写作提纲)、整理录音、3、核实材料(向采访对象问、向其他知情人问、向书籍、字典问)、写好新闻稿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首先引导学生了解采访是小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协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小记者入门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功;

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采访记录片,如央视的《艺术人生》、《谈话》教育频道的《成长不烦恼》,学校学生自己拍摄的的优秀的采访录像等,进而能正确地区分各种类型的采访,如社会采访、人物专访、即兴采访、电

子采访等,并以文字叙述的形式结合教材展现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采访的特点,使其更好地掌握。

以形象人物对话的形式(教材)呈现并引导学生探寻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有:观察法、聆听法、调查法、挖掘法、追踪法、阅读法等;并举例加以说明。

对于一名优秀的小记者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邀请学校已有的出色的采访小记者,邀请专业大记者以讲座的形式讲述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该注意什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着重从确定采访对象、准备相关资料、设计提问、调整情绪等方面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系统学习采访的相关技巧:首先,展示学校学生原有的优秀的采访记录片,组织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归纳出采访时的礼仪、语言技巧:首先要声音洪亮,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自信;其次要恭敬谦虚,不要说大话,让人反感;再次要简明扼要,落落大方。衣着整洁,面带微笑,全身放松,掌握自我介绍时经常使用的语言,如:

#“您好,我叫***,是***报的小记者,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是***学校的学生,也是***报的小记者,很高兴能和你交流。”

#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非常荣幸。”

#“我想就******的问题,听听您的看法”

……自信镇定地表达自己的采访意图,并以文字加以生动的图片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模拟采访,做到“推销自己不害羞”!

其次,善于提问事半功倍。教材以《经济日报》资深记者艾丰爷爷总

结的六种“不要提的问题”为引子,列举部分身边的不成功的采访记录,使学生掌握几种提问的方式:开门见山式的基本提问类型,引导式的提问类型,追问式的提问类型,假设式的提问类型和激将法提问类型,(随时与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各种类型的采访提问,在不同的情况下让学生更真切、更清晰地感受、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享受其优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活动,设计采访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采访,在这一过程中让其感受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何列好采访的提问提纲。首先向学生展示多份优秀的提纲案例,在学习中总结:事先要了解本次采访的对象是谁(个人或单位)?有什么特点、历史,熟悉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明确此次采访的目的在哪里等,以集中提问的方式设计能使采访对象乐于开口说话,并且能使之逐步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和说中事情的要害的问题。列举部分不成功的采访提纲引导学生在逐步修改中体会感知。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采访活动,一般一周一个小主题、一月一个大主题。校内可对身边的校领导、老师、同学进行采访;走出校园对会人物进行采访。采访学校、社区的一次活动;采访身边的突发事件;社区里的特殊文化景观,还有各地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纪念馆等进行采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访综合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A、个性化原: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丰富多彩,

做到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灵敏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集多样感受于一体,集多种体验于一身,获得全面丰富而深刻的体验,鼓励每一个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的独特风格和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特长,如新闻采访上的特长、新闻摄影的特长、新闻写作的特长、编报设计的特长、电台报道的特长等,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

B、亲历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利用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充分创设实践的机遇与环境,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学生臵身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在不断观察,实际操作中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反思,不断创新,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实施不应当局限在课堂、束缚在教材、限制与教师和学校,必须是开放的,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活动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变化而变化,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课程的实施既要求各个教师的共同协作,又要求学校、教师、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在共同的探讨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D、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

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小记者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建议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1)《课程纲要》的评价:

评价课程的目标是否明确清楚,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定。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水平,从创新精神到实践能力,从知识观到价值观、人生观等,还要考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不同发展,承认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评价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成长记录袋”等多样化的方法,关注学生各个发展阶段的

情况,使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更清晰、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坚持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等相结合的原则。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

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定期评价《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进度计划,检查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实施情况,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总结、,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以此丰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五部分、课程管理建议

学校特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教导处和艺校办公室具体负责课时安排、教师安排和活动场的安排;课程内容研究与改进,进行课程指导;总务处负责器材落实,后勤保证;教师——课程的实施者,具体进行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参与、体验。

课程的管理坚持灵活性原则,对课程实施中的同题随时加以调整,及时改进,以取得成果。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落实国家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又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教研室小学室的要求,现拟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

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本学期,开发出一套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具有序列性的第二册学校课程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监督,并注重积累,编写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方面的校本课程,编写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丛书,形成“体现个性、具体实用、富有活力”的特色。并且使教师真正做到不仅会教教材,而且会编教材,成为科研型教师。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开发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教材名称的具有序列性的1—5年级第二册校本课程。每册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版块的内容,每个版块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初定为2—4课内容,课时内容各级部自主安排,确定好后交教导处审定。必要时,可更换单元课题。加上单元评价,每个单元大致为20页,每册书80页左右。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1

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8.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

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0.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

小学各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新课程理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

小学校本课程研发

小学校本课程研发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文化教育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国家课程的学习为主体。由于国家课程整齐划一,又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及各种考试的压力,对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限制,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明显不够。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可以打破学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的现实。无论是全体学生共修的校本课程还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选修课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是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表达成的途径是否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评判一节思想品德课是否高效的标准,是看这一节课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看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 我个人认为评判一节思想品德课是否高效的标准,是看这一节课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看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是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表达成的途径是否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即我们追求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之外,还包括“有效用”和“有效率”。 (1)“有效果”。即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要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要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要促成学生在基本方法与态度上的有效转变;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才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准则之一。 (2)“有效用”。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学生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促成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以学习求发展”的基本态度与能力,使得学生对当今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不能影响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兴趣与能力的发展。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色。 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有效率”。从教学结果上来说,无论是对学习效果的追求,还是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应建立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条件下,都应追求低时间投入,高效果高效用产出,要为学习留下足够的自主发展机会和发展精力。从经济学角度说,即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学产出,主要指知识的获得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学投入,主要指教学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一般地说,教学效益与师生有益收获成正比,与师生教学所耗时间、精力、物力成反比。 因此,我们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把效果、效用、效率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争取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教学文案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落实国家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又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教研室小学室的要求,现拟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

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本学期,开发出一套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具有序列性的第二册学校课程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监督,并注重积累,编写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方面的校本课程,编写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丛书,形成“体现个性、具体实用、富有活力”的特色。并且使教师真正做到不仅会教教材,而且会编教材,成为科研型教师。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开发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教材名称的具有序列性的1—5年级第二册校本课程。每册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版块的内容,每个版块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初定为2—4课内容,课时内容各级部自主安排,确定好后交教导处审定。必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构建“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在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向,可从以下方面对高效课堂进行评价。 1、目标的恰当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板书的系统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

三年级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 教学本章内容可用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热爱集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 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 四、想一想 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 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 五、课堂小结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后记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序言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 ?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达标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 为稳步推进课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构建高效课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高效课堂达标任务 一、编写导学案(10分) 导学案的编写落实到个人,在研讨时,主备人未能拿出导学案初稿,每次扣2分,并按《泰和四中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教学常规”第二款,每次扣考评分分。 严格按导学案模板提供的环节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在集体研讨会上,主备人提供的导学案初稿,如果被其他成员集体否决,主备人要重新编写导学案,并认定为工作失职,每次扣5分。并按《泰和四中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敬业精神”第五款,每次扣考评分分。 能一直坚持电子备课,该项加2分。 检查人:学科组长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40分) 按《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试行)打分,然后折算成40分标准分。 检查人:学科组长或挂科领导收集评分表汇总后,评分表交课改办公室存档备查。 三、认真撰写教学反思(10分) 每堂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反思和感悟”栏中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临时生成情况进行小结。周日晚年级组会后将个人的导学案交学科组长检查,每少一次扣1分。内容详细丰富的,每次可加分。 检查人:学科组长。检查结果交年级组,年级组汇总后周一公示检查结果。 四、检查学生导学案(10分) 学生导学案的整理、完善和补充情况教师要进行检查,可以先由小组长或学科代表进行检查,或者组间进行流水式检查,同时填写“组内评价”栏,然后教师进行跟踪检查或抽查(抽查面不少于50%,且C生必须检查),填写“教师评价”栏。这是对学生学习完成情况的督促和评价,是促进学生自觉处理学习遗留问题,学会归纳和复习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检查人:教务处、年级组,对班上C生导学案教师的检查情况进行抽查,教师检查每缺一次扣分。对所有学生的导学案会进行全批的教师,该项可以加2分。 五、上交一周课改小结(10分) 每周五上交一份课改小结到年级组,并将电子稿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学校课改(邮件标题格式:XXX(姓名)第X周课改小结),每少一次扣分。年级组每周一将上周课改小结张榜展出。 检查人:林明华、肖景槐 六、学生作业、测试卷批改(20分) 新授课后,要给学生布置适量作业,且全批全改。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每周不少于三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不少于一次。每少一次扣1分,布置了作业但是没有批改,每次扣分。作业足量,且能全批全改的教师,检查时可以加2分。测试卷要求全批全改,每少一次扣1分。 检查人:教务处、年级组。 七、期末考评(70分) 以期末考评“教学业绩”为得分。 以上所有检查,要求检查人保存所有的原始记录,每月汇总一次,学期结束时进行所有数据汇总,得出各人的期末总分,作为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 教务处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6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6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6篇) 第1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南安市天山小学-学年度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

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向素质转轨,书法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

足球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足球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一)评价原则 1、评价活动的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每一次评价就是对教学进行一次调控,通过评价,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不就事论事,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评价时,要对校本教材实施和开发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课程实施的效果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评价,首先做到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课程实施的各项内容;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三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3、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原则

评价采取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考核组评价四种方式,既体现自我反思,又体现民主参与,既体现客观公正,又体现科学合理。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4、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原则 每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考核组对教师和班级进行评价,评价采取听、看、查、问、测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课程实施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手段。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在关注比赛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合作的意识、团队精神的形成等。每学期根据教学任务,由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踩球、颠球、顶球、传球、运球、射门等项目的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之一,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并作为评定体育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及评分表

鸦儿沟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5分) 1、目标设置(2分):学习目标表述具体准确,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并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教师最后能够紧扣目标总结归纳。 2、层次划分(3分):研究导入技巧,导入要设计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紧扣学习目标,回扣学习目标,条理清楚。学生能从较高目标达成率上获取成功喜悦。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6分):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最大限度;推进过程紧凑但不慌张(2分)。每堂课设计不能有多余环节、语言和文字(2分)。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课堂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如概念公式、定理等(2分)。 2、呈现方式(4分):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在突出落实、确保效益的前提下突出“容量、思维量、训练量”(2分)。教师点拨、强调要从效果出发,点透、点到位(2分)。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10分):预习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自学积极,预习充分(5分)。学习兴趣浓厚,目标达成率高(5分)。 2、时间分配(10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5分)。预习检测5分钟左右,巩固检测时间达到10-15分钟。(5分)。 四、教学方法:(5分) 1、教法优化(2分):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能体现教者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2、学法指导(3分):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30分) 1、师生互动(10分):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和谐,问题解决到位(5分)。点拨疑难,解决难点,指导学法,总结恰当到位(5分)。 2、学生参与(20分):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5分)。小组长真正发挥分带头作用,小组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小组集体战斗力强,全部投入紧张学习,讨论效果好,学习质量高(5分)。展示省时高效,分层讨论解决问题,展示重点清晰突出(5分)。评价自然流畅,激励到位(5分)。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10分):课堂容量丰富,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5分)。展示人人有事干,非展示的学生每人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