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誉为中国“煤都”。

地下热水资源:全市有地热田3处,面积大,总量高,可采量多,并有一定的潜力区。地下热水除热能资源可以利用外,对发展矿泉疗养、养殖和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此外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太阳能,旅游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是一个资源宝库。

1.3社会与经济

政府部门重点深化农村经济、国有企业、财政、科教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五项改革,努力改善发展环境,使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生产增势强劲;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内外贸易繁荣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然而大同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工业结构调整尚需努力,地方财政尚需努力,城镇下岗再就业压力较大……因此,深入了解大同市的社会经济状况,仍需尽快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一、1954年版总体规划(1954-1972)

城市性质:大同市是煤炭、电力、建材、

机械制造的工业城市,是京包、同蒲线上

的重要城市

城市发展方向:旧城及城外周边

规划特点:

1、先生产后生活、偏重工业建设的总体

思路;

2、规划层次与内容明显欠缺,似为建设计划;

3、典型的“摊大饼”式的空间结构;

4、忽略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二、1984年版总体规划(1984-2000)

城市性质:大同市是雁北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以煤炭电力为主

的重要能源基地,是华北地区的重要铁路

枢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的工

业为重型结构,在发展主导工业的同时,

注重轻工业的发展。

城市发展方向:向旧城以外的南部、

西南部发展,御河以东地区为城市发展预

留用地,避开老城独立发展新区。

规划特点:

1、提出了绿化系统及文瀛湖风景游览

区生态目标;

2、划定了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森林保护区等长远发展保障目标;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目标不够明确,原则不够清晰,控制不够严格;

4、放弃了古城整体性、真实性的保护理念,由整体性保护降为了片区和点状保护,由此行成了对古城整体风貌大面积建设性破坏的开端;

5、未能将御东区域纳入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范围。

三、2006年版总体规划(2006-2020)

城市性质:大同市是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能源城市。

城市发展方向:以御河以东地区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

规划特点:

1、城市空间布局中明确提出建设御东新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

2、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设御河生态公园、文瀛湖公园,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目标更为明确。

3、对城市发展目标预期明显不足,对区域地位下降面临边缘化威胁认识不够,产业结构依然单一,经济发展缺少动力,城乡一元化结构不够明确,空间结构主城单一集中,城市特色缺乏张力。

4、在主城区内散点布置建设的各类大型工业,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不利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四、2011年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

城市性质:国家新

型能源基地与国家循

环经济示范区、现代先

进制造业基地、多元文

化相融合的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

产旅游城市、中部地区

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

市与综合交通枢纽城

市之一、京津上游地区

的生态屏障。

城市发展方向:向

东(御东)、向西南(口

泉)为城市主要发展方

向。

规划特点:

1、城市定位中强调了产业、文化、生态并举,明确了发展旅游城市的目标。

2、提出城市发展战略为:主副双城,协调发展;重组交通,优化联系;整山治水,修复环境;文化复兴,再现辉煌。

3、城市交通体系中对轨道交通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4、明确了城市产业以园区集聚发展为方向,但产业多元化预期不足,开发区工业用地的布置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城乡统筹发展。主城区逐步形成由城区、御东区、口泉区等组成的组团式用地布局结构。

城市规模合理化。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万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127平方公里以内。具体规模要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路、铁路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系统。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

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

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落实。要进一步做好云冈石窟保护区范围内的治理整顿工作。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要重视大同古城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的保护。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3.1 城市发展目标

历史文化价值复兴的示范。进一步挖掘大同文化名城的文物资源与文化内涵价值,形成以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价值复兴发展格局。

中部城市崛起的支点。整合自身和周边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构筑联系京津冀城镇群地区和国家煤炭—能源基地的交通大通道,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使大同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

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全面加强民生事业和居住社区建设,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步,建立起城矿一体化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2 城市发展策略

首先,应构筑面向北方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的资源输出型运输格局,转变为经济要素和各类资源的汇聚运输格局。逐步向综合型的科技城市或文化创新城市转变。

其次,要加强与不同地区之间的功能和产业联系。一是要向东全面融入京津冀城镇群,加强与北京的文化与旅游联系;同时加强与天津、唐山等的工业经济与商贸物流联系,并加强矿产原料等物资集运联系。二是要提升面向于中西部地区的节点服务功能,在煤炭-能源服务与资源管理功能方面加强与晋中、陕北等地区的联系;同时注重与内蒙古和蒙古国之间的经贸物流联系。

3.3城市发展规模

人口方面。近中期,大同中心城区的就业岗位主要以消化“两区改造”的安置人口为主。远期随着大同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物流和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将对周边地区人口产生较强吸引力。目前大同市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将近160万。预计2020年可达170万,2030年200万。

在城市用地方面。未来大同中心城市的用地增长主要采取“协调新区建设与老城、矿区更新的关系,走存量挖潜与外延扩张并重”的模式。考虑到未来大同“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动力主要来自新产业区的建设、城市对内对外交通设施和路网的建设,新功能区的拓展,老城与口泉居住区改造(沉陷区、棚户区改造为主)以及新居住区建设等方面;此外老城和矿区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绿地和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大力调整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4.1.1 推动城市空间的重构和扩张,顺应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

随着产业转型和多元化的推进,不仅对城市空间资源在数量上的需求扩大,对空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在提升,城市空间绩效或者说单位空间资源的综合产出需要提高。通过优化和调整,形成符合新产业结构的空间结构,是提升城市空间绩效的重要手段。

4.1.2 通过差异化政策推动城区、口泉、御东的功能提升

利用城市产业升级和多元化的契机,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的空间政策,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实现各种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空间绩效,形成功能有序、协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决定空间战略成功的关键之一。

4.1.3 通过控制战略性空间资源来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

对于大同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在产业转型和多元化过程中,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城市仍然是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形成合理布局,才能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多元化,同时减少对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为了建设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城市,应在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识别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空间资源,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因此,在城市扩展的主要阵地即新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重点是识别战略性空间资源,合理安排新中心、新产业区、对外交通枢纽地区等重要职能,并预先构筑完善的生态网络,为新区空间结构的形成打好基础。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4.2.1 主城:疏解老城、开发御东

通过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削弱御河的门槛作用,引导开发建设向御东集中。利用御东新区建设,安排古城的职能疏解,为古城改造、拆迁的部分居民和单位提供安置空间。同时,在御东安排区域性服务职能和新的产业职能,形成城市新的发展动力。

中心城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御河以西

古城片区:大同古城及其周边地区,是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应加强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和恢复,逐步疏解人口,向御东转移行政办公、金融商务等职能,强化旅游集散和组织职能,以十字街为核心组织商业服务职能,保留古城的商业氛围和活力。应通过土地置换等措施,全部搬迁片区内的大齿等工业企业。东小城作为古城向御东的过渡地区,应加强空间形态与古城的协调。

城西北片区:目前部队、铁路等单位占地较多,上风上水方向,发展条件好。近期应进行规划控制,避免无序开发,远期待时机成熟,将编组站向城市外围转移,并逐步置换部队用地,优化道路系统,可适当安排职业培训等职能,铁路和编组站可改造为带形绿地。

城西南片区:推动同车向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搬迁,在原址部分建设工业遗产公园。加强该片区城乡结合部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网系统。

城南片区:搬迁经开区城南片的工业企业,加强二电厂周边的防护隔离。加强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中村治理改造。城西南片区和城南片区位于未来主副双城的交界地区,处于整个城市的几何中心位置,近中期宜加强规划控制,为远景发展中不可预知的城市功能提供空间。

二、御河以东

御东核心片区:与大同古城隔河相望,是御东开发的启动区和核心区,是承担区域性服务职能的主要地区。在御河大桥东安排金融商务中心,在大同大学东侧安排行政文化中心。沿兴云路形成与古城呼应的东西向轴线,打造现代化城市景观。作为新区建设的启动区,要注重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并利用御河、文瀛湖等自然景观,形成纵横交错的生态绿化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吸引城区人口的转移。文瀛湖西侧应结合行政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安排部分公共

服务设施,包括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迎宾大桥东侧现检察院周边安排部分行政机关。

文瀛湖片区:包括文瀛湖东侧地区。调整绕城高速公路,安排休闲、度假、酒店等服务设施和中低密度住宅。经开区的南环路以北地区应逐步置换为住宅区和研发地区。文瀛湖南北两侧应保持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从马铺山至迎宾路的生态和视线通廊。

御东南部片区:位于御东核心片区以南,是御东新区远期开发的地区,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居住等配套服务,主要安排中高密度住宅。南环路南的滨河地区远期可安排市级商业中心,与古城商业中心构成一北一南两个中心。大塘公路沿线安排批发市场。

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向外搬迁污染严重的原料制药企业。在大塘公路沿线安排汽车改装产业园区,符合其公路运输大进大出的需要。在大塘公路沿线安排物流、仓储设施。大准线以东地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远景发展备用地,可结合机场发展临空物流、加工产业。

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利用周士庄站安排铁路专用线,作为大齿、同车、柴油机厂等装备制造企业外迁地,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延长产业链,形成装备制造业基地。结合周士庄镇,安排配套居住和服务设施。在周士庄站北,结合大张公路,安排铁路物流、仓储基地。

4.2.2 副城:构筑中心、完善服务

副城应利用“两区”建设契机,完善城市服务职能,通过构筑新中心、梳理道路交通网络、构筑生态网络,形成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工业企业逐步搬迁,铁路及编组站远期可作为城市轨道利用。利用引黄水库,组织郊野生态公园。同时利用甘河、绕城高速绿带等生态走廊,形成与西部山体、十里河生态走廊衔接的城市生态网络。副城地区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以生态走廊形成隔离。

4.2.3 历史文化轴

历史文化轴以同云路、大西街、大东街、兴云路为依托,西至云冈石窟,东至文瀛湖,是联系古城、新区的城市主轴和紧密纽带,是展现大同历史文化风貌的时空长廊,是承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空间载体,是保障古城职能疏解的重要通道。

历史文化轴自西向东依次连接:云冈石窟——云冈景区入口服务中心、公园——大同古城文化旅游中心——御河大桥——滨河公园——金融商务中心——大同大学——行政文化中心——艺术中心——文瀛湖休闲公园,全长约23公里。

云冈石窟至云冈景区入口段应作为主要的旅游通道,继续完善沿线绿化建设和景点组织,形成以云冈石窟为核心,包括周边景点的大景区;云冈景区入口至御河大桥段是展现古城风貌为重点的地区,要注意沿街景观的组织,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和恢复;御河大桥至文瀛湖的兴云路段是展现大同现代城市风貌为主的地区,与古城段一新一旧,交相辉映;文瀛湖段重在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文瀛湖东以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作为轴线的终点。

4.2.4 城市拓展轴

随着远期城市南部地区的逐渐开发,人口分布的重心将逐渐与历史文化轴偏离,为了引导远期大同的有序发展,规划在城市南部以南环路、开源街为依托,形成与历史文化轴平行的城市拓展轴,在带状分布的主副双城中,与历史文化轴共同构筑东西向的主要轴线。

城市拓展轴自西向东依次连接:塔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口泉新中心——十里河生态走廊——城南片区中心——新商业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倍加造机场,全长约40公里。

城市拓展轴是加强主副双城联系的重要轴线,是组织大同产业和服务职能、体现大同新时期城市风貌的重要轴线。应建设贯穿东西的交通性主干道,组织BRT、轨道等快速公共交通方式。近期应加强南环路的规划建设,做好校南街-南环路、公园南路-开源街的衔接规划,对沿线用地加以规划控制。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建设相互交错,城中村问题较突出:目前矿区的服务功能区与城区用地开始相连,并纳入了大量村庄用地。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空间资源管理混乱,迫切需要加强空间统筹与整合。

二、古城整体天际线风貌特色保护欠佳,名城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古城城墙、城内众多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内遗存不多的东南四合院街区大多年久失修、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城内大量新建建筑阻挡了传统建筑的天际线、视线通廊,景观冲突严重,如十字街(大西街、大东街、大北街和南关街)的建筑风貌千奇百异。

三、口泉御东发展不足,配套服务相对缺乏。口泉地区过于强化生产职能,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市场主导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少,显示出市场对该地区的发展缺乏信心。御东地区的发展以较分散的点状开发为主,御河西岸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开发与御河东岸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内外交通组织不尽合理,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对外交通煤运为主,货运枢纽作用不足。现状市区交通枢纽偏于北部和西侧,不利于城市拉开框架,对城市外围新产业园区的支撑也不足。内部交通有待完善,交通引导作用不足。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可以预见的是,在产业转型和多元化的推动下,大同城市空间将同时面对规模的扩张和结构的重组。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引导对于解决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并形成有序、高效的空间结构至关重要。

在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中,针对地区差异较大的特征,既要加强整合和协调,同时应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发展政策。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张中,新中心的选择、产业布局的调整是历次规划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本次战略规划不可回避的重点。

第6章总结

大三下学期在韩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1级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规划课程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名城的建设思想,认识了大武汉近些年的发展蓝图。在课上同学们听取老师的悉心教导,积极表达自己的规划想法,与老师的授课形成共鸣。课后我们认真复习总结,查找资料,在参阅世界著名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增长了对世界认识,扩大了视野,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城市规划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广泛涉猎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料。就我个人而言,在查找大同城市规划文献的过程中,对家乡在山西省、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以后家乡的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我们大学生与家乡乃至国内城市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身为资源环境学院的一员,我们更担负着规划和美化城乡的使命。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后为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大同市

[2] 中国项目咨询网:城市总体规划任务.2011年12月

[3] 城市设计价值研究·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内部论著(第21期规划价值研究).2012年4月

[4]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2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3月

[5] 徐辉.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2012年3月

[6] 《大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年).2008年3月

[7]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本质和观念

[8] 王静霞. 新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展望.2002年2月

[9]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综合篇)

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中等城市案例分析—宝鸡 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1班向洁华20125220107 一.概述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千阳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规划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2)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镇—长青镇—陈村镇、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镇—眉县县城—常兴镇—绛帐镇,为规划期内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态势。 (3)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集聚化发展态势。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规划调研提纲(1)

总体规划调研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 1.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 5.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 6.政府工作报告 7.人口普查资料 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 1.人口资料 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 2.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3.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发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

4.城市商业(含市场)现状及发展设想 5.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 6.城市居住设施(用地) 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7.城市教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 8.城市文化娱乐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9.城市医疗卫生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 10.城市体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1.城市宗教设施 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2.城市对外交通 内容包括: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及规划设想,铁路及城市轨道现状及交通规划设想,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 性质、交通运输手段,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 13.城市道路及交通系统 内容包括:各条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公共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宝鸡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前瞻性、高水平引领城市科学发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宝鸡市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凡在宝鸡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严格执行陕西省住建厅《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 第四条建筑基地面积未达到《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低限值要求的零散用地不得单独开发建设,小于500平方米的零散用地宜作为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和停车场、社区管理用房、公厕、垃圾收集和中转、配电所、雨水泵站等社会公共设施用地。 第五条依法批准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用地规划条件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暂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用地规划条件按照《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二节建筑间距管理 第六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日照应满足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旧城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

综合资料备注 1、统计年鉴(近10年)统计局或规划管理部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3、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4、政府工作报告 5、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 6、历次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镇)总体规划(文字或图纸)规划管理部门 7、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国土局 8、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相关的部门如交通局、水利局及环保局等 8、行政区划图民政局 9、1:5000或1:10000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 10、卫星遥感影像图(针对不同城市而言)规划管理部门 分类资料(基础资料汇编撰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大类: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项目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 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 13、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第二大类:经济环境调查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加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1、建筑平面图上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和地下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位置或尺寸。 2、测量放线标桩、地形等高线和取舍土地点。 3、移动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 4、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和机具的堆场。 5、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如搅拌站、高压泵站、钢筋棚、木工棚、仓库、办公室、供水管、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道路以及其他需搭建或建造的设施。 6、现场试验室。 7、必要的图例、比例尺、方向及风向标记。

二、设计步骤 1、绘制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待建建筑物、确定施工现场区域、设置围墙。 2、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 起重机械包括塔吊(有轨式、固定式)、井架、龙门架及汽车起重机械等几种。 塔吊的布置: 1)塔吊的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四周场地条件。 2)有轨式塔吊:一般应在场地较宽的一侧设建筑物的长度方向布置。 布置方法有:设建筑物单侧布置、双侧布置和跨内布置三种。 固定式塔吊:一般布置在建筑物中心、或建筑物长边的中间。 3)塔吊的服务半径。

4)起吊高度(安全高度) 5)起吊重量(最远距离、最重构件) 3.确定搅拌站、加工棚和材料、构件堆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能力范围。 1)加工棚:建筑物四周 2)仓库和堆场的布置。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需要和材料设备使用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布置、提高场地使用的周转效率。 3)搅拌站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以减少砼及砂浆的水平运距。 4、布置运输道路 1)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旅游总体规划调研资料清单

旅游总体规划 调查资料清单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2、规划区1:10000、1:5000、或1:2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上一级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上轮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的上位规划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3、规划区统计年鉴(近10年) 4、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5、规划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 6、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7、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市/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9、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10、其他资料:山岳、峡谷等特殊地貌、典型地质现象、地质剖面;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的村寨、民居、集市和节庆活动、风土民情;有关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城市所处的经纬度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市 (县)志】 2、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市(县)志】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市(县)志】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滑坡、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 载力、地下矿藏等【市(县)志】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 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 没范围的变化情况【市(县)志】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等的频次与特征 等。提供风向玫瑰图。【市(县)志】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市(县)志】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雨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 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内容简介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本轮规划在充分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凤翔县城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镇发展条件、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做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对城市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对凤翔县城建设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规划成果共提交基础资料汇编一本、说明书一本、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一本、图册一套(文本、图纸)。规划图纸内容包括:区位分析图、上位规划分析图、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等规划图纸48张,文本包括十六章节。主要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进行了阐述。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主要从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县域空间管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县域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中心城区规划 1.主要内容 ①规划年限:2015年—2030年。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②范围:南起雍城湖、西府大道以南约700米,北至三里河边,东至秦文路,西至雍城变电站。 ③城市发展定位:宝鸡副中心,西部地区白酒产业基地,关天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④城市发展方向:东扩西进、北移南优、集中成片、规模发展。 ⑤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两轴、三心、五区”。 ⑥其他内容 除上述主要内容外,规划还对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城区发展时序引导及规划管理措施建议等做了概述。 2.主要指标 ①人口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 ②用地指标 规划城市总建设用地21.49平方公里。 近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5.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1平方米;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701.1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35.06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7.46公顷,人均用地面积7.37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1.2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4.06平方米; 工业用地173.2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8.66平方米; 物流仓储用地87.17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36平方米;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36.8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21.84平方米; 公用设施用地13.6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68平方米; 绿地与广场用地307.8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5.39平方米。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 1.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5.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 6.政府工作报告 7.人口普查资料 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 1.人口资料 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 2.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3.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发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

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 4.城市商业(含市场)现状及发展设想 5.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6.城市居住设施 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7.城市教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 8.城市文化娱乐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9.城市医疗卫生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 10.城市体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1.城市宗教设施 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2.城市对外交通

(完整word版)场地规划

场地规划 概念 ?场地既是指某一块特定的地方。可以是多种多样,社区城市公园足球场等.场地设计(site design),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 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 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 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既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又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能合理有序地进 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基地周围 环境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规划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把规划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提及规划,就要考虑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这是对规划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 场地规划为了达到某种需求,人们对土地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的人工改造与利用。这其实是对所有和谐的适应关系的一种图示---分区和建筑,分区与分区,所有这些土地利用都与场地地形适应。 ?(二)场地设计工作的内容 ?一般包括以下7部分: ? 1.场地设计条件分析 ?踏勘现场基础上,分析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关键因素及问题。从全局出发,提 出场地总体布局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实现这些可行性的优化可能及存 在间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 2.场地总体布局 ?结合场地的现状条件,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 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平面布置,绘制空间形态透视图 . ? 3.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各种交通流线,避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根据初步确定的建、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停 车场、广场、出人口等交通设施的具体布置,调整总平面图中建筑布 置。 ?4.竖向布置 ?结合地形,拟定场地的竖向布置方案,有效组织地面排水,核定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场地各部分设计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标 高,合理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 ? 5.管线综合 ?协调各种室外管线的敷设,合理进行场地的管线综合布置,并具体确定各种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的走向、平面(竖向)敷设顺序、管线 间距、支架高度或埋设深度等,避免其相互干扰或影响景观。 ? 6.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

完整word版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docx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九节旅游规划 (16)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 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 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 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 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 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 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 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 第十七章附则 (75) 附表 1 :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 附表 2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8) 附表 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0) 附表 4 :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2) 附表 5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 6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