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案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案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案

从粒子到宇宙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的运动和静电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总结法、练习巩固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例1、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

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

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小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

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

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

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个杯子里的水全部变红了

C.汽车驶过沙漠地带,沙士飞扬

D.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

(二)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叫正电荷,另一种叫负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所带的电荷

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推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将被检验的物体靠近轻小物体,若相互吸引则带电,反

之则不带电;②将被检的物体靠近或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验电器的两个箔片张开则

带电,反之则不带电;③将被检验的物体靠近一个已知的带电体,若相互吸引或相互推

斥则带电,反之则不带电.

例2、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

A. 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C. 肯定一个物体带有电荷,另一个物体不带电荷

D.可能一个物体带有电荷,另一个物体不带电荷

小练习

1、大量事实表明,电荷只有类,而且同种电荷,电荷相吸.

2、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荷,实质是的转移

...电子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

(三)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2、微观粒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四)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2、光年(1.y):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1 I. y.=9.46×1015 m

例3、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

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

B、原子核带负电

C、中子不带电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小练习

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2、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将①银河系、②电子、③分子、④太阳系从大到小排列,其正确

顺序是 ( )

A. ④②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五、课内练习与巩固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细雨濛濛 B. 桂花拣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

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4、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来推断固体受热膨胀的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的数量增多 B.分子间距离变大

C.分子的运动已不受束缚 D.温度升高,分子间斥力变大

5、一根纱线很容易被拉断,而一根铜丝不容易被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纱线分子间引力比铜丝分子间引力小

C.纱线分子间有引力,铜丝分子间没有引力

D.铜丝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纱线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6、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D.用摩擦的方法可能创造电荷

7、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时都彼此相互吸引.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电荷

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图是 ( )

9、小明在学习了“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

10、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原来张开,后被一带正电的玻璃棒触碰后,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

开,下列选项中对“金属箔先闭合”这个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上的质子移动到金属箔上,与负电荷中和,使之不带电,所以金属箔闭合了 B.金属箔上的电子移动到玻璃棒上,与正电荷中和,这时金属箔不带电,金属箔闭合 C.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金属箔上,使两片金属箔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吸引

D.金属箔原来带负电荷,与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相互吸引,所以金属箔先闭合

11、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人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

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

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实验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究其原因是.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现在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

从粒子到宇宙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 了解纳米材料及应用 了解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温故而知新,站在一定的高度体会世界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检查学生完成课前布置的本章知识框架的归纳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生交流、展示、评价) 2、教师小结,并展示教师归纳的知识框架。 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_____组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为______m ,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分子世界 分子间有————. 分子一直处在——————中. 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力,还存在————力. 自然界中电荷只有———种,一种是———电荷,一种是———电荷. 静电现象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摩擦起电并不产生电荷,只是__________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更小的粒子世界:分子由____组成,原子由_____和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和_____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_____的更小粒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____电,电子带_____电,中子带______电. 宇宙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距今约______年的一次________. 宇宙探秘 群星:太阳是其中一颗_____星,地球是_____系 中的一颗_____星. 宇宙组成: 弥漫物质 河外星系 二、出示复习例题、学生练习、教师点拨 例1、下列四个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美味佳肴放在餐桌上,香气扑鼻 B .晒衣服时,衣袖上的水蒸发后变干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 D .在白开水中放入一勺糖,白开水会变甜 练习:(苏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的是( ) A .烟雾弥漫 B .雪花飞舞 C .香气扑鼻 D .尘土飞扬 例2、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 从粒子到 宇宙 银河系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点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3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5、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 36、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例如:花香四溢,盐溶于水,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等,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7、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8、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难以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0、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4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42、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小到大顺序): 43、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预习过程】 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 1、选择分子模型 [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例如: 。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静电现象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二、摩擦起电 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 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 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 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五、摩擦起电的本质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 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粒子和宇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基本”粒子“不” 基本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 一、走进分子世界 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 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 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 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二氧化碳呈棕红色) 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硫酸铜呈蓝色) 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

Ps:扩散现象 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 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 滴红墨水 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 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证据二:两块表面洁净的铅块,用力挤在一起,能互相吸引,甚至下面挂较重物体也不会掉下来。 证据三:分子间既然有引力,为何分子不吸引到一块儿去,而是要保持一定空隙?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斥力 证据三: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气体虽容易被压缩,但也不能无止尽压缩,说明分子之间距离太近,会互相排斥,存在斥力 Ps:①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小,但排斥力变小得快,所以吸引 ②分子间距离变小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大,但排斥力变大得快,所以排斥 设作用力相同时的距离为R0 当rR0时,吸引 且吸引力大的不易断 4、固液气 固体液体气体 分子间距离小中大 分子间作用力大中吓跑 运动是否固定固定某些范围内运动不固定 形状是否固定固定不固定不固定 体积是否固定固定固定不固定 5、单质分子和化合物 ①单质分子: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案

从粒子到宇宙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的运动和静电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总结法、练习巩固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例1、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 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 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小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 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

中考复习一轮复习导学案7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课时) 一、中考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防止静电的方法。 二、知识要点梳理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m。 2、分子间存在,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4、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由原子组成;卢瑟福建立了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盖尔曼又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构成的。 6、科学家们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大爆炸。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由和集合而成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中的一颗。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的距离遥远,人们用天文单位和光年做距离单位。1AU= m;1 l.y.= m。 三、直击考点 考点一分子 【典题演示】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说明。 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细雨濛濛 B. 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 【思维点拨】走进分子世界,你发现哪些规律? 。 【名题选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2013·南通)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A.花开时香气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3.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吸引,这说明. 4. (2012·常州)20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 如图7-1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 图7-1

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从粒子到宇宙 分子 1、分子的模型 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很小(数量级为10-10m)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的运动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液、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固体、液体、气体所表现出来不同性质,是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关系 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电子伏(eV) 发现各种微粒的科学家: 道尔顿一一原子,汤姆逊一一电子,卢瑟福一一质子,查德威克一一中子,盖尔曼一一夸克 摩擦起电 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及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宇宙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 0 0 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光年 1 .= X 1015m (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天文单位1AU=X 1011m (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宇宙诞生于约150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是:谱线红移

中考复习资料 第10课时 从粒子到宇宙

第10课时从粒子到宇宙 一、考纲要求 1.知道分子的概念; 2.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 3.了解纳米科学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4.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5.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6.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了解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7.通过阅读和查阅,了解人类已经取得的辉煌成果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8.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初步了解已经发现粒子的粒子,并记住其数量级.9.激发学生对物质结构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欲望. 10.了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主要的观点和理论. 11.了解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12.知道恒星是运动的,太空由无数的星系组成,了解宇宙大爆炸模型及基本知识.13.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二、知识梳理 1.一切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分子一直处在中,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且它们的体积很小,一般直径的数量级为m. 2.在固体中,每个分子靠得,且地排在一起,分子只能围绕某一点,因此,固体有一定的和. 3.气体中,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距离为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的倍以上,每个分子能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也没有固定的. 4.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____________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_另一个物体. 5.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___电荷.物理学中规定: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正电荷;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负电荷. 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__. 7.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一、选择题 1. (2018·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 ( 2018·山西)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现象表明 (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嗅气味鉴别物质 4.( 2018·广州)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如图所示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5. ( 2018·镇江)下列不带电的是( ) A.原子核B质子 C.中子 D.电子 6. (2018·随州)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 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7. ( 2018·泰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归纳本章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过程和方法:知道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 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 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己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 本章知识框架; 二、复习展开 复习展开1: 知识的理解与辨析 问题一:下列四个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 、美味佳肴放在餐桌上,香气扑鼻 B 、晒衣服时,衣袖上的水蒸发后变干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 、在白开水中放入一勺糖,白开水会变甜 问题二: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 A 、水分子之间有空隙 B 、水分子之间有引力 C 、水分子之间有斥力 D 、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拓展提高: (1)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 (2)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复习展开2: 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粒子 宇宙 本章知识 分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在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夸克 电子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宇宙的结构

‘1、人类在探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取得了那些辉煌成果? (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通过观察人们已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 天体结构系统。大致有哪些层次? (行星——恒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 3、人们在认识物质的结构是采用了“模型法”,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结论: 1、物质结构的微粒模型(分子) 2、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核和电子) 过程的了解与方法的运用 问题三: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提出 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树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屋里等角度可以说明什么? 问题五:在日产生活中,你能找到体现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例子吗?比一比谁找得多? 问题六:将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问题七: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分析星系的光谱,发现了“红移” 现象,该现象说明星系() A、靠近我们 B、远离我们 C、保持不动 D、缓慢振动 复习展开3: 体会知识的价值 1、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各种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请你通过阅读课本谈谈纳米材 料的一些特性及应用。 2、加速器是探索什么的有力武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经历,请同学说说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神州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飞行、返回,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延伸提高思考题 问题八:将一匙白糖缓慢的假如一杯满满的水利,糖融化了,可是满满的一杯水却没有溢出来,情节是这个现象。 问题九:现有两个模型:(1)在操场上乱跑的一群孩子。(2)在教室里坐着上课的哪个模型作为气体模型比较合适?它可以解释气体的那些现象? 三、聚集中考: 例1:下列例子中,不能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的理论来说明的是()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44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米。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______ 和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 和______组成。 6.太阳是_________ 系的一颗____星,地球是____的一颗____星,月球是_____的一颗___星 二.选择题(32分)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8.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9.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 A、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 B、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C、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在不停地对流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1.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 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 12.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习题

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 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 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 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 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原子结构的发现 19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一一原子后,就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 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1895 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 纱,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 说明其中一 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据此,科学家们 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许多模 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风,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 为了检验汤姆逊的猜想,卢瑟福建议盖革和马斯登做一个a 粒子的散射实验:用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高速a 粒子去轰击金 箔,观察a 粒子的偏转情况。因a 粒子质量很大,为电子的七 千多倍,又是高速飞行,如果汤姆逊模型成立,大多数a 粒子 图5-3 1. 2. 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 5.1认识分子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 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 “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很明显, 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 “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小微粒叫做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 10-10 m 的某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 0.1mm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图5-1 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 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结构模型:如图 5-2所示图 原子像个实心的球 不变的最

《从粒子到宇宙》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 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科学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宇宙整体膨胀的科学理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修注栏

一、新课导入: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中国人登月计划的实现指日可待!讨论: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和对宇宙奥秘的继续探索充分说明了什么? 归纳:科学的认识宇宙、和平利用宇宙。 过渡:今天,我们沿着人类宇宙探密的历程,感受人类认识宇宙的艰难、成果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二、新课程序: 板书课题:三、宇宙探密 示标:简要揭示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一:根据教材图7-17概貌了解和讨 论我们的宇宙。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宇宙,并简要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探究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从“古人看天”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说明了什么? 练习巩固一: 1、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为此,建立了托密勒的学说。让学生带着爱国情感走进宇宙探密 激发科学情感 感知学习目标 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探究活动 感受人类宇宙探密的艰难曲折和不懈追求 强化巩固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2020版中考物理夺分复习课时训练12从粒子到宇宙试题

课时训练(十二) 从粒子到宇宙 (限时:20分钟)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微观和宏观物体的大致尺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电子—原子—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 B.电子—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C.原子—原子核—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 D.电子—原子核—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2.美丽的柳州,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史称“龙城”。以下有关龙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 柳江秋水,清澈见底 B.西来古寺,暮鼓晨钟 C.雀山荷池,荷花飘香 D.龙城四月,紫荆花海 3.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 电子 B.中子 C.质子 D.核子 4.【2018·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5.【2019·徐州】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可以再分 6.小龙同学在柳州市五星街螺蛳粉店外闻到螺蛳粉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7.【2018·滨州】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填空题 8.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K12-1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量。 图K12-1 9.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力。 10.【2018·临沂】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分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 11.【2019·柳州】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相互(选填“吸引”或“排斥”)。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 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2.如图K12-2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离开。抽开玻璃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梳理

从粒子到宇宙 分子 一.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二.分子动理论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注意: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而不是同种物质之间。(2)发生扩散现象的不同物质要彼此接触,没有接触,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是不同的。(4)扩散现象不仅能发生在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相互发生扩散现象。如打开香油平的盖子我们就能闻到香味,这是发生在液体,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5)扩散现象进行的快慢不仅决定于物质本身,还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就越快。如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同时滴入一地红墨水,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开来的快。 (6)扩散现象不仅证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证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注意: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当分子间距离为某一值r时,引力等于斥力。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也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当分子间距离由r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得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5)当分子间距离由r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6)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3.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_2

2 新课教学 问题1 如何了解物质的组成 活动. 炭笔在纸上轻轻画一条连续的直线,再用低 倍显微镜(10×10 倍)对笔迹仔细观 察,你看到了什么 现象? 问题2 当物质再分下去, 到显微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程度,怎么研究? 问题3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什么状态的? 情境体验: 桌上有一支炭笔,如何知道它的内部结构? 问题驱动: 其他物质也能分吗?(以水为例) 【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后 反馈交流】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和肉眼观察到的一样吗?描述一下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科学方法介绍:模型法 得出分子概念。 介绍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分子尺度的感性认识 共同感受,深呼吸 收集更多证据论证 演示实验:观察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生:把它掰开 观察体验 思考生成 【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尝试表述观察到的现 象 先讨论,后结合实验现象,分组阐述观点,达成共识 观察对比与体验 闻到醋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中 引导学生意 识到物质可分 所有物质都是可分的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光靠肉眼不够,所以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用于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板书: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问题4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 问题5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我们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吧? 课堂回顾小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 不停运动? 【演示实验】 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小刀刮 平,用力将两块紧压后,两铅块 “吸”住了,可以挂上一盒钩码 有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分子引 力 【活动体验】 针筒中吸20ml水,用手堵住注射 器口,用力推活塞压缩容器内的 水,观察液体体积是否明显减小? 【观察体验】 教师用乒乓球和弹簧制作的分子 模型类比,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布置科学阅读 研究微观尺度的意义——当材料 的尺度小到一定程度会呈现一些 特性,阅读纳米材料的介绍,了解 纳米技术。 【猜想】可能有引力 观察现象证实猜想 【学生实验】 将圆环从肥皂水中取出后, 用手将细线一侧的肥皂膜 划破,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发现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 还存在斥力。 【阅读体验】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 体、气体的性质 阅读后选择合理模型解释 学生阅读与表述 (板书3、分子 间不仅存在吸 引力,而且还 存在排斥力。) 课外作业 1、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描述并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或设计实验说明固体分子也是运动的。 3、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及其练习题

恩施教育 初中粒子到宇宙专题训练讲解 指导老师:谭力上课时间:2015.3.22 学员姓名:施禹轩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力和斥力力。 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0.1 nm。(一般的显微镜看不到,可以用电子显微镜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引力,而且还存在斥力 证据: 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4、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1、大多数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比分子小)。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3、质子和中子是由原子核构成的。 4、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枣糕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均与分布着带正电的粒子,电子镶嵌其中,犹如糕中的枣儿);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只占有极小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 5、(夸克、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分子、物质、物体间的联系

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__太阳_ 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___银河__ _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2、光年是指光一年所经历的路程,它是长度单位 3、托勒玫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4、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大小为7.9km/s (圆形轨道) 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km/s (椭圆轨道)脱离地球束缚 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速度大于或等于16.7km/s 逃离太阳系 银河系的尺度:1.0×105l.y.(光年) 银河系由3000多颗恒星形成巨大星系。 现在的观测能达到 3.0×1010l.y.的范围。 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太阳),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着的,每个恒星都有它的诞生、成长和衰亡的过程。 【典型例题讲练】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C) 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例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变式练习】一般固体压缩很困难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固体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例3】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带负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旋转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变式练习】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A ) 【例4】(无锡)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