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受体

(2)ATP对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作用

(3)抑制

(4)抑制Ca2+内流

(5)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

27.参考答案:

(1)增加

(2)灌木多年生草本

(3)垂直和水平次生演替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参考答案

(1)生活环境、地衣的形态结构、文字说明、其他生物

(2)生物教学理论强调直观、重视合作。

①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教师首先需向学生呈现地衣图片,提供初生演替类型的相关概念如:裸岩、地衣等;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概念支撑。

②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以材料教学过程为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初生演替不同阶段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绘制出四格漫画,最终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初生演替的过程和概念。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以材料中的重要概念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裸岩上不能长东西”这一错误观念。

综上,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动手绘制四格漫画的过程中形成重要概念,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

29.参考答案

(1)案例1、案例2中教师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满足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①在案例1中,该教师变“教学”为“导学”,首先组织学生课前学习相关的概念,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接着组织学生去乡镇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切身处地的感受生物学概念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无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能够更加直观地使学生理解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此外,该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的合作学习,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这符合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②在案例2中,教师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自主探究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并最终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相关的结论,经过探究自然的过程来获得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得出“生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通过小组的形式,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①首先,案例1中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开展健康大讨论,体现了教学策略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其次,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到乡镇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根据医生介绍各种疾病引起的对应指标参数的变化案例,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更深刻地领悟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体现了教学策略中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教学策略;最后,材料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现了讲授教学策略。

②首先,案例2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活动,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其次,材料中学生根据统计表汇报结果,并且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得出健康人的体温总是在37℃附近波动,并不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以上为参考答案,写出关键点即可得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0.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

①利用已给蔗糖和清水采用稀释的方法制作0、g/ml、g/ml、g/ml、g/ml、g/ml、g/ml 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制作多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③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④在不同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如此反复多次,使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⑤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不同蔗糖浓度下细胞中央液泡和原生质层的变化程度,确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所在的区间。

⑥在确定的大致浓度区间中再次细化浓度梯度,并利用稀释的方式进行配制,配制完成之后重复步骤4。

⑦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不同蔗糖浓度下细胞中央液泡和原生质层的变化程度,找出液泡变化的临界值,即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平均细胞液浓度。

(2)

教学思路

教师:根据已知条件“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浸泡在ml的蔗糖溶液中能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引导学生回答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平均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ml。

追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在0~ml范围内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细胞液的平均浓度?

预设学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泡在蔗糖溶液中,液泡大小不发生变化时的蔗糖浓度即等于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利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找到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临界状态。

分组讨论:如何设置蔗糖溶液浓度梯度?

预设小组1:先确定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致范围,比如设置蔗糖溶液浓度为0、ml、ml、ml、ml、ml、ml,然后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观察液泡大小,确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所在的区间。

预设小组2:在以上区间继续设置浓度梯度较小的蔗糖溶液,利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确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液的平均浓度。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执行实验方案并在如下表格中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强调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018上半年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种皮呈红色而得名…
?
(2 分)
正确答案:B.裸子植物 2、 …关于鸟类适合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
?
(2 分)
正确答案:A.开放式骨盆,产羊膜卵 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孔雀开屏所描述的动物行为…
?
(2 分)
正确答案:D.育雏行为、筑巢行为、求偶行为 4、 …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分)
正确答案:A.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5、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分)
正确答案: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6、 …图 1 是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 图… (2 分)
?
正确答案:B.E 表示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 …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
(2 分)
正确答案: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同

8、 …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2 分)
正确答案:B.染色体变异 9、 …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分)
正确答案:D.用萘乙酸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西瓜 10、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分)
正确答案:D.生态系统中信息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传递至高营养级 11、 …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菌种的叙述…
?
(2 分)
正确答案:C.制作果醋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 12、 …图 2 是棉田中棉牙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
(2 分)
正确答案:A.该棉田中瓢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800 头/百株 13、 …山坡上的丛林因山崩全部毁坏,一段时间后,尽力草本、灌木和乔木等阶 段… (2 分)
?
正确答案:D.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14、 …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
?
(2 分)
正确答案:A.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表达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15、 …静息电位的形成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部为基 础… (2 分)

(完整版)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1.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后不能增粗,这是因为破坏了( )。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髓 3.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其原理是( )。 A. 促进果树生根 B.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C. 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 限制了水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4.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 A. 方便操作 B. 降低呼吸作用 C. 降低光合作用 D. 降低蒸腾作用 5.人患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6.如图所示的血管,只能表示静脉的是( )。 7.健康的人血液流经肾脏时不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废物由多变少 B. 氧气由多变少 C. 蛋白质由多变少 D. 营养物质由多变少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 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解答: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考点:木质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 分析:

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Ⅰ、Ⅲ (2)49 42 (3)黑自然选择 27.参考答案 (1)血浆 (2)尿素 (3)加强 (4)水通道蛋白的合成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参考答案 (1)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①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绘制概念图。该教师围绕微生物相关领域,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确定了概念结构图中所要用到的重要概念。材料中A、B、C均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主题八、主题九)所对应的重要概念。 ②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该教师从本节中的加黑字体及教材内容,提炼出了概念1~4及概念①~⑧;进而根据这些概念的概括性进行了排列。 ③画出概念图的草图,并对草图进行修正。 ④寻找交叉连接。该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将概念①~⑧按照逻辑关系与概念1~4建立了联系,反映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⑤对概念图进行修正和装饰,最终优化概念关系。 (2)①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教师需向学生提供常见、有代表性的病毒、真菌、细菌,帮助学生提供概念支撑。 ②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以材料中的概念结构图为例,教师需要对微生物的相关事实进行抽象和概括,如形态特征、生活方式、分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相关概念,进而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以材料中的重要概念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消除“细菌都是有害的”“微生物就是细菌”等错误观念。 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利用概念结构图形成重要概念,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 29.参考答案 (1)a、c属于探索性提问。探索性问题,通常要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变量的影响,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影响鼠妇缩成球的原因可以从阳光、温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同样问题c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从取食及分布多方面进行探索。所以属于探索性问题; b、d、e属于事实性提问。事实性问题可以通过基本的观察、测量得到问题的答案。b、d、e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出答案,所以属于事实性提问; f属于相关性提问。相关性问题,通常要研究两个相关性的问题。问题f是通过研究昆虫和鼠妇的“足”的相关性从而提出问题,所以属于相关性问题。 (2)提出问题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前提,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生3提出的问题为“鼠妇会游泳吗?”不适合在本节课进行探究,原因如下: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工(gōng) 安土重(zh?ng)迁商埠(fù) 花团锦簇(cù) B.莅(lì)临大放厥(juè)词挟(xié)制焉(yān)头耸脑 C.懦(nu?)弱年高德劭(shào) 两栖(qī) 沁(qìn)人心脾 D.遽(jù)然精神抖擞(sǒu) 坍(tā)陷一柱擎(qíng)天 1.【答案】C。解析:A.商埠(bù),B.大放厥(jué)词,D.坍(tān)陷。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难度】本题考查难度为简单。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2.【答案】C。解析:A.唇枪舌箭(剑),B.陷井(阱),D.登陆(录)。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能力,主要考查音同形异字。 【难度】本题考查的难度为简单。 3.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地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3.【答案】C。解析:“作出认真地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言语表达技巧。 【难度】本题考查的难度为简单。 4.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4.【答案】D。解析:A.言外之意是中学生可以喝酒,只是今天情况特殊,不符合中学生身份,且语言不礼貌;B.“足下”“家父”过于书面,比较文雅,不合适使用有父母的朋友参与的饭桌上;C.语言生硬,没有礼貌。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是否得体。注意对象、场合;注意谦敬词的使用,注意“足下”等蕴含古文化意义的词语的运用。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26.参考答案: (1) 受体 (2)ATP 对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作用 (3) 抑制 (4) 抑制Ca2+内流 (5) 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 27.参考答案: (1) 增加 (2) 灌木多年生草本 (3) 垂直和水平次生演替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参考答案 (1) 生活环境、地衣的形态结构、文字说明、其他生物 (2) 生物教学理论强调直观、重视合作。 ①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教师 首先需向学生呈现地衣图片,提供初生演替类型的相关概念如:裸岩、地衣等;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概念支撑。 ②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 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以材料教学过程为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初生演替不同阶段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绘制出四格漫画,最终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初生演替的过程和概念。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 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以材料中的重要概念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裸岩上不能长东西”这一错误观念。 综上,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动手绘制四格漫画的过程中形成重要概念,提高生物学核心 素养。 29.参考答案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多套)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②课程目标根据()、( ) 、()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5分)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中的名句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5分) ()马行空()猿意马()马齐暗()马厉兵()崖勒马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本文的作者是(孟子)。(1分) 7、将此段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2分)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机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高级中学) (本考试真题由公众号:教资真题收集、整理)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现在()。 A.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B.磷脂分子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是不流动的 C.磷脂分子不流动,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不流动的,流动性由抗原决定簇决定 2.细胞色素C是一种含血红素的蛋白质,溶于水呈红色,不能透过半透膜。在图1所示的U形管中,中部d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A.a侧液面低于b侧液面,b侧为红色 B.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b侧为无色 C.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D.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3.猫科动物有高度特化的尿标志信息,动物通过感知前兽留下的痕迹来避免与栖息于

此的“对手”遭遇。下列动物行为所依赖的信息类型与上述不同的是()。 A.候鸟的长途迁徙行为 B.雄性动物的领域标记行为 C.雌性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性 D.雄鼠的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提前 4.关于大豆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的种类不断减少 B.种子所含有的能量不断增加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D.种子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含量在增加 5.图2为发生在哺乳动物消化道内的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图中的Y最可能表示的是()。 A.RNA B.淀粉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6.拟南芥、果蝇、秀丽隐杆线虫、马蛔虫等是常用的实验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易获得突变株 B.果蝇有三对足、两对翅,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C.拟南芥、果蝇等因为基因组小,因此经常作为遗传学的常模实验生物 D.秀丽隐杆线虫和马蛔虫是线形动物,由结构相似的体节构成 7.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用于水果保鲜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 D.生长素既能保花保果也能疏花疏果 8.关于生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棕猴(基因型为Bb)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一些白猴,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授粉,两次套袋,一次是去雄,一次是授粉结束后 C.纯合甜玉米与纯合非甜玉米间行种植,由亲代植株结的籽粒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D.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 3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30 分 ) 26.参考答案: (1)受体 (2)ATP 对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作用 (3)抑制 (4)抑制 Ca2+内流 (5)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 27.参考答案: (1)增加 (2)灌木多年生草本 (3)垂直和水平次生演替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 40 分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参考答案 (1)生活环境、地衣的形态结构、文字说明、其他生物 (2)生物教学理论强调直观、重视合作。 ① 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教师 首先需向学生呈现地衣图片,提供初生演替类型的相关概念如:裸岩、地衣等;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概念支撑。 ② 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 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以材料教学过程为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初生演替不同阶段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绘制出四格漫画,最终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初生演替的过程和概念。 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 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以材料中的重要概念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裸岩上不能长东西”这一错误观念。 综上,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动手绘制四格漫画的过程中形成重要概念,提高生物学核心 素养。 29.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四、(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五、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 ㈠基础积累。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2、论(lún lùn)语呱呱(guā gū)坠地大模(múmó)大样句读(dú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2分)耄耋之年世外桃园林荫道永保青春(源、葆) 3、照样子写词语。2分“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花潮:人潮心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5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3分)《草房子》曹文轩皮皮鲁系列郑渊洁马小跳系列杨红缨《明天要秋游》方素珍㈡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是直接抒情,抒发了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不是!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你看,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编排与呈现 教科书的基本标准: (1)选取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反映生物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 (2)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嘘声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XX年版)》,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 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 学习需求分析 (1)分析学习者 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差异性,如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不同的学习态度等。(2)分析教材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XX年版)》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明确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明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确定教学目标 (1)领会初中生物学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根据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并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

高中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59分1—51每题1分.52—55每题2分) 1.用纯净的糖、脂肪、蛋白质,加入矿物质和水,配成纯化 饲料培养大白鼠,同时甲、乙两组先后分别加入牛乳进行 实验。结果如图。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纯化饲料中不具 有而牛乳中具有的营养成分是 (A)蛋白质(B)氨基酸 (C)脂肪(D)维生素 2.关于垂体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直接调节胰岛的功能水平,并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能直接调节性腺的生长发育和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C)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参与血浆渗透压的调节 (D)能分泌催乳素,与育雏行为有关 3.下图为用完全培养液栽培植物的实验装置图及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几种矿质元素的浓度变化 曲线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的必需矿质元素有C、H、O、N、P、S (B)在实验初期植株对A的吸收最快,对E的需求量最小 (C)在培养过程中植物可能会出现缺素症状 (D)在培养液中及时通入氧气,植物就能正常生长 4.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质粒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 (B)在基因工程中染色体和质粒均可以作为运载体 (C)染色体和质粒均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D)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相同 5.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 这是因为 (A)顶芽不再产生生长素(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6.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遗传物质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 (C)分裂过程不出现纺锤丝(D)分裂过程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7.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C)根瘤菌能给豆科植物提供氮素养料(D)植物叶片中的镁元素可以转移到顶芽 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20201101142948)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复习题(一) 、古诗名句积累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文学名著积累 1、《皇帝的新装》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 品。 2、《林海》、《草原》都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3、《海上日出》 、《鸟的天堂》都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 4、《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5、向命运挑战的伟大科学家是霍金。 6、 《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毛泽东。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1、姑苏尘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名言名句积累 1、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3、与有胆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山重水复疑无路, 12、粉身碎骨浑不怕、 14、独在异乡为异客, 16、不知细叶谁裁出, 18、天苍苍,野茫茫, 20、横看成岭侧成峰, 22、等闲识得东风面, 24、竹外桃花三两枝, 26、三万里河东入海, 28、山外青山楼外楼, 30、咬定青山不放松, 32、两个黄鹂鸣翠柳, 34、故人西辞黄鹤楼, 36、但使龙城飞将在,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40、春潮带雨晚来急, 42、日照香炉生紫烟, 44、天门中断楚江开, 46、死去元知万事空, 48、朝辞白帝彩云间, 50、不要人夸好颜色, 52、羌笛何须怨杨柳, 54、落红不是无情物, 2、虚心竹有低头叶, 4、删繁就简三秋树, 6、 问渠那得清如许, 8、千淘万漉虽辛苦, 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留清白在人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月春风似剪刀。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千仞岳上摩天。 西湖歌舞几时休。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行白鹭上青天。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出阳关无故人。 野渡无人舟自横。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千里江陵一日还。 只留清气满乾坤。 春风不度玉门关。 化作春泥更护 花。 傲骨梅无仰面花。 领异标新二月花。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各学科专业知识”试题及解析(精编)

结构化面试“各学科专业知识”试题及解析 (一)语文学科 你认为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参考答案】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扫清生字障碍,熟悉课文,这是正确朗读课文的前提。 第二步教师范读,提出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读。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这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 第三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朗读训练,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单调的阅读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营造趣、情、美的愉快气氛,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四步体悟情感,渐入意境。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美读”,引导学生边读边用心体会文章。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最好的,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仅体现在写作文时,也体现在读课文时,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二)数学学科 作为数学教师,你认为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认为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 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三)英语学科 作为初中英话老师,你认为如何给学生上好阅读课? 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因此阅读单词容量要适中,难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 第二,掌握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默读抓住主要的信息;大声朗读形成语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思考后展示学生成果。 第三,换位思考,仔细研读出“门道”。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意义。深挖下去,才能深刻理解。 第四,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为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 第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接入因特网后,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改变学生怕上阅读课的通病。 (四)物理学科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达成教学目标。 二、面向全体学生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总目标:的思想。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 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 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好心理准备。(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 具体目标: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一、知识(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第一节导入技能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掌握目的作用: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达到什么程度。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必修+选修 应用原则: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导入要有关联性;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编排与呈现掌握目的: 教科书的基本标准: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选取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反映生物 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 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科学、技术具有启发性; 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