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资本运营学

结课论文

学号xxx

姓名xx

班级xx班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xxx

摘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我国企业应该

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

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这些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政府也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配合企业,搞好国际政治关系,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

支持.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一、前言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闻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自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渐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亮点。根据UNCTA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从t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更是高达16.47亿美元。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旌,一些强势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行列。国内的跨国并购将日益高涨的趋势是本文选题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跨国并购的定义

跨国并购是一国的企业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以获得部分或全部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为目的,从而组成以长期经营为目的的新企业的活动1。跨国并购也可被理解为: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和空间上的跨越国界。可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跨国并购的重要性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绿地投资方式,另一种是跨国并购方式。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以“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投资规模来看,跨国并购涉及金额巨大,通常是绿地投资很难与之相比的。因此跨国并购常常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主要选择。一般丽言,跨国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投资还取决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行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通常绿地投资适合于在不发达的东道困投资。只有当东道国具备并购的条件和投资环境,具有可以并购的目标企业,具备能够确保投资商从事有效生产和经营的条件和政策,跨国公司才会进行跨国并购。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1995年跨国并购额为2290亿美元,1999年增长至720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比重从69.7%上升到85.3%。同时,跨国并购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近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0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跨国购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所以其迅速发展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使跨国购并成了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四、当代跨国并购的趋势与特征

目前,跨国并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并购规模与数量得到空前发展。在六七十年代,跨国并购得到飞跃的增长。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成为跨国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柱。近20年来,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国际并购活动异常活跃、高潮迭起。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统计,1987年全球跨国并购的价值仅为1000亿美元。1998年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总额达411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63.8%。1999年达到7200亿美元,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实现的金额约为11000亿美元。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股市大降,跨国公司投资能力下降,致使跨国并购明显降温。跨国公司正再度考虑将并购作为增加企业利润、解决战略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跨国并购的双向流动和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2Q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美国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实施者,并购的对象主要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及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美国企业成为这些国家企业并购的对象。近期,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纷纷投身跨国并购的浪潮中。这表明跨国并购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行为,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行为。

第三,跨国并购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向化学制品与医药、银行与金融、电气与电子行业转移。根据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转移,跨国并购将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将有可能让位于第一产业,居于第三位。

第四,跨国并购方式逐渐多样化。此次跨国并购浪潮主要集中在横向并购,混合型并购极少见,战略联盟增多。大部分企业实现的主要是同行业的横向并购。股权交换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交易方式和手段。

五、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一)、财务风险与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种财务活动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及由此产生的对并购方企业为经营融资并同时偿债能力的制约或财务成果损失的确定性。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计划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单靠自身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很多企业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拿下并购的目标公司。这些筹集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不少企业通过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工作,这样就增大了财务风险,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此外,并购对象的财务报表是评估和确定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对整个并购交易至关重要5。虚假的报表可以粉饰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造成并购决策的失误。因此,财务风险不可忽视。一般而言,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源自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

现实中,财务风险已在很多案例中显示其重要性。我国赤峰市双马集团核心企业赤峰糖厂自建成到1998年一直盈利,累计上缴利税1.3亿元。90年代后,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上规模,在当地政府撮合下,盲目地兼并与制糖主业不相关联的赤峰玻璃厂、第-N酒厂、乌丹化工厂等跨行业亏损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并承担债务4571万元,新注入资金8954万元。最终导致集团负债4.3亿元,负债率达95%,严重陷入财务困境6。再看2003年,京东方科技集团公司斥资3.8亿美元,吞并韩国现代TFT液晶面板业务有关的资产,这个收购完全以现金支付。而今,京东方财务压力巨大,每年要从企业现金流中支付大笔利息,财务危机隐现。近年以来用于个人电脑显示器的17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降低了近五成。韩国工厂的效益恶化,导致京东方在2005年1至3月份出现了4.3亿元的净亏损。因此,财务风险在并购中是个不容懈怠的障碍。根据财务风险的具体划分,企业应该针对具体的财务风险采取合

适的措施积极地防范。企业在设计并购计划时,需要对自身的财务实力有准确的把握。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融资措施。企业首先应该谨慎地选取融资渠道,同时确保企业在并购阶段能够不受到影响而正常运转。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海外投资基,吸纳国际资本,扩大资金规模。其次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确保最佳的融资组合,加强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地紧密结合,尽可能地以最低成本从国内金融机构总部及海外分支机构中获取并购所需的大量资金支持。再者,实现并购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在西方的五次并购浪潮中,并购支付方式都会发生变化。目前,混合支付方式呈上升趋势。

(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与防范

跨国并购是到他国进行企业的局部或全部并购,并购方式主要有股票替换、债务互换、现金收购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由于并购涉及至少两种货币的利率和汇率问题,所以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跨国并购中最常见。当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时,目标公司的股票、债券的价值也就发生波动;当目标公司的价值以所在国货币标价且该币种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时,其市价就会上升,转而使得并购方遭受更多资金支付的利率风险损失。同时,浮动汇率常常给跨国经营增加额外成本,两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也将影响被并购方支付的有效价格与融资成本,以及被兼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母公司的利润。尤其对于那些投资型并购来说,上述两种风险更值得关注。跨国企业在筹资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筹资风险与汇率风险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就是汇率风险。我国企业在管理这两种风险时,应充分借鉴当代跨国公司的有关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尤其是汇率风险的防范。综上所述,防范汇率风险的前提是对对汇率的变动进行科学的估测和判断,以防

为主。首先企业需要准确估测和判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7。然后根据估测和判断结果及相关的数据资料,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规避与化解汇率风险地策略和措施。借鉴国外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防范方法。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多采用多元化战略来管理利率与汇率风险,包括经营多元化和财务多元化两方面。除此之外,可以采取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相应的操作来防范风险,如利用远期外汇合约保值、货币市场保值和外汇期权市场保值法8。总之,尽可能地采用分散风险的思想,确保并购的顺利实施。

(三)、资产评估风险与防范

由于并购双方的空间上的距离,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可靠性较差。因此,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企业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购方面临着对目标公司未来的当地销售业绩和远期利润的估计的困难及目标公司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评估的障碍。加之,各种估价体系自身的偏差,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准则的多样性,各国采用会计政策的差异性等都加大了对方企业价值的评估难度。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并购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并购准备期。就应该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慎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国际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指标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就能够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企业的现在与过去之间进行比较,从而审查出目标企业在财务上真实的详细状况。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又谨慎的过程,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并购对象进行评估。常用的估价模型有净现金流量估价模型、杜邦财务评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选用任何评估方法,都应注意它们的局限性。单靠企业内部资产评估能力是有限的,可以聘请专业评估机构提供支持。企业内部也要进行评估方法和财务分析能力的培训,让内部的财务人员了解并熟悉国际操作,从而保证并购的万无一失,避免因对方公司利用各种手段虚报

资产总值的发生。

(四)、市场风险与防范

市场风险是指资本市场本身构成缺陷对并购行为产生的不确定性、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及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所产生的风险9。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利润最大化目标自动调节着生产经营者的投资与经营方向,使得竞争者的加入与退出日趋频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竞争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未来更难把握。不言而喻,并购的目的之一可能就是为了利用目标企业的原有供销渠道节省新建企业开发市场的投资。而目标企业原供销渠道的范围及其继续保留的可能性,会影响到月标企业的预期盈利。

跨国并购后,企业将面临着国外市场多变的环境。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时代才开始不久,对国外市场和国际经营不了解。因此,企业在跨国并购前,就必须正确分析目标国的市场形势,对照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比较与评估。具体而言,对方市场结构和市场秩序可以从一些二手资料获取。在资料分析阶段,企业应加强与中介咨询机构的沟通合作,争取最大限度地占有关键信息。除此之外,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国内市场上存在信誉问题。并购后,企业进入对方市场,将面临目标国强势竞争对手的较量。为很好地避让这些风险,企业在并购前就确保有足够的实力能够迎接对方的挑战。一般企业可以采取当地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以及跟随型战略,降低市场风险。海外企业更青睐与注重信誉的企业进行商场上的来往。可见,国内企业在跨国经营前就应该重视自身信誉的建立,提高自身的商业道德。(五)、信息风险与防范

信息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者与目标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并购调研对象选择不当;加之并购前未能制定周密、详实、合理的调查计划,尽职调查不力,以及调查工作本身存在的各种局限性及信息渠道受阻等原因,并购方缺乏对目标企业及其行业的了解,未能发现目标企业隐藏的问题。在香港股市上,瑞菱国际收购讯科国际一案显示了信息风险的可怕。

信息风险实际上直接影响着其他风险的发生与否。信息的可靠性决定着并购的成败。首先,并购企业对信息渠道的可信度予以充分的评价。通常,企业可以利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来制定并购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其中一手资料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主动调查与研究而取得。并购方通过对目标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以发掘潜在的风险。而二手资料则通过一些官方文件和目标公司的年度报告提供。企业的信息评估的专业水准较低,可以联合中介机构进行高标准的调查和分析。除此之外,海外经营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情报信息系统,以及时提供各种信息,方便企业做出最佳的战略规划。

(六)、政治法律风险与防范

政治风险是各种政治力量使一个国家的经营环境发生超常变化的可能性,它作为非市场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海外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实施。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海外投资的巨大数额资产可能会被东道国无偿没收;战争与内乱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其中最大的就是政策变动的风险“。具体而言,政治风险可以分为宏观政治风险和微观政治风险两大类。宏观政治风险主要是政治环境风险,即东道国的全局性政治事件或政府行为对跨国企业的投资或经营的影响。微观政治风险即政府干预风险,主要源于东道国政府实施政策干预以追使外国投资者改变其经营活动、企业策略的可能性。

所谓法律风险,指的是因操作不当,企业就可能因违反市场准入限制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而招致诉讼或遭受失败。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一种法制经济。对过程较为复杂的跨国并购活动,几乎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加以规范”。在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需要,大部分都制定了一系列反垄断法案及限制海外投资的政策.这些法案和政策会常常使一些精心策划的并购计划成为泡沫。从总体上看,各国对跨国并购的控制重点始终放在反垄断上。放在反垄断上。在跨国并购中,由于各国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程度存在着差异,并购双方总会遇到潜在的法律障碍而增加并购各阶段的困难和风险系数。

六、结论

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会遭遇多方面的风险,而且风险是具有动态性的。但

是只要我国政府加强对企业跨国并购政策方面的支持,我们的企业加强自身经营

管理的能力,并在并购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必要的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

策略,则可以有效降低并购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82-84,102~105

[2] 王巍、李斌、张金杰等,中国并购报告2006,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6,

9-1 1,31-38,513-526

[3] 郭杰、肖善·《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PP20—26

[4] 史建三,《跨国井购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5] 刘伟平,浅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6] 范如国,《企业并购理论》.武汉大学出版杜2004年10月第一版

[7] 叶建木.跨国并购:驱动、风险与规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8] Jeffery S.P.&Thomas J.H.Mergers and acquisitions:Reducing M&A risk hrough improved due

diligence[J].Strategy&Leadership,2004,32(2): 12

[9] Bryson, J.Managing HRM risk in a Merger[J].Employee Relations,2003,25(1):14—30

[10] MeColl.S.Comment:SMC Saga Highlights Risks of Acquisition Strategies[J].Design Week,

2007,5(2):6

China Enterprise cross nation acquisition

risk and precaution

Shi Dexin

Abstract:Chinese enterprises will face financial risk,information risk,politics and law risk,integration risk and other challenges.These risks will show up in the pre—Merge and Acquisition,M&A trade period and integration period·In front of these obstacles,domestic enterprises need to exercise proper method to keep away from risks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B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network,risks can be found in time and diversified in the end.Secondly,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play its role to build good political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Keywords: Cross—border merge and acquisition ; Merge and acquisition risk ; Risk

management; Risk countermeasures

跨国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但是,跨国并购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过程,本身操作过程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本文试图分析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并购中的风险。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防范 2003年底TCL出手不凡,收购法国阿尔法特;2004年,联想收购IBM。浙江华力购并菲利浦的手机研发部门。据德国专营中小企业买卖中介的咨询2004年一年之内,中国公司共买下了27家德国企业。2005年7月22日,南京汽车集团出资500多万英镑(约8700万美元),成功竟购了英国“百年老厂”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2004年5月,中石化从加拿大西年科能源公司手中购得加拿大北极之光油田项日40}的股份。中海油早在2002年,就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二块石油天然气田。2005年7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2942.3万澳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蒙托煤矿25.5%股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也就越来越多地发生了很多我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尤其是今年5月1日取消了投资境外购买境外企业的审批程序后,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收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大潮可以说刚刚兴起。可谓风起石涌。一、并购中存在的一般风险马克思认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企业自身的生产积累,也就是积聚;一种外部的扩张,也就是集中。内部积累的方式很难让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为了适应社会大生产的要求,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靠外部的集中来达到迅速扩大规模的目的。但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以及企业并购后的表现。并购中存在的一般风险包括一下几种。(一)并购前风险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经济行为,首光要制定并购战略,其次是选择目标公司,再次是确定并购方式进行融资及财务规划,最后才能进入一般操作程序。这个阶段企业要承担的主要是决策失误风险。包括自我评估错误风险、并购对象选择失误风险、并购程序制定错误风险、资金筹集方式失误风险。(二)并购中风险企业的并购过程是一个双方进行博弈的过程,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尤其是谈判双方对并购定价的博弈是并购过程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并购定价中,由于并购方相对于目标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则面临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来支付并购费用,无论采用何种融资方式,都会面临一定融资风险。在并购过程中还存在一种反收购风险,被收购企业公司高层在收购之后,可能面临着诸如降职、解雇等风险,为了自己的利益,被收购企业可能采用一些手段来抵制收购。反收购策路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如“毒丸”、“黄金降落伞”、“白衣骑士”等,会极大地提高并购成本,增加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加大并购风险。所以并购中风险一般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针对我国企业的特殊情况还可能存在体制风险。(三)并购后风险并购之后,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将面临一段整合期。在这个阶段,怎么能够协调双方之间的各种矛盾,决定并购行动是否能够取得最终成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高层的思维方式。当双方不能够在企业文化方面达到和谐,一系列的矛盾就会产生,从而影响并购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尤其是强强合并或收购。如果并购企业与被购企业的企业文化未能有效整合,就必然会导致许多矛盾和冲突。致使合并后的企业低效运行。优势企业.都有一种很强的文化优越感,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感较强。优势企业在并购弱势企业之后同样存在文化差异问题,用其优势企业文化同化被购企业的文化,使被购企业的员工产生文化认同感。所以.弱势企业对优势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培育是强弱结合的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重组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处理相关各的利益。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风险不同部门、不同地区所属的企业的重组与结合。重组后部门或地区利益未能有效协调,可能导致政府干顶,因此影响企业运行。另外,.如果并购或重组未能合理协调被购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员工利益.,引起被购企业的混乱与动荡,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会使并购或重组目标难以实现。所以并购风险包括文化磨合风险和利益协调风险。[!--empirenews.page--]二、跨国并购中存在的特殊风险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并购海外企业,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资本运营学 结课论文 学号xxx 姓名xx 班级xx班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xxx 摘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我国企业应该 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 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这些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政府也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配合企业,搞好国际政治关系,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 支持.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一、前言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闻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自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渐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亮点。根据UNCTA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从t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更是高达16.47亿美元。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旌,一些强势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行列。国内的跨国并购将日益高涨的趋势是本文选题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跨国并购的定义 跨国并购是一国的企业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以获得部分或全部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为目的,从而组成以长期经营为目的的新企业的活动1。跨国并购也可被理解为: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和空间上的跨越国界。可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跨国并购的重要性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绿地投资方式,另一种是跨国并购方式。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以“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投资规模来看,跨国并购涉及金额巨大,通常是绿地投资很难与之相比的。因此跨国并购常常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主要选择。一般丽言,跨国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投资还取决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行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通常绿地投资适合于在不发达的东道困投资。只有当东道国具备并购的条件和投资环境,具有可以并购的目标企业,具备能够确保投资商从事有效生产和经营的条件和政策,跨国公司才会进行跨国并购。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1995年跨国并购额为2290亿美元,1999年增长至720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比重从69.7%上升到85.3%。同时,跨国并购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近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0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跨国购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所以其迅速发展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使跨国购并成了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四、当代跨国并购的趋势与特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摘要]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中国企业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本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从并购的一般程序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 跨国并购技巧程序风险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从理论层面看,从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均以发达国家制造业厂商为对象构筑其理论体系,强调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须在国内活动中获得具有独占性的技术优势。邓宁从微观角度概括了企业跨国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在主观方面,企业拥有对特定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在客观方面,某些国家和地区具有特别适合这些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把两者联结起来,促使企业跨国化扩展的则是其转移使用无形资产的内部化组织能力。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对市场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不完全具备。结合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和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它们一致强调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生产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在于现有技术与当地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学习能力的有效结合,在于对技术的创新性吸收。我国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应依靠对现有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技术差异化和本土化来实现跨国经营。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企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庞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并购能力冲入中国,迫使你必须寻找你的合作者。因此,我们要主动寻找和全球合作的机会,不单单是赚钱的问题,还要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全球价值链中,跟全球资源进行整合。任何一个产品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要几十个国家来完成,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在这个生产价值链上发挥作用,取得一定的份额。中国企业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寻找自己的份额,让自己融入全球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最初,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几乎是清一色的绿地投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企业逐渐积累海外扩展的经验,降低海外扩张的风险,但建设的周期较长,扩张的速度过慢。对于制造业来说,并购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出反应,抓住市场机会。此外, 自然资源的短缺是“走出去”的又一动因,并购后,企业可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开拓和争夺市场。国企到国外买油、买矿、买森林、买资源性产业,是中国并购大规模增多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技术方面的动因,企业通过并购能完整地获得原有企业的经验,形成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跨国并购方式能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 从宏观层面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资源禀赋条件的逆转。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中国财富增长很快,储蓄存款大量增长,企业积累的资金也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已具

最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摘要:跨国并购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整合并购的方式上做了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实力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跨境;并购;金融 一、前言 大量的经济案例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公司市场份额及业务发展。根据融资方面的分析,因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然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一样难以处理。因此建立起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够使并购达到其初衷。 二、中西方整合并购的区别 2007年咨询公司-A.T.Kearney的报告中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并购往往先建立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整合计划的细节,这是其较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合并前的战略,其中大部分并购完成是

没有考虑整合问题的。西方公司具有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所以他们的一体化进程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其中包括预定计划、定义一个新的组织、制定员工安置计划,并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科学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公司的快速整合,并留住关键的人才,取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思科公司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和12人的专业团队,新购买公司的员工将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其中包括思科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和福利,整个整合过程通常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成(李鸿阶,2013)。然而在中国整合并购后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因为文化涉及人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等。 (1)如何整合无形资产是严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企业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 业务,也得到了“ThinkPad”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留住关键人才是首要。为了获得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与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沟通,一个良好的人才计划、沟通计划是首要战略。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是我们留住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又能保持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的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公司与外国伙伴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国外企业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了解得太少。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与防范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阶段的风险与防范—以华为并购并购3LEAF为例1、本题目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趋势,他的主要特征是之一是跨国公司通过新建或并购成为全球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跨国并购的发展无疑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波澜壮阔,先后完成了五次并购浪潮,目前正处于2004年开始的“第六次跨国并购浪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指出“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只要动力,并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改善企业经营的战略之一”。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背景下,中国企业尤其在上金融危机后加快了跨国并购的步伐,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并购交易在全球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已接近10%,交易额达到2360亿美元,从单一国家来说,仅次于美国。Dealogi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交易的数量有非常显著的提升,特别是10亿以上的交易, 2010年达到32笔,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18笔和20笔。从亚太区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市场,占2010全亚洲交易总额的23%。但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同样令人担忧,2010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给中国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和规避跨国并购得风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道路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无疑增加了跨国并购的风险。国内对跨国并购和跨国并购风险理论的研究起步晚,但在西方经济学基础和改革开放深入的影响下快速发展。本课题撰写的在于探讨建立中国企业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强化中国企业风险意识。借鉴跨国并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解决中国企业面临跨国并购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窘境,建立适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风险防范机制。 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构筑中国企业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在跨国并购巨浪下,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企 业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但是有的企业在并购过程缺乏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风险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并购在交易阶段就流产了。因此系统的分析跨国并购交易阶段潜在的风险并作出评价,找到防范的有效措施,构筑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有利于推动跨国并购的内外部环境建设。并购的微观风险主要是由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及企业的内部环境。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的研究可以防范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之间 的事情,还受到东道国和母国外部环境的制约,政府应加强国际沟通合作、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的保护、

谈跨国并购中的风险(文)

谈跨国并购中的风险 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对跨国并购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企业对国际化战略的选择也缺乏充分准备。因此,深入研究企业跨国并购理论以及国内外企业跨国并购的差异,对指导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世界竞争以及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遇到各种风险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作用和基本模式,并根据跨国并购特点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还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跨国企业并购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很多专家从国家政治,文化差异,公司财务,企业战略规划等方面研究了跨国并购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因素并不都是独立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往往其中一个因素受到影响后续工作也会变得十分的困难,增加了收购的风险性。并购动机不明确产生的风险,盲目自信夸大自我并购能力产生的风险产生的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资金财务风险以及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既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也存在

系统性,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就像织毛衣,一个针头错了便不能继续下去,但织毛衣可以拆了从来,而并购失败便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因此,收购双方必须充分考虑收购过程中的每一步可能存在的风险,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使收购顺利完成。 一.跨国并购中的风险 (1)企业并购实施前的风险 管理者的决策风险 由于决策在并购过程中起了开端的作用,是并购其他风险发生的基础,决策者放弃并购的决定就没有了后来的融资和整合风险,因而决策风险是企业跨国并购实行要高度重视的第一步,也就是跨国并购风险链的第一环链,其对后面环节的风险具有诱发作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其他风险的连贯反映。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对自身的特点也了解不够,对并购活动往往是盲目跟风,这些行为很容易出现在决策上,造成巨大风险。中国企业决策出现的问题表现为: (1) 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些急功近利,总是以现在企业状况分析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却忽视了长久的发展战略问题。比如说,中国企业并购后都借助被并购企业的品牌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以促进销售。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是可以发生一定的效果,但在长期来说就不利于自己的品牌的塑造。因为企业忽视了自己品牌的打开和扩展,没有对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加以整合,另外企业很少做出长远发展战略划,因而决策时比较随意,没有经过周密的分析研究便做出决策。(2)并购前准备不充分。这几年连续发生的并购案件都反映了企业并购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不够,缺乏对目标企业和自身的了解,没有制定详细并购计划,风险意识也是很不强。就拿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来说,决策者根本没有预料到美国政界会有这么大的反对呼声,这也说明中海油的风险意识的不够,没有做最充分的准备,导致了并购的失败。(3)支付过高。缺乏详细的调查和准备,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决策风险,定价方面也同样会受到影响,比如某企业并购目标企业,由于目标企业提供假的信息和财务状况,导致并购企业以很高的价位并购,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和增加了债务。 (4)管理层收购风险。这种收购方式是管理曾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通过“杠杆收购”的方式以小博大,最终收购比其大很多的企业。这种收购方式存在巨大风险,而这些风险正来源于企业管理层有目的的决策。通过“杠杆收购”,企业管理层可以迅速提高自身地位和相应丰厚的回报,因而许多企业家不顾及投资者的利益,铤而走险。这种风险要比其他决策风险隐蔽的多,而且风险程度要高于其他,一旦并购后运营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1)并购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1.政治风险 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政治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贸易管理机构,但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给跨国并购带来了麻烦甚至相互冲突,而且使并购案耗费时日,增加并购成本。 由于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现在美国等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投

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跨国并购,它尤如一把双刃剑,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影响,跨国并购既能增强东道国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可能危害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防范跨国并购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含义,并从产业安全方面的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和我国民族经济被扭曲风险三方面着手,以求解决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之法。 关键字:跨国并购;风险;经济安全 The searching on the cross-border M & A an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ecurity issues Abstract:Cross-border acquisition, i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to bring the two impacts to our economy, to some extent, even to threaten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ar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ca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host country itself, but also may endanger or threaten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brought about by the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Key words:Cross-border acquisition;risk;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学院08经济学一类一班黎鑫(0802010260)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数量剧增以及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资源大战也悄然打响,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及获取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宽松的宏观条件下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如2001年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冰箱工厂、2002年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4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基于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在这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有所突破,从而扩大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研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对于中国企业做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意义深远。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1.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处于高成长性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可获得的增长可能要比在新的领域或新的市场自行开拓花的成本更低、时间更少,同时能够利用原有销售网络渠道进入东道国市场。2002年中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增幅非常快,因此在许多行业由于受到了遭遇到了反倾销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就可以避开各类贸易保护壁垒,直接进入当地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当地的企业,可以利用当地企业享有的权利进行生产,就可以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开辟新市场的目的。这样做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有得到缓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在2004年12月,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了工BM的PC业务,打开了PC美国销售市场,同时联想也跻身于世界第三大PC之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2.寻求资源 中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53位,而且分布不均匀。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缺口。到2020年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对于国内资源消耗型的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则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实现企业利益的长远增长。 1 作者:黎鑫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TCL 并购汤姆逊,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中国企业更是迎来跨国并购的新高潮,上半年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总金额同比增长1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0.6%。2005 年10 月中石油41.8 亿美元收购PK 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成了世界性话题。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优势与劣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优势;劣势;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主要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直购与间购几种类型。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 (一)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为外资并购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机。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国际资本流动的热潮也明显降温,但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调整来看跨国并购并仍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不断增加,跨国并购浪潮迭起。 (二)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

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加速了并购的趋势; (三)跨国并购之所以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它具有许多“绿地投资”所不同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 1.时差效应,即通过跨国并购能更加快捷地向另一国市场渗透。投资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涉及到谈判、审批、动工建设、安装调试等多个阶段,手续繁杂,耗时较多,而并购由于是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 2.成本效应,以更低成本地进入另一国市场。表现为能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的存在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 3.竞争效应,通过跨国并购能更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和发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中国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有其内在动力原因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优势: (一)我国企业20多年的快速成长和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把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组合优势,部分企业具有同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 (二)我国企业在部分产业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垄断优势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但长时间形成的某些传统技术、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部分高精尖技术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三)我国部分企业的本与融资优势

跨国并购及其存在的风险.

跨国并购及其存在的风险 摘要:跨国并购;风险;案例 关键词:虽然跨国并购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从众多跨国并购案例中可以发现,各国正在通过立法规制跨国并购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让跨国并购在本国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文: 一、“跨国并购”的理论概述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的企业为了达成某种目标,用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购买下来,以实现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部分或完全控制的行为。 二、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经济法的有关内容,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公司并购主要涉及的问题除了股份和债权债务关系之外,主要就是反垄断规制的问题。 我国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我国在此领域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与其有关的法律还有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等,如涉及到跨国并购,外国的法律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等。 (二)由我国法律法规的部分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并购的态度所在。 首先,商务部支持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我国鼓励企业创新合作方式,大力培育中国跨国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及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和市场的扩张,形成一批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企业,发展壮大竞争主体。同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对外投资的新途径、新方式,尝试与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大企业合作,开展第三方投资。”在由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如此表示。 另外,我国严格规定了企业合并的法律法规。笔者认为国家法规中强烈规避的方面正是企业并购的危险之所在。 因此可以总结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如下: 首先是内部风险: 第一,在实际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对目标企业的信息了解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被并购方比并购方更了解有关本企业实际情况。如ELCO公司与合资公司两股东荣事达、美泰克的谈判,由于荣事达与美泰克的目的不同(一个热衷合作,一个急于退出),故而ELCO的策略也不同。信息的不对称使谈判迟迟“合资(股权)没有变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总结

思考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2)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 3)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 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 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吉利并购沃尔沃_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摘要]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最近,中国民营轿车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今年的最大收购。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开始,谈谈现阶段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现阶段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下面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出发,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关键字:案例简析并购动因面临问题并购建议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简析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作为一家中国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吉利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民营轿车企业的“老大”,其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轿车品牌均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吉利商标属于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吉利还建有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和实验中心,走自己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吉利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次成功收购沃尔沃不仅再一次拓展了吉利的国际市场,而且获得了沃尔沃品牌和其核心技术,对于吉利今后的发展将产生中的影响 1.成功并购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企业并购成功不仅在于并购的谈判与签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取决于签约后企业的有效整合。并购整合主要包括经营业务上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与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虽然我国海外并购的规模日益扩大,但迄今为止真正成功的案例却并不是很多见。据墨瑟管理咨询公司统计,有57%的企业并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也可能面临经营整合、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及技术整合等风险。 1)经营整合风险。品牌认同和接受程度的不同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经营整合.风险。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员工、投资者和工会仍然对中国企业持怀疑态度和偏见,由此带来的整合难度将大幅度增加。根据美国《福布斯》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的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虽然对于吉利而言,利用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会是条捷径,但对于一个长期只生产10万元以下车型的企业来说,沃尔沃与吉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品牌鸿沟。而且吉利为维护沃尔沃的品牌形象,不仅保留其工厂、总部和经销渠道,还保留了全部高管团队和全部员工队伍,这些无疑会给吉利带来巨大的品牌运营成本。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双方的经营战略成为吉利此次并购面临的一大困扰。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吉利一直强调其余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但并购后如果吉利不能对沃尔沃实现经营战略一体化,就可能丧失跨国并购预期的协同效应。 2)文化整合风险。沃尔沃具有80余年的历史文化,而吉利发展历程却相对较短,若要改善沃尔沃当前的经营困境,一味地强调所谓的文化坚持和品牌独立是没有前景的,因此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首先就面临着如何协调和融合东西方企业文化的问题。总体来看,吉利并购沃尔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企业文化鸿沟,如何吸收沃尔沃企业文化的积极方面,保留本土企业的文化优势,成为考验吉利高管智慧和能力的难题。在并购的整合期,一旦并购整合对沃尔沃的文化产生威胁,就会引起沃尔沃的强烈反应,他们会保护自己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抵制吉利采取的各种整合措施,阻碍企业的并购整合活动。 3)人力资源和技术整合风险。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