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巩义三中专“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中职,初中起点三年制两年的在校学习,半年实习,半年顶岗实习,三年后完成学业发中专毕业证;高中起点一年制,主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一年后完成规定的学业,发放专业合格证,安排就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光伏发电系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光伏发电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能在光伏发电及应用领域,包括电能检测、设备控制、发电技术管理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中、初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中专起点共设置4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

高中起点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

三、课程设置

中专起点:

1.公共基础课。

(1)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

(2)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教育。

(3)选修课:普通话口语训练、礼仪与交际、书法。

2.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概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3.专业课。

(1)必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电池材料。

(2)选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检测与分析、单片机技术。

4.本专业统设必修综合实践包括电工与电子学实验、金工实习、综合实训(光伏)。

高中起点:

1.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概论、机械制图。

2.专业课。

(1)必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电池材料。

(2)选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检测与分析、单片机技术。

就业面向:具有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安装与维护、调试、生产运行、技术管理、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生主要面向光伏企业。也可以从事光伏专业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

2010年12月6日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开设的职业核心课程

《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编:罗玉峰)《材料加工设备概论》《光伏系统概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太阳电池材料》《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阳电池方向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基础、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应用、光伏技术与工艺、太阳电池材料、太阳电池制造技术与工艺、材料表面科学

光伏发电与节能技术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能源与节能技术》 期末考试论文 题目:光伏发电和节能技术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于传龙 学号:0909111057 指导教师:董德智 电气工程系 2012年11月12日

光伏发电和节能技术 摘要: 节能技术是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具体可理解为,根据用能情况,能源类型分析能耗现状,找出能源浪费的节能空间,然后依此采取对应的措施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关键词:光伏发电节能技术 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的优点是较少受地域限制,因为阳光普照大地;光伏系统还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及建设周期短的优点。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目前,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等。 应用领域: 一、用户太阳能电源:(1)小型电源10-100W不等,用于边远无电地区如高原、海岛、牧区、边防哨所等军民生活用电,如照明、电视、收录机等;(2)3-5KW家庭屋顶并网发电系统;(3)光伏水泵:解决无电地区的深水井饮用、灌溉。 二、交通领域如航标灯、交通/铁路信号灯、交通警示/标志灯、宇翔路灯、高空障碍灯、高速公路/铁路无线电话亭、无人值守道班供电等。 三、通讯/通信领域:太阳能无人值守微波中继站、光缆维护站、广播/通讯/寻呼电源系统;农村载波电话光伏系统、小型通信机、士兵GPS供电等。 四、石油、海洋、气象领域:石油管道和水库闸门阴极保护太阳能电源系统、石油钻井平台生活及应急电源、海洋检测设备、气象/水文观测设备等。

CGCGF001: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 below 400V 2009-8-3发布 2009-8-3实施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发布

目 次 目 次..............................................................................I 前 言............................................................................III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产品分类 (3) 4.1 产品型式 (3) 4.2 输出功率型谱 (3) 5 技术要求 (4) 5.1 使用条件 (4) 5.2 机体和结构质量 (4) 5.3 性能指标 (4) 5.4 电磁兼容性 (6) 5.5 保护功能 (6) 5.6 通讯 (7) 5.7 自动开/关机 (7) 5.8 软启动 (7) 5.9 绝缘耐压性 (7) 5.10 外壳防护等级 (8) 6 试验方法 (8) 6.1 试验环境条件 (8) 6.2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查 (8) 6.3 性能指标试验 (8) 6.4 电磁兼容试验 (9) 6.5 保护功能试验 (9) 6.6 通讯接口试验 (12) 6.7 自动开/关机试验 (12) 6.8 软启动试验 (12) 6.9 绝缘耐压试验 (12) 6.10 环境试验 (12) 7 检验规则 (12) 7.1 检验分类 (12) 7.2 出厂检验 (13) 7.3 型式检验 (13)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 8.1 标志 (14) 8.2 包装 (14) 8.3 运输 (1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9T17:40:08.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雷云 [导读]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此外本文所设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电能直接输送到交流电网系统中,这样可降低蓄电池的费用。 雷云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常规要求,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电路、控制电路方案,并设计了相关的硬件电路原理图。 关键词:最大功率跟踪;电导增量法;Boost变换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一引言 本文设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输出参数为:单相AC220V、50Hz,输出功率为3kVA。 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光伏电池96V~128V直流经过DC-DC升压变换器,升压得到400V的直流电压,再经过DC-AC逆变器,可输出220V、50Hz的正弦电压。 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特点,整个系统分为两级,前级的DC-DC升压变换器和后级的DC-AC逆变器,从而避免了工频变压器的使用,缩小了装置的体积。此外本文所设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电能直接输送到交流电网系统中,这样可降低蓄电池的费用。DC-DC变换器的功能主要是将光伏阵列的输出直流升压成400V直流电,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因此,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采用Boost电路,采用电导增量法,使光伏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DC-AC逆变器的功能主要是将直流电转换成220V、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并维持DClink的电压为400V。DC-AC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采用全桥式逆变器,控制方法选用平均电流控制。 图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构框图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1 电导增量法(导纳微分法) (1)电导增量法 电导增量法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广泛使用,它通过比较光伏电池阵列的检测变量的增量和瞬时电导值跟踪最大功率点。电导值的增量通过测量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电流的变化量来确定。 dP/dV的值是与输出电压值一一对应的: ●当dP/dV=0(≈0),在最大功率点处或在非常接近最大功率点处(电压应该保持不变)。由于d I和d V不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此在实际中可以认为dP/dV= e(e ≈ 0)时系统就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当dP/dV>0,在最大功率点左边(应该增加电压)。 ●当dP/dV<0,在最大功率点右边(应该减小电压)。 通过测量和计算I/V和dI/dV的值就可以通过上边的关系判断出太阳能输出电压与实际最大功率点输出电压的关系。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 V(k)、I(k)为阵列当前电压、电流值;V(k-1)、I(k-1)为阵列上一周期电压、电流值;Vref为Boost电路开关占空比的参考电压值;△V为单个采样周期的电压增量。 因为dP/dV=d(IV)/dV=I+VdI/dV,所以通过判断I/V+dI/dV即G+dG的符号,就可以确定工作点在曲线的左、右哪侧的位置,从而对电压Vref进行相应的调节。 ● 若dV=0(表示系统在上一周期已经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若dI=0,电压Vref保持不变;若dI>0,增加Vref;若dI<0,减小Vref; ● 若dV≠0: 若dI/dV=-I/V,阵列已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无须再调节电压Vref;若dI/dV>-I/V,增加Vref;若dI/dV<-I/V,减小Vref。(2)改进的电导增量法 针对电导增量法存在固定步长的缺点,采用变步长的寻优策略。 期望的目标是: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资料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实验专业班级:12级应用光电子01 学生学号:1209040110 学生姓名:胡超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刘国华 课题工作时间:2015.6.1至2015.6.4

实验一、太阳辐射能的测量 下表是针对武汉市的日照情况,记录武汉市的某一天某一时段(每两分钟记 录一次)的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监测系统 瞬时值累计值 时间 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10:06 538 113 436 41 112 0.031 0.014 0.016 0.003 0.009 10:08 404 105 298 32 77 0.056 0.013 0.045 0.004 0.012 10:10 449 99 347 31 268 0.049 0.013 0.037 0.004 0.009 10:12 416 97 304 33 246 0.056 0.012 0.043 0.004 0.033 10:14 645 118 525 49 347 0.056 0.012 0.042 0.004 0.033 10:16 198 105 57 24 105 0.077 0.014 0.062 0.006 0.040 10:18 549 107 425 42 326 0.025 0.013 0.007 0.003 0.012 10:20 610 111 485 45 329 0.066 0.013 0.051 0.005 0.039 10:22 631 108 513 50 304 0.076 0.013 0.061 0.006 0.039 10:24 619 108 493 45 284 0.076 0.013 0.062 0.006 0.036 10:26 465 103 310 39 194 0.075 0.013 0.059 0.006 0.034 10:28 653 109 402 47 264 0.067 0.013 0.043 0.005 0.027 10:30 690 111 337 48 263 0.079 0.013 0.046 0.006 0.032 10:32 693 113 318 47 249 0.083 0.013 0.042 0.006 0.031 10:34 653 115 214 48 219 0.082 0.014 0.035 0.006 0.029 10:36 713 118 176 53 145 0.061 0.013 0.018 0.005 0.021 10:38 575 111 92 44 89 0.087 0.014 0.020 0.006 0.015 10:40 717 115 53 44 90 0.080 0.014 0.009 0.006 0.010

光伏并网发电相关的标准(TC82)

光伏并网发电相关的标准(TC82) N O1.I E C60891-1987,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i r r a d i a n c e correct ions to measured I-V characteristics of 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PV) devices. Amendment NO1. NO2. IEC 60904-1:1987, PV Part1:Measurements of PV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NO3. IEC 60904-2:1989,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2:Requirements for reference solar cells. NO4. IEC 60904-3-1989,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3-Measurement principles for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s olar devices with reference spectral irradiance data. NO5. IEC 60904-5-1993,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5Determination of the equivalent cell temperature (ECT) of photovoltaic (PV) devices by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method. NO6. IEC 60904-6:1994,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6:Requirements for reference solar modules. NO7. IEC 60904-7-1995,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7 Computation of s p e c t r a l m i s m a t c h e r r o r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e t e s t i n g o f a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device. NO8. IEC 60904-8-1995,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8 Guidanc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pectral response of a photovoltaic device. Second edition (1998). NO9. IEC 60904-9:1995,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9:Solar simulator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NO10. IEC 60904-8:1998, Photovoltaic devices-Part10:Methods of linearity measurement. NO11. IEC 61173:1992, Overvoltage protection for photovoltaic (PV) power generating systems-Guide. N O12.I E C61194: 1993,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of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NO13. IEC 612151993,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NO14. IEC 61277:1995, Guide:General description of photovoltaic (PV) power generating systems. NO15. IEC 61345:1998, UV test for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NO16. IEC 61427,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photovoltaic (PV) energy systems-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test. NO17. IEC 61646:1996, Thin film silicon terrestrial PV modules-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NO18. IEC 61683:1999, PV system-power conditioners-procedures for measuring efficiency. NO19. IEC 61701:1995, Salt mist corrosion testing of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NO20. IEC 61702:1995, Rating of direct coupled photovoltaic (PV) pumping systems.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

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军事理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沐浴经典、红色江西、形势政策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光伏技术概论、电工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器件、太阳电池材料、光伏设备概论 专业课 专业技能课 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制图、AutoCAD 专业必修课 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供配电系统、光伏建筑工程 专业任选课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 集中实践教学 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设计、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光伏建筑工程课程设计、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岗位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干课程 (1)《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光生伏打效应机理、p-n结、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测试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使学生对太阳电池器件的原理及工艺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2)《太阳能发电技术》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作原理、内容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特性、结构及种类,功率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电路构成及种类、选择方法、相关设备及部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维护检查与测量,熟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法律法规及并网系统技术要求准则。 (3)《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光伏系统的构成及设计原理和规则,阐述光伏系统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光伏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光伏系统的施工步骤,为学生将来独立参与光伏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 (4)《光伏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结合光伏发电讲授建筑配电系统常用的电器元件、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控制电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的设计、建筑中常用的电气设备的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光伏建筑中的应用等方面知识。 (5)《太阳电池材料》 课程简介:介绍太阳能及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艺,着重从材料制备和性能的角度出发,阐述常用的太阳能光电材料的基本制备原理、制备技术以及材料结构组成对太阳电池的影响。 (6)《工程计价与计量》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太阳发电建设项目在决策、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计价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计价与计量专业技能,扩展学生的工程经济知识与相关能力。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试卷及答案E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期末试卷(E) 注: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中。 一、 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正确的标“T ”,错误的标“F ”) 1.200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为3MW ,到2007年年底达到1088MW ,超过欧洲(1062.8MW ),跃居世界第二位。 2.BIPV 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和外立面,使得大型建筑能实现电力自给、并网发电,这将是今后的一大发展方向。 3.根据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 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 亿千瓦时。 4.太阳能能辐射量单位有卡(cal )、焦耳(J )、瓦(W)等。其关1卡(cal)=4.1868焦(J) =1.16278毫瓦时(mWh) 。 5.从海拔高度来看,海拔越高,大气透明度越好,所以水平辐射量越低。 6. 太阳能电池易腐蚀,若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电池的转换效率会受到潮湿、灰尘、酸碱物质、冰雹、风沙以及空气中含氧量等的影响而下降。 7. 太阳能电池的峰值电流Im 也叫最大工作电流或最佳工作电流。峰值电流是指太阳能电池片最大的工作电流,峰值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8. 蓄电池放电深度是指蓄电池在某一放电速率下,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实际放出的有效容量与电池在该放电速率的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9. 蓄电池的容量是指铅酸蓄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 放电到规定的终止电压时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容量,以符号C 表示,常用单位是安时(Ah)。 10. 蓄电池过充电寿命是指采用一定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进行连续过充电,一直到蓄电池寿命终止时所能承受的过充电时间。其寿命终止条件一般设定在容量低于10小时率额定容量的80%。 11. 超级电容器又叫双电层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其特点主要为充电时

光伏电站并网验收标准

光伏电站并网验收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编制依据 (4) 第三章资料验收大纲 (5) 一、一次设备试验报告 (5) 二、全站二次设备试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商业运行前试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运后受业主委托需具备试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土建验收大纲. (7) 一、土建工程 (7) 1、设备基础: (7) 2、建筑物: (7) 第四章设备验收规范 (8) 一、一次设备验收规范 (8) 1、逆变器前端设备部分 (8) 2、变电部分 (9) 二、二次备验收大纲 (16) 1、基本要求 (16) 2、重点检查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根据国家及电力行业等相关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化规范文件,结合已并网投运光伏电站并网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深入的总结经验,吸取以往电站并网验收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训。特制订此光伏电站并网验收、移交大纲,后续待并网光伏电站并网验收前深入开展“大检查、大排除、大化解”的自检自查活动。为确保待并网验收电站有序、快速、安全的并网验收及并网投运后电站的零缺陷移交提供基础保障工作。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蓄能元件及辅助发电设备 3大部分组成。 多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 、碲化镉太阳电池 与 铜铟硒太阳电池5种类型。 18. 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 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 19.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 燃烧室、压气机 和 轮机装置3部分组成。 二、简答题 1. 简述能源的分类? 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 热能、核聚变能。还可以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常规能源,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 2. 什么是一次能源? 所谓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 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 3. 什么是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 ,称为二次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 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 4. 简述新能源及主要特征。 答:新能源是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能确保供应和替代常规化石能源 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新能源的关键是准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先进性和替代性。广义化的新能源体系 主要包涵两个方面:①、新能源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地热能,氢能,核能;②、新能源利用技术,包括高 效利用能源,资源综一、填空题 1.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 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 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2.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 的能源产品。 3. 终端能源是指供给社会生产、非生产和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 4. 典型的光伏发电系统由 光伏阵列、蓄电池组、控制器、电力电子变换器和 负载等组成。 5. 光伏发电系统按电力系统终端供电模式分为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6. 风力发电系统是将 风能转换为电能,由机械、电气和控制3大系统组合构成。 7. 并网运行风力发电系统有 恒速恒频方式和变速恒频方式两种运行方式。 8. 风力机又称为风轮,主要有 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风力机。 9. 风力同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 自动准同期并网和自同步并网 10. 风力异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 直接并网、降压并网 和晶闸管软并网 11. 太阳的主要组成气体为 氢 和氦。 12. 太阳的结构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 核反应区、辐射区 、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13. 太阳能的转换与应用包括了太能能的 采集、转换、 储存、运输与应用。 14. 光伏发电是根据 光生伏特效应 原理,利用 太阳电池 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5.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 太阳电池组件 ,中央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 和蓄电池、 17.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16.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太阳电池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 A、厂房电气设计要求 一、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 8.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 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343-2004 10. 建设单位的有关意见和各专业所提供的工艺要求 11.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 .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太阳能超白钢化玻璃厂厂房,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地上平方米,本工程结构型式为钢结架结构,建筑高度为米。变配电所设在;消防中心设在。 。 三设计范围: 1.强电部分: a). 10KV变配电系统. b) 220V/380V配电系统. c) 电气照明系统. d) 防触电安全保护系统. e)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 2. 弱电部分: a) 通信系统(宽带,电话). b) 有线电视系统(CATV). c).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 四. 10KV/0.4KV变配电系统: 1. 本工程用电负荷分级如下: 一级负荷为: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喷淋泵,,保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弱电用电、生活泵。 三级负荷为: 一般照明及普通动力用电。 2.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采用1路10kV电源供电; 3. 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 3.1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集中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介绍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面向光伏发电、供电企业,培养德、育、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光伏发电系统所涉及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光伏离网、并网发电系统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与技术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 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光伏太阳能电池、PLC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数电、工厂供电、传感器技术应用、PLC技术实训、光伏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实践。 三、职业证书 《中级维修电工》证书、《全国CAD等级》认证、《高级电工证》、等证书。 四、就业方向 在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制造与应用企业,从事光伏材料加工、光伏产品生产、检测与质量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光伏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小型光伏系统集成、生产技术管理、主要是太阳能方向工作。 五、专业人才需求 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著名投资银行拉扎德资本预计,2011年前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能达到1-1.5GW。2012年前该行业规模将达到2GW,2020年前则会达到20GW。另外,预计我国太阳能光伏有望吸引逾1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并有助中国未来三年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设备市场。 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新能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部分,而光伏是新能源里面的重头戏。如在天津的滨海新区,刚刚确定的一项大手笔投资就是未来三年将投入18亿元助推新能源产业。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3家光伏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史上满载而归,揽下了共计650兆瓦的意向订单,总价值约为56余亿元。杭州横滨轮胎有限公司已启动了阳光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万元,预计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3万

光伏发电工程规程规范

光伏发电工程的规程规范 - 1 - / 14 目次 综合性技术管理规程、规定·············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相关的技术管理规程、规定 光伏发电工程··································相关的设计标准 工程建设管理性文件和规定·············法

规······················综合性施工管理文件·························· 3.2.1 工程项目管理性文件·3.2.2 质量监督管理性文件··········· 3.2.3 监理、监造管理性文件···················电力可靠性评价管理性文件3.2.4 ················资质性管理文件··········· 3.3.1 企业资质管理性文件·人员执业资格管理性文件··········3.3.2 ················环保管理性文件················安全管理性文件 消防设计、施工、验收文件··········· 档案管理性文件················ 编替代标准称标准号文号标准名号综合性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安装工程相关的技术管理规程、规定 2.1.1 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光伏电站太阳跟踪系统技—术要求—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 技术规程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检测—规程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巩义三中专“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中职,初中起点三年制两年的在校学习,半年实习,半年顶岗实习,三年后完成学业发中专毕业证;高中起点一年制,主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一年后完成规定的学业,发放专业合格证,安排就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光伏发电系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光伏发电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能在光伏发电及应用领域,包括电能检测、设备控制、发电技术管理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中、初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中专起点共设置4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 高中起点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 三、课程设置 中专起点: 1.公共基础课。 (1)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 (2)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教育。 (3)选修课:普通话口语训练、礼仪与交际、书法。

2.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概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3.专业课。 (1)必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电池材料。 (2)选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检测与分析、单片机技术。 4.本专业统设必修综合实践包括电工与电子学实验、金工实习、综合实训(光伏)。 高中起点: 1.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概论、机械制图。 2.专业课。 (1)必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电池材料。 (2)选修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检测与分析、单片机技术。 就业面向:具有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安装与维护、调试、生产运行、技术管理、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生主要面向光伏企业。也可以从事光伏专业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 2010年12月6日

(完整版)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1总则 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 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 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2.1.8 “T”接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 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 2.1.9跟踪系统 tracking system 通过支架系统的旋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受光面接收尽量多的太阳辐照量,以增加发电量的系统。 2.1.10单轴跟踪系统 single-axis tracking system 绕一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1双轴跟踪系统 double-axis tracking system 绕二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2集电线路 collector line 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各个光伏组件串输出的电能,经汇流箱汇流至逆变器,并通过逆变器输出端汇集到发电母线的直流和交

1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考试试题

杂质能级的位置位于禁带中心附近,电离能较大,在室温下,处于这些杂质能级上的杂质一般不电离,对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没有贡献,但是它们可以作为电子或空穴的复合中心,影响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寿命,这类杂质称为深能级杂质 常用的形成p n 结的工艺主要有合金法、扩散法、离子注入法和薄膜生长法,其中扩散法是目前硅太阳电池的p 一n 结形成的主要方法。合金法是指在一种半导体单晶上放置金属或半导体元素,通过升温等工艺形成p-n 结。 扩散法是指在n 型(或p 型)半导体材料中,利用扩散工艺掺人相反类型的杂质,在一部分区域形成与体材料相反类型的p 型(或n 型)半导体,从而构成p-n 结。 离子注人法是指将n 型(或p 型)掺杂剂的离子束在静电场中加速,使之具有高动能,注人p 型半导体(或n 型半导体)的表面区域,在表面形成与体内相反的n 型(或p 型)半导体,最终形成p-n 结薄膜生长法是在n 型(或p 型)半导体表面,通过气相、液相等外延技术,生长一层具有相反导电类型的p 型(或n 型)半导体薄膜,在两者的界面处形成p-n 结。 p-n 结具有许多重要的基本特性,包括电流电压特性、电容效应、隧道效应、雪崩效应、开关特性、光生伏特效应等 没有整流效应的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这种接触称为欧姆接触。欧姆接触不会形成附加的阻抗,不会影响半导体中的平衡载流子浓度。从理论上讲,要形成这样的欧姆接触,金属的功函数必须小于型半导体的功函数,或大于p 型半导体的功函数,这样,在金属一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半导体一侧形成反阻挡层(电子或空穴的高电导区),可以阻止整流作用的产生。 常用的欧姆接触制备技术有:低势垒接触、高复合接触和高掺杂接触。 所谓的低势垒接触,就是选择适当的金属,使其功函数和相应半导体的功函数之差很小,导致金属一半导体的势垒极低,在室温下就有大量的载流子从半导体向金属或从金属向半导体流动,从而没有整流效应产生。对于p 型硅半导体而,金、铂都是较好的可以形成低势垒欧姆接触的金属。 高复合接触是指通过打磨或铜、金、镍合金扩散等手段,在半导体表面引人大量的复合中心,复合掉可能的非平衡载流子,导致没有整流效应产生。高掺杂接触,是在半导体表面掺人高浓度的施主或受主电学杂质,导致金属一半导体接触的势垒区很薄。在室温下电子通过隧穿效应产生隧道电流,从而不能阻挡电子的流动,接触电阻很小,最终形成欧姆接触。 光生伏特效应,当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p 一n 结时,由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形成了空间电荷区,并形成一个不断增强的从n 型半导体指向p 型半导体的内建电场,导致多数载流子反向漂移。达到平衡后,扩散产生的电流和漂移产生的电流相等。如果光照在p-n 结上,而且光能大于p-n 结的禁带宽度,则在p-n 结附近将产生电子一空穴对。由于内建电场的存在,产生的非平衡电子载流子将向空间电荷区两端漂移,产生光生电势(电压),破坏了原来的平衡。如果将p 一n 结和外电路相连,则电路中出现电流,称为光生伏特现象或光生伏特效应 太阳电池主要工艺步骤:绒面制备、p 一n 结制备、铝背场制备、正面和背面金属接触以及减反射层沉积。 绒面制备是利用晶体硅化学腐蚀的各向异性,在NaOH 等化学溶液中处理,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增加了对人射光线的吸收; p n 结制备是在掺硼的p 型硅上,通过液相、固相和气相等技术,扩散形成n 型半导体;然后沉积铝作为铝背场,再通过丝网印刷、烧结形成金属电极。绒面结构对于单晶硅而言,如果选择择优化学腐蚀剂,就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字塔结构,称为绒面结构,又称表面织构化,除化学腐蚀以外,还可以利用机械刻槽、激光刻槽和等离子蚀刻等技术,在硅片表面制造不同形状的绒面结构,其目的就是降低太阳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率,增加太阳光的吸收和利用 P- n 结制备晶体硅太阳电池一般利用掺硼的p 型硅作为基底材料,在900 ℃ 左右,通过扩散五价的磷原子形成n 型半导体,组成p-n 结。 磷扩散的工艺有多种,主要包括气态磷扩散、固态磷扩散和液态磷扩散等形式。 铝背场为了改善硅太阳电池的效率,p 一n 结制备完后,在硅片的背光面,沉积一层铝膜,制备P+ 层,称为铝背场,其作用减少少数载流子在背面复合的概率,作为背面的金属电极。 制备铝背场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溅射等技术在硅片背面沉积一层铝膜,然后在800 一1000℃ 热处理,使铝膜和硅合金化并内扩散,形成一层高铝浓度掺杂的p+ 层.构成铝背场。 丝网印刷电极制备.就是利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把金属导体浆料按照所设计的图形,印刷在已扩散好杂质的硅片正面、背面。然后,在适当的气氛下,通过高温烧结,使浆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金属颗粒与硅片表面形成牢固的硅合金,与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褳,从而形成太阳电池的上、下电极。减反射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在减反射膜上、下表面反射所产生的光程差,使得两束反射光干涉相消,从而减弱反射,增加透射。 减反射层的薄膜材料通常要求有很好的透光性,对光线的吸收越少越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浊性良好的硅片粘接性如果可能最好还具有导电性能。化学气相沉积(CVD)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PECVD) 、喷涂热解、溅射、蒸发等技术,都可以用来沉积不同的减反射膜。减反射膜的最佳厚度为70nm 工业上和实验室一般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 来生成氮化硅薄膜。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制备技术,PECVD 制备薄膜的沉积温度低,对多晶硅中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影响较小,而且生产能耗较低;而且沉积速度较快,生产效率高;氮化硅薄膜的质量好,薄膜均匀且缺陷密度较低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与晶体硅太阳电池相比,具有重量轻、工艺简单、成本低和耗能少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电子计算器、手表、路灯等消费产品。 由于非晶硅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其太阳电池结构不同于晶体单的p 一n 结结构,而是pin 结构。这是因为非晶硅材料属于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晶体结构,对载流子有很强的散射作用,导致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很短,使得光生载流子在太阳电池中只有漂移运动而无扩散运动。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一般被设计成pin 结构,其中p 为人射光层,i为本征吸收层,n 为基底层。由结和i 一n 结形成的内建电场几乎跨越整个本征层。当人射光穿过p 型人射光层在本征吸收层中产生电子一空穴对很快被内建电场分开,空穴漂移到p 层,电子漂移到n 层,形成光生电流和光生电压 非晶硅的pi n 结构通常是利用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根据不同的技术又可以分为辉光放电法、溅射法、真空蒸发法、热丝法、光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等离子气相沉积法。其中,等离子气相沉积法在工业界和研究界被广泛应用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制备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低成本的衬底材料上,衬底为玻璃、晶体硅、低纯度的多品硅、s ℃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等离子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