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崔丽英蒲传强胡学强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

CIDP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mpathy,CADP),是CAD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CIDP包括经典型和变异理,后者少见,如纯运动型、纯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ymmetric neuropathy,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MADSAM,或称Lewis—Sumner综合征)等。

一、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经典型CIDP

1.见于各年龄段,40一60岁多见,男女发病比率相近。

2.前驱感染史:较少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

3.类型:分为慢性进展型和缓解复发型。年龄较轻者,缓解复发型多见,预后较好;年龄较大者,慢性进展型多见,预后较差。

4.临床表现:慢性起病,症状进展在8周以上;但有16%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症状进展较快,在4—8周内即达高峰,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这部分患者目前仍倾向归类于CIDP而非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CIDP症状局限于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1)脑神经异常:不到10%的患者会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支配延髓肌的脑神经偶可累及,少数有视乳头水肿。(2)肌无力:大部分患者出现肌无力,可累及四肢的近端和远端,但以近端肌无力为突出特点。(3)感觉障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部分伴疼痛。可有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还可有深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4)腱反

射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正常肌力者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等。

(--)变异型CIDP

1.纯运动型:约占10%一11%,仅表现为肢体无力而无感觉症状。

2.纯感觉型:约占8%~17%,仅表现为感觉症状,如感觉性共济失调、麻木、疼痛等。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运动受累症状。

3.DADS:肢体的无力和(或)感觉障碍局限在肢体远端。DADS比经典型CIDP 进展慢,部分伴IgM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属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e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MGUS)伴周围神经病范畴,激素治疗无效,而不伴单克隆1球蛋白血症的属CIDP变异型,对免疫治疗敏感。

4.MADSAM:主要表现为四肢不对称的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临床类似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但存在感觉损害的证据,且未发现抗神经节苷脂GM,抗体滴度升高。

二、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提示周围神经存在脱髓鞘性病变,在非嵌压部位出现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对诊断脱髓鞘病变更有价值。通常选择一侧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进行测定。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必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电生理诊断标准为:(1)运动神经传导:至少要有2根神经均存在下述参数中的至少1项异常:①远端潜伏期较正常值上限延长50%以上;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值下限下降30%以上;③F波潜伏期较正常值上限延长20%以上 [当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负相波波幅较正常值下限下降20%以上时,则要求F波潜伏期延长50%以上]或无法引出F波;④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周围神经常规节段近端与远端比较,CMAP负相波波幅下降50%以上;⑤异常波形离散:周围神经常规节段近端与远端比较CAMP负相波时限增宽30%以上。当CMAP负相波波幅不足正常值下限20%时,检测传导阻滞的可靠性下降。(2)感觉神经传导:可以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或)波幅下降。

(3)针电极肌电图:通常正常,继发轴索损害时可出现异常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和波幅增高,以及运动单位丢失。

2.脑脊液检查:80%~90%的患者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质

通常在0.75~2.00 g/L,偶可高达2.00 g/L以上。

3.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怀疑本病但电生理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时,需要行神经活体组织检查。主要病理改变为有髓神经纤维出现节段性脱髓鞘,轴索变性,施万细胞增生并形成洋葱皮样结构,单核细胞浸润等;神经活体组织检查还町以除外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和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CIDP的诊断目前仍为排除性诊断。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考虑本病:(1)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如MADSAM),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深、浅感觉异常;(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鉴别诊断:

(1)POEMS综合征: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髓鞘脱失为主)、脏器肿大(如肝、脾、淋巴结肿大)、内分泌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M蛋白(通常为IsG型,λ轻链增多)和皮肤改变(肤色变深),需通过全身多系统检查,方可与CIDP鉴别。

(2)MMN:MMN是一种仅累及运动的不对称的CADP。成年男性多见,起病初期为不对称的上肢远端无力,逐渐累及上肢近端和下肢,也可下肢起病。受累肌肉分布呈现多数单神经病的特点。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为多灶分布的运动传导阻滞。MMN与典型的CIDP不难鉴别,但与MADSAM很相似,两者的鉴别点在于:前者无感觉症状,血清中可检出IgM型抗神经节苷脂GM。抗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ln,IVlg)或环磷酰胺(CTX)治疗有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者伴感觉症状,血清中无抗神经节苷脂GM。抗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癌性周围神经病(副肿瘤综合征):是由于癌症引起的非转移性周围神经损害。周围神经受损可先于癌症出现,也可同步或后继出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呈进行性发展,免疫治疗效果差。主要通过对癌症的全面检查得以确诊和鉴别。

(4)MGUS伴周围神经病:CADP可见于原因不明的MGUS,最多见的是IgM型MGUS,与经典型CIDP不同的是,MGUS伴发的周围神经病感觉症状重于运动症状,远端受累更明显,约50%患者抗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抗体阳性。该病对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反应差,但可能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偶尔ISG型或IgA型MGUS 亦可伴发CADP,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与CIDP相似。免疫固定电泳发现M蛋白是诊断MGUS伴周围神经病的关键。

(5)Refsum病:是因植烷酸氧化酶缺乏引起植烷酸沉积而导致的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可发生在青少年或成人,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耳聋、视网膜色素变性及鱼鳞皮肤等,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易误为CIDP。血浆植烷酸明显增高可诊断该病。

CIDP还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如代谢性、药物性、中毒性、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鉴别,在青少年发生者还需与各种遗传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如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等鉴别。

四、治疗

(一)免疫治疗

1.糖皮质激素:为CIDP首选治疗药物。甲泼尼龙500~1000 mg/d,静脉滴注,连续3~5 d,然后逐渐减量或直接改口服泼尼松lmg/kg.d,清晨顿服,维持l一2个月后逐渐减量;或地塞米松lO~20 ms/d,静脉滴注,连续7d,然后改为泼尼松lmg/kg.d,清晨顿服,维持l一2个月后逐渐减量;也可以直接口服泼尼松l mg/kg.d,清晨顿服,维持1—2个月后逐渐减量。上述疗法口服泼尼松减量直至小剂量(5—10 mg)均需维持半年以上,再酌情停药。在使用激素过程中注意补钙、补钾和保护胃黏膜。

2.IVIg:400 mg/kg.d,静脉滴注,连续3-5d为1个疗程。每月重复1次,连续3个月,有条件或病情需要者可延长应用数月。

3.血浆交换:有条件者可选用。每个疗程3—5次,间隔2-3d,每次交换量为30 ml/kg,每月进行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IVIg后3周内,不能进行血浆交换治疗。

4.其他免疫抑制剂:如上述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法

耐受者,可选用或加用硫唑嘌呤、CTX、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临床较为常用的是硫唑嘌呤,使用方法为1-3mg/kg.d,分2-3次口服,使用过程中需随访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

(二)神经营养

可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腺苷钻胺)、维生素B6等。

(三)对症治疗

有神经痛者,可应用卡马西平、阿米替林、曲马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四)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正规的神经功能康复锻炼,以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

五、预后

缓解复发型患者比慢性进展型患者预后好。70%一90%的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少部分治疗无反应,或短期有效后产生依赖。

2010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指南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2010-8-19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紧张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剂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CIDP 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是CAD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部分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 CIDP包括经典型和变异型,后者少见,如纯运动型、纯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asymmetric neuropathy 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 ,MADSAM,或称Lewis-Summer综合征)等。 一、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经典型CIDP 1.见于各年龄段,40-60岁多见,男女比例相近 2.前驱感染史:较少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 3.类型:分为慢性进展型和缓解复发型,年龄较轻者,缓解复发型多见,预后较好;年龄较大者,慢性进展多见,预后较差。 4.临床表现:慢性起病,症状进展在8周以上;但有16%呈亚急性起病,进展较快,在4-8周内即达高峰,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这部分目前仍倾向归类于CIDP而非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CIDP症状局限于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⑴脑神经异常:不到10%的患者会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支配延髓肌的脑神经偶可累及,少数有视乳头水肿。⑵肌无力:大部分出现,可累及四肢的近端和远端,但以近端肌无力为突出特点。 ⑶感觉障碍:大部分表现为四肢麻木,部分伴疼痛。可有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还可有深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⑷腱反射异常:腱发射消失或减弱,甚至正常肌力者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等。 (二)变异型CIDP 1.纯运动型:10%,仅表现为肢体无力而无感觉障碍 2.纯感觉型:8-17%,仅表现为感觉症状,如感觉性共济失调、麻木、疼痛等。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运动受累症状。 3.DADS: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局限在肢体远端。DADS比经典型CIDP进展慢,部分伴IgM单克隆r球蛋白血症,属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MGUS)伴周围神经病范畴,激素治疗无效,而不伴单克隆r球蛋白血症的属CIDP变异型,对免疫治疗敏感。 4.MADSAM:主要表现为四肢不对称的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临床类似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但存在感觉损害的证据,且为发现抗神经节苷脂 G1,抗体滴度升高 二、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提示周围神经存在脱髓鞘病变,在非嵌压部位出现传导阻 滞或异常波形离散对诊断脱髓鞘病变更有价值。通常选择一侧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进行测定。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必须与临床表现一致。电生理诊断标准为: ⑴运动神经传导:至少要有2根神经均存在下述参数中的至少1项异常:①远端潜伏期较

危重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危重病性肌病7例临床分析

危重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危重病性肌 病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展,为ICU中危重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来维持生命,使患者有更长的时间住在ICU,也使更多的脓毒(sepsi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得以生存,同时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and myopathy,CIPNM)患者也逐渐增多。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是是继发于重症监护患者的一大类神经肌肉病变,多由于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长时间机械通气等引起急性、轴索变性疾病,甚至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表现为肌肉萎缩和坏死。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危重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nropathy,CIP)与危重病性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由于ICU医师一般多注重心、肺、脑等病变的处理,很少关注患者的周围神经和肌肉情况,往往要等到患者长时间不能脱离呼吸机或意识恢复后,出现明显四肢无力和腱反射消失时才引起医生注意,因此神经肌肉并发症常被漏诊。现就院ICU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并诊断的7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8~72岁,均患严重基础疾病:其中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为胆囊切除术后合并重症肺炎,1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曲霉病,1例为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严重胸外伤。均在ICU病房治疗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痛镇静治疗。病情平稳后其中5例脱机困难,7例均出现四肢无力,感觉异常或疼痛。 1.2临床表现 7例患者均出现肌肉无力,麻痹和萎缩,以远端肌肉无力为主,左右对称,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累计呼吸肌,引起呼吸肌麻痹,咳嗽能力弱,呼吸困难,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或无法轻易脱离呼吸机。患者神志清楚时,体格检查发现肌张力降低,减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患者出现呼吸肌无力,7例患者出现四肢肌力下降。7例均有感觉异常:手套和袜套样的感觉障碍、肌萎缩、痛性感觉过敏以及足下垂等。腱反射明显减弱或引不出。 1.3肌电图表现7例患者第一次肌电图3例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未引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4例波幅明显下降,传导速度稍减慢。感觉神经传导测定提示感觉电位的波幅明显下降,其中有5例同时合并肌病表现;7例均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中高钾血症1例,低钾血症3例,低钠血症2例,低钙血症3例;血糖紊乱5例;低蛋白血症7例。

神经病学题库(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脱髓鞘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 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 A.病毒性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 D.血管炎导致缺血 E.遗传易感性 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复发-缓解型 B.继发进展型 C.原发进展型 D.进展复发型 E.良性型 4.女性,24岁,一年前疲劳后视力减退,未经治疗约20余日好转,近1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麻木,2日前向右看时视物双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球后视神经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 D.脑干肿瘤 E.脊髓压迫症 5.一青年,7个月前因轻截瘫诊断急性脊髓炎住院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近20天来感觉四肢发紧、阵发性强直伴剧烈疼痛,用芬必德无好转,入院时查头部MRI及BAEP、SEP和VEP均正常。对确诊多发性硬化最有价值的是: A.脑电图检查 B.CSF-IgG指数增高和寡克隆IgG带(+) C.检查发现有感觉障碍平面 D.Lhermitte征(+) E.脊髓MRI检查 6.男性,40岁,因感冒半月后出现性情改变如欣快、暴躁和猜疑,以及EEG弥漫性慢波,以脑炎诊断住院20天,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准备3日后出院。但患者病情反复,新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更应考虑MS: A.视力减退并排除眼科疾病 B.局灶性癫痫发作 C.查到感觉障碍 D.双侧Babinski征(+) E.头颅MRI检查有信号异常 7.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半月后出现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最不可能的疾病是: A.脱髓鞘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Fisher综合征 D.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E.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崔丽英蒲传强胡学强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 CIDP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mpathy,CADP),是CAD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CIDP包括经典型和变异理,后者少见,如纯运动型、纯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ymmetric neuropathy,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MADSAM,或称Lewis—Sumner综合征)等。 一、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经典型CIDP 1.见于各年龄段,40一60岁多见,男女发病比率相近。 2.前驱感染史:较少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 3.类型:分为慢性进展型和缓解复发型。年龄较轻者,缓解复发型多见,预后较好;年龄较大者,慢性进展型多见,预后较差。 4.临床表现:慢性起病,症状进展在8周以上;但有16%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症状进展较快,在4—8周内即达高峰,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这部分患者目前仍倾向归类于CIDP而非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CIDP症状局限于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1)脑神经异常:不到10%的患者会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支配延髓肌的脑神经偶可累及,少数有视乳头水肿。(2)肌无力:大部分患者出现肌无力,可累及四肢的近端和远端,但以近端肌无力为突出特点。(3)感觉障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部分伴疼痛。可有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还可有深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4)腱反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22页word文档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multiple radiculoneuritis 拚音 JIXINGGANRANXINGTUOSUIQIAOXINGDUOFAXINGSHENJIGENSHENJIBING 别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痿证,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周围神经和神经节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病变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颅神经等。临床特点为急性或亚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中医释名临床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证,尤以下肢痿软无力及不能行走较多见,故亦称“痿鼊”。伴有肌肉疼痛者称痿痹”;有颅神经损害者,如舌咽、迷走、舌下神经麻痹者,出现吞咽困难,称为“噎证”;面神经麻痹者称为“口僻”等。 西医病因 AIDP的病因目前尚不清,多数学者支持下面两种学说: 1.病毒感染说其理由:①AIDP发病前数天或数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或患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带状疱疹,腮腺炎等;②有人发现AIDP和其他外周神经病伴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③AIDP病人血中发现有抗EB病毒和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增高。综上所述提示AIDP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在病变组织中未能找到病毒直接侵害的证据,许多学者曾用脑脊液或神经组织培养及动物接种方法,均未能分离出病原体;从临

床表现观察病人的感染症状多不显著,该病常不发烧,脑脊液中细胞数多不增高;病理组织亦无急性炎症改变。 2、自身免疫说认为AIDP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由感染性疾病而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其理由)①在AIDP 发病前常有感染,感染性疾病与神经症状出现,其中间有一段潜伏期;②在AIDP患者外周血淋巴母细胞数增高,急性AIDP病人的血淋巴细胞可诱发鼠的后根神经节脱髓鞘改变;③某些AIDP病人血清在组织培养或神经内注射后能引起外周神经的髓鞘脱失;④AIDP病人血清中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外周神经髓鞘抗体;⑤AIDP发病2周以后脑脊液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亦增高,脑脊液中出现寡克隆TgG;⑥在实验性动物模型研究中,用免疫方法注射粗制的同种外周神经,造成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它具有和AIDP类似的病理,电生理和脑脊液改变。综上所述本病可能以病毒感染为原始动因,然后通过炎症或免疫障碍而发病,为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病因 1、外因感受六淫之邪,如感受湿热或暑热之邪,热盛伤津,百脉空虚,筋脉失养,致手足不用(《素问·痿论篇》“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礕也”),或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亦可发病(《素问·痿论篇》“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极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2、内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病久体虚,劳伤过度,伤及肝肾亦可发病。 3、不内外因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或嗜酒,多食辛辣食品,损及脾胃,津液气血资生无源则为病。本病急性期以邪实为主,主要以暑、湿、热为患;恢复期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主。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等脏。

神经病学试题—多发性硬化与脱髓鞘病

一、单选题 1. 哪一种脑炎是临床上成人最常见的类型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B腺病毒性脑炎 C肠道病毒性脑炎 D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E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2. 下列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纯疱疹病毒系嗜神经病毒,属DNA病毒 B 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以口、眼、脑感染为主 C I型感染后,大多数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半月结内 D II型单纯疱疹病毒也以口、眼、脑感染为主 E 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可于产道内感染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最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 脑脊液细胞数增加 B 脑脊液细胞数压力升高 C 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数增加 D CT提示局部低密度病灶 E 脑电图提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4.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侵犯的部位是 A 大脑皮质 B 顶叶及枕叶 C 颞叶、边缘系统及额叶 D 脑干、小脑 E 基底节内囊 5.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时正确提示脑实质损害早期异常改变的是 A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数增加 B血中白细胞增加 C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到HSV病毒 D脑电图提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E 脑CT显示额颞叶大片低密度改变 6. 下述哪项不符合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 A脑脊液外观无色通明 B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 C细胞计数多在100-1000×106/L D起病早期可有多形核细胞,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反应为主E 脑脊液压力轻度增加

7. 有关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的辅助检查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A 脑电图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B 脑电波表现为左右不对称、以颞叶为中心的周期同步放电 C 脑部CT在起病后6-7天显示以枕叶为中心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 D应用PCR技术可早期快速检测HSV病毒 E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细胞数通常在10×106~400×106/L,20%在发病最初几天可完全正常 8. 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最典型脑电图表现 A 无规则性高波幅慢波 B 局灶性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C 规律和对称的3次/秒的棘慢复合波 D 棘波,尖波 E 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 9. 下述哪项不支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A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B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C有发热、脑膜刺激征及脑实质的局灶性症状 D 以意识障碍、精神紊乱等颞叶症候群为主 E 可有口唇疱疹史 10. 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改变叙述错误的是 A 脑部CT在起病后6-7出天现相应改变 B 脑部CT显示颞叶或以颞叶为中心累及额叶的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影 C 脑部CT可显示占位效应 D头颅MRI早期在T2加权像上可见颞叶和额叶底面周围边界清楚的高信号区 E脑部CT在发病一周内可表现正常 11. 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B 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C 意识障碍多见,不同形式的癫痫发作多见 D 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在数天内死亡 E 起病常以高烧、头痛、精神症状明显可伴人格改变 12. 以下哪项辅助检查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A 脑脊液检查 B 特异性HSV抗体 C 脑组织活检 D 脑电图 E单纯疱疹病毒DNA测定 13.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因治疗应选择下列哪种药物 A 氯霉素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 【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病前1~4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四肢完全性偏瘫及呼吸肌麻痹。瘫痪可始于下肢、上肢或四肢同时发生,下肢常较早出现,可自肢体近端或远端开始。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部分患者在1~2天内迅速加重,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发病时多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适感,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震动觉和关节运动觉障碍少见,约30%患者有肌肉痛。可有Kernig征和Lasegue征等神经根刺激症状。 2、颅神经麻痹可为首发症状,双侧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其次是延髓麻痹,眼肌及舌肌瘫痪较少见。可有皮肤潮红、出汗增多、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单相病程,多于发病后4周左右肌力开始恢复,恢复中可有短暂波动,但无复发缓解。 【辅助检查】 1、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即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起病之初蛋白含量正常,至病后第3周蛋白

增高最明显。 2、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在发病早期可见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正常或轻度异常等。病情严重可有远端波幅减低甚至不能引出。 3、腓肠神经活检发现脱髓鞘及炎性细胞浸润可提示GBS。 【诊断】 1、根据病前1~4周有感染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可有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 3、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4、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及CMAP波幅下降等电生理改变。 【鉴别诊断】 1、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无病前感染史,突然出现四肢瘫,近端重。起病快,恢复也快,也感觉障碍。补钾有效。 2、脊髓灰质炎:多在发热数天之后出现瘫痪,常累及一侧下肢,无感觉障碍及颅神经受累。电生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呈四肢弛缓性瘫,但起病较慢,无感觉症状,症状有波动,表现晨轻暮重,疲劳试验、腾喜龙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 【治疗】 1、辅助呼吸:当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插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 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共同介导的单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脑神经,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节段性脱髄鞘。临床特征: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人大多在6个月至1年基本痊愈。 一、病因 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GBS是由免疫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是启动免疫反应的首要因素,最主要的感染因子有空肠弯曲杆菌、多种病毒及支原体等。 二、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重 病史:发病前数日或数周病人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有的可有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等病史,或有近期免疫接种史。 1.瘫痪 首发症状----四肢对称性无力,从双下肢开始,逐渐加重和向上发展至四肢,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表现为双侧对称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严重病例瘫痪平面迅速上升,侵及颈、胸神经根、脑神经、损害延髓,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发生呼吸麻痹。急性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一般较轻或可缺如,起病时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伴有肌肉酸痛,或轻微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3.脑神经损害 半数以上病人有脑神经损害,而且多为双侧。 成人以双侧面神经麻痹多见。 儿童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麻痹为多见,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呛咳和不能咳

痰,易并发肺炎、肺不张、窒息及营养不良等,其他脑神经也可受累。 4.自主神经损害 心脏损害--最常见、最严重,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压不稳等,可引起突然死亡。其他还有手足水肿、多汗、皮肤干燥等。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改变--最具特征性 在发病后2-4周最明显,表现为细胞计数正常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这是GBS最重要的特征性检查结果。 2.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GBS的诊断也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功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重者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2.血浆置换 可迅速降低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滴度及清除炎症化学介质补体等,从而减少和避免神经髓鞘损害,促进脱落髓鞘的修复和再生。 3.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4.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重症患者需心电监护,不能吞咽的患者应尽早鼻饲,尿潴留患者在腹部按摩无效后可留置导尿。 5.康复治疗针灸、理疗等。 五、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呼吸肌麻痹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麻痹、咽反射减弱、肺部感染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脊神经受累有关。 4.吞咽障碍与延髓麻痹致舌咽神经损害有关。 5.焦虑与病人担心预后有关。 6.潜在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心脏损害、肺部感染。

(推荐)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一、定义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迟发性过敏性自身免疫疾病。 三、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病前患者可以有感冒、流涕或腹泻等病史。1~2周后患者出现双手和/或双足的无力,并逐渐向双上肢及双下肢发展,同时可以伴有麻木感,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呼吸肌而导致呼吸困难,此时患者感到咳痰无力、气憋,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病还常累及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说话声音嘶哑、饮水进食发呛;一部分患者有双手、双足的痛觉减退伴有肌肉疼痛。病情在1周内可以继续发展,4周后开始恢复。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的表现,经过医生的检查,患者的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化验显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中蛋白的含量超过正常值而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五、治疗 ①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 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预防感染给以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 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 ②支持疗法。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要及早插鼻饲管,灌以牛奶、菜汤及高营养物 质;还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以及步态训练,并配以针灸、按摩。 ③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激素 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但副作用较多,应慎重使用。 六、护理 本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N根N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下运动N元。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称为综合症。起病急骤,且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呼吸肌受累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故呼吸麻痹和心脏并发症为本病最常见的死因,在护理中应倍加注意。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1、加强吸痰、给氧、翻身、拍背、咳痰。 2、肺部被架以免加重呼吸困难,且准备气管切开包及用具。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呼吸加重,排痰不畅,严重缺氧时,立即报告医生,准备行气管切开。术后按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 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Asbusy为首的委员会拟订了下列GBS的诊断标准。 1.肯定诊断要点 (1)一个以上肢体的进行性运动瘫痪,瘫痪程度不等,从双下肢轻度肌无力(可能伴有轻度共济失调)到四肢和躯干肌全部瘫痪,延髓肌、面肌及眼外肌麻痹。 (2)腱反射消失反射呈普遍消失。若其他特征都一致,双侧二头肌反射及膝反射减低,而远端腱反射消失亦可满足诊断条件。 2.强力支持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按重要性次序排列:①瘫痪症状和体征进展很快,但在4周内停止发展。2周内50%,3周内80%,4周时有90%病例已发展至最严重程度。②相对对称性,绝对对称是很少的。通常一个肢体受累,对侧肢体亦受累。③有轻度感觉症状和体征。④脑神经损害。约50%出现面瘫,常为双侧。其他有支配舌肌、吞咽肌和眼外肌运动的脑神经麻痹。偶尔(<5%)以支配眼外肌运动的其他的脑神经麻痹为疾病的起始症状。⑤恢复:一般在进展停止后2~4周开始恢复,亦有推迟至数月后的;多数病人功能完全恢复。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心律紊乱、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均支持诊断,但必须除外这些症状的其他原因,如肺梗死。⑦神经炎症状和体征出现时不伴发热。 (2)脑脊液特点:①发病l周后出现蛋白增高,或在连续多次腰穿中蛋白增高。②单核细胞在10×10。/L以下。可有变异情况:在发病的1~10周内无脑脊液蛋白增高(罕见),单核细胞在11~50×10的6次方/L。 (3)电生理特征:约80%病例在病程中有神经传导减慢或阻滞。神经传导速度通常低于正常的60%,但不是所有神经都受影响。远端潜伏期延长至正常的3倍,F波检查是证实神经根和神经干近端损害的指标。有20%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可以在发病数周后才异常 。3.应对诊断提出疑问的要点 ①明显而持久的不对称性瘫痪。②持久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③起病时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④脑脊液单核细胞>50×10的6次方/L。⑤脑脊液中出现多形核白细胞。⑥有明确的感觉障碍水平。 4.否定GBS诊断的要点。 (1)有近期滥用六碳类物质史(如挥发性溶剂,n一己烷和甲基n一丁基酮),包括喷漆或成瘾性黏胶吸人。 (2)有卟啉代谢异常,提示急性发作性卟啉病。 (3)近期有白喉感染史。 (4)有符合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上肢无力伴腕下垂,可以不对称),以及有铅中毒的证据。 (5)单纯感觉异常综合征。 (6)有肯定的偶可与GBS混淆的其他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肉毒中毒、癔症性瘫痪或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 1

多发性硬化与脱髓鞘病

一.单选题: 1. 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为: A 位于脑干的脱髓鞘病变 B 位于小脑的脱髓鞘病变 C 位于内囊的脱髓鞘病变 D 位于侧脑室周围的脱髓鞘病变 E 位于半卵圆区中心的脱髓鞘病变 2. 下列关于MS病理改变说法正确的是: A MS脱髓鞘病变以灰质受累为主 B 本病病变特点为脱髓鞘改变,即使晚期也不会影响到轴突 C 早期新鲜病变可见硬化斑 D 在MS疾病各时期都存在脱髓鞘和轴索的损害,只是不同时期的突出损害有所不同 E 病变晚期可有轴突崩解,神经细胞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形成的影斑 3. 下述哪项体征高度提示为多发性硬化: A 眼球震颤、复视 B 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震颤 C 一个半综合症、感觉障碍 D 视盘水肿、痉挛性截瘫 E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4. 一个半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为: A 炎症或小血管瘤压迫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B 基底节部位的多发腔隙性梗死或炎症 C 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D 小血管瘤压迫或脑干脱髓鞘病 E 腔隙性梗死或小血管瘤压迫 5. 关于多发性硬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脑脊液急性期细胞数轻度增多 B 脑脊液中IgG量增高 C CT上可见脑室周围和白质高密度硬化斑 D 磁共振T2加权像可见脑室周围和白质中散在的高信号硬化斑 E 听觉、视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异常 6. 下列哪种症状及体征为MS典型大的发作性症状,且常为确诊病例的特征性表现: A 单肢痛性发作及球后视神经炎 B 张力障碍性痉挛及单肢痛性发作 C 张力障碍性痉挛及横贯性脊髓炎 D 球后视神经炎及横贯性脊髓炎 E 横贯性脊髓炎及单肢痛性发作 7. 下列哪项为临床确诊的MS: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CIDP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mpathy,CADP),是CAD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 CIDP包括经典型和变异理,后者少见,如纯运动型、纯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ymmetric neuropathy,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MADSAM,或称Lewis-Sumner综合征)等[1]。 一、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经典型CIDP 1. 见于各年龄段,40~60岁多见,男女发病比率相近。 2. 前驱感染史:较少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 3. 类型:分为慢性进展型和缓解复发型。年龄较轻者,缓解复发型多见,预后较好;年龄较大者,慢性进展型多见,预后较差[2]。 4. 临床表现:慢性起病,症状进展在8周以上[3];但有16%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2],症状进展较快,在4~8周内即达高峰,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这部分患者目前仍倾向归类于CIDP而非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CIDP症状局限于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1)脑神经异常:不到10%的患者会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2],支配延髓肌的脑神经偶可累及,少数有视乳头水肿。(2)肌无力:大部分患者出现肌无力,可累及四肢的近端和远端,但以近端肌无力为突出特点。(3)感觉障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部分伴疼痛。可有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还可有深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4)腱反射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正常肌力者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等。 (二)变异型CIDP[4]

ICU+危重症获得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

?综述?ICU危重症获得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 刘政疆 艾尔西丁?吾斯曼 薛克栋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illnesspolyneuropathy,CIP)是一种急性原发性轴突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因长期不活动,临床表现为躯体肌无力,为一组多发神经病和或肌肉病变的一种神经肌肉获得性危重症综合征,此病典型地在危重症患者合并症及治疗过程中发生,CIP的症状体征与危重症肌病(criticalillnessmyopathy,CIM)鉴别困难,即是单发也是合病。CIP和CIM可致无力和机械通气脱机困难,常是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并发症[1唱2]。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ICU危重症患者全身无力、反射消失、脱机困难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处于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高血糖的重危患者。目前被定义为CIP和CIM,CIP和CIM的发生率在25%~50%,CIP和CIM发生率主要依靠所涉及的ICU患者数、ICU患者暴露的危险因子、疾病的合病状态、使用的诊断方法、检查的时间。在脓毒血症或系统性感染反应综合征,70%患者发展为CIP,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发生率高达100%。危重昏迷患者全瘫,6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遭受 CIP/CIM,无机械通气在至少4~7d的ICU患者,临床观察CIP/CIM发生率为25%~33%,电生理评估为58%。因哮喘持续状态而入住ICU治疗的1/3患者显示肌肉成分改变的神经肌肉障碍,7%原位肝移植患者、38%危重症患者、在ICU至少7d以上68%的患者发生CIP/CIM[3唱5]。电生理检查发现因严重脓毒血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住在ICU的患者,神经肌肉障碍高达47%~60%的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生存者纵向随访研究发现无力、肌肉萎缩、疲乏及相伴随的生活质量下降持续数月到多年[6]。 二、临床表现 CIP和CIM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断评估体现在呼吸机上,即临床医师极力将患者从机械通气中脱机将满足无力的诊断,在肢体缓慢恢复时,CIP和CIM患者显示出不仅恢复自发呼吸障碍,而且肢体移动障碍。另一个临床表现是极度无力的患者肢体恢复感觉,也应考虑到四肢瘫痪的原因。在上述两个原因中,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也常是在其他器官功能恢复后才恢复。CIP和CIM患者的躯体检查依靠患者的合作及患者的努力。一方面除了判定镇静药、谵妄、脑病的影响外,另一方面其他在大脑皮层功能上的影响[7]。 CIP和CIM均有松弛和对称性无力的临床体征。其他临床体征包括深反射缺乏或下降,CIP患者可出现对疼痛、温度、震动的末梢感觉缺失。尽管面部肌肉波及少见,但也可涉及并出现眼肌麻痹。脱机问题因膈神经、膈肌受到波及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肉受到影响。 目前,使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ResearchCouncil,MRC)量表总分作为筛查CIP/CIM工具,量表评分在0~5分,包括双上肢及下肢,最高60分。如果MRC总分少于48分可诊断CIP/CIM。此量表有效地反映了急性肢体肌肉力量,最初应用于Guillain唱Barré患者。此量表的缺陷仅反映无力,未指出原因,患者需要合作。故只用于清醒之后的合作。例如在机械通气开始脱机时。至于在ICU里任何自愿的手法操作应得到患者理解、支持、合作,否则肌肉过度刺激可导致无力发生[8]。CIP/CIM实验室检查包括肌肉坏死参数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活检。若肌肉坏死少或分散,可导致CK帮助很少,甚至明显肌肉坏死和CK增加瞬间也可能错过。肌电图和神经传导对鉴别诊断神经肌肉无力提供一个方法。在危重疾病状态、不合作或特别虚弱的患者中不能区别CIP和CIM。与MRC量表评分相反,电生理检查在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和合作之前可应用,因此在患者感染早期有确定诊断的益处。首先电生理征象发生在早期,甚至在危重疾病开始后2~5d内,神经传导电位振幅下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nerveactionpotential,SNAP)或二者均有。因脓毒血症住院的大多数患者在住院3d之内显示CMAP下降及在1周时神经传导振幅基线改变,可预测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的发展。振幅下降不但先于临床发现,而且伴发纤颤电位和阳性尖波大概在第2、第3周发生。 CIP/CIM患者电生理检查腓骨侧的CMAP低于正常电压2个标准差,CIP以SNAP异常为特征。另外,CIP和CIM常共存,CIP能存在于清醒随意运动电位补充良好的患者或多发神经病是单纯感觉或使用直接肌肉刺激,与CIP患者正常电压相比,CIM患者动作电位缺乏或下降,反映肌肉电兴奋丧失或下降。此项技术需要有经验的检查者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重症患者常规电生理检查,不能区别神经病和肌肉病,肌肉活检被认为是疾病过程中累及肌肉的金标准,经皮肌肉活检相对容易在床边可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比率已应用于肌肉病的快速诊断。神经病与肌肉病之间的临床相关的差异性仍在讨论着,与DOI:10.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1.06.025 作者单位:830001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通讯作者:薛克栋,Email:xiayingxue123@yahoo.com

神经病学试题多发性硬化与脱髓鞘病.doc

一、单选题 1.哪一种脑炎是临床上成人最常见的类型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B腺病毒性脑炎 C肠道病毒性脑炎 D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E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2.下列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纯疱疹病毒系嗜神经病毒,属DNA 病毒 B 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以口、眼、脑感染为主 C I 型感染后,大多数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半月结内 D II 型单纯疱疹病毒也以口、眼、脑感染为主 E I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可于产道内感染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最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脑脊液细胞数增加 B脑脊液细胞数压力升高 C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数增加 D CT 提示局部低密度病灶 E脑电图提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侵犯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顶叶及枕叶 C颞叶、边缘系统及额叶 D脑干、小脑 E基底节内囊 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时正确提示脑实质损害早期异常改变的是 A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数增加 B血中白细胞增加 C应用 PCR 技术快速检测到 HSV 病毒 D脑电图提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E脑 CT 显示额颞叶大片低密度改变 6.下述哪项不符合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 A脑脊液外观无色通明 B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 C细胞计数多在 100- 1000× 106/L D起病早期可有多形核细胞, 48 小时后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反应为主E脑脊液压力轻度增加

7.有关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的辅助检查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A脑电图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B脑电波表现为左右不对称、以颞叶为中心的周期同步放电 C脑部 CT 在起病后 6- 7 天显示以枕叶为中心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 D 应用 PCR 技术可早期快速检测HSV 病毒 E脑脊液压力增高外,细胞数通常在 10× 106~ 400×106/L ,20%在发病最初几天可完全正常 8.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最典型脑电图表现 A无规则性高波幅慢波 B局灶性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C规律和对称的 3 次 /秒的棘慢复合波 D棘波,尖波 E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 9.下述哪项不支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A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B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C有发热、脑膜刺激征及脑实质的局灶性症状 D以意识障碍、精神紊乱等颞叶症候群为主 E可有口唇疱疹史 10.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改变叙述错误的是 A脑部 CT 在起病后 6- 7 出天现相应改变 B脑部 CT 显示颞叶或以颞叶为中心累及额叶的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影 C脑部 CT 可显示占位效应 D头颅 MRI 早期在 T2 加权像上可见颞叶和额叶底面周围边界清楚的高信号区 E脑部 CT 在发病一周内可表现正常 11.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叙述错误的是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B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C意识障碍多见,不同形式的癫痫发作多见 D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在数天内死亡 E起病常以高烧、头痛、精神症状明显可伴人格改变 12.以下哪项辅助检查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A脑脊液检查 B特异性 HSV 抗体 C脑组织活检 D脑电图 E单纯疱疹病毒 DNA 测定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因治疗应选择下列哪种药物 A氯霉素

可治性罕见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可治性罕见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 根神经病 一、疾病概述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获得性感觉运动神经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890年由Eichhorst首先描述,1982年由Dyck等正式命名为CIDP。该病估计患病率为1/100000—9/100000。该病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经典型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和远端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可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神经电生理表现为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远端潜伏期延长及波形离散,病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髓鞘再生并呈洋葱球样改变。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等免疫调节治疗有效。 随着对本类疾病认识的深入,目前将CIDP分为以下几种亚型:经典型、运动型、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Lewis-Sumner综合征)、局灶性CIDP、急性发作性CIDP 等[1]。 二、临床特征 本病病程大于8周,经典型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的四肢近端和远端肌无力和感党障碍,四肢腱反射迟钝。运动型以复发缓解的四肢肌无力为主要表现,无感觉受累,多见于20岁以下患者。感觉型常首先表现为双下肢麻木,部分患者会在感觉症状出现数年后发展至运动功能受累。DADS以远端对称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也有运动功能障碍。Lewis-Sumner综合征是一种多数单神经病,通常从上肢起病,多表现为抓握、手指外展无力,伴有感觉障碍。局灶型则表现为局限在某个肢体或肢体某个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持续数年后逐渐向其他区域发展。急性发作的CIDP表现为在8周内病情急性进展,在诊断上容易与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相混淆。 本病脑脊液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神经根丛MRI扫描可见水肿、萎缩和偶见的强化。部分本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髓鞘蛋白(PO、P2、周围髓鞘蛋白22等)或郎飞结抗原(神经束蛋白155)的相关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