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论文.doc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论文.doc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论文.doc

对于设置构造物的路段需原地面处理结束后,方可进行构造物基础的开挖施工。

1.2 黄土路基填筑

(1)当利用挖方黄土填筑路基时,CBR不满足要求时,掺灰处理。

(2)路床0~30cm部分采用砂砾填筑。

(3)当使用黄土作为路基填料时,路基填筑施工每隔2.0m填高采用5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设置构筑物的冲沟内的路基,台后换填范围(不小于6m)的路基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采用填筑时构筑物顶部4m范围内也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4m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得大于1000kN.m。

1.3 挖方路段处理

挖方路段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强夯处理,并对强夯后的沉降采用6%灰土补填,为保证施工车辆对路基不行车破坏,顶部15cm设置砂砾。灰土隔水层采用分层路拌法施工。外掺石灰,石灰采用钙、镁质Ⅲ级生石灰。

1.4 路基挖方段边坡

黄土路段挖方边坡应一次性挖成型,避免原状土扰动,严禁超挖后采用同填方式修整边坡。

黄土路堑的边坡率为1:0.75或1:1。

黄土段落的具体位置请查阅相应的地质报告,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地质与实际不符,应及时与设计部分联系进行调整。 1.5 边坡防护

(1)填方路基边坡采用适合于当地生长的植被进行绿化防护,填方路基自第二级边坡(1:1.75)以下采用网格骨架防护。

(2)挖方边坡的碎落台两泄水槽之间布置绿化带,绿化带缘石高出碎落台5cm。

(3)边坡平台采用25cm厚浆砌片石防护,并设置30×30cm 浆砌片石平台排水沟。

(4)对边坡为2级及2级以上的,在土质第一级边坡范围内设置空心六角型预制块防护。如果挖方段设置挡土墙,则只在土质范围内设置六角型预制块防护,并在挖方坡率过渡段内做好挡土墙高度过渡。

(5)路基挖方段在冲沟处设置的急流槽,注意将进口防护应深入冲沟壁,边坡急流槽下及两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干砌片石防护。

(6)黄土路基边坡防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情况适当布置。

1.6 黄土路基排水

(1)路基排水系统由边沟、截水沟、泄水槽、急流槽、渗(盲)

沟及桥涵结构物等组成,排水系统均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材料,排水沟构造物底部设置15cm厚度的2:8灰土(体积比),边沟的灰土垫层下铺设涂沥青的土工布,以防渗水。

(2)路堑边沟底部设纵向碎石渗沟(深度60cm、宽度同边沟底宽度)。

(3)路基排水系统与自然地表排水系统必须通畅连接;边沟必须设置到冲沟底部排水沟内,禁止边沟于桥头或冲沟坡顶截止;挖方段要保证截水沟、平台流水槽、边坡急流槽的设置数量、长度及边沟的顺畅连接,保证顺利排水。

1.7 黄土路段跨越冲沟处理

(1)冲沟壁比较陡的情况下,冲沟底部视黄土湿陷程度及黄土层厚度,采用强夯或灰土桩等方法处理;冲沟壁按照每级不小于2m宽平台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后分层填筑路基;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2)对于冲沟内设置构造物时,在台后换填范围(且不小于6m)的路基不允许采用强夯处理。采用黄土填筑时构造物顶部4m 厚度范围内不允许强夯,4m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大于1000kN.m,但桥台台后路基应满足相应的压实度要求。

(3)淘壁处理。冲淘处的路基填筑从沟底向上分层施工,并采取一边填筑一边将沟壁挖成台阶,始之咬合;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反坡4%);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冲沟防护:

①冲沟底宽≥20m的冲沟,上下游从涵洞八字墙末端一占地界采用35cm的将砌片石进行沟底铺砌,铺且末端设隔水墙,墙宽50cm,深度150cm。

②冲沟底宽20m的冲沟,整个冲沟底进行铺砌,铺砌长度上游从涵洞八字墙末端-占地界外15m,下游从涵洞八字墙末端-占地界外10m,铺砌末端均设隔水墙;两侧的冲沟壁根部设拦土墙,拦土墙顶宽50cm,拦土墙高度200cm,冲沟壁侧墙面直立,冲沟侧墙面坡度1:0.3,拦土墙冲沟壁的转折而转折修建。

③冲沟内的边坡、护坡道全部采用将砌片石进行防护,冲沟沟顶外3m~5m长度的边沟及护坡道也同样进行工程防护。

④冲沟内的路堤迎水面边坡采用35cm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防护高度为设计水位+50cm且不低于涵洞顶面高程,护坡的坡脚处设浆砌片石矩形基础,基础顶宽60cm,深度80cm。

(5)冲沟排水:

①路堤冲沟排水:边沟水流人冲沟时设急流槽,并在急流槽底部设置消力井,尚有急流槽接人消力井,在接入路基边沟,路堤边沟深至涵洞口处;下游急留槽接入消力井。

②挖方冲沟排水:当冲沟坡度大于10%时,将占地界外5m 的上游冲沟底面整修成10%的纵坡且成水簸箕行,然后采用35cm厚度的浆砌片石进行沟底铺砌,铺砌后,再设一道隔水墙,其后采用抛石填筑;当冲沟坡度不大于10%时,将占地界外5m 的上游冲沟按原坡度进行整修,再用35cm厚度的浆砌片石进行

沟底铺砌。

③在占地界处设拦水墙,拦水墙顶面厚度50cm,高出地面60cm,深入地面80cm,拦水墙长度为冲沟的宽度;占地界外5m 处设拦水墙,拦水墙顶面厚度50cm,高出地面30cm,深入地面120cm,拦水墙长度为冲沟的底宽。拦水墙中心处设急流槽,将水引入路堑边沟,拦水墙采用M7.5浆砌片石。

④铺砌和急流槽的基地垫层:非黄土段采用砂砾10cm,黄土段采用2:8灰土1.5cm。

(6)沟填平处理:

①不设构造物的冲沟,应采用弃土或弃渣填平造地方案,顶面覆盖种植土后,种植沙棘林绿化;弃土或弃渣时,冲沟的形状不必整治成规则状,并应将冲沟上游填满,弃土或弃渣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0%;冲沟下游设拦土墙截弃土,防止水土流失;

②冲沟填平占地的土地类别除沟底部较宽、种植大片旱田外,一般应按荒地、荒沟考虑,并列为永久占地;

③非黄土段的冲沟应根据沟壁的情况、沟的宽窄等进行设计,除基底强夯外,其余均应参照执行。

2 结束语

湿陷性黄土作为在山西省广泛存在的一种特殊岩土,对山西省公路工程的影响较大。采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利用,将为公路建设意义重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