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代理人问题风险防控

公司治理中代理人问题风险防控
公司治理中代理人问题风险防控

公司治理中代理人问题风险防控

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下,公司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股东通过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董事会、股东会决议决定,并交由职业经理人执行,来达到管理经营公司的目的。在这种制度下,公司的管理经营者实际以代理人的身份代替股东管理公司,相对于公司的所有人来说,管理层由于了解行业信息,熟悉公司管理,且在实际执行管理职权时拥有自由裁量权,故通常能够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施加更直接、更巨大的影响力。对于职业经理人违背股东意愿对公司进行管理的行为,股东在短时间内常常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约束,公司管理因此失控。

有国内学者将职业经理人未能从股东利益、目标出发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而股东又难以对该经理人进行替换的情形形象地称为“经理人壁垒问题”。1经理人壁垒效应存在,使得公司治理难以发挥作用,经理人可以肆无忌惮不顾股东的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经理人的权力来自于经理的职位权和自由裁量权。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经理人壁垒效应。职位权是由任命带来的法定权力,赋予了经理人在组织权威体系中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经理人的自由裁量权指经理可以自主行为的空间,来自股东、董事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的不完全性而衍生出权力的模糊地带,这种权力界定的真空使得经理人可以在法定权力外,拓展自己权力范围。同时,经理人的职位权和自由裁量权赋予其对公司关键资源的“进入权”,经理人对公司资源运作的同时,也成为公司关键资源控制及经营信息处置的中枢。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提高了股东和董事在重大决策管理方面对经理人的依赖程度,造成经理人并非是被动接受董事会和股东会的控制,而是在参与董事会、股东会共同决策的局面;另一方面,有利于同时促使经理人利用所赢取的控制权进一步建立以公司内部社会关系、稀缺资源掌控为基础的“经理人壁垒”。一旦形成这样的效应,则股东和董事解雇经理人的成本就会增大,甚至发生公司治理失灵。

一、经理人壁垒易发的几种情形。

(一)职业经理人同时为公司创始人或身兼其他高级管理职位时

身兼多种身份的职业经理人相比由股东、董事任命的普通经理人,在公司内部获得的职位权和自由裁量权更大,也易于通过控制公司的关键资源实现与实际投资者的抗衡。中国部分民营公司在经历创始之初的高速发展后引入外部投资者,其创始人角色往往转换为少数持股人及职业经理人。对于创始经理人来说,其在与公司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个人财富、社

1引自《创始股东与私募投资者的控制权争夺分析》,陈亦新。

会关系及个人声望的累积,又不甘心股权被稀释后彻底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这些因素增加了其与股东、董事指令进行对抗的动机和能力。

(二)职业经理人持有少量公司股份,并通过股权置换获取超额投票权时

公司治理结构正常运行的一个基本逻辑为资本多数决,即多数股权对应多数投票权。而少数控制股东可以通过相互持股或逐层控股的方式取得与其持股数量不相匹配的实际控制权。

1.相互持股扭曲控制权

所谓相互持股,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独立公司,基于特定目的相互持有对方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状态。例如甲公司先持有乙公司的股份,乙公司反过来再持有甲公司的股份,这样甲、乙公司实际上是在不需要履行任何出资行为或者投入很少的情况下,就可以相互取得对方公司控制权,进而成为少数控制股东。

相互持股虽有利于公司间形成联盟,巩固控制权,但却牵涉诸多法律问题,对普通股东的股权构成挑战:一是与公司自己持股在本质上相同。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原则上禁止公司收购取得本公司股份。公司间相互持股虽在名义上不直接体现为公司自己持股,但与公司取得自己的股权并无实质区别,仅是采取迂回方式的一种法律规避行为。二是违反公司资本充实原则。相互持股本质上是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事实上的效果是向对方公司的股东退还出资,这显然违反公司资本充实原则,此外公司间相互认购对方增资还会导致虚假出资。例如,甲、乙公司相互投资1000 万元认购对方公司的增资,表面上看两公司的注册资本都增加了1000 万元,其实两公司的净资产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是甲公司将乙公司增资部分又以同样方式返回给乙公司,根本没有达到募集资金的目的。结果却造成各自公司增资部分股权出资的空缺,形成了所谓没有实际出资的“空股”。2第三,相互持股扭曲公司控制权,形成少数控制股东控制。如果股东内部没有其他约定,这样的“空股”与一般的股份有同样的表决权。这可能诱使经营者们携手合作,通过互相增持股份,形成永久性的经营者控制,使得没有出资的人可以控制公司的股东大会,而真正的出资人却被排除在外,并为他人的意志所约束。

2.逐层控股导致失控

即母公司直接控制第二层的子公司,子公司又直接控制第三层的孙公司,依此类推,这样第一层的母公司虽然没有直接持有第三层的孙公司以及之后的各个公司的股权,但通过这

2引自《公司控制权滥用的法律规制》,李萌。

种层层直接控股关系,母公司仍能实际控制第二层与第三层以及之后的各个公司的经营。理论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母公司无须出资购买孙公司的股份即可以拥有孙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然而,这样的实际控制权在实际操作层面是要打折扣的。原因在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母公司作出的股东或董事会决定需要通过其直接控制的子公司向下进行传导,而不能直接对下属第三层、第四层以及之后的各公司发生效力,这客观上为下属公司经营管理壁垒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也增大了母公司更换下属公司管理层的成本。

(三)职业经理人控制企业关键资源时

职业经理人由于事先获得股东的授权,对于涉及公司经营的关键资源拥有进入的权力,在缺乏制度制约的情况下,经理人可进一步完全控制,甚至自己成为关键资源的生产源头,从而将其自身的职业生涯与公司正常经营紧密联系,增加股东、董事会更换管理层的成本。

二、防范代理人问题的几项措施和安排

针对上述可能发生代理人问题的情形,笔者从律师的角度,提出几项可采取的措施及安排。

(一)事前的安排

1.关注多层持股的股权设置

因我国法律关于关联公司多层持股并无直接禁止性规定,但投资者在设置交叉持股时应当避免任命同一经理人作为多层级下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者,以避免该经理人利用“壳”公司身份制造障碍,阻止上层股东公司通过股东、董事决定对下属实体公司进行实际控制。

2.关注关键资源掌控

股东会及董事会决策的实现依赖包括管理者、生产者、生产资料及其他核心资源的配合,方可创造价值,故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如果想掌控所投资公司,保障自己的投资获得回报,还应当关注除持股比例或董事会席位之外的因素,例如对与公司所在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源、供货/营销渠道、品牌授权、等的掌控,应当建立确定制度将上述关键资源纳入投资者管理的范围。避免职业经理人身兼数个角色,同时接触多项关键资源的岗位设置;对于非控股的创始人担任经理人的情形,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授权机制,同时随时寻找替代管理者,以免创始人利用自身优势攫取关键资源后取得与控股股东抗衡的筹码。

3.控制具法定代表效力的证书、印鉴、职位

公司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作出的意思表示需通过特定的渠道才得以向外部传递,即公司内部担负对外代表功能的印鉴、证书、个人是公司实现正常经营的外部表象。在不影

响公司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投资者应当在公司章程中对公司法定代表人任免程序、权限进行详细规定,同时建立制度规范公司印鉴、证书持有、使用、回收、销毁。同时应当在章程中约定相关印鉴、证书由经董事会直接任免的特定职位的人员保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营管理层未经授权非法使用上述印鉴、证书。

(二)发生代理人问题后宜采取的措施

1. 合法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决定

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情形是,股东或主要投资者发现经理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利益后,往往为挽回损失仓促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作出任免经理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决定,后因作出决议存在程序上的瑕疵,给被罢免的经理人依法提出撤销决议诉讼的理由,在后期办理相关手续时陷入被动,由此遭受更大的损失。

召开此类会议前,应当避免四大瑕疵:1.决议主体的瑕疵2.召集程序的瑕疵3.表决方式的瑕疵4.决议内容的瑕疵。首先应当确保拟作出决议的主体有权对该经理人进行任免。例如前文提到的母公司以多层控股的方式控制目标公司时,处于控股关系最上层的母公司是无法通过一纸任免决议直接将最底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免除的。其次,召开会议的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的规定。应当杜绝发生仅向部分股东/董事发出参会通知,或在召集参会通知中未载明会议议题,或故意缩短召集开会的时间,或者选择的开会地点不适当导致部分参会者实际难以到达等;第三,表决过程中不应当限制参会人员的发言权、质询权,表决应当在法律及章程规定的人数比例已经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第四,对于决议的内容,不应当有悖于公司章程的规定,例如擅自更改董事的人数等。

最后,在罢免决议中应当对经理人的工作安排、重要资料交接作出相应安排,为新任管理层行使管理职权提供依据。

2.控制公司的关键资源,平衡其他利益相关放利益

公司控制权的实现有赖于对关键资源的掌控,故对于发生代理人问题的公司,股东在作出更换管理层的决定之前,就应同时采取措施冻结公司账户,控制资金流出;对公司重要技术资料、权利凭证进行保存;向经常联系的销售/供应渠道相关人员发出指令等,以减少公司因管理层变动对正常经营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正常经营,与除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贡献也密不可分。公司的内部员工、中层管理者,外部的渠道商、行业协会、政府机关、甚至企业的债权人等

相关方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并由此获得利益。3在更换管理层,争夺公司控制权过程中,股东首先应当以恰当的方式满足上述利益相关者知情的权利,同时对他们的利益需求要作出实际的回应,从而争取更大的支持。

3.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变更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第8期的裁判案例公报“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与中华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东出资纠纷案”(2014民四终字第20号裁判)要旨中,对公司内部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效力与工商变更登记效力间关系进行了阐释:“工商登记的法定代表人对外具有公示效力,如果涉及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因公司代表权而产生的外部争议,应以工商登记为准。而对于公司与股东之间因法定代表人任免产生的内部争议,则应以有效的股东会任免决议为准,并在公司内部产生法定代表人变更的法律效果”。即虽然工商变更登记并非公司内部决议生效的必要条件,但公司如希望将发生变更的事项对外宣示,则应当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所涉及公司为外商投资公司的,变更法定代表人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变更公司章程的,工商登记机关可能会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告知申请人进行变更登记需要事先获得公司所在地商务部门的批准。而依据国家工商总局与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工商外企字[2006]81号文,外商投资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可于变更后30日内再取得有权审批机关的批准。4先变更再批准的规定对于申请变更的股东一方来说是一条便捷的通道。

须知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代理人问题产生是基于公司内部治理制度缺陷、外部资源被个人集中持有、投资者缺乏控制力以及经理人个人职业道德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公司投资者应针对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措施,以防遭受因代理人问题导致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创始股东与私募投资者的控制权争夺分析》,陈亦新。

2.《公司控制权滥用的法律规制》,李萌。

3.《论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及其完善》,刘思铭。

3引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治理——基于““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李文超。

4对文件的理解源于《国家工商总局外资局发布<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重点条款解读》。

4.《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治理——基于““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

究》,李文超。

非诉二部

曾惜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

注会考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90个知识点 1.战略的5大关键要素:有愿景、具有可持续性、有效传递战略的流程、与获取的竞争优势有关、能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 2.企业的使命要素与企业使命陈述 使命是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整体发展方向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理由。 A.反映企业定位,包括盈利方式,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市场定位的企业价值 B.有导向作用 C.说明业务范围 D.有利于界定自身的企业形象,加深客户对企业的认识 E.企业使命取决于影响战略决策的利益相关者的相对能力 企业使命陈述是一个正式的书面文件,是对企业使命的明确陈述。使命陈述的作用包括3个方面:一是提供一个企业监控的基础;二是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的经营哲学及理念;三是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3.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A.该分析模型基本上是静态的,而现实中竞争环境始终在变化 B.它能够确定行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非营利机构,有关获利能力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C.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一旦进行了这种分析,企业就可以制定企业战略来处理分析结果,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D.它假设战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包括所有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品的信息,这个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E.它低估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或者分销商、合资企业之间可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消除替代品威胁的可能性 4.钻石模型分析

A.有利因素状况 a.物质资源,土地、矿产、气候 b.人力资源,技能、激励、工资、劳资关系 c.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d.可被有效使用的知识 e.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和住房 B.钻石条件-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C.相关和支持性行业的存在 D.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5.按照竞争优势的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是由资源禀赋决定的 6.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区别(范、关、不、性) A.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全局和整体,运营管理更主要是职能性管理 B.战略管理需要管理和改变与外部的关系,运营管理更关注企业内部关系的处理 C.战略管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运营管理处理比较常规的事务因而较易预见和量化 D.战略管理往往涉及企业的变革,运营管理是在现有状态下把事做好,不涉及企业变革 7.鼓励竞争的主要因素 A.存在大量的同质竞争者 B.行业增长缓慢 C.较高的沉没成本 D.缺乏产品差异化 E.仅靠大规模取得优势 F.竞争对手时常更换 G.较高的战略性投资

公司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管理办法

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完善公司经营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经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经营、依法决策的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集团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办法》、《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关于法律意见书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制度,是通过对公司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进行事前法律防范、事中法律控制、事后法律补救等行为来保障其依法经营、依法决策,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切实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的事项 第四条经营风险中涉及法律风险防范控制的事项包括: (一)投融资。投融资事项包括子(分)公司设立、股权收购、债转股、发行债券、上市、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借款、职工集资等。 (二)资产处置。资产处置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出售、无偿赠与、公益捐赠等。 (三)改制。改制事项包括企业公司制改造、合并、分立、变更组织形式、破产、清算或对子公司(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或承包、租赁经营等。 (四)招标、投标。 (五)合资、合作、联营。 (六)担保。担保事项包括对外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七)签订合同。合同事项包括《合同法》或其他法律明文规定的各类合同以及其他涉及单位权利义务的协议、备忘录、文件等。 (八)制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事项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 (九)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事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有关品牌的权属确定、权利续展、权利转让、权利使用许可等。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出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误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的经济立法时常都在颁布、更新,法律、法规浩如烟海,企业领导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生产经营,为职工谋福利,为国有资产增值的同时,又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精通熟悉,面面具到,这是任何人都很难做到的,因此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做好公司领导政策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在企业重大决策未形成决定前将对该项决策的法律意见充分的陈述和说明,及时提出法律发面的意见,便于领导决策时作参考。 二、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测 企业决策本身就包含风险,毫无风险的决策是没有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要对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使企业选择风险最小,获利最大的方案,并提出法律上的建议和意见,使风险能得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参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的依据。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特别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经济合同的审查把关是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方面进行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参与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和谈判,主要是从法律上审查,保证合同合法、严密性,可行性,其中包括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和履约能力;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文字表述是否清楚;双方签订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续。比如一些建筑工程合同按规定,除双方签定以外还需要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签章。合同的经济、技术方面是否可行,应主要由业务部门进行论证并对此负责,论证的结果将成为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审查合同时考虑的因素。 五、代理企业参加经济纠纷的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

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公司法律风险控制基本框架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基本框架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故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实施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公司的法律风险防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 1、针对产品开发风险,需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制定和颁布新产品开发的业务指引文件。 (2)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及时获取有关的市场情况、产品缺陷以及客户需求等信息。 (3)建立与一线销售人员沟通的会议机制,确保及时依照市场形势做出适当反应,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4)实行专项听证制度:在一项投资产品推出前,应由运营管理中心组织风险管控中心、财务中心和其他各业务部门,召开质询会议,对产品进行反复质询和论证,以保证质量,控制风险。 (5)当产品项目正式推出时,应报备运营管理中心及风险管控中心,风险管控中心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编制风险报告,及时做出风险评估和适时调整。 2、针对市场营销风险,需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颁布营销策略,对岗位分工、岗位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对销售渠道分类、管理流程、选择标准、市场策略、激励措施和控制手段、培训内容及计划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并制定清晰的标准化业务流程。 (2)市场拓展业务可按照各项目分成项目小组,采用项目小组负责制。 (3)杜绝销售人员对客户进行不当承诺,采用欺诈方式促成客户成交,一经发现公司将严重处理。 3、针对合同管理风险,需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的合同起草、审批及签订的管理制度。 (2)严格依照流程和制度审查合同签订和费用支出,做到合同责任清晰,

农商行公司治理风险防范

《农商行公司治理风险防范》培训课纲 《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课程背景】 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一些有利 条件,也面对一些新情况。农商行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内外部环境和企业运作、公司治理中,都存在法律风险。改革需要适应新情况,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法治企、防范法律风险,达成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 【授课时长】 一天,内容据时调整。 【课程收益】 通过以案释法,教练式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主要法律风险点,让学员建立起全程把控风险的思维格局,准确把握常见的法律风险点,并预先采取避免权益受损的防范措施,杜绝不必要的损失和责任。 【授课对象】 银行高中级管理人员、法务人员、风控人员等。 【课程特色】 1、独特的专业优势:张绪才老师系资深专业律师,法律功底深厚、办案实践经验丰富,法律培训针对性、实操性强,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 2、独特的讲课技能和风格:张绪才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不讲理论讲案例、不讲术语讲白话,理论案例化、案例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实战化;对课件及案例进行精心设计,逻辑严密,构思巧妙,把法律知识融入到生活社会现象;讲课风格生动风趣,寓教于乐;讲解法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员听得懂、愿意听;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影音、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互动、现场理解感悟,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摆脱了纯讲理论的刻板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公司法》内容解读 一、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原则的价值及其弊端的防止 (一)企业法人制度的意义 案例分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要承担什么责任? 1、独立的财产

风险防范:组织架构设置之公司治理

风险防范:组织架构设置之公司治理 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性质,公司的组织架构设计都不一样,我们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探讨一下基于上市公司的单体公司(非集团公司)并且管理比较完善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 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分3个层面,3个体系,3个层面是公司治理层、组织部门层、岗位层,3个体系是业务体系、运营服务体系、监管体系。以后我们把公司治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探讨,今天我们先对公司治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和了解。 公司治理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人不同组织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理解,公司治理也一直处于探讨和完善中。既有国际组织对公司治理的定义,也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总的看来有以下几种: 1.强调公司治理的相互制衡作用 如吴敬琏、吉尔森和罗(Gilsonand Roe)。认为所有者、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制衡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关键。只有公司内部之间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才能被建立起来。 2.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是公司治理的关键 如张维迎。公司治理在广义上就等同于企业所有权,而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互对应。只有这样,才能对公司中的个体性成最大激励。最终使公司作出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应该受到保护。 3.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如林毅夫。企业要获得健康发展。最主要是看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利润率,一个合理的市场利润率恰能正常反应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水平,这种市场监督和约束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4.强调科学决策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如李维安。公司治理不是为制衡而制衡,衡量一个治理制度好坏的标准,不仅仅是看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状况,更主要是如何使公司最有效的运行,如何保证公司各方参与人的利益得到维护满足。“公司治理的目的不是相互制衡。至少最终不是制衡,他只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 5.强调法律在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主要为法商管理学派。治理是目的,法律是手段,通过对法律的运用和操作,以及从法律层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公司治理主要是围绕股东(出资人)、董事会、经理层等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包含了规则、关系、制度和程序,需要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 公司最大风险是战略风险,是脱离实际的经营目标风险,公司治理就是从公司战略决策出发,使企业向正确方向前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以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部分。

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内部律师日常的工作是对公司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风险评估报告。作为专业人员,我们不能够在一个公司工作很多年后,却不清楚这个公司存在哪些固有的法律风险,或者我们知道这些风险却不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出。专业领域里的各类咨询服务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具体服务之前,均会为客户进行评估,在获得第一手的评估数据的基础上再制定服务方案。管理咨询机构进入服务企业后的首要工作是评估该企业的管理流程是否存在缺失,然后再和管理层进行沟通;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时,首要考虑的是进行审计风险评估,然后才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就连装修一个房子,设计师也要实地测量然后才听取业主的设计要求。公司外聘的法律顾问其实无法有效做到对公司内部法律风险进行评估,法律顾问提供的咨询服务是模式化、流程化的,不一定能够适合各个行业性质、规模、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各异的公司。 公司内部律师在开展其它工作之前,一般要先对公司固有的法律风险进行客观和充分的评估,与公司管理层充分沟通后再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公司的法律风险 公司的生命起于设立,终于清算或破产,各种风险始终伴随着它。当初的几个人怀着满腔的希冀和创业的狂热理想而投资注册成立一家公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家公司可能会慢慢壮大,而狂热也会变成理性,激情也会转换成保守,但始终不会变的是这家公司周围和内部存在的风险。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对一家公司来说,体现的是管理层对风险的评估和掌控能力。杰克.韦尔奇的一

句话被N多人引用来提醒管理者对公司法律风险的关注,“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 公司的各种风险最终将转化为法律风险 公司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比如,在公司投资伙伴的选择上,会隐含着投资风险,公司调用大量的资金采购囤积原材料,会隐含财务上的结算风险;公司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可能存在税务风险;公司调整经营范围,可能存在经营风险;逾期偿还银行贷款,可能存在信用风险;公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会存在商业信誉风险。等等。 但公司经营中的所有风险,最终会转化为法律风险,如果公司无法及时预见防范并化解这些风险,现实的后果往往就是面临法律上的制裁或被卷入旷日持久且耗资靡费的诉讼。投资风险可能会转化为和合作伙伴的投资合同纠纷;结算风险导致的可能是买卖合同纠纷;税务风险直接导致被行政机关查处制裁;经营风险导致工商部门的执法行动;逾期还贷,银行会提请法院拍卖抵押物;产品质量问题可能面临侵权诉讼或导致公司破产。公司的种种经营过程中的内外部风险,将直接转化为法律风险,最终导致公司被追究法律上的责任或承担法律上的后果。 法律风险≠法律制裁或纠纷 有的公司管理层往往会认为,法律风险就是公司面临的法律纠纷时胜诉与败诉的可能性。因此,很多老总宁愿在公司面临诉讼时花大量的资金请律师,打通各种关系,而不愿意在经营时防范和规避风险。这是现阶段很多内部律师面临不

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修建市场的片面开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的放慢,修建施工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如何增加和化解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必需深化研讨的一项重要管理任务。只要结实树立风险认识,客观剖析存在风险,逐渐完善风险机制,不时增强风险防备,才干使企业完成可继续开展。 对策一:增强客户关系管理,深化项目调查,防备和化解运营风险施工企业要不时创新运营理念,要看法到分包商、供给商是施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他们能与施工企业共同抵挡市场风险。详细来讲,施工企业应对分包商、供给商的实力和信誉停止调查,树立诚信协作同伴数据库。在与分包商和资料供给商签署合同时,应力争列入领取分包工程款或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给商充沛理解工程的资金情况,最好以建立单位资金领取顺序为前提或按相反比例付款,以此逃避分包商或供给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努力营建施工企业与分包商、供给商互动共进的气氛,创始“双赢”的场面。 工程项目本身的好坏也是关系到施工企业风险的重要要素。要控制这种风险,就必需对项目的筹划定位、所处地段、市场环境停止评价,对相关证件能否完全,土地款能否已付,工程资金能否到位等停止调查。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假如业主的信誉和实力普通,而项目自身评价较好时,风险控制绝对文曹胜红袁永福比拟容易,即便业主违约,施工企业可以接盘运作,挽回损失。 对策二:树立风险认识,增强外部管理,防备和化解管理风险首先,施工企业的指导班子要树立民主迷信的运营决策机制,严重投资事项经班子个人研讨决议,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运营风险担任。工程招招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任务,要充沛思索项目的可行性、能够性和牢靠性。建立项目能否曾经正式同意,资金来源能否牢靠,要根据企业的接受才能和市场行隋合理报价。比方,关于有些资金到位率低、盈利程度不高、风险较大的外埠工程项目应予保持。 其次,要树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签署前,企业法律参谋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停止评价,避免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呈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停止合同交底,明白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作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卦告诉等重要材料,为合同争议预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根底。 第三,对本钱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在施工进程中对由造价部门提供的预算,工程管理部门与项目部协商确定的项目目的本钱,以及项目施行的实践本钱停止比照剖析,找出差别并制定对策,无效控制项目本钱。另一方面经过量价别离,对项目部考核资料量的耗费和设计变卦与索赔状况,资料价钱由企业一致管理并承当相应责任。 第四,经济担保要慎之又慎。施工企业普通不要为建立单位提供经济担保,也不要为相关企业提供任何方式的经济担保。近几年一些施工企业被莫明其妙地送上法庭,许多都与担保有关。关于确需为业主提供担保的,应对业主的资信情况严厉审查,详细理解业主目前的经济情况,商定好保证方式,并且力图让业主提供反担保或第三人保证。 对策三:强化效益认识,增强资金管理,防备和化解财务风险一、标准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实在可行的外部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存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标准结算纪律,集中开户,一致管理。二、财务部门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精心整理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出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 三、参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的依据。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特别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经济合同的审查把关是从技术、经济、法律三 因素。 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一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发生的纠纷诉之法院,在争议各方当事人的参与下,由审判法官依法审理,作出判决。二是采取非诉讼的方式,即不通过法院,代表企业与对方调解,在保证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情况下,签订调解协议,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公证,在公证书上约定执行条款,如果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就可以依据公证书上的执行条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六、管理企业经济合同

公司运营中常见的6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公司运营中常见的6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导读】:企业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都存在法律风险,我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知道法律风险,而且要知道其发生的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更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的发生。 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6类风险: 一、公司治理中的法律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家族式企业在监督上的不力,规章制度对权力的设立不明确,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二、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最为常见的是职工工伤,劳资关系处理不当引发风险。还有就是企业为节约成本,缩短培养过程,迅速上项目,常常采用“挖墙脚”引进高级人才,这可能遭遇被挖企业的索赔和专利商标等侵权指控。反过来,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无端流失,被挖墙角,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也是一大风险。 三、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中出现资金不足,常见的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股东追加投资,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等。比如:对于银行贷款,一不小心可能陷入“高利转贷”,“违规发放贷款”“贷款诈骗”等金融诈骗黑洞。 对于民间借贷,可能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法律风险;如果股东追加投资或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会遇到股权结构及治理结构调整,利益分配的约定等问题。 如果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要求更高,否则鸡飞蛋打人财两空,教训是惨重的。

如果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国家有严格的规则和制度,对法律风险的控制要求极高,必须法律、财经等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辅导,否则会落入“擅自发行 公司股票债券罪”的泥坑。 四、签订履行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主要是经济合同违约纠纷,大多数经营者只注意到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及索赔问题,而忽视了前合同义务及后合同义务,因此导致纠纷的不在少数。第二,企业家从传统观念上习惯于熟人圈子的交易行为,有的口头上达成所谓的“君子协定”,时间一久,由于个人信用发生变化,或个人对当时的约定细节理解认知不同,从而引发风险。 最后,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个市场准入制度的存在,很多交易行为必须首先审查交易对象的主体合格性,和一个没有交易资格的人去做生意,其结果和风险可想而知。 五、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企业无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如从来没有专利检索和商标待查制度,使得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指控时处于被动,比如我们的百布优品牌中的儿童版系列版本,封面设计就涉嫌侵犯“喜洋洋与灰太郎”剧本的在先权利,建议我们设计部门要在外观设计上做一些实质性的变动,不能图省事而引发风险。 六、行政管理法律风险。 由于公司内对行政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上的漏洞引发违规问题,被有关执法机关(比如:环卫,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消防等部门)进行处罚。这种引起风险很划不来。 以上法律风险是企业常见的风险,我们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 内部原因: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风险研究 【第一章】公司资产和负债风险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3.2】资产规模风险与结构风险 【3.3 3.4】资产质量风险与计价风险 【3.5 3.6】表外资产风险与资产的战略风险 【第四章】企业负债风险分析 【第五章】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负债与资产风险防控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2.1 企业风险概述 风险的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19 世纪提出的,认为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产生的,经营者承担了风险才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是风险的报酬。20 世纪初期IIA 强调风险的损失观,风险对目标的实现是有阻碍性的,指出衡量风险的标准与后果,随后的学者研究逐步改变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两面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未来结果的不利方面而且包括有利方面,2002 年IRM、AIRMIC

以及ALARM 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强调风险的两面性,将其定义为各种后果可能性的结合,同时关注风险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风险,应对风险机会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观念的改变,逐步意识到充分利用风险的有利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人们对风险观念的改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早对风险的认识是激进的,强调风险的罪恶与对之厌恶,只能被动的接受;第二阶段: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认识是可预测的、可度量的负面影响,设法去避免风险的发生;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并将风险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认为风险是可管理、可操纵的,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结果,人们可以主动接受风险并接受专业建议,充分利用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机会,规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2 企业风险的分类 根对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根据风险的内容、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的来源来进行划分,本文主要从风险来源来具体分析企业风险,外部风险主要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等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内部风险主要从企业战略、财务状况、运营状况等来进行风险分析。 2.2.1 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政府或政府官员等的行为而对未来产生的不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规范指南.doc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B/T 27914-2011)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前言 本标准在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红、叶小忠、吕多加、薄勇、王志华、白莲湘、崔艳武、刘瑛、孔雪屏、秦玉秀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课程收益】 ?全面掌握规范性公司的公司治理机构 ?全面掌握拟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应该具备的公司治理结构 ?全面掌握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经理与公司的关系处理 ?全面掌握董事、专职外部董事、独立董事、职工董事、董事会秘书、监事及 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选聘程序及职责 ?全面掌握监事、职工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全面掌握股东会(股东大会)职责、董事会职责、监事会职责 ?全面掌握股东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全面了解董事、监事、经理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 ?了解如何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了解如何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了解如何处理“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课程现场】 ?全面掌握公司治理风险识别及防范 【课程现场】

【师资介绍】 ●中国资本运作网创始人兼CEO ●国内“零税负”重组第一人 ●成功帮助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国内A股、香 港H股和美国N股上市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资本运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为超过500家企业进行过商业模式设计和资本战 略规划 ●著名天使投资人 ●中国资本运作网执行副总裁 ●企业战略转型、顶层设计与商业模式创新专家 ●工信部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管理专家库成员 ●厦门市政府特聘中小企业管理专家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 ●参与了上百个战略咨询及股权投资项目 ●著名天使投资人 ●中国资本运作网股权激励导师 ●基于TOC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解决及效益突围项目 总架构师、首席顾问 ●香港公开大学MBA硕士 ●厦门市政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特约讲师 ●中国资本运作网商业模式导师 ●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专家 ●变革领导力专家 ●教练技术授证导师、资深教练技术导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EMBA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九大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九大法律风险 公司治理法律风险加入时间:2008-07-04 10:47:28 点击:139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回答别人问他最担心什么时说:“其实并不是G 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 这段话在有关企业法律事务类文章中被引用频率颇高。不错,杰克·韦尔奇所指的就是企业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共同构成了企业风险。与其他两种风险以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为特征所不同的是,法律风险以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 什么是法律风险? 那么,什么是法律风险呢?综合各种论述,笔者以为,法律风险指法律因素导致的、或者由于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支持而带来的各类企业风险,以及非法律因素的各类企业风险发生后,最后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法律后果。前者,主要是指直接的法律风险,后者指间接的法律风险。直接法律风险容易理解,如履行合同违约、产品致人损害等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后者因其并非由法律因素直接引起的.所以不容易理解。如1979年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事件导致核电站被关闭,约20万居民永久撤离。在其后14 年中,企业共付出近10亿美元清理费用。由污染引发的诉讼高达2000多起,最终解决历时15年。这就是一起典型的间接法律风险案例。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从企业成立到解散,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综合而言,笔者以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主要有九大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中的九大法律风险 1、企业设立及解散的法律风险 企业在设立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往往会为企业健康运行埋下隐患,并导致公司成立后内部纠纷频频,而有的在公司成立过程中就产生了纠纷乃至公司无法成立。如发起人出资不足.发起人违反出资义务,出资权利瑕疵等引发的纠纷以及设置虚拟股东引发纠纷、隐名出资人引发的纠纷。在公司解散过程中,涉及公司清算、债务承担等也会引发大量纠纷。 2、公司内部权益纠纷 公司成立后各类内部纠纷一直是公司治理要面对的核心问题.而新公司法颁布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新类型纠纷,使公司内部纠纷成为近两年法律的一大热点。如股东与股东.股东与董事会等发生的股权确认、股权转让、股东权益诉讼.以及股东请求确认公司设立无效或撤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前言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2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3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24 前言 本标准在《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企业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等因素。 (2)审慎管理的原则 由于法律风险的特殊性,对于法律风险应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要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义务性规定。 (3)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

简述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简述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以及防范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变更、经营、解散过程中,因法律调整其行为而产生的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法律发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也越来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以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性质 (一)客观性。企业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从设立至解散,一直处在法律的调整之中。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尽管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因为它非常抽象,所以很多企业忽视了它的存在.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法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以赢取最大经济利益。 (二)连锁性。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的涉及金额上千万,有的是涉及金额仅几千元的劳动仲裁案件,一旦发生,引起的关注面将会非常广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较大金额的诉讼或仲裁案件要进行公告.这可能对公司形象造成影响,影响大众心理以促使企业股价的跌涨。 (三)专业性。企业遇到的法律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法律纠纷.普通的法律纠纷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律师在了解案情时比较容易.企业是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营利的社会组织,很多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结合在一起.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会遇到大量的土地勘察、工程造价、预结算、工期签证等技术问题,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没有技术人员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解决企业法律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最好是由企业法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顾问律师配合或者由专业型的律师来完成。 应正确评估法律风险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如果过高地估计了法律风险的地位,规定有些合同没有法律顾问的签字不能签订或者为了合同条款的完美而在谈判中错失交易的良机。必须正视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如果忽视了它,就有可能遭受损失。例如合同条款中未约定违约金条款会导致索赔时举证困难;不去申请商标注册可能会导致商标被别人抢注;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合法会导致劳动仲裁案件的败诉.正确对待法律风险的态度是: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必须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事中加以控制、事后加以补救。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风险的一种,当交易获利的可能性大于法律风险时,要冒法律风险去实现交易的成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风险的种类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苗壮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生联合导师 最近,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了以美国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实施机制。据报道,该规范将于明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对公司、证券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除了基本规范,五部委还发布了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在研究、起草其它9项具体规范。具体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销售与收款、筹资、衍生工具、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的控制、企业合并与分立、服务外包等财务报表项目相关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关联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交易、公允价格、信息披露等财务报表编制相关规范以及预算、人力资源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中介机构聘用等制度支持。基本规范与具体规范共同构成内部控制规范的完整体系。 一定义、目标、要素 基本规范首先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含义。根据该规范,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与其它经营管理活动一样,控制活动既有收益也有成本。这就有必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换句话说,控制活动也要讲求效率。考虑到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内部控制应当且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宗旨体现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上述5目标类似于COSO报告3目标:经营的有效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相比之下,将“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列入目标更为可取,因为许多管理信息无法进入财务报

《关于防范公司治理法律风险的11条建议 公司治理》

《关于防范公司治理法律风险的11条建议 公司治理》 1.【注册资本】 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与充足不仅有利于保护您的客户利益,更与公司及股东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公司注册资本虚假、或者在经营过程中被抽逃,将使公司股东丧失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而可能被卷入债权人提起的诉讼中。 2.【投资义务的履行】 您在与他人共同对外投资设立公司时,请您务必关注您的合作伙伴是否履行了投资义务,这不仅关系到您所投资的公司的利益,更关系到您的切身利益。如果您的合作伙伴没有履行投资义务,在公司对外负债的情况下,您可能要就您的合作伙伴的过错向债权人承担责任,尽管您在对外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您的合作伙伴追讨,但这无疑将增加您的风险。 3.【亲署文件】 设立公司时的登记手续较为繁杂,请您务必亲自签署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否则一旦发生纷争,他人代签名行为会给你造成极大麻烦,甚至可能对公司股权归属造成不测因素。 4.【慎做隐名股东】 隐名投资虽然不被法律完全禁止,但蕴藏较大法律风险,法律对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要求非常严格,建议您不选择以隐名方式与他人共同设立公司。

5.【及时登记】 如果您向他人收购公司股权,收购合同生效后请务必尽快办理公司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否则您将面临无法真正获得股权的风险。 6.【重视章程】 公司章程是公司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一旦发生争议,将成为法院判断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依据。建议您在参与制定公司章程时务必仔细衡量,慎重签署。 7.【忠实勤勉义务】 公司的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请您务必遵守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的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将可能导致向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8.【善待中小股东】 经济环境变化形势下,更加需要全体股东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同样是公司的投资者,请您善待中小股东,尊重他们的参与权、表决权,保障他们的知情权,保护他们的利润分配权等各种股东权。 9.【会议程序合法】 公司的投资者之间产生分歧十分正常,建议您遵循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解决争议。召开股东会前,请您务必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方式与内容通知股东,如果您没有妥当地履行通知义务,所形成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可能将被法院撤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