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金融学黄达版本

【金融保险】金融学黄达版本
【金融保险】金融学黄达版本

【金融保险】金融学黄达

版本

金融学:黄达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定义

一、货币的经济学定义:

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仍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本书的定义: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能够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

二、货币和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

(一)货币不等于现金或通货: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二)货币不等同于财富: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货币不等同于收入:

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

1、先王制币说先秦时代

2、交换发展说

(二)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

1、创造发明说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

2、便于交换说英国的亚当.斯密

3、保存财富说法国的西斯蒙第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类型

(一)实物货币

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和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缺点:

(二)金属货币:

铸币(coins):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且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金银作货币的优点和缺点

(三)代用货币(大约公元10世纪):由政府和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往往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

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但能够兑换金银。

优点:

(四)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以后):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的特点:

2、信用货币的形式

(1)纸币(银行券):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银行券的产生:

由银行券到纸币

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可兑换为金银的纸制货币符号。(不兑现的银行券)

纸币的优点和缺点:

(2)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五)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和转移的货币资金。

电子货币发展阶段

电子货币的优点和缺陷

三、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

1、交易费用的节约

2、信用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货币职能

一、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货币单位: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

价格: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对所有商品而言),价格指数和货币购买力成反比.

目前存在的争议:

第二节货币职能

二、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特点: ①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即,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能够是足值的,也能够是不足值的。

三、支付手段:货币在偿仍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和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赊销商品总额-抵消总额)/同一单位货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

四、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目的:贮藏财富,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为投资积累资本;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

▲发展:形态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方式变化: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

用途变化: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

▲作用: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思考:在考察货币需求时,是否要考虑对价值贮藏的货币需求?

五、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各国金铸币比价稳定

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某些国家的硬通货,各国货币兑换比率--汇率

第三节货币的界说

一、从货币职能来定义货币:

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仍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Anything tha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or in the repayment of debts.(米什金)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种种说法:

货币就是现金;货币等于于收入;货币就是财富

附:货币和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

(money 、currency, wealth and income)

1、货币(money)不等于现金或通货(currency )

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2、货币不等同于财富(wealth )

财富即个人拥有的、包括所有资产在内的总资源,包括房产、汽车、家具、艺术品、股票、债券、货币等。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3、货币不等同于收入(income)

收入是单位时间内收益的流量,是流量概念。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在商品世界里和所有商品处于等价地位的事物或一般等价形态。

三、货币和流动性

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或金融工具就是货币。

流动性,即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条件下迅速的变现能力。

变现的难易和快慢、变现成本、其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思考:把通货、活期存款、股票、定期存款、国库券、房屋的流动性从大到小排列。

四、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或选票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

货币是选票

五、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定义货币P306

(一)货币的不同定义方法

1、归纳方法:归纳方法在界定什么是货币时,侧重于货币的特质,这种特质是货币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独特的特征。如果某种东西有这种特征,就将其划为货币的范畴。归纳方法将货币狭义地界定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2、实证定义方法:强调货币对经济及货币政策具有何种重要影响。因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名义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央银行要能够控制货币供给,从而在宏观经济发生波动时便于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稳定经济。所以,实证方法把货币定义为和名义国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的、能够由中央银行加以控制的流动资产或流动资产的集合。按这种方法,除了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外,货币仍包括定期存款。显然,实证方法定义的货币比归纳方法定义的货币要宽泛得多。(二)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货币性就是指一项资产执行货币的职能的高低)

▲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

(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各国的具体划分

1、划分依据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由于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最高,能够直接用现金和活期存款支票购买你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在统计上它们是货币;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们不能直接用着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着价值储藏的功能,它们只是准货币。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Quasi money),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能够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各国的具体划分

2、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1=M0+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狭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

M3 = M2 +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广义货币)

思考:储蓄存款中的活期存款应划入哪一个层次?

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s 定期存款--Time deposits 储蓄存款--Saving deposits

(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我国的具体划分

3、我国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P310

▲各国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现阶段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4、美国现行货币供给各层次的定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应量的划分

5、货币的流动性结构

货币的结构也叫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是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和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衡量指标(1)M0和M2之间的比率;(2)M1和M2之间的比率。

例如M1/M2的增大,货币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可能表明人们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的增强,经济趋热。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虽然可能是对经济环境变化的一种自然的反应,但货币流动性的变化也可能使经济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中央银行往往能够通过观察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变化来判断宏观经济的走向。第四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确定本位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

规定货币的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

(二)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特点:

(1)是足值货币,能够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2)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的特点:

(1)通常用贱金属铸造,是不足值货币

(2)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3)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

(4)辅币能够和本位币自由兑换

思考:在不兑现纸币制度下,本位币和辅币的特点?

(三)规定发行准备制度

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金融学黄达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 了解:货币的各种定义 货币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的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 货币是最具有流动性的 1.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2. 物物交易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为什么? 方便——方便交易、方便携带、方便储存、方便分割 “便利交易” 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 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劳动—分工—交换 马克思对于货币起源的分析,是用最完整的劳动价值论揭示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本质矛盾,那就是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揭示劳动作为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统一体,进而揭示价值的实质及其表现的必然途径。然后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导出货币这一范畴出现在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必然性。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 知道各种货币的形态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用纸做的货币→记账货币→电磁信号货币 铸币的含义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货币度量单位演进 知道:货币流通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支对应,连绵不绝。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市场经济的意义 银行券和纸币区别和联系 银行券多事大面额钞票国库发现的超频则都是小面额的 当代货币形态 1. 不兑现的银行券及硬辅币。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货币的购买力 1.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 2.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 马克思对于货币本质的分析 价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掌握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在劣币与良币同时流通,且劣币与良币之间维持法定比价的条件下,当劣币与良币之间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货币基本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2. 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 3. 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货币需求公式 MD = PQ/V 本位币、辅助货币构成的基本要素 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其最小的规格就是一个货币单位。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允许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的国家,对于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其铸币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 无限法定支付能力也称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 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定支付能力也称有限法偿,特指辅币在一定的支付场合下,超过一定的金额时,收款人有权拒收。 一般来说,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 第二章

《金融学》黄达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宏观政策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 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动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

金融学-黄达-期末-重点

金融学-黄达-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在银行信贷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分为可兑现信用货币与不可兑现信用货币两种 2.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称为币制。 3.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质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5.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6.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证。 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个人提供的信用。 8.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即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9.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公众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 10.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有价证券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中介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11.利息: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对借贷资金的报酬,是债权人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的一种补偿。 12.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间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直接决定的利率。 行业利率:是由金融业行业协会或公会确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13. 金融中介:是指在经济运行中,为资金余缺者提供条件,促使双方实现资金融通,自身从事金融活动并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总称。 14.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15.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

金融学金融学黄达版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金融学黄达版知 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金融学 直击考点重点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宏观政策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2.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 量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 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动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金融学黄达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场外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承兑: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标识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充分就业: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在比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自己的工作。 储蓄银行:是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的监管手段。 创业板(二板)市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证券交易所市场之外设立的另一个或若干个专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筹集资金的证券市场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经办存款的机构根据存款额的大小,按一定的保险费率交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存款机构无力支付存款时,该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掉期合约:是交易双方就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换资产或资金的流量而达成的协议 对冲基金:是私募基金的一种,是专门为追求高投资收益的投资人设计的基金。 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降低时,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大,当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小时,失业率会上升。 发行库: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 发行市场:是新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分权多头: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拥有监管权,且不同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监管机关实施监管,典型的代表为美国和加拿大。 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一种,以直接权益投资的方式,对尚未上市但有很好成长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由于这些公司一班还处于创业阶段,通常也被叫做创业投资基金。 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诞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1.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保卫性目标。2.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主动性目标。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公募:面向市场上大量非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优点: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可提高发行者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缺点:工作量大,难度大,发行者必须如实披露有关情况,需要承销商的协助。) 公司型基金:是依据基金公司章程设立,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的有价证券 股票市场:是专门对股票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转让。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间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管制利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指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国际货币体系国家之间关于货币往来的有关规则和秩序通常被视为国家间关于货币制度的某种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是自发或通过国际协议形成的国际间货币兑换与结算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有规则以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组织机构的总称。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即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说课材料

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 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 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 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 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 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 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 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 在促进国际合作; 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 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 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d.IMF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 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11、牙买加体系——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依旧是主导货币,即是最主要的计价单位,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贮藏手段,欧元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SDR的地位在增强,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在下降,但仍可以视为二级储备资产。 b.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世界各国不仅可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在两者之间,还有多种弹性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 c.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不再仅通过总需求调节,还可通过汇率制度调节,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最大特点即分散化和多元化,相对灵活。 1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欧元制度)——一定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

金融学名词解释-黄达

金融学名词解释(黄达) 金融学名词解释(黄达) 第1章 铸币:自然形态的金属货币在流通自然形态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需要秤算重量、鉴定成色,很不方便。为了适应交换发展的需要,将金块、银块按照货币计算名称所规定的金银重量,铸造成具有一定成色、花纹和形状的金片和银片,这就形成了铸币。 银行券:银行券(bank note)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流动性(Liquidity):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股票的流动性大于房地产。 货币购买力: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能力。其大小决定于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对比关系;其变动与商品价格、服务费用水平的变动成反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服务收费降低时,单位货币购买力就提高;反之,则下降。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它的表现为价格标签。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如:一斤大米=一元;一件上衣=二百元。 流通手段: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服务。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或先交钱,后服务;或先服务,后交钱。

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

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考试题库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黄达 金融学题库完整版

黄达《货币银行学》题库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答案:ACDE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 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一、利率的决定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的变化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也不排除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或事实上成为负数的特殊情况。具体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②实际利率理论 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被称作实际利率论,该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其中,生产率用边际技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点。图4-1说明了这种关系。 图4-1 实际利率论

黄达版金融学课后答案

黄达版金融学课后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C h a p t e r 3 一.名词解释 1.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实物,不论它是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 也不论它是不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上称为资本化。 2.商业本票:是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 项给债权人。 3.可支配货币收人:是指个人的货币收入扣除了社会保障基金应由个人负担的份额 和应纳税款等缴纳义务后,在当期的货币收入中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部分 二.判断题 1.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货币形态提供的是商业信用。(错)商业 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赊账和预付的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商品的赊购。赊销和分期付款。 2.一般来说,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与收益性呈正向关系,风险性与流动性 呈反向关系。(对) 3.在商业票据的当事人中,背书人与出票人一样对票据负完全债务责 任。(对) 4.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当货币供给增 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错)当货币供给 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下降 5.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 代了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对)

6.根据费雪方程式,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当期通货膨胀率。 (对)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A平等的价值交换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平等的价值交换D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2.商业信用的主题是(C) A银行B国家C厂商D消费者 3.由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的付款命令书是(B) A商业本票B商业汇票C商业期票D银行支票 4.国家信用的主要作用是(ABCD) A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B筹集巨额资金的重要手段C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D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5.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A) 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C消费信用D民间信用 四. 1、简述信用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黄达金融学笔记超级精华版汇总

1,货币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 支付手段1X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 积累和贮藏价值 2 职能视角的界定 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一般等价物 V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贵金属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D,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4.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 货币替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5.国际货币制度(体系) (一)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 (三)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四)(1)、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 (2)、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的特征是:(1)本国的货币盯住一种强势货币,与之建立固定汇率联系,这种强势货币被称为锚货币。2)本国的通货流通,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保证本币与外币随时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这种货币制度的安排使本国的货币制度直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部分。 建立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最初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建立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不具有独立建立自己货币制度的政治经济实力。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进出口集中在某些商品或某一国家,货币局制度是一种选择。但是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

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考试题库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得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得角度瞧,货币就是核算(一般等价物)得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与经济学家都瞧到了货币得起源与(交换发展)得联系。 3、银行券就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得发展而出现得一种用纸印制得货币。 4、铸币得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得过程. 5、用纸印制得货币产生于货币得(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就是(价值)得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得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得就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得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得基本通货就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就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得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得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就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得人民币就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得。 14、人民币采取得就是(不兑现)银行券得形式。 15、欧元得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得出现紧密相联得就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得结果就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得铸币金属就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与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得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得最小规格就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得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得自由铸造与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与货币购买力得关系瞧,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得主要货币职能就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得就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得货币本质观得建立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得理解正确得就是(商品价值得货币表现) 15、货币得本质特征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得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得一种 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得铜铸币得三种形制就是( )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 A、银行券 B、支票 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 E、定期存款答案:ABCDE 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得场所有( ) A、赋税 B、各种劳动报酬 C、国家财政 D、银行信用 E、地租答案:ABCDE 5、对本位币得理解正确得就是( )

黄达版金融学课后第六章答案

Chapter6 一.名词解释 1. IMF协议第八条款:主要内容有: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不施行歧视 性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 2. 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投资基金集中投资者的基金, 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专门从事投资活动。 3.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IMF 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二.判断题 1. 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以及金融租赁公司都属于金融中介。(对) 2. SDR是IMF设立的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对) 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债务债权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对) 4.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务债权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对) 5. 直接融资中的信用风险是由金融机构来承担的。(错) 6. 投资银行知识从事证券发行、承销和交易的金融机构。(错)投资银行知识从事的是企业重组和并购 7. 从机构的性质而言,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中介机构,其职能都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 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服务。(对) 8. 中央银行、投资公司以及金融租赁公司都属于金融中介。(错)央行不属于金融中介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是(B) A美元资产B黄金资产C英镑资产D德国马克资产 2. 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A) A企业债券B银行债券C银行抵押贷款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C) A日本B法国C英国D德国 4.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起源于(D) A北美B亚洲C南美D欧洲 5. 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包括(B) A兼并与收购B自营C项目融资D风险管理 6. (A)是投资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 A证券承销B兼并与收购C证券经济业务 7.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正式建立起来的时间为(B)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2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8. 计算并公布LIBOR的组织是(B) A轨迹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英国银行家协会D世界银行家协会 9. 公认的现代银行的萌芽起源于(D) A美国B德国C英国D意大利 10. 下列关于政策性银行说法正确的是(C) A发达国家也有政策性银行B中国农业银行是针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C我国目前有三家政策性银行 D盈利性只是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目标之一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

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价值尺度一一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 2、流通手段一一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一一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一一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一一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一一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一一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8、格雷欣法则一一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 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 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 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一一a.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 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 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 c.实行可调整 的固定汇率制度;—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一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 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 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 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11、牙买加体系一一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依旧是主导货币,即是最主要的计价单位,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贮藏手段,欧元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SDR勺地位在增 强,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在下降,但仍可以视为二级储备资产。 b.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 世界各国不仅可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在两者之间,还有多种弹性不同 的汇率制度安排。c.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不再仅通过总需求调节,还可通过汇率制 度调节,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最大特点即分散化和多元化,相对灵活。 1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欧元制度)定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

黄达金融学精编期末复习复习题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的工具。 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金融学]《金融学》黄达版_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金融学》黄达版_ 知识点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金融学 直击考点重点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 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宏观政策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2.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 实现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 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 4.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