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提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提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

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

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7)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群体性

(8)简述高校教师结构的改革对策。1.尽快建立、推行完全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2.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倾斜的经济优惠政策;3.改变搞笑“近亲繁殖”的问题。

(9)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1.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是学生以掌握简介知识为主的过程;

3.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10)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几个比例关系。

1.我国高校课程的三个层次: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跨学科

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4.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5.大、中、小型课程

(11)简述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1.具有明确目的性;

2.具有前沿性;

3.具有思想性;

4.具有启迪性;

5.具有教学适用性。

(12)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3.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13)简述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

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

2.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4.研究教育教学技术;

5.研究学生的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

(14)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系统从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1.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

2.广播电视大学;

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部;

5.其他;

6.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

(15)高等教育学制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更为直接;受社会制度的制约更明显;适应受教育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要求更为复杂。

(16)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是什么?

学术性;松散性;权力配置的不对称性;复杂性

(17)简述大学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大学文化: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

(18)简述大学文化的精神表现。

追求自由;崇尚科学;倡导民主。

(19)大学文化的基本特性是什么?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整体性文化;以高深学术为基础的高层次文化;以学术自三、三、论述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

2.高等教育具有队方面的社会职能,它对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等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试分析我国发展大众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

2.规模效益原则;

3.多元化筹资原则;

4.终身教育原则。

(3)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

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

实选择。

(4)分析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

(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

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1.遗传因素;2.主观能动性及作用;3.社会环境及作用;4.实践活动及作用;5.教育及作用

(7)论述:你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师生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现状?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式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组织中噶生的关系。

非正式关系:指学校正式组织外的,师生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1.高校理想师生关系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2.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之间理解与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8)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某个教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科学与思想相统一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9)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好教材;

2.备好学生;

3.备好教学方法。

(1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写好教案。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2.创新性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6.考虑变化性

(1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上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语言生动。(1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科结构不合理;研究生导师队伍亟待加强;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1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对策。存在问题:行政化倾向明显;标准性评价模糊;工具性方式僵化。对策:制定系统化的高校教学质量标准;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工作中心位置;有机结合学术权力与行政管理;建立常规性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由为前提的创造性文化;以自制自律为特征的自主性文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及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二、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 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 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 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 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 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 的途径 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 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 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 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 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

发展的可能性

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 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 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教育活动。 (3)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 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高等教育四个理论的相应对应点: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将围绕 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二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种教育观;三是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模式;四是平等与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价值取向。 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3.为什么说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 (IX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 4、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 种标准。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为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高等教育的地位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 3.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7)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群体性 (8)简述高校教师结构的改革对策。 1.尽快建立、推行完全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 2.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倾斜的经济优惠政策; 3.改变搞笑“近亲繁殖”的问题。(9)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1.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是学生以掌握简介知识为主的过程; 3.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2010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2010 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重点掌握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产生的价值冲突,主要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 专题二大学精神与理念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 了解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大学精神文化所具备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和多元个性特征。 (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内涵,掌握走向“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专题三高校教师发展 (一)高校教师发展为何必要? 了解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培训向高校教师发展

的变化趋势。 (二)高校教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 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五项基本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重点掌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和专家介入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三)高校教师发展的阻力及其超越 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行为调整和组织的制度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超越。 专题四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一) (一)高校课程概念与价值观 打破传统单一静止的课程概念,形成开放、动态和多层面的课程概念,辩证地认识和理解高校课程价值观存在的冲突和矛盾,重点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高校课程的主要类型 了解高校课程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正确认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比例关系。 (三)高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 了解高校课程编制的主体构成及其作用,正确分析我国高校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高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法(单门课程编制、培养方案编制、学院层面课程编制);了解高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 (四)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了解高校课程改革的五大趋势:拓宽基础,加强普通教育;跨越学科,实施课程整合;优化结构,实行真正选修;注重人文,实施全文教育;面向未来,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和信息化。 专题四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二)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考试要点(2011)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是培养学术 性或职业性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如果把高等教育只理解为高等学校中的各科课堂教学,这是狭义的高等教育概念。广义的高等教育,从教育对象、教育途径和形式来说,已突破了只限于高等院校全日制的高等教育这一传统概念。 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 科学。它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4.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与高等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包含宏观的政府、 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5.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 们之间的关系。 6.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 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简答题: 1.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 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3.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有: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微观结构有: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教师的学历、职务、年龄结构)。 4.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1)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2)提高个人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实践能力)(3)培养完整人格(4)加强个人素质。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a. 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b. 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的功能 c. 促进受教育者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a. 为经济部门输送专门人才的功能 b. 提供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的功能。(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a. 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b. 文化选择和批判功能 c. 文化创造和交流功能。 5.高等学校的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 6.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7.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类型,即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和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导向、规范、评价作用。 8.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社会需要(2)个体内在需要 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10.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11.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者、高级人才的培养者、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文明建设的推动者。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12.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2)高尚的道德修养(3)合理的知识结构(4)优秀的教学能力(5)出色的科研能力13.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 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高等学校的财力和物力管理。 1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1)高校的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2)高校的科学研究 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3)高校的科学研究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4)科学研究是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高等教育学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

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评价目标】 1.在把握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所作出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 2.从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 3.掌握高等学校三大社会职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线索,理解不同职能的内涵、意义及其社会作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了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一、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 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和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它的许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因此,中世纪大学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欧洲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些中等学校逐步成为大学教育的预备机构,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至此,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扩展,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开始有了新变化,从而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各种形式的专科层次教育也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特别是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短期专科教育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并且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其规模也蔚为可观。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在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形式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