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

第一章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

一、名词解释

1.威尔伯·施拉姆

答: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他就是这个领域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将自己认作是一个传播学学者的人;他最早在大学中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他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施拉姆在衣阿华认可了那些有助于建立这个新领域的教科书。就传播学的博士课程来说,就他于1947年在厄巴纳所创建的传播研究所来说,施拉姆在衣阿华新闻学院的大众传播课程是一个导航性的计划。在伊利诺伊,施拉姆使传播学的学术工作范式启动起来,这些范式一直持续存在到今天。

2.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研]

答: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3.“老爸”布莱尔

答:“老爸”布莱尔是美国大学新闻教育的非正式的奠基人,1873年生于密尔沃基的一个报人家庭。1912年,他帮助创建了美国新闻学教师协会,并担任了该协会的第一届主席。他通过主持美国新闻学院和新闻系协会课程委员会(AASDJ)的工作,影响了其他大学的新闻学课程。布莱尔是新闻问题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担任美国新闻教师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布莱尔通过以一个更加学术性的方向改造新闻学院的途径,帮助新闻学院生存下来。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三个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于1856年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弗莱堡。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他提出男孩们将父亲视作母亲的性关注对手的理论,震惊了因循守旧的欧洲。他声称,歇斯底里症是由儿童的性诱惑造成的,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有可能患歇斯底里症。1939年因癌症去世。

5.大众传播[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7年研;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北师2005年研;上海交大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4年研]

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⑤从传播过

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6.媒介生态环境[南京大学2013年研]

答: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系统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总称称为媒介生态环境。不同社会制度的媒介生态环境不同,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度中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社会系统所决定的。

二、简答题

1.简析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研;华中科大2006研;上海大学2005研]

答:1954年,施拉姆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的基础上,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该模式与直线模式有明显的不同。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码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模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

①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至少从模式本身来看是如此),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

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适用大众传播的过程。

2.简述第一个大众传播学博士课程的开设历程。

答:1943年,施拉姆进入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任院长。他追求一种更加广泛的传播学观点——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由此诞生。

(1)施拉姆在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传播学课程,使得该学院成为世界时第一个关于传播的印刷途径的专业培养单位。并且此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被区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2)对于施拉姆来说,另一种方法是在传播学的一个渊源性学科——诸如社会学、心理学或政治学——中建立第一个传播学的大学单位,但是,在衣阿华,这些系已有了博士课程。此外,施拉姆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博士学位,因此不能被其他系接受为教职人员。所以,他在一个新闻学院创办了传播学的新学科,尽管他所创建的博士课程是跨学科的,利用了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课程。

3.简述布莱尔的新闻观。

答:布莱尔的新闻观有三个组成部分:

(1)一个四年期的大学生课程,它由四分之一的新闻课程、四分之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课程组成。“老爸”布菜尔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新闻学课程成为“基本的鉴定标准”,并最终为美国大部分新闻学院所接受。

(2)布莱尔就那些他认为能提高报纸质量,也能为新闻教学提供更合适的知识基础的问题,进行了社会科学研究。例如,1928年,他在麦迪逊开展了一次报纸读者数量的调查,以便决定报纸对其读者的作用。

(3)在1922年,布莱尔开办了一个舆论方面的研究生研讨班,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新闻系里讲授,以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学》为重点。1927年,布莱尔获威斯康星研究生院准许,在政治学、心理学或历史以及兼修新闻学方面能授予博士学位。

几十年以后,在20世纪40年代,当新闻学院的鉴定工作进行之时,布莱尔的理想的新闻学课程的观点成为鉴定新闻学院的标准。

4.为什么施拉姆会从衣阿华转移到伊利诺伊?

答:1947年,施拉姆离开衣阿华城,前往伊利诺伊,成为传播研究所所长、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主编、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助理。1950年传播部诞生后,施拉姆担任主任。这个部包括新闻与传播学院、图书馆学院、大学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广播和电视广播台、传播研究所等。

(1)伊利诺伊校长斯托达德在衣阿华与施拉姆相识。他向施拉姆作出承诺,说施拉姆可以在伊利诺伊建立一个研究所和开设一种可授予传播学博士的课程。这个承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施拉姆离开衣阿华还有其他动力:他满怀热情地为传播学以后10年在衣阿华的发展描绘出了一份计划,这需要每年13万美元的运作资金,而学校的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无

法提供这样的财力。所以,1947年4月,施拉姆在衣阿华大学提出辞呈,并在当年的9月开始接手伊利诺伊的新职务。

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就传播学的博士课程来说,施拉姆在衣阿华新闻学院的大众传播课程是一个导航性的计划。在伊利诺伊,施拉姆使传播学的学术工作范式启动起来,这些范式一直持续存在到今天。

5.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简述电视和网络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电视和网络媒体作为媒介,属于社会信息系统,这是媒介系统在总系统中的基本定位。它的主要资源是信息,承担的主要责任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

(1)从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分析,电视和网络媒体应当承担起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的作用。

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和网络媒体对社会起着一种“嘹望哨”的作用。同时,这两个媒介还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媒体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构。

(2)从赖特的“四功能说”来看,电视和网媒除了要承担社会环境监视的作用,还要向人们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它们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娱乐。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教育传播 3.人的内在传播 4.教育传播学 5.最近发展区 6.传播 7.教育传播系统 8.数字化学习 9.自主学习 二、填空/选择 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三、问答题 1.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 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7.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2.编码 3.译码 4.教育传播过程 5.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选择 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8.影响学习效果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等。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14.模式有()、()、()和()四种功能。 三、问答 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论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 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学》试题B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级 教育技术学 专业《教育传播学》课程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20世纪 (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 、信道编码 B 、信道译码 C 、信源编码 D 、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 A 、教育传播 B 、组织传播 C 、人的传播 D 、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 A 、缺少反馈环节 B 、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 、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 、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 、往往有多种形态 C 、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 、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 、反馈 B 、编码 C 、译码 D 、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20世纪( )。 A 、 30年代后 B 、 40年代后 C 、 50年代后 D 、 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 、模糊性 B 、多义性 C 、有限性 D 、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 、经济学 B 、生物化学 C 、物理学 D 、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 、面对面传播 B 、间接传播 C 、人对人的传播 D 、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 、广义传播 B 、内在传播 C 、人际传播 D 、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 、间接传播 B 、目的集中的传播 C 、双向传播 D 、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 、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 、系统论 B 、传播学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 A 、1985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 、教育者的传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 、学术上的理论 B 、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 、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 、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图像符号 D 、音响符号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 A 、传播者 B 、环境 C 、信息 D 、通道 E 、受传者 试 卷 密 封 装 订 线 试 卷 装 订 线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D.双向传播模式 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 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1.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应试指导】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答案:B. 解析:无. 3.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无. 4.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答案:C. 解析:无. 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

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答案:D. 解析:略. 7.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解析:无. 8.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解析:无. 9.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无.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B.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试指导】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第 3 页共 8 页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以前引以为傲的博学,如今只需‘举手之劳’,在我,真是喜忧参半,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坚实的过程’被‘虚拟的结果’所取代”这是陈平原先生在《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里的话。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发展到新的高度,但也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为了更加了解传播,更好的在传播过程中将信息尽可能地利用,我阅读了“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施拉姆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是,那时候的美国传播手段无法同今天相比。在施拉姆的出生地,来自外面的传播渠道只有教堂和镇上的会议。在尚无广电媒介的情况下,除非一个人学会了读书识字,否则便无从接触传媒信息。所以,施拉姆对传播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在如今社会高度媒介化、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施拉姆的智慧并没有随着时间而褪色,许多理论依旧适用于现在的情况。“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读了他的书后,我对这些评价有所了解,传播作为一直存在的现象一直隐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寻求认同感、适应生存环境、传承人类文化、娱乐等等。施拉姆是系统梳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施拉姆提出了一条经验法则:。这个公式来表达个人对传播路径的选择。可能的报偿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它满足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就是指便捷性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例如一个和朋友发生小摩擦后想要和朋友和好,同样的信息是选择写信书面道歉还是选择面对面口头道歉?哪条传播路径能轻便地达到自己的传播效果?就费力程度而言,口头道歉比写信更容易操作,且互动性更强,面对面道歉会更显诚意,双方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大家小吵小闹后偏向于口头道歉。再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娱乐性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兴趣主页,在费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可能的报偿便成了关键因素。传播路径的选择对当今的大众媒介提出的要求是:满足受众对各种或某种信息的需要,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这个公式对广告商的广告传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告内容是否吸引人取决于受众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群体挑选不同的广告材料和传播途径,例如,房地产广告多用报纸、杂志或传单的形式发布,房子富丽堂皇,因为买房的人一般是纵横商场的白领阶层,在办公室工作的他们接触报刊的机会多一些;而儿童用品的广告则色调明快,梦幻色彩浓厚,大多放在电视上,因为电视和鲜艳的东西对小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 施拉姆认为,表现“暴力”的电视节目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美国,电视中的暴力色情毒品等内容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很大,父母们面对着吸毒、两性关系的逆反时尚、政治态度的叛逆行为、不信赖长辈心理的泛滥。然而美国人不愿意干预媒介的内容,不愿意监督媒介,不愿意规定他们的表现内容。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审查制度,担心削弱政治思想上的自由市场。传媒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但与美国“商业化”的运作体制相比,中国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对大众媒介的管制是强有力的,在市场准入、传播内容、结构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近期,中国广电总局又发布禁令:1、2015年4月起实施限外令,海外电视剧将延迟半年播出;2、演员名人不得主持养生节目;3、2015年起一部电视剧将最多在两家卫视联播; 4、9月到10月底间,必须播爱国主义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5、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6、青春校园片可以出现早恋,但不许成功;7、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传播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在新媒体的产生后更加突出,虽然有些禁令会引起部分民众的异议,但从内容看,国家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宣传忠诚的婚恋观与人生观,反对封建迷信思想。此禁令使海外剧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和严格化;对于国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40年代以后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字模式D.表格模式 6.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贝罗B.拉斯韦尔C.施拉姆D.德福勒 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A.信源编码B.信道编码C.信道译码D.信宿译码 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D.符号是具体的 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A.重要性B.普遍性C.多维性D.整体性 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媒介的权威性 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A.个人经验的影响B.两极化的影响 C.语言内涵的影响D.事实推论的混淆 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B.韦弗C.维纳D.皮尔士 15.内涵意义是()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16.计算机媒体属于()

《传播学概论》考试范围

《传播学概论》 考试范围A+B+C 填空题 1、传播学创立的标志是1949年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出版。施拉姆本人也被称为(p23) 2、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判断标准是新深精准 3、传播学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部分: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p32 4、人类传播的基本材料是信息,符号是承载信息的象征物,而讯息是指传达一组符号化信息p89 5、报纸、杂志因其平面印刷,占有空间因而可以成为平面媒体 6、广播是按照时间运动的线性形式进行传播的,因而称之为 7、内向传播是发生在()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它分为正常形式和异常形式。P93 名词解释 1、传播 2、反馈 3、符号 4、受众 5、信息 6、媒介 7、内向传播 8、前馈 9、讯息 简答题 1、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3、防疫论的主要内容是? 4、什么是传播,它的类型有哪些?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特点)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需共通的意义空间 (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按四分法将传播分为四个类型: 自我传播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 人际传播连个以上个体进行的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5、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种媒介各自的特征。 6、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

7、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有哪些区别? 8、议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论述题 1、简述社会责任传播制度的主要观点;你认为你每天所接触的媒介现实是怎样的?按照你的理解媒介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是否可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2、运用传播学有关理论,结合当前媒介实践,谈谈媒介应如何处理与受众的关系。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 .信源编码 B .信道编码 C .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 .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交叉学科 D .单一学科 4.符号学的先驱是 ( ) A .皮尔士 B .索绪尔 C .怀特 D .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 .教育者的讲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 .音型 B .非语言符号声 C .自然音响 D .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 ) A .马歇尔·麦克鲁汉 B .哈罗德·英尼斯 C .欧文·戈夫曼 D .威尔伯·施拉姆 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 ) A .模式的创见性 B .模式的简明性 C .模式的现实性 D .模式的推断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 ) A .《传播模式论》 B .《通讯的数学理论》 C .《大众传播学诸论》 D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 .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 A .双向沟通 B .多向传递 C .单向流动 D .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4.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 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 15.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 A.照片B.报纸C.印刷品D.电视 16.下列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出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 A.累积性B.深度性C.普遍性D.和谐性 17.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18.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 19.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 A.自然传播B.动物传播C.人类传播D.机器传播 20.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容的说服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 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 共10分) 1.下列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A.传播者B.受播者C.信息 D.环境E.通道 2.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闭环模式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 4,传播学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学派和批判学派。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式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构成:信号和象征符 3,符号的特性:随意性 4,非语言符号:①伴生符②体态符号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时空化的符号 5,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 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式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 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第四章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可能出大题):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①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学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它界定 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 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作 为早期的过程模式,它是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 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②与拉斯韦尔同时,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即“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 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 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这个模式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 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也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 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个模式也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教育传播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一种体系。 3、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称为传播。 4、教育信息教学中的五段教学整合(设计)方略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等。 5、关于教育信息的设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著名的九段教学策略,包括引起注意、告之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内容、提供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反馈、评介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 6、优秀传播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简化功能、预示功能等 7、优秀传播模式具有呈现性、整体性、超陈性、启发性、实用性的特点。 8、传播模式的表现形式有词语式、图解式、数学式。 9、构建优秀的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的原则。 10、应用传播模式须坚持审查批判原则、服从事实原则、有用有利原则。 11、信息过量将导致社会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资源浪费及信息疾病。 12、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客观事物及教学信息体。 13、教育信息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的特点。 14、在教育传播中应用非语言符号必须坚持辅助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情感性原则。 15、教育传播通常有学生-教师、学生-媒体、学生-实际事物、学生-家庭、学生-学生等通道。 16、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是物体、符号、信息,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7、传播媒介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特点。 18、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概念”,提出应进行“大众传播”研究,标志着其由宣传研究转向传播研究。 19、库尔特·勒温创立了传播学中的守门理论,理性阐述了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20、霍夫兰的突出贡献在于使传播研究加强了对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 21、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论,即信息中间站的影响,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22、威尔伯·施拉姆在1973年写成《人类传播概论》一书,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的初步形成。 23、1985年6月,复旦大学成立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所高校传播学研究机构。

《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

communication的考论语翻译 “communication”:形态不分明,界定不清晰的概念。 “communicare”:拉丁语词,意“告知、分享、使之共用”,14-15世纪,与英语丰厚(munificent)、共享(community)联系。 “communication”: ⒈起初,丝毫没有心灵所指的意思。 一般而言,communication和具体的可触摸之物有关系。 经典修辞理论中,communication是一个表示风格的术语。 英语里有三个意思,用于人际交往。 给予或告知(giving or imparting), 迁移或传输(transfer or transmission) 交换(exchange) ⒉20世纪20年代,communication获得“传播”的意义。 【背景:以无线电广播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促进了“大众传播”的发展。】 之前,意义主要指“交流”。 交流:点对点的交流(含一人对一人的面对面交流)也称为互动、交际、传播、人际交流、人际互动、人际传播。 点对面、一人对多人的交流多半是单向的“交流”,实际上是单向的“撒播”(disssemination)、“散播”(dispersion)、“迁移”(transfer)或“传输”(transmission) ⒊“communication”有很多意思。 用于人际交往:给予或告知、迁移或传输、交换。 交换而论:有交流、交际、交往、沟通、交易等意思,甚至有“关系”(relations)和性交(intercourse)的意思。 用于物与物、动物与动物、机器与机器:电路与电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流动,指“通讯”;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流动,指“交流”。 ⒋“communication”的翻译。 迄今为止,对应译文十余种。交通(如交通银行、中西交通史)、交流(如国际交流)、交际(如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交往(如交往理论)、交换(如形象交换)、流布(如对外传播)、通讯(如通讯理论)、沟通(如互相沟通)、传播(如传播学)、传通、传理…… 本书翻译:大体沿用两条界线。 时间分界线:20世纪20年代前,翻译为“传播学”;20世纪20年代后,视情况而定,最多翻译如“传播”、“交际”、“交流”。 复合术语分界线:多半译为“传播”。 “传播学”考 传播理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5中互相交叠的视野: ㈠交流是公共舆论的管理; ㈡交流是语义之雾的消除; ㈢交流是从自我城堡中徒劳的突围; ㈣交流是他者特性的揭示; ㈤交流是行动的协调。 20世纪30年代,大众传播和人际交流的分野奠定基础;传播学研究和通讯技术研究分道扬镳。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播研究走向成熟,后来成为没过传播学主流。这个学派的研究常常和商业活动有关,重点研究大众媒介的内容、受众和效果。

《教育传播学》试卷四及答案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教育传播 2、媒体 3、教育传播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和。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和。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和。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得分评卷人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 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四、论述题:(共22分) 得分评卷人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22分)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 (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1.传播的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 2.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 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 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3.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4.与传播技巧相关的理论:“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于“诉诸感情”、“警种效果”。 5.传播学两大学派:传统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其中传统学派有关 理论:舆论空间;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不再讲微观,它讲的是宏观, 6.传播模式,研究整个传播过程的一个方法,对传播过程进行第一次系统的、完整的、科学 的论述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以及拉斯韦尔的五要素、施拉姆传播过程“三要素”说:即信源、讯息和信宿。 7.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渠道、反馈、噪音、译码 8.传播学调查研究主要方法的名称: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其中,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及典型案例(李普曼:美国报纸上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报道;贝雷尔森与索尔特针对美国的文艺作品少数民族形象的研究) 9.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0.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联系与调节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 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测、社会联系协调和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买卖信息、经济行为)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1.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骚乱。产生集合行为的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2.拟态环境: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 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提示的环境。 13.麦奎尔的六种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 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14.传播控制的结构(了解):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政党和利益群体的控制、经济势力 的控制、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5.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和传播对象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的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受众心理四层防护圈: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