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教学总结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教学总结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教学总结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一、选择题

A型题

1、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

A.mIg ,CD3

B.IgM, CD79a/CD79b

C.IgD, CD79a/CD79b

D.mIg, Igα和Igβ

E.mIg, IgA和IgG

2、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M

B.mIgD

C.mIgG

D.mIgM和mIgG

E.mIgM和mIgD

3、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1的信号转导分子为()

A.CD79a和CD79b

B.CD19和CD21

C.CD3和CD4

D.CD4和CD8

E.CD40和CD40L

4、BCR与抗原结合后不能直接传递抗原刺激信号,原因是()

A.mIg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不高

B.mIg的L链胞内部分很短

C.mIgM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D.mIgD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E.mIgM 和mIgD的H链胞内

部分均很短

5、关于B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其化学本质是mIg

B.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C.识别抗原有MHC限制性

D.与抗原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

E.B细胞活化信号1经Igα和Igβ传至胞内

6、B细胞的表面受体不包括()

A.BCR

B.HIV受体

C.EB病毒受体

D.CR1和CR2

E.FcγRⅡ

7、下列哪种组合是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A.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D.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B7(B细胞)——CD28(T细胞)

8、下列哪种组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

A.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B7(B细胞)——CTLA-4(活化的T细胞)

D.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9、关于B1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表达CD5和mIgM

B.其BCR/所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高

C.产生于个体发育的早期

D.倾向于定位在肠道和腹膜腔

E.倾向于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

10、关于B2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于胎儿期

B.可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

C.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能力强

D.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E.可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11、B1细胞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B. 产生抗病原体蛋白质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C. 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而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D. 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E. 在肠道抗病原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2、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E.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13、关于B细胞,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

B.B细胞表面表达的mIg,是B细胞的

抗原受体

C.B细胞的抗原受体库能对众多的、无

限的非己抗原产生应答

D.某个B细胞产生的抗体所结合的抗原与该B细胞BCR结合的抗原相同

E.B1细胞和B2细胞产生的抗体均有高度的特异性

14、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是指()

A.CD79a/CD79b

B.CD40——CD40L

C.CD80——CD28

D.CD86——CD28

E.CD19—CD21—CD81—Leu 13

15、关于B1和B2细胞,错误的是()

A.B1细胞初次产生于胎儿期

B.B2细胞出生后才产生

C.B2细胞的BCR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低,具有多反应性

D.B2细胞主要对蛋白质抗原产生应答

E.B1细胞主要对多糖抗原产生应答

16、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

A.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

B.抗体与胞内菌结合后,阻止胞内菌与靶细胞结合

C.抗体与细菌毒素结合后,阻止细菌毒素发挥作用

D.与病原体结合的抗体,其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促进病原体

被吞噬

E.抗体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

17、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

A.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阻止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

B.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

C.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

D.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

E.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结合,从而阻止可溶性抗原与BCR结合

18、B 细胞作为专职性APC,正确的表述是()

A.B细胞通过BCR结合颗粒性抗原

B.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在自然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

C.B细胞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D.只有活化的B细胞才是抗原提呈细胞

E.正常情况下,B细胞也能把可溶性自身抗原提呈给T细胞

19、B细胞的BCR 结合的抗原为()

A.TD抗原

B.TI 抗原

C. 颗粒性抗原

D.可溶性抗原

E.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20、正常情况下,B细胞不能把可溶性自身抗原提呈给T细胞而诱导自

身免疫应答的原因是()

A. B细胞不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B.B细胞不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可溶性抗原

C.未活化的B细胞不能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D.未活化的B 细胞不产生细胞因子

E.B细胞只能提呈颗粒性抗原

21、关于替代性BCR复合物,叙述错误的是()

A.表达于Pro-B和Pre-B细胞

B.属于Ig超家族成员

C.不能与Igα/Igβ异二聚体结合

D.由μH和假轻链(ΨL)组成

E.ΨL由λ5链和Vpre-B链组成

X型题

1、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包括()

A.mIgM

B.mIgG

C.Igα

D.Igβ

E.IgG

2、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1的信号转导分子为()

A.CD3

B.CD19

C.CD21

D.CD79a

E.CD79b

3 、B1细胞的主要功能为()

A.产生抗细菌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B.产生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阻止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

C.产生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

D.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E.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诱导自身免疫病

4、B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

A.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B.提呈颗粒性抗原给T细胞

C.提呈可溶性抗原给T细胞

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E.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提呈自身抗原,参与自身免疫应答

5、抗体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有()

A.与病毒结合后,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

B.与引起胞内感染的细菌结合后,阻止胞内菌与靶细胞的结合

C.与病原体结合,直接杀灭病原体

D.结合病原体的抗体以其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促进病原体被

吞噬

E.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与吞噬细胞的补体受体结合,促进病原

体被吞噬

6、B1细胞的主要特性有()

A.产生于个体发育早期

B.细胞表面表达CD5和mIgM

C.产生的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较低,表现为多反应性

D.对蛋白质类抗原应答较强

E.在肠道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7、关于B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

B.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

C.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D.BCR与相应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通过CD3分子传至胞内

E.B细胞是一类专职的APC

8、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有()

A.CD40

B.CD40L

C.CD80

D.CD86

E.CD32

9、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的组成成分为()

A.CD19

B.CD21

C.CD28

D.CD81

E.Leu-13

二、填空题

1、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为,它的化学结构为,其作用

是。

2、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和。

3、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发育成熟,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及

分泌参与免疫调节。

4、B细胞是一类专职,借其表面的BCR结合抗原,通过

内吞和加工后,以形式提呈给T细胞。

5、B细胞有异质性,根据是否表达分子,可分成细胞和细胞。

6、B细胞并不组成性地表达分子,但在某些微生物组分的诱导下

可表达这些分子,因此只有B细胞才是抗原提呈细胞。

三、名词解释

1、BCR(B cell receptor)

2、BCR复合物( BCR complex)

3、中和作用

4、抗体的调理作用(the opsonization of antibody)

5、多反应性(polyreactivity)

6、mIg(membrane Ig)

四、问答题

1、试比较B1细胞与B2细胞的异同。

2、试述B 细胞的主要功能。

3、简述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E

3.A

4.E 5*.C 6.B 7.D 8.C 9.B 10.C 11.B 12.A 13*E 14.E 1

5.C 1

6.D 1

7.A 1

8.D 1

9.D 20*.C 21.C

注解

5.BCR 即表达在B 细胞膜上的Ig ,B细胞作为专职性APC,借BCR摄取可溶性抗原。BCR与抗原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由于BCR(mIg)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B细胞活化信号需经信号转导分子Igα和Igβ传至胞内。与TCR不同,BCR可直接识别/结合抗原,无需MHC分子参与,因此无MHC限制性,故答案C是错误的。

13、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的mIgM和mIgD,就是B细胞的抗原受体(BCR)。

某个B细胞克隆的BCR和该克隆产生的抗体,二者结合的抗原表位是相同的。BCR通过基因重排等机制形成一个庞大的抗原受体库,能对众多的、无限的非己抗原产生应答。根据是否表达CD5 分子,B细胞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B2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高,但B1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不高,可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故答案E是错误的。

20、B细胞作为一类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有

效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二是能表达

协同刺激分子。B细胞能通过BCR

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并在胞内加

工处理,但B细胞并不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只有受抗原诱导的活化B细胞才能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因此,正常情况下,未激活的B 细胞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也就不能把可溶性自身抗原提呈给T细胞而诱导自身免疫应答,故正确答案为C。

X型题

1.ACD

2.DE

3.ADE

4.ACD

5.ABDE

6.ABCE

7.ABCE

8.ACDE

9.ABDE

二、填空题

1.BCR/B细胞受体,mIg/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结合特异性抗原2.BCR, CD79a/Igα, CD79b/Igβ

3. 骨髓,抗体,提呈抗原,细胞因子

4、APC/抗原提呈细胞,可溶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5、CD5, B1, B2

6、协同刺激,活化的

三、名词解释

1.BCR(B cell receptor): 其结构为膜表面Ig(mIg),为单体,由二条H链和二条L链组成。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其作用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mIg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需要Igα 和Igβ作为信号转导分子,转导BCR结合抗原后产生的活化信号。

2、BCR复合物(BCR complex): 由BCR和CD79a(Igα)/CD79b(Igβ)组成。

BCR(mIg)能特异性结合抗原,但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Igα 和Igβ作为主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B细胞活化信号1,还参与mIg的表达与转运。

3、中和作用:抗体与病毒或引起胞内菌感染的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从而阻

止病毒或胞内菌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病毒和胞内菌不能感染靶细胞,抗体的这种作用称为中和作用。

4、抗体的调理作用(the opsonization of antibody):与病原体结合的抗体(如

IgG),其Fc段又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细胞表面,使之易被吞噬,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此外,AgAb复合物与补体结合,补体再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促进AgAb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这也属于抗体的调理作用。

5、多反应性(polyreactivity):B1细胞产生于个体发育早期,其BCR与所

产生的抗体能够以相对低的亲和力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多反应性。

6、mIg(membrane 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属于Ig超家族原型,为单体,

由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即B细胞受体(BCR),其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mIg的抗原结合点位于VH和VL的高变区内,mIgH链的胞内部分很短,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四、问答题

1、试比较B1细胞与B2细胞的异同。

初次产生的时间:B1细胞为胎儿期,B2细胞为出生后;更新的方式:B1细胞进行自我更新,B2细胞由骨髓产生;自发性Ig的产生:B1细胞产生多,B2细胞产生少;B1细胞的BCR及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低,表现为多反应性,而B2细胞为单特异性,尤其在免疫后;B1细胞分泌IgM多于IgG,而B2细胞分泌IgG多于IgM;体细胞高频突变:B1细胞低/无,B2细胞高;B1细胞主要对多糖类抗原应答,而B2细胞主要对蛋白质抗原应答。

2、试述B细胞的主要功能。

①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受抗原刺激及细胞因子等的作

用,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Ig。②作为专职性APC,参与抗原提呈。B细胞借其表面的BCR 结合可溶性抗原,通过内吞和加工后,以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③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静息的B细胞不产生细胞因子,但激活的B细胞能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3、简述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

①中和作用:抗体与病毒或胞内菌的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或胞内菌

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病毒或胞内菌与靶细胞结合;

此外,抗体还可以中和相应细菌外毒素的毒性。②调理作用:抗体通过Fab段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其Fc段又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细胞表面,使之易被吞噬清除。③抗体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再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使病原体易被吞噬清除。

(南华大学胡四海)

血细胞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图5-5)。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细胞与T 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2)体液免疫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此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B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旺盛。抗体通过与相应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时,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抗体产生的潜伏期短 B. 抗体亲和力低 C. 抗体维持时间短 D. 以IgM抗体为主 E. 刺激的抗原与初次不同 2. 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下列哪种免疫细胞所介导: A. T细胞 B. B细胞 C. NK细胞 D. 吞噬细胞 E. 上皮细胞 3. 下述哪项不是记忆性B细胞的特点: A. 大小与静止B细胞相仿 B. 可持续分泌高水平Ig C. CD27+ D. 再次与相同抗原相遇时可迅速活化并分泌大量Ig E. 存活时间较长 4. B细胞对以下哪种抗原的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 A. 白喉毒素 B. 脂多糖 C. 荚膜多糖 D. 金黄色葡萄球肠毒素(SEA) E. 以上都不是 5. 下列哪种描述不是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D A. 潜伏期短 B. 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到达平台期 C. 抗体维持时间长 D. 抗体水平持续很低 E. 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 6. 与体液免疫应答无关的是: A. 中和作用 B. 调理作用 C. Fas/FasL途径杀伤肿瘤细胞 D. ADCC E. 参与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7. 关于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哪项是错误的? A.对TD-Ag的应答可以产生记忆细胞 B.亲和力成熟需要有抗原的诱导 C.体细胞高频突变发生于中枢免疫器官 D.浆细胞是B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之一 E.发生Ig类别转换的遗传学基础是同一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C区基因的重排 8. 可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是 A.B1 细胞B.γδT细胞C.αβT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 9. 能特异性识别结合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淋巴细胞是 A.γδT细胞B.B1细胞C.B2细胞D.αβT细胞E.NK细胞 10.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 A.经遗传获得B.包括物理屏障和化学屏障作用 C.无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D.感染早期迅速发挥作用 E.可产生免疫记忆 11.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 D.T/B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 E.精确区分“自身”和“非己” 12. 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 CD40 B. BCR C.CD19 D. CD21 E.Igα/Igβ

第三章-免疫细胞

第三章免疫细胞 Chapter 3 Immunocytes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细胞的种类、T、B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T、B细胞的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功能,NK细胞的功能;熟悉: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表面受体;了解:TCR基因和重排。 二、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2.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3.NK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功能;NK细胞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4.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布及其在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 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硷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 A.PWM B.PHA C.ConA D.MHC E.BCG 2.中性粒细胞在血循环中存活的时间 A.数小时 B.十几小时 C.数天 D.数周 E.数月 3.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 A.ConA B.MHC C.SPA D.AFP E.LPS 4.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046114.html,K 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NK细胞 5.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用来检测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数量 D.抗原提呈功能 E.补体功能 6.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 E.T细胞 7.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 A.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复合物 B.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C.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 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8.具有SRBC受体的细胞是 A.T 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NK 细胞 E.巨噬细胞 9.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胸导管 B.胸腺 C.脾脏 D.外周血 E.扁桃体 10.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是 A.CD4+Th1细胞 B.CD4+Th2细胞 C.γδT细胞 D.αβT细胞 E.CD8+Tc细胞 11.B细胞识别抗原的表面分子是 A.C3 受体 B.mIg C.SRBC 受体 D.EB病毒受体 E.HIV受体

第十三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 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其表面主要具有的第二信号作用的分子是: CD28 CD40 CD40L B7 MHC-II类分子 2. 活化的Th细胞活化Bm细胞时,Bm细胞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 CD28 CD40 CD40L B7 MHC-II类分子 3. Th细胞活化所需活化信号1由下列哪种分子传入细胞内? CD2 CD3 CD4 Igα、Igβ CD8 4. B细胞活化所需的活化信号1由下列哪种分子传入细胞内? CD2 CD3 CD4 Igα、Igβ CD8 5.B细胞介导的再次免疫应答的APC是: A.巨噬细胞 B.DC C.Bm D.T细胞 E.内皮细胞 6.初次应答时,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主要是: A.B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B.B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C.B细胞上的CD40与Th细胞上的CD40L结合 D.B细胞上的B7与Th细胞上的CD28结合 E.BCR与抗原结合 7.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 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E.TD抗原和TI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8.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呈递细胞是Bm B.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 C.抗体滴度较高 D.所需抗原浓度低 E.TI抗原可引起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 9. TI-Ag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要哪种细胞参与?

巨噬细胞 Th细胞 NK细胞 TDTH细胞 E. 以上均不需要 10. B细胞活化所需IL-2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APC 细胞 B细胞 TH细胞 CTL细胞 TS细胞 11. B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线性决定簇 C. 连续决定簇 D. Ag肽-MHC复合物 E.特异性坑原 12. 再次应答时,Th活化所需的信号1是如何产生的? A. Th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B. Th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C. Th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 D. Th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SmIg E. Bm的CD40与Th的CD40L结合 13. Th细胞的T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TI-Ag C. 外源性抗原 D.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E.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14. BCR识别抗原的特点是: A. 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性 B. 受MHC-II类分子的限制性 C. 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簇 D. 直接捕获外源性抗原 E. 受MHC样分子的限制 15.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IgG IgA IgE IgM IgD 16.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IgG IgA IgE IgM IgD 17.抗体参与介导的靶细胞溶解机制是: A.ADCC、CDR B.CDR、CDC C.ADCC、MLR D.CDC、MLR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作业1 选择题 1—5EDBCC 6—10DDEDC 11—15ACCBD 16—20BCCDB 简答题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是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主要功能: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是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主要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1)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建立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居留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2)对血液来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作用:1)通过黏膜局部发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2)黏膜局部产生的分泌型IgA,3)参与口服抗原街道的免疫耐受。 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多种细胞(主要是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类型。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四部分获得性免疫应答 第八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致敏效应T细胞的产生 效应T细胞的一般特性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1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致敏CD4T H 第九章 第十章抗感染的获得性免疫 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 获得性应答的抗感染过程 粘膜免疫系统 免疫记忆

第八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细胞一旦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就进入血液并在其中循环。到达外周淋巴器官后,T细胞会离开血液迁移至淋巴组织,然后再返回血液,如此连续不断地在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间再循环,直到T细胞接触到特异性抗原。这些成熟但尚未接触特异性抗原的循环T细胞被称为初始T细胞(naiveTcell)。初始T细胞要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必须首先接触抗原,然后被诱导增殖和分化成具有清除抗原能力的细胞,我们将这样的细胞称为致敏效应T细胞(armedeffectorTcells),因为这些细胞一旦再次接触到其他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时就迅速发挥作用。我们将致敏效应T细胞所作用的细胞称之为靶细胞(targetcell)。 本章主要介绍当初始T细胞初次遇到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表面以肽-MHC复合物形式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后,是如何被激活并分化成致敏效应T细胞的。高度特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是一类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唯一已知的功能就是摄取和递呈抗原。组织树突状细胞摄取感染部位的抗原,活化后成为天然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并迁移至局部淋巴组织中成熟,成为循环T细胞高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这些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可以通过称为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molecule)的表面分子来鉴别,这些表面分子与抗原协同作用从而活化初始T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在第二章中是作为吞噬细胞来叙述的——提供了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活化后也能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和MHCⅡ类分子。这就使得巨噬细胞能够像抗原递呈细胞一样发挥作用,虽然它们在活化初始T细胞时不如树突状细胞那样有力。B细胞在有些情况下也能作为抗原递呈细胞。一旦T细胞应答启动后,摄取有特异性抗原的巨噬细胞和B细胞也就成为了致敏效应性T细胞的靶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通常被称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第4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第四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一、A型题 1.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细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2.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是 A.又凸圆盘状,直径7-8.5um B.双凹圆盘状,直径10-12um C.球形,直径7-8.5um D.扁平状,直径10-12um E.以上都不对 3.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 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核染色质 C.残留的内质网 D.残留的溶酶体 E.以上均不对 4.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有无特殊颗粒 E.有无吞噬功能 6.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颗粒的数量 E.以上均不对

7.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B.胞质内无颗粒 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 D.核多呈肾形 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 8.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A.体积大小不同 B.表面特征不同 C.寿命长短不同 D.功能分化不同 E.以上均对 9.外周血液内血小板数低于多少为血小板减少症 A.30×10 9/L(30万/ ul) B.20×10 9/L(20万/ul) C.10×10 9/L(10万/ul) D.1×10 9/L(1万/ul) E.50×10 9/L(50万/ul) 10.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A.胎儿羊膜血管 B.胚胎卵黄囊血岛 C.胎儿肝血窦 D.胎儿脾红髓 E.以上都不对 11.构成造血组织的支架是 A.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 B.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 C.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D.血窦或淋巴窦 E.网状纤维和巨噬细胞 12.CFU--S应称为 A.血细胞生成单位 B.干细胞生成单位 C.骨髓细胞生成单位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更新时间:2004-4-29 3:56:00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抗原识别受体,可将T细胞分为二大类。一类是TCRαβ、T细胞,另一类是TCRγδ细胞(表8-2)。 表8-2 TCRαβ+T细胞与TCRγδT细胞的特性 TCRαβ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群体,根据其表型(phenotype)即其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子的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二个亚类(subsets)即CD4+T细胞和CD8+细胞。 根据TCRαβ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调节性T细胞,可包括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te,TH)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Ts)。另一类为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可包括杀伤性T细胞(eytolytie T cell,CTL,或TC)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tye,TDTH)。 (一)TCRαβT细胞 二类T细胞表型分子均呈CD2+、CD3+阳性,但γδT细胞为CD4-、CD8-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DN)或CD8+,而αβT细胞其表型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SP)。

在末梢血主要为αβT细胞可占95%,而γδT细胞只占1%~10%。αβT细胞为主要参予免疫应答的T细胞,而对γδT细胞功能不十分了解,可能是具有原始受体的第一防线的防御细胞,与抗原感染有关。 (二)CD4+细胞 TCRαβTCD4+细胞(简称为CD4+细胞)的分子表型为CD2+、CD3+、CD4+、CD8-。其TCR识别抗原是MHCⅡ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细胞群,按其功能可包括二种T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TH),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TDTH)。前者为调节性T细胞,后者为效应性T细胞。 CD4+T细胞能促进B细胞、T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协调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在静止状态不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后才能产生。 近年来,根据建立的小鼠TH细胞克隆,分析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发现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可将TH细胞分为二类,即TH1和TH2(表8-3)。TH1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形成有关,故亦称为炎症性T细胞,相发于TDTH细胞。TDTH细胞。TH2可辅助B细胞分化为抗体分泌细胞,与体液免疫相关,相当于TH细胞。 表8-3 小鼠TH1及TH2特性

高三生物——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高三生物——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知识梳理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物理屏障是指皮肤表面的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化学防御,如油脂腺分泌的油脂。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①炎症反应 a.痛觉产生原因: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 b.红肿原因: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c.效果: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②从毛细血管钻出的细胞: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免疫应答是指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提醒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2.淋巴细胞的起源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MHC。 (2)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包括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淋巴细胞包括什么 导语:淋巴系统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在我们人身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并且还有很多种类。这一点大家了解吗?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不太清楚 淋巴系统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在我们人身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并且还有很多种类。这一点大家了解吗?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不太清楚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这种淋巴细胞,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相关专家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我们身体的淋巴。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 细胞则在骨髓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种具特殊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株。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T细胞可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 T淋巴细胞产生的这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细胞性免疫。 反应性淋巴细胞是一种类型,增加的大小,由于暴露在人体内的抗原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类型的白血细胞的免疫系统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一个病毒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六章免疫系统 第二节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它们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根据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可分为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辅佐细胞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细胞,如K 细胞、NK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等,也参与了免疫应答中的某一特定环节。 一、免疫活性细胞 在淋巴细胞中,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一)T、B细胞的来源与分布(图6-9)T、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为淋巴干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前T细胞和前B细胞。前T细胞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并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并可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巡游全身各处。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的功能。效应性T细胞是短寿的,一般存活4~6d,其中一小部分变为长寿的免疫记忆细胞,进入淋巴细胞再循环,它们可存活数月到数年。 前B细胞在哺乳动物的骨髓或鸟类的腔上囊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成熟的B 细胞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浆细胞一般只能存活2d。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它们是长寿的B细胞,可存活100d以上。 (二)T、B细胞的表面标志 T细胞和B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均为小淋巴细胞,从形态上难于区分(图6-10)。在扫描电镜下多数T细胞表面光滑,有较小绒毛突起;而B细胞表面较为粗糙,有较多绒毛突起。但这不足以区别T细胞和B细胞。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T 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 表面受体是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表面抗原是指在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为分化抗原。不同的研究者和实验室已建立了多种单克隆抗体系统用以鉴定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出现了多种命名。为避免混淆,从1983年起,经国际会议商定以分化群(CD)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或分子,如将单抗OKT3和单抗Leu4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命名为CD3等,至今已命名200余种CD抗原。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受体(TCR):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

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A型题: 1.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 A.APC与TH细胞 B.巨噬细胞与靶细胞 C.TH细胞与Ts细胞 D.Tc细胞与靶细胞 E.TH细胞与B细胞 2.能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淋巴因子是 A.IL-2 B.淋巴毒素 C.干扰素 D.C5b-9 E.过敏毒素 3.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Tc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B.MΦ与TH细胞 C.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D.活化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TH细胞与Tc细胞 4.能使正常T细胞转化为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是 A.IL-1 B.IL-2 C.转移因子(TF) D.促分裂因子(MF) E.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 5.细胞因子不包括 A. 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 D.集落刺激因子 E.干扰素 6.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 CD2 B.SmIg C.Igα,Igβ D.CD3 E. MHC-I/MHC-II类分子 7.关于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 A. 对TD-Ag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 B. 均产生效应产物 C. 效应产物的作用都是特异的 D. 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E. 对TD-Ag的应答均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 8.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下列物质被动转移 A. 胸腺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B细胞 D. 激活的巨噬细胞 E. 白细胞介素 9.作用于活化T淋巴细胞,使其继续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 C.IL-4

D.TNF-α E.TGF-β 10.下列哪种淋巴因子不是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 A.IL-1 B.IL-2 C.TNF-β D.IFN-γ E.MAF 11.TDTH细胞介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 A. 相互接触直接杀伤 B. 细胞毒性抗体 C. 特异性识别后直接杀伤 D. 释放淋巴毒素等因子 E. ADCC效应 12.具有免疫记忆作用的细胞是 A. B1细胞 B.B2细胞 C. 胸腺细胞 D.NK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免疫现象? A. 迟发型超敏反应 B. 对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作用 C. 输血反应 D. 抗肿瘤免疫 E.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4.下列哪种细胞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A. TDTH细胞 B.TH细胞 C. Tc细胞 D.Ts细胞 E. NK细胞 15.TH细胞与M(细胞相互作用及其活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 A. MHC-1类分子 B. MHC-11类分子 C. 异已抗原 D. IL-1 E. IL-2 16.Tc细胞活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 A. MHC- 1类分子 B. MHC- II类分子 C. IL-1 D. 非已抗原刺激 E. IL-2 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A. 是巨噬细胞合成的 B. 是抗原或促有丝分裂原引起淋巴细胞激活而释放的 C. 能特异性与抗原结合 D. 是补体系统激活后释放的 E. 可以用MLR检测 18.以下哪种因子不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 A.LT B.TNF C.IFN-γ D.IL-2 E.LTD4 二、B、C型题: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 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细胞则到脾脏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种具特殊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株。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是具有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促进或抑制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免疫功能,分别叫做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T细胞可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T淋巴细胞产生的这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细胞性免疫。 淋巴的相关知识 ■淋巴结 lymph node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一、选择题 A型题 1、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 A.mIg ,CD3 B.IgM, CD79a/CD79b C.IgD, CD79a/CD79b D.mIg, Igα和Igβ E.mIg, IgA和IgG 2、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M B.mIgD C.mIgG D.mIgM和mIgG E.mIgM和mIgD 3、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1的信号转导分子为() A.CD79a和CD79b B.CD19和CD21 C.CD3和CD4 D.CD4和CD8 E.CD40和CD40L 4、BCR与抗原结合后不能直接传递抗原刺激信号,原因是() A.mIg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不高 B.mIg的L链胞内部分很短 C.mIgM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D.mIgD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E.mIgM 和mIgD的H链胞内 部分均很短 5、关于B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其化学本质是mIg B.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C.识别抗原有MHC限制性 D.与抗原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 E.B细胞活化信号1经Igα和Igβ传至胞内 6、B细胞的表面受体不包括() A.BCR B.HIV受体 C.EB病毒受体

D.CR1和CR2 E.FcγRⅡ 7、下列哪种组合是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A.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D.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B7(B细胞)——CD28(T细胞) 8、下列哪种组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 A.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B7(B细胞)——CTLA-4(活化的T细胞) D.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9、关于B1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表达CD5和mIgM B.其BCR/所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高 C.产生于个体发育的早期 D.倾向于定位在肠道和腹膜腔 E.倾向于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 10、关于B2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于胎儿期 B.可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 C.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能力强 D.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E.可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11、B1细胞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B. 产生抗病原体蛋白质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C. 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而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D. 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E. 在肠道抗病原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2、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E.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第九章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九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一节B细胞的成熟过程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 T、B细胞均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故称免疫活性细胞 B细胞因在骨髓(bone marrow)或禽类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中分化成熟而得名,简称B细胞 B细胞起源: 胎儿期—胎肝和骨髓出生后—骨髓 B细胞分化,发育的两阶段: ?骨髓内成熟(抗原非依赖期)中枢发育 ?骨髓外成熟(抗原依赖期)外周发育 一、B细胞骨髓内成熟过程 1、骨髓微环境和B细胞成熟 ?B细胞成熟四阶段 ?祖B细胞:表CD45R,Ig重链基因重排,胞质出现μ链,表达Iga-Igb异源二聚体?前B细胞:替代轻链与μ链表达于膜表面——前B细胞标志 ?未成熟B细胞:轻链基因重排产生κ或λ链,表达IgM,阴性选择 ?成熟B细胞:表达mIgM和mIgD 2、B细胞成熟的分期 3、未成熟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阴性选择 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发生于未成熟B细胞若mIgM与基质细胞上的多价自身抗原结合,发生交联而致未成熟B细胞凋亡(apoptosis)若mIgM与单价可溶性自身抗原结合,引起自身反应性B细胞无能(anergy)通过阴性选择的未成熟B细胞继续发育为成熟B细胞(表达mIgM和mIgD)。骨髓内阴性选择不完全,其输出的不成熟的自身反应B细胞在脾脏内继续经历阴性选择,且不依赖抗原存在 4、Ig 基因重排 ?Ig的基因结构(胚系基因) –κ链基因-- 2号染色体 λ链基因-- 22号染色体 H链基因-- 14号染色体 –轻链基因分为V、J、C三组基因片段 –重链基因分为V、D、J、C四组基因片段 –无功能,不表达 二、B细胞在骨髓外的发育 成熟B细胞在外周遇到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最终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两个主要变化: ?体细胞高频突变 ?Ig转类(同种型转换) 1、体细胞高频突变 ?初次免疫应答后期和再次免疫应答 ?生发中心活化增殖的B细胞 ?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随机点突变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更新时间:2004-4-29 3:56:00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抗原识别受体,可将T细胞分为二大类。一类是TCRαβ、T细胞,另一类是TCRγδ细胞(表8-2)。 表8-2 TCRαβ+T细胞与TCRγδT细胞的特性 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 分子结构二硫键相连的异二聚体分子二硫键相连的异二聚体分子 多样性多少 分布周围血60%~70% 周围血1%~10%表皮及肠粘膜上皮 表型CD4+CD8+(DP)60% CD4-CD8-(DN)35% CD2+100% CD5+>95% CD4-CD8-(DN) CD2+ CD5- 发育胸腺(发生晚) 胸腺(发生早)存在胸腺外途径 功能 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复合 分子抗原 可能的作用 第一线防御细胞的原始受体可识别MHC或MHC样分子识别由MHC 样分子呈递的抗原 TCRαβ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群体,根据其表型(phenotype)即其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子的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二个亚类(subsets)即CD4+T细胞和CD8+细胞。

根据TCRαβ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调节性T细胞,可包括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te,TH)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Ts)。另一类为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可包括杀伤性T细胞(eytolytie T cell,CTL,或TC)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tye,TDTH)。 (一)TCRαβT细胞 二类T细胞表型分子均呈CD2+、CD3+阳性,但γδT细胞为CD4-、CD8-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DN)或CD8+,而αβT细胞其表型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SP)。 在末梢血主要为αβT细胞可占95%,而γδT细胞只占1%~10%。αβT细胞为主要参予免疫应答的T细胞,而对γδT细胞功能不十分了解,可能是具有原始受体的第一防线的防御细胞,与抗原感染有关。 (二)CD4+细胞

7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存活

第七章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存活 正如第三章和第四章讲到的,B和T淋巴细胞携带的抗原受体其结合抗原的特异性是极其庞大的,这就赋予个体在其一生中对接触到的广泛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这种B细胞受体(B-cell receptors)和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s)的多样性谱是B细胞和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分别来自于它们各自未分化的前体。新淋巴细胞的产生或称淋巴细胞增殖(lymphopoiesis),发生在特定的淋巴组织即中枢淋巴组织(central lymphoid tissue),对B细胞而言是在骨髓,而对T细胞来说则在胸腺。像所有造血细胞一样,淋巴细胞前体起源于骨髓,但B细胞在骨髓中完成其大部分的发育过程,而T细胞则由骨髓迁移入胸腺,并从前体细胞发育而成。 单个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是在其早期分化阶段决定的,在B细胞,编码其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DNA序列,以及在T细胞编码其T细胞受体可变区的DNA序列都是由基因片段组装起来的,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由于基因片段都需要进行重排,因此B细胞和T细胞的早期发育所经历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在B细胞和T细胞中,这方面的发育调控方式都是相似的,以确保淋巴细胞谱作为整体的多样性以及单个淋巴细胞具有独特的抗原特异性。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表达代表着细胞发育的一个分水岭,因为此时淋巴细胞就可以检测与其受体结合的配体了。在淋巴细胞发育的下一阶段,就需要检测这些受体对附近环境中出现分子的抗原识别特性。受体与这些配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决定了这些未成熟淋巴细胞的命运,这就是说决定细胞是被选择存活下去并进一步发育,还是在未成熟时就死亡。 一般来说,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其受体与自身抗原发生微弱的相互作用,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自身抗原结合的,则会收到使之存活的信号,这种选择称为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阳性选择在α︰β T细胞的发育中尤其重要,因为这类细胞识别的抗原是与MHC 分子结合的肽段(见第三章)。由于不能识别机体自身MHC分子的T细胞将不能启动针对任何抗原的免疫应答,因此阳性选择的过程确保了个体将拥有一个T细胞库,当外来抗原肽与他或她自身的MHC分子结合时,能对外来抗原肽作出应答的。 另一方面,淋巴细胞其受体与自身抗原强烈结合的话,则会收到导致其死亡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因此,强烈自身反应性的淋巴细胞在它们完全成熟并可能引发破坏性自身免疫应答之前,就从淋巴细胞库中被清除了。通过这种方式对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建立了免疫耐受(tolerance)。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当其受体没有收到任何信号时其命运就是死亡,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绝大多数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在离开中枢淋巴器之前或在外周淋巴器官中成熟之前就会发生死亡。 因此,存活下来并组成成熟淋巴细胞种群的淋巴细胞仅占骨髓或胸腺中产生的淋巴细胞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些细胞表达了一个大的受体谱,能对几乎无限多样化的异己结构作出应答。这个受体谱为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生的克隆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本章中我们将描述小鼠和人B细胞及T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从无分化的干细胞到成熟、具有特定功能、携带有独特抗原受体并随时能对外来抗原作出应答的淋巴细胞。在本章的前两个部分,我们会定义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中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未经过选择的初级受体库是如何产生的。随后我们将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进行阳性选择,又是什么机制一旦细胞表面表达了抗原受体,就会出现自身耐受。 本章的最后部分,我们将跟踪关注新生淋巴细胞当其离开中枢淋巴器官迁移至外周淋巴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 发表时间:2011-08-05T08:58:35.87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盛高建 [导读] 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 盛高建 【摘要】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无疑是整个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选择过程,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如自身反应性细胞随时被淘汰,而正常分化的细胞则被保留下来。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除具有MHC限制性和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外,还具有识别多种非己抗原的能力,而TCR、分化抗原等膜表面分子则是其识别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T细胞;胸腺细胞;分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86-01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是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淋巴细胞群,也是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T细胞及其亚群历来是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等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成果显著,理论也较为丰富,但不能否认的是,各学科在相关内容的描述上往往不够统一,或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关联,难免会给读者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本文就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形态与表面标志变化进行归纳。 1T细胞的来源 T细胞和B细胞一样,都是由多能造血干细胞(MHSC)发育分化而来。MHSC首先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胚胎第7周时,淋巴样祖细胞定向发育成原T(pro-T)细胞(表型为CD410、CD3-、CD8+、CD25-、C-kit+、Lin-、TCRαβ-),在胸腺血管形成之前,胸腺原基分泌的趋化因子即吸引循环血液中的原T细胞进入其内。原T细胞先后来自卵黄囊、胎肝和骨髓,但进入胸腺的具体途径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是经皮-髓质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胸腺实质,有人则认为是随组织液从胸腺被膜进入实质的,从发生上来说,两种观点都具有阶段性意义。原T细胞进入胸腺被膜下而未到达胸腺皮质之前,称前T(pre-T)细胞,当其进入胸腺皮质后即称为胸腺细胞。在相关文献资料中,多数对于淋巴干细胞的定位较为模糊,名词使用也比较混乱,因此有必要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笔者认为,淋巴干细胞是淋巴系造血祖细胞的统称,可分为两级,淋巴样祖细胞属于一级(多向)淋巴干细胞,由其分化而来的pro-T细胞、pro-B细胞和pro-NK细胞(后者尚未证实)则属于二级(定向)淋巴干细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髓系造血祖细胞也可分为二级或三级以上,髓样祖细胞为一级,可向单系(如红系)或二系(如粒单系)发展;就T细胞的发育而言,pro-T细胞以前为干细胞阶段,pre-T细胞以后为胸腺细胞阶段。 2 胸腺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是胸腺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由诱导其增殖、分化与选择性发育的各种因素构成。淋巴干细胞早期即在胸腺内开始分化,应用小鼠胸腺细胞实验模型研究表明,在胚胎11~12天pro-T细胞已进入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影响下胸腺细胞迅速发生增殖和分化。 目前已知诱导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胸腺基质细胞(TSC)通过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直接与胸腺细胞相互作用,其中胸腺内的哺育细胞(nurse cell)对于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②胸腺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SCF、IL-1、IL-6、IL-7、GM-CSF等)和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α肽、胸腺生成素等)诱导胸腺细胞分化;③胸腺细胞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FNy、IFNα等)对胸腺细胞本身的分化和成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④胸腺上皮细胞(TEC)、巨噬细胞(M )和树突状细胞(DC)对于胸腺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身耐受、MHC限制以及功能性T细胞亚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⑤细胞外基质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等,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促进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3胸腺细胞的分化阶段 胸腺细胞从皮质浅层到皮质深层,进而经过皮、髓质交界处进入髓质,在胸腺微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分化成熟,它们的分化程序受到严格的调控。根据对人胸腺不同部位胸腺细胞的表型分析,胸腺细胞的分化可分为4个阶段。 3.1前T细胞:主要位于胸腺被膜下,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细胞器少。pre-T细胞的表型为CD3-、CD4-、CD8-、CD25-、C-kit10、TCRαβ-,即尚未出现T细胞标志,但表达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部分细胞表达CD7。 3.2早期胸腺细胞:主要分布于被膜下、小叶间隔附近及胸腺皮质浅层。早期胸腺细胞体积大,核圆形,电子密度较低,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少,呈环带状,细胞器少,仅见少量游离核糖体和球形线粒体。在胚胎10~14周时,这种细胞是构成胸腺的主要细胞成分。15~20周时,该类细胞数量相对减少,30周至足月则更少。早期胸腺细胞的表型为CD2+、CD3+、CD5+、CD4-、CD8-、 CD25-、TCRαβ-,由于缺乏CD4和CD8分子,因此又称双阴性(DN)细胞。DN细胞向皮质深层迁移的同时,发生TCRβ基因重排及转录,可使自身免于凋亡(apoptosis),更重要的是,其TCRβ-βCD3可逐渐表达于细胞表面,与基质细胞配基结合后,经p56lek传导信号,诱导CD4/CD8分子表达及TCRβ基因发生等位排斥。 3.3普通胸腺细胞:由早期胸腺细胞经数次分裂后移向皮质深层发育而成,是胚胎20周以后胸腺皮质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斑块状,功能活跃者多见核仁,趋向退化者核深染。普通胸腺细胞表达CD3、CD1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随即出现CD4和CD8分子。这种具有完整TCR 及CD4+CD8+T细胞又称双阳性(DP)细胞,约占此类细胞总数的80﹪~85﹪。只有极少数普通胸腺细胞继续分化为成熟胸腺细胞,而绝大部分将在阳性和阴性选择中凋亡而被清除(后述)。 3.4成熟胸腺细胞:主要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细胞体积相对较小,与外周血小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光镜和电镜下也难与普通胸腺细胞区分。成熟胸腺细胞除高表达TCR外,主要表达CD4+或CD8+,所以又称单阳性(SP)细胞。 4胸腺选择过程 T细胞发育成熟的关键步骤是双阳性(DP)细胞向单阳性(SP)细胞分化阶段所发生的胸腺选择,包括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分子)在这两种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 4.1阳性选择过程:主要发生在DP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TCRαβ的介导下,若DP细胞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则可能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SP细胞;若DP细胞不能与MHC分子有效结合或发生高亲和力结合,则在胸腺皮质中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即凋亡。在此过程中,MHC-Ⅰ类分子选择CD8共受体,而使同一个DP细胞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