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

最新教案-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
最新教案-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

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任课教师:张鹤授课班级:09土木本1班9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1 地震与地震动~1.2 地

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预计学时 2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地震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地震震级、烈度以及基本烈度。教学重点地震震级与烈度

教学难点基本烈度

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

教学过程1、抗震设防的重要意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地震类型与成因,使学生知道抗震设防所指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

3、地震波,使学生对纵波、横波和面波有所了解。

4、地震动,使学生知道工程结构的地震动三要素密切相关。

5、地震震级与烈度(重点、宜慢)。

6、基本烈度(重点)。

7、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1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教学内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3 地震灾害概说~1.5 抗

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预计学时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地震灾害有所认识,掌握抗震设防的目的和方法、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抗震设防的目的和方法、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教学难点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

教学过程1、中国地震背景,使学生了解我国位于两大地震构造系的交汇区域,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2、地震的破坏作用,增加学生对地震灾害的感性认识。

3、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

4、抗震设计方法(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两阶段设计方法。

5、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重点、宜慢)。

6、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场地选择、建筑体系、结构延性、多道防线、非结构因素等。

7、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3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教学内容2.1 场地划分与场地区划;

2.2 地基抗震验算;

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预计学时 3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场地对建筑震害的影响,掌握场地的类别方法、地基抗震验算方法,液化概念及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场地的类别、地基抗震验算与液化判别教学难点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

教学过程1、场地及其地震效应,使学生了解场地对建筑震害的影响与土层厚度和

场地土的软硬程度有关。

2、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重点)。

3、场地的类别(重点、宜慢),例2-1,使学生掌握场地类别的判别。

4、地基抗震设计原则,使学生了解设计地震区的建筑物,应根据土质的

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和地基抗震验算(重点、宜慢),补充例题。

6、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使学生掌握液化的概念(重点),了解液化的危害。

7、液化判别(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液化判别的“两步判别法”,知道液化指数、液化等级等概念,例2-2。

8、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9、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2、4、5、6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教学内容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预计学时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教学难点结构动力学补充知识

教学手段板书为主

面临问题针对学生没有学过结构动力学的情况,所以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1、结构动力学内容介绍,包括:自由度、阻尼、单自由度体系计算简图、运动方程的建立、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振周期、运动方程的求解等

概念,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建立初步的概念,为后续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但不做深要求。

2、结构地震反应、地震作用、结构动力计算简图及体系自由度(重点),使学生掌握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并会作计算简图。

3、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重点、宜慢),使学生掌握建立单自由度运动方程的方法,知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可转化成

为结构在动力荷载)(0t

x

m

-下的动力分析,并在1的基础上会求解运动方程。

4、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一(2)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教学内容 3.3 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反应谱预计学时 2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水平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知道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

教学重点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

教学难点地震反应谱、设计反应谱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

教学过程1、水平地震作用的定义,使学生知道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地震对结构体系的作用效果相当,所以可认为是一种反映地震影响效果的等效力,利用它的最大值来对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就可以使抗震设计这一动力计算问题转化为静力问题进行处理。

2、地震反应谱,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反应谱及影响因素。

3、设计反应谱,使学生知道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概念,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重点、宜慢),例3-2。

4、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一(4、5)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教学内容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预计学时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了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知道自振频率、振型以及振型的正交性等概念。

教学重点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本节内容较难

教学手段板书为主

面临问题1、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结构动力学,知道的内容很肤浅,同时本节内容很难,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概念,虽然也需进行过程推导,但只要学生能够掌握结论性知识即可。

教学过程1、复习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的基本内容,进而与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内容对比,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内容。

2、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方程,使学生了解建立过程。

3、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使学生知道自振频率、振型以及振型的正交性,例3-3、3-4。

4、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了解运动方程的解耦过程。

5、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二(1)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教学内容3.5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与水平

地震作用

预计学时 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以及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

教学重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以及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教学难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

教学手段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

教学过程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宜慢),例3-5。

2、底部剪力法,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宜慢),例3-6。

3、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使学生掌握能量法、等效质量法、顶点位移法(重点),例3-7、3-8、3-9。

4、小结。

课外作业习题二(2、3、4)

教学后记

(经答疑、

改作业后

再填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