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四川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四川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一、项目的由来

1996年初,稻城县人大通过了《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发展旅游产业,并明确“九·五”期间对旅游资源“要积极进行开发探索”。1998年有500多名游客进入了亚丁,稻城旅游自此发端,稻城也出现了一个“稻城生态旅行社”。1999年天然林禁伐,松葺市场疲软,稻城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困难。稻城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为了开发亚丁风景旅游区,稻城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3000多人,用34天时间、30万元,打通了日瓦——亚丁34公里的景区公路,打响了亚丁开发第一炮。1999年到稻城的旅游人数增加到3000人,该年县里成立了稻城县旅游局、旅游环境保护处和稻城县旅游开发总公司,稻城县旅游业开始起步。为了适应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势头,为了抓住国家发展布局的战略西移的机遇,1999年12月15日稻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开展旅游扶贫、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在提出了旅游发展的目标的同时,还确立了“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坚持保护与利用协调统一”的原则。为了保证稻城旅游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为了合理开发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稻城县人民政府根据《决定》意见决定编制《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以下简称《总规》)。受稻城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承担了《总规》的编制工作。在四川省旅游局和稻城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稻城县政府办、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总规》编制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编制工作得以顺利如期完成。

二、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背景

(一)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旅游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一项新兴产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加快稻城县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稻城县已把旅游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以旅游业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总规》拟通过深入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条件,以提出稻城县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拟订旅游业发展速度,确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安排发展规模、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并通过规划来指导和协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总规》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综合评价稻城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深入分析稻城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制

约因素;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和结构,科学分析旅游市场潜力和预测其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和战略举措;

3.明确稻城县旅游开发主要方向,提出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找准旅游发展的切入点和确定优势旅游产品;

4.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及其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关系;

5.明确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各项原则,制订科学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环境的措施;

6.按照旅游发展规律及其项目的重要性,对其开发时序按规划阶段作出安排;

7.提出规划实施的具体要求和相应的规划、管理和开发行动方案。

(二)规划编制的背景

稻城的旅游开发是在我国宏观经济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制订规划应充分认识这一背景,背景的特点是:

1.我国宏观经济向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未来10年经济总量还将翻一番。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万亿元,人均超过800美元。经济发展,人民逐渐富裕,旅游消费需求增加,国际旅游界通常认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是旅游人数迅速增加的界限,这预示我国旅游业将迅速发展;

2.90年代末,我国宏观经济出现重大转折,在大多数领域里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储蓄总额超过6万亿元,人们在寻求新的消费,旅游逐渐成为消费热点;

3.我国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据国家旅游局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3亿万元人民币,将实现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4.199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无疑为稻城旅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将为稻城旅游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5.稻城县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已受到省政府的重视。稻城亚丁被省里列为重点开发景区,并最终被列入“十·五”规划;

6.与稻城毗邻的中甸、丽江、泸沽湖等地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旅游产业体系已比较完善,游客量已形成规模,利于稻城借势联动开发。

三、规划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一)规划的时间范围

规划的期限为2001~2015年。为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每5年划分为一个阶段。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15年

(二)规划的空间范围

规划范围为全县三区14乡,面积7323平方公里。涉及范围涵盖与稻城旅游发展密切的周边地区。

四、规划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过程

(一)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章稻城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特征

稻城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从自然到人文,从峡谷到高山,从寒冷的冰川到热气腾腾的温泉,从农业到牧业,从和煦阳光到斑斓的彩云,从藏民族到其它民族,从古老的宗教文化到现代的社会文明,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可谓自然景观极其优越,人文景点非常丰富,气候资源相当独特,民族风情十分浓郁。这些特点表现在:这里有造型独特,且分布集中的3座以神山命名的雪山;这里有由一千多个冰湖等古冰川遗迹组成的中国唯一的低纬度古冰帽;这里有淳朴的藏族民风;这里积聚了藏族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等教派的文化等等。现依据资源的类别详述如下,在叙述中首先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两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门别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稻城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下分别按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类、水域风光类和生物景观类加以论述。

(一)地文景观类

1.山脉

区内主要山脉有念青贡嘎雪山和海子山。

念青贡嘎雪山横贯区域南部,山系系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南缘大雪山,其南部为相对海拔

较低的山地(非高原),中北部为高原,区内6000米以上的山峰1座,5000-6000米的山峰46座。

念青贡嘎雪山藏语的意思是终年积雪不化的大雪山。它为金沙江的支流水洛河和东义河的分水岭,它共有3个峰,北峰仙乃日海拔6024米,犹如耸入天空的高坝,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呈金字塔形直插云霄,东峰夏诺多吉海拔5958米。三个山峰在面积15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呈三足鼎立之势。念青贡嘎雪山区域内,沟壑交错,峡谷深邃,山势由北向南倾斜,北坡和缓,南坡陡峻。山峰所在地层属泥盆纪和二叠纪。岩性主要有白云质灰岩、变质砂岩和变质火成岩,因其抗侵蚀能力强,山坡坡度较大,一般在35-50度,个别可达75度以上,形成悬崖绝壁。区内山体形态多样,不同方向观察,形态不同。

海子山是雅砻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其形态则呈丘状,山体走向南北,为河流分割。其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5020米。海子山走向长93公里,宽47公里,面积3287平方公里,呈椭圆形。海子山的基岩属燕山期的花岗岩,四周沟壑纵横,坡度和缓。

以各名山为主体形成不同的景区,以念青贡嘎雪山为主体形成亚丁景区;以海子山为主体形成海子山景区;以公果山等山体为主体形成俄初山景区。

2.地貌特征

(1)古冰川地貌

本区的古冰川地貌表现为高原原面区为冰川侵蚀地貌,河谷区为冰川堆积地貌。北部的海子山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即“稻城古冰帽”,海拔3600-5020米,现遗留有冰川侵蚀地貌,最为典型的是其冰蚀岩盆,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众多的湖泊。在U形谷地则广泛分布冰碛物,区内大多数河流沿古冰川U形谷发育。区内相当一部分牧场及农耕地分布在冰碛物上。在念青贡嘎雪山可见冰蚀谷、角峰和冰斗等冰川侵蚀地貌。

在以下的地区可见古冰川的遗迹。(1)洛绒牛场—弄弄坝一线;(2)阿西沟沿线;(3)卡斯沟沿线;(4)稻城北部海子山下巴隆曲—稻城河一线;(5)东义河中上游区;(6)赤土河中上游区;(7)俄初河中上游区。

(2)岩溶地貌

由于本区降水相对较少,故岩溶地貌发育较差,规模较小。有绝壁、峰林、溶洞和地下暗河。东南部日瓦—各瓦一线以东地区,在C-P纪的大理岩、变质灰岩和变质白云岩基础上发育有绝壁、峰林、少量溶洞。贡岭一带赤土河两岸发育溶洞;冲古-洛绒牛场沿途灰岩、大理岩的基础上发育少量溶洞及峰林。康古—蒙自一带灰岩、大理岩基础上发育绝壁、峰林和峡谷(蒙自大峡谷)。在贡岭-仁村-叶尔红一线分布有Txk地层,其岩性为三叠纪的板岩

和千枚岩夹泥灰岩,故在沿线广泛分布有差异溶蚀而形成的溶洞,灰岩洼地地貌和地下暗河。

(3)峡谷地貌

沿赤土河向东至离蒙自数公里处可见一典型的峡谷地貌。该峡谷系由赤土河切割270度-180度(东西走向)的C-P的灰岩而形成。峡谷最大宽度30多米,绵延100多米,呈V 字形。峡谷周围的地层为Txk的板岩和千枚岩,岩性较软,易风化,使峡谷地貌更加突出。

(4)化石

海子山中部(理乡公路)75公里道班附近发掘恐龙牙齿化石一只,在海子山东麓发掘有桉树化石一枝。波瓦山北坡发现有树叶化石。俄初山二叠系岩炭板岩中发现有植物化石。

(二)气象气候类

1.立体气候

全区河谷-高山区海拔1900-6032米范围内,气候类型多样。即干旱河谷亚热带(1900-2500米),半干旱暖温带(2500-2900米),山地温带(2900-3500米),山地寒温带(3500-3900米),高山亚寒带(3900-4200米),高山寒带(大于4200米)。

区内年均温:4.2°C(稻城县城气象站海拔3727.7米),年均日照:2629.4小时(稻城),每日最长的日照时数为13小时。年降雨:637毫米(稻城),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温度下降0.86度,平均年降雨增加9.1毫米。

不同的海拔高度,气候类型不同,如东义色空村(1900米,干旱河谷亚热带);卡斯沟口(2812米,半干旱暖温带);培亚(3304米,山地寒温带);拉木格(3700米,山地寒温带);红同山口(4300米,高山寒带)。

2.独特的气象景观

区内降雪、冰雹、晚霞、朝阳、彩云、霁雾等都可构成独特的气象景观。

(三)水域风光类

1.现代冰川

现代冰川集中分布于县区南部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在南面以念青贡嘎雪山区内仙乃日(6024米);央迈勇(5958米);夏诺多吉(5958米)为中心,在面积15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26.73平方公里的现代冰川,其中有4.56平方公里在西昌木里藏族自治乡。全县有冰川面积22.75平方公里,其中仙乃日6.76平方公里,央迈勇9.36平方公里,夏诺多吉稻城区域内4.46平方公里(另有3.18平方公里在木里县内),杂朗山0.42平方公里,公果山0.58平方公里。县区内大于5000米的山峰47座,其中仙乃日7座,央迈勇7座,夏诺多吉9座,杂朗山1座,公果山5座,夏诺多吉北部区域17座,海子山1座。区内最底

冰川位于央迈勇南,海拔4556米处。区内念青贡嘎雪山区内仙乃日(6024米);央迈勇(5958米);夏诺多吉(5958米)为主要冰川观景点。

2.江河径流

县城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自北而南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稻城河、赤土河和东义河。由西北向东南流,径流落差较大,水能丰富,上游急流广布。支流巨龙河、俄初河等均汇入木里县水洛河并汇入金沙江。

其中稻城河源于海子山西南麓,系金沙江的一级支流,为常年河,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该河流经桑堆、茹布、省母,最后纳巨龙河支流汇入金沙江。该河河叉发育,河宽15-25米,水深0.6-4米, 流速3.5立方米/秒, 年平均流量14.79立方米/秒, 落差1000米以上阶地宽广,流长104公里,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该河与支流巨龙河走向基本一致,形成两水夹一山的壮丽景观。

赤土河发源于波瓦山西北麓,由德西塘、拉木、力英和公坚四条河流组成,由北西向东南流,横穿贡岭全区,径流长度121公里,流域面积1497平方公里,河宽11-20米,水深0.73-4米,年平均流量12.23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该河水产资源丰富,有细甲鱼、高山黄鱼和水獭,中游盛产沙金。

东义河位于县城的南部,纵贯东义全区,发源于俄初山南麓,自北向南流,至木里县称为冲天河,为金沙江的二级支流,径流长度111公里,流域面积1972平方公里,河宽15-25米,水深0.5-5.0米, 年平均流量16.2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3亿立方米。该河河谷深切,水流汹涌,两岸有陡岩对峙,景色迷人。径流的水源多为冰川融水,水流清澈,高原鱼类广布,河流两岸林木草地茂密。

稻城—海子山可观稻城河,日瓦可观赤土河,卡斯沟口观东义河。

3.地热温泉

沿断裂裂隙带分布,出露地表,县区内出露达20多处,水温28-68度,流量大小不一,变化于0.22-81升/秒,较出名的有茹布查卡温泉、蒙自茶花村温泉、省母各瓦村温泉和贡岭仲堆村温泉。

1)茹布查卡温泉

位于县城东南3公里茹布卡村,地处贡巴山北麓,海拔3747米。该温泉发育于花岗岩断裂带上,出露水温68度,流量81.025升/秒, 昼夜流量达7000立方米,泉水不含杂质,不含硫,可以饮用,有微量伽玛射线,具有良好的理疗效用。尤其可以用来治疗关节炎和风

湿。

(2)茶花温泉

该温泉位于稻城县蒙自乡茶花村,发育于北东南西走向的尼隆断裂上,泉水出露通道为结晶灰岩的断裂带,在灰岩的外侧广泛分布有二长花岗岩和基性火成岩。实测水温在28度左右,一般流量为1.29公升/秒, 径流含有少量的石灰质沉淀物质及少量的硫磺,可供沐浴和洗涤。

(3)仲堆温泉

该温泉位于赤土乡所在的仲堆村,北西走向的贡岭断裂带与北东走向的碧拥断裂带交错处,泉水从上三叠统图母沟组三段板岩夹灰岩的裂缝中溢出,泉水36-44度,无色,略有硫磺味,相邻的两个泉眼的径流总量为0.22公升/秒, 含有少量的碳酸钙沉淀物, 可用于沐浴和洗涤。

(4)各瓦温泉

该温泉位于省母乡各瓦村内,地处西北走向的当卓断裂上,泉水从花岗岩岩体的断裂带溢出,水温45-71度,附近3个泉眼的总水量为1.7公升/秒, 含钙、铁质,可用于沐浴和洗涤。

4.高原海子

区内高原海子众多,主要分布在亚丁景区,海子山景区,公果山附近景区和赤土以东的广大山区。

海子山景区有1145个高原冰蚀湖,最大的为兴伊错,藏语为献湖的意思,它位于桑堆乡西北36公里处的海子山中部,海拔4420米,系冰川侵蚀堆积地貌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该湖实为三湖相连,呈三角形,面积7.5平方公里,是常年淡水湖,湖底呈锅底形,平均水深3米,最大水深16米。湖中盛产高原黄鱼。

在亚丁景区内大于3000平方米的海子有12个,其总面积达0.49平方公里,其一般水深达数米。景区内人们常见的有牛奶海,面积约3500平方米,水质优良。由于其底部的岩石大部分为灰白色的碳酸岩,故呈现出类似牛奶的颜色而得名。景区内央迈勇与仙乃日之间发育有三个沿途可见的海子,其中一个与央迈勇较近的为珍珠海,其面积约20000平方米,向南望时,其与央迈勇连成一片,尤为壮观。另一引人注目的海子是五色海,由于水深的不同,高原水体钙含量导致对短波长光线的散射,水底风化成灰黑色的灰岩与新鲜的灰白色的灰岩交错混杂的分布等原因使该湖呈现五颜六色的景象,故名。该海子的面积48000平方米,水深数米。在该景区内最大的海子面积0.29平方公里。

在公果山附近分布有大于3000平方米的海子9个,总面积为0.23平方公里,最大的为0.13平方公里,最小的为6000平方米。

(四)生物景观类

1.森林植被垂直带

全区河谷-高山区分布,有亚热带干热河谷阔叶混交林及灌丛草甸带(1900-2000米);暖温带山地暗针叶混交林、灌丛带(2000-2900米);温带亚高山针叶林、灌丛草甸带(2900-3900米);高山草甸灌丛带(3900-4400米);高山荒漠植被带;高山流石滩植被带。以上的分带规律是一般的规律,然而,部分地区山脉林线较高,在4600米的地区依然可见乔木。

在亚热带干热河谷阔叶混交林及灌丛草甸带内,阴坡比较潮湿的河谷地带有大量的青杠、钧樟、桦木和栎树分布,这些树种有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度达10几米,成为河谷区的一道景观。暖温带山地暗针叶混交林、灌丛带阴坡潮湿处有云杉、冷杉、云南松、红杉、高山松、川滇高山栎、白桦、山杨组成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一道空气新鲜环境良好的旅游地带。温带亚高山针叶林、灌丛草甸带的阴坡有云杉、冷杉、铁杉和桦树等,林下有少量的杜鹃;半阴坡有川西云杉、鳞皮冷杉、紫果云杉等形成的混交林,川西云杉与长苞冷杉的面积较大。以上的乔木与林下的杜鹃形成林带的一道景观,尤其是在春夏之交,杜鹃满山开遍之时。高山草甸灌丛带内,以灌丛杜鹃香柏最引人注目。高山流石滩植被带盛产红景天。

伴随着森林和气候的垂直分布,地带性土壤也呈现垂直分布。红壤(1900-2200米);黄棕壤(2200-3000米);红壤(北部米易和盐边1300-2200米,仁和1100-2200米);黄棕壤(2200-2700米);山地棕壤(2700-3500米);暗棕壤(3500-4300米);亚高山草甸土(3600-4200米);高山草甸土(4200-4800米);高山寒漠土(大于4800米)。

2.草场和沼泽

区内草场和沼泽沿冰川谷及高原面分布,集中于桑堆、棒河、色拉、茹布和省母乡,区内共有草地面积602.7亩。草甸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局部地方地下水位高,生长湿生植物,为沼泽地。

3.珍稀植物

珍稀植物在全区局部区域分布。亚丁景区、卡斯沟景区有大量的干香柏广布;俄初山苞冷杉广布。干香柏是我国二类保护植物,苞冷杉是我国三类保护植物。此外,药用植物资源也非常的丰富,主要有虫草、贝母、黄芪、大黄和狗杞等。

4.珍稀动物

珍稀动物在全区的林区及寺庙局部区域零星分布,主要有白唇鹿、小熊猫、白马鸡、黑熊。

二、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和产业类

(一)古迹与建筑类

1.佛教寺庙

沿河流或分布于山腰或分布于谷地。该区教派齐全,有苯教、红教、花教、白教和黄教五种教派。县区共有寺庙14座,其历史多为300-500年。典型的寺庙有邓坡寺(红教),拉贡寺(苯教),扎郎寺、热乌寺(花教),蚌普寺、直共寺(白教),贡嘎郎吉岭寺、雄登寺(黄教)。现将主要的寺庙介绍如下:

(1)雄登寺

位于离县城10公里处的茹布乡境内,海子山东南麓,冷巴村后山上,海拔4105米,为黄教寺庙的典型代表之一,原名为“洋登寺”,因汉语的译音关系,译名为雄登寺。雄登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距今已有57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洛珍郎吉,原为白教教徒,后拜黄教大师宗喀巴为师。寺庙的面积有1100亩。该寺自创立以来,已经历了五代活佛,转世弟子共有16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在改土归流过程中的冲突,该寺庙被烧毁,1917年重建。文革中,寺庙遭受劫难,1983年后恢复宗教活动。现为3000多平方米的三层大殿,殿中有88根高柱的佛象堂,十分壮观。90年代拥有活佛、喇嘛、扎巴近300人。该寺全年的佛事活动93天。在雄登寺内存有九世班禅赠送的檀香木“释迦牟尼”佛像一尊。

(2)奔波寺

该寺因建于县城西北32公里处的桑堆村的一个大草坝之边的一座神山下而得名,该寺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创建人为噶玛巴都松钦巴,现为白教的代表寺庙之一,没有活佛转世制度。该寺是本区历史最长的寺庙。与其他寺庙一样,文革中,该寺庙也遭受劫难,1984年再度开放,现有僧侣近百人,寺庙占地300多亩。现奔波寺存有“都松钦巴”佛像一尊,系南宋高宗时的文物;该寺的一块基岩上还刻有寺庙创始人的藏文名字,据说该名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寺庙和后山上有修炼房,据说在此修炼3年零3个月后,人可以离地而立。

(3)贡嘎郎吉岭寺

该寺简称贡岭寺,是本区最大的寺庙,位于赤土乡西南,距县城62公里处,海拔3335

米。贡岭,过去名“贡噶岭”意为雪山洲,在境内分布有3个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该寺庙由甲布康珠罗绒建立于明代初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500多亩。几经波折,1984年重新开放。现有僧侣近300人。在贡嘎郎吉岭寺内。

第三章稻城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第一节稻城旅游发展现状与评价

一、稻城旅游业发展现状

稻城县地处四川省西部,目前以公路交通为主,距离省会成都800多公里,交通不很方便,旅游消费偏高,加之相对成熟开发的景区仅有亚丁景区,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子山景区和县城金珠集、商贸民俗、温泉等还有待开发。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使得旅游业还没有得到系统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旅行社仅有一个(稻城生态旅行社)。

但是,稻城县的旅游发展十分迅猛,1998年旅游人次数仅500人次,1999年就达到3000人次,2000年更达到10000余人次。1999—2000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长了近300%。与此同时,旅游经济收入也有所增长,2000年达到600万元,相当于GDP的12—15%。

二、游客特征

●旅客以20—45岁的中青年为主体。

●60—70%的游客喜爱稻城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国内游客的消费在400元左右。

●境内游客平均游览时间在3—4天,多集中在5月和10月的假期。

●境外游客平均游览时间较长,一般在4天以上。

●多数游客的游览体验是:路途艰辛,风光奇特。

●旅游线路主要有以下两条,旅游环线还没有建立:

成都康定稻城成都,

中甸稻城康定成都。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稻城县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有待改善的问题不少,主要有:

(一)旅游交通严重制约着县域旅游的发展,发展“瓶颈”亟待采取措施改善

公路是稻城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联系的主线,也是稻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通道。现在,稻城县对外联系以及县域内的主干公路有省道217线、省道216线和县道7150线等。但是,省道216线和县道7150的出境公路还存在断头路,使稻城县成为了甘孜州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一个公路交通断点地区,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利和通畅,十分不利于县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截止2000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560公里,其中省道179公里,县、乡公路332公里,专用公路46公路,县城到茹布查卡温泉3公里。公路密度只有7.62公里/百平方公里,与内陆地区差距巨大。而且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很低,四级公路243公里,占43.6%;等外级公路314公里,占60.9%。仅有一条水泥路(县城—茹布查卡)。另外,包括亚丁在内的所有旅游景区(点)的景区公路质量等级低或没有公路,严重影响了这些旅游景区(点)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

(二)旅游产业刚刚起步,旅游业的各项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稻城的旅游业刚刚起步,其规模效益无从谈起。受地域条件、开发政策、开发时间,资金投入等的影响,稻城的旅游管理机构、旅游队伍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旅游各项基础、服务设施等诸多方面都与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各个方面都有待加强建设。

为了实现稻城旅游的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稻城的旅游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建设的项目非常之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是不言而喻的。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系统,制定优惠的投资和融资政策,争取最大的投资和最快的开发建设速度是稻城旅游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不足

21世纪的经济发展,既是资源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业以其产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较高的外语水平,更需要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

目前,稻城的人口素质总体不高,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尚不齐备,多数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仍较低,不能适应稻城旅游业未来大发展的要求。人才资源缺乏,尤其是缺少专门的特殊人才,如项目经济策划师、高级管理人才、外语人才、旅游产品设计人才、旅游商品设计人

才、计算机专家等。人才的缺乏必然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对此,稻城县需要采取内引外联的人才政策来广募各种人才,要于省内主要的大、中专院校建立密切联系,以保证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全民的科技文化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崇尚科技,尊重人才,树立良好的科技文化教育氛围,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打好基础。

(四)旅游行业管理力度不足,与其“旅游兴县”的产业地位相去甚远

稻城县的旅游局成立已有时日,但由于经费紧缺,对旅游业的管理能力和旅游产业行动的策划能力明显不足,目前旅游局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质量管理范围。

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和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业管理的综合性,旅游业所包含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的行业和相关产业既广又多,行业管理难度较大。作为它的主管部门,没有能力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其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是显然不足的。

旅游业是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是稻城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稻城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兴县”的目标是稻城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好定位。为了促进稻城县旅游业——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的发展,其旅游管理机构应该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相匹配,应该增强其综合决策能力和权力,才可能统筹策划、全面管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而目前的旅游管理机构却难以胜任这一重任。

三、现状总体评价

综上所述,稻城的旅游业刚刚起步,良好的发展势头业已显现,旅游经济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旅游的产业带动效益已经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所表现。但是,其规模效益还不具备。旅游管理机构、旅游队伍建设、人才状况、旅游资源开发、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旅游各项基础、服务设施等诸多方面还与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各个方面都有待加强建设。比较而言,稻城县的旅游其发展仍相对落后。目前,旅游业已受到县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已经确定,稻城的旅游业正在迈开追赶的步伐向前发展。

第二节稻城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一、发展的优势

1、宏观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多功能的产业,包含了吃、住、行、游、娱、购等诸多方面,涉及到

各行各业。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产业的带动效应是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否定了只有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特殊功能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1世纪是旅游的世纪,旅游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依然是消费的热点所在,世界旅游市场将持续扩大。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预测,2020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

●与世界旅游业一样,中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而且势头格外强劲。改革开放20以来,旅游业平均年增长率达10—15%,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其势头非常好。1999年旅游创汇达141亿美元,回笼人民币28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旅游的各项设施建设基本齐备。四川旅游发展总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基本一致。1995—1999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了28.49%,达到37.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加了16.19%,达到9722万美元。同期,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增加了43.96%,达到502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增加了170.27%,达到213.92亿元。数据表明四川的旅游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在重大的转折时期,在大多数领域里存在产品供大于求的百业疲软现实。与此相反,惟有旅游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发展迅猛,1999年旅游人数达7.2亿人次,2000年国庆节就有5000万人出门旅游,收入高达220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政府拉动内需,培育消费热点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是经济发展,广大群众新的必然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预计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800美元(国际旅游界认为人均800美元是旅游人数迅速增加的界限),标志着旅游将成为我国新的消费需求,旅游产业仍将高速发展。据此,国家旅游局预测,我国旅游场将迅速扩大,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并实现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又一迅速发展阶段的到来。目前,中国旅游市场将迅速扩大,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开始,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发展。

●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已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结构调整中,旅游业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目前,全国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省纷纷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并对旅游业给予政策性扶持。

●1997年四川省就决定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四川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

又提出:“为了实现我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步伐。”会议提出了四川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在2005年把四川建成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在会议号召下,各地、市(州)领导都加强了发展旅游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都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

●中央把中西部省区作为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基地,国家旅游局把四川独特的、垄断性旅游资源作为中国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基础。这些为四川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旅游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区域性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增加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这些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发展需求为稻城旅游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政策为稻城旅游发展提供了保证,宏观环境为稻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政策、产业等历史机遇。宏观环境极有利于稻城旅游的发展。

2、县域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稻城“旅游兴县”战略目标的总体指导下,快速、高效地发展稻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县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以稻城——日瓦——亚丁“三点一线”的公路交通建设为突破口,以日瓦——木里、各卡——中甸、东义——中甸等公路建设为重点的,打通断头路,联系周边资源,结合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行动不仅为稻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更为县域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资源的系统开发,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快对外交流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提供先决条件。

3、资源价值突出,文化底蕴丰厚,组合优势显著

甘孜州是中外久负盛名的康巴地区(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地区、云南迪庆州),并居核心地位,素有“稳藏先安康(指甘孜州)”之说。稻城以其多种教派的宗教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背景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资源,在这一地区占有相当的地位,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甘孜州西部的16个县,对外开放时间较晚,1998年以前均属不对外开放地区。稻城又因交通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也使得其淳朴的民

俗民风,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资源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和保护。

资源价值品位高,开发价值大,雪山、海子、森林,蓝天、大地、康巴人的组合完美,以稻城亚丁——“最后的香格里拉”、海子山为突出代表的稻城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大自然赋予稻城的天下奇迹,其资源价值无与伦比,是我国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宝贵资源。

4、周边辐射带动力强

旅游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有着特殊的发展规律,环线旅游,区域联系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旅游效益的最佳。稻城地处甘孜州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丁”字型南干线上,距离甘孜州未来旅游两大枢纽之一——理塘不到150公里,同时还在康定跑马山、泸定海螺沟、中甸笔塔海、云南丽江、泸沽湖等业已开发和发展的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包围之中,它们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中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尤其是云南中甸的旅游产业较为发达。

稻城以其独特的资源特色与周边有着良好的配套和相互补充,无疑是它们发展的延伸区域,受到它们的辐射带动。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旅游环线的建立,稻城的旅游发展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旅游产业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抢占市场的先机能力不强

稻城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可以说仅仅具有雏形,旅游景区开发的程度,基础设施的条件、产业发展的经验、城镇的支撑能力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撑现代旅游的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旅游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市场的发展是无情的,决不同情弱者,谁先占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发展的权利。而抢占市场的能力与基础设施的条件和完善程度是紧密相连的。稻城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还较薄弱,至少表现出它抢占市场的先机能力不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作到扬长避短,后来居上。

2、周边旅游发展竞争激烈

旅游业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全国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省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给予各项政策性扶持加以大力发展。

稻城地处许多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包围之中,在受到它们辐射带动的同时,更受到发展竞争的影响,特别是云南中甸旅游的发展:云南1999年1—9月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4.4亿元,旅游业在全国的排名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福

建居第六位。旅游从业人员增至20万人。由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拉动达3.4个百分点。更有甚者,云南利用其边界优势,加强与泰国、缅甸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区域合作,在欧洲等地联合促销,欧洲有的大旅行社已将云南包括在东南亚之旅的行程中,可以说云南的国际旅游前途不可估量。作为云南旅游在重要组成部分——中甸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其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已具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香格里拉”。

周边旅游业的率先发展,对稻城的旅游业产生了强大的压力。但是,压力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加强区域协作,建立产业联系,在竞争中求动力,在合作中求发展。

第二节稻城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一、发展的优势

1、宏观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多功能的产业,包含了吃、住、行、游、娱、购等诸多方面,涉及到各行各业。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产业的带动效应是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否定了只有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特殊功能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1世纪是旅游的世纪,旅游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依然是消费的热点所在,世界旅游市场将持续扩大。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预测,2020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

●与世界旅游业一样,中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而且势头格外强劲。改革开放20以来,旅游业平均年增长率达10—15%,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其势头非常好。1999年旅游创汇达141亿美元,回笼人民币28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旅游的各项设施建设基本齐备。四川旅游发展总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基本一致。1995—1999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了28.49%,达到37.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加了16.19%,达到9722万美元。同期,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增加了43.96%,达到502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增加了170.27%,达到213.92亿元。数据表明四川的旅游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在重大的转折时期,在大多数领域里存在产品供大于求的百业疲软现实。与此相反,惟有旅游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发展迅猛,1999年旅

游人数达7.2亿人次,2000年国庆节就有5000万人出门旅游,收入高达220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政府拉动内需,培育消费热点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是经济发展,广大群众新的必然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预计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800美元(国际旅游界认为人均800美元是旅游人数迅速增加的界限),标志着旅游将成为我国新的消费需求,旅游产业仍将高速发展。据此,国家旅游局预测,我国旅游场将迅速扩大,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并实现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又一迅速发展阶段的到来。目前,中国旅游市场将迅速扩大,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开始,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发展。

●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已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结构调整中,旅游业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目前,全国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省纷纷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并对旅游业给予政策性扶持。

●1997年四川省就决定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四川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为了实现我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步伐。”会议提出了四川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在2005年把四川建成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在会议号召下,各地、市(州)领导都加强了发展旅游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都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

●中央把中西部省区作为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基地,国家旅游局把四川独特的、垄断性旅游资源作为中国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基础。这些为四川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旅游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区域性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增加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这些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发展需求为稻城旅游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政策为稻城旅游发展提供了保证,宏观环境为稻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政策、产业等历史机遇。宏观环境极有利于稻城旅游的发展。

2、县域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稻城“旅游兴县”战略目标的总体指导下,快速、高效地发展稻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县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以稻城——日瓦——亚丁“三点一线”的公路交通建设为突破口,以日瓦——木里、各卡——中甸、东义——中甸等公路建设为重点的,打通断头路,联系周边资源,结合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行动不仅为稻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更为县域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资源的系统开发,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快对外交流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提供先决条件。

3、资源价值突出,文化底蕴丰厚,组合优势显著

甘孜州是中外久负盛名的康巴地区(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地区、云南迪庆州),并居核心地位,素有“稳藏先安康(指甘孜州)”之说。稻城以其多种教派的宗教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背景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资源,在这一地区占有相当的地位,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甘孜州西部的16个县,对外开放时间较晚,1998年以前均属不对外开放地区。稻城又因交通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也使得其淳朴的民俗民风,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资源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和保护。

资源价值品位高,开发价值大,雪山、海子、森林,蓝天、大地、康巴人的组合完美,以稻城亚丁——“最后的香格里拉”、海子山为突出代表的稻城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大自然赋予稻城的天下奇迹,其资源价值无与伦比,是我国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宝贵资源。

4、周边辐射带动力强

旅游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有着特殊的发展规律,环线旅游,区域联系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旅游效益的最佳。稻城地处甘孜州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丁”字型南干线上,距离甘孜州未来旅游两大枢纽之一——理塘不到150公里,同时还在康定跑马山、泸定海螺沟、中甸笔塔海、云南丽江、泸沽湖等业已开发和发展的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包围之中,它们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中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尤其是云南中甸的旅游产业较为发达。

稻城以其独特的资源特色与周边有着良好的配套和相互补充,无疑是它们发展的延伸区域,受到它们的辐射带动。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旅游环线的建立,稻城的旅游发展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旅游产业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抢占市场的先机能力不强

稻城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可以说仅仅具有雏形,旅游景区开发的程度,基础设施的条件、产业发展的经验、城镇的支撑能力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撑现代旅游的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旅游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市场的发展是无情的,决不同情弱者,谁先占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发展的权利。而抢占市场的能力与基础设施的条件和完善程度是紧密相连的。稻城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还较薄弱,至少表现出它抢占市场的先机能力不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作到扬长避短,后来居上。

2、周边旅游发展竞争激烈

旅游业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全国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省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给予各项政策性扶持加以大力发展。

稻城地处许多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包围之中,在受到它们辐射带动的同时,更受到发展竞争的影响,特别是云南中甸旅游的发展:云南1999年1—9月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4.4亿元,旅游业在全国的排名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居第六位。旅游从业人员增至20万人。由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拉动达3.4个百分点。更有甚者,云南利用其边界优势,加强与泰国、缅甸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区域合作,在欧洲等地联合促销,欧洲有的大旅行社已将云南包括在东南亚之旅的行程中,可以说云南的国际旅游前途不可估量。作为云南旅游在重要组成部分——中甸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其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已具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香格里拉”。

周边旅游业的率先发展,对稻城的旅游业产生了强大的压力。但是,压力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加强区域协作,建立产业联系,在竞争中求动力,在合作中求发展。

3、相同类比资源和共同客源市场的竞争

地理环境决定了地域自然特点,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地域文化特征。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环境和广袤的土地,孕育着瑰丽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康巴文化。稻城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在具有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征个性的同时,更具有青藏高原地域景观和藏文化的共性。

我国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已是必然。为此,对我国西部地区、四川省、甘孜州,特别是西藏的旅游资源开发将对稻城旅游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在相同类比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占有有利地位,如何进一步保护、挖掘资源,突出稻城的特色是稻城旅游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综观全国、四川旅游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的来源主要是欧美、日本、东南亚以及我国东

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它们是稻城、甘孜州与周边地区旅游发展要面对的共同客源市场,虽然可以各自推出特色产品,互相补充,吸引更多的游客,互相提供各种机遇,促进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但是,客源竞争是现实存在,谁都不会在竞争中谦让,都想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竞争会是相当激烈的。在市场上比货真价实,比产品特色,比宣传力度,比适应能力。在旅游业大发展中抓住机遇,加倍努力,建立特色,积极运作,树立品牌,占据自己的份额,争取自己的席位是稻城旅游业的唯一所为。

4、投资环境的竞争

旅游产业其产业特性决定了发展初期资金的大量需要。资金的投入规模决定了境区建设的规模,决定了资源的开发程度,决定了资源向旅游者的展现和吸引程度。

旅游业已被列为全省的新兴支柱产业,各地、市、州、县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纷纷聘请专家编制本地的旅游发展规划,设计各种旅游产品,策划各种项目。想上的项目非常之多,资金需求巨大,竞争投资已是必然。可以说谁先争取到投资,谁就抢占了旅游业发展的先机。因此,各地纷纷采用各种宣传促销渠道,招开新闻发布会,制定、公布优惠政策,宣传自己的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面对激烈的挑战和竞争,虽然稻城具有许多的发展优势,但开发投资的力度如果不足以处使稻城旅游开发建设的起步,从而稻城的旅游业必然落后于发展的主浪潮,丧失发展的良好机遇。因此,体现自身特色在旅游开发中头等重要。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设计出独特的精品项目,搞好产品建设以推向市场,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样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节稻城旅游业在四川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八五”期末,我国已成功地将自己发展成为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业,国家旅游局将扩大旅游产品类型,除了发展观光旅游项目外,还要大力发展包括度假、滑雪、医疗、疗养等在内的生态旅游项目。四川省拥有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特别优势,是实现国家旅游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地将甘孜州定位于:中国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目的地,并可建成为世界级的观光、探险旅游和度假旅游目的地。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川委发2000年48号文)”,2005年要将稻城亚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并开发建设包括海螺沟——康定跑马山——稻城亚丁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