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工艺

扩散工艺
扩散工艺

扩散工艺培训

一、扩散目的

在P型衬底上扩散N型杂质形成PN结。达到合适的掺杂浓度ρ/方块电阻R□。即获得适合太阳能电池PN结需要的结深和扩散层方块电阻。

R□的定义:一个均匀导体的立方体电阻 ,长L,宽W,厚d

R= ρ L / d W =(ρ/d) (L/W)此薄层的电阻与(L / W)成正比,比例系数为(ρ /d)。这个比例系数叫做方块电阻,用R□表示:

R□ = ρ / d

R = R□(L / W)

L= W时R= R□,这时R□表示一个正方形薄层的电阻,与正方形边长大小无关。

单位Ω/□,方块电阻也称为薄层电阻Rs

在太阳电池扩散工艺中,扩散层薄层电阻是反映扩散层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工艺指标之一。

制造一个PN结并不是把两块不同类型(P型和N型)的半导体接触在一起就能形成的。必须使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的一部分是P型区域,另一部分是N型区域。也就是晶体内部形成P型和N型半导体接触。

目前绝大部分的电池片的基本成分是硅,在拉棒铸锭时均匀的掺入了B(硼),B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掺B的硅含有大量空穴,所以太阳能电池基片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电子,是P型半导体.在扩散时扩入大量的P(磷),P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掺入大量P的基片由P型半导体变为N型导电体,多数载流子为电子,少数载流子为空穴。

在P型区域和N型区域的交接区域,多数载流子相互吸引,漂移中和,最终在交接区域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区,内建电场区。在内建电场区电场方向是由N区指向P区。当入射光照射到电池片时,能量大于硅禁带宽度的光子穿过减反射膜进入硅中,在N区、耗尽区、P区激发出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中产生后,立即被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被进入N区,光生空穴则被推进P区。光生电子空穴对在N区产生以后,光生空穴便向PN结边界扩散,一旦到达PN结边界,便立即受到内建电场作用,被电场力牵引做漂移运动,越过耗尽区进入P区,光生电子(多子)则被留在N区。P区中的光生电子(少子)同样的先因为扩散,后因为漂移而进入N区,光生空穴(多子)则留在P区.在PN结的两侧形成了正负电荷的积累,产生了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

二、太阳电池磷扩散方法

1、三氯氧磷(POCl3)液态源扩散(本公司现在采用的方法)

2、喷涂磷酸水溶液后链式扩散

3、丝网印刷磷浆料后链式扩散

三、磷扩散的基本原理

三氯氧磷(POCl3)在高温下(>600℃)分解生成五氯化磷(PCl5)和五氧化二磷(P2O5),其反应式如下: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在扩散温度下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其反应式如下:

由上面反应式可以看出,三氯氧磷(POCl3)热分解时,如果没有外来的氧(O2)参与其分解是不充分的,生成的五氯化磷(PCl5)是不易分解的,并且对硅有腐蚀作用,破坏硅片的表面状态。但在有外来O2存在的情况下,五氯化磷(PCl5)会进一步分解成五氧化二磷(P2O5)并放出氯气(Cl2)其反应式如下: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又进一步与硅作用,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由此可见,在磷扩散时,为了促使五氯化磷(PCl5)充分的分解和避免五氯化磷(PCl5)对硅片表面的腐蚀作用,必须在通氮气的同时通入一定流量的氧气。在有氧气的存在时,三氯氧磷(POCl3)热分解的反应式为:

三氯氧磷(POCl3)分解产生的五氧化二磷(P2O5)淀积在硅片表面,五氧化二磷(P2O5)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并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磷-硅玻璃,然后磷原子再向硅中进行扩散。三氯氧磷(POCl3)液态源扩散方法具有生产效率较高,得到PN结均匀、平整和扩散层表面良好等优点,这对于制作具有大面积结的太阳电池是非常重要的。

五氧化二磷(P2O5)与空气中的水会发生反应,生成偏磷酸。偏磷酸对呼吸道有刺激性。眼接触可致灼伤,造成永久性损害。皮肤接触可致严重灼伤。

四、扩散工艺基本程序

1、清洗饱和:

初次扩散前扩散炉石英舟首先进行TCA清洗。清洗结束后对石英管进行饱和,即运行正常扩散工艺。(初次扩散前或停产后恢复生产及石英舟清洗后,必须对石英管及石英舟进行饱和。)2、升温装片:

打开大氮,调节气体流量到指定数,使炉管升温。装片时须戴好口罩和干净的棉布及乳胶手套,用石英吸笔依次将硅片从白片盒中吸出插入石英舟。双面扩散一个槽插入一片,单面扩散一个槽插入背靠背两片。

3、进炉稳定:

用石英舟叉将装满硅片的石英舟放在碳化硅桨上,保证平稳,用步进电机缓缓推入炉管。稳定炉管,使炉管内温度达到工艺设定值,管内气体趋于稳定。稳定时通入定量氧气,使硅片表面形成一层SiO2,使扩散速度更均匀。前氧适用于多晶工艺。

4、通源驱入:

待炉管温度均升到设定温度,通入小氮(携带磷源的少量氮气)及氧气,设定气体流量及通入时间。通源是磷在硅片表面扩散的过程。通源指定时间后,关闭小氮,通入大氮,进行驱入。驱入是磷向硅片内部扩散,扩结深,同时降低表面浓度。驱入时通入定量氧气,可与管内残留的磷源充分反应,并可与管内的五氯化磷(PCl5)反应,避免其腐蚀硅片表面

5、出炉检验:

驱入指定时间后,将碳化硅桨退出炉管,待石英舟冷却用石英舟叉抬下。从炉口到炉尾的顺序均匀抽取六片硅片进行方阻测试。检验合格后可卸片,不合格返工。

五、扩散后检验

1、外观检验:

观察硅片表面颜色是否均匀,有无偏磷酸滴落,及崩边缺角等。

2、方块电阻检验:

用四探针测试仪测量方块电阻,记录下测量数据.单晶扩散方块电阻控制在40-50Ω/□之间,多晶扩散方块电阻控制在58-68Ω/□之间。

六、四探针检验原理

四根探针的间距s相等, 针尖在同一平面同一直线上。当被测样品的几何尺寸比探针间距s 大许多倍时,R □=Rs

实际上硅片有一定大小,因此采用修正因子C表示。C根据被测硅片的尺寸和探针的间距而定,对于不同的长度l、宽度 a、厚度b和探针间距s,C的参考值会有所不同。

通常四探针间距s约为1mm, 那么a/s远大于40,由下表可知,修正因子C=4.532

七、影响R□大小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高低,将决定硅片表面的杂质浓度的高低和P-N的结深

2、时间的影响:

通源时间、驱入时间

3、小N2的影响:

流量的多少

4、源瓶的温度:

决定瓶内的蒸汽压,温度越高,挥发性能越大

5、氧气流量:

影响到三氯氧磷的反应程度和PSG的厚度,进而影响到磷的扩散

6、其它因素:

设备密封性、硅片电阻率及表面洁净状况、源瓶内三氯氧磷的多少

八、扩散改善方向

扩散改善方向主要为方块电阻的均匀性。方块电阻不均匀性包括片内不均匀性、片间不均匀性及30点不均匀性。现单多晶方块电阻控制范围如下:

单点控制范围

单片平均值控制范围

单晶125

45±5

45±3

多晶156

62±6

62±3

单晶方阻30点不均匀性现已控制在10%以下。多晶方阻30点不均匀性控制在10%左右。九、等离子刻蚀的目的

腐蚀硅片表面的SiO2,以及一定厚度的Si,以达成截断硅片内部回路。

十、什么是等离子体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般物质依次表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统称为物质的三态。当气体

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其中许多,甚至全部分子或原子将由于激烈的相互碰撞而离解为电子和正离子。这时物质将进入一种新的状态,即主要由电子和正离子(或是带正电的核)组成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它可以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十一、等离子刻蚀的原理

等离子体刻蚀是采用高频辉光放电反应,使反应气体激活成活性粒子,如原子或游离基,这些活性粒子扩散到需刻蚀的部位,在那里与被刻蚀材料进行反应,形成挥发性反应物而被去除。这种腐蚀方法也叫做干法腐蚀。

具体到我们公司来说,刻蚀就是去除扩散中在硅片表面形成的磷,以防止电池内部形成回路。主要过程是,先将腔体内抽成真空,然后通过变压器将380V,50Hz的工业用电转化为高压电,再通过缠绕在腔体上的线圈,产生强磁场,将CF4电离,形成F-离子,腐蚀硅片表面的SiO2,以及一定厚度的Si,以达成截断硅片内部回路的目的。

十二、等离子刻蚀反应

首先,母体分子CF4在高能量的电子的碰撞作用下分解成多种中性基团或离子。

其次,这些活性粒子由于扩散或者在电场作用下到达SiO2表面,并在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产过程中,在中CF4掺入O2,这样有利于提高Si和SiO2的刻蚀速率。

十三、刻蚀后的检测

在刻蚀完成后的硅片中,依次选取最上面第三片、中间一片、最下面倒数第三片,共三片用万用表进行测试;每片测试四个周边,每边测试两个点(图二);

测试时将刻蚀后硅片放在156*156的环氧树脂板中间位置,将两根测试针间距1cm,与环氧板倾角80-90度靠紧硅片边缘,观察电阻测试结果。

若数据高于30KΩ,认为数据无效,需要对该点附近进行重测;对于4KΩ-30KΩ的可以认为该批刻透,可以正常流出;如果测试中发现有一点或一点以上位于2KΩ以下,则认为该批没有刻透,需要追加刻蚀时间。

二次清洗插片前,将万用表指针笔仅靠硅片的一面中间部分,观察万用表上读数,如果万用表计数小于500Ω表示此面是扩散面,如果万用表计数大于5000Ω则表示此面是非扩散面。十四、扩散间设备介绍

扩散系统的顶部是热交换器,中部是加热炉体,下部是功率调节部件。系统分左右手操作结构型式。整机由六个部分构成,即扩散系统主机、排毒箱、气源柜、净化工作台、送料装置、控制柜。

1、48所扩散炉(一二三五六七中心)

2、centrotherm(五中心及八九中心)

3、Tempress(八九中心)

4、Seven star(八九中心)

48所扩散炉与其他进口扩散炉的区别:

48所扩散炉(除软着陆)

其他进口扩散炉

外偶控温

内外偶双控温

无管内压力

有管内压力

各炉管恒温区长度:一中心48所800mm,其他48所1080mm,TEMPRESS炉管1250mm,CT炉管1000mm。

十五、扩散间洁净度要求

洁净度:万级净化间,净化插片台(净化度:100级)、净化保护柜(净化度:100级)

温度:23±2℃

湿度:<50%

十六、扩散工艺常见的化学用品

1、三氯氧磷(POCL3):

三氯氧磷(POCL3)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强腐蚀性、毒性,不燃烧。如果纯度不高则呈红黄色。比重为1.67,熔点2℃,沸点107℃,在潮湿空气中发烟。POCL3很容易发生水解,极易挥发。三氯氧磷(POCL3)的危害:

三氯氧磷(POCL3)遇水或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磷酸与氯化氢等有毒的腐蚀性烟雾,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三氯氧磷可引起急性中毒,在短期内吸入大量三氯氧磷蒸汽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发生喉咙水中窒息、肺炎、肺水肿、心力衰竭,亦可发生贫血、肝脏损害、蛋白尿。口服三氯氧磷可引起消化道灼伤,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口、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2、三氯乙烷(C2H3Cl3):

三氯乙烷(C2H3Cl3)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毒性,可燃,不溶于水。熔点-32.5℃,沸点74.1℃。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主要用作溶剂、金属清洁剂。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三氯乙烷(C2H3Cl3)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避免光照,远离火种、热源。

三氯乙烷(C2H3Cl3)的危害:

三氯乙烷(C2H3Cl3)燃烧产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氯化氢光气。三氯乙烷(C2H3Cl3)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扩散工艺知识

第三章 扩散工艺 在前面“材料工艺”一章,我们就曾经讲过一种叫“三重扩散”的工艺,那是对衬底而言相同导电类型杂质扩散。这样的同质高浓度扩散,在晶体管制造中还常用来作欧姆接触,如做在基极电极引出处以降低接触电阻。除了改变杂质浓度,扩散的另一个也是更主要的一个作用,是在硅平面工艺中用来改变导电类型,制造PN 结。 第一节 扩散原理 扩散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有浓度梯度就有扩散。扩散运动是微观粒子原子或分子热运动的统计结果。在一定温度下杂质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够克服某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作缓慢的迁移运动。 一.扩散定义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特性,将杂质原子以一定的可控性掺入到半导体中,改变半导体基片或已扩散过的区域的导电类型或表面杂质浓度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称为扩散工艺。 二.扩散机构 杂质向半导体扩散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 1.替位式扩散 一定温度下构成晶体的原子围绕着自己的平衡位置不停地运动。其中总有一些原子振动得较厉害,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束缚,跑到其它地方,而在原处留下一个“空位”。这时如有杂质原子进来,就会沿着这些空位进行扩散,这叫替位式扩散。硼(B )、磷(P )、砷(As )等属此种扩散。 2.间隙式扩散 构成晶体的原子间往往存在着很大间隙,有些杂质原子进入晶体后,就从这个原子间隙进入到另一个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这种扩散称间隙式扩散。金、铜、银等属此种扩散。 三. 扩散方程 扩散运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浓度梯度等有关。其运动规律可用扩散方程表示,具体数学表达式为: N D t N 2?=?? (3-1) 在一维情况下,即为: 22x N D t N ??=?? (3-2) 式中:D 为扩散系数,是描述杂质扩散运动快慢的一种物理量; N 为杂质浓度; t 为扩散时间; x 为扩散到硅中的距离。 四.扩散系数 杂质原子扩散的速度同扩散杂质的种类和扩散温度有关。为了定量描述杂质扩散速度,引入扩散系数D 这个物理量,D 越大扩散越快。其表达式为: KT E e D D ?-=0 (3-3)

扩散基本知识

扩散基本知识 一、半导体基本知识 太阳电池是用半导体材料硅做成的。容易导电的是导体,不易导电的是绝缘体,即不像导体那样容易导电又不像绝缘体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半导体,譬如:锗、硅、砷化缘等。 世界上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原子排列的形式来看,可以把物体分成2大类,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通常都有特殊的外形,它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地排列着;非晶体内部原子排列乱七八糟,没有规则;大多数半导体都是晶体。半导体材料硅是原子共价晶体,在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是以共用电子结合起来的。硅是第四族元素,硅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4,它的最外层的四个电子是价电子。因此每个硅原子又分别与相邻的四个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每个共价键都是相邻的两个原子分别提供一个价电子所组成的。 如果硅晶体纯度很高,不含别的杂质元素,而且晶体结构很完美,没有缺陷,这种半导体叫本征半导体,而且是单晶体。而多晶体是由许多小晶粒聚合起来组成的,每一晶体又由许多原子构成。原子在每一晶粒中作有规则的整齐排列,各个晶粒中原子的排列方式都是相同的。但在一块晶体中各个晶粒的取向(方向)彼此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所以总的来看,原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晶体,我们叫它多晶体。 半导体有很特别的性质:导电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光照、温度变化、适当掺杂都会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尤其利用掺杂的方法可以制造出五花八门的半导体器件。但掺杂是有选择的,只有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杂质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们重点看一下硼和磷这两种杂质元素。硼是第三族主族元素,硼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3,由于硼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三个电子,比硅原子缺少一个最外层电子,因此当硼原子的三个最外层价电子与周围最邻近的三个硅原子的价电子结合成共价键时,在与第四个最邻近的硅原子方向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叫空穴,它可以接受从邻近硅原子上跳来的电子,形成电子的流动,参与导电。硼原子在硅晶体中起着接受电子的作用,所以叫硼原子为受主型杂质。掺有受主型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率主要是由空穴决定的,这种半导体又叫空穴型或P型半导体。 磷是周期表中第五族元素,磷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5,它的最外层的五个电子是价电子。由于磷原子比硅原子多一个最外层电子,因此当磷原子的四个价电子与周围最邻近的四个硅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后,还剩余一个价电子。这个价电子很容易成为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参与导电。磷原子在硅晶体中起施放电子的作用,所以叫磷原子为施主型杂质。掺有施主型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率主要是由电子决定的,这种半导体又叫电子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 二、扩散基本知识 我们知道,太阳能电池的心脏是一个PN结。我们需要强调指出,PN结是不能简单地用两块不同类型(p型和n型)的半导体接触在一起就能形成的。要制造一个PN结,必须使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的一部分是P型区域,另一部分是N型区域。也就是在晶体内部实现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接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一、SPF/DB概述 超塑性(SPF) 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延伸率也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当延伸率大于100%时,即可称为超塑性。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和变形特点的不同,目前一般将超塑性分为以下几类: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和其他超塑性。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织超塑性。获取这种超塑性一般要求材料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和较好的热稳定性[1]。 扩散连接(DB) 扩散连接是把2个或Z个以上的固相材料(包括中间层材料)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加热至母材熔点以下温度,对其施加压力使连接界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微观塑性变形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七、[1] 通常把扩散连接分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塑性变形使连接界面接触。在金属紧密接触后,原子开始相互扩散并交换电子,形成金属键连接。第二阶段为扩散、界面迁移和孔洞消失。连接界面的晶粒生长或再结晶以及晶界迁移,使金属键连接变成牢固的冶金连接。最后阶段为界面和孔洞消失。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体积扩散,速度比较慢,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十小时才能使晶粒穿过界面生长,原始界面完全消失。 图 1 扩散连接过程三阶段示意图 超塑性/扩散连接(SPF/DB) SPF/DB工艺是把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用于制造高精度大型零件的近无余量加工方法。当材料的超塑成形温度与该材料的扩散连接温度相近时,可以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从而制造出局部加强或整体加强的结构件以及构形复杂的整体结构件。如钛合金的超塑成形温度为850 970℃,扩散连接温度为870~1280℃,由于在超塑成形温度下也可进行扩散连接,因此有可能把这2种工艺结合,在1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2道工序。这种只需1次加热、加压过程的SPF/DB工艺常见于板料的吹胀成形和扩散连接。体积成形(如超塑性模锻)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的SPF/DB工艺往往需要将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分开进行,先超塑成形后再扩散连接或者先扩散连接后再超塑成形,视具体工艺情况而定[1]。 二、SPF/DB技术原理 扩散连接的标准定义为:被连接的表面在不足以引起塑性变形的压力和低于被连接工件熔点的温度条件下,使接触面在形成或不形成液相状态下产生固态扩散而达到连接的方

扩散工艺

扩散工艺培训----主要设备、热氧化、扩散、合金

前言: 扩散部按车间划分主要由扩散区域及注入区域组成,其中扩散区域又分扩散老区和扩散新区。扩散区域按工艺分,主要有热氧化、扩散、LPCVD、合金、清洗、沾污测试等六大工艺。本文主要介绍热氧化、扩散及合金工艺。 目录 第一章:扩散区域设备简介…………………………………… 第二章:氧化工艺 第三章:扩散工艺 第四章:合金工艺

第一章:扩散部扩散区域工艺设备简介 炉管设备外观: 扩散区域的工艺、设备主要可以分为: 炉管:负责高温作业,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组成部分功能 控制柜→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统一控制; 装舟台:→园片放置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运行 炉体:→对园片进行高温作业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升降温 源柜:→供应源、气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气体阀门的开关。FSI:负责炉前清洗。

第二章:热氧化工艺 热氧化法是在高温下(900℃-1200℃)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的方法。热氧化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制作出一定质量要求的二氧化硅膜,对硅片或器件起保护、钝化、绝缘、缓冲介质等作用。硅片氧化前的清洗、热氧化的环境及过程是制备高质量二氧化硅膜的重要环节。 2. 1氧化层的作用 2.1.1用于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蔽膜 常用杂质(硼,磷,砷等)在氧化层中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因此氧化层具有阻挡杂质向半导体中扩散的能力。利用这一性质,在硅上的二氧化硅层上刻出选择扩散窗口,则在窗口区就可以向硅中扩散杂质,其它区域被二氧化硅屏蔽,没有杂质进入,实现对硅的选择性扩散。 1960年二氧化硅就已被用作晶体管选择扩散的掩蔽膜,从而导致了硅平面工艺的诞生,开创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新阶段。同时二氧化硅也可在注入工艺中,作为选择注入的掩蔽膜。作为掩蔽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厚的厚度,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或穿透深度必须要小于二氧化硅的厚度,并有一定的余量,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工艺波动影响掩蔽效果。 2.1. 2缓冲介质层 其一:硅与氮化硅的应力较大,因此在两层之间生长一层氧化层,以缓冲两者之间的应力,如二次氧化;其二:也可作为注入缓冲介质,以减少注入对器件表面的损伤。 2.1.3电容的介质材料 电容的计算公式: C=ε0*εr *S/d ε0:真空介质常数 εr :相对介电常数 S :电容区面积 D :介质层厚度 P-Well SiO 2 Si 3N 4

细木工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13.2.1.3细木工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芯条占细木工板体积60%以上,与细木工板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制造芯条的树种最好采用材质较软,木材结构均匀、变形小、干缩率小,而且木材弦向和径向干缩率差异较小的树种,易加工、芯条的尺寸、形状较精确,则成品板面平整性好,板材不易变形,重量较轻,有利于使用。 一般芯条含水率8%--12%,北方空气干燥可为6%--12%,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但不得超过15% 芯条的生产流程: 干板材双面刨多片锯横截锯芯条 (压刨) 芯条厚度:木芯板的厚度加上制造木芯板时板面刨平的加工余量。 芯条宽度:芯板的宽度一般为厚度1.5倍,最好不要超过2倍,一些质量要求很高的细木工板芯条宽度不能大于20mm芯条越宽,当含水率发生变化时,芯条变形就越大。 芯条长度:芯条越长,细木工板的纵向弯曲强度越高,然而芯条越长,木材利用率越低。 芯条的材质:芯条不允许有树脂漏,不允许腐朽,不允许有爬楞。

芯板的加工:使用芯条胶拼机 木芯板胶拼后,板面粗糙不平,通常采用压刨加工,芯条加工精度很高的机拼木芯板,可以用砂光加工来代替刨光。 13.2.2胶合板 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胶合板,由于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加工,可大体上克服木材的缺陷大大改善和提高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胶合板生产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木材、改善木材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 13.2.2.1定义: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13.2.2.2胶合板的构成原则: 对称原则:对称中心平面两侧的单板,无论树种单板厚度、层数、制造方法、纤维方向和单板的含水率都应该互相对应,即对称原则胶合板中心平面两侧各对应层不同方向的应力大小相等。因此,当胶合板含水率变化时,其结构稳定,不会产生变形,开裂等缺陷;反之,如果对称中心平面两侧对应层有某些差异,将会使对称中心平面两侧单板的应力不相等,使胶合板产生变形、开裂。 奇数层原则:由于胶合板的结构是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又必须符合对称原则,因此它的总层数必定是奇数。如:三层板、五层板、七层板等;奇数层胶合板弯曲时最大的水平剪应力作用在中心单板上,使其有较大的强度;偶数层胶合板弯曲时最大的水平剪应力作用在胶层上而不是作用在单板上,易使胶层破坏,降低了胶合板强度。

原材料实木颗粒板生产工艺流程图

实木颗粒板生产工艺 实木颗粒板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刨花制备---干燥---分选---拌胶---铺装---预压---热压---后处理---检验---入库 一、实木颗粒板生产木质原料 (1)原材料种类 小径级原木:原材料基地提供的小径级原木 原料造材剩余物 胶合板木芯 剩余物:采伐剩余物(间伐剩余物,枝桠材) 加工剩余物(板皮,端头,碎单板,锯屑) 竹材和农作物秸秆(杆类,壳类,渣类) (2) 原材料的选择 1。资源丰富 M=KM’ M--- 一年生产所需原料; M’--- 产量; K--- 生产1立方米人造板所需原料 K=1.5 2。原料本身密度低,强度高 密度低,可增大板材的压缩率,板材能获得较高强度。 密度低,提高单位重量原料的刨花表面积(比表面积),可使板材获得较高的胶合强度。目前,生产中多采用针阔叶材混合原料。 3。树皮含量经量少 树皮对板材的影响:树皮颜色深,板面质量差(有斑点);树皮中有角质物质,影响板材强度;通常要求生产总树皮含量小于10%,且仅作芯层材料。 4。含水率要适合 一搬要求含水率在40%-60%内。含水率过低,板材脆性大,原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多,影响板材质量。含水率过高,干燥时所要的能耗大。 5 。PH值要适合 木材HP值影响固化剂的用量和胶黏剂的固化速度。固化剂呈酸性,原料若呈碱性,则固化剂用量就多,反之则少。 6。抽提物含量尽量少 抽提物多为油脂类物质(石蜡,油脂,树胶等)影响胶黏剂对板材的润湿性,不利于胶合。但能起到防水作用。 二、实木颗粒板刨花制备 1. 刨花形态 刨花的几何形态(长,宽,厚对其表面积)对刨花板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其中影响最大的厚度。一般刨花越薄,板的强度越高,但过薄的刨花容易碎裂,很难保证刨花板的表面质量和强度要求。在测试刨花板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时,总希望刨花在板内断裂而不是被拔出。这样的刨花板才能够发挥刨花最大的木质纤维强度,这样理想的刨花几何形状,即刨花的长,宽和厚度是制造

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综述

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综述

摘要:扩散焊是将两个被连接件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性气体中加热,使两个连接件表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间相互扩散而形成良好的冶金连接的一种固相焊接方法。本文主要介绍钢-铜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的方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异种材料;扩散连接;固相焊接 1、引言 扩散连接技术出现于上世纪年代初,这一焊接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同种金属和合金的牢固接头,而且能够获得异种金属和合金的牢固接头,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利用扩散焊技术可以解决许多新材料的连接问题。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扩散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年代实现了同种金属和合金的扩散焊技术应用,目前我国运用扩散焊技术解决异种材料连接已经在航空产品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1]。 2、扩散连接技术的原理 扩散连接(diffusion bonding)是指相互接触的表面,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被连接材料表面相互靠近、相互接触,局部发生塑性变形,经一定时间结合层原子间相互扩散,在接头焊缝中形成了新的扩散反应层,而形成整体可靠的连接过程。为了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必须保证焊接材料不受空气的影响,扩散焊时需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介质中进行,目前真空扩散焊应用最多。真空扩散焊是在真空氛围中金属不熔化的条件下通过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并通过原子之间的引力形成新的金属键,从而获得一定强度的焊接接头。薄膜学说、能量学说、位错理论、再结晶理论等这些扩散连接机理非常复杂[2]。 扩散焊分为固相扩散焊和瞬时液相扩散焊,这取决于焊接过程中所加的压力能否使基体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例如超塑性成形扩散焊、常规固相扩散焊、热等静压扩散焊等。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是针对在高温下金属材料具有超塑性,且金属材料这种超塑性成形温度与扩散焊加热温度很接近,并在压力较低、温度较高和一定的真空环境氛围中进行。热等静压扩散技术是指从各个方向对待连接材料均匀施加一定压力,在一定温度和真空环境中,通过原子间的相互扩散

熔炼工艺基本知识的讲解

熔炼基本知识的讲解 工艺操作规程: 熔炼 配料装炉熔铸扒渣 炒灰 精炼 静置扒渣精炼合金化 铸造锯切交付 概述 一、熔炼目的 熔炼的基本目的是,制造出化学成分符合要求,并且熔体纯洁度高的合金,为铸成各种形状的铸锭创造有利条件.具体说来有: (1) 为了获得化学成分均匀并且符合要求的合金 合金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除了工艺条件的影响而外,首先要靠化学成分来保证。如果某一成分或杂质—旦超出标准,就要按化学成分废品处理,造成很大的损失。很明显,控制好合金成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合金成分范围内调整好一些元素的含量,可以大大减少铸造的裂纹废品。 (2) 通过精炼以获得纯洁度高的合金熔体 冶炼厂供应的电解铝液或者回炉的废料,往往含有杂质、气体、氧化夹渣物,必须通过熔炼过程,藉助物理的或化学的精炼作用,以排除这些杂质、气体、氧化物等,以提高熔体金属的纯洁度。 (3) 除上述目的外,熔铸车间还有将回收的废料复化的任务 这些回收的废料往往由于管理不严被混杂,成分不清,或者被油等杂物污染、或者是碎屑不能直接用于成品合金的生产,必须藉助熔炼过程(双室炉)以获得准确的化学成分,并铸成适用于再次入炉的铸锭。 二、熔炼炉的准备 为保证金属和合金的铸锭质量,并且要做到安全生产,事先对熔炼炉必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烘炉,洗炉及清炉。 1.烘炉 凡新修或中修过的炉子,在进行生产前需要烘炉,以便清除炉中的湿气。 2.洗炉

实际生产中住往需要用一台炉子熔炼多种合金,由一种含金改为生产另一种合金时往往需要洗炉。 ①洗炉的目的 洗炉就是将残留在熔池内各处的金属和炉渣清除出炉外,以免污染另一种合金,确保产品的化学成分。另外对新修的炉子,可减少非金属夹杂物。 ②洗炉原则 1) 新修,中修和大修后的炉子生产前应进行洗炉; 2) 长期停歇的炉子可以根据炉内清洁情况和要熔化的合金制品来决定是否需要冼炉; 3) 前一炉的合金元素为后一炉的杂质时应该洗炉; 4) 由杂质高的合金转换熔炼纯度高的合金时需要洗炉. ③洗炉时用料原则 1) 向高纯度和特殊合金转换时,必须用100%的原铝或者铝锭; 2) 新炉开炉,一般合金转换时,可采用原铝锭或纯铝的一级废料; 3) 中修或长期停炉后,如单纯为清洗炉内脏物,可用纯铝或一级废料进行; 4) 洗炉时洗炉料用量不得少于炉子容量的40%。 ④洗炉时的要求 1) 装洗炉料前和洗炉后都必须放干,大清炉; 2) 洗炉时的熔体温度控制在800-850℃,在达到此温度时,应彻底搅拌熔体,其次数不少于三次,每次搅拌间隔时间半小时。 3.清炉 清炉就是将炉内残存的结渣彻底清除炉外。每当金属出炉后,都要进行一次清炉.当合金转换,一般制品连续生产5-15炉,特殊制品每生产一炉,都要进行大清炉。大清炉时,应先均匀向炉内撒入一层粉状熔剂,并将炉膛温度升至800℃以上,然后用三角铲将炉内各处残存的结渣彻底清除。 三、熔炼工艺流程和操作 熔炼时要控制好合金成分,除了采用措施控制烧损以外,还要做好几项工作,原材料的检查,合理的加料顺序,做好炉前的成分分析和调整等。 1. 检查原材料 炉料配到熔炼加料点,由于配料计算,称重及吊运等都可能发生差错,甚至还可能出现缺料或多料的情况。如果不进行检查,就可能使合金元素的含量超出或低于控制成分所要求的范围,甚至造成整炉的化学成分不符的废品。因此对原材料的检查这一工作是熔炼生产时的重要工序之一。 1) 清洁无腐蚀 所配入的原材料要求表面清洁无腐蚀,炉料要做到三无(无灰,无油污、无水),否则将会影响合金熔体的纯洁度。 2) 成分符合要求 如果原材料的成分不符合要求,就会直接影响合金成分的控制.为此: ①对于无印记、或印记不清的炉料,在未确定成分前严禁入炉; ②对于中间合金应有成分分析单,或标明炉号熔次,否则不准入炉; ③另外,加工方法和材料的供应状态不同,对成分的要求也就不同。 3) 重量要准确 原材料的重量准确与否,不但影响合金的成分,而且影响铸锭的尺寸。因此

扩散工艺-半导体制造

扩散工艺 前言: 扩散部按车间划分主要由扩散区域及注入区域组成,其中扩散区域又分扩散老区和扩散新区。扩散区域按工艺分,主要有热氧化、扩散、LPCVD、合金、清洗、沾污测试等六大工艺。本文主要介绍热氧化、扩散及合金工艺。 目录 第一章:扩散区域设备简介…………………………………… 第二章:氧化工艺 第三章:扩散工艺 第四章:合金工艺

第一章:扩散部扩散区域工艺设备简介 炉管设备外观: 扩散区域的工艺、设备主要可以分为: 炉管:负责高温作业,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组成部分功能 控制柜→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统一控制; 装舟台:→园片放置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运行 炉体:→对园片进行高温作业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升降温 源柜:→供应源、气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气体阀门的开关。FSI:负责炉前清洗。

第二章:热氧化工艺 热氧化法是在高温下(900℃-1200℃)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的方法。热氧化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制作出一定质量要求的二氧化硅膜,对硅片或器件起保护、钝化、绝缘、缓冲介质等作用。硅片氧化前的清洗、热氧化的环境及过程是制备高质量二氧化硅膜的重要环节。 2. 1氧化层的作用 2.1.1用于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蔽膜 常用杂质(硼,磷,砷等)在氧化层中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因此氧化层具有阻挡杂质向半导体中扩散的能力。利用这一性质,在硅上的二氧化硅层上刻出选择扩散窗口,则在窗口区就可以向硅中扩散杂质,其它区域被二氧化硅屏蔽,没有杂质进入,实现对硅的选择性扩散。 1960年二氧化硅就已被用作晶体管选择扩散的掩蔽膜,从而导致了硅平面工艺的诞生,开创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新阶段。同时二氧化硅也可在注入工艺中,作为选择注入的掩蔽膜。作为掩蔽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厚的厚度,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或穿透深度必须要小于二氧化硅的厚度,并有一定的余量,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工艺波动影响掩蔽效果。 2.1. 2缓冲介质层 其一:硅与氮化硅的应力较大,因此在两层之间生长一层氧化层,以缓冲两者之间的应力,如二次氧化;其二:也可作为注入缓冲介质,以减少注入对器件表面的损伤。 2.1.3电容的介质材料 电容的计算公式: C=ε 0*εr *S/d ε0:真空介质常数 εr :相对介电常数 S :电容区面积 D :介质层厚度 P-Well SiO 2 Si 3N 4

【CN109962012A】一种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45703.6 (22)申请日 2019.02.27 (71)申请人 晶科能源科技(海宁)有限公司 地址 314416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 联红路89号 申请人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宫欣欣 张林 张昕宇 金浩  武禄 盛浩杰 张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33304 代理人 侯兰玉 (51)Int.Cl. H01L 21/223(2006.01) H01L 31/1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的制造工艺,特别涉及 一种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属于太阳能电池领 域。一种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 步骤,i)制绒:硅片清洗制绒,表面形成金字塔结 构;ii)硼源沉积:采用APCVD的方法在硅片绒面 沉积一层BSG,通入SiH 4及B 2H 6气体,沉积温度为 250-270℃,沉积厚度为50-70nm;iii)硼磷共扩 散:将带有单面BSG的硅片放入管式炉中,先升温 至980-1000℃,在氮气或氧气环境下,推进硼的 扩散,时间为25-35min;降温至850-860℃,通入 磷源,沉积一层PSG,时间为8-12min;高温共推进 工艺,温度为945-960℃,时间为25- 35min。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962012 A 2019.07.02 C N 109962012 A

1.一种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i)制绒:硅片清洗制绒,表面形成金字塔结构; ii)硼源沉积:采用APCVD的方法在硅片绒面沉积一层BSG,通入SiH4及B2H6气体,沉积温度为250-270℃,沉积厚度为50-70nm; iii)硼磷共扩散: 1.将带有单面BSG的硅片放入管式炉中,先升温至980-1000℃,在氮气或氧气环境下,推进硼的扩散,时间为25-35min; 2.降温至850-860℃,通入磷源,沉积一层PSG,时间为8-12min; 3.高温共推进工艺,温度为945-960℃,时间为25-3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温速率为8-12℃/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还包括: iv)BSG/PSG去除工艺:采用HF清洗BSG、PSG,HF:H2O体积比为4 ~8:32,清洗时间为5 ~ 10min,直至硅片表面疏水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还包括: v)钝化工艺:于清洗后的硅片表面正面沉积6 ~10nmAlOx及80nm的SiNx薄膜,背面沉积 80nm厚的SiNx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电池的共扩散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还包括: vi)丝网印刷及测试:于SiNx薄膜表面印刷用于导电的浆料,烧结后进行测试分选,得到扩散后的硅片。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 2 CN 109962012 A

扩散连接技术在异种材料连接中的运用

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扩散与固态相变 课程代号: 任课教师:赵康 论文/研究报告题目:扩散连接技术在异种材料连接中的运用 完成日期:2012 年10 月30 日 学科: 学号:1208050417 姓名:刘明志 成绩:

扩散连接技术在异种材料连接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新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经常遇到这些材料本身或与其他材料的连接问题。一些新材料如陶瓷、金属间化合物、非晶态材料及单晶合金等的可焊性差,用传统熔焊方法,很难实现可靠的连接。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特殊的高性能构件的制造,往往要求把性能差别较大的异种材料,如金属与陶瓷、铝与钢、钛与钢、金属与玻璃等连接在一起,这也是传统熔焊方法难以实现的,现在不但要连接金属,而且要连接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因此,连接所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传统熔焊的概念。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近年来作为固相连接的方法之一扩散连接技术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连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正在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扩散连接技术的原理以及影响扩散连接性能的诸因素,为分析研究具体的异种材料的扩散连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扩散连接、固相扩散、瞬时液相扩散、中间层 扩散连接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一定时间,连接界面原子间相互扩散,实现的可靠连接。 1扩散连接方法特点 1)扩散连接的优点主要有:接合区域无凝固(铸造)组织,不生成气孔、宏观裂纹等熔焊时的缺陷;同种材料接合时,可获得与母材性能相同的接头,几乎不存在残余应力;可以实现难焊材料的连接,对于塑性差或熔点高的同种材料、互相不溶解或在熔焊时会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异种材料(包括金属与陶瓷),扩散连接是可靠的连接方法之一;精度高,变形小,精密接合;可以进行大面积板及圆柱的连接;采用中间层可减少残余应力。 2)扩散连接的缺点:无法进行连续式批量生产;时间长,成本高;接合表面要求严格;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且连接工件的尺寸受到设备的限制。 3)扩散连接的分类:

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

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 流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原木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原木→原木锯断→木段蒸煮→木段剥皮→单板旋切→单板干燥→单板整理→涂胶组坯→预压→热压→裁边→砂光→检验分等→包装入库。 单板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单板整理→涂胶组坯→预压→热压→裁进→砂光→检验分等→包装入库。 加工工艺损耗:在胶合板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木锯断、单板旋切、单板干燥、单板整理、热压、裁边、砂光对木材损耗有影响,它分为有形损耗(有加工剩余物的)和无形损耗(干缩和压缩)。木材损耗与原木材种、原木规格、设备状况、工艺技术以及成品板规格等因素有关。 原木锯断:进口原木长度一般超过6米,要按工艺要求的长度和质量进行锯断,截取的木段应为胶合板成品尺寸外加加工余量的长度。例如幅面 1220mmX2440mm的成品胶合板,木段长度通常为2600mm或1300mm。原木的长度和原木的弯曲度、缺陷等直接影响胶合板的出材率,产生的废料有小木段、截头和锯屑等,原木锯断损耗率一般在3~10%。 单板旋切:胶合板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是旋切方法生产的单板,面背板的厚度一般为0.6mm左右,芯板、长中板的厚度一般为1.8mm左右。该工序损耗最大,一是由于木段不圆度,相当一部分的碎单板不能使用;二是旋切机卡头对木段两端的夹牢而产生端部损耗;三是木芯损耗。单板旋切产生的废料为碎单板和木芯,由此可见单板旋切损耗量与木段的材质、直径及设备性能有关,这部分损耗率在15%~25%。

单板干燥:旋切后的单板含水率很高,必须将单板干燥到符合胶合工艺的要求。干燥后木材尺寸变小,称为干缩。因含水率降低,单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都会干缩。干缩损耗与单板的树种、单板的含水率及单板厚度等因素有关。干缩损耗率一般为4%~10%。 单板整理:单板整理包括剪切、拼板及修补。将干燥后的带状单板、零片单板剪切成规格单板和可拼接单板,窄条单板经过拼接成整张单板,有缺陷的整张单板可通过修补达到工艺的质量要求。该工序产生的废单板量与原木材质、旋切单板质量、干燥单板质量以及操作工人对单板标准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损耗率一般为4%~16%。直接进口单板加工成胶合板的该工序损耗率一般为2%~11%。 热压:把涂胶组坯好的板坯通过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牢固地胶合起来。热压时随着板坯温度和含水率变化,木材逐渐被压缩,板坯厚度逐渐减少。该项损耗为压缩损耗,与胶合板的热压温度、单位压力、热压时间、树种和含水率等因素有关,损耗率一般为3%~8%。 裁边:将热压好的毛板裁成规格板材。裁下的边角废料量与胶合板的加工余量、幅面大小有关,胶合板幅面越大,裁边损耗率越小,一般为6%~9%。 砂光:对胶合板表面进行砂光,使板面光洁美观。该工序产生的废料是砂光粉,单板质量好时,砂光量小,砂光损耗率一般为2%~6%。 在材质正常的情况下,原木加工生产胶合板的损耗率一般在47%~55%,直接进口半成品单板加工生产胶合板的损耗率一般在16%~26%。

多层胶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余姚市渚钢木业有限公司 多层胶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为安全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防止疫病的扩散蔓延,确保我市松林资源的安全,现根据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有关多层胶合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主要设备: 1、 2750有卡旋切机一台,旋切长度2750mm 2750无卡旋切机一台,旋切长度2750mm 2750自动剪板机一台,剪切长度2750mm 1400有卡旋切机一台,旋切长度1400mm 1400无卡旋切机一台,旋切长度1400mm 700无卡旋切机一台,旋切长度700mm 2、单板裁边手切刀6台,剪切长度为1400mm 3、磨旋切刀片机一台,磨刀机长度2950mm 4、单板干燥机一台(20层),长度为3200mm,宽为2100mm 5、单板两滚涂胶机2台,调胶机一台在 6、预压机一台,长度为2800mm 7、热压机两台,长度为2100mm(3×6)及长度为2800mm(4×8) 8、胶合板四滚涂面机一台,长度1400mm,调面胶用 9、纵横锯边机各一台,长度2800mm,宽1500mm 10、0.8T蒸汽锅炉一台 二、多层胶合板(九夹板)生产工艺流程:

病虫木场地断木旋切剪切干燥整理修补单板调胶配比涂胶串芯组胚排板预压热压胶合板锯边检验二次涂面胶 二次检验 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所有经森检部门审批同意收购、调运的病疫木必须统一堆放 在专用的病疫木处理场地。 2、根据生产需要有选择性地将病疫木按不同规格用电锯锯成木 段。 3、用不同规格的旋切机将松木段旋切成2.2mm厚度单板。 4、用单板剪板机成刀切除树皮部分,将单片整齐地堆放在托盘上运送到干燥机前进行干燥,干燥机内温度达到150度,干燥到含水率10度以下,连续工作。 5、将干燥后的单板进行储存堆放后,再进行整理修补分选。 6、将分选的单板进行涂胶。 7、将涂胶的单板进行组胚排板(九层纵横交错进行排列,厚度30mm)。 8、组胚好的半成品进行预压,经过预压后的胶合板便于热压不易错位。 9、把预压的半成品胶合板进行高温高压热压,热压温度达到120-130度,压力大小根据油缸直径大小而设置。 10、按照规定进行锯边长和宽。

扩散的工艺

----主要设备、热氧化、扩散、合金 扩散部 2002年7月

前言: 扩散部按车间划分主要由扩散区域及注入区域组成,其中扩散区域又分扩散老区和扩散新区。扩散区域按工艺分,主要有热氧化、扩散、LPCVD、合金、清洗、沾污测试等六大工艺。本文主要介绍热氧化、扩散及合金工艺。 目录 第一章:扩散区域设备简介…………………………………… 第二章:氧化工艺 第三章:扩散工艺 第四章:合金工艺

第一章:扩散部扩散区域工艺设备简介 炉管设备外观: 扩散区域的工艺、设备主要可以分为: 炉管:负责高温作业,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组成部分功能 控制柜→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统一控制; 装舟台:→园片放置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运行 炉体:→对园片进行高温作业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升降温 源柜:→供应源、气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气体阀门的开关。FSI:负责炉前清洗。

第二章:热氧化工艺 热氧化法是在高温下(900℃-1200℃)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的方法。热氧化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制作出一定质量要求的二氧化硅膜,对硅片或器件起保护、钝化、绝缘、缓冲介质等作用。硅片氧化前的清洗、热氧化的环境及过程是制备高质量二氧化硅膜的重要环节。 2. 1氧化层的作用 2.1.1用于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蔽膜 常用杂质(硼,磷,砷等)在氧化层中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因此氧化层具有阻挡杂质向半导体中扩散的能力。利用这一性质,在硅上的二氧化硅层上刻出选择扩散窗口,则在窗口区就可以向硅中扩散杂质,其它区域被二氧化硅屏蔽,没有杂质进入,实现对硅的选择性扩散。 1960年二氧化硅就已被用作晶体管选择扩散的掩蔽膜,从而导致了硅平面工艺的诞生,开创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新阶段。同时二氧化硅也可在注入工艺中,作为选择注入的掩蔽膜。作为掩蔽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厚的厚度,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或穿透深度必须要小于二氧化硅的厚度,并有一定的余量,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工艺波动影响掩蔽效果。 2.1. 2缓冲介质层 其一:硅与氮化硅的应力较大,因此在两层之间生长一层氧化层,以缓冲两者之间的应力,如二次氧化;其二:也可作为注入缓冲介质,以减少注入对器件表面的损伤。 2.1.3电容的介质材料 电容的计算公式: C=ε 0*εr *S/d ε0:真空介质常数 εr :相对介电常数 S :电容区面积 D :介质层厚度 P-Well SiO 2 Si 3N 4

扩散膜涂布工艺

扩散膜涂布工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在LCD背光源的材料组成中,扩散膜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扩散膜按制作方法分类,有涂布式及非涂布式两种。其中涂布式扩散膜具有透光率较高,雾度调节范围大,外观质量好,为高端背光源产品的扩散膜首选品种。扩散膜按形态分,有卷料和片料两种。本文只介绍涂布式卷料扩散膜(简称扩散膜)的生产技术。 据调查,业内人士对扩散膜的了解分为三个层次:使用者为第一层次,裁切者为第二层次,涂布者为第三层次。鉴于业内大多数人士对前两个层次了解较多,本文将不作介绍。扩散膜涂布,具有技术含量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生产效率极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的特点。因而国内有一部分人总想涉足而又不敢轻易涉足。本文将特别介绍这第三层次,希望对想涉足的这一部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三层次也可以叫做母卷制作。目前世界上主要扩散膜生产厂家有:日本的惠和(KEIWA)、智积电(TSUJIDEN)及KIMOTO;韩国的SKC、新和(shinwha)及世韩 (Seahan);我国台湾省的长兴化工、宣茂科技、华宏新技及岱棱等;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暂无较大批量供货厂家。 近两年来,笔者作为国内行业的先行者,经历了从扩散膜初探到量产的全过程。如今,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到日本同类扩散膜产品水平。实现了初期确定的质优价廉目标。 扩散膜生产技术涉及膜片设计、设备选型、材料与配方、涂覆工艺、质量管控等工作。知识范畴包括:应用光学、有机化学、精密机械、净化工程及背光源技术、涂布工艺学等。接下来将分六个部分进行介绍,这五个部分是:

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

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 原木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原木→原木锯断→木段蒸煮→木段剥皮→单板旋切→单板干燥→单板整理→涂胶组坯→预压→热压→裁边→砂光→ 检验分等→包装入库。 单板加工生产胶合板的工艺流程:单板整理→涂胶组坯→预压→热压→裁进→砂光→检验分等→包装入库。 加工工艺损耗:在胶合板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木锯断、单板旋切、单板干燥、单板整理、热压、裁边、砂光对木材损耗有影响,它分为有形损耗(有加工剩余物的)和无形损耗(干缩和压缩)。木材损耗与原木材种、原木规格、设备状况、工艺技术以及成品板规格等因素有关。 原木锯断:进口原木长度一般超过6米,要按工艺要求的长度和质量进行锯断,截取的木段应为胶合板成品尺寸外加加工余量的长度。例如幅面1220mmX2440mm的成品胶合板,木段长度通常为2600mm或1300mm。原木的长度和原木的弯曲度、缺陷等直接影响胶合板的出材率,产生的废料有小木段、截头和锯屑等,原木锯断损耗率一般在3~10%。 单板旋切:胶合板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是旋切方法生产的单板,面背板的厚度一般为0.6mm左右,芯板、长中板的厚度一般为1.8mm左右。该工序损耗最大,一是由于木段不圆度,相当一部分的碎单板不能使用;二是旋切机卡头对木段两端的夹牢而产生端部损耗;三是木芯损耗。单板旋切产生的废料为碎单板和木芯,由此可见单板旋切损耗量与木段的材质、直径及设备性能有关,这部分损耗率在15%~25%。 单板干燥:旋切后的单板含水率很高,必须将单板干燥到符合胶合工艺的要

求。干燥后木材尺寸变小,称为干缩。因含水率降低,单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都会干缩。干缩损耗与单板的树种、单板的含水率及单板厚度等因素有关。干缩损耗率一般为4%~10%。 单板整理:单板整理包括剪切、拼板及修补。将干燥后的带状单板、零片单板剪切成规格单板和可拼接单板,窄条单板经过拼接成整张单板,有缺陷的整张单板可通过修补达到工艺的质量要求。该工序产生的废单板量与原木材质、旋切单板质量、干燥单板质量以及操作工人对单板标准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损耗率一般为4%~16%。直接进口单板加工成胶合板的该工序损耗率一般为2%~11%。 热压:把涂胶组坯好的板坯通过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牢固地胶合起来。热压时随着板坯温度和含水率变化,木材逐渐被压缩,板坯厚度逐渐减少。该项损耗为压缩损耗,与胶合板的热压温度、单位压力、热压时间、树种和含水率等因素有关,损耗率一般为3%~8%。 裁边:将热压好的毛板裁成规格板材。裁下的边角废料量与胶合板的加工余量、幅面大小有关,胶合板幅面越大,裁边损耗率越小,一般为6%~9%。 砂光:对胶合板表面进行砂光,使板面光洁美观。该工序产生的废料是砂光粉,单板质量好时,砂光量小,砂光损耗率一般为2%~6%。 在材质正常的情况下,原木加工生产胶合板的损耗率一般在47%~55%,直接进口半成品单板加工生产胶合板的损耗率一般在16%~26%。

扩散工艺说明(尚德)

扩散工艺说明(尚德)

图号10 版号01 工位 名称 扩散 工位编 号 KS 需要 人数 第1张 共7张 1. 目的 确保单晶硅磷扩散工艺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晶硅磷扩散工序 3. 责任 本工艺说明由技术部负责 4. 内容 4.1 工艺流程 4.1 按照设备点检表点检设备是否完好,符合运行条件。 4.2 升温 4.2.1 按照《扩散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升温。对于不常用的炉管,需先进行一次饱和。 4.3 装片、检验(见附页一) 4.3.1 打开传递窗,将片盒从传递窗拿出放到净化工作台里; 4.3.2 用舟叉将空石英舟端至净化工作台;

旧底图总号底图总号日期签名

SF 工艺说明名称编 号 SF5.405. 010GGS 产品 图号 SF5.405.0 10 版号01 工位 名称 扩散 工位编 号 KS 需要 人数 第2张 共7张 4.6 方块电阻测量(见附页三) 4.6.1 扩散工艺运行完毕后,用舟叉将石英舟端至卸片 台,按照从炉口到炉尾的方向依次均匀的取五片, 放入片盒中,注意区分扩散面和非扩散面,扩散 面一定要朝片盒的大面放置。 4.6.2 按照《四探针测试仪操作规程》测量方块电阻, 测量硅片中心点和四个角的方块电阻值,测量四 角方块电阻时注意探针距硅片边缘的距离要大于 1cm,测完后关闭四探针主机电源,并且正确填 写《方块电阻记录表》。 4.6.3 方块电阻值要求在40±5Ω范围内,不均匀度不 超过10%,如超出该范围,应立即通知工艺人员。 不均匀度的定义为:计算五片硅片的方块电阻平 均值,在这五个数值中取最大值和最小值,

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实习指导书(胶合板部分)

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实习指导书 胶合板部分 一、目的 1、通过实习增加对胶合板生产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胶合板的基本知识与原理的理解。 2、了解胶合板生产工艺过程,掌握各主要工序的工艺参数。 3、了解胶合板生产各主要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4、了解胶合板生产的前景、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内容 (一)生产概况 1、胶合板的构成;各部分的名称; 2、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胶合板规格,胶合板产量的计量单位; 3、实习胶合板厂的生产规模、产品品种; 4、实习工厂的胶合板生产工艺流程并画出工艺流程图; 5、画出实习胶合板厂的平面布置。 6、实习工厂现在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制造工艺 1、备料 (1)胶合板生产所用的原料树种; (2)胶合板生产用的原木质量要求; (3)了解实习工厂所用木段的规格和锯截设备; (4)什么样的情况下木段需经水热处理?什么情况下可不经水热处理? (5)木段水热处理的工艺; (6)实习工厂木段剥皮的方法;剥皮的质量。 2、旋切 (1)旋切前木段定中心的意义及方法;如何根据木段的各种不规则形状来

正确定出中心; (2)旋切机的刀床类型;第二类刀床的工作原理; (3)旋切机旋刀及压尺的安装和调整; (4)旋切中出现的单板质量问题; (5)旋切单板的贮存方法;与后工段的联系。 3、单板干燥 (1)单板干燥机的名称及工作原理; (2)不同树种、不同厚度、不同初含水率单板通过干燥机的速度; (3)测量单板含水率所用的仪器名称及使用方法; (4)比较干燥前后单板的平整度及开裂情况; (5)单板干燥的终含水率X围。 4、单板剪切与加工 (1)单板剪切的加工余量;剪切的要求; (2)剪切所用的设备,比较气动剪切机与电动剪切机的优缺点; (3)了解气动剪切机与干燥机的连接方式; (4)了解如何剪切配板;配板的要求; (5)干单板加工所包括的工作; (6)了解什么样的单板可修理;什么样的单板可挖、补; (7)了解挖、补中应注意的问题;挖、补是怎样进行的? (8)单板胶拼的方法及其特点; (9)各种不同的胶拼方式所适合的对象; (10)单板的拼接操作,了解拼接的要求; (11)观察单板的分等操作及中间仓库内单板如何堆放; (12)单板中间仓库的储存量;生产中的面,背板和芯板的供应能否平衡? 5、胶合板热压 (1)什么是涂胶量;常用的涂胶量X围; (2)观察涂胶用的是什么设备?它是如何供胶及如何调整涂胶量? (3)观察涂胶时芯板是零碎的随机宽度呢还是整幅的?如是整幅板则了解一下生产中有什么特点? (4)涂胶后的芯板是直接组坯还是经一段时间的停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