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烧伤是热(火焰、热液体)、化学物质、电流或放射性物质等因子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粘膜、肌肉等所造成的损伤。烧伤属于开放性的损伤。浅度烧伤若不合并感染,一般没有后遗症;深度烧伤由于皮肤全层或其深层组织破坏,大多造成机体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功能重建。烧伤康复目的是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或减轻纤维瘢痕增生、挛缩,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诊断要点】

症状有烧伤遗留的组织坏死创面或增生性瘢痕、奇痒、肢体畸形等、体征纤维瘢痕增生、挛缩、关节僵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

1.烧伤分类

烧伤面积通常采用“九分法则、头和颈9%,双侧上肢各9%,双下肢各2X9%,躯干前面2X9%,躯干后面2X9%和会阴部为1%。

烧伤深度: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I度烧伤(上皮损伤)、浅n度烧伤(真皮浅层损伤)、深n度烧伤(真皮深层损伤)和m度烧伤(皮肤全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按照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标准,将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的Ⅱ度烧伤,或10%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的II度烧伤;或11%?20%的Ⅲ度烧伤;或烧伤面积虽然未达上述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伴有休克;②伴有复合伤或合并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超过50%的II度烧伤;或超过20%的Ⅲ度烧伤。

瘢痕评定主要评定瘢痕部位、大小及稳定情况。稳定瘢痕表现为,瘢痕组织充血减退,色泽变淡,质地变软,基底松动,痛痒减轻。

运动功能

评定局部及相应部位关节活动范围。

评定局部及相应部位肌力。

感觉功能主要评定受累部位及相应部位的感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在涉及上、下肢的烧伤时,应考虑对其所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进行评定。

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

自我感觉包括

维持正确体位。后期重点是控制纤维瘢痕组织的增生、挛缩,恢复肢体功能。

1.物理治疗

光疗法

紫外线疗法:紫外线Ⅰ?Ⅱ级红斑量照射局部可止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刺激组织的修复功能;Ⅲ?Ⅳ级红斑量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每次照射面积不大于600on2,并根据创面情况,酌情增减剂量和照射次数。对大面积烧伤可行全身照射法,按全身照射的剂量和进度照射,15?18 次为1疗程。

红外线疗法:目的是减少渗出液,干燥创面。20?30min/次,1?2次/d。对大面积烧伤可行全身持续照射,常用的

光浴器,距离身体要高,保持30? 35°C的温度,持续6?7h。

冷疗法:适用于Ⅰ?Ⅱ度烧伤者。采用冰袋及冷水袋局部冷敷,以减少渗出,温度一般控制在5°C左右,每次冷敷30min。

电疗法

超短波疗法:超短波局部并置或对置,无热量(以抑制细菌的繁殖),8?lOmin/次,1次/d, 5次为1疗程。

微波疗法:同超短波法,将辐射器对准局部,无热量,6?8min/次,1次/d,3次?5次为1疗程。.

音频电疗法:适用于烧伤后期影响关节活动的瘢痕组织。电极板并置或对置,耐受量,20min/次,1次/d,20次为1疗程。

水疗法:主要采用温水浸浴疗法,用于全身面积或四肢烧伤,水温38?39°C, 30?40min/次。浸浴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继发感染。

光疗法:主要采用激光疗法,低能量He-Ne激光,对小面积烧伤行点状照射,可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和感染。lOmin/次,1次/d。在烧伤结痂期可用大功率激光器(CO2激光器)行激光切痂,可减少出血。

高压氧疗法:有利于创面愈合,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其他理疗:蜡疗法及超声波疗法,均可软化瘢痕,1次/d,20次为1疗程。

运动疗法

1)当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好转,体温接近正常,局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即可开始,一般于伤后10d左右或术后2周左右。①呼吸训练:主要训练腹式呼吸,一日多次迸行。

②健康肢体的主动运动:可和呼吸运动交替进行。③烧伤肢体的小范围主动运动和轻柔的被动运动:做被动运动时治疗师要握持患肢,且经常变换被握部位,以免损伤创面。④被固定肢体,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运动,一日多次。上述运动15?30min/次,每日数次。

2)卧床期间训练闭眼、张口;双臂上举、外展;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握拳、伸指;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训练,外展,直腿抬髙,屈伸髋、膝、踝关节。

(9)瘢痕牵张

颈部:颈前瘢痕取仰卧位,肩背下垫枕,使颈过伸牵张瘢痕。颈一侧瘢痕时头向健侧倾斜和转动。

腋部:上肢外展90°,或上举过头,仰卧位时双手交叉

于脑后使腋部伸展。一侧腋部瘢痕,患侧手放置在肩上方,健侧手放置在腰臀部,双手各握毛巾一端,做上下擦背动作,牵张患侧瘢痕。在墙壁头顶上方装置一滑轮和绳索,绳索两端安装把手,双手交替作上下拉动。

肘部:肘前瘢痕,用手拉门把,利用自身体重产生牵张作用。将患者放置于桌面,手掌朝上,肘部下方垫薄衬垫,用适量沙袋加压于前臂,作缓慢牵引。手握门把作前臂旋转运动。

手:拇外展、对掌运动,握拳、伸指运动,手指外展、内收训练。

双手指蹼:双手指相互交叉,扩张指蹼瘢痕。

髋部:髋前侧瘢痕取俯卧位牵张瘢痕,并作下肢后伸动作;仰卧位作下肢外展活动,或下肢屈曲抱膝动作。髋后侧和臀部瘢痕取仰卧位作下肢抬高运动。站立位将患下肢抬高,用于帮助做压腿动作,或下蹲以牵张瘢痕。

膝部:膝后瘢痕取俯卧位伸膝牵张胭窝瘢痕组织或在膝前施加适量沙袋加压。膝前瘢痕可做下蹲屈膝训练。

足部:仰卧位或坐位主动训练踝关节背屈、跖屈、内外翻。

2.维持功能位置

伤后48h之内应平卧。休克期后若头面部有烧伤,床头应抬高30°左右,有利于头面部消肿。1周后恢复平卧。

颈前部烧伤:去枕保持颈部中立位,预防颈两侧瘢痕挛缩畸形。或枕垫于后颈部使颈后伸位,以预防前颈部瘢痕挛缩。

腋部、胸背部、两侧胸壁、上臂烧伤:上肢充分外展90°位。

肘部烧伤:如上肢屈侧烧伤或环形烧伤,肘关节应置于伸直位。背侧烧伤,一般保持肘关节屈曲70°?90°,前臂保持中立位。

手烧伤:手背烧伤,腕关节置于掌屈位;手掌或环形烧伤,腕关节以背屈位为主;全手烧伤,将腕关节置于微背屈,各指蹼间用无菌纱布隔开,掌指关节自然屈曲40°?50°,指间关节伸直,拇指维持外展对掌位(手安全位)。

臀部、会阴部烧伤:保持髋伸直位,双下肢充分外展。

下肢烧伤:若膝前侧烧伤,膝部微屈10°?20°;若膝后烧伤,膝关节保持伸直位。

小腿和踝部烧伤:小腿保持中立位,踝关节背屈位。

夹板支具

作用:防止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保护早期创伤部位。

应用原则:与烧伤后姿势体位治疗相同。

常用夹板:手安全位夹板、踩关节背屈夹板、伸膝夹板、伸肘夹板等。

加压治疗加压治疗须在瘢痕未隆起之前开始。应连续加压,除个人清洁卫生外,其余时间不应解开,压迫6?12个月。

弹力绷带:适用于身体各部位。肢体包扎自远端缠向近端。开始时压力不宜过大,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压力。在不影响远端血液循环的前提下,愈紧愈好。

弹力服:弹力服、弹力面罩、弹力背心、弹力短裤等。

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重点是起床、穿衣、下床、梳头、洗漱、吃饭、喝水、用厕所和家务劳动。

自助器应用:例如进食自助器(多用生活袖套、多用旋转手柄及弯角食具)、书写自助器、穿衣自助器等。

职业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计划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和工作体能的训练。例如:脑力劳动者可

训练书写、微机操作等;体力劳动者可训练金工、木工、电工等操作。

外用药物

硅凝胶膜(dca-care):直接粘贴于瘢痕表面,必须稍超出烧伤瘢痕面积;也可用胶带、弹力绷带、弹力套固定。

硅酮凝胶绷带:将硅凝胶直接涂在弹力绷带上制成。使用方便,固定牢靠。

桂酮气雾剂:以聚桂氧焼树脂(polysiloxane)为主要成分,均匀喷涂患部,2?3次/d。

烧伤面积计算级九分法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2.烧伤深度的估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 不同程度的烧伤对人体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甚为重要。影响烧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

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复合伤或复合中毒等。一般来说,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烧伤治疗的重要依据。 1烧伤面积诊断 烧伤面积以相对于体表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60年代以前,我国均沿用国外的方法,如Wallace九分法。应用过程中发现与我国人体表面积不完全相符。60年代初,通过纸铸法实测了我国人体表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后,简化为公式,创建了适合我国人体体表面积的分类法:中国九分法。 中国九分法: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按解剖部位将人体以"九"为单位估计烧伤面积,即头颈一个"九",双上肢两个"九",躯干三个"九",双下肢(包括臀部)五个"九"再加"一"。为便于记忆,按自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将发部、面、颈;双手、双前臂、双上臂;臀部,双足、双小腿、双大腿;躯干;会阴的面积编成顺口溜: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会阴一。儿童则因头部面积相对较大,双下肢相对较小,随年龄而变,以12岁作为年龄分界线,在计算面积时,相应加减年龄因素(表1,图1)。 12手掌法:不论年龄大小或性别差异,如将手掌五指并拢,单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这种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小面积烧伤很方便。如果伤员手的大小与检查者相似,可直接用检查者的手来估计。在估计大面积烧伤时,此法可与中国九分法结合应用更为方便。如双下肢皮肤均被烧伤,而躯干皮肤为散在烧伤时,可用中国九分法估计双下肢烧伤面积,用手掌法估计躯干的烧伤面积,然后相加。 表1九分法估计面积 部位成人面积儿童面积

烧烫伤的程度划分中英文

烧烫伤的程度划分 I 度烧烫伤(红斑性烧伤) :伤及皮肤表皮,表现为受伤处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无水泡 二、( 1)浅 II 度烧烫伤(水疱性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水疱较大,疱壁厚,基地潮湿,表现为受伤处皮肤 疼痛剧烈、感觉过敏,有水泡 ;水泡拨离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水肿明显 ; 2 周愈合,不留瘢痕,可有色 素沉着。 ( 2).深II 度烧烫伤 :伤及真皮深层,创面水疱较小、疱壁厚,去皮后基地红白相间,可见网状血管栓塞。表现 为受伤皮肤痛觉较迟钝,可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 ;拔毛时可感觉疼痛 ;3-4 周痊愈,留有瘢痕。 三、 III 度烧烫伤(焦痂性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达肌肉或骨骼层,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 蜡白、焦黄或碳化 ;拔毛时无疼痛。严重的烧伤不仅损伤皮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甚至引起全身变化如休克感 染等。愈合慢,愈合后疤痕增生。 ;3-7 天愈合,不留瘢痕。

Burn Classification Note: The list below shows 4 burn degrees. While most of the public does not recognize the 4 th degree, it is the correct term. The table below, with 3 degrees, is also correct. Both are acceptable. Determining burn depth is important. Things to consider are temperature, mechanism , duration of contact, blood flow to skin, and anatomic location. Epidermal depth varies with body surface, which can offer varying degrees of thermal protection. Older adults and young children also have thinner skin. First degree: Includes only the outer layer of skin, the epidermis Skin is usually red and very painful Equivalent to superficial sunburn without blisters Dry in appearance Healing occurs in 3-5 days, injured epithelium peels away from the healthy skin Hospitalization is for pain control and maybe fluid imbalance Second degree: Can be classified as partial or full thickness. Partial thickness Blisters can be present Involve the entire epidermis and upper layers of the dermis Wound will be pink, red in color, painful and wet appearing Wound will blanch when pressure is applied Should heal in several weeks (10-21 days) without grafting , scarring is usually minimal Full thickness Can be red or white in appearance, but will appear dry. Involve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tire epidermis and most of the dermis Sensation can be present, but diminished Blanching is sluggish or absent Full thickness will most likely need excision & skin grafting to heal Third degree: All layers of the skin are destroyed Extends in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s Areas can appear, black or white and will be dry Can appear leathery in texture Will not blanch when pressure is applied No pain Fouth degree: Full thickness that extends into muscle and bone.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烧伤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烧伤科评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序号检查内容标 准 分 评分标准备注 一基础条件150 1 发展 环境 (5)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3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3分;规划欠合理得1分;无规划不得 分。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 或措施 2 政策、措施齐全,得2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1分;无 明确的政策、措施或者不落实,不得分。 2 专科 规模 (20) 床位数10 至少有1个护理单元,病床总数60张,得6分;每增加20张床加2 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 米 10 ≥6平方米得10分;每减少1平方米,扣5分;少于4平方米不得 分。 3 支撑 条件 (40)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 需要 20 各科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10分,设备设施满足需要得10分。 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 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 和适宜性 10 满足需要得5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3分;具有适宜性得2分。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10 评估前5年投入≥300万元得10分,每少30万元减1分;未专款专 用的,不得分。

烧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

烧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 烧伤的急救是否及时,后送是否得当,对以后的治疗以及伤员的预后和转归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成批收容时,要 谨慎对待,不容忽视。 一、“灭火” 一般而言,烧伤的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则治疗越困难,预后越差。因此,急救的首要措施是“灭火”,即去除致伤源,尽量“烧少点、烧浅点”。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分秒必争。 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①尽快脱去着火的衣服,特别是化纤面料的衣服。以免着火衣服或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②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③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员 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止增加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害; ④迅速离开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 伤和窒息; ⑤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雨衣(非塑料或油布)、大衣、棉被等,最好是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 气隔绝; ⑥凝固汽油弹爆炸、油点下落时,应迅速隐蔽或利用衣

物等将身体遮盖,尤其是裸露部位;待油点落尽后,将着火 衣服迅速解脱、抛弃,并迅速离开现场,不可用手扑打火焰,以免手烧伤(含磷可凝固汽油弹烧伤时,灭火方法同磷烧伤); ⑦冷疗。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因此如有条件,热力烧伤灭火应尽早进行冷疗,越早效果越好。但由于 大面积烧伤采用冷水浸浴,伤员多不能耐受,特别是寒冷季 节。为了减轻寒冷的刺激,如无禁忌,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吗啡、杜冷丁等。 二、灭火后的处理 灭火后的急救处理,依烧伤面积大小与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复合伤或中毒而异。一般应按下列顺序处理。 (1)检查首先检查可立即危及伤员生命的一些情况,如有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等,应迅速进行处 理与抢救。不论任何原因引起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应就地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的同时,将病人撤离现场(主要是脱离缺氧环境)待复苏后进行后送;或转送到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处理。 (2)脱离现场一般伤员经灭火后,迅速脱离现场,移至安全地带或就近的医疗单位。 (3)判断伤情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判断伤情,应注

烧伤创面处理题库6-2-10

烧伤创面处理题库6- 2-10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烫伤后10天,创面干痛,内敷料未换,每天下午畏寒、寒战,发热达39℃,胃纳差,无腹胀、腹泻、咳嗽等情况。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A.尿常规 B.B.创面情况 C.C.床旁X线摄片 D.D.血常规 E.E.血培养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尿常规阴性,创缘红肿,内敷料下干燥未见明显脓液,胸片阴性,白细胞数较高,血培养待3天报告。目前适当的处理是 A.A.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烧伤创面暂时不予处理 B.B.揭除全部内敷料,用1%SD-AG冷霜外敷包扎 C.C.中药外敷包扎 D.D.吲哚美辛消炎痛塞肛降温 E.E.冰袋降温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如果该患者发热39℃达3天以上,且白细胞计数为14×1OL,舌质绛红、干而无津,血培养阴性。高度怀疑为 A.A.菌血症 B.B.败血症 C.C.脓毒症 D.D.脓毒性休克 E.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2595468.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若该患者经治疗,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全身情况较好,伤后20天时,右小腿仍有2%创面未愈,为肉芽创面。最好选择以下哪项治疗方法 A.A.创面外用抗生素+凡士林纱布包扎 B.B.中药外敷包扎 C.C.创面经术前处理后行白体皮片移植术 D.D.异体皮覆盖换药 E.E.异种皮覆盖换药

烧烫伤的程度划分中英文

烧烫伤的程度划分: 一、I度烧烫伤(红斑性烧伤):伤及皮肤表皮,表现为受伤处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无水泡;3-7天愈合,不留瘢痕。 二、(1)浅II度烧烫伤(水疱性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水疱较大,疱壁厚,基地潮湿,表现为受伤处皮肤疼痛剧烈、感觉过敏,有水泡;水泡拨离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水肿明显; 2周愈合,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2).深II度烧烫伤:伤及真皮深层,创面水疱较小、疱壁厚,去皮后基地红白相间,可见网状血管栓塞。表现为受伤皮肤痛觉较迟钝,可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拔毛时可感觉疼痛;3-4周痊愈,留有瘢痕。 三、 III度烧烫伤(焦痂性烧伤):伤及皮肤全层,达肌肉或骨骼层,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蜡白、焦黄或碳化;拔毛时无疼痛。严重的烧伤不仅损伤皮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甚至引起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愈合慢,愈合后疤痕增生。

Burn Classification Note: The list below shows 4 burn degrees. While most of the public does not recognize the 4th degree, it is the correct term. The table below, with 3 degrees, is also correct. Both are acceptable. Determining burn depth is important. Things to consider are temperature, mechanism, duration of contact, blood flow to skin, and anatomic location. Epidermal depth varies with body surface, which can offer varying degrees of thermal protection. Older adults and young children also have thinner skin. First degree: Includes only the outer layer of skin, the epidermis Skin is usually red and very painful Equivalent to superficial sunburn without blisters Dry in appearance Healing occurs in 3-5 days, injured epithelium peels away from the healthy skin Hospitalization is for pain control and maybe fluid imbalance Second degree: Can be classified as partial or full thickness. Partial thickness Blisters can be present Involve the entire epidermis and upper layers of the dermis Wound will be pink, red in color, painful and wet appearing Wound will blanch when pressure is applied Should heal in several weeks (10-21 days) without grafting, scarring is usually minimal Full thickness Can be red or white in appearance, but will appear dry. Involve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tire epidermis and most of the dermis Sensation can be present, but diminished Blanching is sluggish or absent Full thickness will most likely need excision & skin grafting to heal Third degree: All layers of the skin are destroyed Extends in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s Areas can appear, black or white and will be dry Can appear leathery in texture Will not blanch when pressure is applied No pain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烧伤是热(火焰、热液体)、化学物质、电流或放射性物质等因子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粘膜、肌肉等所造成的损伤。烧伤属于开放性的损伤。浅度烧伤若不合并感染,一般没有后遗症;深度烧伤由于皮肤全层或其深层组织破坏,大多造成机体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功能重建。烧伤康复目的是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或减轻纤维瘢痕增生、挛缩,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诊断要点】 症状有烧伤遗留的组织坏死创面或增生性瘢痕、奇痒、肢体畸形等、体征纤维瘢痕增生、挛缩、关节僵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 1.烧伤分类 烧伤面积通常采用“九分法则、头和颈9%,双侧上肢各9%,双下肢各2X9%,躯干前面2X9%,躯干后面2X9%和会阴部为1%。

烧伤深度: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I度烧伤(上皮损伤)、浅n度烧伤(真皮浅层损伤)、深n度烧伤(真皮深层损伤)和m度烧伤(皮肤全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按照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标准,将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的Ⅱ度烧伤,或10%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的II度烧伤;或11%?20%的Ⅲ度烧伤;或烧伤面积虽然未达上述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伴有休克;②伴有复合伤或合并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超过50%的II度烧伤;或超过20%的Ⅲ度烧伤。 瘢痕评定主要评定瘢痕部位、大小及稳定情况。稳定瘢痕表现为,瘢痕组织充血减退,色泽变淡,质地变软,基底松动,痛痒减轻。 运动功能

烧伤创面的处理原则

烧伤创面的处理原则 通常烧伤指单纯因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或高温蒸气、火等所致的烫伤,创面处理是贯串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烧伤程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创面处理措施。 处理原则 Ⅰ度烧伤无需特殊处理。 浅Ⅱ度烧伤采用包扎疗法。水疱皮未破者用75%酒精纱布包扎。水疱皮已破,清创后创面可用凡士林纱布,各类中药制剂(如地白忍合剂,紫草油,虎杖煎剂等),磺胺嘧啶?银(铈、锌)霜剂,糊剂涂布包扎。6~8天首次更换敷料,继续包扎数天,多可愈合。如出现创面感染,及时去除水疱皮,清洗创面,取半暴露或包扎。 深Ⅱ度烧伤,取暴露疗法,外涂5~10%磺胺嘧啶银洗必太糊剂,每日1~2次,使坏死组织变成干痂,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皮肤附件上皮,经3周左右可获痂下愈合。深Ⅱ度创面感染,应及时去除痂皮,创面取半暴露或包扎。最好用异体皮,异种皮、冻干皮等覆盖。超过3周或预计在3周内不能自愈的深Ⅱ度烧伤,应将创面坏死组织切除或消除,在新的基础上植皮,以缩短愈合时间和获得好的功能恢复。 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面积较大的需要移植自体皮片才能消灭创面。伤后即取暴露疗法,涂磺胺嘧啶银或3%碘酊,每日3~4次,烤干焦痂使之干透,干燥的焦痂可暂时保护创面,减少渗出,减轻细菌侵入。然后按计划分期批地切除焦痂(坏死组织),植皮。已分离的坏死组织可剪去,如有残存的坏死组织,继续涂磺胺嘧啶?银;如为肉芽创面,可用生理盐水、抗菌药液湿敷,感染一经?制,即行植皮,消灭创面。 处理误区 烧伤只伤及皮肤 实际上,局部烧伤同样能引起全身性反应。当成人烧伤面积达到20%、小儿烧伤面积达到10%以上时,就可以导致烧伤性休克,心、肝、脑、肺、肾、胃肠等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有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伤后不用冷水冲 有人认为,烧伤后不能用冷水冲,否则会起疱。其实,烧伤后起不起疱,只与烧伤的原因和深度有关,而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1度烧伤损伤轻、渗液少,一般不起水疱。浅2度烧伤渗出较多,往往会起大小不等的水疱。3、4度烧伤损伤深,皮肤因脱水而出现干性坏死,一般不起水疱。而电烧伤、化学烧伤、固体热物烧伤大都会起水疱。 如果被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较长时间,由于创面血管能在冷水作用下收缩,组织液渗出较少,反倒可以减少水疱。而且用冷水缓慢冲洗烧伤部位10分钟以上,可有效降温,可防止热源持续作用。 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在实践中不可取。因为在酸碱中和的过程中会放热,会在原来化学烧伤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热烧伤,加重伤情。所以,现在不主张化学烧伤后使用酸碱中和法,而主张用大量冷水持续冲洗。 涂牙膏、紫药水和红药水 牙膏、红药水、紫药水都不能控制创面感染。而且由于颜色遮盖了创面,还容易影响医生对烧伤深浅程度的观察。 在创面上涂药

烧伤的三度四分法

烧伤的分类及分度 烧伤是指由热力导致的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烧伤按烧伤深度及烧伤面积可以如下分类:一按烧伤深度分为: Ⅰ度(红斑)达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1周后脱屑痊愈,无瘢痕。 浅Ⅱ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痛觉消失,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3~4周愈合,可有瘢痕。 Ⅲ度(焦痂)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除小面积外,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按烧伤面积分为: 1.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2)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如下所示: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 烧伤的处理只要是做出了以上分类,治疗是明确的,由于烧伤容易发生感染和休克,因此,初期就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休克和感染的发生。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完整版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 意事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1、先用凉水把伤处洗干净(不带压的水),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早,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 2、手足皮肤烫伤后,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红,防止起泡。 3、发生小面积烫伤时,立刻涂点牙膏,不仅止痛,且能抑制起水泡。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不易感染。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 4、烫伤的部位可侵泡在水中,但不能把小孩浸入冷水中,这样会导致体温过低。 5、一在冷却伤口的同时,在伤口肿起来前,把伤口周围的衣服移开,如果有必要,就把衣服剪掉。不要除去粘在在伤口上的任何东西,不要触摸或弄破水疱。 6、沿着受伤部位覆盖一层粘贴的薄膜(因为伤口会肿胀,所以不要对肢体进行包扎),或者 把脚或手放进塑料袋里。如果两样都没有,就用一个干净、无绒毛的敷料(比如枕套)盖住伤口,使其免受感染 7、不要用冰,冰会加重组织的损伤。 8、如果伤在脸上,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敷脸,或用冷水冲洗脸颊。也不要在伤处抹油、油膏或粉末。

9、用温水清洗被烫伤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吸干,水流能出去细菌和死去的皮肤组织。 如果伤处位于会弯曲的地方,例如手掌或手指的关节,每天至少拉伸10次,每次一分钟,来防止缩短变形。 10、不要让伤口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面部伤口。在痊愈的头6个月,避免阳光直射伤口,否则结痂处的皮肤会比周围的皮肤黑,使疤痕更加明显。 11、烧烫伤病人容易有口渴症状,不要给病人喝白开水、矿泉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可让病人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通常是指高温液体、固体或火焰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热液引起称为烫伤,热固体引起称为灼伤,火焰引起称为烧伤,医学上将高温液体、固体、火焰、蒸汽、电流、放射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生活中轻度烧伤最为常见。 小面积表浅烧伤,除了烧伤局部有红、肿、热、痛外,全身可以没有变化,如不感染,一般数天内痊愈。大面积深度烧伤,可以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如休克、肝肾功能异常,局部与全身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乃至死亡。大面积深度烧伤不仅仅是有皮肤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全身多系统损伤,故有人称其是“烧伤病”。有人采用年龄+烧伤面积的值来粗略估计死亡风险,以加深对病情的认识。 烧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判断病情。烧伤严重程度是按烧伤深度和面积估计的,一般分为三度,可按三度四分法进行分类,即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烧伤面积以烧伤范围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表示。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度:轻度烧伤:总面积小于10%体表面积的Ⅱ度烧伤,无Ⅲ度烧伤;中度烧伤:总面积大于10%而小于30%体表面积或Ⅲ度烧伤小于9%体表面积;重度烧伤:总面积大于30%而小于50%体表面积或Ⅲ度烧伤大于9%而小于19%体表面积,或病人出现休克、合并复合伤和吸入性损伤;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大于50%体表面积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19%体表面积。 烧伤休克表现为:烦渴,烦躁不安,尿少,脉快而细,血压即将下降,四肢厥冷、发绀、苍白、呼吸增快等。 烧伤治疗有几大原则:

烧伤急救措施

湄格气体有限公司 烧伤急救措施 根据烧伤的不同类型,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扑灭身上的火焰,使伤员迅速脱离开致伤现场。当衣服着火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尽快地灭火,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站立呼喊,以免助长燃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烧伤。灭火后伤员应立即将衣服脱去,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可在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把未粘的部分剪去,并对创面进行包扎。 (2)防止休克、感染。为防止伤员休克和创面发生感染,应给伤员口服止痛片(有颅脑或重度呼吸道烧伤时,禁用吗啡)和磺胺类药,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并给口服烧伤饮料,或饮淡盐茶水、淡盐水等。一般以多次喝少量为宜,如发生呕吐、腹胀等,应停止口服。要禁止伤员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 (3)保护创面。在火场,对于烧伤创面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涂龙胆紫一类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烧伤面深度的判断。为防止创面继续污染,避免加重感染和加深创面,对创面应立即用三角巾、大纱布块、清洁的衣眼和被单等,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手足被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 (4)合并伤处理。有骨折者应予以固定;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有颅脑、胸腹部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5)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伤员经火场简易急救后,应尽快送往临近医院救治。护送前及护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搬运时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以尽量减少伤员痛苦。 附:化学品烧伤的处理 (一)化学性皮肤烧伤 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 1.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min。 2.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 3.酸碱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 4.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5.烧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及时处理。 (二)化学性眼烧伤 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 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3.如无冲洗设备,也可把头部埋入清洁盆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 4.电石,生石灰(氧化钙)颗粒溅入眼内,应先用蘸石蜡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水冲洗。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新)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篇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创伤简介 一、创伤的基本含义与特点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一)道路交通事故创伤发生的特点: 1.发生率高,在临床医学上属常见病、多发病; 2.伤情复杂。往往是多发伤、复合伤并存,表现为多个部位损伤,或多种因素的损伤; 3.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休克、昏迷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 4.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往往影响着临床救治时机和创伤的转归; 5.致残率高。 这些都要求现场急救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医务人员等有关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争取时间,抢救伤员生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人员创伤是特殊类型的损伤。由运动的车辆和人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机制复杂,伤情多变。其中最多见的和最典型的是撞击伤。就撞击伤而言,由于受伤者所处的具体条件的不同,伤情可有很大差异。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受伤部位发生率较高的是头部和下肢,其次为体表和上肢。重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创伤的40%,多为多发伤。创伤的性质以挫伤、撕裂伤、辗压伤和闭合性骨折最为多见。 (二)不同受伤人员的伤情特点: 1.机动车内人员伤情特点: 道路交通事故创伤中,司机与前排乘坐人员受伤发生率较后排人员为高。 机动车内人员受伤的基本机理是惯性作用所致,在车辆被撞击的瞬间,由于车辆的突然减速,司乘人员受惯性作用撞向车前部,甚至经前窗抛出而受伤。就受伤部位而言,司机较多发生头面部、上肢、其次是胸部、脊柱和股部的损伤;乘客较多发生锁骨和肱骨的损伤。 翻车事故时,乘客可被抛出致摔伤、减速伤、创伤性窒息、砸伤等;发生车辆追尾事故时,乘客可受挥鞭伤,出现颈髓、颅内损伤等;困在车内的乘客经多次抛投、撞击、挤压,造成严重多发伤。 2、摩托车驾驶员的伤情特点: 摩托车驾驶员在驾车行驶时,上半身基本上没有保护,易受伤。在乘客座位上的人

烧伤处理办法

“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种因子引起。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其他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治疗措施】 一.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和尽量清除外源性沾染。 2.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或休克。 3.治疗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并尽量减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衰竭。 对于轻度烧伤的治疗,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并可使用少量镇静药和饮料。 对于中度以上烧伤,因其余全身反应较大和并发症较多见,需要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在伤后24~48小时内要着重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创面,除了防治感染以外,要尽力使之早日愈合、对Ⅲ度者尤应如此。如能达到这两点要求,则中度以上烧伤也能较顺利地治愈。 二.现场急救正确施行现场急救,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不合理或草率的急救处理,会耽误治疗和妨碍愈合。 1.保护受伤部位①迅速脱离热源。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②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③减少沾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 2.镇静止痛①安慰和鼓励受伤者,使其情绪稳定、勿惊恐、勿烦躁。②酌情使用安定、哌替啶(杜冷丁)等。因重伤者可能已有休克,用药须经静脉,但又须注意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③手足烧伤的剧痛,常可用冷浸法减轻。 3.呼吸道护理火焰烧伤后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害,须十分重视呼吸道通畅,要及时切开气管(勿等待呼吸困难表现明显),给予氧气。已昏迷的烧伤者也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注意有无复合伤,对大出血、开放性气胸;骨折等应先施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三.创面处理Ⅰ°烧伤创面一般只需保持清洁和防避再损伤,面积较大者可用冷湿敷或市售烧伤油膏以缓解疼痛。Ⅱ°以上烧伤创面需用下述处理方法。 (一)创面初期处理指入院后当即处理,又称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沾染。但已并发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治疗。使休克好转后方可施行。

烧伤等级九分法

烧伤等级九分法

————————————————————————————————作者:————————————————————————————————日期: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 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 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 %,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额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 双下肢 9×5+1=46(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 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 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深度 局部体征 局部感觉 预后 Ⅰ°(红斑) 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疱 灼痛感 3~5天愈合,不留瘢痕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精选.doc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定价:22元2009年 2、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定价:118元2009年 3、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定价:32元2009年 4、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定价:70元2009年 5、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定价:36元2009年 6、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定价:24元2009年 7、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8年 8、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定价:24元2008年 9、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定价:40元2008年 10、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8年 11、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定价:54元2008年 12、临床诊疗指南-免疫学分册定价:25元2008年 13、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定价:31元2007年 14、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定价:23元2007年 15、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定价:20元2007年 16、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定价:53元2012年 1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定价:19元2007年 18、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7年 19、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定价:27元2007年 20、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定价:85元2007年 21、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定价:39元2007年 22、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定价:40元2007年 23、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7年 24、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定价:45元2007年 25、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定价:10元2007年 26、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定价:26元2007年 27、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分册定价:19元2007年 28、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定价:30元2006年 29、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定价:23元2006年

烧伤整形专业考试题(答案)

烧伤整形专业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2分×5) 1、烧伤创面小于___________的小范围全层缺损可凭创缘的表皮细胞向中心迁移来完成修复,范围较大的全层皮肤缺损需要___________ 移植才能完成表皮层的修复。 2、烧伤创面愈合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烧伤的临床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期之间互相重叠、互相影响。 4、影响皮片成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整形外科手术操作中,切口的方向应选择与皮纹或皱纹相 ___________,或沿___________,或选在___________的部位。刀口应与皮肤面。 二、名词解释(4分×5) 1、代谢调理 2、冻结性损伤 3、移植术 4、Curling’s溃疡

5、皮瓣 三、判断题(2分×5) 1、皮片不带有血管,但所有的皮瓣均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静脉。( ) 2、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是一切化学烧伤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3、化学性烧伤应当搞清楚致伤物质后再进行创面急救处理。( ) 4、烧伤感染患者的抗生素应用应尽早、及时。( ) 5、严重感染者只需联合用药,不必做细菌培养。( ) 四、单项选择题(1分×10) 1、Ⅰ°烧伤的组织学划分是指:( ) A、表皮角质层 B、表皮角质层+透明层 C、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D、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 E、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 2、Ⅱ°烧伤的组织学划分是指:( ) A、表皮角质层+透明层 B、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C、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 D、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 E、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3、深Ⅱ°烧伤的组织学划分是指:( ) A、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B、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 C、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 D、表

烧伤患者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

烧伤患者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 [摘要]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极为复杂的外伤性疾病,以热力烧伤最常见。如果烧伤病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入院后加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就能大大减轻病员的痛苦,提高生存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烧伤;急救;护理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的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生活事件,是最痛苦的损伤之一,尤其是严重损伤,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发生休克而导致死亡,所以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及适当的护理。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烧伤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现报告如下: 1 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 1.1迅速脱离致伤因素:如果置身于火焰中,首先要脱离火源。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将着火的衣服脱下。来不及脱衣服时,可就地卧倒翻滚,也可用水浇淋,千万不要大声呼喊、来回奔跑和试图用手将火扑灭,以免加重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1.2抢救患者生命: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要配合医生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对头颈部烧伤或怀疑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备好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 1.3预防休克发生:由于烧伤会使体液大量渗出,伤后应尽快补充液体,口渴的清醒患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尽量避免饮用白开水,因其含有电解质过少,大量摄入会使患者体液的晶体渗透压降低。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必须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右旋糖苷。 1.4保护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大小,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创面,避免污染和损伤。轻度烧伤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可用自来水反复自然冲洗,以减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要尽快脱掉包裹烧伤部位的衣物,一定不可强行撕脱,以免造成局部创面进一步损害。例如女士穿长筒袜发生烧伤时,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