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数学活动

勾股定理数学活动
勾股定理数学活动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活动,即通过“赵爽弦图”来进一步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时数为1课时。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勾股定理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学习和掌握了一般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现在将进一步学习一种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问题解决: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情操,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积极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2、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

3、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关键】利用“拼图”、“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引导练习法、启发式教学及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手段】三角尺、拼图、多媒体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在证明勾股定理过程中体会“出入相补”的思想,发展逻辑思维;

2.了解勾股定理历史,感受数学文化.

教师活动

出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数学活动

学生活动

默读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坚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36页活动1、活动2探究的内容,并用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出了一些与教科书上不同的图案,用自己拼出的图案证明了勾股定理

2.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分钟后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现在自学比赛开始。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学生活动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把自己的拼图方案展示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先独立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

一、情境导入

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会徽的图案。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活动2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二、实验操作

活动一

学校需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但这条绳子的长度未知.请你应用勾股定理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教师作补充说明: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活动二

用四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含有正方形的图案,要求拼图时直角三角形纸片不能互相重叠.

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之多。引导用拼图验证。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接。展示拼接过程。尝试证明。回答会徽问题。得出勾股定理。

2

222

2c b a c 4ab 21)b a (=+=?+-化简得:

2222

2c b a c 4ab 21)b a (=++?=

+化简得: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 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

(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 见解

设 计 意 图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赵爽弦图”,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折折叠叠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

_ 证法二 _a _b _a _b _a

_ 证法一

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活动三

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

(1)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

(2)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拼图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分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帮助;

(3)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拼图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接.学生展示分割、拼接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拼图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拼图活动,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五小结归纳自我评价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1、学习活动中你,你有得到快乐吗?

2、在探究问题时,你有积极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么收获?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学生谈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安排学习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也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获得更为真实的反馈信息。

作业:

上网查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资料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

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各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

课后思考,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数组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9,12,15 B. 7,24,25 C. 6,8,10 D. 3,5,7 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3.在测量旗杆的方案中,若旗杆高为21m,目测点到杆的距离为15m,则目测点到杆顶的距离为(设目高为1m) ( )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 A. 12cm B. C. D. ~ 二、填空题 5.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_ . 6.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7.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8.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cm,对角线长为13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9.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P、Q、K,若SP=4,SQ=9,则Sk= . 三、解答题 @ 10.假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了3千米,再折向北走了6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了1千米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BP=a.求:以PE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 12.已知:如图13,△ABC中,AB=10,BC=9,AC=17. 求BC边上的高. 13.拼图填空:剪裁出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 如图①.(1)拼图一: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③的形状,观察图②③可发现,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③中小正方形 《 的面积,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 .(2)拼图二: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④的形状,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中共有__________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用 关系式表示为_____ .(3)拼图三:用8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⑤的形状,图中3个正方>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从勾股定理谈起附答案

第十三讲从勾股定理谈起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大约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商高已经证明了普通意义下的勾股定理,在国外把勾股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重要定理,其广泛的应用体现在:勾股定理是现阶段线段计算、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主要方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也是证明两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有着丰富的性质:两锐角互余(角的关系)、勾股定理(边的关系),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边角关系),这些性质在求线段的长度、证明线段倍分关系、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求解 【例1】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向内作等边△ABD,连结DC,以DC为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AB=2,则BE= . (重庆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因BE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边,故不能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需找出与BE相等的线段转化问题. 注千百年来,勾股定理的证明吸引着数学爱好者,目前有400多种证法,许多证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弦图的割补、借助面积加以证明,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1831—1881)曾给出一个简单证法.勾股定理的发现是各族人民早期文明的特征,有人建议,将来与“外星人”交往,可以把勾股定理转化为光电讯号,传向异域,他们一定懂得勾股定理. 现已确定的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来源于弦图的图案.

【例2】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那么(a+b)2的值为( ) A .13 B .19 C .25 D .169 (山东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利用勾股定理、面积关系建立a 、b 的方程组. 【例3】 如图,P 为△ABC 边BC 上的一点,且PC =2PB ,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的度数.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不可能简单地由角的关系推出∠ACB 的度数,解本例的关键是由条件构造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例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设AC =b ,BC =a ,AB=c ,CD=h . 求证:(1)2221 1 1 h b a =+; (2) h c b a +<+ ; (3) 以b a +、h 、h 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 (1)只需证明1)1 1 (222=+b a h ,从左边推导到右边; (2)证明(22)()(h c b a +<+;(3)证明222)()(h c h h a +=++.在证明过程中,注意面积关系式ch ab =的应用. 【例5】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数,它的面积和周长的数值相等,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若存在,确定它三边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三边长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则?? ???=++=+2222ab c b a c b a ,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练习题

13.11勾股定理的应用练习(1) 第1题. 如图,△ABC 中,∠ACB =90o,CD 为AB 边上的高,若∠A =30o,AB =16,则BC =______,BD =______,CD =______. 答案:8,4 , 第2题. 如图是一种“牛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1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 向外作正方形2,以此类推,若正方形1的边长为64cm ,则正方形7的边长为_________cm . 答案:8. 第3题. 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了4km ,乙往南走了3km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 答案:5km 第4题. 如果梯子底端离建筑物9m ,那么15m 长的梯子可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 答案:12m 第5题. 如图,一扇宽为4米,高为3米的栅栏门,需要一根长______米的木条像图中那样固定. 答案:5 第6题. 一块土地的形状如图所示,90,20,15,7,B D AB BC CD ∠=∠=?===米米米求这块土地的面积? 答案:234平方米 第7题. 某菜农修建一个塑料大棚(如图),若棚宽a =4m ,高b =3m ,长d =35m ,求覆盖在顶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 A B C D 4 4 3 3 2 2 1 3 A B C D a b c d

答案:175m 2 第8题. 一游泳池长48cm ,小方和小朱进行游泳比赛,从同一处出发,小方平均速度为3m/秒,小朱为3.1m/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m .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 答案:小朱用16.13秒,小方用16秒,小方先到达终点 第9题. 如图,正方形ACDE 的面积为25cm ,测量出AB =12cm ,BC =13cm ,问E 、A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答案:在一条直线上,理由略 第10题. 从A 到B 有两种路线,一种走直线由A 到B ,另一种走折线,先从A 直线到C ,再由C 直线到B ,其中ACB ∠成直角,已知A 到C 为600m ,C 到B 为800m ,问从A 到B 走直线比走折线少走多少米? 答案:400米 第11题. 如图,△ABC 中,90C ∠=o ,量出AC 、BC 的长,计算出AB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答案:略 第12题.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cm ,16cm ,20cm ,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答案:96平方厘米 第13题. 某住宅小区的形状是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 ,BC 的长分别为600米、800米,DE 为小区的大门,大门宽5米,小区的周围用冬青围成了绿化带,问绿化带有多长? 答案:2395米 B A B C A D B E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 A.1 B.2 C.3 D.4 3.如图是由5个正方形和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已知③号正方形的面积是1,那么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是() A.4 B.8 C.16 D.32 4.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①6,8,10②5,12,13 ③8,15,16④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5.如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分别是a,b,则a+b和的平方的值() A.13 B.19 C.25 D.169 6.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1,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BB1是() A.4米 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7.工人师傅从一根长90cm的钢条上截取一段后恰好与两根长分别为60cm、100cm的钢条一起焊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架,则截取下来的钢条长应为()A.80cm B. C.80cm或D.60cm 8.如图,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图4 D C B A 生活中的勾股定理 数学源于实际,数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实践,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下面举例分析如下: 一.地基挖的合格吗? 例1 如图2,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DC=8m,ADF=BC=6Mac=9M ,请你帮他看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分析:本题是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我们要把实际问 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来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819,10086222222===+=+AC DC AD ∴222AC DC AD ≠+,所以△ADC 不是直角三角形, ∴,900≠∠ADC 而标准为长方形,所以四个角应为直角. 所以该农民挖的不合格. 评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判定直角,家里建房时,常需要在现场画出直角,在没有测量角的一起的情况下,工人是如常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直角. 二. 木棒能放进木箱吗? 例1 有一根70cm 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30cm ,40cm 的木箱中,能放进去吗? 分析:由于木棒长为70cm ,远大于各面的边长,而且比每个面的对角线还要长,故按各面的大小都放不进去,但要注意木箱的形状是立体图形,可以利用空间的最大长度. 解:能放进去. 如图4,连接111,AC C A , 在Rt △111C B A 中,340030502 22 112 112 11=+=+=C B B A C A . 在Rt △11C AA 中,50003400402 2 112 12 1=+=+=C A AA AC , ∵5000>2 70,∴701 AC (cm) 图2 B A

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河北张家口市第十九中学 贺峰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认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有了数学思想方法为灵魂,数学才有了魅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注重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增强探索创新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着重将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为同学们加以分析: 一、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例1如图1所示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析解:观察图象,第①、②、③、④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分别为2、4、8、16,由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n 。 说明:猜想型问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的热点问题,根据问题提 供的信息,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猜想、验证得出一般性规律和 结论是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方法,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 二、 分类思想 例2 如果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6cm 、xcm 、10cm ,这三条线段恰好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x =_______。 析解:本题分两种情况解答 (1)当以6cm 、xcm 为直角边,10cm 为斜边时,102=62+x 2,x =±8(舍负) (2)当6cm 、10cm 均为直角边时,62+102=x 2,x =±234(舍负) 因此,x 为4或34。 说明:在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见的分类情况有以直角边、斜边分类,按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分类,依三角形的形状分类,按展开方式的不同分类等,同学们在解题须注意这一点,以避免出现丢解或遭成错解。 三、 整体思想 例3 如图2,已知Rt △ABC 的周长为2+6,其中斜边AB =2,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析解: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C 2+AC 2=2 2 即(BC +AC )2-2BC 2AC =4 又由已知得BC +AC = 6 所以(6)2-2 BC 2AC =4 解得BC 2AC =1 所以S =12BC 2AC =12 说明:若要直接求出BC 与AC 的值,再求三角形的面积,比较繁杂,但由S =12 BC 2AC B C A 图2 图1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聚智堂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课时数: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辅导时间: 课题勾股定理 教学目的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 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教学内容 一、日校回顾 二、知识回顾 1. 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络里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分别以它的三条边为边的正方形,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现将面积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问题,于是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2 2 2c b a=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 (1)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条边之间就没有这种关系了。

(2)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 直角三角形中,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但有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除了利用a ,b ,c 表示三边的关系外,还应会利用AB ,BC ,CA 表示三边的关系,在△ABC 中,∠B =90°,利 用勾股定理有2 2 2 AC BC AB =+。 2. 利用勾股定理的变式进行计算 由2 2 2 c b a =+,可推出如下变形公式: (1)2 2 2 b c a -=; (2)2 2 2 a c b -= (3)22b c a -= (4)22a c b -= (5)22b a c += (平方根将在下一章学到) 说明:上述几个公式用哪一个,取决于已知条件给了哪些边,求哪条边,要判断准确。 三、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 c 与2 2 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 若2 c =2 2 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 c ≠2 2 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练习题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一、单选题 1.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A.5B.7C.5D.5或7 2.下列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 A.7,12,13B.3,4,7C.3,4,6D.8,15,17 3.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B.8C.16D.64 4.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 A.-2B.﹣1+2C.﹣1-2D.1-2 5.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10cm△ ,则ABC的面积是() A.24cm2B.30cm2C.40cm2D.48cm2 6.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 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A .5m B .12m C .13m D .18m 7.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 4 cm ,高为 18cm ,点 A 、B 分别是圆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且 A 、 B 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根棉线从 A 点顺着圆柱侧面绕 3 圈到 B 点,则这根棉线的长度最 短为( ) A .24cm B .30cm C .2 21 cm D .4 97 cm 8△.若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c 且满足(a+b )(a 2+b 2﹣c 2)=0△,则 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 三角形 9.一架 25 分米长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 7 分米.如果梯子的 顶端沿墙下滑 4 分米,那么梯足将滑动( )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模板勾股定理(2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领下,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通过此案例引出:勾股定理(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的渊源。 三、知识透析: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平方。 2.注意:(1)勾股定理的条件是: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使用;(2)勾股定理的变形:222a =-b c ;222b =-a c 3.勾股定理验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实现勾股定理证明) (1)赵爽证明: (2)伽菲尔德“总统证明法” 四、典例分析: 题型1:勾股定理 1.=90ABC C A B C ?∠∠∠∠V 例在中,,、、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 (1)当a=3,b=4,则c= (2)若a=5,b=12,则c=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

(随堂练习:教材3页1、2) 题型2:勾股定理验证 例3.请您用下图验证勾股定理 例4.教材5页第三问 (随堂练习:教材6页中间) 题型3:勾股定理应用 例5.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m,两棵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2013安顺中考)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注:将应用题转化构造为直角三角形 例6.教材5页例题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五次课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A.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B. 验证、证明勾股定理及其依据(面积法)。

重点知识勾股定理的验证

重点知识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 例1 B A

图 AC=c ,请利用四边形D C BC ''的面积验证勾股定理222c b a =+. (2)如图1-1-9(2),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 8m 处,已知旗杆原长16 m ,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 例7 如图1-2-6,A 、B 两个小镇在河流CD 同侧,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 =10千米,BD =30千米, 图 图1-2-9

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岸上修建一个自来水厂,分别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元,请你在河岸上选择自来水厂的位置,使铺设水管的总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总费用. 例8 如图1-2-7,一架长2.5m的梯子,斜立在一竖起的墙上,梯子底端距离墙底0.7m,如果 家庭作业 =,CH=,5.△ABC中,AB=25,BC=20,CA=15,CM和CH分别是中线和高。那么S △ABC MH= 图 6.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7.△ABC 中,AB=AC=17cm ,BC=16cm ,AD ⊥BC 于D ,则AD= . 8.如图1-1-2,D 为△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已知AB=13,AD=12, AC=15,BD=5,则BC 的长为 9.如图1-1-5,A 、B 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 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 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B 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 元,请你在河流CD 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 ,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 10.如图1-1-6,一架梯子的长度为25米,如图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离墙底端为7米。 这个梯子顶端离地面有多高?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 11.如图1-2-11,长方体的长为15cm ,宽为10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图1-1-2 B 图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东莞东华初级中学 陈佩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作好奠基.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其中蕴涵着多种数学思想,现小结如下: 一.勾股定理与数形结合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它是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 例1:(课本P76习题18.2 T5)△ABC 中,AB=13cm,BC=10cm,BC 边上的中线AD=12cm.求AC 思考与分析:解答本题一定要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求出BD=CD=5cm ,再将题目所给的数据标在图上,得到如图,因此很容易就想到本题的解答思路是:先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明∠ADB=90°,从而∠ADC=90°,再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 解: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BD=CD= 21BC=21×10=5cm (由形到数) ∵169144251252222=+=+=+AD BD 1691322==AB ∴222AB AD BD =+ ∴△ADB 为直角三角形,且∠ADB=90°(由数到形) ∴∠ADC=180°-∠ADB=90° ∴△ADC 为直角三角形 (由数到形) ∴131695122222==+=+=CD AD AC cm (由形到数) B C D 13 12 5 5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勾股定理单元练习五 鲁教版五四制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单元练习五鲁教版五四制1.在Rt△ABC中,∠C=90°,AC=9,AB=15,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A.B.12 C.9 D. 2.如图,在△ABC中,∠ABC=90°,分别以BC,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若S2=4,S3=6,则S1=() A.2 B.4 C.6 D.10 3.如图所示,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CD⊥AB于D点,M,N是AC,BC上的动点,且∠MDN=90°,下列结论: ①AM=CN;②四边形MDNC的面积为定值;③AM2+BN2=MN2;④MN平分∠CND.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如图,四边形ABCD中,∠B=∠D=0 45,AB=3,CD=1,则BC的长为() 90,∠A=0

A . 3 B .2 C . 21+ D .23- 6.以a 、b 、c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3,b=5,c=7 B .a=2,b=2,c= C .a= ,b=,c= D .a=,b=,c= 7.如图,Rt△ABC 中,BC=2,AC=2 ,则AB 长为( ) A .2 B .2 C .4 D .4 8.如图,一架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6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2m ,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 ) A .2m B .2.5m C .3m D .3.5m 9.以下列各组数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4,10,26 B .5,3,4 C .60,11,61 D .5,6,9 10.下列命题: ①如果a ,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a 4,b 4,c 4仍是勾股数; 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5、12,那么斜边必是13;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

2018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一、内容提要 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 中 ∠C =Rt ∠?a 2+b 2=c 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① 作已知线段a 的2,3, 5……倍 ②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 ③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 满足等式a 2+b 2=c 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 叫做 一组勾股数. 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 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 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 ? ??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简单的勾股数有:3,4,5; 5, 12,13; 7,24,25; 8,15,17; 9,40,41。 二、例题 例1.已知线段a a 5a 2a 3a 5 a 求作线段5a a 分析一:5a =25a =224a a + 2a ∴5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5a =2492 a a - ∴5a 是以3a 为斜边,以2a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 例2.四边形ABCD 中∠DAB =60ο,∠B =∠D =Rt ∠,BC =1,CD =2 求对角线AC 的长 解:延长BC 和AD 相交于E ,则∠E =30ο

勾股定理的分类应用

勾股定理常考分类习题 方程思想的应用: 1、 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C=90°,∠A=60°, ,求、、的值。 2.如图,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已知AB =3,AD =9,求BE 的长. 3.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cm ,BC =10cm ,求EC 的长. 4.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E 与AD 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C=4,求AF 的长 5.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DC=5,在DC 边上存在一点E ,沿直线AE 把△ABC 折叠,使点D 恰好在BC 边上,设此点为F ,若△ABF 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AED 的面积 D C B A F E

典型几何题 1.如图,Rt △ABC 中,∠C =90°,∠A =30°,BD 是∠ABC 的平分线,AD =20,求BC 的长. 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一点,已知AB =13,AD =12,AC =15,BD =5,求CD 的长.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1,BC =2,CD =2,AD =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4.已知:如图,△ABC 中,∠CAB =120°,AB =4,AC =2,AD ⊥BC ,D 是垂足,求AD 的长. 5、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 BC=6,AC=8, 求AB 、CD 的长 6.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CB 的四等分点且CE = CB 4 1 ,求证:AF ⊥FE . D C B A

勾股定理中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勾股定理中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勾股定理中的主要四种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换思想,进行讨论、介绍. 关键字:勾股定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转换思想 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它是几何学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地使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遍及数学学习的各个角落,总结概括数学思想有利于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多种的数学思想.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主要的四种数学思想. 1 方程思想 “方程”历来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数学重要的工具.对于众多数学问题的求解,方程常常可以充当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桥梁而发挥巨大的作用.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考察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能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发现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题思路的寻求与优化. 勾股定理本身就是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所以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类问题就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或是关于此类问题的变形题.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关于此类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1.1 求距离长度问题 例1: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分析:在Rt△ABC中,只有BC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一边的长度,还要知道另 一边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设立未知量,建立方程求解. 解: 设:水的深度为AB为x 尺,则芦苇的长度AC(AD)为(x+1)尺. 依题意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图形 ∵在Rt△ABC中,BC=5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1)2=x2+52 解得 x=12 ∴ x+1=13 则水的深度为12尺,芦苇的长度为13尺. 图1 1.2 折纸问题 例2 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折叠,恰好点D落边BC上,交BC与点F.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分析:Rt△AEF,是Rt△AED沿边AE边折叠的,所以就可以通 过折叠中对称的性质得到许多的等量,在矩形中的折叠可以得到 许多的直角三角形.要求EC边长,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EC边所 在的直角三角形,在根据勾股定理,找出所需的量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在已知量与为质量之间建立方程关系. 解:由题意,得AF=AD,DE=EF. 在Rt△ABF中,AB=8cm,AF=AD=10cm, E D A B C

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2013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高中有一个口诀叫“勾三股四弦五”。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勾股定理的学习按着3:4:5这个比例计算的。勾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中短的那条,股市直角边稍微长的那条,弦就不说了,那就是斜边了。这个定义具体该怎么用呢? 一、经典证明方法细讲 方法一: 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 过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 D、E、F在一条直线上, 且RtΔGE F ≌ RtΔEBD, ∴ ∠EGF = ∠BED, ∵ ∠EGF + ∠GEF = 90°, ∴ ∠BED + ∠GEF = 90°, ∴ ∠BEG =180°―90°= 90° 又∵ AB = BE = EG = GA = c, ∴ AB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 ∠ABC + ∠CBE = 90° ∵ RtΔABC ≌ RtΔEBD, ∴ ∠ABC = ∠EBD. ∴ ∠EBD + ∠CBE = 90° 即∠CBD= 90° 又∵ ∠BDE = 90°,∠BCP = 90°, BC = BD = a. ∴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

, ∴ BDPC的面积也为S,HPFG的面积也为S由此可推出:a^2+b^2=c^2 方法二 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 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 分别以CF,AE为边长做正方形FCJI和AEIG, ∵EF=DF-DE=b-a,EI=b, ∴FI=a, ∴G,I,J在同一直线上, ∵CJ=CF=a,CB=CD=c, ∠CJB = ∠CFD = 90°, ∴RtΔCJB ≌ RtΔCFD , 同理,RtΔABG ≌ RtΔADE, ∴RtΔCJB ≌ RtΔCFD ≌ RtΔABG ≌ RtΔADE ∴∠ABG = ∠BCJ, ∵∠BCJ +∠CBJ= 90°, ∴∠ABG +∠CBJ= 90°, ∵∠ABC= 90°, ∴G,B,I,J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a^2+b^2=c^2 二、勾股数的相关介绍 ①观察3,4,5;5,12,13;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计算0.5(9-1),0.5(9+1)与0.5(25-1),0.5(25+1),并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分别能表示7,24,25的股和弦的算式。 ②根据①的规律,用n的代数式来表示所有这些勾股数的勾、股、弦,合情猜想他们之间的两种相等关系,并对其中一种猜想加以说明。 ③继续观察4,3,5;6,8,10;8,15,17;…可以发现各组的第一个数都是偶数,且从4起也没有间断过,运用上述类似的探索方法,之间用m的代数式来表示它们的股合弦。]在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

第一章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可能部分同学会有一些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要的基础,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的过程,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②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初二(下)数学竞赛辅导班讲义(勾股定理)

初二(下)数学竞赛辅导班讲义(勾股定理)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A .25 B .12.5 C .9 D .8.5 2.如图,AB ⊥CD 于B ,△AB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 =17,BE =5,那么AC 的长为( ) A .12 B .7 C .5 D .13 3.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4.如图,△ABC 中,∠B =90°,AB =7,BC =24,三角形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 ) A .1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__. 6.在△ABC 中,∠C =90°,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垂足是E .如果BC =32cm ,AE =20cm ,则AC 的 长度为__________cm ,DE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7.如图,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且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其余四个正放置的正方 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_________. 8.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图①摆放,则A 1和A 2的面积之比为A 1:A 2=__________;若将这幅三角板按照图②摆放,则S 1和S 2的面积之比为S 1:S 2=__________. 9.在△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那么△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 10.已知: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为1. ⑴ 如图①,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则如图②中两个并排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那么n 个时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 ⑵ 若把③,④两图拼成如下“L ”形,过C 作直线交DE 于A ,交DF 于B .若DB =5 3,则DA 的长度为__________. E A B C D (第2题图) D C B A (第1题图) A C B E D (第3题图) C (第4题图)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第10题图) B A D C F 1 2 3 l S 3 S 2 S 1 S 4 (第7题) A 1 A 2 (第8题图①) S 2 S 1 (第8题图②)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测试题附答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 基础检测姓名 1.分别以下列四组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①6、8、10;②5、12、13;③8、15、17;④7、 8、9,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4组 B.3组 C.2组 D.1组 2.要从电杆离地面5m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13m的电缆,则地面电缆固定点与电线杆底部的距离应为(). A.10m B.11m C.12m D.13m 3.现有两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4㎝和55㎝.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其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所需最短的木棒长度是(). A.22㎝ B.33㎝ C.44㎝ D.55㎝ 4.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2㎝2,底上的高AD=3㎝,则它的周长为㎝。 5.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从A点出发,向正北方向航行20㎞,遇到冰山后,又折向东航行15㎞,则此时轮船与A点的距离为㎞。 6. 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20km的B处,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1)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 (2)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 E B A

7.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拓展提高 1.如图,已知S1、 S2和 S3分别是 RtΔABC的斜边AB及直角边BC和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则S1、 S2和 S3满足关系式为(). A. S1< S2 +S3 B. S1= S2+ S3 C. S1> S2+ S3 D. S1= S2 S3 第1题第2题第3题 2.如图,在高为5m,坡面长为13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m? 3.如图,为测湖两岸A、B间的距离,小兰在C点设桩,使△ABC为直角三角形,并测得BC =12m,AC=15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