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基础》练习题(部分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练习题(部分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练习题(部分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练习题(答案)

第1章流体的流动与输送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C

5、B

6、B

7、C

8、A

9、A10、B 11、C 12、A

13、B 14、B 15、A16、C 17、B 18、C 19、C 20、C 21、A22、C

二、填空题

1、4

2、2

3、升高、不变

4、0、最大

5、层流、湍流

6、具有径向随机脉动

7、4流道面积/润湿周边、2ab/(a+b)

8、小

9、64/Re、相对粗糙度(ε/d)和Re 10、1/16、1/32 11、32、128 12、不变13、粘性造成的内摩擦14、边界层分离15、5.7 16、2 17、32 18、1/16 19、关闭出口阀门和灌泵、控制出口阀门开度20、不确定、不确定21、增大22、变大23、气蚀24、管路特性、泵特性25、减小

三、计算题

1、R=0.246m

2、P=6.36kW

3、q v=21.84m3/h;ΔH=2m

4、q v=10.68m3/h

5、Z=3.26m;q v=76.87m3/h

6、H=22.76J/N;P=4.5kW

7、真空度=51.3kPa

8、增加20%

第2章传热过程和传热设备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C

6、C

7、A

8、D

9、C 10、A11、B 12、A13、

B 14、

C 15、B 16、

D 17、B 18、B 19、B 20、A

二、填空题

1、增大

2、减小

3、λ2

4、小

5、μ

6、层流内层

7、α1

8、1.74

9、30.8 10、78.3 11、A 12、油品13、差14、增大壳程对流传热系数15、管壁表面产生垢层所导致16、变大17、提高空气的流速

三、计算题

1、W冷=14000kg/h;l=2.25m

2、A0=54.08m2>A0′=50.1m2∴此换热器适用

3、K=230 w·m–2·K–1;l=6.3m

4、n=31;l=1.83m

5、K=128.7W/(m2·℃)

6、n=54

7、K o=224.3 w·m–2·K–1;l=6.12m

8、Δt m逆=42.1℃,Δt m并=27.1℃;Q逆/Q并=1.55

第3章吸收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A

7、C

8、D

9、B 10、D 11、B 12、D 13、A14、C 15、B 16、B 17、A18、C

二、填空题

1、减小

2、气膜和液膜中

3、1.1~2.0

4、减小

5、达不到规定要求

6、0.025

7、0

8、操作范围内平衡线为直线

9、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斜率之比10、底11、液体在其表面形成液膜增大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面积12、溶剂的再生费用

三、计算题

1、Z=4.074m

2、x le=0.0111;(L/G)m=0.811;N OG=3.6;Z=1.8m

3、H OG=3.9m

4、x1=0.067;H=2.3m

5、L=3.713 m3h?1;H=6.86 m

6、(L/V)min=1.584;H=8.43

第4章精馏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C

7、B

8、D

9、B 10、A11、B 12、D

13、B 14、C 15、D 16、B 17、B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

1、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

2、精馏有回流,简单蒸馏无回流

3、饱和蒸汽压之比

4、气相线或露点线

5、液相线或泡点线

6、保证塔板上有一定高度的液层

7、2/3

8、3/2

9、减少10、0.75 11、320 12、停车后开工操作及实验研究13、理想体系全回流14、前者是间歇非定态过程,后者为连续定态过程15、前者是非定态过程有回流,后者为定态过程无回流

三、计算题

1、D=41kmol/h,W=59kmol/h;V’=164 kmol/h;y=1.36x-0.018

2、y=0.75x+0.225;W=60,x W=0.067;y=1.375x-0.025

3、R=4;x D=0.8;x W=0.05;y=1.6x-0.03

4、R min=1.5;y n+1=0.64x n+0.34

5、R min=0.8;V=156 kmol/h;y==0.615x+0.365

6、R=2.61;x D = 0.949;x W= 0.072;x F = 0.53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 2.什么叫“信道”? 答:信道是数据信号传输的必经之路,一般由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或数据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及有关通信设备组成,而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使节点内部实现了其他“连接”。同一物理信道上可以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按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信号物理信道又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在模拟信道两边分别安装调制解调器。还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交换信道。 3.什么叫“传输差错”? 答:由于来自信道内外的干扰与噪声,数据在传输与接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通常,把通过通信信道接收到的数据与原来发送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简称差错。 4.什么叫“通信协议”? 答:在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通信,必须使用一套通信规则,这套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5.简答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答: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硬件系统:①网络服务器(server,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规模大、功能强的计算机担任,有较高处理能力或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②网络工作站(workstation,用户使用的终端计算机); ③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连接的接口电路板,属于通信子网设备); ④网络传输介质(物理连接线路); ⑤网络连接与互联设备(收发器、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 其他组件:网络资源、用户、协议。 6.网络互联设备主要有哪些?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 答:(1)中继器、集线器,主要作用:不同电缆段之间信号的复制、整形、再生和转发;(2)网桥、交换机,主要作用:数据存储、接收,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过滤和有目的的转发数据帧;(3)路由器,主要作用:路径选择、拥塞控制和控制广播信息;(4)网关,主要作用:传输层及以上各层。 7.对三种使用共享资源的方法简要概括。 答:直接利用“网上邻居”浏览工作组中各计算机已经开放的共享资源; 直接在“我的电脑”地址栏或“开始”-“运行”中输入“\\被访问的电脑名(或IP地址)”; 映射驱动器:将共享资源映射为本机磁盘。 8.请解释下图中各参数意义。

锅炉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100?+事故停用小时数 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 %100?+统计期间总时数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 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态, 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熔化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配南大傅献彩)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 一、填空题 1.硫酸与水可形成三种水合盐:H 2SO 4·H 2O 、H 2SO 4·2H 2O 、H 2SO 4 ·4H 2O 。常压下将一定量的H 2SO 4溶于水中,当达三相平衡时,能与冰、 H 2SO 4水溶液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盐的分子中含水分子的数目是 。 2.Na +、H +的还原电极电势分别为 –2.71V 和 –0.83V ,但用Hg 作阴极电解 NaCl 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 –Hg 齐,而不是H 2,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 3.在稀亚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制备硫化砷溶液。其胶团结构式为 。注明紧密层、扩散层、胶核、胶粒、胶团。 4.在两个具有0.001mAgNO 3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 多孔塞,在多孔塞两端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将向 极方向流动。 5. 反应 A ?→?1k B (Ⅰ) ; A ?→?2 k D (Ⅱ)。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加入适当催化剂 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6.等温等压(298K 及p ?)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放热40.0 kJ·mol -1,若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吸热 4.00 kJ·mol -1,则该化学反应的熵变为 。

7.若稀溶液表面张力γ与溶质浓度c的关系为γ0–γ =A + B ln c(γ0为纯溶剂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与浓度c的关系为。 1O2(g) ═ H2O(l) 的8.298.2K、101.325kPa下,反应H2(g) + 2 (?r G m–?r F m)/ J·mol-1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热和功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1O2(g) ═ H2O(g),2.在绝热钢筒中进行一化学反应:H2(g) + 2 在反应自发进行。问此变化中下述各量哪些为零,哪些大于零,哪些小于零?Q,W,?U,?H,?S和?F。 3.对单组分体系相变,将克拉贝龙方程演化为克-克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5.为什么说,热化学实验数据是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基础? 三、计算题 1.苯在正常沸点353K下的?vap H m?= 30.77 kJ·mol-1,今将353K及p?下的1molC6H6(l)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 理论部分: —、填空题: 安全部分: 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生产现场禁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应同时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5.工作延期手续只能办理一次。如需再延期,应重新签发(工作票),并注明(原因)。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10.工作票不准任意涂改。涂改后上面应由(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签名或盖章,否则此工作票应无效。 11.许可进行工作前,应将一张工作票发给(工作负责人),另一张保存在(工作许可人处)。 12.全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退出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和运 行班长或值长应在工作票上(签字注销)。注销的工作票应送交 所属单位的领导。工作票注销后应保存(三个月)。 13.工作如不能按计划期限完成,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延期手续)。 14.在没有脚手架或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

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栓在牢固的构件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15. 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16.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钳工部分: 1、内径千分尺测量范围很有限,为扩大范围可采用(加接长杆)的方法。 2、水平仪的读数方法有(相对)读数法和(绝对)读数法。 3、工艺基准按其作用可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 4、测量方法的总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划线作业可分两种即(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6、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7、锉刀分(普通锉);(特种锉);(什锦锉) 三类。 8、通过锉削,使一个零件能放入另一个零件的孔或槽内,且松紧合乎要求,这项操作叫(锉配)。 9、钻孔时,工件固定不动,钻头要同时完成两个运动、。 11、麻花钻头主要由几部分构成(柄部);(颈部);(工作部分)。 12、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称为(攻丝)用板牙套制外螺纹称为(套

(完整版)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 ) A. 大分子溶胶 B. 胶体电解质 C. 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 U=Q+W只适用) (A) 单纯状态变化(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D) 封闭物系的任何 4.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 ) (A)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W =0 ,Q <0 ,U <0 (B). W>0,Q <0,U >0 (C)W <0,Q <0,U >0 (D). W <0,Q =0,U >0 6.对于化学平衡 ,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 ) A 如果系统的 S sys>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C 仅从系统的 S sys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8. 固态的 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 自由度分别是( ) A. 1 ,1,1,2 B. 1 ,1,3,0 C. 3 ,1,2,1 D. 3 ,2,2,2 9. 在定压下, NaCl 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 C 和条件自由度 f :( ) A C =3, f =1 B C =3 , f =2 C C =4, f =2 D C =4 , f =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 (A) Δ S=0 (B) ΔG=0 (C) Δ H=0 (D) ΔU=0 12. 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 , 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13.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 (A) 表面能 (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 (D) 附加压力 14. 实验测得浓度为 0.200mol ·dm -3 的 HAc 溶液的电导率为 0.07138S ·m -1 ,该溶液的摩尔 电导率Λ m (HAc) 为( ) 2 -1 2 -1 A. 0.3569S · m 2· mol -1 B. 0.0003569S ·m 2·mol -1 2 -1 2 -1 C. 356.9S · m 2· mol -1 D. 0.01428S ·m 2· mol -1 15. 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 7/8 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 3/4 所需的时间的 1.5 倍,则反 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11. 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D. CuSO 4 水溶液 如图,将 C uSO 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 )。

网络基础题及答案

1、通常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____。 A、以共享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B、能按网络协议实现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C、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D、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在物理上实现互联,按照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 A、微电子技术 B、通信技术 C、数据处理技术 D、自动化技术 3、计算机技术和____技术相结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 A、自动化 B、通信 C、信息 D、电缆 4、计算机网络是一个____系统。 A、管理信息系统 B、管理数据系统 C、编译系统 D、在协议控制下的多机互联系统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____。 A、硬件和软件 B、软件和数据 C、外设和数据 D、硬件、软件和数据 6、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____。 A、数据处理 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信息传输

7、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____。 A、运算速度快 B、精度高 C、资源共享 D、内存容量大 8、关于Internet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____。 A、Internet即国际互连网络 B、Internet具有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 C、在中国称为因特网 D、Internet是局域网的一种 9、下列4项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的是____。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实时监测控制 10、万维网WWW以____方式提供世界范围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A、文本 B、信息 C、超文本 D、声音 11、计算机用户有了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系统后,一般需找一家____注册入 网。 A、软件公司 B、系统集成商 C、ISP D、电信局 12、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有一个规定的“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____地址。 A、TCP B、IP C、Web D、HTML 13、每台计算机必须知道对方的____ 才能在Internet上与之通信。 A、电话号码 B、主机号 C、IP地址 D、邮编与通信地址 14、当前使用的IP地址是一个____ 的二进制地址。 A、8位 B、16位 C、32位 D、128位 15、下列关于IP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唯一的 B、IP地址由32位十进制数组成 C、IP地址是Internet上主机的数字标识 D、IP地址指出了该计算机连接

2019锅炉考试题及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过热蒸汽温度超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度数)称为过热度。 2.水冷壁的传热过程是:烟气对管外壁(辐射换热),管外壁向管内壁(导热),管内壁 与汽水之间进行(对流放热)。 3.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交换时的热量(减弱),因为灰渣的 (导热系数)小。 4.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5.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 6.“虚假水位”现象是由于(负荷突变)造成(压力变化)引起锅水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7.强化锅炉燃烧时,应先增加(风)量,然后增加(燃料)量。 8.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把(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 反馈信号进行粗调,然后把(汽包水位)作为主信号进行校正。 9.循环倍率是指进入到水冷壁管的(循环水量)和在水冷壁中产生的(蒸气量)之比值。 10.锅炉排污分为(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两种。 二、选择题 1.锅炉吹灰前,应将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A)降低;(B)适当提高;(C)维持;(D)必须减小。答案:B 2.()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A)停炉前;(B)熄火后;(C)锅炉停止上水后;(D)锅炉正常运行时。答案:C 3.锅炉正常停炉一般是指()。 (A)计划检修停炉;(B)非计划检修停炉;(C)因事故停炉;(D)节日检修。答 案:A 4.当机组突然甩负荷时,汽包水位变化趋势是()。 (A)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 5.在锅炉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中,()是主信号。 (A)汽包水位;(B)给水流量;(C)蒸汽流量;(D)给水压力。答案:A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 m c H ?=θ m c U ?+ ∑RT v )g (B = (--×××10-3 )kJ·.mol -1

物理化学部分答案

3.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的功,都可用公式V W C T =?计算,那两种过程的功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过程不同,终态不相同,即ΔT 不一样,因此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两过程所做功不一样。 6.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氢气和氧气从四种不同的途径生成水:(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爆鸣反应;(3)氢氧热爆炸;(4)氢氧燃料电池。在所有反应中,保持反应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请问这四种变化途径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是否相同? 答:应该相同。因为热力学能和焓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其变化值一定相同。这就是:异途同归,值变相等。 7. 理想气体向真空绝热膨胀后,他的温度将(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一定 答:(C )对于理想气体而言,内能仅仅是温度的单值函数,经真空绝热膨胀后,内能不变,因此体系温度不变。 9. 公式?H = Q p 适用于哪个过程( )。 (A )理想气体绝热等外压膨胀 (B )H 2O (s )273K 101.3kPa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H 2O (g ) (C )Cu 2+(aq )+2e - → Cu (s ) (D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 答:(B )式适用于不作非膨胀功的等压过程。 1. (1)一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了100kJ ,从环境吸收了40kJ 的热,计算系统与环境的功的交换量; (2)如果该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20kJ 的功,同时吸收了20kJ 的热,计算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值。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W + Q ,即有: (1)W =ΔU -Q = 100 – 40 = 60kJ (2)ΔU = W + Q = -20 + 20 = 0 2. 在300 K 时,有 10 mol 理想气体,始态压力为 1000 kPa 。计算在等温下,下列三个过程做膨胀功: (1)在100 kPa 压力下体积胀大1 dm 3 ; (2)在100 kPa 压力下,气体膨胀到压力也等于100 kPa ; (3)等温可逆膨胀到气体的压力等于100 kPa 。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V= nRT ,即有: V nRT p = (1)∵ W = -p e ΔV = -p e (V 2-V 1) ∴ W = -100×103×1×10-3 = -100J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广域网一般采用网状拓扑构型,该构型的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为了实现正 确的传输必须采用()。 I.光纤传输技术Ⅱ.路由选择算法Ⅲ.无线通信技术Ⅳ.流量控制方法 A)I和Ⅱ B)I和Ⅲ C)Ⅱ和Ⅳ D)Ⅲ和Ⅳ 答案:C)解析:网状拓扑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可靠性高,结构复杂,广域网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构型。网状拓扑的优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制方法来实现正确的传输。目前实际存在和使用的广域网基本上都是采用网状拓扑 构型。 (2)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lGbps等于()。 A)1×103Mbps B)1×103Kbps C)l×106Mbps D)1×109Kbps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的单位换算。所谓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记做b/s或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l/T,常用位/秒千位/秒或兆位/秒作为单位。 lKbps=1 000bps, lMbps=1 000Kbps, lGbps=1 000Mbps。 (3)Internet 2可以连接到现在的Internet上,但其宗旨是组建一个为其成员组织服务的 专用网络,初始运行速率可以达到()。 A)51.84mbps B)155.520Mbps C)2.5Gbps D)10Gbps 答案:D)解析:Internet 2是非赢利组织UCAID的一个项目,初始运行速率可达10Gbps。 (4)下列哪项不是UDP协议的特性?() A)提供可靠服务 B)提供无连接服务 C)提供端到端服务 D)提供全双工服务 答案: A)解析:传输层的作用定义了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与用户数据报服务协议UDP。其中,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5)VLAN在现代组网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一个VLAN中的两台主机()。 A)必须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 B)可以跨越多台交换机 C)必须连接在同一集线器上 D)可以跨业多台路由器 答案:B)解析:同VLAN中的主机可以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交换机上,也可以连接在不同的 局域网交换机上,只要这些交换机是互联的。 (6)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协议标准,下列哪个不是它的特点?() A)独立于特定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B)统一编址方案 C)政府标准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答案:C)解析:TCP/IP具有下列特点:①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②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

锅炉第二章题库答案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 一、名词解释 1、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高位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包括燃料燃烧时所生成的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3、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中扣除全部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 4、标准煤: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9308kJ/kg的煤。 6、煤的挥发分:失去水分的干燥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的有机物分 解而析出的气态物质的百分数含量。 7、油的闪点: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短暂的闪光时对应的油温。 、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 10、理论空气量:1kg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而又无过剩氧存在时所需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12、理论烟气量: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达到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水蒸气及氮气四中气体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 13、烟气焓:1kg固体、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1m3气体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在等压下从0℃加热 到某一温度所需的热量。 二、填空 1、煤的元素分析法测定煤的组成成分有碳、氢、氧、氮、硫、灰分、水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是有害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表征灰的熔融特性的四个特征温度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煤的炭化程度越深,其挥发分含量越少,着火温度越高,点火与燃烧就越困难。

5、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常用的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6、理论水蒸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燃料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的 水蒸气、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7、随同理论空气量V k 0带进烟气中的水蒸气体积为V k0 m3/kg。 8、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所占干烟气总体积的体积百分数含量来表示。 9、完全燃烧方程式为(1+β)RO2+O2=21 ,它表明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烟气中含氧量与三原子气体量之间的关系,当α=1时,其式变为(1+β)RO2max=21 。 14、算α的两个近似公式分别为、。两式的使用条件是CO=0 、干烟气含有的氮气接近79%(N2=79%/N ar可忽略) 、β很小。 三、选择 1、在下列煤的成分中,能用干燥无灰基表示的成分有。(1)(2)(3)(5) (1)碳(2)氧(3)挥发分(4)灰分(5)固定碳 2、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大小与煤中下列成分有关。(1)(2)(4)(5)(6) (1)C ar (2)O ar (3)N ar (4)H ar (5)S ar (6)M ar 3、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高位发热量。(2) (1)升高(2)降低(3)不变 4、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干燥基碳的百分含量。(3) (1)升高(2)降低(3)不变 5、下列各煤种中,对锅炉的安全工作危害最大的是。 (3) A、Q net,ar =31320kJ/kg,S ar=% B、Q net,ar =29310kJ/kg,S ar=% C、Q net,ar =25435kJ/kg,S ar=% 6、煤的元素分析成分中收到基碳是。(4) (1)固定碳(2)焦碳(3)碳化物中的碳 (4)由固定碳和碳化物中的碳组成 7、理论空气量的大小是由元素所决定的。(1)(5)(4)(6)(1)C(2)M(3)A(4)O(5)H(6)S(7)N

物理化学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i = N,∑ni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A、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C.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i =(N/q)·gi·exp( -εi/kT)的说法:(1) n i是第i 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上的粒子数n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n i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εi 值越小,ni 值就越大 C. n i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i = 2gj,则εj 和εi 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εj/2kT) B. 2exp(- εj/2kT) C. ( -εj/kT) D. 2exp( 2ε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 A. S、G、F、C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C ) A.Θv 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 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11.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A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D 12.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2 /(4mV2/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A. 1 B. 3 C. 6 D. 2 C 的转动惯量J = ×10 -47 kg·m2 ,则O2 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 A. 10 K B. 5 K C. K D. 8 K C ; 14.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C 15.在相同条件下,对于He 与Ne 单原子分子,近似认为它们的电子配分函数 相同且等于1,则He 与Ne 单原子分子的摩尔熵是:( ) A. Sm(He) > Sm (Ne) B. Sm (He) = Sm (Ne) C. Sm (He) < S m(Ne) D. 以上答案均不成立C 二、判断题 1.玻耳兹曼熵定理一般不适用于单个粒子。(√) 2.玻耳兹曼分布是最概然分布,但不是平衡分布。(×) 3.并不是所有配分函数都无量纲。(×) 4.在分子运动的各配分函数中平均配分函数与压力有关。(√) - 5.粒子的配分函数q 是粒子的简并度和玻耳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6.对热力学性质(U、V、N)确定的体系,体系中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一定。(×) 7.理想气体的混合物属于独立粒子体系。(√)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转载]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分析:答案(C)。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将若干个计算机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网络,这样就解决了局域网的处理范围太小的问题,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OSI 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与完善。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Internet网,答案C正确。 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 D)资源共享与信息传输 分析:答案(D)。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相互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和资源共享,而每台计算机又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处理工作。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存储容量大 D)资源共享 分析:答案(D)。资源共享指的是网上用户能部分成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及数据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中“会话层”属第几层()。

A)1 B)3 C)5 D)7 分析:答案(C)。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为: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所以应选C项。 5、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资源。 分析:答案:信息。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 6、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是()。 分析:答案:传输层。传输层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细节。 7、局域网的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A)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D)工作站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分析:答案(B)。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三部分。所以答案B正确。 8、下列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OS/2 B)DOS C)Netware D)Windows NT 分析:答案(B)。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写,是一个单用户的操作系统,不具备网络管理的功能。

锅炉原理试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 %100?+事故停用小时数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100?+统计期间总时数 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 态,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流动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 理论空气量: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2.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和理论空气量之比。 3. 理论烟气量:当实际参加燃烧的湿空气中的干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且1kg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称为理论烟气量。 4. 实际烟气量: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且使1kg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烟气量。 5. 理论空气、烟气焓:在定压条件下,将1kg 燃料所需的空气量或所产生的烟气 量从0加热到t℃时所需要的热量。 6. 锅炉有效利用热:指水和蒸汽流经各受热面时吸收的热量。 7. 正平衡法:直接确定输入锅炉的热量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然后利用锅炉热效 率定义式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8. 反平衡法:通过确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上学期)每章典型例题.doc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1mol, T 1=27℃, p 1=101325Pa ,V 1)→(1mol, T 2=27℃, p 2=p 外=?,V 2=?) →(1mol,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 例题2 计算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的△H 、△S 、△G 。已知θ)(,,2l O H m p C ,θ )(,,2s O H m p C 及 水在 θ p ,0℃的凝固焓θm con H ?。 解题思路: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θp ,0℃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p 2O (s ,1 mol ,-5℃,θp ) ↓△H 2,△S 2, △G 2 ↑△H 4,△S 4, △G 4 H 2O (l ,1 mol , 0℃,θ p H 2O (s ,1 mol ,0℃,θ p ) △H 1=△H 2+△H 3+△H 4=θ)(,,2l O H m p C (273K-268K )+θ m con H ?+θ )(,,2s O H m p C (268k-273K) △S 1=△S 2+△S 3+△S 4=θ)(,,2l O H m p C ln(273/268)+ θm con H ?/273+θ )(,,2s O H m p C ln(268/273) △G 1=△H 1-T 1△S 1 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 、- 393.51 kJ·mol - 1,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 1,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5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8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不同压的H2与N2,P(H2)=20kpa,P(N2)=10kpa,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压力; (3)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体积。 第二章 2.2 1mol水蒸气(H2O,g)在100℃,101.325kpa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设:相对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2.11 1mol某理想气体与27℃,101.325kpa的始态下,先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在恒容升温至97.0℃,250.00kpa。求过程的W,Q, ΔU, ΔH。已知气体的体积Cv,m=20.92J*mol-1 *K-1。 2.15 容积为0.1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 ?C,4 mol 的Ar(g)及150 ?C,2 mol的Cu(s)。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t及过程的。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及,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图示如下 假设: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因 此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 ,则 2.25 冰(H2O,S)在100kpa下的熔点为0℃,此条件下的摩尔熔化焓ΔfusHm=6.012KJ*mol-1 *K-1。已知在-10~0℃范围内过冷水(H2O,l)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76.28J*mol-1 *K-1和Cpm(H2O,S)=37.20J*mol-1 *K-1。求在常压及-10℃下过冷水结冰的摩尔凝固焓。 O, l)在100 ?C的摩尔蒸发焓。水和2.26 已知水(H 2 水蒸气在25~100℃间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75.75J*mol-1 *K-1和Cpm (H2O,g)=33.76J*mol-1 *K-1。求在25?C时水的摩尔蒸发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