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模型教(学)案

系统动力学模型教(学)案
系统动力学模型教(学)案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国外系统动力学专家来华讲学,走出去就是派留学生,如:首批派出去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其藩教授等,另外,还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

2)编译编写专著

组织专家编译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等。

编写专著有:王其藩著《系统动力学》,《高级系统动力学》;胡玉奎著《系统动力学》,王洪斌著《系统动力学教程》,贾仁安著《系统动力学教程》等。

3)引进专业软件

引进的软件有:MICRO-DYNAMO,DYNAMAP2,DYNAMO I∏

∏,STELLA,

?

PD PLUS等,近几年又引进的最先进实用的VENSIM专业软件。并自行研制了一些专用软件。

4)新设课程

新开设了系统动力学专业课程。在几十所大学的管理系或管理学院以及科研单位的研究生开设了系统动力学课程。

5)组织与学术会议

于19 年成立了全国系统动力学委员会。组建了一些专门研究和教学。开展了许多专项研究工作。建立了国家总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省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省级能源,环境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科技,工业,农业林业等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1986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系统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上,140多名代表提交了95篇有关系统动力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1987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我国代表交流了29篇论文,占会议论文数的45%。1988年7月,美国圣迭戈召开了国际学术年会,我国有十名代表参加,交流论文十多篇。1989年7月,在西德斯图加特召开的国际学术年会上,我国学者交流论文14篇,有4人参加会议。

目前,在我国系统动力学已经发展成熟,并正向深入和全面应用延伸,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力量,发展趋势看好,有理由相信,系统动力学必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管理和生态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2节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主要有:因果关系图,模型流图及模型的组成等。现分别介绍。

2.1 因果关系

1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由原因产生某结果的相互关系。从哲学角度讲,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的重要哲学概念,它们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原因是某种事物或现象,是造成某种结果的条件;结果是原因所造成的事物或现象,是在一定阶段上事物发展所达到的目标状态。

通常用箭头线来表示,它有正因果关系和负因果关系两种,如图

9—1。

P

169

原因结果

+ 就业机会E 迁入人口数I

- 死亡率R 总人口数P 正因果关系:两个变量呈同方向变化趋势,如:E增加,I增加;

E减少,I减少。

负因果关系:两个变量呈异方向变化趋势,如:R增加,P减少;

R减少,P增加。

2)因果关系环图

因果关系环图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果关系连接而成的闭

合回路图示。它定性描述了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有正负因

果关系环图两种,如图9—3,图9--4所示:

P

169

正因果关系环图:它会引起系统部活动加强。

准则:若各因果关系均为正,则该环为正因果关系环;

若各因果关系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则该环也为正因

果关系环。

负因果关系环图:它会引起系统部活动减弱。

准则:若各因果关系均为负,则该环为负因果关系环;

若因果关系为负的个数是奇数,则该环为负因果关系环。

再如:生态学人口增长因果关系环图,如图9—5,图9--6 所示:

P

170

2.2 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

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简称SD流图,是指由专用符号组成用以表示因果关系环中各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示。它能表示出更多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的信息,是建立SD模型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建立SD 模型起着重要作用。其专用符号主要有八个:

1)水平变量

水平变量符号是表示水平变量的积累状态的符号,它是SD模型中最主要的变量。它由五部分组成,即:输入速率,输出速率,流线,变量名称及方程代码(L),如图所示。

2)速率变量

速率变量符号是表示水平变量变化速率的变量。它能控制水平变量的变化速度,是可控变量。它由三部分组成,即:输入信息变量,变量名称及方程代码(R)。如图所示。

3)辅助变量

辅助变量符号是辅助水平变量等的变量。如图所示。

4)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符号如图所示。

5)表函数

表函数符号如图所示。

6)常数

常数符号如图所示。

7)流线

流线符号又有物质流线,信息流线,资金流线,及订货流线四种:物质流线符号是表示系统中流动着的实体,如图所示。

信息流线符号是表示联接积累与流速的信息通道,如图所示。

资金流线符号是表示资金,存款及货币的流向,如图所示。

订货流线符号是表示订货量与需求量的流向,如图所示。

8)源与沟

源符号与沟符号如图所示。

2.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由六种基本方程和专门的输出语句组成。其六种方程的标志符号分别为:

L:水平变量方程; R:速率变量方程;

A :辅助变量方程; N :计算初始值方程; C :赋值予常数方程; T :赋值予表函数中Y 坐标值。

L 方程是积累方程; R ,A 方程是代数运算方程;

C ,T ,N 方程是提供参数值方程,并在同一次模拟中其值保持不变。

1)L 方程

L 方程是计算水平变量积累值的方程,其一般表示形式为:

L K J JK

JK POP POP DT (BR DR )鬃鬃=+? 其中,

L :水平变量方程代码,表示方程性质。 DT :时间间隔,即时间增量。

.J :表示前一刻。

.K :现在时刻。

.L :未来一时刻。

J POP ?:过去一时刻人口数。

K POP ?:现在时刻人口数。

L POP ?:未来一时刻人口数。

JK BR ?:过去至现在该段时刻的人口出生率。

JK DR ?:过去至现在该时刻段的人口死亡率。

积累是系统部流的堆积量,它等于过去一时刻的积累加上积累

变动量,即变动增量。积累变动量是时间间隔与输入流速和输出流速之差的乘积。

2)R 方程

R 方程是计算单位时间流量的方程,即流速或速率。其一般表示形式为:

R J JK POP BRF BR ???= R J JK POP DRF DR ???= R K KL POP BRF BR ???= R K KL POP DRF DR ???= 其中,JK BR ?:过去至现在时刻的出生率,单位(人/年);

JK DR ?:过去至现在时刻的死亡率,单位(人/年);

KL BR ?:现在至未来时刻的出生率;单位(人/年); KL DR ?:现在至未来时刻的死亡率,单位(人/年); BRF : 出生系数,单位(人/年.人); DRF : 死亡系数,单位(人/年.人); J POP ?:过去时刻人口总数; K POP ?:现在时刻人口总数。 3)A 方程

A 方程是辅助变量方程,用于对辅助变量赋值,其一般表示形式为:

A ),22(k K pop sum TPOP ??= 其中,

K TPOP ?:表示现在人口总数。

),22(k pop SUM ?:求和函数,表示求算现在22个年龄组的总

和。

4)N方程

N方程是变量初始值方程,表示对变量赋初始值,起一般表示形式为:

N )1

AGE

IPOP

POP

)1

(

(AGE

其中,

(AGE

POP:表示各年龄组人口初始值。

)1

(AGE

IPOP:是表函数,表示存储22个年龄组的初始值。

)1

5)T方程

T方程是表函数方程,表示对相应的纵坐标Y赋值。

6)C方程

C方程是常数方程,表示对常数变量赋值。

第3节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1 明确问题

明确的问题是:

系统的围:空间围,如省区域;

时间围,如1961年 --- 2050年;

时间间隔,DT=1年,等等。

解决途径: 计算机仿真实验。

数据资料: 人口总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 2 明确目标

人口总数变化趋势; 自然增长率控制目标; 出生率控制目标; 死亡率控制目标等。 3 绘制系统流图 1)因果关系环图

主要变量清单,即列出主要变量的清单,以利于因果关系环流图的绘制。如:

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系数,死亡系数。很容易绘制出下图:

2)SD 模型流图

在因果关系环图的基础上可得SD 模型流图如图 所示。

4 SD 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介绍知识和分析步骤,可得简单的省人口SD 模型如下: * POPULAYION SD MODEL OF ANHUI

L )(K J K J J K DR BR DT POP POP ????-*+=

R K L K POP BRF BR ??*= R )K L K POP DRF DR ??*= N 60000000=POP C 005.0=BRF C 003.0=DRF SPEC DT=1/

PRINT 1)POP ,2)BR ,3)DR , PLOT POP ,BR ,DR PLOT POP

说明:

1)人口数分22个年龄组,即:

1岁,2 — 4,5 — 9,10 — 14,。。。 。。。,95 — 99,100岁数以上计22个年组。 2)增加与迁移人口

在实际应用时要包括:增加人口和迁移人口。 5 模拟或仿真运行

1)进入SD 状态 ,即SD 专业软件状态,如:PD PLUS ,VENSIM 等。

2)输入程序 3)运行程序

(1)按初始设计参数,100年总人口的变化情况;

(2)调整人口出生系数和人口死亡系数,100年总人口的变化

(3)确定各个时期的人口目标,实验取得最佳的BRF,制定合理的人口生育政策。

6 解释分析模拟结果

1)对比分析按时间段纵向分析,按区域分布横向分析。

2)效果分析参数的灵敏度,政策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3)技术分析 SD的理论与方法技术,模型建立技术与技巧,SD 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

7 修正再模拟

1)模型结构适合性检验

(1)量纲量纲必须正确。

(2)极端条件极端条件下是否仍有意义。

(3)边界条件

2)模型行为适合性检验

(1)结构灵敏度

(2)参数灵敏度

(3)结合灵敏度

3)模型结构与真实系统一致性

4)模型行为与真实系统一致性

现将省人口SD 模型列于以下: * POPULATION SD MODEL OF ANHUI C NAGES=22

FOR AGE1=1,NAGES=AG1,AG2,AG3,AG4,AG5,AG6,AG7,AG8∧

AG9,AG10, AG12,AG13,AG14,AG15,AG16,AG17∧ AG18,AG19,AG20,AG21,AG22

FOR AGE2=2,NAGES A ),22(k K POP sum TPOP ??=

L ))1()1(()1()1(AG MOUT AG DR BR DT AG POP AG POP K J K J K J J K ?????--*+= L

))

2()2()12(()2()2(AGE DR AGE MOUT AGE MOUT DT AGE POP AGE POP K J K J K J J K ?????--∧

-*+=

N POP (AGE1)=IPOP (AGE1)

T IPOP(*)=867601,3881562,5772587,7431281,6740139,2488798∧ 4108669,3507741,2741800,2486142,2406997,2031682,1830957∧ 1342043,945653,513026,352871,166180,42022,7165 ∧ 881,121,29 !29 不详 R )5),(,7,1),((**=??K L K POP BRF SCLPRD BR !积函数,即16—20至49岁计7组。

T BRF=0.0457795,0.07161650,0.11789292,0.0452570 ∧

0.01577322, 0.00636126,0.00148608

R )1()1()1(AGE POP AGE DRF AGE DR K L K ??*=

T DRF=0.02216,0.004725,0.001,0.00066,0.00096 ∧

0.00156,0.00152,0.00173,0.00213,0.00307,0.00447∧ 0.00741,0.01154,0.01891,0.02899,0.04986,0.07005,∧ 0.0801,0.1751,0.8851,0.9660,0.9752 !22个年龄组的死

亡系数。

R )1(/)1()1(AGE MT AGE POP AGE MOUT K L K ??= !表示每组每年转出人数。

T MT=1,4,5,5,5,5,5,5,5,5,5,5,5,5,5,5,5,5∧ 5,5,5,1E+30 !1E+30表示最后一组转出为零。 SPEC DT=1/LENGTH=100/PRTPER=2/PLTPER=1/SAVPER=2 PRINT 1)TPOP ,2)POP ,3)BR ,4)DR PLOT TPOP ,BR ,DR PLOT POP

4节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习指导

4.1 Vensim 的基本操作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由SD 专业软件来支撑仿真运行的,例如SD 专

业软件Micro-Dynamo Ⅰ、Ⅱ,PD PLUS、Vensim等。但只有Vensim 在Windows下运行,而且是非常方便、实用的新版本SD专业软件。故仅介绍Vensim的基本操作。

4.1.1 安装与启动

(1)安装

将装有安装文件和Vensim系统文件一同COPY到硬盘,然后单击安装文件依据提示即可安装。

(2)启动

安装成功后,快捷方式Vensim图标显示在桌面上,双击该图标即进入Vensim窗口。如图8--2所示。

图8--2 Vensim主窗口

4.1.2 窗口组成

(1)主菜单

File 文件管理

New Modle 建立新模型

Open Modle 打开模型

Save 保存模型

Print 打印模型

Check 检查模型

View 观察:对模型的流图进行总体观察

Datasets数据集分析:

Simulate 运行模型

Reality Check 真实性检验

Time Bounds 时间控制设置

Graph 自定义作图:用于由用户选择作图。

Build 模型建立:实现由其它窗口转换到模型建立窗口Control 控制窗口:

Variable Selection 分析变量选择

Time Axis 时间轴设置

Scalling 纵坐标调整

Datasets 数据集选择

Custom Graph 自定义作图

Output 输出窗口:实现从其它跳转到输出窗口

(2)主窗口

主窗口由三个子窗口组成。

Building Window 模型建立窗口:用于建立模型

Control Window 控制窗口:用于调整和控制输出结

果,使输出曲线等更加完美Output Window 输出窗口:用于结构分析和数据集分析选择三个窗口可通过工具条:Building/Output/Control实现

切换。

4.1.3 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过程是先输入流图,然后输入模型的方程和参数。

(1)打开模型建立窗口

单击“File”菜单,弹出子菜单;

单击“New Modle”或“Open Modle”即可。

(2)输入流图

①绘制流图

根据分析的因果图绘制流图如图8--2所示。

②输入流图

采用系统的图示工具条,位于主菜单下的工具行,很容易输入流图。主要工具及使用方法,其功能从左向右依次为:

Poiny指针:

用于选中、移动和改变变量和图符。

选择方式有三种:

一是按下左键拖动一个虚线方框,松开后则方框所有变量和图符被选中,选中后可用鼠标拖动之;

二是直接单击变量或图符选中,然后可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另外若选中图符操作柄(一个小圆圈),可对图符进行放大缩小操作;

三是双击变量将其选为工作台变量。

Variable变量:

用于定义非状态变量,如辅助变量和常量。

BoxVariable方框变量:

用于创建状态变量。

注意,Vensim一般约定,状态变量第一个字母大写,常量和表格量字母全大写,其余变量字母全小写。但用户也可以有自己的约定。

Rates速率变量:

用于创建速率变量。它有四部分构成,两个箭头,一个开关,两朵表示源和漏的云和变量本身。可通过选择移动开关,移动和改变图符形状。速率变量一般至少有一端指向一个状态变量,在创建时可是其一端直接指到状态变量上。

Arrow箭头:

用于创建表示因果关系的前头,可以是直的或弯曲的。

注意:创建时,先选中箭头,在因变量上单击左键,然后松开,移动鼠标到空白处单击左键,松开后移动到果变量再单击左键。

Comment注释:

用于为流图增加注释,使容易看懂。注释方法相当丰富,可以是文字,图符等。

Shadow Variable再声明变量:

若一个变量已在一个子块中定义,在另一个子块中又需应用时,只要用其再声明一次即可。

③编辑流图

图示编辑工具条位于主窗口最下一行,计有16种工具,专用于对流图进行编辑,非常方便,光标移至某个工具上时会显示提示信息。

(3)输入方程和参数

输入方程的具体过程是:

①打开方程编辑对话框

打开该对话框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鼠标右击流图某一变量,弹出变量设置对话框,再单击“Equation”项即可打开方程编辑对话框如图8--3所示。

系统动力学模型部分集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弹簧阻尼系统动力学模型ams仿真

弹簧阻尼系统动力学模 型a m s仿真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震源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报告一、项目要求 1)独立完成1个应用Adams软件进行机械系统静力、运动、动力学分析问题,并完成一份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中要对所计算的问题和建模过程做简要分析,以图表形式分析计算结果。 2)上交分析报告和Adams的命令文件,命令文件要求清楚、简洁。 二、建立模型 1)启动admas,新建模型,设置工作环境。 对于这个模型,网格间距需要设置成更高的精度以满足要求。在ADAMS/View菜单栏中,选择设置(Setting)下拉菜单中的工作网格(WorkingGrid)命令。系统弹出设置工作网格对话框,将网格的尺寸(Size)中的X和Y分别设置成750mm和500mm,间距(Spacing)中的X和Y都设置成50mm。然后点击“OK”确定。如图2-1所表示。 图2-1设置工作网格对话框 2)在ADAMS/View零件库中选择矩形图标,参数选择为“onGround”,长度(Length)选择40cm高度Height为1.0cm,宽度Depth为30.0cm,建立系统的平台,如图2-2所示。以同样的方法,选择参数“NewPart”建立part-2、part-3、part-4,得到图形如2-3所示, 图2-2图2-3创建模型平台 3)施加弹簧拉力阻尼器,选择图标,根据需要输入弹簧的刚度系数K和粘滞阻尼系数C,选择弹簧作用的两个构件即可,施加后的结果如图2-4 图2-4创建弹簧阻尼器

4)添加约束,选择棱柱副图标,根据需要选择要添加约束的构件,添加约束后的模型如2-5所示。 图2-5添加约束 至此模型创建完成 三、模型仿真 1)、在无阻尼状态下,系统仅受重力作用自由振动,将最下层弹簧的刚度系数K设置为10,上层两个弹簧刚度系数均设置为3,小物块的支撑弹簧的刚度系数为4,阻尼均为0,进行仿真,点击图标,设置EndTime为5.0,StepSize为0.01,Steps为50,点击图标,开始仿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选择物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3-1、3-2、3-3所示,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 图3-1位移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图3-2速度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图3-3加速度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通过傅里叶变换,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为三阶系统,表现出三阶的固有频率,通过测量得到w1=2.72,w2=4.29,w3=6.15.。 2)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我们给系统施加一定频率的正弦激振力,使系统做受迫振动,观察系统的振动情况, (a)F1=50*sin(2*3.14*w1*time)时,物块振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3-4所示。 图3-4 F1作用下速度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1研究背景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发展受人类、社会、经济、政策、科技和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呈现高度非线性、多回路、复杂的动态特性。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人为干预,通过政策实施和技术支撑,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调控,使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与健康状态,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 禹城农业生态系统为县级尺度的生态系统。全市拥有耕地52927 hm2,全市总人口499755人,其中农业人口415913人。土地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业生产,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长期以种植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粮食单产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呈现农牧结合的良好态势,到2000年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分别占到65.0%和29.8%。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部分为棉花、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牛、猪、鸡为主。目前,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及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划,禹城市既是粮食生产优势产区,同时也是畜牧业生产的优势产区,种植业子系统和养殖业子系统是禹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两个最主要的子系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形式。养殖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主要表现为提供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充分利用种植业副产物,并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从而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减少工业辅助能的投入,能够提高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风险的能力,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优化并调控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组分结构比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系统的整体高效和良性循环的途径。 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1)建模思路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禹城市农牧结合生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动态模拟,并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 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 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勺支持,如:PD PLUS 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

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I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 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 )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国外系统动力学专家来华讲学,走出去就是派留学生,如:首批派出去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其藩教授等,另外,还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 2 )编译编写专著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 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任务j调研 * 问气定义 划定界限 建力方程* 政策分析与模空便用系统分析结构分析*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⑵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 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 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 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 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 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 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

vensim案例

第四章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由于上海地区的汽车市场只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其供应系统除了上海本地汽车生产企业之外,还有全国各地的汽车企业。随着加入WTO ,汽车产业逐步放开,将使我国的汽车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而价格也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另外世界汽车市场上潜在的生产能力极大,总体上已经形成生产过剩的卖方市场。因此上海地区的汽车市场主要是需求问题。研究上海市私车发展的主要问题也将是需求问题。本文建立上海地区私车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需求方面来研究上海市的私车发展。 §4.1 系统分析 §4.1.1 系统边界的确定 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系统行为是基于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假定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给系统行为产生本质的影响,也不受系统内部因素的控制。因此系统边界应规定哪一部分要划入模型,哪一部分不应划入模型,在边界内部凡涉及与所研究的动态问题有重要关系的概念模型与变量均应考虑进模型;反之,在界限外部的那些概念与变量应排除在模型之外。 图4-1 上海市私家车系统组成结构图 根据系统论原理,一个完整的城市居民私家车消费系统不仅包括汽车的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而且还包括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消费政策、公交等其他指系统,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图4-1)。只有建立一个适合于该系统的动态分析模型,才可能全面准确地研究系统中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它们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根据系统建模的目的,本文研究系统的界限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私车的需求量 私车的报废量 私车的市场保有量 私车的价格 私车的使用费用 私车的上牌费用 牌照限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上海市人口数量 上海市总户数 私车发展系统 城市公交系统 城市市政系统 汽车市场系统 人口经济系统

系统动力学与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与案例分析 一、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一)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某些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城市人口剧增、失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这些问题范围广泛,关系复杂,因素众多,具有如下三个特点:各问题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且往往存在矛盾的关系,例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等。 许多问题如投资效果、环境污染、信息传递等有较长的延迟,因此处理问题必须从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角度出发。许多问题中既存在如经济量那样的定量的东西,又存在如价值观念等偏于定性的东西。这就给问题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在技术上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得新的方法有了产生的可能。于是系统动力学便应运而生。 (二)J.W.Forrester等教授在系统动力学的主要成果: 1958年发表著名论文《工业动力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首次介绍工业动力学的概念与方法。 1961年出版《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一书,该书代表了系统动力学的早期成果。 1968年出版《系统原理》(Principles of Systems)一书,论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969年出版《城市动力学》(Urban Dynamics),研究波士顿市的各种问题。 1971年进一步把研究对象扩大到世界范围,出版《世界动力学》(World Dynamics)一书,提出了“世界模型II”。 1972年他的学生梅多斯教授等出版了《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一书,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世界模型III”。这个由罗马俱乐部主持的世界模型的研究报告已被翻译成34种语言,在世界上发行了600多万册。两个世界模型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1972年Forrester领导MIT小组,在政府与企业的资助下花费10年的时间完成国家模型的研究,该模型揭示了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长波的内在机制,成功解释了美国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和实际利率同时增长的经济问题。(经济长波通常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时间为5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 (三)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年代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四)国内系统动力学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动力学引入我国,其中杨通谊,王其藩,许庆瑞,陶在朴,胡玉奎等专家学者是先驱和积极倡导者。二十多年来,系统动力学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取得飞跃发展。我国成立国内系统动力学学会,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中国分会,主持了多次国际系统动力学大会和有关会议。 目前我国SD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企业管理、产业研究、科技管理、生态环保、海洋经济等应用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二、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该系统的结构,而正是这个结构成为系统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系统动力学模型

1.1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综述 海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层含义,即海洋经济的持续性、海洋生态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运用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海域承载力理论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我国的海洋产业入手,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从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海洋管理和海洋开发技术等方面总结我国海洋开发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国外学者对海洋资源的发展和研究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模型,认为技术在海洋资源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则以具体省份为例研究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对辽宁省所拥有的海洋资源进行概述后,分析了辽宁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开展海域资源价值折损评估,采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利用我国重要海洋产业数据,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并从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及管理等角度总结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学者从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研究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着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 1.2 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到20 世纪70 年代初系统动力学被用来解决很多领域的问题,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系统动力学到20 世纪70 年代初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们相信它是研究和处理诸如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相互连带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工具。基于市场均衡论和信用风险理论,完善运用于分析代际消费计划的系统动力学机制模型,并提出可替换选择。国内学者将系统动力学运用于研究资源与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与模拟就是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就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与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与系统的行为,它们就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就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与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与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与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与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与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就是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就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与代表,而不就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与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与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与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就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就是长期的,不就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就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与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就是一个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就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与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就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与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与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就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就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与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就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与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就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a.正向因果链A→+B:表示原因A的变化(增或减)引起结果B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变化(增或减)。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时6 “卅…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 ?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 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尖系。 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 结构和 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一定 条 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 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 方法从 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 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 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尖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 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 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 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其中也包含着大量 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 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 并 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衽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 ?建模原理与步骤 任务?调研] > 系统分析* 问气定义划 修改模型 呷气拟 模萨%估 政策分析与模空便用 定界限 建官方程*

-------------------------- 日寸磊5说----------- -- ------- -----------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 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尖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 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 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⑵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 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 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尖数 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 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 ?建模方法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人口预测

3.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人口预测 21世纪是人类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是人口膨胀,第二是就业困难,第三是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在于人口。因此,如何对未来的人口进行预测和控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领域。 本课题是在宋健人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城市,改良建立了双线性开放/动态人口模型。采用上述基于人口结构模型,预测上海2010—2050年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为了更准确地研究人口系统,我们将人口按0-4岁、5-9岁、10-14岁、…、95-99岁、100岁及以上分群,分为21个群,并假设女性的生育时间以不同的概率分布在15-49岁之间。然后以政策系数和生育时间的分布概率为政策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和政策试验。 3.2.1系统模拟的一些基本假设 ●人口分年龄数据 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1640万,而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1608万。因为后续计算都是采用上海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所以按上海统计年鉴的常住人口总数1608万对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 《上海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2005进行了同比例调整。通过《上海统计年鉴》、 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等文献的搜索,得2000年上海市分年龄段的男、女人数数据见表1。 ●妇女生育时间 根据人口生育的一般规律可知,对出生有贡献的只有15-49岁的女性人口。出生率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如果严格实行“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那么

任何一个女性在一生中只能生育一次。我们假设生育时间是在15-49岁之间均匀分布,于是有出生率=1/35≈2.9%。通过对统计资料和参考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得妇女生育时间到俄分布规律如表所示。 ●性别比 性别比是一个统计数据,是指新生婴儿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例。新出生的人口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在自然出生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概率都是50%。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新生婴儿中,男性与女性的平均性别比为105:100。 ●政策系数 政策系数是一个政策参数,表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严格程度。如果严格执行“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政策系数=1,随着执行程度的放松,其值增加。例如,如果实施“一对夫妇两个孩”的人口政策,政策系数=2。 ●男、女性出生速率 根据政策系数,有 男性出生速率=“女性15-49”*出生率*(性别比)/(100+性别比)*政策系数;女性出生速率=“女性15-49”*出生率*100/(100+性别比)*政策系数。 ●死亡率 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存在差异。0-10岁组是少年儿童阶段,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14岁组死亡率水平为最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上升。由于上海市2008年男性预期寿命为79.06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3.50岁,人均寿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接近许多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上升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故在未来若干年中死亡率减低的速度必然逐步减弱。以2000年男性、女性死亡率为基期我们假设截止2050年上海人均死亡率每十年分别较上一个十年下降10%。 表3 上海市分年龄死亡率对比分析 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0-4岁 2.88 0.939 1.1 0.98 5-9岁0.32 0.298 0.24 0.07 10-14岁0.33 0.375 0.21 0.2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博弈建模仿真及案例实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博弈建模仿真及案例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博弈建模仿真及案例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Game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nd Case Study 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开课时间:2015.3 总学时: 60(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44) 总学分: 二、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主要介绍了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在经济学博弈论的应用,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会科学计算机模型。简单介绍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博弈论方法,及其学科前沿的应用,重点介绍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针对目前动态博弈的建模仿真问题进行案例讨论。 三、教学目标 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员的数学建模思想与计算机仿真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员在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利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复杂的现象,从而为分析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提供决策支持。该门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公共安全甚至是社会信息经济等领域等的理论建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学习到以下几点: 1、了解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2、熟悉博弈论基本理论和经典案例,系统动力学的应用

3、了解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动态博弈建模仿真的技术实现路线 四、教学方法 课程的讲解从生活中的博弈论引入,以分析解决某个博弈案例为前提,在过程组织上,先介绍案例背景,再阐述分析方法与过程,最后完成博弈案例的建模和仿真的顺序进行,在介绍建模过程的同时穿插系统科学与复杂理论基本知识,简单的动手操作训练,加深理解和掌握。 五、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系统科学的视角下,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动态博弈演化过程,难点是针对具体应用的分析建模、技术实现路线。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 时Sr“卅…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任务)调研 * 问气定义划 定界限政策分析与模空便用系统分析*结构分析* 建官方程*修改模型

----------------------- 时磊5说--------- - ------ ---------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⑵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 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 +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