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对待牙痛---很多简易经方

中医怎么对待牙痛---很多简易经方
中医怎么对待牙痛---很多简易经方

中國人在對待牙痛的時候,常會說,上牙的牙痛是屬於胃,下牙的牙痛是屬於大腸,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這個說法是來自於《黃帝內經》的《靈樞經》。

《靈樞經.經脈第十》:

大腸手陽明之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是動,則病齒痛頸腫。

胃足陽明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

它說,手陽明大腸經有一條分支跑到人的下牙底下,足陽明胃經有從鼻子外側跑到上牙床裡面。所以在《黃帝內經》的思考框架裡面,中醫就會說:如果是上牙有問題的話,大概是胃經經過,下牙有問題是大腸經經過。這是在《黃帝內經》的框架裡面,但張仲景的醫學並不完全是在《黃帝內經》的框架裡面,所以,用細辛,比較是經方的思考,不是《內經》的思考。

《靈樞經.雜病第二十六》:

齒痛,不惡清飮,取足陽明。惡清飮,取手陽明。

在《內經》的另一個篇章裡,它又說,如果牙痛是不惡清飲,就是牙痛但蠻喜歡喝冷飲、不怕冰水,那就代表這個人的牙痛是足陽明胃經的病,可能是胃經有熱,需要用白虎湯之類的方子清胃熱。如果是不喜歡喝到冷飲料的牙痛,那表示牙痛的原因是來自於大腸經,那當然有些歷代注家就解釋說,如果是大腸經的病,那就比較不會口渴、想喝冷的,但如果是足陽明胃經的病,像是白虎湯證,人會有身體燥熱、出大汗、要喝很多冷水的感覺。甚至也有人會把前面這兩段加在一起,說上牙痛會比較愛喝冷水,下牙痛就會比較不愛喝冷水,這樣的論點也存在。

當然牙齒到底是屬於骨頭、屬於腎,這同樣是基本中的基本。所以牙齒的病,要算成是腎也對,只是在《黃帝內經》的範圍內,講到蛀牙會講到手、足陽明經,講到腎的話,會比較是牙齒枯槁那種,直接關係到牙齒的榮衰會比較講到腎,蛀牙比較不常講到腎。

《靈樞經.寒熱病第二十一》:

臂陽明,有入頄徧齒者,名曰大迎,下齒齲,取之臂,惡寒補之,不惡寒寫之。足太陽,有入頄徧齒者,名曰角孫,上齒齲,取之在鼻與頄前。方病之時,其脉盛,盛則寫之,虛則補之。

《黃帝內經》對於牙齒痛的治法,當然還是以針灸為主。但我們如果看上面這一段內經它說「臂陽明,有入頄徧齒者,名曰大迎」,這是說手陽明有從顴骨底下鑽進來,瀰漫在牙齒這一條有一個穴道叫做大迎,如果下牙痛的話,就要從手臂來扎針,但這個如果拿到我們現在的針灸學來看的話,已經不太知道它在說什麼了。因為我們現在針灸的穴道,大迎穴是一個在足陽明胃經上的穴道,不是在手陽明大腸經上面的穴道。所以《靈樞經》那個時代的大迎到底在哪裡,我們現在也不是那麼清楚,因為經絡畢竟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它到底怎麼繞,在不同的書裡也有不同的講法,所以到底要扎哪裡呢?扎大迎究竟有沒有效?其實多多少少還是有效,但是我們這堂課已經擺明了不在針灸上下功夫,而且大迎在的位置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扎,因為太不會了所以不敢下針、感覺不太踏實。至於「取之臂」,大腸經要在手上找對於牙痛會有效的穴道,其實有好幾個,但是一般來講中國人的「取之臂」是直接取合谷穴,它最好用,合谷如果扎得夠好,得氣得的夠,四總穴裡面我們說「面口合谷收」,牙痛的時候順利的話在合谷上做一番補瀉就不痛很多、甚至完全好的,都是有的,所以手陽明的話大概就取合谷了。那它接下來又說「足太陽,有入頄徧齒者,名曰角孫」,我們現在針灸穴道來講的話,角孫是屬於足少陽膽經的穴,那當然現在的針灸書會說角孫是手太陽跟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經三條經的交叉口,臨床上角孫是放血治療腮腺炎比較有效的一個穴道。

接下來我們看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漢.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手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嗽。

這個故事是在說,有一個人牙痛,然後淳于意去灸他的陽明脈。當然中國歷代大腸經上灸牙痛,有好幾個穴道是可以用的,還有胃經的足三里。不過我也沒有灸過,因為古時候說的灸好像比較野蠻,是要把皮膚燒一個洞的。牙痛跟皮膚燒一個洞的痛相比,已經有一痛了,我想我大概不會想再加上另一痛。「即為苦參湯」,用苦參湯漱口,就是用苦參這一味藥煮湯來漱口,雖然這也不太好受,因為苦參很苦,但用苦參湯漱口的確是有用的,所以如果有人願意吃苦不願忍痛的話,苦參湯漱口是可以用的一個方法。苦參這味藥,它是一個涼腎的藥,因為牙齒到底是屬於腎,到藥局裡面買幾片苦參煮藥水來漱口,漱著漱著就沒有那麼痛了,一天漱掉五、六碗,很快會消痛。在美國,因為牙醫師很難約,或許苦參湯是一個好用的救急方法。

但,苦參湯,因為是歷史記載中比較早提出的一個治牙痛的方,到後來也引發了一些問題。怎麼講呢?

因為苦參湯其實代表了中醫牙痛觀念的一個轉折,苦參它退火、清熱、消炎、止痛,治牙痛聽起來是沒有錯的,可是在宋朝的時候有一個沈括、沈夢溪,他寫過一本《夢溪筆談》,裡面就說他得過一個病,覺得腰痛的不得了,坐一坐要站起來都累的不得了,有一個軍官看到他腰痛成這樣就問他是不是用苦參在刷牙,連一個軍官看到他腰痛都能猜到他用苦參在刷牙,或許那個時候用苦參刷牙是很流行的,就好像現在的舒酸定一樣。後來這個軍官就解釋給他聽,說:苦參是一個寒涼的藥,每天拿它來刷牙,腎就越來越虛寒,所以會腰痛,然後沈括就換了一個刷牙的東西,腰痛就好了。因此,雖然苦參在一時之間可以清熱消炎,但拿它來刷牙還是不太好的,這是一點。

宋.沈括《夢溪筆談》:

余嘗苦腰重,久坐,則旅距十餘步然後能行。有一將佐見余日:「得無用苦參潔齒否?」余時以病齒,用苦參數年矣。日:「此病由也。苦參入齒,其氣傷腎,能使人腰重。」後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參揩齒,歲久亦病腰。自後悉不用苦參,腰疾皆愈。此皆方書舊不載者。世之摹字者,多為筆勢牽制,失其舊跡。須當橫摹之,泛然不問其點畫,惟舊跡產循,然後盡妙也。

到了元朝的朱丹溪、李東垣,就提出了另外一個治牙痛的原則,這個原則就開始跟細辛有相關性了,怎麼講呢?他們提出了一個理論,其他的方書也開始提出了一個理論,就是:牙痛這個病,用來漱口的這些藥,其實比較適合用一些辛散的熱藥,而不是用寒涼的藥,提出了治牙痛「宜辛散、忌涼遏」的思考: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牙齒之痛,因胃中濕熱上出於牙齦之間,適被風寒或飲冷所鬱,則濕熱不得外達,故作痛也。寒是標,故外用辛溫擦漱之藥;熱是本,故內服辛涼散熱之劑。牙痛用梧桐淚為末,少加麝香擦之。牙大痛,必用胡椒、蓽茇能散其中浮熱,間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辛涼荊芥、薄荷、細辛之類。若用清涼藥,便使痛不開。必須從治,如蓽茇、川芎、薄荷、荊芥、細辛、樟腦、青鹽之類。

這個思考可以說是張仲景醫學開始在中國產生了另外一種思考體系,這個思考體系在臨床上開始帶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思考比《黃帝內經》的思考好用。

這個思考是說:牙齒跟腎是相連的,如果腎臟有火的話,一個正常人健康的牙齒,就可以像煙囪一樣把這個火氣排放出來,也就是牙齒有點像腎專用的毛細孔,就像我們身體多餘的熱可以從汗孔出來──腎臟連著牙齒,牙齒像腎的煙囪一樣,腎臟的熱就可以從牙齒出來──我們人體如果受了風寒之邪、得了麻黃湯證,麻黃湯證如果把熱包在裡面就變成大青龍湯證,熱包在裡面悶燒。同樣地,他們開始把牙齒痛跟這個思考連在一起:牙齒痛很可能是因為牙齒受了風寒,把牙齒束住了,本來牙齒要排放的熱氣就排不出來了,然後悶在裡面以後牙根就燒爛掉了,所以他們是用一種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的角度在看待牙痛的。

而這個說法其實很有道理,因為我們聽說到的牙痛,往往冬天聽到的比夏天多,如果牙痛果真是發炎,那應該夏天痛的人比較多才對。

所以後來中醫就覺得:牙痛就好像麻黃湯證也可以發燒燒到三十九度半一樣,是悶住了所以在發燒,我們要幫助裡面的抵抗力能把這個寒邪之氣推散、讓牙齒發揮原本疏洩的機能,牙齒就不痛了。

當這樣的思考開始出現的時候,細辛就變成牙痛很重要的一味藥了。苦參是一個角度的思考:清熱、消炎;細辛是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牙齒屬於腎,腎的麻黃湯就是細辛,所以用細辛煮水漱口就可以把牙痛打通,以這樣的一個角度來面對它。

我想我們學經方派常會遇到這種看病的角度的選擇,就像我們講葛根湯的時候,醫案講義裡朱木通就說:其實婦女的乳房發炎,往往都是太陽陽明合病的葛根湯證、或是小柴胡湯證當主軸,是先得到感冒了、六經病了,經絡淤塞不通,然後才發炎。先把這個六經病醫好,剩下來的一點發炎、或是本來的發炎產生一些膿,再用藥排掉就好了──大概是這樣的思考。所以很多我們現在歸納於發熱、發炎的東西,可能都可以找到張仲景醫學六經辨證的觀點存在,所以後來就開始有比較多的人主張牙痛要「從治」,不是說它發炎我們就要消炎,而是順著這個熱勢把它洩掉,用從治的方法來治,就跟我們用桂枝湯、麻黃湯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桂枝湯、麻黃湯是站在我們的抵抗力這一邊把寒邪推出去,如果感冒發燒到三十九度所以要退燒,退燒針一打下去是不是就把抵抗力給殺掉了?那感冒就內陷了,對身體反而更不好。所以要走從治的路線,這在觀點上有它的正確性的。

既然要走從治的路線,單一味細辛漱口治牙痛就是常用的一種方法,當然還有一

些洩熱或有引經效果的藥,比如說中醫裡有一首不知道是誰寫的詩,說是華佗治牙痛的方:

不知著者,託名孫思邈註《華佗臨症神方.華佗治牙痛要訣》:

宜辛散,忌涼遏。

世傳華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盅,細辛白芷與防風。濃煎漱齒三更後,不怕牙痛風火蟲。」實則先生之醫術,雖本乎仙人,其用藥則由己。如宜辛散,忌涼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訣也。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湯藥,蓋湯藥可偽造,可以假托,且當視其病之重輕,人之虛實,時之寒燠,而增減之。故有病同藥同,而效與不效異。醫者于此,宜知所酌奪矣。(孫思邈注)

「一撮花椒水一盅」一碗水一把花椒,「細辛白芷與防風」白芷是足陽明胃經引經藥,又有止痛效果;防風是袪風藥,所以花椒、胡椒、細辛、白芷、防風這一類發散風邪的藥都是很常用的。

再來,我們來看看元朝《御藥院方》裡面的漱口沉香散。

元.許國禎《御藥院方》:

漱口沉香散

治牙槽熱毒之氣衝發,齒齗腫痛,或瘡,或差,或發,並宜服之。

香附子八兩沉香升麻各一兩華細辛半兩

上為細末,每用二錢,水一大盞同煎至三兩沸,去滓溫漱,冷吐,誤嚥不妨,不計時候,日用三四次。

《御藥院方》是元朝的時候收集的一些前代比較高檔的宮廷好方,我選這個方的理由是這個方的美味度最好,因為這一類的方子很多,只是有的是用細辛跟荊芥跟露蜂房,露蜂房是黃蜂窩。有的是用獨活四錢、細辛兩錢、荊芥碎四錢,我覺得獨活吃起來比較難吃,所以在這些效果差不多的藥性裡面,我覺得香附、沉香、升麻的味道都還不錯,所以就選了一個該有的藥都有了的方。升麻一方面可以算是升提足陽明胃經經氣、一方面也可以算是升清氣、降濁氣的化毒藥;沉香、升麻同用,再加上行氣的香附,這樣在古時候一般是煮水漱口的方子。苦參是一種方法;用細辛這一類的袪風行氣藥也是一種方法。

另外還有一個陳希夷刷牙藥,這是一個很好玩的方,這個方是在華山上一塊石碑上面的詩,用它來刷牙,不但能讓牙齒牢固,而且可以烏髭鬢──就是刷了之後鬍子、鬢髮都會黑回來──這個方子我選它,是因為它代表了那個時代刷牙方裡

面最大公約數的正確,就是中國人刷牙方裡最首席的幾味藥,這個方都有了。

陳希夷刷牙藥進華山,陳希夷先生牢牙烏髮鬢藥,原在碑記上有此方

牢牙齒,烏髭鬢。

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熟地黃,

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荷蒂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煉,研熬將來使最良,

擦齒牢牙髭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上件十味各二兩,除青鹽一味外,其餘藥味並剉碎,用一新瓦罐兒內盡盛其藥,又用瓦子蓋合,罐兒口子以麻索子繫定,上用鹽泥固濟,約厚半寸許。曬乾,穿一地坑子,方闊二尺,約深七寸,先放一新方磚,後安放藥罐子,以口向下坐,用木炭火一和燒令透,後青煙出,稍存其性。去火,放經宿,取藥出,煞研為細末。每用刷牙子蘸藥少許刷上下牙齒,次用溫水漱之,每日早晨、臨臥時用一次於內。旱蓮葉如馬齒花,如星宿。升麻形如雞骨,其色青綠。此二味藥本出京兆府,奴婢高邦才謹言:「牢牙烏髭鬢之藥,古今方論甚多,少有曾經驗者。奴婢在私家之日,實緣此藥常是與人修合使用,親經效驗略言如後:有祐德觀景碧虛先生,常用此藥,年至八十已上面若童子,髭鬢其黑,齒落重生,儀師顏亦識此人。明昌二年,有統軍司書表姓,大年紀五十歲已上,髭髮本生來黃色,因患牙疼,用此藥兩月,髭髮皆變黑色,更不脫落。貞祐二年,陜西安撫事老瓦,患牙疼數月,用此藥痊,可至今常用。曾經效驗者歷歷甚多,不敢盡言。」

我們在做這個藥的時候,因為中間生薑要經過一個烘乾的過程,所以直接擺乾薑也可以;豬牙皂角,一般藥局買就可以了;西國升麻、熟地黃,就買好一點的升麻跟熟地黃;木律是什麼呢?木律又叫做胡桐淚,這味藥我們現在台灣的藥局好像買不到,不過因為這個方子它有很多的兄弟姐妹方,裡面也有不用胡桐淚的,這個胡桐淚的作用是要讓藥性鑽到牙齦肉裡面去的,這個鑽到牙齦肉裡去的藥性,如果沒有胡桐淚的話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用附子,因為附子也是一個可以幫助藥性深入的東西,所以用附子把它打成粉也可以,不然的話,傅青主他們用的是骨碎補,同時用六味地黃湯引經,這個也是很能固牙齦肉的;槐角是槐樹的果實種子類的東西,散火毒的;細辛跟荷葉蒂的話,荷葉主要是要升清氣,那麼荷葉蒂,考究一點的話,因為它是撐住整片荷葉的東西,所以就特別有效,不考究一點的話就用整張荷葉也可以;青鹽就是從鹽礦裡挖出來的鹽,就算不入藥,把它打碎,回家煮菜用也是很美味的。

這些藥,它說除青鹽之外都剁碎──其實我們買藥的時候就可以請藥行把這些藥全一起打成粗粉,然後回家以後,把它裝在一個一人份用的小砂鍋裡,鍋蓋蓋起來以後用「楠香」調水,塗在鍋蓋的縫跟透氣的洞上把它封住(太通氣會焦得太厲害),然後把這一整個小砂鍋放到慢燉鍋裡,透過慢燉鍋慢慢加熱,夠熱以後就會聞到藥味,差不多兩小時以後就可以關火,這時候裡面的藥材大概差不多烤到乾燥、焦黃,如果烤二十四小時的話就炭化了,烤得乾乾的焦黃的藥渣,再送回藥行請他們打成細粉,回家就拿牙刷沾這個細粉刷牙。

這種刷牙黑髮的藥,最好能在牙齦留久一點,所以可以拿軟毛一點的牙刷慢慢刷,但因為裡面有一些藥像旱蓮、生地這些藥都是黑黑的,所以不會讓牙齒變白,潔牙效果普通,但補腎固牙的效果很好,至於烏鬢髮的效果,有是有,但不要太強求,像我沒什麼白頭髮但有些白鬍子,用這個方子刷著刷著一兩個星期下來,我觀察到白鬍子是有變少,但要刷到一頭白髮能烏黑,我是也不敢相信能有這種效果啦。因為很多藥要它很有效,要真的做得很好,比方說熟地黃,要它很有效就真的一點鐵器也不能碰,這個在現在已經不太可能了,但這個方子已經是堪稱好用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另外《衛生寶鑒》裡的遺山牢牙散這一類的方也很多,我選擇遺山牢牙散也是因為這個方同樣是一個「最大公約數的正確」,就是很多方裡對牙齒、牙床好的藥,這個方裡都有。

元.羅天益《衛生寶鑒》:

遺山牢牙散

王漢卿所傳方。云:折太守得之於李節使。折得此方,九十餘歲,牙齒都不曾疏豁,及無疼痛。漢卿今八十九歲,食肉能齒決之,知此方如神也。

茯苓石膏龍骨各一兩寒水石白芷各半兩細辛三錢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用一對

上七味為末,早辰用藥刷牙,晚亦如之。

這個方刷牙之後,可以讓牙齒很牢固,裡面固氣補腎的,有龍骨;石膏、寒水石、白芷這都是能退胃火的藥;石燕子是一種像化石又像蚌殼的東西,也是古時候固齒很有用的藥,這個方子有同學們試用了以後發現,從前那種稍微抿一抿嘴,牙齦就出血的人,刷了一個星期之後,很明顯地可以看到牙齦肉一天比一天不出血了,這個藥對於牙齦肉的調整是很強的。我自己的經驗是,因為我有抽菸,容易

把牙齒薰得很髒,好幾年前我朋友叫我要用一些藥房賣的刷牙粉刷牙,我用那些刷牙粉,雖然是刷到牙齒變白了,但牙齦肉也都壞掉了,稍微吸到一點冷空氣或吃到一點甜的,牙根就受不了。後來改用中藥的刷牙粉,牙齦才好回來。那時候用的一個方,雖然沒有這個這麼好,但因為這些方裡面的石膏跟寒水石都能把牙齒抹得很白,但同時又不傷牙齦跟牙齒(要打很細才不傷),又可以讓牙根變得牢固,所以是一個清潔跟固齒效果都相當好的一類方劑。

那,有些人他們的問題是牙齦肉退掉,其實牙齦肉退掉,多多少少是這個人的陽明火旺,所以陰虛。一般是用內科裡面用來滋胃陰的藥,以經方來說,滋陰而退熱、又作用在陽明區塊的,是竹葉石膏湯;以時方來說的話就是甘露飲。這些都是牙齦肉退下來常會用的方,至於多有效?對不起,不知道。為什麼說不知道?因為我覺得看台灣的病人的體質啊,會常讓人忍不住一頭跳進火神派的領域。因為台灣腎陽虛的人實在太多了,腎陽虛造成的水上不來、全身的枯槁,終極來講還是要補腎才會有效,不是退胃火就會有效,因為五臟會燒掉是因為腎水上不來,這一類的思考在講〈少陰篇〉的時候我們會涉入火神派的系統,那時候我們這些開藥的方法還是會有些要重新洗牌的部分。

牙齦開始退掉了,如果我們不用內服藥,要用外敷藥的話,其實路子也差不多,比方說我們有一味藥叫做補骨脂,補腎陽的,又一味藥叫麥門冬,滋胃陰的。每天用麥門冬煮水一直漱口,平常刷牙就用補骨脂刷牙,這樣搭配用,效果也是蠻好的。當然我們介紹的遺山牢牙散或是陳希夷刷牙藥,這些對牙齦肉退掉也都是很有幫助的,刷久了牙齦肉都會變好,咬東西覺得牙齒不會鬆動了,也不會吃幾顆酸梅就覺得牙齒被酸到了。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牙根露出來的話,我們中國比較代表性的方劑是柳枝湯:

宋.王懷隱、陳昭遇等《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四》:

柳枝湯

治齒根出露,搖動疼痛,宜含柳枝湯方:

柳枝一握,切地骨皮細辛防風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蔓荊子以上各一兩

(※一方另有青鹽半兩)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用一兩,以水一大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就於患處。

柳枝這個東西藥局也不一定有賣,但我想可能很多校園或是公園都會有柳樹,自己摘吧。用柳枝一把、地骨皮、細辛、防風這些藥打成粉,每次用一兩藥粉、水一碗、酒一碗,煮到剩一碗以後,趁熱漱口,含著久一點不要吐。這是比較代表性的方劑。

到後面傅青主、陳士鐸的醫派,就有另外一套辨症系統出現了,陳士鐸《辨證錄,牙齒痛門六則》就把牙痛分為六種,六種牙痛的六種方:

清.陳士鐸《辨證錄.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牙齒痛甚不可忍,涕淚俱出者,此乃臟腑之火旺,上行於牙齒而作痛也。治法不瀉其火則不能取效。然火實不同,有虛火,有實火,大約虛火動於臟,實火起於腑。而實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虛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腎火。同一齒痛,何以別之?不知各經在齒牙之間,各有部位也。兩門牙上下四齒,同屬心包也,門牙旁上下四齒,屬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腎也。大牙亦屬腎,腎經有三牙齒,多者貴。治病不論多寡,總以前數分治之多驗。火既有如許之多,而治火之法,宜分經以治之矣。雖然,吾實有統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

玄參一兩生地一兩水煎服。

無論諸火,服之均效。察其為心包之火,加黃連五分;察其為肝經之火,加炒梔子二錢;察其為胃經之火,加石膏五錢;察其為脾經之火,加知母一錢;察其為肺經之火,加黃芩一錢;察其為腎經之火,加熟地一兩。飲一劑而火輕,再劑而火散,四劑而平復如故矣。

夫火既有虛實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餘,無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陰,則陰陽之火,無不相戢矣。況玄參尤能瀉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無根之焰,二味又瀉中有補,故虛實咸宜,實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況又能辨各經之火,而加入各經之藥,有不取效如神乎?或曰︰「火生於風,牙齒之疼,未有不兼風者,治火而不治風,恐非妙法。」不知火旺則生風,未聞風大而生火,人身苟感風邪,則身必發熱,斷無風止人牙而獨痛之理。況火病而用風藥,反增其火熱之勢,是止痛而愈添其痛矣。或疑:「膀胱有火,肝(膽?)經有火,心經有火,大小腸、三焦俱有火,何俱遺之而不言?」不知臟病則腑亦病,腑病則臟亦病,

治臟不必治腑,瀉腑不必又瀉臟,況膀胱、心與三焦、大小腸俱不入於齒牙,故略而不談也。

首先,是牙痛痛到涕淚俱出的時候,通常牙根都腫起來了,這樣的牙痛呢,就用一個叫做治牙仙丹的方,這個方只有兩味藥,玄參跟生地,都是很涼潤又滋陰的藥,生地今天用乾地黃也就可以了,用到真的生地恐怕還太涼。傅青主這一派提出的論點還蠻特別的,當然也有其他的牙科醫生也有提出一樣的論點,就是牙齒的上火有實火也有虛火,一般來說「臟」有火都是虛火,「腑」有火都是實火,因為臟是因為沒有辦法收攝能量聚成精,所以火才散出來,因此稱它為虛火。他們提到上下各兩顆門牙是屬於心包火,再旁邊一顆是肝、再旁邊一顆是胃、再旁邊一顆是脾、再旁邊一顆是肺、再到最後面就是腎,所以要分經退火,那玄參、生地是涼腎火的藥,如果要退心包火就加黃蓮、要退肝火加炒梔子、退胃火加石膏、退脾火加知母、退肺火加黃芩、退腎火加熟地攝陽,這樣加味,就可以把牙痛退掉。這個方子其實還算好用,但因為是寒涼藥為主的方,所以喝了之後人會有比較累的這個問題,喝下去馬上牙痛就好很多,但不是真的全好,因為再過一天就發現牙痛的地方長了一個小膿包,把這個膿包弄破擠乾淨之後才真的正式好──就是它已經讓發炎停止了,但已經發炎燒壞燒死的組織還是會變成膿,要清乾淨才算真的全好──不過因為這個方還是一些陰寒的滋陰藥,所以吃起來還是要看脾胃強不強,不然還是可能多少會有一些拉肚子的感覺的。

清.陳士鐸《辨證錄.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多食肥甘,齒牙破損而作痛,如行來行去者,乃蟲痛也。夫齒乃骨之餘,其中最堅,何能藏蟲乎?不知過食肥甘,則熱氣在胃,胃火日衝於口齒之間,而濕氣乘之,濕熱相搏而不散,乃蟲生於牙矣。初則止生一二蟲,久則蕃衍而多,於是蝕損其齒,遂致墮落。一齒既朽,又蝕餘齒,往往有終身之苦者。此等之痛,必須外治,若用內治之藥,未必殺蟲,而臟腑先受傷矣。方用五靈至聖散︰

五靈脂三錢,研絕細末白薇三錢細辛五分骨碎補五分各研為細末。先用滾水含漱齒至淨,然後用前藥末五分,滾水調如稀糊,含漱齒半日,至氣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蟲亦死矣,斷不再發。

蓋齒痛原因蟲也,五靈脂、白薇最殺蟲於無形,加入細辛以散火,骨碎補以透骨,引五靈脂、白薇直進於骨內,則蟲無可藏,盡行剿殺,蟲死而痛自止也。

第二種牙痛就確實是蛀牙蛀穿的的牙痛,其實我們牙痛不一定每次都是蛀牙蛀爛進去的,但若確實是蛀爛進去的,就用這個五靈脂、白薇、細辛、骨碎補這些藥去漱口,把這個蛀爛的洞慢慢調補回來,這種蛀牙蛀到爛穿進去的牙痛的特徵就是「如行來行去」那種一陣一陣抽痛的牙痛,用這個方。

清.陳士鐸《辨證錄.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牙痛日久,上下牙床盡腐爛者,至飲食不能用,日夜呼號,此乃胃火獨盛,有升無降之故也。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於齒牙,而齒牙非藏火之地,於是焚燒於兩頰,而牙床紅腫,久則腐爛矣。似乎亦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以治之,然而其火蘊結,可用前方,以消弭於無形,今既已潰破腐爛,則前方又不可用,以其有形難於補救也。方用竹葉石膏湯加減︰

石膏五錢知母二錢半夏二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二百片葛根三錢青蒿五錢水煎服。連服四劑,而火退腫消矣。然後再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

石膏湯以瀉胃火,用之足矣,何加入葛根、青蒿也?不知石膏但能降而不能升,增入二味,則能引石膏至於齒牙以逐其火。而葛根、青蒿尤能退胃中之陰火,所以同用之以出奇,陰陽之火盡散,齒牙之痛頓除,何腐爛之不漸消哉?

第三種牙痛是有人牙痛久了,上下牙床都腐爛了,變成沒辦法吃飯、日夜呼號,這種主要病在「牙齦」的牙痛,就是胃火太盛了,要治陽明火,可以用仲景方的竹葉石膏湯,再加上一些其他清熱散火的藥,竹葉石膏湯本來就是白虎湯再加上來的一個湯劑,我們可以知道這是要退陽明熱為主,所以牙齦腐爛的狀況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思路去開藥。

清.陳士鐸《辨證錄.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牙齒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臥者,此腎火上衝之故也。然腎火乃虛火,非實火也,若作火盛治之,多不能勝,即作虛火治之,亦時而效時而不效。蓋火盛當作火衰,有餘當認作不足,乃下虛寒,而上現假熱也。人身腎中不寒,則龍雷之火下安於腎宮,惟其下寒之甚,而水又無多,於是上衝於咽喉,而齒牙受之。正如龍雷之火,至冬則地下溫暖而龍雷皆蟄,春氣發動,則地底寒冷而不可蟄,乃隨陽氣上升矣。至於夜分,尤腎水主事,水不能養火,而火自游行於外,仍至

齒而作祟。譬如家寒難以棲處,必居子舍而作威,而子又貧乏,自然觸動其怒氣矣。治法急大補其腎中之水,而益以補火之味,引火歸源,則火有水以養之,自然快樂,而不至於上越矣。方用八味地黃湯加骨碎補治之,一劑而痛止,再劑而痛不發也。

蓋六味地黃湯補其腎水,桂、附引火以歸於命門,但補水引火之藥,不先入齒中,則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補以透入齒骨之中,而後直達於命門之內,此拔本塞源之妙法耳。

第四種牙痛是「到了晚上特別痛」的,這代表什麼意義呢?這表示腎臟不能收納陽氣,所以腎火浮越上來了,這樣的牙痛就要用傅青主醫派非常有名的「引火歸源法」,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大鍋的八味地黃湯放涼了喝,八味地黃湯裡的六味藥:熟地黃跟澤瀉可以把藥引入腎經;山藥跟茯苓可以把藥引入脾經;山茱萸跟牡丹皮可以把藥引入肝經──當然這是一種比較粗糙的講法──但基本上一般喝腎氣湯的時候,如果是比較敏感的人,就會感覺到大腿內側的三陰經會有一種有東西鑽下去的感覺。這六味之外加上桂、附,就可以把桂、附的能量拉到三陰經裡去保存起來,當然,藥量地黃獨大,還是以補腎經為主。因為中醫相信「同氣相求」的原理,所以在把肉桂、附子的藥性拉進三陰經的這個過程,身體裡面如果有一些火是從內臟浮出來的,那這些火就會順便跟著肉桂、附子的熱性,一起被引回去,這是一種收攝浮越之火的方法。那麼傅青主這個方,就多加了一味骨碎補,讓骨碎補把藥氣拉過去經過牙齒,所以本來是全身的浮游之火都要收進去的,把這個藥性拉得經過牙齒以後,這個引火歸源的藥性就會把牙齒的火給收掉了,當然需要引火歸源的人,是有一些身體特徵的,晚上特別嚴重是一個特徵,另一個特徵就是會覺得上半身很熱,但膝蓋冷冷冰冰的。

清.陳士鐸《辨證錄.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上下齒牙疼痛難忍,閉口少輕,開口更重,人以為陽明之胃火也,誰知是風閉於陽明、太陽二經之間乎。此病得之飲酒之後,開口向風而臥,風入於齒牙之中,留而不出,初小疼而後大痛也。論理去其風宜愈,而風藥必耗人元氣,因虛以入風,又耗其氣,則氣愈虛,風邪即欺正氣之怯而不肯出,疼終難止也。古人有用灸法甚神:灸其肩尖微近骨後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即瘥。但灸後,項必大痛,良久乃定,而齒疼永不發也。然而人往往有畏灸者,可用散風定痛湯治之:

白芷三分石膏二錢升麻三分胡桐淚一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乾葛一錢天花粉二錢細辛一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即愈,不必三劑也。

此方補藥重於風藥,正以風得補而易散也。

六人有上下齒痛甚,口吸涼風則暫止,閉口則復作,人以為陽明之火盛也,誰知是濕熱壅於上下之齒而不散乎。夫濕在下易散,而濕在上難祛,蓋治濕不外利小便也。水濕下行其勢順,水濕上散其勢逆,且濕從下受易於行,濕從上感難於散,故濕熱感於齒牙之間,散之尤難。以飲食之水,皆從口入,必經齒牙,不已濕而重濕乎。濕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經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須上祛其濕熱,又不可單利小便,當佐之以風藥,則濕得風而燥,熱得風而涼,濕熱一解,而齒痛自愈矣。方用上下兩疏湯︰

茯苓五錢白朮三錢澤瀉二錢薏仁五錢防風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荊芥二錢胡桐淚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四劑而濕熱盡解,而風亦盡散也。

蓋茯苓、白朮、澤瀉、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藥,又得防風、白芷、升麻、荊芥風藥以祛風。夫風能散濕,兼能散火,風火既散,則濕邪無黨,安能獨留於牙齒之間耶?仍恐邪難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淚引入齒縫之中,使濕無些須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況甘草緩以和之,自不至相雜而相犯也。

第五種跟第六種牙痛很好玩:

前一種牙痛是一開口吹風就覺得痛得受不了,但一閉起嘴巴就覺得好一點,這是什麼?這是「牙齒的桂枝湯、麻黃湯症」證不對?這是牙齒受風邪、被束住了所以發熱,所以要用發這個牙齒風邪的藥來開通它,用升麻、白芷再加一些細辛跟補藥。他說這個症,也可以來灸肩膀後面的穴道,這一類穴道,一般來講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肩髃穴或是列缺穴,但我也沒灸過,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因為牙齒也會惡風惡寒,所以就用這樣的藥來散它的風寒。

第六種牙痛呢,就是上下牙都痛,開口吹涼風就不痛,閉起嘴巴就很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牙齒會怕悶、想要透氣,這表示牙齒不是受風寒所傷,是被悶住了,什麼會悶住牙齒呢?是濕氣,這表示身體的濕氣太重,牙齒被悶得受不了想要出

來透氣,所以這樣的話,就要用去濕清熱的方法來治牙痛。

這樣看張仲景的辨證跟傅青主派的辨證,就會讓人有種,張仲景的辨證是那種正大光明、好像房子的大棟樑的辨證;傅青主派的辨證就好像是房子裡細部裝潢的感覺。對我們這些學仲景辨證的人而言,看傅青主派的辨證,會覺得他鬼神莫測、不知道怎麼想出來這些奇奇怪怪的辨證點的,覺得很好玩。

講完了蛀牙的方,那麼如果是老了掉牙怎麼辦?我們不像鯊魚、鱷魚牙齒可以不斷再生,但我們可以用牙齒能不斷再生的動物藥,來幫助牙齒再長回來:

清.陳士鐸《石室秘錄》:

長齒法︰

方用雄鼠脊骨全副,餘骨不用,尾亦不用,頭亦不用,骨碎補三錢,炒為末,麝香一分,熟地身懷之令乾,為末,三錢,但熟地必須自製,切不可經鐵器,一犯則前藥俱不效矣,生地亦須看一做過,經鐵針穿孔者即不效,細辛三分,榆樹皮三分,總之,群藥俱不可經鐵器,當歸一錢,青鹽二錢,杜仲一錢足矣,各為絕細末。鼠骨去肉不用,新瓦上焙乾為末,不可燒焦,乘其生氣也,用一瓷瓶盛之。每日五更時,不可出聲,將此藥輕擦在無牙之處。三十六擦,藥任其自然咽下,不可用水漱口,一月如是。日間午間擦之更佳,亦如前數。

固齒方︰

用雄鼠脊骨一副,當歸一錢,熟地三錢,細辛一錢,榆樹皮三錢,骨碎補三錢,青鹽一錢,杜仲二錢,各為末。裹在綿紙成條,咬在牙床上,以味盡為度。一條永不齒落矣。然亦不可經鐵器,經則不效。此藥可救數百人。大約一人須用三條。

拿老鼠的骨頭入藥做成牙粉,然後塞在掉牙齒的地方,這樣牙齒就能再長回來。台灣鄉下也有人報導說拿曬乾的螞蟻來吃,吃一吃掉了的牙齒也再長回來,我想,有興趣的話或許可以試試看吃螞蟻,因為老鼠的骨頭好像還更麻煩一點。雖然這個方不是傅青主派獨有的,其他的醫書裡也有,但傅青主派非常強調「地黃這個藥絕對不能碰到鐵器」。但我們在台灣買到的地黃,都是在大陸就用鐵刀切開了,怎麼還能不碰鐵?或許要從自己種地黃開始,然後用陶瓷刀切它,然後自己再來制,蒸也得用竹蒸籠。所以老鼠骨頭或許還簡單,其他藥都不能碰鐵器,倒是麻煩。

治疗胃火牙痛最有效偏方

治疗胃火牙痛最有效偏方 治疗胃火牙痛最有效偏方有哪些呢?胃火牙痛,病证名。指由于阳明痰火内蕴上攻牙齿而痛,伴龈肿口臭、便秘脉滑。下面为你介绍治疗胃火牙痛最有效偏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治疗胃火牙痛最有效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胃火牙痛最有效偏方1、活血治藓方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去腐。主治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等口腔斑纹病变。 处方组成:丹参、川芎、鸡血藤、郁金、赤芍、桃仁,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口服。2个月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口腔扁平苔藓。方中丹参、赤芍、鸡血藤养血活血;桃仁破瘀散结;郁金行气理血;川芎调和气血。诸药并用,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用本方后,患者微血管内血流加快,流态趋于正常,并有炎症细胞渗出减少、基础细胞再生等组织学改变,说明本方对消除炎症、促进糜烂愈合和白色斑纹消失确有效果。 2、九味消藓饮 功能主治:健脾祛湿,养阴清热,补肾。主治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生地:党参、石斛、山萸肉、玄参、生薏米、茯苓、苦参、黄芩,水煎服。湿重者加车前子、知母;热盛者加黄柏。

久病必虚,常伤脾胃肾气。脾虚湿困,肾虚气化不利,因而水湿内停,泛于肌表,现为白纹,湿重则溃疡糜烂,反复发作而又不易收口。本方用生薏米补脾胃之气,山萸肉补肾气,党参补元气,使先天后天之气均得补益;又用茯苓健脾利湿,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有较强的祛湿功效;为防燥之太过,配以生地、玄参养阴之品,使气有所补,湿有所除,阴阳调和,则病情得以缓解。 本方所用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有调节免疫、增强消化和广谱抑菌作用,因此对促进溃疡糜烂的治愈有显着效果。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配合以局部用药,则效果更佳。 3、双地苔藓饮 功能主治:功能滋阴养血,疏风润燥。主治单纯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生地、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麦冬、白藓皮、黄芩、香附、怀牛膝、旱莲草,水煎服。 方以生地、熟地为君,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麦冬为臣,重滋阴养血,祛风燥,补血虚;白藓皮、香附、旱莲草力佐,补肾阴,强筋骨,行气血;并用怀牛膝为使,引火归元,引血下行,引药入经。君臣佐使配伍精当,不仅能改善口腔扁平苔藓局部症状,且可调节阴阳,增强脏腑功能,起到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的效果。 4、乌蛇祛风汤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活血化瘀。主治萎缩型口腔扁平苔藓。 处方组成:乌蛇、荆芥、防风、蝉衣、黄连、黄芩、银花、连翘、赤芍、丹参、丹皮、茜草、甘草,水煎服。血瘀症状明显者加桃仁、

专业中医辨证治牙痛

专业中医辨证治牙痛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专业中医治牙痛 中医确有真传 1.《黄帝内经》提出人有四类:“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真人者,指罗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以其道生。” 有“真人”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真传。现代科学不能完全理解“真人”的境界,但经现代科学恰好证明中医的真学问在“宇宙全息性”。西药看牙痛不分上、下、左、右,一律抗菌消炎止痛麻醉,补充维生素,切断神经线;而中药是上、下、左、右分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施治――近乎“量体裁衣”式的诊疗正是中医高治愈率的“精髓”所在。 2.现代科学“全息论”无非是在证明“一物一太极、一物一五行”的正确性,正如《长沙方歌括白话解》所言:现在有些人不相信《神农本经》而单单相信今世名家之言,是很奇怪的。我们思想中不能有封建迷信,同样也不能有现代迷信!我认为中医药临床走下坡路的原因就在于没得“真传”和不温习经典,不从《黄帝内经》、《伏羲周易》、《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要智慧,融合现代新知所致!再比如:现代“脑地形图”可以证明病人有“脑供血不足”。但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颈椎病,都可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想有真效果,还得靠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辨证施治。中医真传从实践中走来,经得起临床验证。如果你想成为明中医,还是离不开“黄帝”、“周易”、“神农”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修养学问的,她会给你带去“甘露”般的营养。 根据“一物一太极,一物一五行”原理:上为阳下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肝火旺于 肝火加:柴胡15克栀子15克 大肠火加:枳壳15克大黄12克 肺火加:桔梗15克黄芩18克 胃火加:白芷15克川芎18克 脾火加:白芍18克白术18克 每日一剂。水煎3次,每煎得药液300ML,饭后服。忌:酸准辛辣、燥热食物。注意:高血压者先治高血压症,再论牙痛。 上门牙疼是心火

牙痛中医辨证

牙痛中医辨证 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2、医学论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亦口臭。”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 《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

牙痛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补肾益阴。 【方名】阴虚牙痛方。 【组成】生地24-30克,熟地24-30克,元参15克,骨碎补9克,二花1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卢学理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阳明热炽,胃火循经上炎;或年老阴液不足,虚热上浮。 【治法】清胃泻火,通腑润肠。 【方名】白玉汤。 【组成】生地15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石膏(先煎)30克,元参18克,花粉15克,牛膝10克,大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中医方剂(三) 【辨证】肝胆火旺。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疏风。 【方名】齿灵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0克,青皮6克,石膏12克,荆芥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山西中医》。 中医方剂(四) 【辨证】胃腑蕴热,循经上蒸。 【治法】清泻胃火,疏风解毒。 【方名】清胃解毒汤。 【组成】生石膏15-30克,知母12克,谷精草12克,银花12克,蝉衣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2.甜瓜(香瓜)皮6克,水煎,冷后含漱,治风火牙痛。 3.露蜂房20克,煎浓汁含漱,每日数次。治风火牙痛。 4.五倍子15克,煎浓汁舍漱,每日数次,治风火牙痛。 5.白矾3克,水煎后取药液漱口,用于齿问出血疼痛。 牙痛治疗中药方: ▲灵仙饮 细辛3克(后下),白芷10克,威灵仙10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 日1剂。 ▲功劳液 十大功劳叶9克。水煎,顿服,每日1剂,痛甚者服2剂。 ▲糖莲饮 青莲子芯2-3克,冰糖10克。水煎,时时饮用。本方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适用于龋齿疼痛、风炎牙痛。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牙痛,可用本方配入生地、石膏、细辛、白芷等,水煎服。 ▲扁蓄饮 扁蓄50-100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绿豆甘草饮 绿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至豆熟,去甘草,分2次食豆饮汤。 ▲花椒方 花椒1粒,放在牙痛处,咬紧,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龋齿)。 ▲大蒜方 独头蒜2-3个,去皮放火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蒜凉后再更换,可连续多次。 ▲六神丸方 六神丸3-5粒,研碎,涂于患处,约5分钟后牙痛即减,1小时后可得缓解 骨碎辛麻汤

26种偏方调治牙痛

26种偏方调治牙痛 偏方一、升麻薄荷饮 配方:升麻10克,薄荷6克 制法:将升麻加水煎取药汁,将成时加入薄荷稍煎 功效:清热、止痛,适用于风火牙痛。 用法:代茶频饮。 偏方二、香蕉皮炖冰糖 配方:香蕉皮2个,冰糖30克 制法:将香蕉皮洗净,与冰糖一起放入锅内,隔水炖烂。功效:清热养阴,适用于风火牙痛。 用法:口服,每日3次。 偏方三、丝瓜姜汤 配方:鲜丝瓜300克,鲜姜60克。 制法:将鲜丝瓜洗净切段,鲜姜洗净切片。二味加水煎1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风火牙痛。 用法:每日饮汤2次。 偏方四、西瓜脆衣冰片

配方:西瓜脆衣10克,冰片适量。 制法:削去西瓜皮一层翠衣,洗净后,经晾晒待其完全干燥后研成细末,放入瓶中,然后与冰片一起拌匀。 功效:清热止痛 用法:用卫生棉球蘸适量的西瓜翠衣粉末擦拭患处,每天擦5~6次。 偏方五、绿豆鸡蛋糖水 配方:绿豆10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 制法:将绿豆捣碎,用水洗净,放锅里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烂熟,把鸡蛋打入绿豆汤里,加汤搅匀即可。 功效:适用于风火牙痛、口腔红肿热痛的风热牙痛者。 用法:稍凉后一次服完,连服2~3天。 偏方六、垂杨柳根炖瘦肉 配方:垂杨柳根30克,猪瘦肉150克,植物油、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垂杨柳根洗净切条,猪肉切小块,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炖至猪肉熟烂,加油、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祛风清热,主治风火牙痛。 用法:拣去杨柳根,饮汤食肉。

偏方七、桃柳皮漱口方 配方:桃柳皮、柳树皮各4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桃树皮、柳树皮洗净,放入砂锅内,倒入适量白酒,以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止痛,祛风散肿,主治风火牙痛和牙周发炎。 用法:趁热将酒液含在口中,待酒液凉后吐出,日淑数次。 偏方八、炒马齿苋 配方:鲜马齿苋250克,调味料适量。 制法:将马齿苋洗净,切段,用常法清炒。 功效:解毒消痛,主治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 用法:佐餐食用。 偏方九、西瓜皮饮 配方:西瓜嫩皮适量。 制法:将西瓜嫩皮洗净,切块,加水煎汤。 功效:清热生津,主治胃火内炽引起的牙痛。 用法:饮汤,每日1~3次。 偏方十、菊花甘草茶 配方:白菊花15克,甘草5克,绿茶0.5克 制法:将甘草加水煎沸10分钟后,趁沸加白菊花、绿茶拌

中药治牙痛的验方

中药治牙痛的验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药治牙痛的验方 一、通用药七味(无论哪颗牙痛,都得用它们): 防风、丹皮、生地、荆芥各一钱, 生甘草:钱半 生石膏:八分 青皮:七分。 二、特需药二味(注意分清痛牙位置): ①上颚前四牙痛(心火),需加黄莲八分、麦冬一钱二分; ②下颚前四牙痛(肠火),需加黄柏八分、知母八分; ③上颚两边牙痛(胃火),需加白芷八分、川芎八分;(指上边虎牙痛) ④下颚两边牙痛(脾火),需加白术八分、白菊八分;(指下边虎牙痛) ⑤上颚左边牙痛(胆火),需加羌活一钱、龙胆草八分; ⑥下颚左边牙痛(肝火),需加柴胡一钱、黑栀子一钱; ⑦上颚右边牙痛(肾火),需加大黄三钱、枳壳一钱; ⑧下颚右边牙痛(肺火),需加黄芩一钱、桔梗一钱。 三、煎制与用法: 以上两服药分开煎,每服煎两次,最好用搪瓷锅,砂锅容易炸。第一次水不宜太多,刚漫过药即可,烧开后3至5分钟,可将汤滤到较大的容器里备用;并立即再煎(加冷水),水可稍多一点,烧开后10至15分钟,把汤滤在滤器里,与第一煎的掺和在一起。两服药都煎好之后放在一起喝,一天分两次服用(中间相隔8至10小时)。 一般喝两天,如疼痛未见缓解,可延长天数。

四、注意:孕妇忌服用丹皮、川芎、大黄。 黑龙江省勃利县高中鲁克都 154500 牙齿痛〔风热牙痛主方〕 石膏.(三五钱.年壮火盛者生用五七钱.)荆芥.防风.丹皮.(各一钱)生地.(二钱)青皮.(六分虚弱者勿用)生甘草.(五分)如上正四门牙痛属心火.加黄连.(炒八分)麦冬.(一钱半)下正四门牙痛属肾火.加知母.(盐水炒)黄柏.(炒各一钱)上两边虎牙痛属胃火.加白芷.(八分)川芎.(一钱)下两边虎牙痛属脾火.加白术.(八分)白芍.(一钱二分)上左边尽牙痛属胆火.加羌活.胆草.(各八分)下左边尽牙痛属肝火.加柴胡.(八分)黑山栀.(一钱)上右边尽牙痛属大肠火.加大黄.(酒炒)枳壳.(各一钱)下右边尽牙痛属肺火.加黄芩.(酒炒)桔梗.(各一钱)按经加药.再加灯心廿根.水煎.食远温服三剂即愈.忌油腻、煎炒、鸭蛋、糟、醋、等物.清·何英辑 > 卷三 牙齿痛 〔总论〕大凡齿牙疼.属手足阳明胃经之风热上侵.虚火上炎而发者.有热.有风.有寒.有虫.有湿热.皆能作痛.清火除热诛虫之法.备列于下. 〔风热牙痛主方〕石膏.(三五钱.年壮火盛者生用五七钱.)..丹皮.(各一钱)生地.(二钱).(六分虚弱者勿用)生.(五分)如上正四门牙痛属心火.加.(炒八分).(一钱半)下正四门牙痛属肾火.加.(盐水炒).(炒各一钱)上两边虎牙痛属胃火.加.(八分)川芎.(一钱)下两边虎牙痛属脾火.加.(八分).(一钱二分)上左边尽牙痛属胆火.加羌活.胆草.(各八分)下左边尽牙痛属肝火.加.(八分)黑山栀.(一钱)上右边尽牙痛属大肠

最全的牙疼治疗处方

最全的牙疼治疗处方【收藏备用】

方二:皮蛋腐竹咸瘦肉粥 皮蛋2个,水发腐竹60克,咸瘦猪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龋齿疼痛者食用。 方三:蚝豉皮蛋盐渍瘦猪肉粥 蚝豉100克,皮蛋2个,盐渍瘦猪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吃。适宜阴虚牙齿肿痛、咽喉声嘶者食用。 方四:牛膝生地黑豆粥 牛膝12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黑豆60克,粳米100克。将各物分别用水洗净,地黄切碎,加适量清水煮成粥,去牛膝、地黄的药渣,用少许盐调味随意食用。适宜体虚正气弱的老年患者食用。 方五:贻贝苁蓉黑豆汤 贻贝(淡菜,为海产品)、肉苁蓉各30克,黑豆150克。洗去贻贝砂泥,黑豆洗净,肉苁蓉切片,共放锅里加清水适量熬煮1小时以上,然后去取汁,1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数天,牙痛痊愈为止。贻贝入肾经,滋阴降火;黑豆补肾,除胸中热痹,散五脏积热。适宜龋齿牙痛及虚火上炎的牙龈肿痛者食用。 方六:狗肝菜豆腐汤 狗肝菜(草药)250克,豆腐250克,二味用水洗净,加适量水煮熟,去狗肝菜,加调味料,饮汤吃豆腐。适宜肝火风热龋齿红肿热痛者食用。(虚火者忌用) 方七:柳根煲瘦肉 柳树根50克,猪瘦肉100克。二味洗净加适量水同煲,调味后饮汤吃肉。适宜牙龈肿胀、腮部红肿的风火牙痛者食用。 方八:绿豆鸡蛋糖水 绿豆10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将绿豆捣碎,用水洗净,放锅里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烂熟,把鸡蛋打入绿豆汤里,搅匀,稍凉后一次服完,连服2-3天。适宜风热牙痛、口腔红肿热痛的风热牙痛者食用。 方九:虎坠火汤 生石膏30克,怀牛膝9克,丹皮6克,绿豆100克,大米适量。先将石膏、绿豆捣碎,然后将各药放入纱布袋里,缝口,放进砂锅里,加适量清水和大米煮粥,粥成去药袋,喝粥。石膏大寒为消炎坠火之品;牛膝引热下行以散郁热;丹皮行血散瘀;绿豆清热解毒消炎。适宜实热火盛的壮实的患者食用。体弱胃气虚者忌服。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

治牙痛偏方快速止牙痛方法

治牙痛偏方快速止牙痛方法 治牙痛的偏方推荐快速止牙痛的方法治疗牙痛小偏方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火、疏风清热、消瘀通络、补肾固齿、益气缓痛、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中药或中成药。含漱、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每被采用。若遇医药缓急不济、没命牙痛困扰之时,掌握一些简易治疗方法往往也能获立竿见影之效。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含漱方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蜂矾含漱方:露蜂房5克,白矾3克。水煎待温,含漱。1日4次,每日1剂,用至痛除。 二、冷敷 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近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每次约15分钟,1天3~4次,可起缓解疼痛作用。 三、掐合谷穴 用指甲或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四、姜灸法 鲜姜1片,艾绒2~3壮。鲜姜片切成五分硬币大小,置合谷穴或牙痛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指纹1寸处),艾柱放姜片上,连灸2~3壮。左侧牙痛灸右侧穴,右侧牙痛灸左侧穴。仍不止,可同时灸颊车、下关、丝竹空,上颌牙痛还可配四白,下颌牙痛还可配承浆。 (一)用筷子蘸一点味精,然后将味精点到疼痛的牙齿上,疼痛将即刻好转并很快消失。

(二).取白酒100克放入杯中,再加食盐10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会立即止住。 (三)把味精与温开水按1:50的比例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 (四)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五)取六神丸6粒加少许黄酒研细,置于龋齿洞内。 (六)取六神丸3-5粒研末,涂于患处,5分钟后减轻,1小时缓解 (七)食醋100克,花椒10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八)独头蒜2-3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九)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十)取一白菜根疙瘩,捣烂,用纱布挤汁,左侧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十一)锅内加水一碗,冰糖100-150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时止,凉后一次喝完,每日两次。 (十二)花椒15克,白酒50克,泡10-15天,滤渣,含漱或点牙。 (十三)桃树皮,柳树皮各4克,酒适量,煎后热漱。凉后吐出。 (十四)西瓜皮外层削下晒干(经霜更佳),密封于玻璃瓶,有龋齿痛时,取少许点牙。 (十五)茶叶3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取茶汁加入食醋10克,每日含漱2-3次。 (十六)细盐加醋用棉花浸湿后塞在龋齿处。 (十七)杏仁1个,放在火上燃着,吹灭后咬在痛牙处,连咬3次。 (十八)苏打面适量,用硬纸卷一个小喇叭筒,由他人将苏打面

治疗牙疼的实用偏方

一、牙痛急救: 1) 西药:服用甲硝唑、芬必得等。 2) 中药:牙清散,牙痛时敷于牙疼的部位,抗菌消炎、止疼祛风、活血化瘀,可迅速止疼。 3) 物理疗法:将冰袋放置于疼痛最严重部位,可以减轻疼痛。 二、穴位疗法: 1) 上齿疼痛,指压“迎香”穴道。 2) 下齿疼痛,则左右手指般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一边吐气一边指压10秒,反复压20次。 3) 指压合谷穴,温溜穴,下关穴,颊车穴,平安穴也可收到减轻疼痛。也可艾炙,针灸,刮痧该穴。 4) 找出牙痛点(位于手掌面第3,4掌骨之间,距离指掌横纹近侧3毫米处)用3厘米毫针快速穴位进针,深1.5厘米左右,大幅度捻转提插,同时用口深吸气,当有较重酸胀感时,留针5分钟。右侧牙痛针左侧,反之针右手。 三、中药疗法: 1) 车前草,鱼腥草,两面针,灵仙各30克,石膏50克,甘草,甘菊麻各5.5克,砂锅煎服后,能保长期不牙痛。 2) 细辛1钱,黄柏1钱,水煎漱口,不可咽下。 3) 玄参30克,生地30克,土牛膝40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 鲜石菖蒲30克,将其捣烂取汁,滴于患侧耳孔,一次3滴,一日数次至痛止。 5) 取黄荆根一小段,洗净捣烂,咬于患牙处,15-30分钟后吐掉,勿吞服,可反复使用 6) 将鲜打碗花3份捣烂,白胡椒一份研末,混合,塞入龋齿洞内或痛处,几分钟后吐出 7) 取公丁香一份研末,95%酒精2份,泡3-5天,牙痛时候点牙即可。 8) 乌梅肉,生地各30克,捣烂,成丸,放在痛牙处,上下咬合,张口使涎水外流。 四、家庭简便方: 1) 花椒1粒,咬在痛牙处,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龋齿。 2) 生姜1片,咬在痛牙处即可。 3) 杏仁1个,放在火上燃着,吹灭后咬在痛牙处,连咬3次。 4) 苏打面适量,用硬纸卷一个小喇叭筒,由他人将苏打面吹入牙痛一侧的鼻孔内,轻轻揉压鼻翼即可。(鼻腔宜湿润) 5) 取六神丸3-5粒研末,涂于患处,5分钟后减轻,1小时缓解。 6) 食醋100克,花椒10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7) 独头蒜2-3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h.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8) 取一白菜根疙瘩,捣烂,用纱布挤汁,左侧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9) 锅内加水一碗,冰糖100-150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时止,凉后一次喝完,每日两次。 10) 花椒15克,白酒50克,泡10-15天,滤渣,含漱或点牙。 11) 桃树皮,柳树皮各4克,酒适量,煎后热漱。凉后吐出。

中医治牙疼的六大方法

中医一分钟快速治牙疼的六大方法 牙疼,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 中医上治牙痛的方法 方法一:帕芙欧牙疼喷雾 帕芙欧牙疼喷雾是治疗牙疼的特效药,能够一分钟内急速止疼。帕芙欧牙疼喷雾纯植物提取,无激素不含有抗生素,直接喷于口腔内不适处,一般性牙疼牙周炎、牙髓炎、牙龈肿痛、风火虫牙,当天症状缓解,5-7天中、轻度的可康复,一般严重牙疼当天即可见效缓解症状。 方法二:姜片炙法 先准备好鲜姜1片,艾绒2—3壮。然后将鲜姜片切成大约五分钱硬币的形状大小,放在牙痛穴或者合谷穴(即手掌面第三、四掌骨距手掌指纹1寸的位置),艾柱放在姜片上,连炙2到3壮。 左侧牙痛炙右侧穴,同理,右侧牙痛炙左侧穴。还可以同时炙下关、丝竹空、颊车,如果是上颚牙痛可配四白,下颚牙痛可配承浆。 方法三:柏树籽止疼法 在中医的角度来说,柏树籽又名柏子仁,含有脂肪泊约14 %,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皂甙、蛋白质、钙、磷、

铁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养心安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由于胃火,酸甜辣过敏或者口腔溃疡等原因引起牙痛时取晾干备用的柏树籽适量,食醋浸泡。大约10分钟后将经处理的柏树籽咬在牙痛位置即可。 方法四:指尖刺激法 靠近手指指尖的点也能舒解牙痛。每只手指都相对于上下齿的某一、二颗牙齿……也就是说你的大拇指对应到门牙,而食指则对应到犬齿,以此类推。如果你是右后半的牙在痛,就应该按压右手中指尖,如果是左臼齿疼痛,就压左手小指尖。 这个点是位于指甲下方甲床表皮,要找到这个点,可以将手平放桌上,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或食指,探查相对应于疼痛牙的手指指甲下那一点,压时会感觉到敏感而且有点刺痛,每次压30-60秒。 方法五:药汁漱口法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习惯用盐水漱口来治疗牙痛,一来可以止血,二来可以杀菌,但是要有效治疗牙痛,不妨改用药汁漱口。 牙痛时,取五倍子10克,加水600毫升,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煎15分钟,取汁约250毫升,喝一大口含口漱,片刻后吐出,建议重复几次,直到牙痛有所缓解为止。 方法六:外耳道酒精法

治疗牙痛的民间小偏方

治疗牙痛的民间小偏方 牙痛会使人寝食不安,有时吸口凉气也会引来一阵剧痛。牙痛的原因很多,龋齿、牙齿外伤及牙龈的炎症等都能引起,要彻底解决问题,还得看口腔科医生才行。 我国有一句俗语“牙痛不算病,痛起来却要命”,而且各种止痛良药都有着各种禁忌,然人望而生畏,下面介绍几种饮食治疗牙痛的偏方,如果家中有牙痛患者的话不妨试一试。 1、咸蛋蚝豉粥:咸鸭蛋2个,蚝豉(干牡蛎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上炎牙痛者食用。 2、皮蛋腐竹咸瘦肉粥:皮蛋2个,水发腐竹60克,咸瘦猪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龋齿疼痛者食用。 3、蚝豉皮蛋盐渍瘦猪肉粥:蚝豉100克,皮蛋2个,盐渍瘦猪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吃。适宜阴虚牙齿肿痛、咽喉声嘶者食用。 4、牛膝生地黑豆粥:牛膝12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黑豆60克,粳米100克。将各物分别用水洗净,地黄切碎,加适量清水煮成粥,去牛膝、地黄的药渣,用少许盐调味随意食用。适宜体虚正气弱的老年患者食用。 5、贻贝苁蓉黑豆汤:贻贝(淡菜,为海产品)、肉苁蓉各30克,黑豆150克。洗去贻贝砂泥,黑豆洗净,肉苁蓉切片,共放锅里加清水适量熬煮1小时以上,然后去取汁,1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数天,牙痛痊愈为止。贻贝入肾经,滋阴降火;黑豆补肾,除胸中热痹,散五脏积热。适宜龋齿牙痛及虚火上炎的牙龈肿痛者食用。 6、狗肝菜豆腐汤:狗肝菜(草药)250克,豆腐250克,二味用水洗净,加适量水煮熟,去狗肝菜,加调味料,饮汤吃豆腐。适宜肝火风热龋齿红肿热痛者食用。(虚火者忌用) 7、柳根煲瘦肉:柳树根50克,猪瘦肉100克。二味洗净加适量水同煲,调味后饮汤吃肉。适宜牙龈肿胀、腮部红肿的风火牙痛者食用。 8、绿豆鸡蛋糖水:绿豆10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将绿豆捣碎,用水洗净,放锅里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烂熟,把鸡蛋打入绿豆汤里,搅匀,稍凉后一次服完,连服2-3天。适宜风热牙痛、口腔红肿热痛的风热牙痛者食用。

牙疼快速止疼四偏方

牙疼快速止疼四偏方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是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偏方1】虫牙疼快速止疼: 和一个亲戚聊天,她说起她在小的时候有一次牙疼,在炭火上烤热。然后捂到耳朵上(左边牙疼捂右边耳朵,右边牙疼捂左边耳朵)。等过一会,会从耳朵里出来白色的小虫子,然后牙也不疼了。小虫子刚出来的时候还会动,过一阵子就不动了,一碰就碎。现在她的孩子也牙疼,又试了一下还是管用。真是很奇怪,看来人所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楼上有说治牙痛,而且可以从耳朵里出来小虫,这个你可以亲身体验。不过这种只适合是虫牙痛。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用勺子倒入点香油放在火上烧,油烧热后放入葱种,然后拿一个酒杯盖住,一会酒杯烧

热以后,放在耳朵上,如果是左边牙疼就放在右边的耳朵上,反之就倒过来。过一会酒怀凉了以后拿下来,可以明显看到一些小虫都被油烫死贴在酒怀内壁上。以后牙再也没有疼过。 【偏方2】牙疼快速止疼: 我牙痛就用西瓜霜,在牙痛处咬住西瓜霜让它慢慢化掉就行了,效果不错。 【偏方3】牙疼快速止疼: 牙疼疼起来受不了,特把偏方贴出来备大家不适之需。花椒(是平时家里炒菜用的)一把,放到白酒(度数越高越好,建议用二锅头)里,等酒变成黄色,用此酒口含痛处5-10分钟,吐出,可马上止痛;香烟的烟丝含于患处,也可以快速止牙疼。虫牙,上火,牙神经疼以上方法均有用。 【偏方4】牙疼快速止疼: 牙疼,很多人吃甲硝锉,效果很好。其实吃甲硝锉,还不如用一到两片甲硝锉用水溶化后漱口,在疼的地方多停留一两分钟吐掉,很快就见效。

中医怎么对待牙痛---很多简易经方

中國人在對待牙痛的時候,常會說,上牙的牙痛是屬於胃,下牙的牙痛是屬於大腸,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這個說法是來自於《黃帝內經》的《靈樞經》。 《靈樞經.經脈第十》: 大腸手陽明之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是動,則病齒痛頸腫。 胃足陽明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 它說,手陽明大腸經有一條分支跑到人的下牙底下,足陽明胃經有從鼻子外側跑到上牙床裡面。所以在《黃帝內經》的思考框架裡面,中醫就會說:如果是上牙有問題的話,大概是胃經經過,下牙有問題是大腸經經過。這是在《黃帝內經》的框架裡面,但張仲景的醫學並不完全是在《黃帝內經》的框架裡面,所以,用細辛,比較是經方的思考,不是《內經》的思考。 《靈樞經.雜病第二十六》: 齒痛,不惡清飮,取足陽明。惡清飮,取手陽明。 在《內經》的另一個篇章裡,它又說,如果牙痛是不惡清飲,就是牙痛但蠻喜歡喝冷飲、不怕冰水,那就代表這個人的牙痛是足陽明胃經的病,可能是胃經有熱,需要用白虎湯之類的方子清胃熱。如果是不喜歡喝到冷飲料的牙痛,那表示牙痛的原因是來自於大腸經,那當然有些歷代注家就解釋說,如果是大腸經的病,那就比較不會口渴、想喝冷的,但如果是足陽明胃經的病,像是白虎湯證,人會有身體燥熱、出大汗、要喝很多冷水的感覺。甚至也有人會把前面這兩段加在一起,說上牙痛會比較愛喝冷水,下牙痛就會比較不愛喝冷水,這樣的論點也存在。 當然牙齒到底是屬於骨頭、屬於腎,這同樣是基本中的基本。所以牙齒的病,要算成是腎也對,只是在《黃帝內經》的範圍內,講到蛀牙會講到手、足陽明經,講到腎的話,會比較是牙齒枯槁那種,直接關係到牙齒的榮衰會比較講到腎,蛀牙比較不常講到腎。 《靈樞經.寒熱病第二十一》: 臂陽明,有入頄徧齒者,名曰大迎,下齒齲,取之臂,惡寒補之,不惡寒寫之。足太陽,有入頄徧齒者,名曰角孫,上齒齲,取之在鼻與頄前。方病之時,其脉盛,盛則寫之,虛則補之。

民间治疗牙痛的好药方

治疗牙痛小偏方 (一)用筷子蘸一点味精,然后将味精点到疼痛地牙齿上,疼痛将即刻好转并很快消失. (二).取白酒克放入杯中,再加食盐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地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会立即止住. (三)把味精与温开水按:地比例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 (四)牙痛地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地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五)取六神丸粒加少许黄酒研细,置于龋齿洞内. (六)取六神丸粒研末,涂于患处,分钟后减轻,小时缓解 (七)食醋克,花椒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八)独头蒜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九)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十)取一白菜根疙瘩,捣烂,用纱布挤汁,左侧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十一)锅内加水一碗,冰糖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时止,凉后一次喝完,每日两次. (十二)花椒克,白酒克,泡天,滤渣,含漱或点牙. (十三)桃树皮,柳树皮各克,酒适量,煎后热漱.凉后吐出. (十四)西瓜皮外层削下晒干(经霜更佳),密封于玻璃瓶,有龋齿痛时,取少许点牙. (十五)茶叶克,用开水冲泡分钟,取茶汁加入食醋克,每日含

漱次. (十六)细盐加醋用棉花浸湿后塞在龋齿处. (十七)杏仁个,放在火上燃着,吹灭后咬在痛牙处,连咬次. (十八)苏打面适量,用硬纸卷一个小喇叭筒,由他人将苏打面吹入牙痛一侧地鼻孔内,轻轻揉压鼻翼即可.(鼻腔宜湿润)(十九).取甲硝唑片溶于水,漱口. (二十).取花椒粒,捣碎,塞痛处. (二十一)花椒粒,咬在痛牙处,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龋齿. (二十二)食盐少许,塞痛处. (二十三)牙膏少许,涂患处. (二十四).针刺合谷穴、牙痛穴. (二十五)牙龈发炎,很疼痛,用厘米芦荟叶去刺洗净后磨成泥,用水稀释倍,含漱,小时一次,含漱时,在口中停留数秒,效果更佳. (二十六)取块状小苏打适量,放入病齿孔内,过~分钟,即可止痛 (二十七)用冰块按摩合谷穴分钟 (二十八)取五倍子,加水,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缓煎分钟,取汁约,待药汁温度适口时喝一大口噙漱,不要咽下,稍待片该吐出,连续次,须臾牙痛可止.为防复发,可连漱数次. (二十九)采鲜马齿苋捣烂取汁含漱,并时以其汁渍润局部,每日数次,一般一日后疼痛即可减轻,~日后即可痊愈. (三十)取细辛适量,夹于两片生地之间,含于牙痛处,咬紧,一般~分钟即可止痛.

中医治疗牙痛

中医治疗牙痛 风热牙痛 主证 牙齿疼痛,呈阵发性,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牙龈红肿,全身或有 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 证候分析 风热侵袭,火郁牙龈,瘀阻脉络,故牙齿疼痛,遇风发作,牙龈红肿;风热为阳邪,得 冷则痛减, 受热则更助风火而痛增。风邪外袭在表,与热相搏,故见发热、恶寒、 口渴、舌红、苔白干、脉 浮数。 治疗 (1) 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法,选用薄荷连翘方。方中以薄荷、牛蒡子疏 风清热,金 银花、连翘、竹叶、绿豆衣、知母、生地黄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或用 薄荷15 g 、白蒺藜15 g 、露蜂房15 g ,水煎服,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2) 外治:宜祛风清热,消肿止痛,用竹叶膏擦牙痛处,方中以竹叶清解风热,佐 以生姜、白 盐,借辛散咸寒降火之力,以消肿止痛。 (3) 针刺疗法: ①针刺:取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太阳、内庭、太溪、行间、太冲、牙痛穴(位 于掌面第3、4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每次2?3穴,强刺激捻转泻法。每天1- 2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②耳针:取面颊、屏尖敏感压痛点,捻转后留针15?30min,如需持续止痛可作耳针埋 藏。 15、③指压法:前三齿上牙痛取迎香、人中。下牙痛取承浆。后五齿上牙痛取下关、颧突凹下处。下 牙痛取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点、颊车、大迎。以指切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5 ? 20min 。 16、④穴位注射:用鱼腥草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注入合谷或患侧下关,每穴0.5?1 ml。 17、 18 、2、胃火牙痛 19、 20 、主证 21 、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头痛,口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 结,舌苔黄厚,脉象洪数。 22、 23 、证候分析 24、足阳明胃经循行人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 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25、 26、治疗 27、(1)内治:宜清胃泻热,凉血止痛,选用清胃散。方中黄连、石膏清胃泻火,丹皮、生地养阴清 热,凉血止痛,升麻散阳明之火,当归和血。若胃腑困热,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里泻热;若肿 连腮颊,加板蓝根、蒲公英、地丁等;若胃火上蒸, 灼伤血络,齿龈出血,宜清胃凉血,选用鲜芦根、西瓜翠衣、竹叶、绿豆、丝瓜络、薄荷、酌加

牙疼主要有两种情况

牙疼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牙体、牙髓病变。由于龋洞发展到较深的程度就会有冷、热等刺激性疼痛,此时不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到牙髓炎症,引起自发性疼痛,到了这种程度再不去医院就诊,那么晚上就会疼得睡不着觉了!待到急性炎症期过后,疼痛症状就会减轻直到消失,但不要以为炎症会就此消失了,其实炎症不但侵蚀牙体内的牙髓并且发展到牙周组织,炎症渗入牙槽骨引起牙槽骨吸收,到达牙龈形成瘘孔,由此流出白色脓液,这个时候就应到医院做更复杂的治疗,不然,牙齿非拔不可。 第二种是牙周病变引起来的。常见的有因为食物嵌塞引起来的牙龈炎、冠周炎,此时只需清理干净嵌塞的食物,敷以消炎、止痛、安抚牙龈的药物就可以了;也有因不注意牙周卫生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直至牙齿松动、脱落,随之而来的表现为: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疼痛,以但刺激解除疼痛也就消失了,到了此时治疗就比较麻烦了。更有因重度牙周病形成的深牙周袋内病菌滋生,感染至牙根尖,造成牙髓的逆行性感染形成牙髓炎,这就需进行牙体—牙周的综合性治疗。 古人说得好“防患未然”,我们应当坚持每天刷牙,清洁口腔,保持牙周健康,定期到医院洗牙、检查、保健,发现牙齿的早期病变要及时治疗,这样就不会牙疼了。 小心:牙疼不可随便用药★ 牙疼虽是小病,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当牙疼找上了门,你知道该怎样选药吗? 几个月前,小柱就发现自己有颗烂牙,由于工作比较忙,所以一直没去看医生。终于有一天,牙齿开始疼痛起来,同事给了他一颗“牙痛丸”,他往烂牙里头一塞,似乎好些。可到了晚上,牙齿疼得越来越厉害,弄得小柱整晚没睡着,又是止痛药、又是消炎药,效果都不明显。第二天,小柱捂着脸来到医院,问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牙疼究竟该吃什么药啊?” 要为牙疼选好药,首先要清楚引起牙疼的原因和疾病的状况。临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牙髓炎 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时疼痛明显,而改用温水便觉得没那么痛;还有一

民间治疗牙痛的好药方

(一)用筷子蘸一点味精,然后将味精点到疼痛地牙齿上,疼痛将即刻好转并很快消失.(二).取白酒克放入杯中,再加食盐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地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会立即止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把味精与温开水按:地比例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牙痛地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地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五)取六神丸粒加少许黄酒研细,置于龋齿洞内. (六)取六神丸粒研末,涂于患处,分钟后减轻,小时缓解 (七)食醋克,花椒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八)独头蒜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九)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十)取一白菜根疙瘩,捣烂,用纱布挤汁,左侧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十一)锅内加水一碗,冰糖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时止,凉后一次喝完,每日两次.(十二)花椒克,白酒克,泡天,滤渣,含漱或点牙. (十三)桃树皮,柳树皮各克,酒适量,煎后热漱.凉后吐出. (十四)西瓜皮外层削下晒干(经霜更佳),密封于玻璃瓶,有龋齿痛时,取少许点牙. (十五)茶叶克,用开水冲泡分钟,取茶汁加入食醋克,每日含漱次. (十六)细盐加醋用棉花浸湿后塞在龋齿处. (十七)杏仁个,放在火上燃着,吹灭后咬在痛牙处,连咬次. (十八)苏打面适量,用硬纸卷一个小喇叭筒,由他人将苏打面吹入牙痛一侧地鼻孔内,轻轻揉压鼻翼即可.(鼻腔宜湿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十九).取甲硝唑片溶于水,漱口. (二十).取花椒粒,捣碎,塞痛处. (二十一)花椒粒,咬在痛牙处,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龋齿. (二十二)食盐少许,塞痛处. (二十三)牙膏少许,涂患处. (二十四).针刺合谷穴、牙痛穴. (二十五)牙龈发炎,很疼痛,用厘米芦荟叶去刺洗净后磨成泥,用水稀释倍,含漱,小时一次,含漱时,在口中停留数秒,效果更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十六)取块状小苏打适量,放入病齿孔内,过~分钟,即可止痛 (二十七)用冰块按摩合谷穴分钟 (二十八)取五倍子10g,加水,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缓煎分钟,取汁约,待药汁温度适口时喝一大口噙漱,不要咽下,稍待片该吐出,连续次,须臾牙痛可止.为防复发,可连漱数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十九)采鲜马齿苋捣烂取汁含漱,并时以其汁渍润局部,每日数次,一般一日后疼痛即可减轻,~日后即可痊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十)取细辛适量,夹于两片生地之间,含于牙痛处,咬紧,一般~分钟即可止痛. (三十一)取花椒9g,樟脑、荜拨各6g,加水,水煎取汁,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并用棉球浸透药液后置于患处上下牙之间咬紧,一般经过~分钟即可止痛,连续~次即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十二)用棉球蘸高浓度白酒或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触,若棉球已干,可在滴些白酒,一般只塞患侧外耳道,两侧疼痛也可塞双侧,经过~分钟,疼痛自可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十三)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可用患处对侧手地食、中、无名

专业中医辨证治牙痛

专业中医治牙痛 1。《黄帝内经》提出人有四类:“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中医确有真传? “真人者,指罗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以其道生。” 有“真人”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真传。现代科学不能完全理解“真人”的境界,但经现代科学恰好证明中医的真学问在“宇宙全息性”。西药看牙痛不分上、下、左、右,一律抗菌消炎止痛麻醉,补充维生素,切断神经线;而中药是上、下、左、右分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施治――近乎“量体裁衣"式的诊疗正是中医高治愈率的“精髓"所在。?2.现代科学“全息论”无非是在证明“一物一太极、一物一五行”的正确性,正如《长沙方歌括白话解》所言:现在有些人不相信《神农本经》而单单相信今世名家之言,是很奇怪的。我们思想中不能有封建迷信,同样也不能有现代迷信!我认为中医药临床走下坡路的原因就在于没得“真传"和不温习经典,不从《黄帝内经》、《伏羲周易》、《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要智慧,融合现代新知所致!再比如:现代“脑地形图”可以证明病人有“脑供血不足”。但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颈椎病,都可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想有真效果,还得靠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辨证施治。中医真传从实践中走来,经得起临床验证。如果你想成为明中医,还是离不开“黄帝”、“周易”、“神农"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修养学问的,她会给你带去“甘露”般的营养.?? 根据“一物一太极,一物一五行”原理:上为阳下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肝火旺于春,心火旺于夏、肺火旺于秋、肾火旺于冬、脾火旺于长夏(四季皆有)具体分布:(根据通俗形态)??? 肝火加:柴胡15克栀子15克 大肠火加:枳壳15克大黄12克?肺火加:桔梗15克黄芩18克?胃火加:白芷15克川芎18克?脾火加:白芍18克白术18克 每日一剂。水煎3次,每煎得药液300ML,饭后服。忌:酸准辛辣、燥热食物。注意:高血压者先治高血压症,再论牙痛。 上门牙疼是心火 治牙疼神效仙方 处方:荆芥6g、防风6g、生石膏40g、丹皮6g、甘草6g、生地10g、青皮6g、升麻6g。 随症加减:上门牙疼是心火,加黄连、麦冬; 下门牙疼是肾火,加知母、黄柏; 上两边牙疼是胃火,加白芷、川芎、白术;

火牙疼快速止疼偏方

火牙疼快速止疼偏方 经常有朋友在网上问上火牙疼有哪些快速止疼的偏方,其实针对牙疼民间有很多的偏方,这主要也得力于牙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困扰了很多人,下面小编就来整理一下关于牙疼快速止疼的偏方有哪些。 一比较常见的偏方就是用盐水漱口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牙疼家里人就叫自己多用盐水漱口。 二除了盐水漱口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止疼偏方就是用含新鲜生姜片的方式,只是这个味道比较大。 三日常生活中用来快速止疼的偏方常常都是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偏方比如用筷子蘸一点围巾点到牙疼的地方据说可以有效的缓解牙齿疼痛,至于这个有不有效小编没有尝试过但是小编可以推荐一个小编亲身尝试过并且效果不错的方法用帕芙欧牙疼喷雾只需要轻轻一喷三分钟就可以见效。 四白酒加食盐以10比1的比例混合然后烧开,含上一口混合烧开了的液体,加上也许味道不好受而且牙齿有酸痛感,之后牙疼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很多。 五对于很多农村里的孩子都知道,要是自己牙齿疼家里的老人都会让自己用力按住虎口的地方就可以缓解牙疼的感觉,肯定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什么是虎口处,其实虎口就是位于你手巴掌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凹进去的地方,要是牙疼的厉害用力按住那里牙疼的感觉就会减轻很多。 六当然针对牙齿疼痛最好的办法就是吃药比如说止痛药消炎药,一般来说效果都不错,严重的话可以去医院看看专业的牙科医生。 七牙疼厉害的时候可以拿一个小冰袋放在合谷穴上按摩1-5分钟,牙疼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很多。 八有一个比较老的方子治疗牙疼就是仙人掌的肉,当然你要先将仙人掌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去掉仙人掌表面上的刺然后将表皮那层去到,带着肉质的那部分贴在牙疼的位置,马上就会有清凉的感觉,小编小时候用过此偏方,消肿效果非常好。 九还有一种治疗牙疼的方式就是用胡椒,只需要三两粒胡椒,用工具将其捣烂然后抹到疼痛的牙齿上,麻麻的感觉很快疼痛感就减轻不少。 其实关于治疗牙疼民间的偏方还有很多,但是为了牙疼不复发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平常注意牙齿清洁,每天早晚都要清洁牙齿,少吃一些对牙齿有伤害的食物,牙齿出现问题就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