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新化一中周应红

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上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对物理实验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进行物理实验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应多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就高中物理实验中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如下: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所受重力大小为5N,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P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水平向左

你认为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图中已经把两种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单位:N)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P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是

分析与解答:以铁块P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甲图所示方法下,弹簧秤对铁块P的拉力只有在铁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铁块P匀速前进。而在乙图所示方法下,不论金属板如何运动,铁块P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铁块所受摩擦力f=2.45N。

由于铁块在水平方向运动,其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正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所

用心爱心专心

高一物理摩擦力典型习题

摩擦力大全 1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 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Q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mg μ B .mg μ2 C .mg μ3 D .mg μ4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的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 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μ,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μ,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 A .mg 2μ B .g m m )(211+μ C .mg 1μ D .mg mg 12μμ+ 3 .如图1-B-8所示,质量为m 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二者间动摩擦因 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 ( ) A . B 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ν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 拉动工件(F 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ν2沿导槽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 等于μmg B .大于μmg C 小于μmg D .不能确定 P Q F 图1-B-8

4 .用一个水平推力F=Kt (K为恒量,t为时间)把一重为G的物体压在竖直的足够 高的平整墙上,如图1-B-5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是中的哪一个? 图 1-B- 6 5 .一皮带传动装置,轮A.B均沿同方向转动,设皮带不打滑,A.B为两边缘上的点, 某时刻a、b、o、o’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 1-B-3所示.设该时刻a、b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 a、 f b,则下列说确的是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开课教案设计人教必修1

3.3 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问学生复习摩擦力概念。 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前移动,体会手受到的阻力。建立摩擦力概念。点评:通过实验建立静摩擦力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 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 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 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 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 教案

3-3.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 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 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是挂509破妈时,物块 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 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破码增加到1009时,物块仍保持静

高中物理论文传送带上的摩擦力问题

传送带上的摩擦力问题 近年高考中与传送带运动相联系的问题多次出现,考题中虽然都是物体和传送带的运动模型却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高考注重主干知识和灵活多变的特点。而有关传送带与运送的物体间的摩擦力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关键,下面围绕此类问题,结合一些实际问题,分别对水平皮带和倾斜皮带上的动摩擦和静摩擦问题进行讨论 1、当物体与传送带间相对静止时,可有静摩擦力或无摩擦力,具体情况要结合物体的运动 及受力情景而定。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传送带上随着传送带一道向右运动,试求在下列情景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①随水平传送带一道匀速运动;②随水平传送带水平向右以加速度大小a匀加速运动;③随水平传送带水平向右以加速度大小a匀减速运动。 解析: ①当物体随传送带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如图所示,只受重力和动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此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②此时,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但由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可知,水平方向有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f=ma,受力如图所示。 ③此时,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但水平方向有向左的静摩擦力,其大小f=ma,如图所示。 例题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斜角为 传送带上随着传送带一道运动。试求在下列情景下,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①随传送带一道匀速运动,②随传 送带一道向上以加速度大小a匀加速运动,③随传送带 一道向下以加速度大小a匀加速运动。 解析: N G

①随传送带一道匀速运动时,由于处于平衡状态,因而受力如图所示。 由物体的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f=mgsin α。与物块的运动方向无关 ②随传送带向上以加速度大小a 匀加速运动时,此时受力如图所示,由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可得,f -mgsin α=ma ,此时静摩擦力f =mgsin α+ma 。 若物体随传送带一道向下以加速度a 做匀减速的情形与此相同 ③随水平传送带向下以加速度大小a 匀加速运动时,此时由于 a 与gsin α的大小关系不定,因而静摩擦力f 的大小与方向不能确定,故而受力如图所示( f 的方向未定)。 如a =gsin α,则此时f =0 如a >gsin α,则由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可知,此时静摩擦力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有mgsin α+f =ma ,f =ma -mgsin α 如a <gsin α,则由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可知,此时静摩擦力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有mgsin α-f =ma ,f =mgsin α-ma 2.当物体与传送带间相对滑动时,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向则与皮带与物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题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皮带以速度v 1匀速运行,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以速度 v 2匀速滑向皮带,问最终物块离开皮带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 物块水平向左滑入皮带相对于皮带向左运动,所以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做加速度为g μ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后反向,但速度小于v 1所以相对于皮带而言还是水平向左运动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做加速度为g μ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F a v v 2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中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 之后,可以利 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 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 所受重力大小为5N ,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 ,使P 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水平向左 你认为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 。 图中已经把两种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单位:N )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P 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是 分析与解答:以铁块P 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甲图所示方法下,弹簧秤对铁块P 的拉力只有在铁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铁块P 匀速前进。而在乙图所示方法下,不论金属板如何运动,铁块P 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铁块所受摩擦力f=2.45N 。 由于铁块在水平方向运动,其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正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所受重力大小,即N=5N ,由f=μN 得49.0== N f μ 方法二: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2:为了测量小木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小木块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不计),弹簧秤下吊一个光滑

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 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θ,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木板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对小球,当装置固定不动时,据平衡条件有F 1=mgsin θ ① 当整个装置加速下滑时,小球加速度m F F a 2 1-= ②,亦即整体加速度,所以 对整个装置有a=gsin θ-μgcos θ得 θ θμcos sin g a g -= ③ 把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得 θθ θ θ θμtg F F mg F g m F F m F g a g 1 222 11 cos cos cos sin == --= -= 方法三:利用动力学方法求解 例3:为测量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3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1)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θ已知),(2)木块,(3)秒表,(4)米尺。 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 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 。 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 。 分析与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由运动学公式2 2 1at S = 知,只要测出斜边长S 和下滑时间t ,则可以计算出加速度。再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θμθcos sin g g a -=。将此式代入2 21at S = 得 图3

2018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18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查字典物理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 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 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 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

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总结 那么物理公式中关于天体运动公式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中天体物理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强调:(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 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摩擦力 知识点归纳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巩固练习 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F 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 N成反比,F N越大,μ越小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知识点分析 摩擦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一的第57页有摩擦力的如下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就会在其接触面上产生防碍其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是我们身边 非常重要的一个力。 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惨不忍睹”的:一走路就摔跟头,话鞋带无法 系紧,螺丝钉和钉子无法固定物体……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摩擦力 都是有益的,比如工业上机械部件中轴承的摩擦和汽车气缸内的摩擦等,都是有害的。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 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弹 力就不可能有摩擦力,但有弹力不一定就一定有摩擦力。 以上虽是课本上非常重要的摩擦力概念的理解,但却不是高考物理重 点内容。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探讨摩擦力的分类和方向的判定。从 分类来看,摩擦力能够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种。 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中,如果发生相对滑动,则为滑动摩擦力;反之,则为 静摩擦。下面我们先来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要用公式f=μN来计算。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两个物体间弹力N,再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2)有滑动摩擦力的时候才能用公式f=μN,其中的N表示物体间的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重力G。只有在水平面上N才有可能与重力mg一致。 静摩擦力 两者之间只有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情况的摩擦力称之为静摩擦力。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N计算。严格来说,其值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但在绝大多数的试题中往往给出这样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值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μ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被动性质的力”),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 p=""> < p=""> <> 判断摩擦力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的讨论 很多时候,对于一道涉及摩擦力的综合力学题来说,我们无法根据题意立刻判断出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 这个时候,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判定摩擦力的性质。这个步走不好,后面无法实行。 首先假设是静摩擦,两者是整体,求整体的加速度。在用单独一个物体(往往是分析仅受摩擦力的物体)的静摩擦力(这个时候往往题目告知是滑动摩擦力),是否能够提供此加速度。 1,如果能够,假设成立,两者之间是静摩擦力。 2,如果假设不成立,则必然是滑动摩擦力。 这是高一上学期讲得知识,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上面的分析是废话。作者非常负责人地告诉你,很多时候高三的孩子在这里复习的时候都有问题。

高中物理 摩擦力专题讲义

摩擦力专题 一、复习旧知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 二、重难、考点: 1.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m f ~0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N f μ=滑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轻绳与物块Q 相连,滑轮到P 和到Q 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质量都是m ,滑轮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力F 拉Q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大小为( ) A 、mg μ B 、mg μ2 C 、mg μ3 D 、mg μ4 【对应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的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μ,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μ,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A 、mg 2μ B 、g m m )(211+μ P Q F

C 、mg 1μ D 、mg mg 12μμ+ 【例2】、一皮带传动装置轮A 、B 均沿同方向转动设皮带不打滑,A 、B 为两边缘上的点,某时刻a 、b 、o 、o’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设该时刻a 、b 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 a 、f b ,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f a 、f b 都是动力、而且方向相同 D 、f a 、f b 都是阻力,而且方向相反 C 、f a 若是动力,则f b 一定是阻力,两力方向相反 D 、f a 若是阻力,则f b 一定是动力,两方向相同 【对应练习2】、如图所示,A 是主动轮,B 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转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B 轮上带有负载,P 、Q 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关于P 、Q 所受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P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B 、P 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 C 、Q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D 、Q 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下 【例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g m K l 1μ + B 、g m m K l )(21++ μ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摩擦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 A.与压力成正比B.等于水平拉力 C.小于滑动摩擦力D.在物体上叠放另一物体,该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3.如图1,木块质量为m,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匀速运动,从物体到边缘开始,到物体下落为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F因物体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推力F在物体下落前会变为原来的1/2 C.推力F始终是μmg 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4.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 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5.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2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f丙B.f乙>f甲>f丙C.f丙>f乙>f甲D.f甲=f乙=f丙

二、填空题 6.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木块重5N,把木块水平桌面上,弹簧秤水平地向右拉木块. (1)当弹簧秤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 (2)当弹簧秤的读数是 2.1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 (3)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读数变为2N,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动摩擦因数μ=______. (4)若使弹簧秤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5)木块离开弹簧秤继续滑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7.如图3所示,用力F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动摩擦因数是______,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__N,方向______.(g=10N/kg) 8.如图4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 M______,f N______。 三、计算题 9、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夹在两木板之间,物体左右两侧面与两块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把该物从上面匀速抽出,需50N的力。若把它从下面匀速抽出,则需多大的力。(设两木板对物体的压力不变)

摩擦系数及其计算

达芬奇1508年提出假设,摩擦系数一般为0.25 阿芒汤1699年,摩擦系数0.3 比尤里芬格1730年,摩擦系数0.3 库伦,十八世纪,确定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求出几种材料配合的摩擦系数的不同数值。 俄国,科捷利尼科夫、彼得罗夫,十九世纪中叶,摩擦偶件的摩擦系数并非不变摩擦系数影响因素: 1材料本性及摩擦表面是否有膜(润滑油、氧化物、污垢) 2静止接触的延续时间 3施加载荷的速度 4摩擦组合件的刚度及弹性 5滑动速度 6摩擦组合件的温度状态 7压力 8物体的接触特性,表面尺寸,重叠系数 9表面质量及粗糙度 A Static Friction Model for Elastic—Plastic Contacting Rough Surfaces. 形状误差对过盈联接摩擦力的影响分析及其修正 摩擦分类: 1动摩擦力,对应于很大的、不可逆的相对位移,相对位移大小与外施力无关。2非全静摩擦力,对应于很小的、局部可逆的相对位移,位移大小与外施力成正比,称为初位移,微米级。 3全静摩擦力,对应于初位移的极限值,初位移转变成相对位移。 根据运动学特征划分 滑动摩擦、旋转摩擦(变相的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根据表面状态,是否润滑的特征 1纯净摩擦,无吸附膜、氧化物等 2干摩擦,表面间无润滑油、污垢等 3边界摩擦,表面被一层润滑油分开,润滑油极薄(<0.1微米) 4液体摩擦 5半干摩擦 6半液体摩擦 静摩擦系数,克服两物体的接触耦合、使之摆脱静止状态所耗费的最大切向力对应接触物体所受压力载荷的比率。 滑动摩擦系数,克服两物体相对移动的阻力(超出初位移的范围以外)所耗费的切向力对应接触物体所受压力载荷的比率。 滚动阻力系数,··· 库伦方程,采用的滚动摩擦系数 T——滚动摩擦力,r——圆柱体的半径,P——接触物体所受压力 接触面积、粗糙度、载荷的影响 由于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及波纹度,使得两个固体表面总是在个别的点上发生接触。

专题59 测定动摩擦因数和摩擦力祥解

专题59 测定动摩擦因数和摩擦力 高考命题潜规则解密59:测定动摩擦因数和摩擦力 规则验证:2012年江苏物理第11题、2012年山东理综第21题、2011·安徽理综卷21题Ⅰ 命题规律:测定动摩擦因数和摩擦力实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试题难度中等。 【命题分析】“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是利用已有实验知识的设计实验,高考命题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 典例1. (10 分) (2012年江苏物理第11题)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 将A 拉到P 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点. 分别测量OP、OQ 的长度h 和s. 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 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 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 关系的图象. (3)实验测得A、B 的质量分别为m = 0. 40 kg、M =0. 50 kg. 根据s -h 图象可计算出A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_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典例2.(13分) (1)(2012年山东理综第21题)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 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高中物理摩擦力专题.

专题讲解:摩擦力 掌握要求:1、摩擦力的定义把握 2、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 3、经典题型的理解与把握 一、定义: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或者存在相互运动趋势的时候,就会在 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非光滑接触面)二、产生的条件: ①接触面上是粗糙的; ②接触面上要有挤压的力(压力); ③接触面上的两种物体要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三、分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没有出现相对运动。 经典案例分析: 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静摩擦力 B.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 C.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一定相对静止 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产生 答案:BC 2.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答案:AD 解析:对照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可以看出;选项A、D正确,而C错 误.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之一是物体发生相对滑动,但物体并不一定 运动.例如物体A用细绳固定在墙上,当把木板B水平向右抽出时(如

图所示),物体A保持静止,而此时它却受到木板B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可见,选项B错误3下列关于动摩擦因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越重,物体与水平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 B.物体在一支持面上滑动,当支持面倾斜放置时,动摩擦因数比水平放置 时小一些 C.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大小无关 D.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 反比 答案:C 4.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中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 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 小关系是() A.F f甲>F f乙>F f丙B.F f乙>F f甲>F f丙 C.F f丙>F f乙>F f甲D.F f甲=F f乙=F f丙 答案:D 5.(长沙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 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高中物理总复习公式集锦

高中物理总复习公式集锦 高中物理总复习公式(一)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 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设计与开发

测定动摩擦 因数”实验的设计与开发 、实验 设计如何进行 1.依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实验目 的 是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的理论依据为滑 动摩擦力公式 , 其中 f 为滑动摩擦力, 为两物体间正 压 力. 2.依据实验理论依据,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根据,要 测量动摩擦因数,只要测量滑动摩擦力 f 及两 物体间正压力 即 可. 3.确定实验的原理 摩擦力的 测 量,原理主要是根据平衡法,即使物体受 到的摩擦力与 拉 力平衡,对拉力进行测量 . 4.制定实验方案,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 器材,对方案 进 行反思修正 . 方案 1 运用弹簧秤测压力与滑动摩擦力(以测 量书与 : 把书放在桌子上,水平拉弹簧秤,使书做 出弹簧秤示数F1.再用弹簧秤书吊起来,当书 候,读出弹簧秤示数 F2. 卩为动摩擦因数, 桌面间动摩擦 因数为例) 实验器材 : 弹簧秤、书 . 实验操作 匀速运动,读 静止不动的时

实验数据 处 理: 反思与改 进 :本实验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清晰,但误 原 因为书是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确定 .可 :书上粘上 一条纸带,让纸带穿过书后面的 根据纸带打点是否均匀来确 定书是否做匀速 实验数据 处 理: 进:该方案取材方便,贴近生 活,一把刻度 动摩擦因数 .但与方案 1 相似,目测木 块是 否 来 的误差也较大 .改进的方 法 类似于方案 1, 门来判断物体是否匀速运动,即在木块上固 在斜面上不同的位置固定两光电门,调整斜 木 块通过两光电门时间相等即可 . 方案 3 用力传感器测量动摩擦力大小(以测量 木块与 木板间动摩擦 因 数为例) 差较大,主要 进行如下改进 打点计时器, 运动. 方案 2 通过测量长度来测量压力与动摩擦力( 以测量 木块与木板间 动摩擦因数为例) 实验器材 :木块、木板、垫木、刻度尺 实验操作 动垫木的位置 能沿斜面匀速 :将垫木搁置在木板下面组成一个斜面, ,改变木板的倾角 a,直到轻推木块, 运 动,测量此时斜面高度 h 及在斜面水平面 木块 上投影的长度 f. 反思与改 尺就可以测定 做 匀速运动带 也可以用光电 定一遮光条, 面倾角,直到

摩擦系数及其计算

精心整理达芬奇1508年提出假设,摩擦系数一般为0.25 阿芒汤1699年,摩擦系数0.3 比尤里芬格1730年,摩擦系数0.3 库伦,十八世纪,确定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求出几种材料配合的摩擦系数的不同数值。 俄国,科捷利尼科夫、彼得罗夫,十九世纪中叶,摩擦偶件的摩擦系数并非不变 摩擦系数影响因素: 1材料本性及摩擦表面是否有膜(润滑油、氧化物、污垢) 2静止接触的延续时间 3施加载荷的速度 4 5 6 7压力 8 9 1 2 3 1 2 3 4 5 6 滑动摩擦系数,克服两物体相对移动的阻力(超出初位移的范围以外)所耗费的切向力对应接触物体所受压力载荷的比率。 滚动阻力系数,··· 库伦方程,采用的滚动摩擦系数 T——滚动摩擦力,r——圆柱体的半径,P——接触物体所受压力 接触面积、粗糙度、载荷的影响 由于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及波纹度,使得两个固体表面总是在个别的点上发生接触。 两个相互叠合的表面只是在其某些凸部发生接触,而这些凸部的总接触面积只占接触轮廓所限定的总表面面积的极小部分。随着压力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凸部的直径几分之一微米至30~50微米(高度小于80微米)。

载荷增大,各点的直径增大,随后面积的增大主要是由于接触点数目的增多。 名义(几何)接触面积——由接触物体的外部尺寸描绘出来. 轮廓接触面积——由物体的体积压皱所形成的面积;真实面积即轮廓接触面上;轮廓接触面积与压力载荷有关。 真实(物理)接触面积——物体接触的真实微小面积总和,也是压力载荷的函数,并且在名义面积尺寸的1/100000至1/10的范围内变化,由接触表面的机械性能及粗糙度而定。 接触点的总数目及每一个接触点的尺寸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载荷继续增大时,接触面积的增大主要是依靠接触点的数目的增加,尺寸几乎不再变化。 对于粗糙表面来说,需要耗费更大的力,使凸部变形,从而获得一定的接触面积;光滑表面,凸部变形不大时,就能获得很大的接触面积(试验知,光滑表面的接触点上的应力约为材料硬度的一半,粗糙表面的接触点应力为硬度的2-3倍)。 L a =δ=若认为第三个量度中所有凸部具有相同的截面轮廓,则lb S ?=,b ——被研究表面的宽度。但若凸部具有球形,则单个接触面积相应的等于2l π?。若认为接触点具有相同的半径,则2S r n ?π=。 为得出真实面积,除总宽度外,必须有个别点的半径方面的数据, 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下,真实接触面积与互相接近程度成正比。 令()S x ??=,当0x =,()P x S ?=;当x h =,()0x ?=。 S P ——轮廓投影图的基础面积,称为计算接触面积,但x ——棒的高度,相对于经过最短的棒 的零位截面而言的。 令棒上的单位载荷q 为绝度压缩(x-a )的函数,即

高一物理动摩擦因数、摩擦力的测量

掌握母题100例,触类旁通赢高考 高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新颖高考题都可以看作是由母题衍生而来。研究母题,掌握母题解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使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母题十、动摩擦因数、摩擦力的测量 【解法归纳】测量动摩擦因数μ主要根据F=μF N及其相关知识。测量摩擦力可以根据平衡条件进行。 典例10(2011山东理综卷第23题(1))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6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 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 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 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 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 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答案】①x/H ②(h- x 2 /H ③cd 【点评】探究“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涉及巧妙,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强,难度不大。 衍生题1(2003江苏物理第12题)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 交流电频率为50Hz ,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 【解析】由给出的数据可知,重物落地后,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是: s 1=7.72cm ,s 2=7.21cm ,s 3=6.71cm ,s 4=6.25cm ,s 5=5.76cm ,s 6=5.29cm ,s 7=4.81cm ,s 8=4.31cm 以a 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 4837261516T s s s s s s s s a -+-+-+-= , 又知T =0.04s ,解得a =-3.0m/s 2 。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解得μ=0.30。 【答案】根据图2中数据利用逐差法得 图1 图2 单位: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